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化學知識 > 如何將化學史和教學聯系

如何將化學史和教學聯系

發布時間:2022-11-12 18:57:30

Ⅰ 如何運用化學史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科學態度

運用化學史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科學態度
一、利用化學史,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
二、利用化學史,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
三、利用化學史,培養學生的創新品格、科學態度。
通過化學史來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新品格,是真正能貫徹在課堂教學中,面向全體學生進行的創新教育,是一種內在的創新培養。化學史有很多創新的教育因素,只要我們教師善於挖掘,一定能使科學家的思想與學生的思想相碰撞,擦出理想的火花。

Ⅱ 從化學教學的"三維"目標來看,化學史在化學教學中有哪些教育價值

三維目標是指:
1、知識與技能
2、過程與方法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一、化學史教育,對知識與技能的學習有促進作用,在化學史教育中可以滲透知識與技能。

二、通過化學史教育,使學生學習並理解老科學家的科學方法,養成好的科學習慣
三、通過化學史教育,使學生樹立科學精神,對科學的認知,樹立正確的科學理想,建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Ⅲ 化學史教育的意義

一、化學史在化學教科書中的地位和作用
化學史就是化學科學的形成、產生和發展及其演變規律的反映,是人類在漫長的社會實踐中對大自然化學知識的歷史論述,是化學家不斷探索、創新的歷史,也是科學思想取得勝利的歷史。化學史教育是指在化學教學中根據具體情況適當地穿插化學史進行的一種教學活動,1904年,法國著名的科學家郎之萬(Langevin 1872—1946)首先提倡在科學教學中運用歷史的方法。在中學化學教學中結合化學史教育有助於學生加深對化學知識的理解,培養科學的精神和掌握科學的方法,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可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增強民族自豪感,培養民族自尊心;結合化學史進行教學還可以培養學生的人文精神,以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道德觀,簡而言之,化學史教育在中學化學教學中能起到知識教育、創造教育、德育、美育等素質教育功能。所以,化學史在初中化學教科書中佔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二、化學史在初中化學教科書中的滲透情況
我國20多年來人教版的初中化學教科書中都滲透了化學史教育的內容,而且化學史內容都佔了一定的比例。人教版初中化學教科書中化學史的滲透,主要有以下幾個特點:
