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化學知識 > 化學問題情境有哪些

化學問題情境有哪些

發布時間:2022-11-05 00:05:51

Ⅰ 生活中有哪些化學問題

例如紙張或木材等物質的燃燒,都生成了水和二氧化碳;鐵生銹生成了鐵銹;呼吸作用把氧氣轉化成二氧化碳;食物腐爛、釀酒、釀醋等等,都屬於化學變化。
沒有新物質生成的變化都是物理變化。例如水蒸發變成水蒸氣(成分不變,都是水);石頭的粉碎;糖溶於水(水變甜了說明糖的成分沒有變);雪融化等等都屬於物理變化。

Ⅱ 怎樣創設真實有效的化學教學情境

如何創設有效的化學教學情境〔創新教育〕
一、何為有效教學 有效教學是指教師遵循教學規律,以盡可能少的時間、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盡可能多 的教學效果,滿足社會和個人的教育價值需求而組織、實施活動. 「有效」是指通過教師在一段時間的教學之後,學生所獲得的具體的進步或發展.教學有 沒有效益,並不是指教師有沒有教完規定的教學內容或教得認真不認真,而是指學生有沒有 學到相應的專業知識,提高相應的專業能力.如果學生不想學或學了沒有收獲,即使教師教得 很辛苦,那也是無效的教學.同樣,如果學生學得很辛苦,但沒有得到應有的發展,也是無效 或低效地教學. 按照化學新課程標準的要求,化學的有效教學應具備以下特點:(1)教學活動要體現三維 目標的要求,注重對學生進行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教育;(2)教學 方式要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注重學生潛能的發揮;(3)教學內容要與學生的生活實際相聯系, 並有助於學生解決實際問題;(4)教學效果要能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二、影響化學有效教學的因素 1.教師因素.在初中階段,化學學習的時間較短,為了提高升學率,很多教師側重於知識 的灌輸,偏重於題海戰術,使得學生對化學學習失去了興趣和信心.進入高職後,教師對初中 教材的知識點、教學要求、學生已有知識水平了解不夠,不能准確處理好教學內容的銜接. 如果盲目增加課堂信息量和課程難度,就容易使學生無法及時理解學習內容而產生厭學 情緒,這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教學的有效性. 另外,教師的專業知識、教學能力、教學理念、責任意識等也會對教學的有效性產生一 定的影響. 2.學生因素.學生的原有基礎、學習方法和學習態度也是決定能否實現有效教學的關鍵因 素.部分學生由於基礎薄弱,信心不足,就逐漸失去了學習化學的興趣;部分學生堅持原來的 學習方法,忽視學習的基本環節,過度依賴老師,學習的自覺性和自主性較差;部分學生對 化學學習產生了輕視的態度,只注重專業知識的學習. 3.其他因素.課堂教學方式的選擇,教材內容與結構方式、教學資源、教學環境、師生關 系、評價方式等也是影響高職化學有效教學的因素. 三、如何創設有效的化學教學情境 1.利用化學實驗創設教學情境.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科學,實驗是化學的靈魂. 例如,學習 Fe2+的氧化性時,可以利用維生素 C 使切開的蘋果保持原有顏色這 一實驗來創設教學情境;學習原電池知識時,可以利用蘋果、橘子的導電實驗來創設教學情 境. 2.聯系生活實際創設教學情境.例如,在學習氯氣的相關知識時,可以聯系自來水、游泳 池的殺菌消毒和養金魚的注意事項創設教學情境;在學習乙烯的性質時,可以聯系生活中水 果的保鮮與催熟、保鮮膜使用的注意事項創設教學情境;在學習 SO2的性質時, 可以聯系酸雨、紙張的漂白來創設教學情境. 另外,教師也可以在與學生已有知識經驗密切聯系的學習情境中,引導學生通過各種各 樣的探究活動學習有關的內容,養成科學的態度,獲得科學的方法. 3.通過化學史創設教學情境.化學史是化學這門學科形成、發展和演變的過程史,它真實 地反映了化學的發展過程.例如,學習緒言知識時,可以這樣創設教學情境:造紙、黑火葯、 陶瓷、冶金、煉丹術這些重大的發明與化學之間有著怎樣的聯系呢?古代人真的可以長生不 老嗎?學習金屬的腐蝕與防護知識時,可以這樣創設教學情境:兵馬俑二號坑發掘出的兵器, 深埋於地下2000 多年卻依然無銹跡.經過檢測,發現兵器表面經過鉻鹽氧化處理過,而採用 電鍍鉻來防止金屬腐蝕的技術是英國人1937 年才發明的,那麼秦朝是用什麼方法來防止兵器 生銹的呢? 化學史本身就是學生所喜聞樂見的,如果教師能夠巧妙運用化學史創設教學情境,可以 起到引人入勝的效果,並且可以為即將進行的課堂教學打好基礎. 4.利用化學熱點問題創設教學情境.如在我們的生活中每天都發生著很多事情,趣味性 的化學故事、化學典故有時反映了知識點的本質,有時反映了知識形成的過程. 講述身邊發生的與化學知識有關的事例,可以讓學生感受生活,感悟知識.例如,煤礦瓦 斯爆炸、化工廠重大事故、酒精中毒、工業用鹽中毒、變質食物中毒、毒品問題等等.這些涉 及到化學有關知識的新聞是創設教學情境的絕佳素材. 5.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手段創設教學情境.對於教師而言,僅靠「一支粉筆、一塊黑板和 一本教科書」來進行教學的教學模式,已經難以跟上時代的步伐,滿足學生的需要.因此,教 師應恰當運用錄像、投影、計算機等多媒體來輔助化學教學,創設教學情境. 生產生活中會產生許多垃圾,亂扔垃圾的現象隨處可見,垃圾的處理問題是一個世界性 的難題.學生對這些問題是如何看待的?有些什麼樣的思考?對垃圾的妥善處理與利用知道 多少?在進行「垃圾的妥善處理與利用」的教學時,我們可以利用大屏幕展示四季如春、鮮 花盛開的海南風光,那裡有清新的空氣、湛藍的海水、潔白的沙灘、椰樹婆娑、鮮花盛開; 接著展示垃圾堆滿道路、焚燒垃圾的滾滾濃煙、河面上漂浮著白色垃圾.這樣的情境可以引起 學生的思考:是什麼原因造成了我們美麗的家園變得滿目瘡痍、不堪入目? 創設化教學情境的方法、途徑是多方面的,尚有許多方面在上述內容中未曾涉及,有待 於我們在今後的化學教學中進一步探索與實踐.

