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化學知識 > 初中化學應培養學生對物質的哪些基本認識

初中化學應培養學生對物質的哪些基本認識

發布時間:2022-11-03 21:43:25

❶ 初中化學課堂基本要求

《新課程標准》對知識與技能方面提出的目標是:
(1)認識身邊一些常見物質的組成、性質及其在社會生產和生活中的應用,能用簡單的化學語言予以描述;
(2)形成一些最基本的化學概念,初步認識物質的微觀構成,了解化學變化的基本特徵,初步認識物質的性質與用途之間的關系;
(3)了解化學與社會和技術的相互聯系,並能以此分析有關的簡單問題;
(4)初步形成基本的化學實驗技能,能設計和完成一些簡單的化學實驗。
這些目標既有最基本的化學知識技能,又有聯系實際、聯系技術和社會方面的要求。同時充分考慮了學生的認知特點,注意「由近及遠」,讓學生從它們熟悉的身邊物質和化學現象開始學習化學,以便減少學習難度,增加學習興趣,也便於他們「學用結合」。在不同的專題學習中,知識與技能目標與大量的學習素材相聯系。知識與技能作為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教育的重要載體,在課程標准中被賦予了新的內涵。這組目標的核心是把化學基礎知識、基本技能作為培養科學素養的基本構成;重視在學習化學基礎知識的同時理解科學本質;突出化學與生活、社會的聯系;不僅重視實驗技能的訓練,更重視科學探究技能的訓練和培養。
《新課程標准》對過程與方法方面提出的目標是:
(1)認識科學探究的意義和基本過程,能提出問題,進行初步的探究活動;
(2)初步學會運用觀察、實驗等方法獲取信息,能用文字、圖表和化學語言表述有關的信息,初步學會運用比較、分類、歸納、概括等方法對獲取的信息進行加工;
(3)能用變化與聯系的觀點分析化學現象,解決一些簡單的化學問題;
(4)能主動與他人進行交流和討論,清楚地表達自己的觀點,逐步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學習方法。
這些目標不但有涉及人與自然關系的認知活動方面的,還有涉及人際關系的認知過程交往活動的。它們的實現依賴於活動過程的精心設計和展開,而用傳統的知識傳授方式是無法實現的。過程與方法目標要求教師通過有目的地引導學生參加科學探究來培養他們的科學方法,培養學生運用化學知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使獲得化學知識和技能的過程成為理解化學、進行科學探究、聯系社會生活實際和形成科學價值觀的過程。 3.3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新課程標准》對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方面的目標要求是:
(1)保持和增強對生活和自然界中化學現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發展學習化學的興趣; (2)初步建立科學的物質觀,增進對「世界是物質的」、「物質是變化的」等辯證唯物主義觀點的認識,逐步樹立崇尚科學、反對迷信的觀念;
(3)感受並贊賞化學對改善個人生活和促進社會發展的積極作用,關注與化學有關的社會問題,初步形成主動參與社會決策的意識;
(4)逐步樹立珍惜資源、愛護環境、合理使用化學物質的觀念;
(5)發展善於合作、勤於思考、嚴謹求實、勇於創新和實踐的科學精神;