1.教科書中滲透化學史的內容逐年增多。對比幾種教科書,不難看出,不同版本的教科書中滲透化學史內容的章節所佔比例逐年遞增,1978年版的教科書中化學史才佔5%,而2001年版新課程標准教科書中化學史則佔到50%。90年代以來,特別是九年義務教育,初中化學教學要貫徹「教育要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方針,強調加強素質教育,要全面提高學生的各方面素質,教科書中化學史內容滲透逐年增多,說明初中化學教科書正努力反映素質教育的思想和要求,化學史在教科書中佔到比較重要的位置。同時,也說明化學課程在提供給學生最基本的化學知識、技能和方法的同時,努力使每一個學生在現有基礎上得到發展,獲得更多的真正有用的化學知識,這些知識也是培養學生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重要載體,以適應21世紀公民科學素養的要求和社會發展的需要。
2.教科書中滲透化學史的內容所涉及的面越來越寬。1978年版的教科書只是略介紹化學的發展,隨後幾種版本的教科書,除化學史上的一些重大發現和發明、重要的實驗方法外,也介紹了一些著名的化學家及其對化學的重要貢獻,化學史的滲透雖有了較大進步,但這些化學史料只是緊扣所學內容,沒有進行擴展,這樣學生的知識面相對來說還是比較窄。而2001年版的課程標准實驗教科書,增加了化學與社會、技術、生活相聯系的學習內容,既介紹了早期化學史實,又涉及到了19世紀的經典化學和20世紀的現代化學,化學史內容所涉及的面有化學家及科學實驗、材料、能源、環境保護、生命科學、國情知識等諸多方面,化學史得到進一步的滲透。透過化學史實,學生可以了解到科學技術發生的重大變化和飛速發展,同時能讓學生知道化學在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共處過程中的重要作用。也能夠讓教師在授課時,注意學科間知識的綜合,從科學、技術、社會相聯系的角度引導學生認識化學與材料、能源、健康、環境等方面的關系,逐步使學生形成綜合的科學觀,提高科學素養。
3.教科書中滲透化學史的形式也越來越多樣化。對比幾種教科書,90年代前的教科書,多是以文字敘述化學史,形式單一,90年代後的教科書中介紹化學史時,在原來基礎了增加了一些插圖,化學史呈現的形式有一定變化。而2001年新課程標准教科書,化學史呈現的形式更多樣、內容更豐富,在文內增加了不少插圖和實物照片,如彩陶、古畫、雕像、透明金剛石薄膜等,圖文並茂,通過真實的圖片、鮮艷的色彩、具體的數據、重要的史實,再加上適當的文字說明或描述,把化學史知識融匯在各單元各課題中,畫面色彩明麗,其真實、直觀、親切、深刻,比文字更具有說服力,使得化學史知識更直觀、易懂,更接近於生活,能提高初中學生的閱讀興趣和豐富他們的想像力,起到啟發思維的作用,便於學生有效地學習、理解和掌握。
三、化學史教育在初中化學教學中將越來越受到重視
化學已發展成為材料科學、生命科學、環境科學和能源科學的重要基礎,成為推進現代社會文明和科學技術進步的重要力量,並正在為解決人類面臨的一系列危機,如能源危機、環境危機和糧食危機等,做出積極的貢獻。作為科學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新的化學課程倡導從學生和社會發展的需要出發,發揮學科自身的優勢,將科學探究作為課程改革的突破口,引入和穿插化學史教育,激發學生的主動性和創新意識,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初中化學是中學化學教學的啟蒙階段,趣味化和過程化是十分重要的,在初中化學教科書的編排時應增強教材的可讀性,可通過滲透化學史來提高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讓學生在了解化學的發展歷史以及化學與人類進步和社會發展關系的同時,更好地了解化學的本質和價值。教師結合化學史進行教學,可以使化學教學不只局限於現成知識的靜態結論,還可追溯到它的來源和動態演變;不只局限於書本知識,還可揭示出其中的科學思想和科學方法,使學生受到多方面的教育,同時培養學生獨立思維能力和創造精神。隨著化學教育現代化的發展,化學教科書會不斷改變,不斷進步,化學史的滲透也會不斷增加,化學史教育也將越來越受到廣泛重視,在化學教育中重視化學史教育將成為化學教育發展的一種趨勢。

