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化學知識 > 高中化學教案該怎麼寫

高中化學教案該怎麼寫

發布時間:2022-11-20 08:54:08

Ⅰ 高中化學原子結構教案大全

化學元素(Chemical element)就是具有相同的核電荷數(核內質子數)的一類原子的總稱。接下來是我為大家整理的高中化學原子結構教案大全,希望大家喜歡!

高中化學原子結構教案大全一

一.教材分析

知識脈絡

通過初中的化學學習,同學們已經知道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電子構成的。本節教材,就是要在已有 經驗 的基礎上繼續深入地探討原子核的結構以及核外電子的排布的規律,並利用原子結構的知識解釋某些元素的部分性質,使學生初步了解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排布與元素的性質(得失電子能力、化合價等)的關系。同時,通過原子結構知識的學習,為後階段學習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和分子結構打下基礎。

(二)知識框架

(三)新教材的主要特點:

新教材(必修)與舊教材相比,刪掉了描述核外電子運動特徵的電子雲;降低了核外電子排布規律的要求;增加了原子結構示意圖,元素的部分化學性質與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排布的關系;調整了核素、同位素在教材中出現的位置。使得它更符合知識的邏輯關系,符合學生認識規律。同時,新教材更注重了讓學生參與學習,提高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更注重了學生能力的培養。

二.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

1.引導學生認識原子核的結構,懂得質量數和 eq o(sup 6( A),sdo 2( Z)) X的含義,掌握構成原子的微粒間的關系;知道元素、核素、同位素的涵義;掌握核電荷數、質子數、中子數、質量數之間的相互關系。

2.引導學生了解原子核外電子的排布規律,使他們能畫出1~18號元素的原子結構示意圖;了解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排布與元素的原子得、失電子能力和化合價的關系。

(二)過程與 方法 目標

通過對構成原子的微粒間的關系和氫元素核素等問題的探討,培養學生分析、處理數據的能力,嘗試運用比較、歸納等方法對信息進行加工。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1.通過構成物質的基本微粒的質量、電性的認識,了解微觀世界的物質性,從而進一步認識物質世界的微觀本質;通過原子中存在電性不同的兩種微粒的關系,認識原子是矛盾的對立統一體。

2.通過人類探索原子結構的歷史的介紹,使學生了解假說、模型等科學研究方法和科學研究的歷程,培養他們的科學態度和科學精神,體驗科學研究的艱辛與喜悅。

3.通過「化學與技術----放射性同位素與醫療」,引導學生關注化學知識在提高人類生活質量中所起的作用。

4.通過「未來的能源----核聚變能」,引導他們關注與化學有關的 熱點 問題,形成可持續發展的思想。

三.教學重點、難點

(一)知識上重點、難點:構成原子的微粒間的關系和核外電子排布規律。

(二)方法上重點、難點:培養分析、處理數據的能力,嘗試運用比較、歸納等方法對信息進行加工。了解假說、模型等科學研究方法和科學研究的歷程。

四.教學准備

(一)學生准備:上網查閱, eq o(sup 5(14),sdo 2( 6)) C在考古上的應用;核素、同位素在生產和生活中的應用。搜集有關原子結構模型的資料。

(二)教師准備:教學媒體、課件、相關資料。

五. 教學方法

問題推進法、討論法。

六.課時安排

2課時

七.教學過程

第1課時

【提問】化學變化中的最小微粒是什麼?

【學生回答】原子是化學變化中的最小微粒。

【引出課題】這一節就從探討原子的結構開始我們的學習。

【點評】開頭簡潔,直截了當,由初中相關知識提出問題,過渡到原子結構的學習。

【板書】第一節 原子結構

【提出問題】原子是化學變化中的最小微粒。同種原子的性質和質量都相同。那麼原子能不能再分?原子又是如何構成的呢?

【學生思考、回答】

【媒體顯示】利用Flash動畫演示盧瑟福的 粒子散射實驗

1.實驗示意圖 2.現象:

【觀察、思考】在教師引導下,學生思考下列問題:

(1)絕大多數 粒子穿過金箔後仍沿原來的方向前進,原因是什麼?

(2)為什麼有少數 粒子卻發生了較大的偏轉?

(3)極少數的 粒子幾乎象是被金箔彈了回來,原因是什麼?

【討論】學生分組討論:根據 粒子散射的實驗現象,學生提出自己的原子結構模型。並由代表發言。

【歸納、小結】3.盧瑟福的原子核式模型

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電子構成,原子核帶正電荷,位於原子的中心;帶負電荷的電子在原子核周圍的空間做高速運動。

【點評】通過盧瑟福的 粒子散射實驗的介紹, 由學生提出自己的原子結構模型,使學生實現一種科學探究的體驗;了解假說、模型等科學研究方法和科學研究的歷程,培養他們的科學態度和科學精神。學會一種方法:通過粒子撞擊實驗,研究微觀世界的規律,使人類獲得了一種嶄新的研究方法。認識一個規律:從實踐到認識,再實踐、再認識……是人類認識發展的必然規律。

【質疑】我們已經知道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電子構成。那麼,原子核的內部結構又是怎樣的?電子在核外空間的運動狀態又是怎樣的呢?

【板書】一.原子核 核素

原子核的構成,

【媒體顯示】原子結構示意圖

【學生閱讀】

構成原子的微粒--------電子、質子和中子的基本數據:

微粒 電子 質子 中子 質量(kg) 9.109×10-31 1.673×10-27 1.675×10-27 相對質量 0.005484 1.007 1.008 電量(C) 1.602×10-19 1.602×10-19 0 電荷 -1 +1 0 【思考、討論並提問】

請根據表中所列數據討論:

1.在原子中,質子數、核電荷數和核外電子數之間存在著什麼關系?為什麼?

2.原子的質量主要由哪些微粒決定?

3.如果忽略電子的質量,質子、中子的相對質量分別取其近似整數值,那麼,原子的相對質量在數值上與原子核內的質子數和中子數有什麼關系?

【教師引導學生小結】

1、數量關系:核內質子數=核外電子數

2、電性關系: 原子 核電荷數=核內質子數=核外電子數

陽離子 核內質子數>核外電子數

陰離子 核內質子數<核外電子數

3、質量關系:質量數(A)=質子數(Z)+中子數(N)

【歸納小結】

如果用 eq o(sup 6( A),sdo 2( Z)) X的形式表示一個質量數為A、質子數為Z的原子,那麼組成原子的粒子間的關系可以表達為:

原子 eq o(sup 6( A),sdo 2( Z)) X

【遷移與應用】

1.在科學研究中,人們常用Cl-37符號表示某種原子,請你談談圖中符號和數字的含義。

2.某二價陽離子含有10個電子,12個中子,求質量數。

3.元素R的一個原子,質量數為 a ,其陰離子Rn-有b個電子,求中子數。

【回顧】元素的種類是由原子核內的質子數決定的。元素是具有相同質子數(核電荷數)的同一類原子的總稱。

【質疑】同種元素原子的質子數相同,那麼,中子數是否也相同呢?

【媒體顯示】三種不同的氫原子

【比較】三種氫原子結構的異同。

【質疑】它們是不是同一種元素?

【板書】2.核素

核素:人們把具有一定數目質子和一定數目中子的一種原子稱為核素。

同位素:質子數相同而中子數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核素互為同位素。

【遷移與應用】1.請你描述構成原子的各種微粒與元素、核素間的關系。

2.請你描述元素、核素、同位素間的關系.

【媒體顯示】元素、核素、同位素三者之間的關系:

【拓展與提高】

1.? 下列各組物質中,互為同位素的是

(A)O2、、O3 、O4 (B)H2、D2、T2 (C)H2O、D2O、 T2O (D) eq o(sup 5(40),sdo 2(20)) Ca 和 eq o(sup 5(42),sdo 2(20)) Ca

2.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同種元素的質子數必定相同

(B)不同元素原子的質量數必定不同

(C)原子核都是由質子和中子構成的

(D)凡是核外電子數相同的微粒必定屬於同一元素

【交流與研討】

生物體在生命存續期間保留的一種碳原子----碳-14會在其死亡後衰變,測量考古遺址中發現的遺物里碳-14的數量,可以推斷出它的存在年代。根據課本內容與網上資料:闡述C-14在考古上的應用;列舉核素、同位素在生產和生活中的應用。

【點評】通過上網搜集資料,然後分組討論,讓學生參與學習,以達到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激發學生學習熱情的目的。

【簡介】

1.放射性同位素用於疾病的診斷 2.放射性同位素用於疾病的治療

3.未來的能添一一一核聚變能

第二課時

【復習提問】

1.構成原子的粒子有哪些,它們之間有何關系?

2.為什麼原子不顯電性?....

