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弱相互作用的具體體現是什麼
弱相互作用弱相互作用:最早觀察到的原子核的β衰變是弱相互作用[1]現象,凡是涉及中微子的反應都是弱相互作用過程。
weak
interaction
19世紀末,物理學家發現,有的原子核能夠自發地放出射線。後來發現,在放射現象中起作用的還有另外一種基本作用,稱為弱相互作用(weak
interaction)
自然界的4種基本相互作用之一。簡稱弱作用。弱相互作用是基本粒子之間一種特殊作用,它和強相互作用,電磁作用和萬有引力作用並成為四種基本作用力。由於弱相互作用比強相互作用和電磁作用的強度都弱,故有此名,其作用范圍比強相互作用還要小。
有兩種弱相互作用,一種是有輕子(電子e,中微子ν,μ子以及它們的反粒子)參與的反應,如β衰變,μ子的衰變以及π介子的衰變等;另一種是Κ介子和∧超子的衰變。這兩種弱相互作用的強度相同,都比強相互作用弱10^12倍,相互作用時間約為10^(-6)~10^(-8)s
。
② 強相互作用和弱相互作用都是什麼意思
強相互作用力
最早認識到的質子、中子間的核力屬於強相互作用,是質子、中子結合成原子核的作用力,後來進一步認識到強子是由誇克組成的,強作用是誇克之間的相互作用力。強作用最強,也是一種短程力。其理論是量子色動力學,強作用是一種色相互作用,具有色荷的誇克所具有的相互作用,色荷通過交換8種膠子而相互作用,在能量不是非常高的情況下, 強相互作用的媒介粒子是介子。強作用具有最強的對稱性,遵從的守恆定律最多。強作用引起的粒子衰變稱為強衰變,強衰變粒子的平均壽命最短,為10-20~10-24s,強衰變粒子稱為不穩定粒子或共振態。
弱力屬於微觀力。在微觀粒子世界中,粒子之間的相互作用是通過碰撞而實現的。由於作用強度的不同表現為弱、電、強作用力。
對於弱相互作用力來說,表現為中子的β衰變。即:中子衰變成質子、電子與電子中微子。
在費曼圖中表現為:中子與電子中微子發生碰撞,在碰撞過程中發生了力的作用,這種力就是弱相互作用力。碰撞後的中子改變方向,其固有能量與動量都發生改變,變成了質子(准確的說是:碰撞後中子改變運動方向,與觀測時空成角,被觀測成了質子)。同樣,電子中微子也改變方向,固有能量與動量也發生改變,變成了電子(准確的來說是:碰撞後電子中微子改變運動方向,與觀測時空成角,被觀測成了電子)。
③ 什麼是弱相互作用
弱相互作用(又稱弱力或弱核力)是自然的四種基本力中的一種,其餘三種為強核力、電磁力及萬有引力。次原子粒子的放射性衰變就是由它引起的,恆星中一種叫氫聚變的過程也是由它啟動的。弱相互作用會影響所有費米子,即所有自旋為半奇數的粒子。
在粒子物理學的標准模型中,弱相互作用的理論指出,它是由W及Z玻色子的交換(即發射及吸收)所引起的,由於弱力是由玻色子的發射(或吸收)所造成的,所以它是一種非接觸力。這種發射中最有名的是β衰變,它是放射性的一種表現。
重的粒子性質不穩定,由於Z及W玻色子比質子或中子重得多,所以弱相互作用的作用距離非常短。這種相互作用叫做「弱」,是因為β衰變發生的概率比強相互作用低很多,表示它的一般強度比電磁及強核力弱好幾個數量級。大部分粒子在一段時間後,都會通過弱相互作用衰變。
弱相互作用有一種獨一無二的特性——那就是誇克味變——其他相互作用做不到這一點。另外,它還會破壞宇稱對稱及CP對稱。誇克的味變使得誇克能夠在六種「味」之間互換。
