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化學:怎麼判斷離子的半徑大小哪個離子大
首先,從3~18號元素,隨著質子數遞增,原子半徑由大到小,經過稀有氣體元素後,又重復出現原子半徑由到小的變化規律。
原子半徑主要由核外電子層數和原子核外電子數決定,同周期,核外層電子數越多,半徑越小,比如說第三周期的鈉和鎂,鈉最外層有1個電子,而鎂最外層有2個電子,鎂的最外層電子數多於鈉,鎂的原子半徑就小於鈉,而同族元素則看電子層數決定,電子層數越多,半徑就越大。值得注意的是在中學范圍內稀有氣體比相同電子層數的其他原子的半徑要大。
具有相同電子層結構的離子,核電荷數越小,離子半徑越大,同一周期從左向右,原子半徑逐漸減小
2. 求化學強人!!!如何判斷離子半徑大小
首先"O
F
Ne
Na
Mg
Al"的離子半徑不具有可比性.因為"Ne"是稀有氣體,其原子的測定標准與其他原子的測定標准不一致.
若更要比,哪么在同一周期中,稀有氣體原子半徑是最大的.
其次O
F
Na
Mg
Al五種元素的離子,它們具有相同的核外電子排布.均為2
、8結構,其離子半徑大小比較依據是:原子序數大的其離子半徑反而小,即序大徑小:所是Al3+<Mg2+<Na+<F—<O2—
3. 元素周期表中離子半徑怎麼比較
離子半徑大小的比較規律
(1)陽離子的半徑比相應的原子半徑小;陰離子半徑比相應的原子半徑大。
如:Na+<Na,S2->S
(2)同主族元素的簡單陽離子或陰離子,電子層數越多,半徑越大。
如r(Na+)<r(K+)<r(Rb+);r(F-)<r(Cl-)<r(Br-)
(3)電子層結構相同的離子,隨著核電荷數的增加,離子半徑減小。
如r(F-)>r(Na+)>r(Mg2+)>r(Al3+)
(4)同一元素的簡單陽離子,價態越高,半徑越小。
如r(Fe)>r(Fe2+)>r(Fe3+)
4. 如何比較離子半徑
1.同周期原子半徑隨原子序數遞增逐漸減小(稀有氣體元素除外)。如第三周期中:na>mg>al>si>p>s>cl
例:觀察na,mg,al,si,p,s,cl,可以得出層數相同,核電荷數越大,半徑逐漸減小
以下8個規律按照上面示例進行探究
2.同主族原子半徑隨原子序數的遞增逐漸增大.如第ⅰa族中:li<na<k<rb<cs
3.3.同周期陽離子半徑隨原子序數遞增逐漸減小。如第三周期中:na+>mg2+>al3+。
4.同周期陰離子半徑隨原子序數遞增逐漸減小。如第三周期中:p3->s2->cl-
5.5.同主族陽離子半徑隨原子序數遞增逐漸增大,如第ia族中:na+<k+<rb+<cs+。
6.同主族陰離子半徑隨原子序數遞增逐漸增大,如第ⅶa族中:f-<cl-<br-<i-。
7.陽離子半徑總比相應原子半徑小。如:na+<na,fe2+<fe。
8.陰離子半徑總比相應原子半徑大。如:s2->s,br->br。
9.電子層結構相同的離子半徑隨核電荷數的增大而減小。如:s2->cl->k+>ca2+;al3+<mg2+<na+<f-。
10.同一元素不同價態的離子半徑,價態越高則離子半徑越小。如:fe>fe2+>fe3+,
h->h>h+。
比較離子半徑大小分三步走,
第一步看電子層數,電子層數越多,半徑越大。
第二步,當離子電子層數相同時,核電荷數(原子序數)越大,半徑越小。
第三步,當電子層數和核電荷數相同時,電子數越大,半徑約大。
比較s2-(硫離子),o2-(氧離子),na+大小?