❷ 初中化學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化學基本觀念

——以魯科《氧化還原反應》為例龍岩第二中學 吳菊華1.關於化學基本觀念《化學1(必修)》概念教學強調觀念(元素觀、分類觀、微粒觀、比較觀等)建構,改變原來概念教學中存在的過多關注概念辨析和概念的識記,忽視概念的認識功能和知道作 用,導致學生記得具體的概念知識,不會應用概念分析、解決問題或現象。因此,概念教學要重視學生觀念的建構,重視概念在學生認識中的作用。概括地說,就是 要實施以觀念建構為核心的教學。如何實施觀念建構為核心的概念教學呢?這對於老師們來說是一個挑戰。但我們欣喜的看到,在《課程標准》指導下開發的新教材,編著者注重從觀念建構的角度,精心組織素材、合理安排活動等,從而有助於學生形成化學基本觀念。因此,認真研究教材編排特點、揣摩教材編寫意圖,將有利於教學的實施。2.魯科《氧化還原反應》教材特點《課 程標准》將氧化還原反應放置在「常見無機物及其應用」這一主題,顯然是強調元素化合物學習時能從氧化還原反應的視角、用分類和轉化的觀點指導對元素化合物 性質的認識。魯科版將氧化還原反應這一內容納入《氧化劑和還原劑》一節中。教材編者根據氧化還原反應在化學學習中的地位和作用、學生已有的知識水平以及 《課程標准》所倡導的學習方式,確定如下的編寫思路:通過分析參加化學反應的各物質所含元素的化合價是否發生變化,建立氧化還原反應的概念,並探討氧化還 原反應的本質;通過分析參加氧化還原反應的物質所承擔的角色,建立起氧化劑和還原劑的概念,以及與氧化還原反應相關的概念;最後通過探討鐵及其化合物的氧 化性和還原性,應用新形成的概念。教材呈現線索如下:分析角度分析對象概念的形成及發展過程分析活動類型問題線索概念的引入正文導語及情景素材人類的生產、生活乃至人體生命活動中的新陳代謝等,都離不開氧化還原反應,什麼樣的化學反應是氧化還原反應?哪些物質之間能夠發生氧化還原反應?概念的建立交流研討欄目討論請你分析參加反應的各種物質所含元素的化合價在反應前後是否發生了變化。觀察思考欄目思維探究1 鈉與氯氣的反應屬於氧化還原反應嗎?2 鈉原子與氯原子是經過怎樣的變化形成Na+和Cl-,進而形成綠化鈉的?3 實驗現象對你認識鋅與硫酸銅溶液反應的實質有什麼啟發?交流研討欄目分析、討論下列反應哪些屬於氧化還原反應?上述氧化還原反應中哪些元素化合價升高了?哪些元素的化合價降低了?指出含有這些元素的具體物質。概念的鞏固與發展遷移應用欄目分析、研討舉例說明,在你所了解的眾多物質中,哪些物質具有氧化性可作氧化劑,哪些物質具有還原性可作還原劑?活動探究欄目實驗探究在鐵單質及其化合物中,哪些具有氧化性?哪些具有還原性?分別以鐵、氯化亞鐵和氯化鐵為例進行探究3.實施基於觀念建構概念教學的基本策略化學基本觀念不是憑空而來的,而是在對具體的知識、技能和方法的學習和實踐活動過程中,通過內化、升華而逐漸形成、發展起來的。通過魯科《氧化劑和還原劑》教材呈現線索的分析,我們可以概括出基於觀念建構的概念教學一些策略。(1)深挖課程中蘊涵的科學觀念。中學化學基本觀念屬於觀念的范疇,它是內隱性的,這就需要教育者去挖掘並加以組織。因此,在具體單元教學設計中,面對課程標准和教材內容,我們要思考這部分教學內容的教育教學價值,即對學生後續學習和重視發展具有哪些重要的指導作用,通過這樣的思考後得到的結論就是本單元的基本觀念。和過去教材相比,魯科版教材在建立氧化還原反應概念體系的基礎上,安排了「探究鐵及其化合物的氧化性和還原性」這一內容,我們不難發現:編者設置該教學任務的目的之一在於揭示氧化還原反應及相關概念的應用價值——從 化學反應分類的新視角(從反應過程構成物質元素的價態是否改變或反應過程中是否存在電子偏移的視角)、從物質分類的新視角(反應過程中得電子還是失電子的 視角),從物質性質的新視角(在反應過程中體現氧化性還是還原性)來看待物質及其反應,並利用這些新視角來指導未知物質性質的學習與研究。因此,實施該內 容教學,不僅要讓學生建立起氧化還原反應的概念及本質、了解氧化劑和還原劑的概念與性質,而且要讓學生能從氧化還原反應的角度認識、探究物質的性質、形成 「分類觀」和「轉化觀」等化學觀念。(2)構建合理的學科知識結構。化學觀念的形成不能離開化學知識,化學知識是科學觀念產生的背景,學生必須在習得一定科學知識的基礎上才能形成科學觀念。即合理的學科知識結構、完善的認知結構是學生科學觀念養成的前提條件。魯科教材將《氧化劑和還原劑》這一單元內容分為「氧化還原反應」、「氧化劑和還原劑」以及「探究鐵及其化合物的氧化性和還原性」三 個部分。在「氧化還原反應」中,分別從氧化還原的表象(元素化合價變化)和本質(電子轉移)兩個層面來學習、研究氧化還原反應,並建立起化合價升降和電子 轉移的定性關系;在「氧化劑和還原劑」中,通過對具體氧化還原反應化合價變化的分析,建立氧化劑和還原劑、物質的氧化性和還原性的概念,並將物質中某元素 的化合價與該物質是否具有氧化性和還原性建立起來。因此,通過這兩個部分內容的學習與研究,初步建立起氧化還原反應的概念體系,為後續探究鐵及其化合物的氧化性和還原性提供知識基礎。(3)重視知識發生和獲得過程。觀念建構為本教學的實施過程是一個關注學生深層思維技能,有效培養學生批判性、創造性等綜合思維的教學過程。這一過程需要引導學習者參與知識獲得的過程,通過各種途徑積極引導學生運用超載事實的思維方式對所學知識內容進行思考、採用探究的方法進行學習,才能有效培養其科學觀念。結合教材的呈現線索可知,對於氧化還原反應概念體現的建立,編著者不希望施教者通過傳統的講授方式來實現,而希望通過多種方式引導學生開展多樣化的學習活動來達成目的。因此,編著者在該節「氧化還原反應」、「氧化劑和還原劑」兩個部分的內容的呈現上,先後設置了2個「交流·研討」欄目和1個「觀察·思考」欄目,並給出具體、詳細的任務,試圖引導學生通過思考、討論、探究等學習活動,一方面建立起氧化還原反應的概念體系,而且在具體問題的分析過程中,感悟不同物質的組成特點與性質的差異性、不同物質之間的相互轉化關系等,為「分類觀」和「轉化觀」的建立提供感性基礎。(4)以適當的案例促動學生感悟。學生化學觀念的形成,不是他人強加的,而是一個主動的、有意義的建構過程。該過程需要學生在一定經驗、經歷基礎上,通過總結、反思領悟。這個過程同樣需要有意義的背景。在「氧 化還原反應」、「氧化劑和還原劑」兩個部分的內容學習的基礎上,安排了「探究鐵及其化合物的氧化性和還原性」這一內容,要求學生以鐵及其化合物為例,通過 「活動·探究」,從電子轉移這一反應的本質角度探究物質的性質(氧化性和還原性)以及物質間的轉化關系。教材設計的目標定位顯然是引導學生運用氧化還原理 論進行物質性質的探究,同時揭示不同價態鐵元素的物質間的轉化關系。通過這一典型案例的研究,不僅很好的讓學生掌握氧化還原反應的概念、鐵及其化合物的性 質,同時,很好的讓學生建構「通過氧化還原反應、認識物質的性質,實現物質間的轉化」這一基本觀念。

