導航:首頁 > 化學知識 > 怎麼求化學通式

怎麼求化學通式

發布時間:2022-11-03 02:34:55

❶ 求一些化學通式

金屬(某些)+氧氣=金屬氧化物

非金屬 (某些)+氧氣=非金屬氧化物

酸+鹼=鹽+水

酸+鹽=新酸+新鹽

鹼+鹽=新鹼+新鹽

鹽+鹽=新鹽+新鹽

酸+金屬氧化物=鹽+水

鹼+非金屬氧化物=鹽+水

酸+活潑金屬=氫氣+鹽

鹽+活潑金屬=新金屬+鹽(置換反應)

希望能幫到你,望採納謝謝!

化學反應的通式

氧化反應:2xM+yO2→2MxOy (M為金屬單質)
還原反應:MxOy+zB→xM+BzOy (B為還原物質如H2)
置換反應:MxOy+zN→NzOy+yM (N為比M活撥的金屬)
分解反應:AxBy→xA+yB
復分解反應:AB+CD→AC+BD

❸ 化學物質比如烷烴,苯,烯烴等,寫同系物的通式的方法是什麼

烷烴--選擇碳原子數最少的烷烴CH4,增加(n-1)個-CH2-(亞甲基)得到CnH4+2n-2即CnH2n+2
苯同系物--選擇碳原子數最少的苯同系物是苯C6H6增加(n-6)個-CH2-就是CnH2n-6
單烯烴同理,乙烯C2H4增加(n-2)個-CH2-就是CnH2n
方法就是增加亞甲基使得碳原子數為n個,寫出通式。

❹ 化學有機物反應通式

高中重要有機物化學方程式總結
屬於轉帖,希望對各位同學有所幫助。
甲烷燃燒
CH4+2O2→CO2+2H2O(條件為點燃)

甲烷隔絕空氣高溫分解
甲烷分解很復雜,以下是最終分解。CH4→C+2H2(條件為高溫高壓,催化劑)

甲烷和氯氣發生取代反應
CH4+Cl2→CH3Cl+HCl
CH3Cl+Cl2→CH2Cl2+HCl
CH2Cl2+Cl2→CHCl3+HCl
CHCl3+Cl2→CCl4+HCl (條件都為光照。 )

實驗室制甲烷
CH3COONa+NaOH→Na2CO3+CH4(條件是CaO 加熱)

乙烯燃燒
CH2=CH2+3O2→2CO2+2H2O(條件為點燃)

乙烯和溴水
CH2=CH2+Br2→CH2Br-CH2Br

乙烯和水
CH2=CH2+H20→CH3CH2OH (條件為催化劑)

乙烯和氯化氫
CH2=CH2+HCl→CH3-CH2Cl

乙烯和氫氣
CH2=CH2+H2→CH3-CH3 (條件為催化劑)

乙烯聚合
nCH2=CH2→-[-CH2-CH2-]n- (條件為催化劑)

氯乙烯聚合
nCH2=CHCl→-[-CH2-CHCl-]n- (條件為催化劑)

實驗室制乙烯
CH3CH2OH→CH2=CH2↑+H2O (條件為加熱,濃H2SO4)

乙炔燃燒
C2H2+3O2→2CO2+H2O (條件為點燃)

乙炔和溴水
C2H2+2Br2→C2H2Br4

乙炔和氯化氫
兩步反應:C2H2+HCl→C2H3Cl--------C2H3Cl+HCl→C2H4Cl2

乙炔和氫氣
兩步反應:C2H2+H2→C2H4→C2H2+2H2→C2H6 (條件為催化劑)

實驗室制乙炔
CaC2+2H2O→Ca(OH)2+C2H2↑

以食鹽、水、石灰石、焦炭為原料合成聚乙烯的方程式。
CaCO3 === CaO + CO2 2CaO+5C===2CaC2+CO2
CaC2+2H2O→C2H2+Ca(OH)2
C+H2O===CO+H2-----高溫
C2H2+H2→C2H4 ----乙炔加成生成乙烯
C2H4可聚合

苯燃燒
2C6H6+15O2→12CO2+6H2O (條件為點燃)

苯和液溴的取代
C6H6+Br2→C6H5Br+HBr (條件為溴化鐵)

苯和濃硫酸濃硝酸
C6H6+HNO3→C6H5NO2+H2O (條件為濃硫酸)

2010-2-27 18:51 回復

Together_100天
0位粉絲
2樓

苯和氫氣
C6H6+3H2→C6H12 (條件為催化劑)

乙醇完全燃燒的方程式

C2H5OH+3O2→2CO2+3H2O (條件為點燃)

乙醇的催化氧化的方程式
2CH3CH2OH+O2→2CH3CHO+2H2O(條件為催化劑)(這是總方程式)

乙醇發生消去反應的方程式
CH3CH2OH→CH2=CH2+H2O (條件為濃硫酸 170攝氏度)

兩分子乙醇發生分子間脫水
2CH3CH2OH→CH3CH2OCH2CH3+H2O (條件為催化劑濃硫酸 140攝氏度)

