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如何在新課程標准下開展高中化學教學活動
高中化學新課程標准中「強調形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形成正確價值觀、關注學生的整體人格和個體差異」,這些表述正是對學生生命發展的終極關照。新課程目標正是從「知識與能力,過程與結果,情感、意志、價值觀整體上去闡釋新課程理念的。新課程中的發展就是要讓教師和學生在課堂得到應有的發展,而且奠定今後發展的基礎。本人通過幾年的高中化學教學,積累了一定的經驗,現通過以下幾個方面,簡單談一下方法,希望對廣大的化學教師有所幫助。
1化學教學觀念的改變
高中化學新課程改革迫切需要革新傳統的以知識傳授為追求、以考試為唯一評價手段的課堂,用新課程倡導的課程價值觀指導課堂實踐。建立以「人本、人際、人境」三大要素為核心的生態課堂,改變高中化學課程過於注重知識傳授的傾向,強調形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使學生在獲得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過程中同時學會學習和形成正確價值觀,把化學課堂教學過程變成教師的指導下,學生主動的、富有個性的學習過程。讓師生在充滿生命活力的課堂里相互關照、幸福成長,使每個學生都能得到充分的發展,讓學生接受高中化學教育的過程成為他們生命中的一個重要歷程。現代課堂教學的一般模式追求的就是這樣一種課堂教學環境,即讓生命實體在良好的條件下自然地和諧自由地生長發展。新課程下的高中化學課堂教學改革中,高效課堂是構建化學的基石,它是一種基於知識課堂、能力課堂之上的課堂實踐,是對傳統課堂的解構和合理超越。高中化學新課程標准中「強調形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形成正確價值觀、關注學生的整體人格和個體差異」,這些表述正是對學生生命發展的終極關照。
2化學教育要以學生發展為本
面向21世紀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把促進學生發展作為基本出發點,即所謂「以學生的發展為本」。這里所說的「學生的發展」是為了更好地為社會服務,是指學生的潛能得到開發,學力得到提高,在適應社會需要方面有明顯的長進和提高;是指全體學生的發展而不是部分學生的發展;是指學生智力品質和非智力品質全面發展而不是只重視智力的片面發展;是指學生有個性的發展而不是全部學生按照同一的「模式」的發展;是指學生在原有基礎上的發展、可持續的發展而不是只局限在學校內的一時發展。可見,學生發展與素質教育是完全一致的。「以學生發展為本」的實質就是以育人為本。這種教育思想和課程理念不僅注重學生發展的全體性、全面性、主動性,而且注重發展的差異性、持續性,是學生發展需要與社會發展需要在根本利益和價值體現上的統一,是迎接新世紀挑戰,實現可持續發展戰略在人才培養方面的基本保證。「以學生發展為本」不是排他性的兒童中心主義,它並不排斥按照某種體系進行學科教學。當然,以學生發展為本主要是針對學科本位主義提出的,因為當前的學科本位主義過分強調本學科的完整性而忽視學生的身心特點和社會需求;過於強調學科的課堂教學而忽視實踐活動教學的作用。
3理論聯系實際,打造高效課堂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科學。實驗設計緊密聯系生活,能夠激發學生調用生活中已經形成的圖式,實現知識的正遷移,也有利於學生將實驗結論遷移到生活實際中。在實驗教學中融入人本主義教學思想,可以充分優化實驗方案,提高實驗教學效率,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高中化學新課程實驗教學中可以從不同的層面來實施課堂教學的人本化:知識層面――改革或更新裝置;技能層面――提高實驗可觀察性;情感、態度、價值觀層面――人本主義教育理念不僅重視學生獲取實驗知識與技能,還非常關注他們在實驗態度、科學精神層面的情感因素,並試圖將情感因素和認知因素在學習中結合起來。實驗情感可以通過「環保策略」、「探究策略」和「生活化策略」來實現。新課程下的高中化學課堂教學中學生是成長的生命,發展的主體,惟有和諧有效的教學活動才能夠「喚醒沉睡的潛能,激活封存的記憶,開啟幽閉的心智,放飛囚禁的情愫」。生態的課堂是師生智慧充分展現的場所,是師生共同的舞台,由於生態的課堂里有生動的學習情境、活潑的課堂氣氛、積極的師生交流、多樣的互動方式。