❸ 初中化學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想像力

所謂想像,是人們以大腦中原有的記憶表象、知識、經驗為基礎,在頭腦中創造出新形象的心理過程,是一種特殊形式的思維。想像是思維的翅膀 ,創造的源泉,古往今來 ,一切科學技術的發現、發明和創造 ,無不藉助於豐富的想像力。下面,本人就在初中化學化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想像力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各位同仁一起探討。
一、要重視培養學生對物質微觀認識的想像能力
九年級課程標准在物質構成的奧秘中提出:從宏觀到微觀、從定性到定量,體現了化學學科發展的趨勢。對物質組成的微觀研究和定量研究使化學擺脫了經驗形態,逐步形成科學的理論。老師要幫助學生用微粒的觀念去學習化學,通過觀察、想像、類比模型化等方式使學生初步理解化學現象的本質;從五彩繽紛的宏觀世界步入充滿神奇色彩的微觀世界,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本人在教學中的具體做法是:
1.通過圖示來展示一些物質構成模型
(1)下面的圖示分別表示由原子、分子、離子等構成的物質的模型。
銅 乾冰 氯化鈉 金剛石
(2)下面的圖示A、B、C、D分別表示的是混合物、純凈物、化合物、單質的模型(圖中「○」和「●」分別表示兩種不同元素的原子)
A. B. C. D.
2.用圖示來表示物質的形成和變化過程的模型
(1)下圖是表示物質形成的圖示(如圖是氯化氫的形成過程。)
(2)下圖是化學反應的過程(在化學變化中分子先破裂成原子,原子重新組合成新的分子)。
反應前 反應後
二、要加強學生的「望梅止渴」的想像能力
化學用語包括元素符號、離子符號、化學式(分子式)、化學方程式等,使用化學用語的目的是用符號來表示元素、原子、物質等這些實物,學生要看到符號就能知道它所表示的實物,(例如:H表示一個氫原子;NH4+ 表示一個銨根離子;N2 表示一個氮氣分子等)。化學用語的教學是初中化學教學的難點,它的難點在於:有一部分學生很難把原子、分子、離子等實物和化學符號即化學用語等同起來,很難建立起「望梅止渴」的無條件反射的想像能力。
心理學家斯金納認為,學習的本質就是一種反應概率的變化,而強化正是增強反應概率的一種手段。在教學中我們除了在講授中讓學生正確理解化學用語的意義,還要找到建立聯系的結合點。本人通過歌訣把「符」與「物」聯系起來,融知識性與趣味性於一體,讀起來朗朗上口,利記易誦,幫助學生建立這種能力,下面是我編的關於化學用語的歌訣:

❹ 初中化學學科核心素養有哪些

素養1 宏觀辨識與微觀探析 能從不同層次認識物質的多樣性,並對物質進行分類;能從元素和原子、分子水平認識物質的組成、結構、性質和變化,形成「結構決定性質」 的觀念。能從宏觀和微觀相結合的視角分析與解決實際問題。 素養2 變化觀念與平衡思想 能認識物質是運動和變化的,知道化學變化需要一定的條件,並遵循一定規律;認識化學變化的本質是有新物質生成,並伴有能量的轉化;認識化學變化有一定限度,是可以調控的。能多角度、動態地分析化學反應,運用化學反應原理解決實際問題。 素養3 證據推理與模型認知 具有證據意識,能基於證據對物質組成、結構及其變化提出可能的假設,通過分析推理加以證實或證偽;建立觀點、結論和證據之間的邏輯關系;知道可以通過分析、推理等方法認識研究對象的本質特徵、構成要素及其相互關系,建立模型。能運用模型解釋化學現象,揭示現象的本質和規律。 素養4 科學探究與創新意識 認識科學探究是進行科學解釋和發現、創造和應用的科學實踐活動;能發現和提出有探究價值的問題;能從問題和假設出發,確定探究目的,設計探究方案,進行實驗探究;在探究中學會合作,面對「異常」現象敢於提出自己的見解。 素養5 科學精神與社會責任 具有嚴謹求實的科學態度,具有探索未知、崇尚真理的意識;贊賞化學對社會發展的重大貢獻,具有可持續發展意識和綠色化學觀念,能對與化學有關的社會熱點問題做出正確的價值判斷。