④ 超分子化學中弱相互作用有哪些
分子間的弱相互作用主要指范德華力(包括靜電力、誘導力、色散力和交換力)、氫鍵、堆砌作用力(包括π...π堆積,n...π堆積,陽離子...π作用和疏水相互作用力)等幾種形式,是除了共價鍵、離子鍵和金屬鍵以外的基團間或分子間相互作用的總稱。大多數分子的分子間弱相互作用能在幾十kJ╱mol以下,比一般的共價鍵鍵能小1-2個數量級,作用范圍大約在0.3-0.5nm之間。
這些弱相互作用在超分子中都可以有。
⑤ 最早研究的分子間弱相互作用有哪些
dna超分子的鹼基之間存在哪些弱相互作用
超分子通常是指由兩種或兩種以上分子依靠分子間相互作用結合在一起,組成復雜的、有組織的聚集體,並保持一定的完整性使其具有明確的微觀結構和宏觀特性。
分子識別是超分子化學的核心研究內容之一。所謂分子識別即是指主體(受體)對客體(底物)選擇性結合並產生某種特定功能的過程。這種結合不是靠傳統的共價建力,而是靠稱為非共價鍵里的分子間作用力,如范德華力、疏水作用和氫鍵等。這實際上是一種鎖鑰原理。多數情況下,受體與底物間形成數量較多的分子間相互作用,幾種分子間力的加和與協同並且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和選擇性,其總的結合力不亞於化學鍵的強度。正是這種分子間弱相互作用的協同性、方向性決定著超分子的選擇性識別。
⑥ 什麼是弱相互作用力在生活中有哪些應用
弱相互作用力,簡稱弱力,四種基本力中第二弱的、作用距離第一短的一種力。它只作用於電子、誇克層子、中微子(微中子)等費米子,並制約著放射性現象。而對諸如光子、引子等玻色子不起作用。現實中實例較少,一個例子是β衰變,中微子和電子的作用力。
力:
是力學中的基本概念之一,是使物體獲得加速度或形變的外因。在動力學中它等於物體的質量與加速度的乘積。力的概念形成簡史推拉物體時,可以直覺意識到"力"的模糊概念。被推拉的物體發生運動以及物體滑行時,由於摩擦而逐漸變慢,最後停止下來,都反映了力的作用。中國古代文獻《墨經》就把這個概念總結為"力,形之所由奮也。"就是說,力是使物體奮起運動的原因。
⑦ 什麼是強相互作用,弱相互作用
弱相互作用是基本粒子之間一種特殊作用,它和強相互作用,電磁作用和萬有引力作用並成為四種基本作用力.由於弱相互作用比強相互作用和電磁作用的強度都弱,故有此名,其作用范圍比強相互作用還要小.有兩種弱相互作用,一...
⑧ 什麼是弱相互作用力
弱相互作用,主要表現在粒子的衰變過程。
弱相互作用的實質是什麼呢?
我們論述過,在宇宙的大循環中,所有的物質基元「游空子」皆隨著大循環的進程而緩慢地增加了內部循環的速度。而這速度的增加乃是因為游空子與所經過的一個個靜空子產生相互作用的結果,於是,如果是單個獨立的游空子,那麼它所受到的靜空子的作用力便會由於乃是1:1相互作用的關系而顯得比較強;如果是重合游空子,則由於相互作用乃是一個靜空子同時與多個游空子的相互作用,故其中的每一個游空子所受到的靜空子的作用力便會比較弱,於是其內部循環速率的增加自然會更加緩慢。
總之,隨著時間的推移,宇宙中所有游空子的內部循環都會緩慢地逐漸加快,而單個獨立的游空子與重合游空子中的游空子則乃是其加快的速度有所不同而已;並且,游空子重合體所含的游空子數越多,則它裡面的每一個游空子的內循環加速便越慢。
那麼,這現象對於各種粒子的結構是否會造成影響呢?