高中化學原子結構教案大全二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進一步認識原子核外電子的分層排布

2、知道原子核外電子的能層分布及其能量關系

3、知道原子核外電子的能級分布及其能量關系

4、能用符號表示原子核外的不同能級,初步知道量子數的涵義

5、了解原子結構的構造原理,能用構造原理認識原子的核外電子排布

6、能用電子排布式表示常見元素(1~36號)原子核外電子的排布

7、知道原子核外電子的排布遵循能量最低原理

8、知道原子的基態和激發態的涵義

9、初步知道原子核外電子的躍遷及吸收或發射光譜,了解其簡單應用

方法和過程:復習和沿伸、類比和歸納、能層類比樓層,能級類比樓梯。

情感和價值觀:充分認識原子結構理論發展的過程是一個逐步深入完美的過程。

二、教學重點

根據構造原理寫出1~36號元素原子的電子排布式

核外電子的運動狀態,電子雲與原子軌道

泡利原理、洪特規則

三、教學難點

電子雲與原子軌道

能量最低原理、基態、激發態、光譜

四、教學准備

學案准備、課件准備

五、 學習方法 :學案預習法、閱讀法、歸納法、討論法

六、教學方法:講解、討論、歸納、探究法

七、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主內容——原子結構理論的演變

主要學習形式:1、課前由學生上網查找關於原子結構理論演變的相關資料並發送給老師。

2、上課主要採用教師講授法,輔以課件完成學習任務。

主要教學內容:

一、原子結構理論衍變

宇宙大爆炸——2小時後,誕生物質中最多為氫(88。6%),少量為氦(1/8),極少量為鋰——融核形成其他元素。至今,宇宙年齡為140億年,氫仍是最豐富元素。地球年齡為46億年,地球上元素大多為金屬材料,少數為非金屬,僅22種。

1932年勒梅特提出現代宇宙大爆炸理論。

1815年普魯特預言:氫是元素之母(思辨性推測),後來得到理論上的解釋。

道爾頓原子模型:一切物質都是由最小的不能再分的粒子——原子構成。原子模型:原子是堅實的、不可再分的實心球

湯姆生原子模型:電子是種帶負電、有一定質量的微粒,普遍存在於各種原子之中。

湯姆生原子模型:原子是一個平均分布著正電荷的粒子,其中鑲嵌著許多電子,中和了電荷,從而形成了中性原子。原子是一個球體,正電荷均勻分布在整個球體內,電子像麵包里的葡萄乾鑲嵌其中。

盧瑟福原子模型:盧瑟福和他的助手做了著名α粒子散射實驗。根據實驗,盧瑟福在1911年提出原子有核模型。

盧瑟福原子模型(又稱行星原子模型):原子是由居於原子中心的帶正電的原子核和核外帶負電的電子構成。原子核的質量幾乎等於原子的全部質量,電子在原子核外空間繞核做高速運動。

玻爾原子模型:玻爾藉助誕生不久的量子理論改進了盧瑟福的模型。

玻爾原子模型(又稱分層模型):當原子只有一個電子時,電子沿特定球形軌道運轉;當原子有多個電子時,它們將分布在多個球殼中繞核運動。

不同的電子運轉軌道是具有一定級差的穩定軌道。

電子雲模型:現代科學家們在實驗中發現,電子在原子核周圍有的區域出現的次數多,有的區域出現的次數少。電子在核外空間的概率分布圖就像「雲霧」籠罩在原子核周圍。因而提出了「電子雲模型」。

電子雲密度大的地方,表明電子在核外單位體積內出現的機會多,反之,出現的機會少。

如:氫原子的電子雲

第二課時:主內容——能層與能級、軌道

課前預習 :

1、對多電子原子的核外電子,按能量的差異將其分成不同的 ;各能層最多容納的電子數為 。對於同一能層里能量不同的電子,將其分成不同的 ;能級類型的種類數與能層數相對應;同一能層里,能級的能量按 的順序升高,即E(s)<e(p)<e(d)<e(f) p="" 。

2、在同一個原子中,離核越近,n越小的電子層能量 。同一電子層中,各能級的能量按s、p、d、f、……的次序

學習過程

〖復習〗原子核外電子排布規律:

①2n2 ②最外8(2) ③次外層18,倒數第三層32 [就低不就高]

能 層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符 號 K L M N O P Q……

最多電子數 2 8 18 32 50……

〖思考〗這些規律是如何歸納出來的呢? ——不完全歸納法

二、能層與能級

概念學習

能層(電子層):在多電子原子里,電子分別在能量不同的區域內運動,我們把不同的區域簡化成不連續的殼層,也稱作電子層。

能級(電子亞層):在多電子原子里,在同一能層里的電子,能量也可能不同,因此它們在同一能層運動的區域也不同,同一能層里電子運動的不同區域又叫不的能級。

[比喻]: 樓 層——————能 級

能層(電子層) 樓梯

樓層越高,樓梯數越大,對應能量越高

軌 道:量子力學把電子在原子核外的一個空間運動狀態稱為一個原子軌道。S—1,p—3, d—5,f—7。

歸納 總結 :(由學生完成)

能級的符號和所能容納的最多電子數如下:

能 層 K L M N O ……

能 級 1s 2s 2p 3s 3p 3d 4s 4p 4d 4f ……

軌 道 數 1 1 + 3 1 +3 +5 1 +3 +5 +7 ……

最多電子數 2 2 6 2 6 10 2 6 10 14 ……

各能層電子數 2 8 18 32 50 ……

(1)每個能層中,能級符號的順序是ns、np、nd、nf……

(2)任一能層,能級數=能層序數

(3)s、p、d、f……可容納的電子數依次是1、3、5、7……的兩倍

總結:本次學習中,各能層電子數的獲得與上學年有什麼不同?(學生完成)

[質疑]:在多電子原子中,電子運動怎樣才能不紊亂?

↓↓

三、構造原理(核外電子排布的構造原理)

[質疑]:在多電子原子里,核外電子排布遵循什麼規律?與能層能級有什麼關系/

[思考]:1、K-19的核外電子排布為什麼是2、8、8、1,為什麼不是2、8、9呢?

2、多電子原子里,核外電子排布一定遵循能層由低到高,能級由低到高的原則嗎?

學生閱讀:P5-6頁。

[學生總結]:經過研究,多電子原子里的核外電子排布,增加的電子大多是按圖1-2所示的能級順序填充,填滿一個能級再填一個新的能級,這種規律稱為構造原理。

[課堂習得練習1]:

構造原理的記憶口訣

電子所排的能級順序:1s 2s 2p 3s 3p 4s 3d 4p 5s 4d 5p 6s 4f 5d 6p 7s

[課堂習得練習]:

n + 0.7l

電子層數

主量子數 角量子數(s —0, p—1, d—2, f—3)

例舉:3d與4s ,究竟應該先填充在3d還是4s呢?我們可以通過上邊的n + 0.7l來進行計算比較確定。3d對應的值是3 + 0.7×2=4.4,4s對應的值是4 + 0.7×0=4。所以應該先填充4s,然後才填充3d。

可以以此類推。

[學生練習}

1——18號無交錯,只寫18號。Ar-18

19——36號有交錯,把學生分成兩組來寫:A組寫原子序數為單的元素原子,B組寫原子序數為雙的元素原子的核外電子排布式。

高中化學原子結構教案大全三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知道原子結構

(2)知道物質可分的哲學思想,了解科學家認識原子結構的不同階段及重要貢獻。

過程與方法:

(1)學會從史料、圖片、表格中運用觀察、分析歸納的方法獲取信息,並對收集的信息進行加工處理,提高自主探究的能力。

(2)通過學生表達來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從科學探索物質構成奧秘的史實中體會科學探索的艱辛過程,學習科學家嚴謹的科學態度、鍥而不舍的科研精神,培養學生探索創新意識。

(2)通過學生的交流與討論,獲取信息和得出結論的過程,讓學生在獲取知識的同時還體驗成功的喜悅,樹立學習化學的信心。

重點和難點:

重點: 原子結構由抽象化變成形象化;原子的構成及各粒子之間的數量關系。

難點:原子結構由抽象化變成形象化。

教學方法:探究討論、情景教學、PowerPoint多媒體展示、講解結合

教學過程: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創設情景)引入新課

【多媒體】圖片(講述)

【提問】對於體積這么小的原子,它還可以再分嗎?

【提問】發揮想像,同學們想像中的原子是什麼樣的?