Ⅲ 淺談在化學教學中如何創設問題情境

導入是課堂教學的開端,是教學樂章的前奏,是師生情感共鳴的第一音符,是師生心靈溝通的第一座橋梁。俗話說:「良好的開端,等於成功的一半」。設計精煉、新穎、富有啟發性的導入方式,可以撥動學生學習的心弦,把注意力集中起來,誘發思維,激發求知慾,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達到「先聲奪人」的效果。
「教學有法,但教無定法」。教學方法是多種多樣的,新課的導入也如此。由於教學內容不同,教學對象各異,教師得設計靈活多變、生動有趣的導言,才會使課堂教學變得生機而有活力。筆者根據多年的教學經驗,淺談化學課堂教學中的導入藝術。
1. 審題導入法 審題導入法是指教師先板書課題,然後從審題入手,引導學生分析課題,從而導入新課教學。這種方法直接了當,主題明確,突出中心,直奔重點,學生很快進入中心內容的探討,同時喚起學習的興趣。運用審題導入法的關鍵在於教師能圍繞課題,精心設計一系列問題,通過設問、反問、討論等方式導入課堂教學,發動學生積極思考,為新課教學起到鋪墊作用。

Ⅳ 化學教學中如何創設問題情境的論文

化學教學中如何創設問題情境的論文

一 、怎樣的教學情境更具有教育教學價值

1.與學生的生活實際、社會實際相聯系。或者說與學生的已有經驗相聯系(課標中的要求),使學生有的可想,有的可分析,可引發學生的高水平思維活動。課程內容貼近社會,貼近生活,不僅僅是激發興趣,引起學生的關注,更主要的是將教學情境中的現象或問題,與學生的已有經驗產生聯系,激活學生頭腦中的相關信息,促使學生深層次的思考。

2.與核心的教學內容密切聯系。有的教學情景很有意思,能夠短暫吸引學生的關注,但是與教學內容關系不大,這是目前中學化學課堂教學中創設教學情境的現狀。大多數老師能夠用生活中的事實或現象直接引入教學內容,然後「純粹地」講解化學知識,這樣的教學情境大大消減了教育教學價值。學生不但不關注,而且也不能讓學生將化學知識與實際建立聯系。教學情境應該與核心的教學內容緊密相關, 促使學生建立生活背景中的化學知識形態。

3.良好的教學情境應該能夠使學生產生問題。有些知識和學生已有的經驗有一定的聯系,學生也知道,但是憑已有的知識又不能完全解決的.問題,在「新舊知識的結合點」上產生的問題,最能激發學生的認知沖突,最具有啟發性,驅使學生有目的地積極探索。

二、對於物質性質類知識可以創設比較性的問題情境

教師可以利用新舊知識的比較,新知識所特有的性質作為引起問題的出發點來創設問題情境,在新舊知識的連接處設置問題情境,使學生輕松、自願、愉快地走向新知識。如學習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質時,我利用三隻相同的氣球內充氧氣、二氧化碳、氫氣,做成等大,創設比較情境,放手後,上升的氣球內盛什麼氣體,性質如何?下降的氣球內的氣體性質又如何?再把下降氣球放入大燒杯中,向里充二氧化碳,通過比較現象,二氧化碳的密度自然揭曉,用途也應蘊而生。入情入理,便於掌握,又體現了過程性。

三、針對有關化學原理、定律類知識可創設過程性問題情境

教師要設計從具體問題的解決過程中來創設問題情境引導學生來猜想與思考,從不同的角度提出問題解決的思路和方法,使學生在創設的問題情境中解決問題,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如在學習金屬的性質——金屬活動性一節中,我創設了:「師傅老趙外出,臨走交待剛來學徒的小李把散落在地面的鋅片、銅片、鐵片分類歸攏一下,而小李也正想藉此表現一下。但沒上幾天學又缺乏社會經驗的小李迅速收拾好了某金屬片,而其它兩種一時竟束手無策,你能通過所學猜他整理出來的是哪種金屬嗎?你還能幫他一下嗎?說出你的理由、方案並准備實驗進行驗證。」這樣學生通過已有經驗和知識迅速判斷出小李整理出的金屬片(意見很多,但都有理),又通過引導、學習、討論、合作交流得出了若干種方案,再經共同交流予以論證,最後再進行實驗,進一步驗證了方案,鞏固了所學,並在學習、討論、交流、實驗中又產生了其他的問題,使得學生開拓了視野,真正掌握了所學知識,興趣盎然,效果較好。

四、加強實驗創新,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

1.教師積極引導,學生潛移默化。授人以魚只供一飯之需,教人以漁則終生受用。要培養有創新精神的學生,必先要有創新意識的教師。當今社會瞬息萬變,若沒有較強的創新思維能力,將難以順應時代的要求。教師作為教育改革的先行者,必須在學生中樹立創新榜樣,尤其是在普通中學中,教師就更有必要這樣做。例:在CO2與H2O作用生成H2CO3、H2CO3能使紫色石蕊變紅,通過對比實驗用食醋、鹽酸,從而得出結論。讓學生自己動手做這個實驗。實驗的創新,增強了探索性,養成了學生參與整個教學活動的習慣,既體現了課堂教學中學生的主體作用,又能為培養學生創新精神打下堅實的基礎。

2.課堂實驗奇、新、變。在教學過程中,不斷改進實驗方法,創設實驗情境在奇、新、變上做文章,力求注意提高實驗現象的可見度。例:在演示「物質溶解擴散過程」的實驗,我們採用了化學投影儀,這樣同一個實驗變化實驗手段,既增大了實驗的可見度,又提高了學生的興趣。