Ⅳ 淺析如何利用化學史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探究性在化學教學過程中,要根據化學學科的特點和學生的實際情況,訓練學生的科學方法,發展學生的科學能力、全面性,精心設計教學過程,探究和發現,豐富學生的科學知識,優化課堂教學,讓學生直接感受和體驗、過程性、實踐性,突出趣味性,從而培養和發展學生的科學素養,以便激發學生的科學興趣、全體性

Ⅳ 概念原理教學中常用的教學實施策略有哪些

所謂的概念是反映對象的本質屬性的思維形式。人類在認識過程中,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把所感知的事物的共同本質特點抽象出來,加以概括,就成為概念。表達概念的語言形式是詞或片語。概念都有內涵和外延,即其涵義和適用范圍;概念有大小之分。概念隨著社會歷史和人類認識的發展而變化「概念」是對特徵的獨特組合而形成的知識單元。知識就是概念之間的連結,我們構造概念的目的歸根結底是為了把握直觀。概念的引入教學通常有一下三方面的功能:
概念引入的第一個功能是關注學生原有認識,揭示學生原有認識,並讓學生確認其原有認識存在不足,以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此時,使用教學策略的主要目的是製造認知沖突,可以使用實驗、新奇的現象、生活中的想像等為情境素材,讓學生進行解釋,當學生不能順利進行解釋時,便會產生建立新概念的需要。
概念引入教學的第二個功能是引出新概念,此時可以採用類比的策略。
概念引入教學的第三個功能是擴展學生原有認識。在概念引入教學中,化學史素材主要有兩方面的功能,一方面化學史真實地再現概念提出的歷程,另一方面展示了在歷史上人們對事物的認識有一定的局限性和階段性,而這種階段性與局限性與學生的認識常常是一致的,所以可以用這種階段性和局限性來揭示學生錯誤認識。老師們在使用化學史素材時要注意解決好「如何將化學史與概念緊密結合?」這一問題。還可以用實驗事實引入概念教學。在概念引入教學中的實驗策略使用的關鍵點是建立實驗事實與概念本質間的聯系,案例3在這方面處理的比較好。此外,還需要用更寬闊的思路考慮學生的原有認識是什麼。老師僅憑自己的想像(假設)確定學生的認識起點是不夠的,可以在概念引入環節通過一些活動揭示學生原有認識的起點。在選擇和使用教學實施策略時,要首先會到原點,考慮概念 引入的目的(或功能)是什麼,根據不同的目的,選擇相應的素材和合適的教學策略。其實要考慮如何用好素材、用好教學策略,其中很關鍵的一點是要充分關注學生的原有認識,另一點是要關注概念原理知識的功能與價值。在選擇概念引入教學策略時,除了關注素材和情境的設計外,還要關注活動的設計。老師們可以通過設計預測性活動、分類活動、解釋類活動、設計類活動引入概念。在概念教學時要充分關注例證策略的使用,一個好的例證系統可以解決概念教學中的所用困難。因為概念的形成源於一組例子的共同本質特徵的概括,概念的理解則是通過確定分析一組具有差異性的例證特徵是否具有概念的本質特徵來實現的,而概念的應用又是一個把概念的本質特徵還原成具體事實去歸類、判斷的過程。
在以後的教學工作中,我們一定要掌握好概念原理教學的實施與策略,才能達到良好的效果。