總之,化學教育能夠使學生了解和掌握必要的化學知識技能,使他們從特定角度了解科學過程,了解科學、技術和社會的相互聯系,學會解決一些化學問題,提高他們的科學技術素養,滿足社會在公民教育和人才培養方面的需要,並且使人類的化學知識精華得以向後代傳遞和發展。
『貳』 整體認識2022年版義務教育化學課程標准
1.整體結構
課程性質 對課程「定性」,界定課程,明確課程的育人價值和教育意義
課程理念 課程改革的「定位」,課程改革的立場、方向和觀點
課程目標課程內容結果的預設和期待學生學習該課程所應達到的發展水平和最終為什麼教
內容要求 學習范圍和對象 教什麼
教學提示 怎麼學 學習什麼 怎麼教
學業要求 學到什麼程度
學業質量 學生在學完之後的學業成就表現
課程實施 根據課程標准進行的教材編寫、教學、評價
2.堅持核心素養:
核心素養為本的課程與教學 :強化化學課程育人宗旨,明確化學課程的育人價值,立德樹人。從課程性質 課程理念 課程目標 課程內容 學業質量 實施建議 核心素養都體現了核心素養為綱的要求。要求我們教師的教育理念、教育目的、教學目標都要發生改變。
要站在發展學生核心素養的立場,教學目標的設計,教學內容的功能分析、選擇和組織,教學活動的設計和目標定位,教學評價與反饋等,不僅要關注學生知識的理解與掌握,更要重點關注學生從化學視角認識物質及變化的思維題的能力,還要關注培養學生學會思考、學會學習等共通性素養。挑戰教師的思維方式、教學方式。
3.義務教育化學課程所培養的核心素養
深度挖掘和闡述化學課程的育人價值(獨特+共通) 立德樹人
·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的具體化 學生發展
·既重視與小學科學課程和高中化學課程的銜接,又關注與義務教育階
段其他有關課程的關聯(橫-縱 關聯)
·既強調化學學科及科學領域的核心素養,又反映未來社會公民必備的共通性核心素養(學會學習、合作溝通、創新意識、家國情懷)
核心素養四個維度:化學觀念、科學思維、科學探究與實踐、科學態度與責任。化學觀念是特徵和基礎,科學思維是核心、內涵,科學探究與實踐是重要途徑,科學態度與責任是價值與立場。既有學科層次 領域層次,又有跨領域層次。
既重視與小學科學課程和高中化學課程的銜接,又關注與義務教育階段其他有關課程的關聯。與高中化學學科核心素養的銜接。
『叄』 如何在化學教學中貫徹新課標理念
在高中化學教學中,教師要做到目標明確,要大膽嘗試新教法,創造性的使用新教材,充分尊重學生的自主學習,結合化學實驗,科學進行多種探究活動,使學生體驗科學研究的過程,在科學評價中讓每一位學生都得到不同程度的發展。
『肆』 2022初中化學新課標解讀
2022初中化學新課標即《義務教育化學課程標准(2022年版)》,圍繞「為誰培養人、培養什麼人、怎樣培養人」這個根本問題,提了新理念,形成了全面育人的義務教育化學課程設計思路。
義務教育化學課程的新理念
課程內容新變化:基於學習主題設計化學課程內容結構;注重大概念統領化學學習主題;注重基於核心素養設計化學學習主題與內容結構
課程教學新變化:注重基於大概念整體設計單元教學;重視探究與實踐活動的設計與實施;開展基於教學系統有效實施素養導向的教學
課程評價新變化:基於學生核心素養發展設計和實施化學教學評價;基於學生核心素養發展優化過程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基於學生核心素養發展深化綜合評價和探索增值評價路徑
『伍』 什麼是化學課程標准
化學課程標准內容一般包括目標、時間支配、教材大綱、實施方法概要四大項。
以 1936 年的為例,初中目標為:
「(1)引起學生對於自然現象有濃厚之興趣,養成隨時隨地注意自然現象之良好習慣。
(2)訓練學生觀察、考查、思想尤其實際應用之能力;使受科學陶冶;能領會精勤、誠實、敏捷、組織等美德。
(3)使知化學與衣、食、住、行及國防之關系。」
高中為:
「(1)使學生得知化學之根本知識;對於化學有明確之觀念。
(2)養成學生敏銳之觀察力與精確之思考力。(3)闡明化學與國防、工業、農業、醫學、衛生、家庭等之關系,以及利用自然之方法,並特別注重實際應用能力之養成。」規定在初高中各講習一學年,重視實驗。教材大綱規定講授和實驗的具體內容。實施方法概要對教學方法提出原則要求。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1952 年起改稱「化學教學大綱」。