乙醇和乙酸發生酯化反應的方程式
CH3COOH+C2H5OH→CH3COOC2H5+H2O

乙酸和鎂
Mg+2CH3COOH→(CH3COO)2Mg+H2

乙酸和氧化鈣
2CH3COOH+CaO→(CH3CH2)2Ca+H2O

乙酸和氫氧化鈉
CH3COOCH2CH3+NaOH→CH3COONa+CH3CH2OH

乙酸和碳酸鈉
Na2CO3+2CH3COOH→2CH3COONa+H2O+CO2↑

甲醛和新制的氫氧化銅
HCHO+4Cu(OH)2→2Cu2O+CO2↑+5H2O

乙醛和新制的氫氧化銅
CH3CHO+2Cu→Cu2O(沉澱)+CH3COOH+2H2O

乙醛氧化為乙酸
2CH3CHO+O2→2CH3COOH(條件為催化劑或加溫)

烯烴是指含有C=C鍵的碳氫化合物。屬於不飽和烴。烯烴分子通式為CnH2n,非極性分子,不溶或微溶於水。容易發生加成、聚合、氧化反應等。
乙烯的物理性質
通常情況下,無色稍有氣味的氣體,密度略小比空氣,難溶於水,易溶於四氯化碳等有機溶劑。
1) 氧化反應:
①常溫下極易被氧化劑氧化。如將乙烯通入酸性KMnO4溶液,溶液的紫色褪去,由此可用鑒別乙烯。
②易燃燒,並放出熱量,燃燒時火焰明亮,並產生黑煙。
2) 加成反應:有機物分子中雙鍵(或三鍵)兩端的碳原子與其他原子或原子團直接結合生成新的化合物的反應。
3) 聚合反應:
2.乙烯的實驗室製法
(1)反應原理:CH3CH2OH===CH2=CH2↑+H2O (條件為加熱,濃H2SO4)
(2)發生裝置:選用「液液加熱制氣體」的反應裝置。
(3)收集方法:排水集氣法。
(4)注意事項:
①反應液中乙醇與濃硫酸的體積比為1∶3。
②在圓底燒瓶中加少量碎瓷片,目的是防止反應混合物在受熱時暴沸。
③溫度計水銀球應插在液面下,以准確測定反應液溫度。加熱時要使溫度迅速提高到170℃,以減少乙醚生成的機會。

2 高中化學所有有機物的反應方程式

2010-2-27 18:51 回復

Together_100天
0位粉絲
3樓

④在製取乙烯的反應中,濃硫酸不但是催化劑、吸水劑,也是氧化劑,在反應過程中易將乙醇氧化,最後生成CO2、CO、C等(因此試管中液體變黑),而硫酸本身被還原成SO2。SO2能使溴水或KMnO4溶液褪色。因此,在做乙烯的性質實驗前,可以將氣體通過NaOH溶液以洗滌除去SO2,得到較純凈的乙烯。

乙炔又稱電石氣。結構簡式HC≡CH,是最簡單的炔烴。化學式C2H2
分子結構:分子為直線形的非極性分子。
無色、無味、易燃的氣體,微溶於水,易溶於乙醇、丙酮等有機溶劑。
化學性質很活潑,能起加成、氧化、聚合及金屬取代等反應。
能使高錳酸鉀溶液的紫色褪去。
乙炔的實驗室製法:CaC2+2H2O→Ca(OH)2+C2H2↑
化學性質:
(1)氧化反應:
a.可燃性:2C2H2+5O2 → 4CO2+2H2O
現象:火焰明亮、帶濃煙 。
b.被KMnO4氧化:能使紫色酸性高錳酸鉀溶液褪色。
(2)加成反應:可以跟Br2、H2、HX等多種物質發生加成反應。
現象:溴水褪色或Br2的CCl4溶液褪色
與H2的加成
CH≡CH+H2 → CH2=CH2
與H2的加成
兩步反應:C2H2+H2→C2H4
C2H2+2H2→C2H6 (條件為催化劑)
氯乙烯用於制聚氯乙烯
C2H2+HCl→C2H3Cl nCH2=CHCl→=-[-CH2-CHCl-]n- (條件為催化劑)
(3)由於乙炔與乙烯都是不飽和烴,所以化學性質基本相似。金屬取代反應:將乙炔通入溶有金屬鈉的液氨里有氫氣放出。乙炔與銀氨溶液反應,產生白色乙炔銀沉澱.
1、 鹵化烴:官能團,鹵原子
在鹼的溶液中發生「水解反應」,生成醇
在鹼的醇溶液中發生「消去反應」,得到不飽和烴
2、 醇:官能團,醇羥基
能與鈉反應,產生氫氣
能發生消去得到不飽和烴(與羥基相連的碳直接相連的碳原子上如果沒有氫原子,不能發生消去)
能與羧酸發生酯化反應
能被催化氧化成醛(伯醇氧化成醛,仲醇氧化成酮,叔醇不能被催化氧化)
3、 醛:官能團,醛基
能與銀氨溶液發生銀鏡反應
能與新制的氫氧化銅溶液反應生成紅色沉澱
能被氧化成羧酸
能被加氫還原成醇
4、 酚,官能團,酚羥基
具有酸性
能鈉反應得到氫氣
酚羥基使苯環性質更活潑,苯環上易發生取代,酚羥基在苯環上是鄰對位定位基
能與羧酸發生酯化
5、 羧酸,官能團,羧基
具有酸性(一般酸性強於碳酸)

2010-2-27 18:51 回復

Together_100天
0位粉絲
4樓

能與鈉反應得到氫氣
不能被還原成醛(注意是「不能」)
能與醇發生酯化反應
6、 酯,官能團,酯基
能發生水解得到酸和醇

物質的製取:
實驗室制甲烷
CH3COONa+NaOH→Na2CO3+CH4 (條件是CaO 加熱)