❺ 初中化學教學中應如何培養學生的化學核心素養

僅供參考:
學科的核心素養是學科的靈魂,體現了學科在社會生活中的價值觀。化學知識是在社會生活中發展起來的學科,只有服務於生活,才能體現其真正的價值。要讓知識融於社會,服務於生活,就必須掌握其核心素養。我們要用科學知識提高生活質量,而不是用科學知識「造假」以降低生活質量。因此,要讓學生理解化學核心素養是作為一個生活在現代社會中的人不可缺失的一個方面,本文對如何培養學生的化學核心素養進行了闡述。
關鍵詞: 化學教學 核心素養 社會生活
1.社會生活離不開化學,化學核心素養是未來發展不可缺少的因素。
在2015年3月底,由教育部簽發的《教育部關於全面深化課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意見》明確提出「核心素養體系」的概念,將「核心素養體系」放在深化課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目標的基礎地位,並作為未來發展不可缺少的因素,社會公認為是我國未來基礎教育改革的靈魂。作為生活在現代社會中的人,衣食住行都離不開化學。部分人利用化學知識影響正常人們的生活環境,造假制假;部分人利用化學知識造福人類,提升人們的生活質量。只有掌握化學知識,才能甄別生活中的真善美。所以,隨著課程改革的深化,化學核心素養越來越彰顯其服務於生活的魅力。正因為社會生活的需求,我們不得不在學生時代使他們具備必要的化學學科素養、思維素養和信息素養等。
2.把握化學學科核心素養體系,讓知識不斷豐富社會生活。
高中化學學科核心素養體系由五個主要方面組成:
2.1.高中化學學科核心素養體系的宗旨是培養現代中學生完美人格和終身學習能力,在教育過程中促使他們從更高的視野和境界上自我發展。
2.2.培養高中生具備一定的化學素養,如化學的基本理論、基礎實驗知識;化學學科中的質量守恆、電子守恆、能量守恆等思想,環境應用中的綠色化學思想;學會用歸納演繹推理、比較分析判斷的學科基本方法等對概念做出甄別。
2.3.構建高中生的化學思維素養,讓學生真正理解「物質的結構決定了其具有性質、物質的性質決定它可以具備的用途」內涵,並從微觀角度辯證地認識化學,從而提升學生的化學邏輯思維素養。
2.4.搭建高中生化學信息素養的平台,培養他們具備相應的化學信息處理能力。為了更好地服務人類社會,工農業生產是化學應用的重要途徑,讓學生在工藝流程、合成路線、化學程序等方面探究化學知識的奧秘是未來才華貢獻人類的關鍵。因此,只有搭建一定的化學信息素養的平台,才能讓學生在大浪淘沙中鍛煉自己、提升自己。
2.5.提升高中生的創新發展素養,在合作中學會交流,逐步形成積極向上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3.在教育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化學核心素養,不斷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
新課程的三維目標與化學核心素養是一脈相承的。核心素養是在三維目標的基礎上發展壯大的,它具有三維目標的內涵,同時有更鮮美的教育特色。
3.1.教師要全面掌握化學學科核心素養體系,了解核心素養體系與之前的「三維目標」的關系。傳統教育強調的是化學的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隨著新課改的推進,「雙基」並不能完整展示化學體系,隨之而來的是三維目標,發展到現在的核心素養。這一過程體現的是我國教育從教書走向育人的歷程,換句話說是教育「軟體」的逐步升級。如學習氯氣的性質時,「雙基」要求的是理解該反應體現了氯氣的氧化性,能寫出相應的化學方程式即可;「三維目標」則在「雙基」的基礎上培養他們明確這是工業生成鹽酸的重要反應的價值取向;作為「核心素養」需要學生對氯氣和氫氣的反應有「創新」認識,如氯氣和氫氣的混合氣體在受熱、光照等條件下產生爆炸,學生可以提煉出相關信息,從化學實驗或工業流程的安全的角度感悟。
3.2.中學化學知識具有由表及裡、由淺入深的過程,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就必須加強教學的計劃性。為了有豐碩的成果,農民或在不同的季節種下不同的農作物,在不同的時期使用不同的肥料。學習也是如此,不同階段學生應該掌握不同的知識,同一知識也有不同的認識層面,因材施教必須體現學科知識的深化過程。
中學化學教材分為必修和選修兩個部分。初入高中,學生對化學的認識僅僅停留在表面,多數知識是死記硬背得來的,如元素的化合價、酸鹼鹽的化學性質、氫氣、氧氣、二氧化碳氣體的制備等,構建不了化學的知識體系,更談不上學科素養。於是在必修1中採用物質分類的方法培養學生對物質的共同的性質的認識,並在後面的金屬和非金屬元素及其化合物的學習中不斷發展和深化。又如學生掌握一定的化學基礎知識之後,在必修2中涉及元素周期律的知識,其目的是讓學生在已有知識基礎上學會用化學思維進行歸納和推理。周期律就是對金屬性和非金屬性的具體認識的一種化學思想,在高考試題中是一個熱點問題,凸顯了化學素養在中學教育過程中的重要地位。因此,在平時的教學中必須貫穿核心價值觀的培養,在不同的章節融入不同的學科能力。
3.3.化學核心素養更多的是在思維能力層面上,讓學生的認知發生飛躍就必須掌握屬於化學學科內在的規律。化學是一個宏觀辨識與微觀探析的過程,物質的結構是微觀的,決定了它所具有的性質,明確了物質的性質,才能為我所用。所以對物質的微觀結構探析可以預測物質在特定條件下可能具有的性質和可能發生的變化。例如,學生最初對氮氣的認識來源於初中空氣的成分,從元素周期表的位置分析氮元素具有較活潑的非金屬性,但是氮氣卻是一種惰性較強的氣體。通過氮氣的結構分析,存在N≡N共價鍵,鍵能大,所以不活潑。然而氮元素畢竟是非金屬性較強的元素,所以氮氣在特定的條件下仍然會發生相應的化學反應。如工業合成氨,放在電條件下N 和O 的化合反應等,只不過是反應的條件苛刻罷了。學生理解了反應特徵,就知道N2作為保護氣體應該是常溫或低溫,高溫下就可能破壞N≡N共價鍵,就可能凸顯出氮元素活潑的非金屬性的方面。
化學學科的內在規律有很多,變化是規律的核心。無論是質量守恆、還是能量守恆無論是可逆反應還是自發反應,從不同角度對紛繁復雜的化學變化進行分類研究,逐步揭示各類變化的特徵和規律,這才是化學的核心素養。
總之,化學的核心價值觀在於終身學習和科學求實。一句典型的高考試題中的語言就是「化學無處不在」,化學已經融於現代技術、社會和環境之中,這正是化學的核心素養在社會發展中折射出來的巨大魅力,這種化學的核心素養不容忽視,無可替代。