Ⅵ 高中化學教師職稱考試常見的學科類的簡答題和教學設計

摘要 例題

Ⅶ 如何將化學史知識滲透到化學教學中

1.在講授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知識時,可以向學生介紹相關的化學史.元素周期表是元素周期律用表格表達的具體形式,它反映元素原子的內部結構和它們之間相互聯系的規律.元素周期表有很多種表達形式,目前最常用的是維爾納長式周期表(見書末附表).
19世紀中期,俄國化學家門捷列夫制定了化學元素周期表.門捷列夫14歲那年,父親逝世,接著火災又吞沒了他家中的所有財產,真是禍不單行.1850年,家境困頓的門捷列夫藉著微薄的助學金開始了他的大學生活,後來成了彼得堡大學的教授.幸運的是,門捷列夫生活在化學界探索元素規律的卓絕時期.當時,各國化學家都在探索已知的幾十種元素的內在聯系規律.1865年,英國化學家紐蘭茲把當時已知的元素按原子量大小的順序進行排列,發現無論從哪一個元素算起,每到第八個元素就和第一個元素的性質相近.這很像音樂上的八度音循環,因此,他乾脆把元素的這種周期性叫做「八音律」,並據此畫出了標示元素關系的「八音律」表.顯然,紐蘭茲已經下意識地摸到了「真理女神」的裙角,差點就揭示元素周期律了.不過,條件限制了他作進一步的探索,因為當時原子量的測定值有錯誤,而且他也沒有考慮到還有尚未發現的元素,只是機械地按當時的原子量大小將元素排列起來,所以他沒能揭示出元素之間的內在規律.可見,任何科學真理的發現,都不會是一帆風順的,都會受到阻力,有些阻力甚至是人為的.當年,紐蘭茲的「八音律」在英國化學學會上受到了嘲弄,主持人以不無譏諷的口吻問道:「你為什麼不按元素的字母順序排列?」 門捷列夫顧不了這么多,他以驚人的洞察力投入了艱苦的探索.直到1869年,他將當時已知的63種元素的主要性質和原子量,寫在一張張小卡片上,進行反復排列比較,才最後發現了元素周期規律,並依此制定了元素周期表.這張表揭示了物質世界的秘密,把一些看來似乎互不相關的元素統一起來,組成了一個完整的自然體系.它的發現,是近代化學史上的一個創舉,對於促進化學的發展,起了巨大的作用.看到這張表,人們便會想到它的最早發現者――門捷列夫.
通過對門捷列夫本人及他對元素周期表的發現的介紹 ,學生們很容易在心理上產生共鳴,了解了科學家的成長歷程,並能真正理解成功是需要付出時間和汗水的,同時也學到了很多科學研究的方法,可以說受益匪淺.
2.在講阿伏加德羅定律的時候,就可以結合阿伏加德羅定律的發現歷史進行教學,讓學生了解阿伏加德羅定律的發現和發展,有利於學生更加深層地理解掌握阿伏加德羅定律.同時,也讓學生知道一個定律的產生並不是一蹴而就,而是要隨著科學實踐的發展而不斷被補充或者被修正而得來的.這樣可以活躍學生的思想,啟發他們的科學探索精神.
阿伏加德羅在1811年提出了一種分子假說:「同體積的氣體,在相同的溫度和壓力時,含有相同數目的分子.」現在把這一假說稱為阿伏加德羅定律.這一假說是根據蓋・呂薩克在1809年發表的氣體化合體積定律加以發展而形成的.阿伏加德羅在1811年的著作中寫道:「蓋・呂薩克在他的論文里曾經說,氣體化合時,它們的體積成簡單的比例.如果所得的產物也是氣體的話,其體積也是簡單的比例.這說明了在這些體積中所作用的分子數是基本相同的.由此必須承認,氣體物質化合時,它們的分子數目是基本相同的.」阿伏加德羅還反對當時流行的氣體分子由單原子構成的觀點,認為氮氣、氧氣、氫氣都是由兩個原子組成的氣體分子.
當時,化學界的權威瑞典化學家貝采利烏斯的電化學學說很盛行,在化學理論中佔主導地位.電化學學說認為同種原子是不可能結合在一起的.因此,英、法、德國的科學家都不接受阿伏加德羅的假說.一直到1860年,歐洲100多位化學家在德國的卡爾斯魯厄舉行學術討論會,會上坎尼扎羅散發了一篇短文《化學哲學教程概要》,才重新提起阿伏加德羅假說.這篇短文引起了邁爾的注意,他在1864年出版了《近代化學理論》一書,許多科學家從這本書里了解並接受了阿伏加德羅假說.現在,阿伏加德羅定律已為全世界科學家所公認.阿伏加德羅數是 1摩爾物質所含的分子數,其數值是 6.0221367×1023,是自然科學的重要的基本常數之一.