『陸』 初中化學新課程標准2022解讀
圍繞「為誰培養人、培養什麼人、怎樣培養人」這個根本問題,新頒布的《義務教育化學課程標准(2022年版)》系統凝練了義務教育化學課程新理念,形成了全面育人的義務教育化學課程設計思路。
『柒』 急需最新的初中化學課程標准
可上http://blog.sina.com.cn/s/blog_43a6ff1d0100w6kz.html
例
第一部分 前 言
化學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質的組成、結構、性質及其應用的一門基礎自然科學,其特徵是研究分子和創造分子。化學不僅與公民的日常生活密切相關,也是材料科學、生命科學、信息科學、環境科學和能源科學等現代科學技術的重要基礎,是推進現代社會文明和科學技術進步的重要力量,它在緩解人類面臨的一系列問題,如能源危機、環境污染、資源匱乏和糧食供應不足等方面,同樣做出了積極的貢獻。化學學科的上述特徵,對新時期化學課程的進一步發展提出了新的要求,提供了新的思路。
義務教育階段的化學教育,不僅要引導學生更全面地認識物質世界的變化規律,而且要有助於學生更好地適應現代社會生活,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促進學生在德、智、體、美諸方面都得到良好的發展。
一、課程性質
義務教育階段的化學課程是科學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應體現啟蒙性和基礎性。一方面,要提供給學生未來發展所需要的最基礎的化學知識和技能,使學生從化學的角度初步認識物質世界,提高學生運用化學知識、科學方法分析和解決簡單問題的能力;另一方面,要幫助學生體驗科學探究,在活動中激發學生交流討論,啟迪學生的思維,拓展學生的視野,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引導學生初步認識化學與環境、化學與資源、化學與人類健康的關系,逐步樹立科學發展觀,認識化學對社會發展的重要作用,增強對自然和社會的責任感,在實踐中不斷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使其在面臨和處理與化學有關社會問題的挑戰時,能做出更理智、更科學的思考和判斷。
二、基本理念
1.使每一個學生以愉快的心情去學習生動有趣的化學,激勵學生積極探究化學變化的奧秘,增強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和學好化學的自信心,培養學生終身學習的意識和能力,樹立為民族復興和社會進步而勤奮學習的志向。
2.為每一個學生提供平等的學習機會,使他們都能具備適應現代生活及未來社會所必需的化學基礎知識、技能、方法和態度,具備適應未來生存和發展所必需的科學素養,同時又注意使不同水平的學生都能在原有基礎上得到發展。
3.注意從學生已有的經驗出發,讓他們在熟悉的生活情景和社會實踐中感受化學的重要性,了解化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關系,逐步學會分析和解決與化學有關的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4.讓學生有更多的機會主動地體驗科學探究的過程,在知識的形成、相互聯系和應用過程中養成科學的態度,學習科學方法,在「做科學」的探究實踐中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5. 使學生初步了解化學對人類文明發展的巨大貢獻,認識化學在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處、促進人類和社會可持續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認同化學將為實現人類更美好的未來繼續發揮它的重大作用。