五、對於物質的制備、除雜類、計算類復習性之類的知識可創設經驗性問題情境

教師要做到「量體裁衣」和「因需而設」,選擇與教學內容學習主題直接相關的基礎性經驗問題,增強經驗性問題情境的針對性,同時要注意其有效性。如在學習二氧化碳的實驗室製法時,首先通過復習氧氣的實驗室製取思路「葯、方、裝、嚴」,來引導學生制定出二氧化碳的製取思路,這樣水到渠成,學生很自然的掌握了二氧化碳的實驗室製法。

在創設問題情境時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1、並非所有的知識都予以問題化,都進行情境設計,那樣會完不成教學任務,甚至會喧賓奪主,空擺花架子,沒有實效性。教師必須基於對學生已有知識經驗和教材內容的全面科學分析。

要深入分析和挖掘教材內容中所蘊含的知識的能力價值和情感價值,抓住重點和難點。一般來說,那些能建立起廣泛聯系、遷移性強、活化率高的知識點,那些在知識的發現和發展過程中體現出來的科學思想、方法、學習策略和分析解決問題的思路,以及那些在生產生活實際中具有廣泛應用的知識,對學生的能力發展和情感的培養具有較高的價值。在教學中可針對這些知識進行有關的問題設計,常以實驗探究,模型製作、解說、補充,圖表繪制、分析,習題演練,文字材料的閱讀分析等形式,創設情境,使學生原有的知識與需要掌握的新知識之間發生強烈的認知沖突,從而激發學生積極思維的動機和探索問題的慾望。

2、創設了恰當的問題情境並不一定就能激發學生的認知沖突,關鍵是否能根據創設的情境設計出高質量的問題。

衡量問題質量的因素主要有:問題的難易程度、思維強度、思維量的大小、提出的時機及問題的明確性等。能激發學生積極思維的問題必須要有一定的思維容量和力度,在教學中,教師為了讓學生所謂「更懂」「更容易掌握」,易把一個具有一定深度的內容分解得非常具體,設計成一系列十分細碎的問題,使學生易獲得標准答案。由一串細碎的問題邊問邊答,引導學生循序漸進的走向目標,將學生的思維限制在教師的思維框架中。這種問題既不利於培養學生思維的深刻性和獨立性,也不利於學生形成相對完整地認識思路和掌握知識的整體結構。因此在教學中,必須減少這種瑣碎的提問,教師應根據所創設的情境,盡可能設計一組有層次、有梯度的問題,考慮好問題的銜接和過渡,用組合、鋪墊或設台階等方法來提高問題的整體效益。用問題組來引導學生深入思考,從而深刻理解有關知識,形成系統的知識結構。

總之,化學教學中,要以問題為中心,把問題看成學生學習的起點、動力和貫穿整個過程的主線,教師要將教學中的知識有選擇性地進行問題化、情境化設計,努力做到知識問題化,問題情境化,這樣才能更好的激發學生興趣,有效的提高課堂效率。

;

Ⅳ 淺談新課程化學課堂教學中問題情境創設的幾點做法

創設問題情境時遵循了以下幾條原則:(1)針對性原則;(2)啟發性原則;(3)層次性原則;(4)探索性原則;(5)開放性原則。將課本中的每一個知識點設置到復雜的、有意義的問題情境中,讓學生在相互合作的過程中通過解決一些實際問題來逐步掌握隱含於情境背後的理論知識,逐漸熟練並掌握解決問題的能力和技巧。從而也很有效地培養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Ⅵ 化學教學中如何提出化學問題