【引入】原子的結構是不是和同學們想像的一樣呢?今天,我們一起進入原子的世界,認識原子的構成。

觀看

思考

回答

討論交流

創設情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創設問題情景,讓學生發揮想像,大膽表達,更好地了解學生對於原子結構的認識,激發學生的求知慾。 原子結構的發現史

【講述】原子結構的發現是經歷了一個曲折、漫長的過程。我們穿越時空,追逐科學家的腳步,看他們是怎麼一步步發現原子的結構。

【多媒體】原子結構發現史

道爾頓認為原子不可再分

湯姆生發現電子,證明原子可分。提出棗糕模型。原子的內部結構是否如湯姆生所想像的那樣。

重點分析講解

盧瑟福α粒子散射實驗(α粒帶正電,質量比電子的質量大的多),介紹實驗現象,重點引導學生解釋實驗現象和得出實驗結論。提出原子有核模型。

【試一試】假設你是盧瑟福,根據實驗結論和原子有核模型,畫出原子的構成示意圖。

(請一位學生上黑板展示它的作品,並讓他描述作品。教師再適當分析提問,防止學生有錯誤的認識:如認為原子有一層殼。)

【總結】通過許多科學家的實驗證明和先進科學儀器的出現,我們才能看到原子的構成示意圖。

觀看

傾聽

思考

回答

思考

分析

討論

交流

自由想像

學生畫圖

通過原子結構的發現史,讓學生體會科學是不斷發展的,真理是實踐中不斷完善的過程,學習科學家不斷地發現新問題,研究新問題的思想方法。

讓學生根據實驗現象自己嘗試去分析解釋現象,調動學生思維,積極參與到發現原子結構的探究中,並培養學生科學探究能力。

通過畫圖,積極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形象思維,提高學生的想像能力。

三、原子的構成

【多媒體】原子構成示意圖:

【提問】請同學們仔細觀察,你能獲取哪些信息。

(根據實際需要,可適當引導:原子是實心的?原子由什麼構成?原子中含有哪幾種粒子?原子核位於原子哪個部位?原子核有哪幾種粒子構成分別顯什麼電性?圖中數據表示什麼,得出什麼規律?)

【分析】1、由圖中數據,引出原子核比原子小得多,進行比喻,並圖片直觀地理解。2、整理所有圖中學生給出的信息,通過板書,讓學生總結原子的構成。(提問:原子核的電性由哪個粒子決定?原子核所帶的電荷數等於?引出核電荷數的概念)

【過渡】原子的構成又有哪些特點?



高中化學原子結構教案大全相關 文章 :

★ 2020高中化學金屬晶體教案

★ 高中化學共價鍵教案設計

★ 高中化學分子的性質教案設計

★ 高一化學:烷烴教案

★ 2020高中化學分子的性質教案

★ 高一化學《離子反應、離子方程式》教案與記憶方法

★ 初三化學原子的結構知識點與決定關系

★ 元素的性質與原子結構

★ 高二化學學習方法和技巧大全

★ 高中物理重力勢能教案大全

Ⅱ 人教版高中化學教案

高中化學教案知識目標:
1、理解離子方程式的意義
2、正確、熟練書寫離子方程式
3、掌握離子方程式的正誤判斷
能力目標:
1、培養學生歸納知識的能力
2、培養學生從本質分析事物的能力
教學事件和程序 刺激方式 課堂活動
——教師 課堂活動
——學生
導入 提問 什麼叫離子方程式? 回答:用實際參加的離子的符號來表示離子反應的式子
一、離子方程式的意義 投影 將下列方程式改寫成離子方程式(略)
提醒學生注意所寫出的離子方程式之間的關系。 改寫成離子方程式
歸納離子方程式的意義:揭示了有離子參加的反應的實質,表示同一種類型的反應。
投影 歸納幾種常見的方程式
一般的化學方程式、熱化學方程式
電離方程式、離子方程式 區分幾種不同方程式之間的異同點
練習 寫出符合Ba2++SO42-=BaSO4↓的一些化學方程式 書寫相關的化學方程式,體會離子方程式的意義。
二、離子方程式的正確書寫 投影 實例分析書寫步驟和方法 歸納書寫的步驟和方法:寫、拆、刪、查
強調 書寫離子方程式的關鍵:改 歸納哪些物質可以改寫成離子形式
三、離子方程式書寫正誤的判斷 歸納 幾種判斷的依據:1、書寫是否規范(條件,氣體、沉澱符號)
2、書寫是否符合實際的電離情況
3、是否遵循電荷、原子守恆
4、是否遵循客觀事實
5、是否遵循物質配比關系
結合實例分析 師生共同分析一些錯誤的方程式
課堂小結 小結本堂課主要內容 形成知識體系
課堂練習 (附課堂講義) 練習,鞏固本堂課內容

Ⅲ 高中化學試講20分鍾教案怎麼寫,要把整個課題都寫完嗎

1、不知道課題是什麼,如果是按教材試講,肯定時間是不夠用的;要麼是自選一個課題,這樣時間就夠了;
2、無論是哪種類型,基本環節不能缺,三維目標:知識與能力目標,過程與方法目標,情感價值目標;教學重點;教學難點;教學用具;教學方法;教學過程;教師活動與學生活動的設計等。
3、如果是說課20分鍾夠了,但環節與教案不一樣。

Ⅳ 高中化學說課稿

有關高中化學說課稿範文集錦五篇

作為一位優秀的人民教師,編寫說課稿是必不可少的,藉助說課稿可以提高教學質量,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我們該怎麼去寫說課稿呢?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高中化學說課稿5篇,歡迎大家分享。

高中化學說課稿 篇1

一.指導思想

在教育部頒發的>的指導下,力求:"改變課程過於注重知識傳授的傾向,使獲得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的過程,同時成為學習的過程."

二.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本章節選自全日制普高教科書>第二冊第二章,本節教材是在介紹了"碳族元素"的基礎上,進一步的認識硅的晶體結構.性質和用途.聯系C的知識來學習硅的新知識.

2.教學目標

依據教改精神.新課程標准及學生的實際情況,確立教學目標如下:

a.理解並掌握晶體微粒種類及其相互作用力與晶體類型的關系,晶體類型與晶體主要物理性質的關系

b.掌握理論知識指導學習硅元素性質知識的方法

c.培養空間想像能力,會將平面圖想像成為空間結構,又能將空間結構表示在平面圖上

三.學情.學法分析

本節課的教學對象為高二學生,具備有一定的收集處理信息能力,同時都有一定樂於展示自我.在本節課的概念中,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合作學習,消除學生對概念的神秘感與乏味感.

由於理論性較強.採用互動式教學 理論性較強,用圖片

四.教學程序

1.創設情景,引入課題

主體探究式學習的突出特點是實踐性.開放性即突破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學習過程不拘泥於課程,我准備請同學在課前對景德鎮陶瓷.秦始皇兵馬俑等作一定的了解,在課堂上早請同學作介紹後,我將給他們較為具體的去陳述中國陶器的歷史.從而引出現實生活中的含硅的性質.

2.豐富知識的外延,激發學生的求知慾

讓學生閱讀課本,並請學生歸納課本內容並回答

提問如"誰知道硅在地殼中的含量?""誰知道硅在宇宙范圍內的含量?""硅在自然界中存在的形式?"

3.藉助於多媒體向同學們看晶體彩圖

從晶體的外在結構引入硅的結構及其硅晶體結構平面

再展示金剛石晶體球棍模型

通過對比金剛石晶體與晶體的結構分析結構對物理性質的影響

再推出原子晶體的物理性質

通過討論晶體硅.金剛石.二氧化碳.碳化硅四種原子晶體的熔沸點高低

再比較它們的化學鍵,對它們物理性質的影響因素

利用判斷題,解決教學中可能出現的模糊點

4.指導學生歸納本章本節的內容

歸納.總結.及時鞏固

通過課堂練習,及時反饋學生掌握並及時解決可能留下的問題.

高中化學說課稿 篇2

一、說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與作用

《離子反應》是人教版高一化學必修一第二章第二節內容,本節課著重介紹「酸、鹼、鹽在水中的電離」。這在中學階段基礎理論知識中,佔有極其重要的地位,貫穿於中學化學教材的始終,是中學化學教學的重點和難點之一。在此之前,學生已經學習了物質的分類,這為過渡到本節課的學習起到了鋪墊作用。本節內容是後面《氧化還原反應》內容學習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因此,本節內容在整個教材中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

(二)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通過學習了解電離,電解質的概念;能用電離方程式表達常見、典型的電解質在水溶液中的電離,並從電離理論的角度認識酸、鹼、鹽;通過酸、鹼、鹽的本質探究,感悟科學探究的基本方法,提高科學探究能力。

2.過程與方法目標:培養學生通過實驗探究問題,分析問題,歸納問題的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從更深的層面研究物質發生化學反應的意義,培養學生透過現象認識事物本質的能力。

(三)教學重難點

電解質的判斷、電離及電離方程式的書寫

二、說學情

對於高一年級年級的學生來說,他們雖然對化學基礎知識有了一定積累,但程度參差不齊,差別較大,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還有待進一步提高。這一年級的學生思維活躍,求知慾強,有強烈的好奇心,雖然處於抽象思維階段,但本節概念比較抽象,應適當增加實驗和電腦動畫以使微觀離子的活動變得直觀。

三、說教法

根據新課程標準的要求,結合本節課實際內容,我確定本節課的教法為指導發現法、微觀演示法。

四、說學法

根據本節課實際內容,我確定本節課的學法為分組討論法、實驗探究法

五、說教學過程

(一)導入

將學生分組,進行小組探究。探究活動為:讓每組學生根據所提供的物質(銅片、石墨、氯化鈉固體、氯化鈉溶液、無水酒精、蔗糖、蔗糖溶液、蒸餾水、自來水、硫酸溶液)進行思考並動手操作,怎樣才能使燈泡亮起來?通過小組內統一分工、互相協作,使學生學會與他人合作、學會探究、學會組內交流評價,參與評價。