6. 為每一個學生的發展提供多樣化的學習評價方式。既考核學生掌握知識、技能的程度,又注重評價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和實踐能力,還要重視學生在情感、態度、價值觀方面的發展。在學習過程中,力求使更多的學生學會反思和自我評價,增強學習的主動性。
三、設計思路
《全日制義務教育化學課程標准(實驗稿)》(以下簡稱《標准》)包括前言、課程目標、內容標准和實施建議四個部分,如圖1所示。
圖1設計思路
1.依據國內化學課程的現狀、國際科學教育和化學課程改革的趨勢,以及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指導思想,提出化學課程改革的重點如下:以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為主旨;重視科學、技術與社會的相互聯系;倡導多樣化的學習方式;強化評價的診斷、激勵與發展功能。
2. 通過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方面來具體體現化學課程對學生科學素養的要求,並據此制訂義務教育階段化學課程目標和內容標准,提出課程實施建議。
3.依據學生的已有經驗、心理發展水平和全面發展的需求選擇化學課程內容,力求反映化學學科的特點,重視科學、技術與社會的聯系,以「科學探究」、「身邊的化學物質」、「物質構成的奧秘」、「物質的化學變化」和「化學與社會發展」為內容主題,規定具體的課程內容標准。這些內容是學生終身學習和適應現代社會生活所必需的化學基礎知識,也是對學生進行科學方法和情感、態度、價值觀教育的載體。
4.科學探究是一種重要而有效的學習方式,在本《標准》的內容標准中單獨設立主題,明確地提出發展科學探究能力所包含的內容及要求。
在內容標準的學習主題中設置了「活動與探究建議」,旨在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突出學生的實踐活動,使學生積極主動地獲取化學知識,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實驗是學生學習化學、進行科學探究的重要途徑,觀察、調查、資料收集、閱讀、討論和辯論等都是積極的學習方式。這些活動本身也是化學課程目標和課程內容的有機組成部分。
5.《標准》中的「可供選擇的學習情景素材」包括與學習內容相關的背景資料,如化學史料、日常生活中生動的自然現象和化學事實、化學科學與技術發展及應用的重大成就、化學對社會發展影響的事件等。這些素材旨在幫助教師理解課程目標。教師可在相關主題的教學中利用這些素材來創設學習情景,生動地進行愛國主義、民族精神的教育,增強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幫助學生理解學習內容,體驗化學與技術、社會的緊密聯系,引導學生理解人與自然的關系,認識化學在促進社會可持續發展中的重要作用。
6.《標准》結合案例對化學課堂教學的實施、教學評價、教材編寫和課程資源的利用與開發等多個方面提出相應的建議,以促進課程的順利實施。
四、關於目標要求的說明
《標准》對目標要求的描述所用的詞語分別指向認知性學習目標、技能性學習目標和體驗性學習目標。其中,認知性目標主要涉及比較具體的知識內容,體驗性目標主要涉及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內容。按照學習目標的要求設有不同的水平層次,在描述課程目標和內容標准時,採用一系列詞語來描述學習水平的不同層次的要求。這些詞語中有的是對學習結果目標的描述,也有的是對學習過程目標的描述(見附錄1)。
第二部分課程目標
義務教育階段的化學課程以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為主旨,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幫助學生了解科學探究的基本過程和方法,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獲得進一步學習和發展所需要的化學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引導他們認識化學在促進社會發展和提高人類生活質量方面的重要作用,通過化學學習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和社會責任感,培養學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引導學生學會學習、學會生存,更好地適應現代生活。