實驗室制乙烯
CH3CH2OH→CH2=CH2↑+H2O (條件為加熱,濃H2SO4)
實驗室制乙炔
CaC2+2H2O→Ca(OH)2+C2H2↑
工業製取乙醇:
C2H4+H20→CH3CH2OH (條件為催化劑)
乙醛的製取
乙炔水化法:C2H2+H2O→C2H4O(條件為催化劑,加熱加壓)
乙烯氧化法:2 CH2=CH2+O2→2CH3CHO(條件為催化劑,加熱)
乙醇氧化法:2CH3CH2OH+O2→2CH3CHO+2H2O(條件為催化劑,加熱)
乙酸的製取
乙醛氧化為乙酸 :2CH3CHO+O2→2CH3COOH(條件為催化劑和加溫)
加聚反應:
乙烯聚合
nCH2=CH2→-[-CH2-CH2-]n- (條件為催化劑)
氯乙烯聚合
nCH2=CHCl→-[-CH2-CHCl-]n- (條件為催化劑)

氧化反應:
甲烷燃燒
CH4+2O2→CO2+2H2O(條件為點燃)
乙烯燃燒
CH2=CH2+3O2→2CO2+2H2O(條件為點燃)
乙炔燃燒
C2H2+3O2→2CO2+H2O (條件為點燃)
苯燃燒
2C6H6+15O2→12CO2+6H2O (條件為點燃)
乙醇完全燃燒的方程式
C2H5OH+3O2→2CO2+3H2O (條件為點燃)
乙醇的催化氧化的方程式
2CH3CH2OH+O2→2CH3CHO+2H2O(條件為催化劑)
乙醛的催化氧化:
CH3CHO+O2→2CH3COOH (條件為催化劑加熱)

取代反應:有機物分子中的某些原子或原子團被其他原子或原子團所代替的反應叫做取代反應。
甲烷和氯氣發生取代反應
CH4+Cl2→CH3Cl+HCl
CH3Cl+Cl2→CH2Cl2+HCl
CH2Cl2+Cl2→CHCl3+HCl
CHCl3+Cl2→CCl4+HCl
(條件都為光照。)
苯和濃硫酸濃硝酸
C6H6+HNO3→C6H5NO2+H2O (條件為濃硫酸)
苯與苯的同系物與鹵素單質、濃硝酸等的取代。如:

酚與濃溴水的取代。如:

2010-2-27 18:51 回復

Together_100天
0位粉絲
5樓

烷烴與鹵素單質在光照下的取代。如:

酯化反應。酸和醇在濃硫酸作用下生成酯和水的反應,其實質是羧基與羥基生成酯基和水的反應。如:

水解反應。水分子中的-OH或-H取代有機化合物中的原子或原子團的反應叫水解反應。
①鹵代烴水解生成醇。如:

②酯水解生成羧酸(羧酸鹽)和醇。如:

乙酸乙酯的水解:
CH3COOC2H5+H2O→CH3COOH+C2H5OH(條件為無機酸式鹼)
加成反應。
不飽和的碳原子跟其他原子或原子團結合生成別的有機物的反應。
乙烯和溴水
CH2=CH2+Br2→CH2Br-CH2Br
乙烯和水
CH2=CH2+H20→CH3CH2OH (條件為催化劑)
乙烯和氯化氫
CH2=H2+HCl→CH3-CH2Cl
乙烯和氫氣
CH2=CH2+H2→CH3-CH3 (條件為催化劑)
乙炔和溴水
C2H2+2Br2→C2H2Br4
乙炔和氯化氫
兩步反應:C2H2+HCl→C2H3Cl--------C2H3Cl+HCl→C2H4Cl2
乙炔和氫氣
兩步反應:C2H2+H2→C2H4---------C2H2+2H2→C2H6 (條件為催化劑)
苯和氫氣
C6H6+3H2→C6H12 (條件為催化劑)

消去反應。有機分子中脫去一個小分子(水、鹵化氫等),而生成不飽和(含碳碳雙鍵或碳碳三鍵)化合物的反應。
乙醇發生消去反應的方程式
CH3CH2OH→CH2=CH2+H2O (條件為濃硫酸 170攝氏度)

兩分子乙醇發生分子間脫水
2CH3CH2OH→CH3CH2OCH2CH3+H2O (條件為催化劑濃硫酸 140攝氏度)

❺ 求化學有機物反應通式+推導過程

下列各烴中,完全燃燒是生成的CO2和H2O的物質的量之比為2:1的是
A
乙烷
B
乙烯
C
C2H2
D

請寫下詳細解釋。。
謝謝你~!!
問題補充:在1個標准大氣壓,150攝氏度條件下,某有機物完全燃燒反應前後壓強不發生變化,該有機物可能是
A
CH4
B
C2H6
C
C2H4
D
C2H6
1.
烴燃燒的通式:
CxHy
+
(x+
y/4)
O2

xCO2
+
y/2H2O
1
(x+
y/4)
x
y/2
n(CO2):n(H2O)
=
x
:
y/2
=
2:
1
到得x/y
=1:1
所以可能是:C2H2、C6H6
選CD
2.
從第二個選項可知,也是烴的燃燒
CxHy
+
(x+
y/4)
O2

xCO2
+
y/2H2O
1
(x+
y/4)
x
y/2
150℃時,H2O也是氣體,根據P1/P2
=
n1/n2
完全燃燒反應前後壓強不發生變化,即反應前後物質的量相等,1
+
(x+
y/4)
=
x
+
y/2
整理得
y=4
即只與烴分子中氫原子個數有關,所以可能是:CH4、C2H4、C3H4等
若選項中有含氧元素,解法類似。