因為各種粒子皆由游空子所構成,所以游空子內部循環的加速當然多少會影響各粒子的內部結構。可是,由於各粒子原本已有一套完整的內部循環系統,於是如果要讓整個系統產生結構上的變化,那麼游空子的內循環速度當然需要加速到一定的程度,所以,各粒子中那游空子內部緩慢的循環加速,並不能夠在每一個時刻都使粒子產生結構上的變化。而如果要實現這結構上的變化,那當然得需要循環加速的不斷積累。而這積累過程的長或短,當然取決於各粒子內部的結構情況(包括各游空子原有內部循環的快慢)。
我們知道,電子乃是飽和的游空子重合體,因此電子的內循環加速自然會非常的緩慢,而這,正是電子壽命很久遠的根本原因。
當放射性物質之原子核內的各游空子之內部循環隨著宇宙大循環的進程(也即是隨著時間的推移)被加速到一定的程度時,本來就較不穩定的大原子核的結構(大家知道,原子核的增大是有著極限的,一般情況原子核越大則越不穩定)則容易受到一定的破壞,於是核內的一些游空子重合體便會脫離出來而合成新的小粒子跑了出去,並伴隨著靜空子的受激而產生γ射線,而那變故後的原子核則重新形成一個新的結構形式從而完成了一次衰變的過程。於是,由於放射作用的消耗,原子核中各游空子的內循環則會慢了下來,回到本來的狀態並開始走向新的衰變過程。而這,正就是弱相互作用的實質。
歸根結底,弱相互作用乃是物質基元「游空子」與眾多的空間基元「靜空子」因為經過不斷的相互作用而導致游空子內部循環加速到一定的程度而最後導致物質結構的變化。也正因為如此,所以粒子的衰變只取決於時間的進程而與其他的種種因素(如化學作用和物理作用)統統無關。
⑨ 四種基本的相互作用中的 強相互作用、弱相互作用 分別是什麼
1.強力:原子核由帶正電的質子和中子組成,為什麼質子正電荷之間的庫侖排斥力沒有使核子飛散開來呢?那是因為核子之間存在一種能壓服庫侖斥力的強相互作用力――強力(核力)。在原子核的尺度內強力比庫侖力大得多,但強力是短程力,核子間的距離太大時,強力很快下降消失。
2.弱力:在基本粒子之間還存在另一種短程相互作用力,弱力的作用距離比強力更短,作用力的強度也比強力小得多,弱力在β衰變中起重要作用,β衰變中放出電子和中微子,電子和中微子之間只有弱力作用。弱力也存在其它基本粒子之間。
3電磁力:電力是兩個帶電粒子或物體之間的相互作用力,兩個相互運動的電荷之間存磁力。
4萬有引力:它是任何物體之間存的相互吸引力,相比之下,對一般物體,萬有引力是很微弱的。但它是長程力,在宇宙的形成和天體的系統中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如太陽系、銀河系的形成靠的萬有引力,宇宙論離不開引力論。
⑩ 基本相互作用的弱相互作用
最早觀察到的原子核的β衰變是弱作用現象。弱作用僅在微觀尺度上起作用,其力程最短,其強度排在強相互作用和電磁相互作用之後居第三位。其對稱性較差,許多在強作用和電磁作用下的守恆定律都遭到破壞(見對稱性和守恆定律),例如宇稱守恆在弱作用下不成立。弱作用的理論是電弱統一理論,弱作用通過交換中間玻色子(W 及 Z 玻色子)而傳遞。弱作用引起的粒子衰變稱為弱衰變,弱衰變粒子的平均壽命大於10^-13s。最早觀察到的原子核的β衰變是弱相互作用現象,凡是涉及中微子的反應都是弱相互作用過程。弱相互作用僅在微觀尺度上起作用,其力程最短(大約在10^-18m范圍內,比強交互作用的范圍小)。由於弱相互作用比強相互作用和電磁相互作用的強度都弱,故有此名。有兩種弱相互作用,一種是有輕子(電子e,中微子ν,μ子以及它們的反粒子)參與的反應,如β衰變,μ子的衰變以及π介子的衰變等;另一種是Κ介子和∧超子的衰變。
弱相互作用的一個特點是對稱性低。在弱相互作用中,空間反射、電荷共軛和時間反演的對稱性都被破壞;同位旋、奇異數、粲數、底數等在強作用下守恆的量子數都不守恆。
弱相互作用與電磁相互作用雖然很不相同,卻又有相似之處。弱相互作用流與電流一樣是守恆的,它們之間還有以對稱性相聯系的關系。在60年代末提出了弱作用和電磁作用統一的規范理論。標準的弱電統一規范模型與所有低能的弱作用實驗結果一致。理論中預言的中間玻色子也已於1983年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