化學新課程讓學生從生活走進化學、接觸化學、學習化學,結合初中化學教學,創設化學生活化課堂不僅可以密切化學與生活的聯系,豐富學生的生活經驗和社會體驗,而且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科學探究能力,有效落實新課標。
一、捕捉生活現象,引入化學問題
因為許多化學反應和化學原理在生產和生活中都可以找到影子。因此,在設計教學內容時,教師要有意識地將教材知識與學生的生活實際聯系起來,捕捉適宜的生活現象引入新知,進而可以提煉出其中的化學問題。
例如,新買的鋁鍋,燒過自來水後有黑色斑點;經常雷雨交加的地方禾苗長得很茂盛。這些奇妙的現象激起學生的好奇心後,就能促使他們去學習掌握鋁和氮氣的性質。由於有了跟學生的生活實際緊密聯系的導入,學生對於下面新知的學習就有了積極性,興趣自然產生。
二、創設生活情境,感受化學問題
化學是人類在長期的社會生產生活實踐中發展起來的,它與人類的生產生活和社會的發展相關。
現行化學新教材內容的設計盡量貼近了生活實際,甚至手中的一張紙,呼出的一口氣都成了學生自己的研究學習對象,這樣的學習易被接受。
直觀的、有趣的、具有挑戰性的問題情境,更容易激活已有的生活經驗和化學知識,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所以,在教學時,我們要注意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選擇學生身邊的、生動有趣的、有利於學生探索的問題、創設鮮明的問題情境作為素材,以激發學生的興趣和動機。
三、參與生活實踐,認識化學問題
實踐出真知,實踐是學生學習的重要環節,是知識理解的延伸與升華。
任何束縛學生手腳,只允許他們冥思苦想的教學方法是不科學的。只有讓學生充分進行生活實踐,才能使學生真正明白所學知識的價值。
例如,結合空氣、水、酸、鹼、鹽等內容的學習,組織學生對本地區的環境狀況(飲用水、空氣、土壤等)、空氣的污染狀況、污水處理廠的流程和原理、周邊農村施用化肥和農葯的具體情況等進行調查.
結合無錫太湖藍藻事件、白色污染等,組織學生關注新聞並從網上查詢分析原因。
通過這些實驗和調查活動,運用化學原理積極展開思維,不僅使學生樹立綠色食品、綠色環保、綠色化學的意識;而且可逐步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學生去親自體驗,在實踐活動中學生就理解了知識,掌握了知識。
四、運用化學知識,解決生活問題
《化學課程標准》指出,使學生正確認識科學、技術與社會的相互關系,能運用所學知識解釋生產、生活中的化學現象,解決與化學有關的一些實際問題,初步樹立社會可持續發展的思想。
新教材努力從化學的視角去展示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培養學生對自然和社會的責任感,用科學、技術、社會相聯系的觀點引導學生認識材料、能源、健康、環境與化學的關系,逐步培養學生形成綜合的科學觀和對有關的社會問題做出判斷決策的能力。所以,化學教學不僅要從學生的生活中提出化學問題,還必須結合現實生活中的實際問題,讓學生運用化學知識和化學的思維方式去看待分析與解決,從而使學生體驗到化學的價值,進一步感受到化學與現實生活的緊密聯系,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