❻ 關於高中的化學通式

[例1]30mL一定濃度的硝酸溶液與5.12克銅片反應,當銅片全部反應完畢後。共收集到氣體2.24升(S.T.P),則該硝酸溶液的物質的量濃度至少為 ( )
A、9mol/L B、8mol/L C、5mol/L D、10mol/L
解法一:因為題目中無指明硝酸是濃或稀,所以產物不能確定,根據銅與硝酸反應的兩個方程式:(1)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
(2)Cu+4HNO3(濃)=Cu(NO3)2+2NO2↑+2H2O,可以設參與反應(1)的Cu為xmol,則反應生成的NO氣體為 xmol,反應消耗的硝酸為 xmol,再設參與反應(2)的Cu為ymol,則反應生成的NO2氣體為2ymol,反應消耗的硝酸為4ymol,從而可以列出方程組:

(x+y)×64=5.12,
[ x+2y]×22.4=2.24,
求得x=0.045mol,y=0.035mol,則所耗硝酸為 x+4y=0.26mol,其濃度為 mol/L,在8-9之間,只能選A。
解法二: 根據質量守恆定律,由於銅片只與硝酸完全反應生成Cu2+,則產物應為硝酸銅,且其物質的量與原來的銅片一樣,均為 mol=0.08mol,從產物的化學式Cu(NO3)2可以看出,參與復分解反應提供NO3-的HNO3有2×0.08=0.16摩;而反應的氣態產物,無論是NO還是NO2,每一個分子都含有一個N原子,則氣體分子總數就相當於參與氧化還原反應的HNO3的摩爾數,所以每消耗一摩HNO3都產生22.4L氣體(可以是NO或NO2甚至是兩者的混合物),現有氣體2.24L,即有0.1摩HNO3參與了氧化還原反應,故所耗硝酸為0.16+0.1=0.26摩,其濃度為 mol/L,在8-9之間,只能選A。
從以上兩種方法可以看出,本題是選擇題,只要求出結果便可,不論方式及解題規范,而此題的關鍵之處在於能否熟練應用質量守恆定律,第二種方法運用了守恆法,所以運算量要少得多,也不需要先將化學方程式列出,配平,從而大大縮短了解題時間,更避免了因不知按哪一個方程式來求硝酸所導致的恐慌.再看下題:
[例2]在一個6升的密閉容器中,放入3升X(氣)和2升Y(氣),在一定條件下發生下列反應:4X(氣)+3Y(氣) 2Q(氣)+nR(氣) 達到平衡後,容器內溫度不變,混和氣體的壓強比原來增加5%,X的濃度減小 ,則該反應方程式中的n值是 ( )
A、3 B、4 C、5 D、6
解法一:抓住「X濃度減少 」,結合化學方程式的系數比等於體積比,可分別列出各物質的始態,變數和終態:
4X + 3Y 2Q + nR
始態 3L 2L 0 0
變數 - ×3L=1L - ×1L= L + ×1L= L + ×1L= L
終態 3-1=2L 2- == L 0+ = L 0+ = L
由以上關系式可知,平衡後(終態)混和氣體的體積為(2+ + + )L即 L,按題意「混和氣體的壓強比原來增加5%」即 -5=5×5%,求得n=6。
解法二:選用差量法,按題意「混和氣體的壓強比原來增加5%」即混和氣體的體積增加了(2+3)×5%=0.25L,根據方程式,4X+3Y只能生成2Q+nR,即每4體積X反應,總體積改變數為(2+n)-(4+3)=n-5,現有 ×3L=1L的X反應,即總體積改變數為1L× =0.25L,從而求出n=6。
解法三:抓住「混和氣體的壓強比原來增加5%」,得出反應由X+Y開始時,平衡必定先向右移,生成了Q和R之後,壓強增大,說明正反應肯定是體積增大的反應,則反應方程式中X與Y的系數之和必小於Q與R的系數之和,所以4+3<2+n,得出n>5,在四個選項中只有D中n=6符合要求,為應選答案。
本題考查的是關於化學平衡的內容。解法一是遵循化學平衡規律,按步就班的規范做法,雖然肯定能算出正確答案,但沒有把握住「選擇題,不問過程,只要結果」的特點,當作一道計算題來做,普通學生也起碼要用5分鍾完成,花的時間較多。解法二運用了差量法,以含n的體積變數(差量)來建立等式,能快速算出了的值,但還是未能充分利用選擇題的「選擇」特點,用時要1分鍾左右。解法三對平衡移動與體積變化的關系理解透徹,不用半分鍾就可得出唯一正確的答案。
由此可見,在計算過程中針對題目特點選用不同的解題方法,往往有助於減少運算過程中所消耗的時間及出錯的機會,達到快速,准確解題的效果,而運用較多的解題方法通常有以下幾種:
1.商余法: 這種方法主要是應用於解答有機物(尤其是烴類)知道分子量後求出其分子式的一類題目。對於烴類,由於烷烴通式為CnH2n+2,分子量為14n+2,對應的烷烴基通式為CnH2n+1,分子量為14n+1,烯烴及環烷烴通式為CnH2n,分子量為14n,對應的烴基通式為CnH2n-1,分子量為14n-1,炔烴及二烯烴通式為CnH2n-2,分子量為14n-2,對應的烴基通式為CnH2n-3,分子量為14n-3,所以可以將已知有機物的分子量減去含氧官能團的式量後,差值除以14(烴類直接除14),則最大的商為含碳的原子數(即n值),余數代入上述分子量通式,符合的就是其所屬的類別。
[例3]某直鏈一元醇14克能與金屬鈉完全反應,生成0.2克氫氣,則此醇的同分異構體數目為 ( )
A、6個 B、7個 C、8個 D、9個
由於一元醇只含一個-OH,每mol醇只能轉換出 molH2,由生成0.2克H2推斷出14克醇應有0.2mol,所以其摩爾質量為72克/摩,分子量為72,扣除羥基式量17後,剩餘55,除以14,最大商為3,余為13,不合理,應取商為4,余為-1,代入分子量通式,應為4個碳的烯烴基或環烷基,結合「直鏈」,從而推斷其同分異構體數目為6個.