❻ 初三化學學習應該注意哪些重要內容

(一)牢固掌握化學用語、認真運用化學工具是學好化學學科最起碼的條件。
化學知識是世界各國人民共同的財富。為了加強化學學科的知識交流,為了共同探索化學的未知領域。國際會議制定了各國通用的化學用語。在初中階段,同學們要特別掌握的化學用語有:
1、部分元素名稱、元素符號和分類
2、准確掌握物質的名稱、俗稱及化學式
化學式是該物質最小微粒(一般指分子)中元素種類和原子個數的組合式。書寫要准確,學會命名,熟悉俗稱。為了准確掌握化學式的書寫,同學們在學習「化合價」時,要在理解的基礎上,熟練掌握「化合價」的運用,確保化學式書寫准確。
3、准確書寫化學方程式
化學方程式是運用化學式來表達化學反應的正確結果,是以化學反應事實和質量守恆定律為依據,指導化學工業生產。
書寫化學方程式,根據化學方程式進行有關的計算是同學們學習化學的重點和難點。同學要注意這部分的學習、理解和記憶。
(二)認真理解和掌握化學基本概念。
基本概念是初中化學重點學習部分。對基本概念要准確理解。並能運用基本概念來分析化學反應現象。
基本理論是研究化學現象的根本。但初中所學的原子理論、分子理論都是初步的、基礎的,但基本理論對今後學好化學課程、做好化學研究將是極為重要的。
(三)認真觀察實驗現象,真實記錄,提高化學實驗的動手能力。
化學實驗是研究物質化學變化最有力的說明。化學也是以實驗為依據的。同學們要學會觀察實驗、操作實驗、描述實驗現象和過程、記錄准確的實驗現象和結果,完成好實驗報告。
(四)熟悉重要物質的組成和性質。
初中化學所研究的物質,都是與我們生活密切相關的物質。例如:我們要學習人類需要的第一物質氧氣,第二物質水,等等。學習時不僅感到親切,熟悉,而且通過學習也會對它的性質、組成、結構、變化、用途有了進一步了解。
(五)學會把化學知識與生活實際、社會實踐相結合。
我們就生活在化學變化的環境中,如何用化學知識解釋一些現象?如何成為環境保護的一份子?
如何正確、安全地使用化學用品等。通過聯系實際,不僅提高了學習化學的興趣,也為今後化學學科學習的深化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六)化學學科是能力培養的重要學科。
化學學科是一門研究物質(多指微觀物質中的原子或分子等)的組成、結構、性質、變化、合成及應用這樣一門自然科學。它對培養我們的觀察能力、記憶能力、思維能力、推理能力、實驗動手能力以及自學能力都是很重要的。在這些能力提高的同時,學化學的興趣更濃了,對化學知識的追求感更強了。