探究結束之後,各組推薦一位語言表達能力較強的學生,把本組的做法邊用實物投影展示,邊進行介紹。動員全班同學在小組內進行討論,對每小組展示的成果進行綜合評價,找出本組的優缺點,確定最佳小組,並說出最佳的理由。通過此種方式培養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讓學生學會交流,學會向他人展示自己的成果。

(二)新授

引導學生利用上節課所學的分類方法,對導電材料進行分類。然後引導學生從純凈物和混和物、單質與化合物等分類標准對能導電的物質進行分類,從而引出電解質概念。在此過程中,使學生掌握分類的標准,學會分類。

之後,讓每組學生通過自主學習的方式來理解電解質的定義,把自己的理解與其它組員交流,組內形成統一意見,舉手發言。我引導學生總結,並對學生的說法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與學生交流。同時為了加深對電解質定義的理解,讓學生說出開始呈現的物質哪些是電解質。結合學生回答中出現的問題,引導學生對學生開展評價,讓學生進一步理解電解質概念。(電解質是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狀態下能夠導電的化合物。如, 酸、鹼、鹽等。)

提出梯度問題引發學生思考,讓學生帶著問題自主學習課本相關內容。問題1:氯化鈉是電解質,為什麼氯化鈉固體不導電,而它在水溶液中或者在熔化狀態下能導電呢?利用flash課件展示氯化鈉固體不導電,在水溶液中或者在熔化狀態下能導電的本質。從而引出電離的概念,像NaCl這樣溶解於水或受熱熔化時,離解成能夠自由移動離子的過程稱為電離。同時強調電離的條件有2個:溶於水或受熱熔化,酸、鹼、鹽在溶解於水或受熱熔化時都能發生電離。)

問題2:如何來表示電解質在水溶液中電離生成了自由移動的離子呢?從而引出電離方程式的書寫。學生先自主學習,然後開展組內討論,提出預設。讓學生走上講台試著書寫電離方程式,教師對學生書寫中出現的問題給予糾正。學生閱讀課本,學習電離方程式的書寫方法和注意點(寫電離方程式,要遵循質量守恆定律和電荷守恆定律)。通過自主學習、不斷探究,培養學生熱愛化學的積極情感,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

分析鹽酸、硫酸、硝酸的電離的特點,推導出酸的概念。在此基礎上,請學生寫出NaOH、KOH、Ba(OH)2的電離方程式。

NaOH=Na+ + OH-

KOH=K+ + OH-

Ba(OH)2 = Ba2+ + 2OH-

學生通過分析上述電離的特點,總結出鹼的概念。電離時生成的陰離子全部都是OH-的化合物。

接著進行探究學習,請學生寫出Na2SO4、KNO3、NH4Cl的'電離方程式。

Na2SO4=2Na+ + SO42-

KNO3=K+ + NO3-

NH4Cl=NH4+ + Cl-

引導學生分析上述電離的特點,總結出鹽的定義,即,電離時能生成金屬陽離子(包括NH4+)和酸根陰離子的化合物。

(三)小結

通過提問的方式讓學生發言,自主概括本節課內容(電解質、電離的概念,需要掌握電離方程式的書寫,知道酸、鹼、鹽的定義)。通過學生的回答了解學生的掌握情況並調整教學策略。

(四)布置作業

1.完成課後練習1-4題

2.書寫下列物質在水溶液中的電離方程式

(1)硫酸鈉溶液 (2)氯化鐵溶液 (3)硫酸鋁溶液(4)氫氧化鋇溶液

高中化學說課稿 篇3

各位評委,大家好!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xx

下面我將從教材分析、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教法、學法、教學過程六個方面對本節課作以分析和說明。

一、教材分析

本節課是人教版高中化學 第 章,第 節,第

課時的內容。在此之前,學生已經學習了

,本節課的學習為

奠定基礎,因此本節內容不僅是本章的重點,也是整個高中化學教學的重點之一。

二、教學目標

根據本教材的結構和內容分析,結合高二學生的認知結構和心理

特徵,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

1、xx

2、xx

過程與方法目標:

1、xx

2、提高邏輯推理、抽象概括以及運用化學知識的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1、培養學生抽象、聯想、想像思維能力,激發學習興趣。

2、從生活出發學化學,體驗化學對生活、生產及科技發展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三、教學重難點

本節課的重點是:xx

難點是:xx

四、教法

結合本節知識的特點,我採用的教學模式,並藉助實驗教學和多媒體教學。我將從學生已有的知識展開學習活動,結合實驗、層層深入、多層次教學,讓學生成為真正的主體,感受到學習化學的樂趣,並使知識的學習系統化。

五、學法

教學矛盾的主要方面是學生的學,學是中心,會是目的。因此,教師要啟發、引導、層層深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主動學習。本節課,學生通過「問題情景—實驗探究—質疑討論—f分析推理—整合運用」的學習方法。此外結合反饋補救法,通過學生的習題檢測,注意觀察學生的反饋情況,以實現「培優扶差,滿足每一位學生」。

六、教學過程

為了完成本節的教學目標,我是這樣安排的:

第一環節:知識回顧,新課引入。「導入舊概念,提出新問題。」

第二環節:新課學習,全民總動員。

首先:xx

其次:xx

再次:xx

第三環節:歸納總結,布置作業。

通過本節課的講解、實驗探究得出本節課的重要結論,並對本節課的重難點進行回顧,使學生能夠把握住自己的學習方向和側重點,最後布置相應的習題,來鞏固本節課的所學內容。

總之,本節課我是根據高二學生的心理特徵及認知規律,結合本節知識的特點,在新課標的指導下,採用實驗探究法、知識遷移法、類比法、分組討論法以及學生自學法等多種教學方法。運用實驗演示、多媒體動畫等教學手段,以學法為重心,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究學習,主動參與到知識的形成的整個思維過程,;力求使學生在積極、愉快的課堂氛圍中提高自己的知識水平,從而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 我的說課完畢,謝謝大家!

高中化學說課稿 篇4

一、教材分析

1、地位

《甲烷》內容選擇於人教版高一化學(必修2)第三章第一節,這一節是學生在中學階段第一次接觸有機物結構和性質的有關內容,有機化學是化學學科的重要分支,烴是一切有機物的主體,而甲烷作為烷烴的第一個最簡單的分子,學生對他的理解將直接影響到今後對各種有機物的理解,因此本節內容對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學習有機物的學習方法有重要的作用。

2、教學目標

(1)了解甲烷的電子式、結構式的寫法,並掌握甲烷分子的正四面體結構及其對性質的影響。

(2)掌握甲烷的重要化學性質,著重強調取代反應。

(3)通過對物質立體構形的理解使學生逐漸培養形象思維的能力,培養學生關心社會環境、能源等問題的意識。

3、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甲烷的結構特點和甲烷的取代反應。

難點:主要是學生有機物立體結構模型的建立,具體體現在如何將甲烷和烷烴的結構特點、有機物的成鍵特點從實物模型轉換為學生頭腦中的思維模型,幫助學生從化學鍵的層面認識甲烷的結構和取代反應。

二、學生分析

關於甲烷,學生在初中化學中已經學習了甲烷的燃燒反應和一些主要的用途。教材在介紹這些知識時,非常注重與學生已有知識的聯系,採取各種不同的方式引導學生積極地思維,幫助學生進行理解。另外,結構式只表示出了甲烷分子中各原子的結構方式,而不能真實地反映出甲烷分子的立體結構,學生將會產生甲烷分子是平面型分子的錯誤認識。而對分子的立體結構的認識有直接影響著學生對有機分子結構的了解,並最終影響他們對有機物分子化學性質的了解和學習。因此,要培養學生的空間思維能力,讓學生在三維空間中對有機物分子有個真正的了解,並在此基礎上學習其化學性質。

三、教學方法和學習方法

1、以學生為主體的引導探索法

使學生在教師指導下,不僅注意觀察,同時還啟發了學生積極思維,運用已學過的知識與技能,去探索新的概念和規律,培養了學生良好的科學態度。

2、多媒體教學法

由於甲烷分子的正四體結構和甲烷的取代反應機理很抽象,對初學有機物的學生來說很難理解,是本節課的難點。故用計算機的多媒體動畫進行直觀分析,輔以直觀教具(模型、折紙)克服了理解上的抽象性,化解了難點。實驗錄像的播放有助於全體學生觀看到實驗現象。

3、本節課教給學生一種思考問題的方法,通過創設問題、討論問題、從而解決問題,加深學生對教學內容的理解,更重要的是有利於培養和發展他們的思維能力。

四、教學設計

1、引入

通過一段生活錄像引入,從日常實際生活出發,使學生初步了解有機物,復習通過燃燒產物來確定所含元素的實驗,進入最簡單的烴——甲烷的學習

2、探索甲烷的結構

[課堂探究練習1]已知甲烷僅由碳、氫兩種元素組成,其中質量分數c%=75%,H%=25%。請同學們推出甲烷的化學式。

[課堂探究練習2]畫出碳原子的原子結構示意圖,推測甲烷分子的結構,空間構型又可能有哪幾種情況?