2.平均值法: 這種方法最適合定性地求解混合物的組成,即只求出混合物的可能成分,不用考慮各組分的含量.根據混合物中各個物理量(例如密度,體積,摩爾質量,物質的量濃度,質量分數等)的定義式或結合題目所給條件,可以求出混合物某個物理量的平均值,而這個平均值必須介於組成混合物的各成分的同一物理量數值之間,換言之,混合物的兩個成分中的這個物理量肯定一個比平均值大,一個比平均值小,才能符合要求,從而可判斷出混合物的可能組成.
[例4]將兩種金屬單質混合物13g,加到足量稀硫酸中,共放出標准狀況下氣體11.2L,這兩種金屬可能是 ( )
A.Zn和Fe B.Al和Zn C.Al和Mg D.Mg和Cu
將混合物當作一種金屬來看,因為是足量稀硫酸,13克金屬全部反應生成的11.2L(0.5摩爾)氣體全部是氫氣,也就是說,這種金屬每放出1摩爾氫氣需26克,如果全部是+2價的金屬,其平均原子量為26,則組成混合物的+2價金屬,其原子量一個大於26,一個小於26.代入選項,在置換出氫氣的反應中,顯+2價的有Zn,原子量為65,Fe原子量為56,Mg原子量為24,但對於Al,由於在反應中顯+3價,要置換出1mol氫氣,只要18克Al便夠,可看作+2價時其原子量為 =18,同樣假如有+1價的Na參與反應時,將它看作+2價時其原子量為23×2=46,對於Cu,因為它不能置換出H2,所以可看作原子量為無窮大,從而得到A中兩種金屬原子量均大於26,C中兩種金屬原子量均小於26,所以A、C都不符合要求,B中Al的原子量比26小,Zn比26大,D中Mg原子量比26小,Cu原子量比26大,故B,D為應選答案。
3.極限法: 極限法與平均值法剛好相反,這種方法也適合定性或定量地求解混合物的組成.根據混合物中各個物理量(例如密度,體積,摩爾質量,物質的量濃度,質量分數等)的定義式或結合題目所給條件,將混合物看作是只含其中一種組分A,即其質量分數或氣體體積分數為100%(極大)時,另一組分B對應的質量分數或氣體體積分數就為0%(極小),可以求出此組分A的某個物理量的值N1,用相同的方法可求出混合物只含B不含A時的同一物理量的值N2,而混合物的這個物理量N平是平均值,必須介於組成混合物的各成分A,B的同一物理量數值之間,即N1<N平<N2才能符合要求,從而可判斷出混合物的可能組成。
[例5]4個同學同時分析一個由KCl和KBr組成的混合物,他們各取2.00克樣品配成水溶液,加入足夠HNO3後再加入適量AgNO3溶液,待沉澱完全後過濾得到乾燥的鹵化銀沉澱的質量如下列四個選項所示,其中數據合理的是
A.3.06g B.3.36g C.3.66g D.3.96
本題如按通常解法,混合物中含KCl和KBr,可以有無限多種組成方式,則求出的數據也有多種可能性,要驗證數據是否合理,必須將四個選項代入,看是否有解,也就相當於要做四題的計算題,所花時間非常多。使用極限法,設2.00克全部為KCl,根據KCl-AgCl,每74.5克KCl可生成143.5克AgCl,則可得沉澱為(2.00/74.5)×143.5=3.852克,為最大值,同樣可求得當混合物全部為KBr時,每119克的KBr可得沉澱188克,所以應得沉澱為(2.00/119)×188=3.160克,為最小值,則介於兩者之間的數值就符合要求,故只能選B和C。
4.估演算法:化學題尤其是選擇題中所涉及的計算,所要考查的是化學知識,而不是運算技能,所以當中的計算的量應當是較小的,通常都不需計出確切值,可結合題目中的條件對運算結果的數值進行估計,符合要求的便可選取。
[例6]已知某鹽在不同溫度下的溶解度如下表,若把質量分數為22%的該鹽溶液由50℃逐漸冷卻,則開始析出晶體的溫度范圍是
溫度(℃) 0 10 20 30 40
溶解度(克/100克水) 11.5 15.1 19.4 24.4 37.6
A.0-10℃ B.10-20℃ C.20-30℃ D.30-40℃
本題考查的是溶液結晶與溶質溶解度及溶液飽和度的關系。溶液析出晶體,意味著溶液的濃度超出了當前溫度下其飽和溶液的濃度,根據溶解度的定義,[溶解度/(溶解度+100克水)]×100%=飽和溶液的質量分數,如果將各個溫度下的溶解度數值代入,比較其飽和溶液質量分數與22%的大小,可得出結果,但運算量太大,不符合選擇題的特點。從表上可知,該鹽溶解度隨溫度上升而增大,可以反過來將22%的溶液當成某溫度時的飽和溶液,只要溫度低於該溫度,就會析出晶體。代入[溶解度/(溶解度+100克水)]×100%=22%,可得:溶解度×78=100×22,即溶解度=2200/78,除法運算麻煩,運用估算,應介於25與30之間,此溶解度只能在30-40℃中,故選D。
5.差量法:對於在反應過程中有涉及物質的量,濃度,微粒個數,體積,質量等差量變化的一個具體的反應,運用差量變化的數值有助於快捷准確地建立定量關系,從而排除干擾,迅速解題,甚至於一些因條件不足而無法解決的題目也迎刃而解.
[例7]在1升濃度為C摩/升的弱酸HA溶液中,HA,H+和A-的物質的量之和為nC摩,則HA的電離度是 ( )
A.n×100% B.(n/2)×100%
C.(n-1)×100% D.n%