3. 在學習鋁的時候,就可以引入鋁的使用和冶煉歷史.通過鋁的冶煉和廣泛使用,讓學生感受到科學發展的艱辛,我們現在擁有的美好生活是通過很多科學家的不懈努力的結果.也讓學生了解前人給我們留下的知識的寶貴,從而去珍惜這些寶貴的知識遺產,努力學習提升自己.
鋁在100多年前是一種貴重金屬,比黃金還貴被稱為「銀色的金子」.法國皇帝拿破崙三世為了顯示自己的富有和尊貴命令官員給自己製造了一頂比黃金還貴的「鋁王冠」,這是當時轟動一時的新聞.在化學界鋁也被看成最貴重的.英國皇家學會為了表彰門捷列夫對化學的傑出貢獻,不惜重金製作了一隻鋁杯,贈送給門捷列夫.這就會引起學生的好奇,為什麼我們現在隨處可見的鋁在當時會那麼值錢呢.原來鋁是一種化學性質很活潑的金屬,一般的還原劑很難將它還原,因而鋁的冶煉比較困難.鋁從發現到製得純鋁,經過十幾位科學家100多年的努力.由於科學家們的努力才使鋁變成一種用途廣泛的金屬,也才有我們現在擁有的一切鋁製品.
4.讓學生了解化學的歷史意義和廣泛應用.化學推動了社會的發展,人類的進步.如果單憑這句話很難讓學生信服,所以可以通過一些具體的實例來進行驗證.如:在第三章金屬及其化合物的導言中就講述了金屬在整個人類歷史中所起的作用,每一次歷史的變更也必定有新的金屬被使用.這讓學生體會到冶煉和使用金屬對社會發展的意義,引起學生對金屬的好感而產生更深層了解金屬的好奇心.同時,使學生感受到化學的實用性,從而培養其學習化學的興趣. 又如在對硅酸鹽的學習中,可以引入陶瓷的製造和使用歷史.大約距今1萬年以前,中國開始出現燒制陶器的窯,成為最早生產陶器的國家,所以說中國是「陶器的故鄉」.陶器的發明,在製造技術上是一個重大的突破.制陶過程改變了粘土的性質,使粘土的成分二氧化硅、三氧化二鋁、碳酸鈣、氧化鎂等在燒制過程中發生了一系列的化學變化,使陶器具備了防水耐用的優良性質.因此陶器不但有新的技術意義,而且有新的經濟意義.它使人們處理食物時增添了蒸煮的辦法.陶制的紡輪、陶刀、陶銼等工具也在生產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同時陶制儲存器可以使穀物和水便於存放.因此,陶器很快成為人類生活和生產的必需品,特別是定居下來從事農業生產的人們更是離不開陶器.雖然時代在進步,但是陶器並沒有被淘汰而是一直被廣泛應用於生活中.陶器也在不斷被更新,創造出有功能性陶器.再如學習氨的性質時可以引入氨氣合成的歷史和意義.由於氨氣的合成才實現了人工固氮,才有可能合成氮肥保證糧食的產量解決人們的溫飽問題.這些都能讓學生更深刻地體會到生活中處處充滿了化學,化學在整個人類社會的發展中有著重要的影響.
5. 結合教學內容適時穿插和滲透一些現代社會面臨的、急需解決的重大問題,如淡水資源的危機、主要能源(煤和石油)的危機、環境污染(臭氧層破壞、溫室效應、酸雨等).如在氮的氧化物的教學中,可以介紹他們對環境的危害.這些氮氧化合物受日光紫外線的照射後,發生一系列光化學反應,形成光化學煙霧污染事件.如1943年9月,發生在美國的「洛杉磯煙霧」就是光化學污染的典型事件.
而在學習二氧化硫,三氧化硫的性質時,也可以結合硫的氧化物污染環境的史實進行講解.如1952年12月發生在英國的震驚世界的「倫敦煙霧」事件就屬硫的氧化物的污染事例.再如由二氧化碳等引起的「溫室效應」,氯氟烴引起的臭氧層破壞,塑料形成的「白色污染」等等.通過對這些化學史實的了解,以培養學生形成三個觀念:愛護淡水資源節約用水的觀念;防止污染,保護良好生態環境的觀念;節約能源,合理利用現有能源的觀念,從而增加學生的社會責任感.
綜上所述,在化學教學中適當滲透化學史教育不但會使學生深入地了解科學家進行科研的全過程,還會引導學生學會更多的自主學習的方法,這樣更能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大大提高學生對新知識的掌握,對學生的學習會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Ⅷ 如何進行化學史的教學