由於學生在有關物質結構方面知識的局限性,因此在學習甲烷分子的結構時,首先在課前布置學生認真預習教材,並要求學生做實踐活動,即自己動手製作甲烷分子的結構模型,然後課堂上再拿出甲烷分子的球棍模型和比例模型,介紹甲烷分子的立體結構。使學生在對比之中,對甲烷的正四面體結構有一個比較清楚的認識。

3、實驗探究化學性質

在學生解甲烷物理性質的基礎上,將重點放在甲烷的化學性質上。回應前面所講的「結構決定性質」,接著引導學生通過結構理解甲烷的有關化學性質:

(1)甲烷的可燃性決定了它有什麼用途呢?有什麼優點呢?寫反應方程式,介紹爆炸極限問題,以甲烷作能源為例講解科學與社會的關系,滲透環保、能源問題。關心社會,並讓學生思考礦井生產為了避免瓦斯爆炸應該採取的安全措施是什麼?介紹新農村沼氣池情況。可以補充演示甲烷通入高錳酸鉀溶液的反應。

(2)甲烷的取代反應是本節的一個難點,也是學生第一次接觸有機反應類型,對於實驗的處理,由於教材上演示實驗現象不利於後排學生觀察,播放實驗錄

像:(]取代反應實驗:用排飽和食鹽水法將甲烷和氯氣依次收集在100ml的量筒中,其中甲烷20ml,氯氣80ml,光照。)在實驗的基礎上,先使學生有一個甲烷分子中氫原子能被其他原子取代的印象,然後再通過給出甲烷與氯氣反應的幾步方程式,向學生說明甲烷分子中的氫原子不僅一個能夠被取代,而且全部可以被取代,進而講清取代反應的確切涵義。結合球棍模型和電腦模擬,幫助學生理解取代反應的實質。通過電腦模擬,把抽象的內容形象化,學生學習興趣大,對取代反應的實質的理解也更深刻,對學生不明白的地方還可以反復播放。明確取代反應和置換反應的區別。

(3)簡介甲烷的熱分解反應,結合性質總結甲烷的用途。

4、練習鞏固

利用多媒體投影練習內容,讓學生當堂練習,根據學生反饋的信息,教師及時進行點評。

高中化學說課稿 篇5

各位評委大家好,我的說課題目是:人教版高中化學第一冊,第二章第二節《鈉的化合物》中的第一部分------過氧化鈉〔打開課件〕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說的同時打開課件這個按鈕〕

鈉的化合物是本章教材的重點之一,通過鈉的化合物的學習,可以加深鞏固鈉一節的知識,並為下一節鹼金屬的學習奠定基礎,故本節教材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並且通過過氧化鈉強氧化性的學習還能進一步鞏固氧化還原反應的知識;鈉的化合物碳酸鈉和碳酸鈉等又與日常生活息息相關,所以學好本節內容還有著重要的實際意義.

二、教學目標的確定〔說這句話的同時打開相應按鈕〕

根據素質教育及教學大綱的要求制定教學目標有:

①知識技能目標:知道Na2O,Na2O2的性質和用途。

②能力方法目標:通過Na2O2和水,和二氧化碳反應,以及相關補充實驗,進一步提高觀察能力和思維能力

③情感態度目標:通過實驗教學與探究,培養學生的科學態度和科學精神。

三、教學重難點〔說這名話時打開課件對應的按鈕〕

重點:鈉的化合物的性質是本節的重點.

難點:過氧化鈉的性質是本節的教學難點.

四、教法和學法〔說這句話時按課件對應的按鈕(教法按一次,學法接著再按一次)〕

教法:關於本節過氧化鈉的教學,我採用學生分組實驗探究法,從實驗現象中分析結論。然後通過結論總結過氧化鈉應具有的性質,培養學生科學的學習態度及方法。

學法:學生在本節課中主要用實驗,觀察,對比,歸納等方法,在親自實踐中,通過有目的的觀察和教師的啟發誘導,運用貯存在自己頭腦里的知識,來認識對它們來說是未知的知識,解決新問題,產生新見解.這樣不但使學生掌握知識和技能,而且達到發展學生智能和目的,同時讓學生逐步掌握研究化學的科學方法,培養學生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和學風.

五、授課程序〔按授課程序的按鈕〕

第一部分:情景創設〔點情景創設的按鈕〕

1、創設情景,引導學生以極高的興趣進入課堂,採用圖片引入法。

問:圖中消防員正在救火,想想常什麼來滅火?(水,二氧化碳)

其實水,二氧化碳不僅可以滅火,其實還能「點火」,接著指導學生做第一個探究實驗

第二部分:實驗探究活動

1、探究實驗一:〔點探究一按鈕〕Na2O2與H2O反應過程中能量變化的探究

讓學生取一個石棉網,在上面放一個蘸有過氧化鈉的脫脂棉,然後用膠頭滴管滴幾滴水

現象:脫脂棉著火了

設疑:為什麼脫脂棉著了?探究一下該反應的能量變化,填寫「探究實驗報告」相關內容。

(反應物能量總和大於生成物能量和,該反應為放熱反應,溫度達到了脫脂棉的著火點,所以能燃燒。)

2、探究實驗二:〔點探究二按鈕〕Na2O2與H2O反應生成物的探究

指導學生動手做過氧化鈉與水反應的實驗

現象:帶火星的木條著了(有氧氣生成)

反應後溶液稀釋能使酚酞變紅,使石蕊變藍。(有鹼生成)

及時填寫「探究實驗報告」相關內容。(生成的氣體為O2,溶液呈鹼性,顯然是NaOH溶液。即:2Na2O2+2H2O=4NaOH+ O2↑)

3、探究實驗三:〔點探究三按鈕〕Na2O2與H2O反應後所得混合液具有漂白性的探究

指導學生動手做:將水注入到盛有1g Na2O2的試管里,製成溶液,並將溶液分裝在四支試管中,分別向其中兩支試管中滴加幾滴紫色的石蕊試液和無色的酚酞試液。

現象:溶液使紫色的石蕊試液變藍,觀察較長時間也不裉色,而使無色酚酞試液變紅,且半分鍾內裉色。

填寫「探究實驗報告」相關內容。(1、石蕊分子比酚酞分子穩定。 2、其溶液有漂白性。)

4、探究實驗四:〔點探究四按鈕〕驗證過氧化鈉與二氧化碳的反應

指導學生:在一個盛有少量碳酸鈉固體的小燒杯中加入稀鹽酸,用坩堝鉗夾取

包有過氧化鈉粉末的脫脂棉伸入燒杯上部

現象: 脫脂棉燃燒

填寫「探究實驗報告」。(過氧化鈉可與二氧化碳反應,且反應放熱,方程式:2Na2O2+2CO2=2Na2CO3+O2)

第三部分:創新應用

1、創新應用一:〔點創新一按鈕〕

探討如何設計用過氧化鈉與水制氧氣

指導思考:「固+液 氣體」

探討交流:展示各自的設計。

2、創新應用二:〔點創新二按鈕〕

金屬鈉著火怎麼辦?Na2O2應怎樣保存?有哪些方面的應用?

指導恩考:結構-性質-保存、應用

回答交流:金屬鈉著為主要生成過氧化鈉,所以不能用水或二氧化碳來滅火,得用砂子蓋滅;過氧化鈉能與空氣中的水和二氧化碳反應,所以得密封保存;過氧化鈉主要可以應用於於呼吸面具和潛水艇及航天飛行時的供氧劑

第四部分:歸納小結〔點歸納小結按鈕〕

列表對比氧化鈉與過氧化鈉相關性質

第五部分:布置作業

自已設計針對本課對應練習題

備註:

1. 本節的整體設計思路是:學生在老師指導下完成既定的實驗,觀察現象,探究原因,獲取新知識。

2. 說課之前自己對本節課的思路一定明確,說白了就是把你的這個明確的思路說給評委聽。所以必需層次分明,並不是內容越多越好,知識越深越好。不是給學生上課,課件內容應該不用動畫效果。(不是做不出來)

3. 參加比賽要想獲獎,必須有你獨特的東西,比如本節的獨到之處就是:讓學生探究式的學習知識。這一特點必須在說課中體現出來

4. 所說的話一定不能羅嗦,不能像上課怕學生聽不懂就多重復幾遍

5. 本說課稿黑色字是主體內容,藍色斜體字是主標題,粗黑體字是分標題,淡紫色字是告訴你什麼時候打開按鈕,紅色字是《探究實驗報告》應填的部分內容。

6. 本節的作業設計和《探究實驗報告單》沒做詳細設計,根據使用者自身理解來設計

7. 如需把本說課稿列印交給評委,需刪除相關內容。

8. 正式參賽前必須反復試說,在辦公室說給同事聽,說完一起討論,回家自己拿表看好時間說,如果做不到連說三遍前後不差1分鍾,就是你的說課還有隨意性,一些話還得重新措詞,還得繼續練習。〔我的實際心得〕

9. 最後說明一下,本節課件和說課稿的版權歸我(真的花了我不少心血,主要在於設計思路),只授權你(程慧敏)使用,不得轉載與收費性網站上,希望能理解知識勞動者的辛苦。

10.按作者的設計思路來說課作者自己很有把握是一篇好說課稿,但如果沒有獲獎,費用就免了吧,為同行服務了 :)

;

Ⅳ 2020高中化學金屬晶體教案

金屬陽離子所帶電荷越高,半徑越小,金屬鍵越強,熔沸點越高,硬度也是如此。接下來是我為大家整理的2020高中化學金屬晶體教案,希望大家喜歡!