先看電子層數,可以看出s2-(硫離子)有三層電子層,而o2-(氧離子),na+,只有兩層。所以s2-(硫離子)半徑在這里最大,然後再看o2-(氧離子),na+它們的電子層數都相同,所以要比較它們的原子序數,很明顯是o2-(氧離子)大於na+。
綜上所述,s2-(硫離子)<o2-(氧離子)<na+
5. 怎麼判斷離子半徑大小
一般離子比較大小都比較金屬離子的大小,對於同一周期的金屬元素,質子數越大,半徑越小。因為同一周期的元素離子外面的電子層數是相同的。質子數越大。則與外面的電子作用力越強,整個離子就束縛地越緊,半徑也就越小。反之越大。同一主族的金屬離子,後面元素的電子層要比前面的元素電子層要多,所以質子數越大的,也就是序數越大的,半徑越大。
6. 怎樣比較化學中離子半徑大小
先比較電子層,一般來說電子層數越大,離子半徑越大(當然一些質子數相差太多的離子之間就沒有可比性)
比如說Brˉ半徑比Clˉ大
如果電子層數相同(具有相同的核外電子排步),就比較核電荷數(質子),質子數越大,離子半徑越小
比如說(S)2ˉ半徑比Clˉ大
7. 化學,怎麼判斷離子或者原子的半徑大小
1、同一周期的元素,從左向右,原子半徑逐漸減小(不包括稀有氣體),如:
Na>Mg>Al>Si>P>S>Cl
2、同一主族元素,從上到下,原子半徑逐漸增大,如:N<P<As<Sb<Bi
3、同一種元素形成的簡單離子,陰離子>原子>陽離子,如H->H>H+
4、同一元素形成的簡單離子,正電荷越高,離子半徑越小,如:Fe2+>Fe3+;負電荷越高,離子半徑越大。
8. 離子半徑的離子半徑大小的判斷方法
(1)同一元素的微粒,電子數越多,半徑越大。如鈉原子>鈉離子,氯原子<氯離子,亞鐵離子>鐵離子;
(2)同一周期內元素的微粒,陰離子半徑大於陽離子半徑。如氧離子>鋰離子;
(3)同類離子與原子半徑比較相同。如鈉離子>鎂離子>鋁離子,氟離子<氯離子<溴離子;
(4)具有相同電子層結構的離子(單核),核電荷數越小,半徑越大。如氧離子>氟離子>鈉離子>鎂離子>鋁離子 硫離子>氯離子>鉀離子>鈣離子;
(5)同一元素高價陽離子半徑小於低價陽離子半徑,又小於金屬的原子半徑。如銅離子<亞銅離子<銅原子 負二價硫>硫原子>四價硫>六價硫。
例如:Na+在配位數為4、6、8、9、12時,離子半徑分別是99、102、118、124、139 pm;O2-離子的半徑在配位數為2、6、8時,離子半徑分別為121、140、142 pm等。
(8)化學離子半徑怎麼看擴展閱讀
離子半徑反映離子大小。離子可近似視為球體,離子半徑的導出以正、負離子半徑之和等於離子鍵鍵長這一原理為基礎,從大量X射線晶體結構分析實測鍵長值中推引出離子半徑。
離子半徑的大小主要取決於離子所帶電荷和離子本身的電子分布,但還要受離子化合物結構型式(如配位數等)的影響,離子半徑一般以配位數為6的氯化鈉型晶體為基準,配位數為8時,半徑值約增加3% ;配位數為4時,半徑值下降約5%。
負離子半徑一般較大,約為1.3~2.5埃;正離子半徑較小,約為0.1~1.7埃。根據正、負離子半徑值可導出正、負離子的半徑和及半徑比,這是闡明離子化合物性能和結構型式的兩項重要因素。
9. 怎樣判斷離子的半徑
1.先看電子層,電子層越多,則半徑越大。
2.對於具有相同電子層數的,要看原子的核電荷數。核電荷數越大的半徑反而小。
3.如果前兩項都相同,即同種元素的原子和離子,電子越多則半徑越大。比如Na+
<
Na
10. 元素周期表的離子半徑是如何判斷大小的
1.同種元素的不同粒子的半徑的比較
核電荷數相同,核對電子的作用可認為是近似相等的,此時粒子的半徑主要是由核外電子數決定的,電子數目越多,原子的半徑越大。具體有以下幾種情況:
(1)陰離子半徑>原子半徑,如r(cl-)>
r(cl)
(2)陽離子半徑<原子半徑,如r(na+)<
r(na)
(3)變價金屬元素:高價陽離子半徑<低價陽離子半徑如r(fe3+)<
r(fe2+)
2.電子總數相同的不同粒子的半徑的比較
電子層結構相同時,應主要考慮原子核對最外層電子的作用。此時核電荷數大,原子核對電子的作用就強,因此粒子的半徑就小。如r(f-)>
r(na+)
>
r(al3+)
3.同周期元素原子半徑比較(稀有氣體除外)
當原子的電子層數相同時,最外層電子處於同一個層,因而離核距離在同一個級別上,此時原子半徑主要由核電荷數決定。核電荷數越多,核對最外層電子的作用越強,因此原子半徑越小。如r(na)>
r(mg)
>
r(al)
>
r(si)
>
r(p)
>
r(s)
>
r(cl)
4.同主族元素原子或單核離子半徑的比較
這里主要討論的是在元素周期表中同縱行的情況,且只討論主族元素。由於結構相似,僅是電子層數不同,因而此時原子(或單原子離子)半徑主要由電子層數決定。電子層數越多,半徑越大。如r(li)<
r(na)
<
r(k)
<
r(rb)<
r(cs)
,r(li+)<
r(na+)
<
r(k+)
<
r(rb+)<
r(cs+),r(f)<
r(cl)
<
r(br)
<
r(i)
,r(f-)<
r(cl-)
<
r(br-)
<
r(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