通過義務教育階段化學課程的學習,學生主要在以下三個方面得到發展。
一、知識與技能
1.認識身邊一些常見物質的組成、性質及其在社會生產和生活中的初步應用,能用簡單的化學語言予以描述。
2.形成一些最基本的化學概念,初步認識物質的微觀構成,了解化學變化的基本特徵,初步認識物質的性質與用途之間的關系。
3.了解化學與社會和技術的相互聯系,並能以此分析有關的簡單問題。
4.初步形成基本的化學實驗技能,初步學會設計並能完成一些簡單的化學實驗。
二、過程與方法
1.認識科學探究的意義和基本過程,進行簡單的探究活動,增進對科學探究的體驗。
2.初步學習運用觀察、實驗等方法獲取信息,能用文字、圖表和化學語言表述有關的信息,初步學習運用比較、分類、歸納、概括等方法對獲取的信息進行加工。
3.能用變化和聯系的觀點分析常見的化學現象,說明並解釋一些簡單的化學問題。
4.能主動與他人進行交流和討論,清楚地表達自己的觀點,逐步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學習方法。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保持和增強對生活和自然界中化學現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慾望,發展學習化學的興趣。
2.初步建立科學的物質觀,增進對「世界是物質的」 「物質是變化的」等辯證唯物主義觀點的認識,逐步樹立崇尚科學、反對迷信的觀念。
3.感受並贊賞化學對改善人類生活和促進社會發展的積極作用,關注與化學有關的某些社會問題,初步形成主動參與社會決策的意識。
4.增強安全意識,逐步樹立珍惜資源、愛護環境、合理使用化學物質的可持續發展觀念。
5.初步養成勤於思考、敢於質疑、嚴謹求實、樂於實踐、善於合作、勇於創新等科學品質。
6.增強熱愛祖國的情感,樹立為民族復興和社會進步學習化學的志向。
第三部分內容標准
內容標准包括5個一級主題,每個一級主題由若干個二級主題(單元)構成。
一級主題
二級主題
科 學 探 究
增進對科學探究的理解
發展科學探究能力
學習基本的實驗技能
身邊的化學物質
我們周圍的空氣
水與常見的溶液
金屬與金屬礦物
生活中的常見化合物
物質構成的奧秘
化學物質的多樣性
微粒構成物質
認識化學元素
物質組成的表示
物質的化學變化
化學變化的基本特徵
認識幾種化學反應
質量守恆定律
化學與社會發展
化學與能源、資源利用
常見的化學合成材料
化學物質與健康
保護好我們的環境
每個二級主題從「標准」 「活動與探究建議」兩個維度對學習內容加以說明。
「標准」規定了學習本課程所要達到的最基本的學習要求。
「活動與探究建議」中所列舉的活動不要求全盤照搬,在教材編寫或教學時可依據實際情況選擇應用,也可以增補更適當的探究活動。其中的實驗探究活動應盡可能鼓勵學生主動去完成;綜合性較強的探究活動要組織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共同協作完成,以培養學生的團隊精神和協同工作能力。
每個二級主題還提供了一些可供選擇的學習情景素材,為教學設計提供一定的線索。教材編寫者和教師還可以選用其他的素材,創設更生動的教學情景。
一、科學探究
義務教育階段化學課程中的科學探究,是學生積極主動地獲取化學知識、認識和解決化學問題的重要實踐活動。它涉及提出問題、猜想與假設、制定計劃、進行實驗、收集證據、解釋與結論、反思與評價、表達與交流等要素。學生通過親身經歷和體驗科學探究活動,激發學習化學的興趣,增進對科學的情感,學習科學探究的基本方法,初步形成科學探究能力。
科學探究既是一種重要的學習方式,也是義務教育階段化學課程的目標和重要內容,對發展學生的科學素養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標准》對科學探究主題的內容和學習目標從三個方面提出具體要求。
(一)增進對科學探究的理解
1.體驗到科學探究是人們獲取科學知識、認識客觀世界的重要途徑。
2.意識到提出問題和作出猜想對科學探究的重要性,知道猜想與假設必須用事實來驗證。
3.知道科學探究可以通過實驗、觀察等多種手段獲取事實和證據。
4.認識到科學探究既需要觀察和實驗,又需要進行推理和判斷。