2020高中化學金屬晶體教案一

一、教材分析

本節是人教版化學選修3《物質結構與性質》第三章第三節的教學內容,是在第三章第一節《晶體的常識》和第二節《分子晶體與原子晶體》基礎上認識金屬晶體。學生已經具備了晶體和晶胞的初步知識,對微觀粒子的排列也有了一定的認識。能夠較好的完成老師布置的 課前預習 。

本節教學內容包含知識點主要有金屬的內部結構、、共性、電子氣理論、金屬晶體的結構與金屬性質的關系、金屬晶體的四種原子堆積模型等,需要三個課時才能完成。本節課是第二課時,主要探究金屬晶體4種基本堆積模型及與分子晶體、原子晶體比較。

二、教學目標

1、知識技能目標:

1)了解金屬晶體內原子在二維空間的兩種排列方式,

2) 掌握簡單立方堆積和體心立方堆積以及二者的特點和區別

2 、過程 方法 目標:

1)通過對金屬晶體結構的學習與研究,培養學生觀察能力,空間想像能力等

2)通過兩個學與問製作模型訓練學生的動手能力和空間想 象能力。

3、情感態度價值觀:

以小組討論交流、實踐活動製作模型的方式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嚴謹的科學態度

三、教學的重點和難點

1、教學重點:金屬晶體的4種基本堆積模型

2、教學難點:金屬晶體的4種基本堆積模型

根據微觀晶胞圖片和動畫的相關教學材料,製作成PPT,使微觀的粒子直觀化,形象化,增強學生的空間想像能力。本節是第三節課,學生已經具備了晶體和晶胞的初步知識,對微觀粒子的排列也有了一定的認識,在二維平面排列和非密置層堆積的問題上,學生能夠獨立完成。本節中的難點在於密置層堆積形成的鎂型和銅型的堆積方式,他正是本課的難點和重點,學生可以根據自己預習和模型的製作,再結合教師的多媒體展示,共同完成學習的目標。

四、 教學方法 :

科學探究:質疑----實驗----分析----解決---歸納---比較

多媒體課件與自製教具相結合的互動探究式課堂教學模式

師生探究模式:教師主動參與到學習小組的探究活動中,適時調控學生的探究進展和探究方向,在交流展示時適時恰當評價,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並形成集體性正確的觀點和解題思路。

生生探究模式:課堂上教師將學生分成多個學習小組,對某個問題或者多個問題進行探究,通過小組成員的合作,發揮集體的智慧,把自己的疑問探究透徹,並在交流互動中讓所有人共享探究過程和探究結論

五、學生分析課前准備:

教師:多媒體課件的製作、視頻資料的下載、教學案設計、基本堆積模型的製作

學生:用生活中的材料( 乒乓球 、玻璃球等)按照書上圖准備一些模型的素材。學生自己動手做模型,感受晶體結構的奧秘(可以網上搜索)

六、教學過程

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環節一:

復習提問

情境引入

【提問】:1、金屬晶體組成微粒、微粒間作用力

2、金屬晶體的物理性質

3、什麼是電子氣理論

【質疑】:為什麼原子晶體沒有延展性呢?

PPT展示原子晶體(金剛石)

【小結】正是由於金屬鍵無方向性的特點,我們可以把金屬原子看成直徑相同的小球緊密的堆積在一起,當然這種堆積是有規則的,呈周期性的。

學生回答:

學生思考,回答:原子晶體中原子間的作用力是共價鍵,具有飽和性和方向性,受外力作用時,原子間的位移必然導致共價鍵的斷裂,無延展性。

1、復習鞏固

1、促進學生思考2、鋪墊、引入新課

環節二:

金屬晶體

微觀粒子

堆積

(二維) 【指導活動1】

1、金屬原子在平面里的緊密排列有哪些方式?

2、除了書本上的兩種以外還有其他形式嗎?

3、這些不同的放置方式有什麼特點?

【 總結 】:PPT展示

非密置層:行列對齊,四球一空,配位數為4。密置層: 行列交錯,三球一空, 配位數為6。

分組活動1:在一個自己准備的小方盒裡排放小玻璃球。

學生總結回答:只有兩種方式:行列對齊和行列相錯。配位數一個是4,一個是6.

在二維平面中初步感受微粒堆積的規律,自己動手增加感性認識和興趣。

2、認識密置層與非密置層的不同。

環節三:

金屬晶體

微觀粒子

堆積

(三維1) 【指導活動2】

將非密置層一層一層地在三維空間堆積起來,使相鄰層的球緊密接觸。除了書上的兩種堆積方式外,是否可能有第三種方式?

PPT展示:

【小結】 PPT展示:非密置層三維金屬晶體原子堆積模型——簡單立方和體心立方 分組活動2:用自己准備好的三個非密置層,按照要求先試做課本上的兩種,再嘗試其他的方式。

總結發言:

簡單立方堆積(Po):配位數:6,每個晶胞含有的原子數為1。

2020高中化學金屬晶體教案二

教案背景

1.面向學生:√中學 □小學 2,學科:化學

2.課時:1

3.課前准備:結合學校的科技節布置學生利用網路資源查看微觀粒子的堆積方式,並動手製作。

教師:多媒體課件的製作、視頻資料的下載、教學案設計、基本堆積模型的製作

學生:用生活中的材料(乒乓球、玻璃球等)按照書上圖准備一些模型的素材。學生自己動手做模型,感受晶體結構的奧秘 二、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掌握金屬原子堆積的4種基本模式。

(2)掌握金屬晶體與分子晶體、原子晶體的區別

2.過程與方法

(1)通過對金屬晶體結構的學習與研究,培養學生動手能力,讓學生感受科學的魅力。培養學生嚴謹求實的科學態度和空間想像能力等

(2)通過對金屬晶體、分子晶體、原子晶體在晶體結構上的區別和性質上的差異,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過對金屬晶體學習與認識,激發學生探索認識微觀世界的興趣

(2)通過對三種晶體結構與性質的比較,進一步堅定「結構決定性質」這一研究物質性質的科學理念,形成正確的科學研究方法與科學態度。 教材分析

本節是人教版化學選修3《物質結構與性質》第三章第三節的教學內容,是在第三章第一節《晶體的常識》和第二節《分子晶體與原子晶體》基礎上認識金屬晶體。學生已經具備了晶體和晶胞的初步知識,對微觀粒子的排列也有了一定的認識。同時在學習晶體的時候,學生已經通過上網搜索資料,學習了一些微觀粒子的知識,對網路搜索的使用也比較熟練,能夠較好的完成老師布置的課前預習。

本節教學內容包含知識點主要有金屬的內部結構、、共性、電子氣理論、金屬晶體的結構與金屬性質的關系以及金屬晶體的四種原子堆積模型等,需要三個課時才能完成。本節課是第二課時,主要探究金屬晶體4種基本堆積模型及與分子晶體、原子晶體比較。

四、教學的重點和難點

1、教學重點:金屬晶體的4種基本堆積模型

2、教學難點:金屬晶體的4種基本堆積模型

教學設計中根據課堂教學需要用網路在網上搜索「國慶閱兵式」 視頻材料和微觀晶胞圖片等的相關教學材料,製作成PPT,使微觀的粒子直觀化,形象化,增強學生的空間想像能力。本節內容是在《晶體的常識》和《分子晶體與原子晶體》基礎上認識金屬晶體,學生已經具備了晶體和晶胞的初步知識,對微觀粒子的排列也有了一定的認識,所以在平面排列和非密置層堆積的問題上,學生探究的方向明確,便於達成。本節中的難點在於密置層堆積形成的鎂型和銅型的堆積方式,教師提出的探究問題正是本課的難點和重點,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網上搜索的圖片和製作的模型並結合教師的多媒體展示,共同完成探究的目標。 五、教學方法:

科學探究:質疑----實驗----分析----解決---歸納---比較

多媒體課件與自製教具相結合的互動探究式課堂教學模式

師生探究模式:教師在互動探究過程中提供視頻和圖片材料支撐和方法指導,並主動參與到學習小組的探究活動中,關注探究過程中遇到的疑難問題或奇思妙想,及時把握學情,適時調控學生的探究進展和探究方向,在交流展示時適時恰當評價,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並形成集體性正確的觀點和解題思路。

生生探究模式:學生在課前瀏覽網頁、製作模型的過程中,就已經對金屬晶體的堆積方式進行了自主探究並有了質疑。課堂上教師將學生分成多個學習小組,對某個問題或者多個問題進行探究,通過小組成員的合作,發揮集體的智慧,把自己的疑問探究透徹,並在交流互動中讓所有人共享探究過程和探究結論。 六、教學過程

環節一:感受微觀世界

【設計意圖】從宏觀世界的規則排列聯想到微觀粒子的有規則周期性排列,感受立體美,對稱美,規則美。

【教師引入】【網路視頻】閱兵式表演:

一個個整齊的方陣,由解放軍戰士有規律的周期性排列而形成,雄偉而壯觀,我們正在學習的晶體的結構也有著異曲同工之妙。隊列是人為的,那微粒是依靠什麼呢?讓我們一起回顧金屬晶體的世界吧:

【復習回顧】學生回答:金屬晶體

組成粒子:金屬陽離子、自由電子

微粒間作用力:金屬鍵(無方向性)

金屬的共性:導電、導熱性、延展性、金屬光澤。

電子氣理論:脫落的價電子形成遍布整塊晶體的「電子氣」,被所有原子所共用,從而把所有原子維系起來。

【質疑】為什麼原子晶體沒有延展性呢?