這要看所面臨的學段吧。真正正式的把化學16了一門課程一般是在本科階段或者研究生階段。
如果是在初高中階段進行化學時的教學,要滲透在普通課程當中。有些課題的引入可以化學史話來引入,讓學生了解這個物質的發現,發展以及應用的整個過程。大致的了解一下整個化學的發展。如果要細致一點的話,可以調研報告的形式,讓學生去查相關資料,了解化學式的發展。
當然調研報告的話可能更多的由於課時的限制會出現在本科的化學學生或者化學的師范生當中。

Ⅸ 如何搞好初中化學教學

初中化學教學:
一、激發興趣,引導學生樂學

偉大的科學家愛因斯坦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是求知的巨大動力,發明創造的源泉。興趣的培養在於誘導。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因勢利導,引導他們及時排除不利於發展學生認識興趣的因素。有針對性地幫助他們掃除學習中的障礙,喚起他們對學習的興趣,使他們能積極主動自覺地學。

學生剛接觸化學,開始會對化學頗有些興趣,尤其對化學實驗更感到有意思。但當學到化學用語、元素符號和基本概念時,常會感到抽象難懂、枯燥乏味,往往會把化學視為「第二外語」或認為化學是一門「死記硬背」的學科,有可能會使原有的興趣消失。如何在教學中培養和保持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引導學生突破初中化學知識的分化,使原有的、暫時的興趣轉變為穩定的、持久的興趣?為此,我們及時對學生進行了化學史教育,講化學的發展和形成,結合書本介紹科學家探索化學奧秘的軼事,如道爾頓提出近代原子學說,居里夫人一生榮獲兩次諾貝爾獎,談聞名世界的中國古代發明如造紙術、火葯等,論化學與現代化建設和生活的密切關系。使學生清楚地認識到:化學用語是國際通用的語言,是國際上用來表示物質的組成、結構和變化規律的一種特殊形式的交流工具,並感到學好化學知識是多麼重要,它將直接關繫到祖國的發展和建設。從而增強了他們學習的自覺性和積極性。

中學化學需識記的知識比較多,有時又很集中。我們把元素符號、原子團等製成小卡片,把化合價編成順口溜,把重點內容寫成韻語,簡化記憶。例如在氫氣還原氧化銅的實驗過程中,應是先通氫氣,把試管內空氣排凈後再用酒精燈加熱,當黑色氧化銅完全變為紅色銅時,要先撤酒精燈,等試管完全冷卻後再撤掉氫氣流。這個實驗經演示講解後,我們用氫――燈――燈――氫四個字來表示,使學生很快地掌握,並能完整准確地說出其四個字順序的含義及為什麼。

另外,我們還根據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更多地依賴於學習興趣,其形象識記能力超過抽象識記能力,喜歡動手,想像力比較豐富的特點,成立了化學科技興趣小組,目的即為鍛煉學生動腦、動手、動筆、動口能力,從激發興趣著眼,訓練發現思維和創新思維,發動學生利用小葯瓶、塑料袋、鐵絲、蠟燭等廣泛開展小製作、小實驗活動。例如,學習了燃點以後,我們組織了學生做「燒不焦手帕」、「玻璃棒點燈」等實驗。在教學中我們還藉助於圖片、模型、幻燈、電影等手段進行直觀教學。這些活動的開展消除了學生學習化學的畏難情緒,使學生感到化學有趣,樂意學,使智力和能力同時得到了發展。

二、精講多練,提高教學效率

提高教學效率是現代教學的基本要求,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教學是師生的共同活動。在教學過程中應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但必須是在充分發揮教師主導作用下才能真正做到。如果教學中形成滿堂灌、注入式的局面,或者教師放任自流,學生各行其是,都不能保證教學質量。

教學過程是在教師指導下的認識過程。就化學課來說,我們主要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思維能力、實驗能力、自學能力和創新能力。而這些能力的提高,關鍵在於教師的啟發和引導。教師要在課堂四十五分鍾內向學生傳授化學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並使他們能輕松接受,這必須要下一番工夫。它除了要求教師自身極淵博的知識,較強的表達能力和組織能力,還要在課前充分理解吃透教材,並且還應了解掌握學生,結合學生暴露的問題,瞄準學習目標,深入准確、畫龍點睛地講。要符合學生的認識規律,激發思維,擴大密度,使他們在短短的幾十分鍾內思維始終保持在最佳狀態,只有這樣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閱讀全文

與如何將化學史和教學聯系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663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334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271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957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09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324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21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631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01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953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984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05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15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756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173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262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556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351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17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9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