❼ 在初中化學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學習化學的方法

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在提高課程的適應性,促進課程管理的民主化、重建課程結構、倡導和諧發展的教育、提升學生的主體性、注重學生的經驗、培養學生的學科觀念等方面,對傳統的課程模式有了實質性突破。課程改革為教學創新提供了一個堅實的平台和有力的支撐。教學改革作為課程改革的呼應,必然應有全方位實質性的推進。隨著新課程改革的逐步深入,教師必須不斷更新自己的教學觀念才能跟上教育改革的步伐。化學是一門基礎科學,對促進人類文明的進步和社會的可持續發展起著重要的作用,是一門有用的科學。而我作為一名初三化學教師,深感責任的重大。我認為培養學生的學科觀念還是非常重要的。在初中階段主要是元素觀、微粒觀、實驗研究方法、物質的分類法、化學價值觀等。
關鍵詞:新課程改革、學科觀念、科學創新
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在提高課程的適應性,促進課程管理的民主化、重建課程結構、倡導和諧發展的教育、提升學生的主體性、注重學生的經驗、培養學生的學科觀念等方面,對傳統的課程模式有了實質性突破。課程改革為教學創新提供了一個堅實的平台和有力的支撐。教學改革作為課程改革的呼應,必然應有全方位實質性的推進。隨著新課程改革的逐步深入,教師必須不斷更新自己的教學觀念才能跟上教育改革的步伐。化學是一門基礎科學,它是有用的,對促進人類文明的進步和社會的可持續發展起著重要的作用。而我作為一名初三化學教師,深感責任的重大。我認為培養學生的學科觀念還是非常重要的。三年前我參加了我們泰州市舉辦的「泰州市初中化學課改星光大舞台」的決賽,在這次比賽中選手們的亮點很多。我將從以下幾個方面來闡述化學課程如何培養學生的化學觀。
一、 培養學生的元素觀。
我參賽的課題是《框圖型推斷題初探》,本節課主要體現的是一種元素觀,或理解為「原子觀」,重點教學目標:原子守恆的思想,即化學反應前後元素的種類不變。
二、 培養學生的微粒觀。
教材第三章講述了物質的微觀構成,學生初步認識物質都是由肉眼看不見的微粒構成;構成物質的微粒有分子、原子和離子;這些微粒都是不斷運動的。我在第一節時就用濕衣服曬干這一學生熟悉的生活事件,認識構成水的微粒在不斷的運動,且溫度越高,微粒的運動速度越快。把高錳酸鉀固體顆粒無限制的分割,最後是把它溶解在了水中,顆粒消失不見了,而水卻變成了紫紅色,使學生建立物質無限可分的觀念。讓學生從微觀角度去認識物質認識世界。
三、實驗研究的方法。
發展學生的科學素養離不開科學的學習過程。科學不僅是一堆事實和理論,更是一種思考和探索的過程,科學的核心是探究。盡管教材中的內容對我們來說是已知的,但對學生來說卻是未知的。因教學中教師必須改變學生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練習的學習方式,應講或的知識的自然途徑還原為類似於科學家的探究過程,讓學生主動探究,通過「真知」的再發現來還原和感受知識的形成過程,獲取知識和技能,領悟科學思想觀念,學習科學的研究方法。研究性學習改變了當前中小學中普遍有的學生被動接受、大量重復訓練的學習方式。學習中教師精心創設研究情境,用豐富多彩的活動引導學生積極參與教學過程,讓探究成為學習的主要方式,教師應注意對學生進行發散思維訓練,訓練學生大膽猜測,對於問題作多種假設和猜測,教育學生著手解決問題前先思考行動計劃,包括制定計劃、選擇方法和設想安全措施。注意收集第一手資料,教會學生觀察、測量、實驗、記錄等科學方法,指導學生得出結論。
學生不再是教學活動和教材使用的被動受體,而是教學活動的主體,是對教材進行能動加工和創造實踐的主體。因而教師要將「教材」變為「學材」,從學生已有經驗和興趣出發,關注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能動性和創造性,讓學生親身體驗主動探究、思考研究過程,從而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
教師要樹立師生交往,積極互動共同發展的意識。新課程下的教學是教師和學生的統一,其實質是師生互動,是師生間對話溝通,合作與共建,是師生一起分享對課程的理解,改變師生關系,通過師生互動,建立和諧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其關鍵又在於教師要放下師道尊嚴的架子,從講台上走下來與學生做朋友,從學生角度組織教學,回歸學生的心理世界,只有這樣才能達到師生交往互動共同發展的境界。
教師要實現師生間的互動,還要善於組織學生間的合作學習實現生生互動。合作學習既有助於合作精神、團隊意識、集體觀念的養成,又有助於培養學生競爭意識與競爭能力,可以在課堂上組織分組討論學習交流,這樣可以保持學習的多樣性,激發出更多觀點,形成全面認識,彌補一個教師難以面向有差異的更多學生教學的不足,從而真正實現每個學生都得到發展的目標。
教師要大膽的創造性的使用教材中的化學實驗,將演示實驗盡可能的改為學生的探究性實驗,注意從科學方法論角度鼓勵學生設計實驗方案,引導學生體會實驗設計思路,啟發學生分析研究實驗現象與化學本質的內在聯系,從中使學生的思維深度深化,在更高層次上形成對化學學習的持久興趣和慾望,在潛移默化中初步形成科學探究的方法和能力,體驗到真理和創新實踐的樂趣。
新課標要求中實驗的方式也發生了根本的改變,取消了過去單獨實驗的編排方式,淡化了學生實驗與演示實驗的區別,實驗不再是簡單的通過實驗演示實驗來訓練某一實驗技能、驗證某個化學知識,而是將實驗融入整個化學課程的始終,因此化學實驗的比重並沒降低。實驗的探究性、開放性、趣味性、綜合性明顯增強,反映了現代化學重視實驗技術革新的發展特點。
四、物質的分類
物質分類的標准不同,結果就不同。如將氫氣、一氧化碳、甲烷、二氧化碳進行分類。按照是否是單質來分,氫氣是一組,一氧化碳、甲烷和二氧化碳是一組;按照物質是否具有可燃性分,氫氣、甲烷、一氧化碳是一組,二氧化碳是一組;按照是否是有機物來分,甲烷是一組,氫氣、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是一組;按照是否是氧化物來分,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是一組,氫氣和甲烷是一組。因此,教師在講述這一知識時不能遏制學生的思維。
五、培養學生的化學價值觀。
其實,化學來源於生活,又服務於生活。我聽了一節非常有意思的課《雞蛋里的化學》授課老師從雞蛋的外殼,鈣離子的檢驗,碳酸根離子的檢驗,到裡面的蛋清和蛋黃,一一介紹了蘊含在雞蛋里的化學,非常新穎。化學與能源、化學與環境、化學與材料是目前科學家密切關注的問題,可以這樣說假如沒有化學,那麼社會將停滯不前,沒有化學就沒有世界的今天和明天,我們應該為有化學、學習並研究化學而感到驕傲和自豪。
總之,這就要求我們的教師需要不斷地學習、不斷地創新。創新教育是高層次的素質教育,是21世紀教育的必然選擇。教師在教學中要改革課堂教學方法,改變傳統的講解練習做法,不要剝奪學生思維權利,呈現現成結論。創新要求我們要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引導學生自己尋找答案,養成對問題、對新知識的好奇心、求知慾,以及對問題的質疑態度和批判精神,既要學會,又要會學。要使學生以多種渠道,吸取多方面的認識,開闊視野,以培養創新能力,培養化學學科觀念