【網路搜索】原子晶體的圖片

原子晶體中原子間的作用力是共價鍵,具有飽和性和方向性,受外力作用時,原子間的位移必然導致共價鍵的斷裂,無延展性。

【小結】正是由於金屬鍵無方向性的特點,我們可以把金屬原子看成直徑相同的小球緊密的堆積在一起,當然這種堆積是有規則的,呈周期性的。

環節二:探索微觀世界(二維)

【設計意圖】在二維平面中初步感受微粒堆積的規律,自己動手增加感性認識和興趣。認識密置層與非密置層的不同。

教師:【試一試想一想】

1、金屬原子在平面里的緊密排列有哪些方式?

2、除了書本上的兩種以外還有其他形式嗎?

3、這些不同的放置方式有什麼特點?

學生四人一組動手操作:在一個自己准備的小方盒裡排放小玻璃球。學生總結回答:只有兩種方式:行列對齊和行列相錯。配位數一個是4,一個是6.

總結:非密置層:行列對齊,四球一空,配位數為4

密置層: 行列交錯,三球一空, 配位數為6

【PPT】

環節三:探索微觀世界(三維)

教師:【動手試一試】將非密置層一層一層地在三維空間堆積起來,使相鄰層的球緊密接觸。除了書上的兩種堆積方式外,是否可能有第三種方式?

學生:【分組操作】用自己准備好的三個非密置層,按照要求先試做課本上的兩種,再嘗試其他的方式。最後由學生代表總結發言。

【PPT】

【小結】金屬晶體的原子堆積模型

1.簡單立方堆積(Po):配位數:6,每個晶胞含有的原子數為1,空間佔有率為:52%

2.體心立方堆積——鉀型(鹼金屬):配位數:8,每個晶胞含有的原子數為2,空間佔有率為:68%

環節四:探索微觀世界(三維)

【設計意圖】培養學生協作精神和動手能力,培養學生空間想像能力、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和信息整理的能力。

教師:【過渡設疑】這兩種堆積方式中,仍然有盡一半和三分之一的空間沒有利用,有沒有更好的堆積方式來提高金屬原子的空間利用率呢?

【動手試一試】

將密置層一層一層地堆積起來,使相鄰層的球緊密接觸。在三維空間里又有哪些堆積方式?先試試書上介紹的兩種方式【PPT】

第二層 對第一層來講最緊密的堆積方式是將球對准1,3,5( 或對准 2,4,6

位,其情形是一樣的 )

關鍵是第三層,對第一、二層來說,第三層可以有兩種最緊密的堆積方式。

【PPT】【網路搜索】圖片

2020高中化學金屬晶體教案三

課標要求:知道金屬鍵的涵義,能用金屬鍵理論解釋金屬的一些物理性質。能夠列舉金屬晶體的基本堆積模型。討論:為什麼金屬晶體具有良好的導電性、導熱性和延展性。

教材分析:教材簡單介紹了什麼是金屬鍵,以及用金屬鍵理論解釋金屬的導電性、導熱性及延展性。用了較大篇幅介紹了金屬晶體的四種堆積,即簡單立方堆積、體心立方堆積、六方最密堆積和面心立方最密堆積。教材中還簡單介紹了石墨晶體特點。

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⑴知道金屬鍵的涵義,能用金屬鍵理論解釋金屬的一些物理性質。

⑵能列舉金屬晶體的基本堆積模型,認識六方最密堆積與面心立方最密堆積的區別。

⑶了解石墨晶體的特殊結構。

⑷通過學習進一步增強空間感,體驗微觀結構研究的過程,提高結構化學學習的興趣。

教學重點

⑴能用金屬鍵理論解釋金屬的一些物理性質。

⑵常見的金屬晶體結構模型。

教學難點

⑴能用金屬鍵理論解釋金屬的一些物理性質。

⑵常見的金屬晶體結構模型。

教學方法 運用模型和比較法

教學用品:模型、視頻

教學過程:

新課引入

[設問]同學們都知道金屬能導電、導熱、有延展性,金屬為什麼具有這些性質?金屬中的自由電子來源於哪裡?

新課進行

[板書]第三節 金屬晶體

一、金屬鍵

[講述]要想解釋金屬的各種物理性質,讓我們先來認識「金屬鍵與電子氣理論」。

[板書]1、金屬鍵

[講述]描述金屬鍵本質的最簡單理論是「電子氣理論」。該理論把金屬鍵描述為金屬原子脫落下來的價電子形成遍布整塊晶體的「電子氣」,被所有原子 所共用,從而把所有的金屬原子維系在一起。由此可見,金屬晶體跟原子晶體一樣,是一種「巨分子」。金屬鍵的強度差別很大。例如,金屬鈉的熔點較低、硬度較小,而鎢是熔點最高、硬度最大的金屬,這是由於形成的金屬鍵強弱不同的緣故。

[板書]金屬鍵為金屬原子脫落下來的價電子形成遍布整塊晶體的「電子氣」。脫落下來的價電子又稱自由電子。

[思考]怎樣用電子氣理論解釋的各種物理性質呢?

[板 書]2、解釋 金屬的物理性質:延展性、導熱性、導電性(自由電子、金屬鍵不斷裂)。

⑴金屬導電性的解釋。

[講述]在金屬晶體中,充滿著帶負電的「電子氣」,這些電子氣的運動是沒有一定方向的,但在外加電場的條件下電子氣就會發生定向移動,因而形成電流,所以金屬容易導電。

⑵金屬導熱性的解釋。

[講述]金屬容易導熱,是由於電子氣中的自由電子在熱的作用下與金屬陽離子頻繁碰撞從而把能量從溫度高的部分傳到溫度低的部分,從而使整塊金屬達到相同的溫度。

⑶金屬延展性的解釋

[講述]當金屬受到外力作用時,晶體中的各原子層就會發生相對滑動,但不會改變原來的排列方式,彌漫在金屬原子間的電子氣可以起到類似軸承中滾珠之間潤滑劑的作用,所以在各原子層之間發生相對滑動以後,仍可保持這種相互作用,因而即使在外力作用下,發生形變也不易斷裂。因此,金屬都有良好的延展性。

[投影]電子氣理論對金屬良好延展性的解釋:

[過渡]金屬原子象鋼球一樣堆積著,咱們接著研究金屬原子的堆積模型。

[板書]二、金屬晶體的原子堆積模型

[講述]金屬晶體中的原子可看成直徑相等的球體。把它們放置在平面上(即二維空間里),可有兩種方式,如圖3—22所示。

[投影]金屬原子在平面上的的兩種放置方式:

[講述] 金屬原子在二維平面里放置得到的兩種 方式,配位數分別為4和6,可分別稱為非密置層和密置層。

[交流探究]動手: 將直徑 相等的圓球放置在平面上,使球面緊密接觸,除上面兩種方式外,還有沒有第三種方式?你不妨用實物(如用中葯丸的蠟殼或玻 璃球等)自己動手試一試。

[過渡]金屬晶體可看成金屬原子在三維空間中堆積而成。金屬原子堆積有如下4種基本模式。

[板書]1、簡單立方堆積:

[投影]

[講解]不難理解,這 種堆積方式形成的晶胞是一個立方體,每個晶胞含1個原子,被稱為簡單 立方堆積。這種堆積方式的空間利用率太低,只有金屬釙(Po)採取這種堆積方式。

[板書] 晶胞:一個立方體,1個原子,如金屬釙。

2、體心立方堆積(鉀型)

[投影]

[講解]非密置層的另一種堆積方式是將上層金屬原子填人下層的金屬原子形成的凹穴中,每層均照此堆積,如圖3—24所示。

[設問]與立方堆積相比空間利用率那一個高?