根據電離度的概念,只需求出已電離的HA的物質的量,然後將這個值與HA的總量(1升×C摩/升=C摩)相除,其百分數就是HA的電離度.要求已電離的HA的物質的量,可根據HA H++A-,由於原有弱酸為1升×C摩/升=C摩,設電離度為X,則電離出的HA的物質的量為XC摩,即電離出的H+和A-也分別為CXmol,溶液中未電離的HA就為(C-CX)mol,所以HA,H+,A-的物質的量之和為[(C-CX)+CX+CX]摩,即(C+CX)摩=nC摩,從而可得出1+X=n,所以X的值為n-1,取百分數故選C.本題中涉及的微粒數較易混淆,採用差量法有助於迅速解題:根據HA的電離式,每一個HA電離後生成一個H+和一個A-,即微粒數增大一,現在微粒數由原來的C摩變為nC摩,增大了(n-1)*C摩,立即可知有(n-1)*C摩HA發生電離,則電離度為(n-1)C摩/C摩=n-1,更快地選出C項答案.
6.代入法.將所有選項可某個特殊物質逐一代入原題來求出正確結果,這原本是解選擇題中最無奈時才採用的方法,但只要恰當地結合題目所給條件,縮窄要代入的范圍,也可以運用代入的方法迅速解題.
[例8]某種烷烴11克完全燃燒,需標准狀況下氧氣28L,這種烷烴的分子式是
A.C5H12 B.C4H10 C.C3H8 D.C2H6
因為是烷烴,組成為CnH2n+2,分子量為14n+2,即每14n+2克烴完全燃燒生成n摩CO2和(n+1)摩H2O,便要耗去n+(n+1)/2即3n/2+1/2摩O2,現有烷烴11克,氧氣為28/22.4=5/4摩,其比值為44:5,將選項中的四個n值代入(14n+2): 因為是烷烴,組成為CnH2n+2,分子量為14n+2,即每14n+2克烴完全燃燒生成n摩CO2和(n+1)摩H2O,便要耗去n+(n+1)/2即3n/2+1/2摩O2,現有烷烴11克,氧氣為28/22.4=5/4摩,其比值為44:5,將選項中的四個n值代入(14n+2):3n2+1/2 ,不需解方程便可迅速得知n=3為應選答案.
7.關系式法.對於多步反應,可根據各種的關系(主要是化學方程式,守恆等),列出對應的關系式,快速地在要求的物質的數量與題目給出物質的數量之間建立定量關系,從而免除了涉及中間過程的大量運算,不但節約了運算時間,還避免了運算出錯對計算結果的影響,是最經常使用的方法之一.
[例9]一定量的鐵粉和9克硫粉混合加熱,待其反應後再加入過量鹽酸,將生成的氣體完全燃燒,共收集得9克水,求加入的鐵粉質量為
A.14g B.42g C.56g D.28g
因為題目中無指明鐵粉的量,所以鐵粉可能是過量,也可能是不足,則與硫粉反應後,加入過量鹽酸時生成的氣體就有多種可能:或者只有H2S(鐵全部轉變為FeS2),或者是既有H2S又有H2(鐵除了生成FeS2外還有剩餘),所以只憑硫粉質量和生成的水的質量,不易建立方程求解.根據各步反應的定量關系,列出關系式:(1)Fe--FeS(鐵守恆)--H2S(硫守恆)--H2O(氫守恆),(2)Fe--H2(化學方程式)--H2O(氫定恆),從而得知,無論鐵參與了哪一個反應,每1個鐵都最終生成了1個H2O,所以迅速得出鐵的物質的量就是水的物質的量,根本與硫無關,所以應有鐵為9/18=0.5摩,即28克.
8.比較法.已知一個有機物的分子式,根據題目的要求去計算相關的量例如同分異構體,反應物或生成物的結構,反應方程式的系數比等,經常要用到結構比較法,其關鍵是要對有機物的結構特點了解透徹,將相關的官能團的位置,性質熟練掌握,代入對應的條件中進行確定.
CH3
[例10]分子式為C12H12的烴,結構式為 ,若萘環上的二溴代物有9種
CH3
同分異構體,則萘環上四溴代物的同分異構體數目有
A.9種 B.10種 C.11種 D.12種
本題是求萘環上四溴代物的同分異構體數目,不需考慮官能團異構和碳鏈異構,只求官能團的位置異構,如按通常做法,將四個溴原子逐個代入萘環上的氫的位置,便可數出同分異構體的數目,但由於數量多,結構比較十分困難,很易錯數,漏數.抓住題目所給條件--二溴代物有9種,分析所給有機物峁固氐?不難看出,萘環上只有六個氫原子可以被溴取代,也就是說,每取代四個氫原子,就肯定剩下兩個氫原子未取代,根據"二溴代物有9種"這一提示,即萘環上只取兩個氫原子的不同組合有9種,即意味著取四個氫原子進行取代的不同組合就有9種,所以根本不需逐個代,迅速推知萘環上四溴代物的同分異構體就有9種.
9.殘基法.這是求解有機物分子結構簡式或結構式中最常用的方法.一個有機物的分子式算出後,可以有很多種不同的結構,要最後確定其結構,可先將已知的官能團包括烴基的式量或所含原子數扣除,剩下的式量或原子數就是屬於殘余的基團,再討論其可能構成便快捷得多.
[例11]某有機物5.6克完全燃燒後生成6.72L(S.T.P下)二氧化碳和3.6克水,該有機物的蒸氣對一氧化碳的相對密度是2,試求該有機物的分子式.如果該有機物能使溴水褪色,並且此有機物和新制的氫氧化銅混合後加熱產生紅色沉澱,試推斷該有機物的結構簡式.
因為該有機物的蒸氣對一氧化碳的相對密度為2,所以其分子量是CO的2倍,即56,而5.6克有機物就是0.1摩,完全燃燒生成6.72L(S.T.P)CO2為0.3摩,3.6克水為0.2摩,故分子式中含3個碳,4個氫,則每摩分子中含氧為56-3×12-4×1=16克,分子式中只有1個氧,從而確定分子式是C3H4O.根據該有機物能發生斐林反應,證明其中有-CHO,從C3H4O中扣除-CHO,殘基為-C2H3,能使溴水褪色,則有不飽和鍵,按其組成,只可能為-CH=CH2,所以該有機物結構就為H2C=CH-CHO。