5.認識到合作與交流在科學探究中的重要作用。
(二)發展科學探究能力
要 素
目 標
提出問題
1.能從日常現象或化學學習中,獨立地或經過啟發發現一些有探究價值的問題。
2.能比較明確地表述所發現的問題。
猜想與假設
1.能主動地或在他人的啟發下對問題可能的答案作出猜想或假設。
2.具有依據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對猜想或假設作初步論證的意識。
制訂計劃
1.在教師指導下或通過小組討論,提出活動方案,經歷制訂科學探究活動計劃的過程。
2.能在教師指導下或通過小組討論,根據所要探究的具體問題設計簡單的化學實驗方案。具有控制實驗條件的意識。
進行實驗
1.能積極參與化學實驗。
2.能獨立地或與他人合作進行實驗操作。
3.能在實驗操作中注意觀察和思考相結合。
收集證據
1.認識收集證據的重要性。
2.學習運用多種手段對物質及其變化進行觀察。
3.能獨立地或與他人合作對觀察和測量的結果進行記錄,並運用圖表等形式加以表述。
4.初步學習運用調查、資料查閱等方式收集證據。
解釋與結論
1.能對事實與證據進行加工與整理,初步判斷事實證據與假設之間的關系。
2.能在教師的指導下或通過討論,對所獲得的事實與證據進行歸納,得出合理的結論。
3.初步學習通過比較、分類、歸納、概括等方法逐步建立知識之間的聯系。
反思與評價
1.有對探究結果的可靠性進行評價的意識。
2.能在教師的指導下或通過討論,對探究學習活動進行反思,發現自己和他人的長處與不足,並提出改進的具體建議。
3.能體驗到探究活動的樂趣和學習成功的喜悅。
表達與交流
1.能用口頭、書面等方式表述探究過程和結果,並能與他人進行交流和討論。
2.與他人交流討論時,既敢於發表自己的觀點,又善於傾聽他人的意見。
(三)學習基本的實驗技能
化學實驗是進行科學探究的重要方式,學生具備基本的化學實驗技能是學習化學和進行探究活動的基礎和保證。化學實驗應高度關注安全問題,避免污染環境,要求學生遵守化學實驗室的規則,初步形成良好的實驗工作習慣。初中學生的化學實驗技能應達到如下要求。
1.能進行葯品的取用、簡單儀器的使用和連接、加熱等基本的實驗操作。
2.能在教師指導下根據實驗需要選擇實驗葯品和儀器,並能安全操作。
3.初步學會配製一定溶質質量分數的溶液。
4.初步學會用酸鹼指示劑、pH試紙檢驗溶液的酸鹼性。
5.初步學會根據某些性質檢驗和區分一些常見的物質。
6.初步學習使用過濾、蒸發的方法對混合物進行分離。
7.初步學習運用簡單的裝置和方法製取某些氣體。
(四)學生的實驗活動
學生學習和運用化學實驗技能和科學探究方法,離不開實驗活動。教師應結合具體的教學內容,積極創造條件,通過多種途徑,安排和組織學生至少完成下列化學實驗活動。
1.粗鹽的提純實驗。
2.氧氣的實驗室製取與性質實驗。
3.二氧化碳的實驗室製取與性質實驗。
4.金屬的物理性質和某些化學性質的探究實驗。
5.鋼鐵銹蝕條件的探究實驗。
6.一定質量分數的氯化鈉水溶液的配製實驗。
7.酸、鹼的化學性質實驗。
8.溶液酸鹼性的測定實驗。
9.常見氮肥的檢驗實驗。
科學探究內容的教學和學習目標的實現,必須讓學生親身經歷豐富的探究活動。義務教育階段化學課程中的探究活動可以有多種形式和不同的水平。活動中包含的探究要素可多可少,教師指導的程度可強可弱,活動的場所可以在課堂內也可以在課堂外,探究的問題可來自課本也可源於實際生活。在探究活動中各要素呈現的順序不是固定的,如「進行實驗」既可作為收集證據的途徑,也可作為提出問題或作出假設的一種依據。探究活動包括實驗、調查、討論等多種形式。在實際教學中應盡可能創造條件,多開展課堂內的、體現學生自主性的探究活動。
科學探究既作為學習的方式,又作為學習的內容和目標,必須落實在其他各主題的學習中,不宜孤立地進行探究方法的訓練。對科學探究學習的評價,應側重考察學生在探究活動中的實際表現。
科學探究學習目標的實現,是建立在科學課程學習的基礎之上的,需要與義務教育階段其他相關課程的學習相互配合。
附:有關科學探究學習的案例
案例1 微粒的運動――燒杯中的溶液為什麼會變紅?
問題情景
教師在課堂上演示下述實驗。
在燒杯A中裝入20mL蒸餾水,滴入2~3滴酚酞試劑。讓每個同學都看到,得到的溶液是無色的。在燒杯B中裝入10mL濃氨水。用一隻大燒杯把A,B兩燒杯溶液罩在一起(如圖2)。幾分鍾後,可以發現小燒杯A中的溶液變成紅色。
上述現象說明了什麼?怎樣用簡單的實驗加以證明?