❽ 如何培養學生學習化學的學科素養

科學素養也稱科學素質,是人的一種內在品質,其重點在於是對科學的態度、觀察和思考問題的科學性以及批判精神,同時也包括知識技能的獲得以及解決實際問題的具體知識和辦法。科學素養是有結構的,其基本結構可以表達為三個層次:一是價值取向層面的科學精神、科學態度、價值觀;二是知識能力層面的科學知識與技能,科學方法與能力;三是具體行為層面的科學行為與習慣。(如圖1)。
化學課程是科學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發展學生科學素養的重要途徑。義
圖1 科學素養的基本結構
務教育化學課程標准規定,化學教育「不僅要引導學生更全面地認識物質世界的變化規律,而且要有助於學生更好地適應現代社會生活,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義務教育階段化學課程的設計思路是「以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為主旨;重視科學、技術與社會的相互聯系;倡導多樣化的學習方式;強化評價的診斷、激勵與發展功能」。課程標准還提出,義務教育段對學生科學素養的要求通過「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方面來體現。可見,義務教育階段開設化學課程的核心目標就是發展學生的科學素養,而且是在科學素養的三層結構上全面發展,只不過在科學知識方面以化學知識的積累為主;在科學方法方面既有一般科學方法滲透和訓練,也重視化學學科獨特的研究思路和方法;最終影響學生在社會生活活動中,增加化學視角,用科學的方式解決問題。
一、化學教師學科素養的構成

化學教師作為化學課程的實施者承擔著促進學生科學素養發展的重要任務。化學教師的科學素養,特別是基於化學學科的學科素養,直接影響化學課程的實施效果,影響教育目標的充分實現。
根據前面對科學素養的分析,我們認為化學教師的學科素養應該包含以下三方面內涵:學科知識與技術、學科方法與能力、學科視野與情懷。
1.學科知識與技術
學科知識與技術指化學教師需要有豐富的化學學科知識,包括了解化學學科的學科體系、研究內容、發展歷程和研究進展;理解學科基本概念、基本原理;掌握化學用語;熟悉較多的化學現象和化學事實;化學教師還應該掌握一定的化學實驗技術,如分離、提純、制備、研究物質性質及反應規律等的實驗技術。
2.學科方法與能力
學科方法與能力指化學教師應理解和掌握化學學科的基本思路和方法,並能將這種思路方法應用於真實的問題解決過程,形成能力。這里的思路方法既包括一般研究方法,如科學探究,和一般科學方法,如測量法、數學法、模型法,也包括化學學科特徵的科學方法,如實驗法、化學用語。另外,化學學科中一些具體的方法也是教師必備的思路方法。如,化學學科認識物質的思路方法,認識化學反應的思路方法;以及一些解決問題的具體方法,如,制備物質的思路方法、分離物質的思路方法等。
3.學科視野與情懷
化學教師的學科視野包含兩層含義:一是學科知識的視野,即面對同一化學問題,能否從化學學科的不同視角進行解釋或研究。比如,面對一個具體的化學反應,教師能否自主的從物質性質視角、物質轉化視角、反應類別視角、能量視角、反應的微觀本質,反應的速率和限度以及化學反應的調節與控制等多個角度理解和認識。也許對任何單一角度,一旦提示教師,教師都可能調用相關知識解釋說明,但是如果缺少提示,有些教師就會局限在很少的認識角度上,缺乏全面豐富的認識視野。化學教師學科視野的另一方面體現在化學教師對化學學科價值理解的視野。每位化學教師都知道「化學為人類進步做出了重要貢獻」「化學無處不在」,但是如果具體追問「化學到底是怎樣推動了人類的進步」,「化學具體在哪些領域做出了貢獻」就不是每位教師都能說得清的事情了。學科情懷也包含兩層含義,一是情感,一是胸懷。情感指教師熱愛學科,對學科有濃厚的研究興趣、擁有學科自豪感,教師的學 1
科視野越廣闊,學科情感也就越深厚。胸懷指教師對學科的局限性有充分的認識,既認識到學科本身發展的階段性、局限性,目前形成的理論都還有被突破、被發展的空間;也認識到學科在發展帶給人類社會進步的同時,也產生了一定的負面影響,因此要講究科學倫理,樹立正確的科學價值觀。
初中化學教學課程包含五個主題:科學探究、身邊的化學物質、物質構成的奧秘、物質的化學變化、化學與社會發展,概括而言,初中化學就是要交給學生用科學的態度和方法,基於化學視角認識物質、認識物質的變化,並將這一能力遷移應用於理解、解釋和解決社會生活中的有關現象和問題。因此,初中化學教師的學科素養包含四方面內容:基於化學視角認識物質的知識與方法;基於化學視角認識化學反應的知識與方法;基於化學學科的思想方法,獲取、判斷化學新知的能力;有廣博的學科視野,對社會生產生活中的化學問題敏銳發現、樂於探究、善於表達的意識和能力。「化學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質的組成、結構、性質及其應用的一門基礎自然科學」 ,基於化學視角認識物質、轉化物質、創造物質、應用物質是化學學科的重要任務。因此基於化學視角認識物質的學科素養內涵就包括四方面內容:認識物質的組成和結構,認識物質的性質,認識物質的轉化,認識物質的應用。(見下圖)
2
只有教師認識到以上各方面的聯系,才能在教學中進行有效滲透。而且隨著化學新課程的實施,中學化學教學正由「知識為本」向「觀念為本」轉變。即化學教學必須超越傳授具體知識的層面,從傳授事實、掌握知識轉變為使用事實、發展觀念。要培養學生形成化學學科素養,首先要求學生形成化學基本觀念,從而逐步形成化學學科素養。
二、什麼是化學學科素養
而化學學科素養,就是指學生通過化學學習在頭腦中留存的, 是對化學科學的本質、特徵、價值的基本概括性認識。它雖然不是具體的化學知識,但它對一般化學知識具有統率作用,對學生的終生學習和發展都有重要作用。它具有以下特點:
(1)它不是具體的化學基礎知識,而是化學知識的核心和精髓,是通過具體知識與原理反復提煉形成的;(2)許多具體的化學問題能在化學基本觀念的框架下得到解決;(3)化學學科素養能引領學生從化學視角看待物質世界,形成獨特的化學思維方式;(4)化學學科素養需要在不斷修改中得到完善、提升,且隨著認識事物的增多和認知水平的不斷提高,會逐漸豐富和透徹,進而會轉化為信念與智慧,從而在根本上提高了受教育者的科學素養。
三、初中化學學科素養的基本內容
在初中化學課程中要幫助學生形成的化學學科基本素養主要包括:形成物質觀、元素觀、微粒觀、化學反應與能量觀、分類觀、化學的社會價值觀。
1.物質組成的元素觀:認識物質由元素組成、化學變化過程中元素種類不變、同一種元素是核電荷數相同的同一類原子的總稱;元素周期表中列出了已發現的100多種元素,元素在自然界以單質或化合物狀態存在,人體中存在的各種元素,不論多或少,都與人的生長、健康有密切關系。
2.物質構成的微粒觀:認識物質的微粒性;物質是由分子、原子、離子構成的;它們之間在一定條件下能夠相互轉化;可用元素化合價的概念說明組成化合物的各元素原子數的定量關系;用元素符號可以書寫原子、分子、離子的符號和物質的化學式。