10.守恆法.物質在參加反應時,化合價升降的總數,反應物和生成物的總質量,各物質中所含的每一種原子的總數,各種微粒所帶的電荷總和等等,都必須守恆.所以守恆是解計算題時建立等量關系的依據,守恆法往往穿插在其它方法中同時使用,是各種解題方法的基礎,利用守恆法可以很快建立等量關系,達到速算效果.
[例12]已知某強氧化劑[RO(OH)2]+能被硫酸鈉還原到較低價態,如果還原含 2.4×10-3mol[RO(OH)2]+的溶液到低價態,需12mL0.2mol/L的亞硫酸鈉溶液,那麼R元素的最終價態為
A.+3 B.+2 C.+1 D.-1
因為在[RO(OH)2]-中,R的化合價為+3價,它被亞硫酸鈉還原的同時,亞硫酸鈉被氧化只能得硫酸鈉,硫的化合價升高了2價,根據2.4×10-3mol[RO(OH)2]-與12ml×0.2mol�6�1L-1=0.0024mol的亞硫酸鈉完全反應,亞硫酸鈉共升0.0024×2=0.0048價,則依照升降價守恆,2.4×10-3mol[RO(OH)2]-共降也是0.0048價,所以每摩爾[RO(OH)2]-降了2價,R原為+3價,必須降為+1價,故不需配平方程式可直接選C。
11.規律法:
化學反應過程中各物質的物理量往往是符合一定的數量關系的,這些數量關系就是通常所說的反應規律,表現為通式或公式,包括有機物分子通式,燃燒耗氧通式,化學反應通式,化學方程式,各物理量定義式,各物理量相互轉化關系式等,甚至於從實踐中自己總結的通式也可充分利用.熟練利用各種通式和公式,可大幅度減低運算時間和運算量,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13]120℃時,1體積某烴和4體積O2混和,完全燃燒後恢復到原來的溫度和壓強,體積不變,該烴分子式中所含的碳原子數不可能是
A、1 B、2 C、3 D、4
本題是有機物燃燒規律應用的典型,由於烴的類別不確定,氧是否過量又未知,如果單純將含碳由1至4的各種烴的分子式代入燃燒方程,運算量大而且未必將所有可能性都找得出.應用有機物的燃燒通式,設該烴為CXHY,其完全燃燒方程式為:CXHY+(X+Y/4)O2==XCO2+Y/2H2O,因為反應前後溫度都是120℃,所以H2O為氣態,要計體積,在相同狀況下氣體的體積比就相當於摩爾比,則無論O2是否過量,每1體積CXHY只與X+Y/4體積O2反應,生成X體積CO2和Y/2體積水蒸氣,體積變數肯定為1-Y/4,只與分子式中氫原子數量有關.按題意,由於反應前後體積不變,即1-Y/4=0,立刻得到分子式為CXH4,此時再將四個選項中的碳原子數目代入,CH4為甲烷,C2H4為乙烯,C3H4為丙炔,只有C4H4不可能.
12.排除法.選擇型計算題最主要的特點是,四個選項中肯定有正確答案,只要將不正確的答案剔除,剩餘的便是應選答案.利用這一點,針對數據的特殊性,可運用將不可能的數據排除的方法,不直接求解而得到正確選項,尤其是單選題,這一方法更加有效.
[例14]取相同體積的KI,Na2S,FeBr2三種溶液,分別通入氯氣,反應都完全時,三種溶液所消耗氯氣的體積(在同溫同壓下)相同,則KI,Na2S,FeBr2三種溶液的摩爾濃度之比是
A、1∶1∶2 B、1∶2∶3 C、6∶3∶2 D、2∶1∶3
本題當然可用將氯氣與各物質反應的關系式寫出,按照氯氣用量相等得到各物質摩爾數,從而求出其濃度之比的方法來解,但要進行一定量的運算,沒有充分利用選擇題的特殊性.根據四個選項中KI和FeBr2的比例或Na2S和FeBr2的比例均不相同這一特點,只要求出其中一個比值,已經可得出正確選項.因KI與Cl2反應產物為I2,即兩反應物mol比為2∶1,FeBr2與Cl2反應產物為Fe3+和Br2,即兩反應物mol比為2∶3,可化簡為 ∶1,當Cl2用量相同時,則KI與FeBr2之比為2∶ 即3∶1, A、B、D中比例不符合,予以排除,只有C為應選項.如果取Na2S與FeBr2來算,同理也可得出相同結果.本題還可進一步加快解題速度,抓住KI,Na2S,FeBr2三者結構特點--等量物質與Cl2反應時,FeBr2需耗最多Cl2.換言之,當Cl2的量相等時,參與反應的FeBr2的量最少,所以等體積的溶液中,其濃度最小,在四個選項中,也只有C符合要求,為應選答案.
13.十字交叉法.
十字交叉法是專門用來計算溶液濃縮及稀釋,混合氣體的平均組成,混合溶液中某種離子濃度,混合物中某種成分的質量分數等的一種常用方法,其使用方法為:
組分A的物理量a 差量c-b
平均物理量c(質量,濃度,體積,質量分數等)
組分B的物理量b 差量a-c
則混合物中所含A和B的比值為(c-b):(a-c),至於濃縮,可看作是原溶液A中減少了質量分數為0%的水B,而稀釋則是增加了質量分數為100%的溶質B,得到質量分數為c的溶液.
[例15]有A克15%的NaNO3溶液,欲使其質量分數變為30%,可採用的方法是
A.蒸發溶劑的1/2 B.蒸發掉A/2克的溶劑
C.加入3A/14克NaNO3 D.加入3A/20克NaNO3
根據十字交叉法,溶液由15%變為30%差量為15%,增大溶液質量分數可有兩個方法:(1)加入溶質,要使100%的NaNO3變為30%,差量為70%,所以加入的質量與原溶液質量之比為15:70,即要3A/14克.(2)蒸發減少溶劑,要使0%的溶劑變為30%,差量為30%,所以蒸發的溶劑的質量與原溶液質量之比為15%:30%,即要蒸發A/2克.如果設未知數來求解本題,需要做兩次計算題,則所花時間要多得多.