作出假設
學生對上述現象提出幾種假設:
1.A燒杯內滴入的酚酞要過一會兒才能變色,與B燒杯無關;
2.大燒杯壁上沾有某種物質,散發出的肉眼看不見的微粒與A燒杯中的溶液接觸,使其變紅;
3.燒杯B中的濃氨水散發出一種肉眼看不見的微粒,慢慢溶解到燒杯A的溶液中,使A溶液變成紅色。
……
實驗探究
學生在教師指導下進行下列實驗活動:
1.在潔凈燒杯C中加入20mL蒸餾水,滴入2~3滴酚酞試劑。靜置,觀察現象;將其單獨罩在大燒杯里,觀察現象;
2.另取兩只燒杯代替A和B。一隻中的溶液與A相同,另一隻用蒸餾水代替濃氨水,如上圖放置,觀察現象;
3.取出少量濃氨水注入試管中,滴入酚酞試劑,觀察現象,嗅到什麼氣味?
4.把燒杯B中的濃氨水滴入燒杯C中,觀察現象。
……
獲得結論
學生在討論、交流基礎上獲得共識:
1.氨水能使酚酞溶液變紅
2.B燒杯的濃氨水中有肉眼見不到的微粒逸出,有些微粒進入了燒杯A中的溶液,使溶液成分改變,並使溶液變紅。
案例2 反應前後各物質的質量之和會發生變化嗎?
提出問題
在一定條件下,反應物之間發生化學變化生成新的物質。那麼,參加反應的各物質質量總和等於生成的各物質的質量總和嗎?
猜想與假設
學生根據已有的化學知識和平時的經驗,對「參加反應的各物質質量總和是否等於生成的各物質的質量總和」的問題,提出三種可能的假設:
①不相等,參加反應的各物質質量總和大於生成的各物質的質量總和
②不相等,參加反應的各物質質量總和小於生成的各物質的質量總和。
③相等,參加反應的各物質質量總和等於生成的各物質的質量總和。
收集證據
經過討論,引導學生通過下列方法檢驗假設:
1.查閱化學史資料:從波義耳的失誤到拉瓦錫質量守恆定律的發現。
2.根據化學知識進行推理:在化學變化中,元素的種類不變,原子數目不變,原子的質量不變,反應前原子的總質量等於反應後原子的總質量。
3.通過實驗進行探究:根據提出假設的依據和已有的知識設計實驗方案(實驗方案可由學生自行設計,教師指導修改;或由教師設計,學生選擇),並進行實驗,觀測、記錄實驗現象。
實驗方案
預期結果
實驗結果與分析
實驗1:取一小截蠟燭粘在一小塊木板上,將小木板和蠟燭一起放在托盤天平(有條件的也可用電子天平)上,調節砝碼,使天平達到平衡;點燃蠟燭,觀察天平的平衡情況。
『捌』 如何在化學課堂教學中體現新課程標准
化學教學模式以「教教科書」為主,它存在於著兩個方面的缺點。(1)重教材輕學生:這樣的課堂缺少活力,盡管學生學的很辛苦,但僅憑記憶學到的知識總是不能用於實際。(2)重結論輕過程:傳統的教學設計由於受應試教育的影響,特別關注結論的記取,卻忽視了學生對知識的體驗過程,發展下去只能導致學生死記硬背,從而使學生缺少質疑的能力,創新的能力。如何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完全充當課堂的主人,喚醒學生的主體意識,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是迫在眉睫的事性。高效課堂,是一種理想的教學境界的追求,表現為教師教得輕松,學生學得愉快而且高效,既能解放教師,又能解放學生,更能打造高效課堂,我校經過長時間的探索,逐漸模索出自己的高效課堂模式——「兩段三步」模式如何運用這種模式去打造化學的高效課堂?「兩段」包含學生和教師兩個不同角色及課下自學及課堂展示兩個時間段。「三步」則是指小組交流,全班展示點評,當堂達標檢測及小結三個課堂步驟。「兩段三步」課改模式是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去進行學習,學生在課堂上完全自主參與學習,改變了傳統模式下被動學習局面,而且這種模式不僅有利於學習文化科學知識。還有利於培養學生自主、自信、合作、競爭、創新等良好品質的形成,有利於讓學生從高效課堂走向高層次境。通過近兩年的教學改革工作實踐,結合個人平時在教學中的所作、所為、所見,淺談有關構建高中化學高效課堂的做法。一、課前准 備,為構建高效課堂打造堅實基礎。1、加強三級備課:主備課、精備課和細備課。