Ⅶ 化學實驗,創設問題情境要注意哪些

1、並非所有的知識都予以問題化,都進行情境設計,那樣會完不成教學任務,甚至會喧賓奪主,空擺花架子,沒有實效性。教師必須基於對學生已有知識經驗和教材內容的全面科學分析。要深入分析和挖掘教材內容中所蘊含的知識的能力價值和情感價值,抓住重點和難點。一般來說,那些能建立起廣泛聯系、遷移性強、活化率高的知識點,那些在知識的發現和發展過程中體現出來的科學思想、方法、學習策略和分析解決問題的思路,以及那些在生產生活實際中具有廣泛應用的知識,對學生的能力發展和情感的培養具有較高的價值。在教學中可針對這些知識進行有關的問題設計,常以實驗探究,模型製作、解說、補充,圖表繪制、分析,習題演練,文字材料的閱讀分析等形式,創設情境,使學生原有的知識與需要掌握的新知識之間發生強烈的認知沖突,從而激發學生積極思維的動機和探索問題的慾望。
2、創設了恰當的問題情境並不一定就能激發學生的認知沖突,關鍵是否能根據創設的情境設計出高質量的問題。衡量問題質量的因素主要有:問題的難易程度、思維強度、思維量的大小、提出的時機及問題的明確性等。能激發學生積極思維的問題必須要有一定的思維容量和力度,在教學中,教師為了讓學生所謂「更懂」「更容易掌握」,易把一個具有一定深度的內容分解得非常具體,設計成一系列十分細碎的問題,使學生易獲得標准答案。由一串細碎的問題邊問邊答,引導學生循序漸進的走向目標,將學生的思維限制在教師的思維框架中。這種問題既不利於培養學生思維的深刻性和獨立性,也不利於學生形成相對完整地認識思路和掌握知識的整體結構。因此在教學中,必須減少這種瑣碎的提問,教師應根據所創設的情境,盡可能設計一組有層次、有梯度的問題,考慮好問題的銜接和過渡,用組合、鋪墊或設台階等方法來提高問題的整體效益。用問題組來引導學生深入思考,從而深刻理解有關知識,形成系統的知識結構。
總之,化學教學中,要以問題為中心,把問題看成學生學習的起點、動力和貫穿整個過程的主線,教師要將教學中的知識有選擇性地進行問題化、情境化設計,努力做到知識問題化,問題情境化,這樣才能更好的激發學生興趣,有效的提高課堂效率。

Ⅷ 化學教學情境創設應注意哪些問題

創設問題情境時遵循了以下幾條原則:
(1)針對性原則;(2)啟發性原則;(3)層次性原則;(4)探索性原則;(5)開放性原則。將課本中的每一個知識點設置到復雜的、有意義的問題情境中,讓學生在相互合作的過程中通過解決一些實際問題來逐步掌握隱含於情境背後的理論知識,逐漸熟練並掌握解決問題的能力和技巧。從而也很有效地培養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Ⅸ 如何設置化學探究中的問題情境