❼ 有機物的化學式通式

烷烴,通式CnH2n+2,如甲烷CH4 烯烴和環烷烴,通式CnH2n,如乙烯C2H4 炔烴,通式CnH2n-2,如丙炔C3H4 醇和醚,通式CnH2n+2O,如乙醇C2H6O 酮和醛,通式CnH2nO,乙醛,C2H4O

❽ 各種烴的化學通式,具體到單稀烴和單炔烴,怎麼推的給我說些有機物的化學式

首先已烷烴(飽和烴)作為基準 烷烴的通式CnH2n+2
其他的烴類只要在結構上
存在一個碳碳雙鍵就比烷烴少2個H 如單烯烴通式CnH2n
存在一個碳碳三鍵就比烷烴少4個H 如單炔烴的通式CnH2n-2
存在一個碳環就比烷烴少2個H 如環烷烴的通式CnH2n
所以象苯的同系物 可看成存在一個碳環和相當三個雙鍵
所以比烷烴少8個H 其通式為CnH2n-6

❾ 麻煩各位老師幫我寫出高中有機化學各物質的通式,如烷烴:CH4.醇,酮,醚,醛等等的通式、

烷 CnH2n+2
醇 CnH2n+2O(一元醇) CnH2n+2Om(m元醇,m一般小於n)
酮 CnH2nO n大於等於3
醚 通式與醇相同,但是n不能為1
醛 通式與酮相同,n可以等於1和2
環烷 CnH2n n>=3(單環) CnH2n-2m+2(m環)
烯 CnH2n n>=2
炔 CnH2n-2 n>=2
苯及苯的同系物 CnH2n-6 n>=6
.

❿ 誰知道化學上的通式和結構式是什麼

通式如烷烴,甲烷CH4碳1個,氫4個,乙烷是C2H6就是碳2個,氫6個,規律是烷烴的通式是CnH2n+2 就是一個碳就有 1X2+2個氫,n個碳就是2n+2個氫,這就是通史,還有烯烴的通式是CnH2n還有炔烴等都有通式! 結構式就是如甲烷就是 H | H- C -H | H 就是用橫線連接起來

閱讀全文

與怎麼求化學通式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663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334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271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957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09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324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21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631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01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953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984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05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15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756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173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262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557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351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17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9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