主備課以教研組為單位,組織教師研讀大綱和教材,分析學情,制訂單元教學計劃,分解備課任務;精備課則是在集體備課的基礎上根據所帶班級實際情況進行二次備課,精備課要注意教學內容的綜合性,方法的靈活性,練習的多樣性;細備課是指教師根據各班實際情況和教師自己獨有的思考充實教學各個環節的細節。2、精心編寫適合學生的校本教材——導學案。導學單的編寫並不是對教材的一種簡單重復,而是對學生的預習起著引導作用。通過預習讓學生應達到怎樣的目標和能力。如果遇到不懂的地方必須藉助工具書,嘗試著去解決疑難問題,最終不能解決的內容,就用紅色筆標出來,課堂上做到有的放矢。導學單是備課組集體智慧的結晶,而對不同層次的學生要達到的目標應有所不同,因而當堂檢測達標應把綜合題的檔次標著出來。3、做好學情調查——檢查學生的導學單完成情況。導學單發放不能走過程,起始階段通過課前定期檢查學生導學單的完成情況,有助於教師課堂上有的放矢,在課堂精講和小結這個環節有針對性的去解決學生中普遍存在的疑難問題,指導學生如何掌握方法,讓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能力得到提升。二、優化課堂教學時間的安排,打造學習型課堂1、培訓好學生:面對新的教學模式學生開始很陌生也很難適應,因而培訓學生是一個重要過程,課堂上盡量讓學生多發言、盡量讓更多的學生發言,體現學生的主體性,讓每一個學生實現從羞於發言——敢於發言——正確發言——精彩和有價值性發言的終極目標。可通過早操展示、班會展示、兩分鍾演講等不同的形式進行培訓。2、課堂展示嚴禁走過場、完成任務等情況出現:對於沒有完成導學單面對問題沒有深入研究的學生,課堂展示非常膚淺,好像在完成任務,此時帶課老師可引導學生質疑問題,防止同類情況的再次發生,對展示好的學生及時激勵,讓更多的學生敢於展示,樂於展示,參與到課堂展示這個環節中去。3、適時點撥:對於學生展示有困難,模糊不清的知識點及錯誤的知識及時點撥,並通過學生討論這一形式加強對錯誤知識的的認識,增強記憶,嚴禁點撥無力或無價值的現象出現。4、完善學生的評價機制:課堂展示是該模式教學中的一個主要環節,因而如何評價一個學生的展示顯得尤為重要,對展示優秀的學生要進行激勵,設立每周每月展示明星,而對展示較差的學生要進行鼓勵,不能打擊學生勇於展示的心理,讓不敢展示羞於展示的學生也參與到其中來,讓學生在展示過程中完善自我、尋找自信。
『玖』 新課標化學課程標准2022解讀
一、課程性質
原課標中將化學課程定義為基礎科學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圍繞
實驗進行科學探究活動,並注重與實際生產、生活的聯系。
新課標中將化學課程深化為研究物質組成、結構、性質、轉化及
應用的一門基礎學科,是材料、生命、環境、能源等多種科學的重要
基礎,與物理學共同構成物質科學的基礎。強調了化學學科的重要性。
三、課程目標
課程目標由原來的「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
觀」,更改為圍繞化學學科的核心素養展開。
『拾』 初中化學課程標準是怎麼樣的
化學課程通過化學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三個方面來體現對未來社會公民科學素養的培養,據此制定義務教育階段化學課程的具體目標。
化學課程標準是國家教育行政部門制定的化學教學指導文件。分科課程標准之一。1923年中國全國教育會聯合會刊布《新學制課程標准綱要》,其中初中有自然課程標准綱要,包括植物、動物、礦物、物理、化學等科內容。
簡介
1932年教育部頒布正式課程標准,初中取消了混合制自然課,單獨設立化學課,制定了初中化學課程標准;高中仍有單獨的化學課程標准。1936年和1941年頒布修正、重新修正兩個課程標准,其中初中、高中均有單獨的化學課程標准。
1948年頒布的二次修訂課程標准,將初中化學和物理合並為理化,制訂理化課程標准;高中有單獨的化學課程標准。化學課程標准內容一般包括目標、時間支配、教材大綱、實施方法概要四大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