古人雲:學貴有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疑者,覺悟之機也。化學課堂中想方設法創設問題情境,促使師生共入質疑、解疑境界,是培養學生科學探究真理的有效途徑之一,也是新形勢下促進學生學習方式轉變的有效方法之一。
一、寬松民主的教學氛圍是課堂中問題情境設置得以順利實施的潤滑劑。
給學生寬松的學習氛圍,喚醒學生的主體意識,是創設問題情境的前提之一。有經驗的教師總結出共同的結論: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是學生在課堂上主動起來的關鍵。《學會生存》一書中說:「教師的職責現在越來越少地傳遞知識,而越來越多地激勵思考;除了他正式職能以外,他越來越成為一位顧問,一位交換意見的參加者,一位幫助發現矛盾觀點而不是拿出現成真理的人。」把更多課堂時間還給學生,激勵學生對教材,對老師發出挑戰,也允許學生出錯,老師不僅要寬容還要想方設法讓錯誤變得 「美麗」。鼓勵學生獨樹一幟,標新立異,從而激發學生內在的快感和動機,這樣由思到疑,再由疑到辯,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變原來的被動學為主動學,逐步形成科學的頭腦。
二、培養學生良好的問題意識是課堂中問題情境設置得以順利實施的正催化劑。
自信是學生產生問題意識的源泉。在化學教學中,努力增強學生自信心,克服他們的畏懼心理。每個學生如不同內涵的書,每本都有可讀之處,教學中應想方設法肯定、表揚每一個學生的長處,讓他們看到自己優勢,讓其內心充滿陽光,最大限度地發揮創新潛能。
問題源於於生活,源於社會。隨著科技的進步,越來越多的生活和社會問題值得探討:如控制汽車尾氣的排放、健康與改水、水管的銹蝕與防銹、白色污染的控制、開發利用新型能源等,一個個社會生活問題都發人深思。只要做有心人,問題隨處可見。
問題源於閱讀。閱讀給人增智,但閱讀的材料是個體或部分智慧的結晶,帶有個體意識,總存在待修改完善的部分;再者作者當時寫時順應那時的背景和信息,所以存在滯後性,即使專家編的教材也如此。鼓勵學生帶著質疑的眼光去閱讀,即用「心」去研讀,尋找不合時宜的觀點,結合自己已有的知識,發現並進一步探討問題。例如,我在教學時曾以此例鼓勵學生質疑:科學研究發現,人體含鋁量過多,使兒童智力低下,老年人易患老年痴呆症,所以,1989年,世界衛生組織(WTO)正式將鋁確定為「食品污染源之一」。但是,教材在關於金屬元素與人體健康的關系沒有涉及這類知識,在新教材「食品、飲料的包裝……胃舒平用來治療胃病」中還沒提到,這顯然不妥。由此告訴學生教材並非權威,有疑可質。
問題源於實驗現象。我們應透過現象看本質,來不得半點馬虎。例如1673年,英國物理學家波義爾做了一個有名的實驗,他將金屬放在密閉容器中煅燒,煅燒後,他立即打開容器蓋進行稱量,結果發現反應後的固體的質量增加了,該實驗導致波義爾未能發現質量守恆定律,如果當時他不放過這點誤差,把它作為研究問題的起點,也許質量守恆定律的發現就屬於他了。
問題源於跨學科課題研究。化學是一門基礎自然學科,自然現象絕不是化學來包羅萬象的,它包括地理、物理、生物等跨學科的知識,因此,跨學科的問題很豐富,有必要關注。如宇宙飛船升空,既表明氫氣燃料燃燒(化學知識)威力無窮,也顯示作用力與反作用力(物理知識)的赫赫功勞。
培養積極思辯能力可優化學生的問題意識 。比如看到一瓶無標簽的氣體,產生求知慾:這是什麼?通過猜想驗證後,又想該氣體能跟哪些物質反應?小組合作探究後再思:它有哪些用途?由思到疑,再由疑到辯,循環往復使認識發生質的飛躍。
三、採用多元化的教學手段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的探究意識