❾ 怎麼學好初中化學

要想學好化學,必須先了解這門課程。課前一定要預習,在預習時,除了要把新課內容仔細讀一遍外,還應在不懂處作上記號,並試著做一做課本上的練習。

這樣帶著疑問、難點,聽課的效率就會大大地提高。初中化學內容比較多,知識比較零散,老師在講課時,著重圍繞重點內容進行講授。

因此大家要仔細聽課認真做筆記,這不僅有利於進行課後復習,掌握重點,而且還可以有效地預防上課時「走神」。不過在記筆記時,要在聽清楚老師所講內容的基礎上,記重點、難點、疑點和課本上沒有的內容。

知識技能

1、掌握數學、物理等方面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

2、掌握無機化學、分析化學(含儀器分析)、有機化學物理化學(含結構化學)、化學工程及化工制圖的基礎知識、基本原理和基本實驗技能。

3、了解相近專業的一般原理和知識。

4、了解國家關於科學技術、化學相關產業、知識產權等方面的政策、法規。

❿ 初中化學課標中都培養學生的哪些學習化學的能力

初中化學課標中都培養學生的哪些學習化學的能力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科學,化學實驗是獲取化學知識和學習科學探究方法的重要手段,義務教育階段的化學課程中的科學探究,是學生積極主動地獲取化學知識,認識和解決化學問題的重要實踐活動,義務教育階段的化學課程教學中滲透的素質教育應著重培養學生的三種能力,即觀察問題能力,分析問題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化學教師在教學活動中應把培養學生的三種能力能力作為實施素質教育的首要任務來抓。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以教學中的某些題型為例,淺談學生的三種能力培養。

一、設計圖形,培養學生觀察問題能力

在教學中我們經常會發現學生觀察問題問
題片面性,把裝置看成是貯氣裝置,這是學生
沒有正確理解裝置,想當然的結果。在教學中
教師要善於設計圖形,教會學生觀察圖形的結
構的特徵,從而全面掌握裝置不同用途。教會
學生養成仔細觀察問題的習慣和能力,許多化學問題便會迎刃而解,如上圖(1)貯氣:排空氣法收集氫氣時氣體從 端通入,排空氣法收集二氧化碳時、氣體從 端通入,排水法收集氧氣時,瓶內先裝滿水,氣體從 端通入,若要用水將裝置中的氧氣排出進行實驗,水應從 端通入。(2)洗氣:除去二氧化碳中的水蒸氣,裝置內應盛的物質是 ,氣體應從 端通入。(3)檢驗:證明一氧化碳中含有二氧化碳,裝置內應盛 、要除去二氧化碳最好盛 。(4)量氣:要測量氣體體積,還需要用到的一種儀器是 ,測量時瓶內先裝滿水,氣體從 端通入,該法適用於測量 的氣體的體積。
通過觀察講解之後學生便會發現裝置的結構特徵,從而掌握裝置不同用途。
二、設計問題,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能力
化學教學中教師應根據所教內容,多設計一些相關問題,讓學生運用所學知識進行分析,以提高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如設計這樣問題。下圖是水通電分解的示意圖,請從宏觀、微觀兩個方面寫出獲得的有關化學信息。

水分子 氧原子 氫原子 氧分子 氫分子
(1) (2) (3) (4)
這一題可增強學生對元素符號、化學式表示宏觀、微觀化學意義了解,幫助學生總結出此類題型規律,知道化學意義中的宏觀、微觀區別和聯系。
再如(1)水是由 組成的。(2)水是由 構成的。
(3)水分子是由 構成的。
(4)每個水分子是由 構成的。
此題可增強學生對分子、原子、離子等構成物質,分子由原子構成及元素組成物質理解。
三、靈活運用,培養學生解決問題能力
觀察問題和分析問題的能力最終必須形成為解決問題的綜合能力,教師應把重點放在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綜合能力上。這種能力的培養對學生能否學好化學起著決定性的作用。例如:某同學用量筒量取液體時,先仰視讀數為20ml,倒去一部分液體後又府視讀數,示數為11ml,該同學倒去液體的體積為 (①大於9ml ②小於9ml ③等於9ml ④無法判斷)。解決此類題在學生學完量筒正確使用後並靈活運用,正確理解「俯大仰小」函意。對以後學習將起到很大幫助。

閱讀全文

與初中化學應培養學生對物質的哪些基本認識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40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06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53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45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86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11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300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03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88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25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58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87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701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74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50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39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51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25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88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