所謂問題情境是指個人自己覺察到的一種「有目的但不知如何達到」的心理困境。也就是說,問題情境是一種當學生接觸到學習內容與原有知識水平不和諧、不平衡時,學生對疑難問題急需解決的心理狀態。並不是任何情境都能使學生產生心理困境,非常熟悉或完全陌生的事物都不能有效的激發學生的思維活動,不能構成問題情境。只有那些難易適度,有助於學生形成「心求通而不得」的認知沖突的化學問題或事物,才是構成問題情境的最佳素材,才能激發學生積極思維的學習動機。據此,在教學中可採用多元化教學手段創設問題情境。
欲擒故縱,努力讓學生自主創設問題情境,解決問題。在教學「水是人類寶貴的自然資源」時,我故意不講,讓學生自學,去發現問題。不一會兒就有學生迫不及待的問:老師,我們這里應該不會缺水吧?(激發認知沖突)許多學生的注意力被吸引,積極性一下子被調動起來。我趁熱打鐵,切入主題,讓學生圍繞這個問題展開了小組討論,結果形成共識:我們雖處江南水鄉,整個的水資源比較豐富,但水污染卻不容忽視。這時,我來了個投石問路:什麼原因導致了水污染?聯系實際談談如何保護水資源。他們說古論今,道出水污染的眾多原因竟是現代人為造成:向河裡倒垃圾倒污水、農葯化肥的濫用、工廠的廢水,廢渣,廢氣等;為了保護水資源有同學建議按小組有計劃地向人們宣傳水資源的寶貴,提高人們保護水資源的意識,樹立節水光榮的良好風尚;也有同學提議改變燃料結構,杜絕污染源;也有人提出工廠排放污水之前必須凈化處理等等。課後學生筆記上道出心裡話:這節課有趣、有勁,留下很深的印象。由反饋的信息表明:學生渴望自主發現問題,在很大程度上也能自主解決問題。
旁徵博引,把問題悄悄地「移」入課堂,創出別樣的效果。我在教學「常見的酸」時,曾切入這樣的問題:著名化學家羅伯特·波義爾在一次實驗中,不小心將鹽酸濺到紫羅蘭花瓣上,過一會兒,他驚奇地發現,紫色的花瓣上出現了紅點點。學生驚奇:原來指示劑是這樣被發現的(興趣被激發)。老師接著問:波義爾對這一意外的發現,作出了各種假設,經過多次實驗驗證,探究普遍規律,終於獲得成功。對紫羅蘭花瓣兒遇鹽酸變紅的現象,你有哪些假設?請將你的各種假設以及驗證的實驗方案表達出來。學生很快進入角色,經過一番熱烈的討論,達成一致:①其它酸也能使花瓣變紅色嗎?將稀硫酸,稀醋酸等酸分別滴在花瓣上,觀察現象;②鹽酸能使其它花瓣變色嗎?將鹽酸分別滴在其它幾種花瓣上,觀察現象;③鹼溶液能使花瓣變色嗎?將氫氧化鈉、氫氧化鈣等鹼溶液分別滴在花瓣上觀察現象。尋著方案,一步步進行實驗,從學生專注的神情看出好象一個個小科學家。由此說明巧問善誘是創造良好問題情境的關鍵。
創設問題情境的思路很多,也可故意設置錯誤論點,讓學生「唱反調」;也可獨辟蹊徑,提出問題讓學生去辯論,使真相越辯越明。也可利用多媒體創設學生較困惑的情境,如「變魔術」「揭露騙子的謊言」等激發學生「心求通而不得」的意境,創設一石激起千層浪的氛圍,使枯燥理論變得有血有肉。也可通過相關練習創設問題,按材料索驥,鞏固學生的問題意識。
四、化學教學中問題情境設置應注意的問題
1、不應讓設置問題情境流於形式,為了提問而提問,也不應把一個具有一定深度的問題分解得非常具體,設置成一系列十分細碎的問題,使學生易獲得標准答案,由一串細碎的問題,邊問邊答引導學生循序漸進地走向目標,將學生思維限制在教師思維的框架中,這種提問既不利於培養學生思維的深刻性和獨立性,也不利於學生形成相對完整的認識思路和掌握知識的整體結構。
2、問題教學並非對原來的教學模式的全盤否定,轉變不是拋棄,討論式、探究式、合作式與傳統的教學模式如講解式、接受式、個體學習並不對立而是相輔相成,不能完全否定或棄之不用,他們是多樣化教學方式、學習方式的不同形態。為了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參與性,往往一堂課滲透各種教學方式。

Ⅹ 學習化學中常遇到的問題有哪些

1.教材的原因
初中教材涉及到的基礎知識,理論性不強,抽象程度不高。高中教材與初中教材相比,深廣度明顯加深,由描述向推理發展的特點日趨明顯,知識的橫向聯系和綜合程度有所提高,研究問題常常涉及到本質,在能力要求上也出現了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的飛躍。有的內容如:「摩爾」、「元素周期律」、「氧化還原反應」等知識理論性強,抽象程度高,這些內容歷來被認為是造成學生分化、學習困難的重點知識。
2.教師的原因
由於初中化學學習時間短,造成教師側重向學生灌輸知識,抓進度,而沒有重視學生能力的培養,造成高分低能;常識性介紹及選學部分沒有講述,造成知識缺陷;高中教師對初中教材的特點了解不多,往往未處理好初三與高一銜接,就開快車,抓進度。有的把教材過度深化延伸,對化學知識講得面面俱到,課堂欠活躍,限制了學生思維的發展,易使學生產生厭學情緒。
3.學生的原因
學習目的不明確,學習態度不端正,競爭意識不強,思想鬆懈,學習缺乏緊迫感;堅持已有的學法,相信自己的老習慣,過多地依賴老師,學習的自覺性、自主性較差;不遵循學習活動的一般規律和方法,忽視學習過程的基本環節。如:預習聽課復習獨立作業總結評估等。聽課時,把握不住知識的重難點,理解不透。有的知識印象不深,造成知識缺陷日積月累。

閱讀全文

與化學問題情境有哪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663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334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271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957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09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324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21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631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01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953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984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05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15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756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173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262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556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351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17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9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