[板書]晶胞:體心立方,兩個原子。如鹼金屬。

[交流探究]動手:把非密置層的小球黏合在一起,再一層一層地堆積起來,使相鄰層的球緊密接觸。試一試,除了上述兩種堆積方式外,是否可能有第三種方式?

[板書]3、六方最密堆積(鎂型)和面心立方最密堆積(銅型)

[講述] 密置層的原子按上述鉀型 堆積方式堆積,會得到兩種基本堆積方式——鎂型和銅型。鎂型如圖3—25左所示,按ABABABAB……的方式堆積;銅型如圖3—25右所示,按ABC ADCABC……的方式堆積。分別用代表性金屬命名為鎂型和銅型①,這兩種堆積方式都是金屬晶體的最密堆積,配位數均為12,空間利用率均為74%,但所得晶胞的形式不同。

[投影]金屬晶體的兩種堆積方式:

[板書]

⑴鎂型:按ABABABAB……方式堆積;配位數均為12,空間利用率均為74%。

⑵銅型:ABCADCABC……方式堆積;配位數均為12,空間利用率均為74%。

[小結]金屬晶體的四種模型對比 :

堆積模型 採納這種堆積的典型代表 空間利用率 配位數 簡單立方 Po 52% 6 鉀型(bcp) Na、K、Fe 68% 8 鎂型(hcp) Mg、Zn、Ti 74% 12 銅型(ccp) Cu、Ag、Au 74% 12 [作業]P80 1、2、3、4、5



2020高中化學金屬晶體教案相關 文章 :

★ 2020高考化學重要知識點歸納整理

★ 2020高考化學重要知識點歸納大全

★ 2020年高中第二學期化學教學的工作計劃5篇

★ 2020年高考化學最全重點知識點歸納

★ 2020高中沖刺化學知識點復習

★ 2020高中化學老師的工作計劃

★ 2020高考化學重要知識

★ 2020高中化學教師工作反思範文

★ 2020化學高考知識點歸納

★ 2020高考化學重要知識點詳細總結

Ⅵ 急求高中有機化學教案

魯教版高中化學選修五有機化學基礎全套教案,內容很多這里無法全部復制,你到我們網站去下載吧
第一章 有機化合物的結構與性質 烴
第1節 認識有機化學
【教材分析】
本節教材是學生在學完《化學2(必修)》中有機化學知識的基礎上,向他們展示有機化學發展歷程、研究領域;系統介紹了有機化合物的分類和命名方法。有機化合物的分類和命名方法是學生學習有機化學有機化學的基礎。本節還介紹了許多有機化學的概念,如烷烴、烯烴、炔烴、芳香烴、官能團、同系物等,對這些概念的理解和掌握對後續化學課的學習具有重要的意義。

第一課時 有機化學的發展
有機化合物的分類
【基本要求】
知識與技能要求:
(1)知道有機化學的發展,了解有機化學的研究領域。
(2)掌握有機物的三種分類方法,建立烴和烴的衍生物的分類框架。
(3)理解同系物和官能團的概念。
過程與方法要求:
(1)通過對有機化合物分類方法的研究,能夠對有機化合物結構從多角度進行分析、。對比和歸類。
(2)通過對典型實例的分析培養學生歸納整理知識,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情感與價值觀要求:
通過有機化學發展史的教育,體會科學研究的艱辛和喜悅,感受有機化學世界的奇妙與豐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學習後續的新、相關內容做好准備。
【重、難點】
本課時的重點是有機物的分類。難點是官能團的認識幾同系物的判斷。
【學案導學】
1.有機化學就是以有機物為研究對象的學科,它的研究范圍包括有機物的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機化學萌發於___________,創立並成熟於_________,進入__________是有機化學發展和走向輝煌的時期,21世紀,有機化學進入嶄新的發展階段。
2.有機化合物的分類通常有三種方法,根據組成元素的種類可分為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根據分子中碳架不同可分為_________和_______兩類;根據所含官能團的不同,烴的衍生物可分為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等。
3.官能團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寫出下列官能團的結構簡式:
雙鍵_______________ 叄鍵____________
苯環___________ 羥基_____________
醛基_______________ 羧基_____________酯基____________。
4.同系物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寫出下列烴的結構特點及通式:
烷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烯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炔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苯的同系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課時測控1】
專題一:有機化合物的概念及有機化學的發展歷程。
1.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
A.有機物只能從有機體中取得
B.有機物和無機物的組成、結構、性質有嚴格的區別,它們不能相互轉化。
C.能溶於有機溶劑的物質一定是有機物
D.合成樹脂、合成橡膠、合成纖維均屬於有機物。
2.下列哪位科學家首先提出了「有機化學」的概念 ( )
A.李比希 B.維勒
C.舍勒 D.貝采里烏斯
3.把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等含碳元素的化合物視作無機物的理由是 ( )
A.不能從有機物中分離出來。
B.不是共價化合物。
C.它們的組成和性質跟無機物相似。
D.都是碳的簡單化合物。
4.尿素是第一種人工合成的有機化合物,下列關於尿素的敘述錯誤的是 ( )
A.尿素是一種氮肥。
B.尿素是人體新陳代謝的一種產物。
C.尿素由碳、氫、氧、氮四種元素組成。
D.尿素是一種酸。
5.在人類已知的化合物中種類最多的是( )
A.鐵元素的化合物
B.碳元素的化合物
C.氮元素化合物
D.鈉元素化合物
6.下列敘述正確的是:①我國科學家在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了結晶牛胰島素。②最早提出有機化學概念的是英國科學家道爾頓。③創造聯合制鹼法的是我國科學家侯德榜。④首先在實驗室中合成尿素的是維勒( )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7.下列關於有機物的敘述正確的是 ( )
A.只能從動植物體內取得的化合物稱為有機物
B.凡是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都稱為有機化合物
C.有機物和無機物之間不能相互轉化
D.有機物的熔點一般較低
8.19世紀初_____國化學家________首先提出了有機化學的概念。
9.我國科學家在世界上第一次人工合成了______標志著人工合成蛋白質時代的開始。
10.有機物和無機物之間可以相互轉化,寫出下列轉化的化學方程式
(1)工業上用NH3和CO2在1800C和1.5ⅹ107Pa—3ⅹ107Pa條件下合成尿素(H2NCONH2)

(2)尿素在酶的作用下與水反應生成碳酸銨易被作物吸收

【總結提高】
通過對本專題的訓練,你認為你澄清的主要問題是什麼?或者說你主要收獲是什麼?

專題二:有機物的分類及官能團的概念
11.乙醇、苯酚、乙酸和葡萄糖中共同含有的官能團是 ( )
A.羧基 B.醛基
C.羥基 D.羰基
12.下列粒子不屬於官能團的是( )
A.OH— B. -Br
C. >C=C< D.-CHO

13.下列物質不屬於烴的衍生物的是( )
A.
CH3- -Cl B.CH3CH2-NO2

C.CH2CHBr D. [ CH2-CH2 ]n
14.某有機物的結構簡式如下圖: ( )
CH3-C═O
--CH-CH2-COOH
CH2═CH—CH2—
OH
此有機物屬於①烯烴②多官能團有機化合物③芳香烴④烴的衍生物⑤高分子化合物
A.①②③④ B.②④
C.②④⑤ D.①③⑤
15.下圖是維生素C的結構簡式,有關它的說法錯誤的是 ( )
HO-C=C—OH

HO—CH2—CH—CH C=O

OH O
A.是一個環狀含有酯基的化合物
B.易起加成反應
C.可以燃燒
D.在鹼性溶液中能穩定存在
16.下列物質不屬於烴類的是 ( )
A.苯 B.苯酚
C.環己烯 D.C4H6
17.下列物質中含有羥基但不是醇類或酚類物質的是 ( )
A.甘油 B.溴苯
C.乙酸 D.乙醇
18.寫出下列官能團的結構簡式:
雙鍵______________ 苯環_____________ 醛基__________ 羧基________________
19.分析下列有機物的結構簡式,指出它們分別含有那些官能團寫出這些官能團的結構簡式及名稱:

(1)CH3-CH==CH-CH-COOH
CH3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O
(2) -CH2-C-CH3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O
(3)CH3-C-O-CH2-CH2-OH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4)ClCH2-CH2-CH2-CHO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20.有下列4種物質:
A.CH2==CHCH2C(CH3)3
B.CH2ICH==CHCH2I

C. OHC- -OH

D. CH2==CH-CH2-CH-CH2-CH2-COOH
OH
(1)屬於烴的是_______________
(2)屬於鹵代烴的是_______________
(3)既屬於醛又屬於酚的是__________
(4)既屬於醇又屬於羧酸的是____________
【總結提高】
通過對本專題的訓練,你認為你澄清的主要問題是什麼?或者說你主要收獲是什麼?

專題三:同系物的概念及判斷
21.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①同系物的化學性質相似
②組成可以用相同通式表示的有機物一定是同系物。③各元素的質量分數相同的物質一定是同系物
A.①②③④ B.①②
C.②③ D.只有①
22.下列有機物中不屬於烴的衍生物的是
A.碘丙烷 B.氟氯烴
C.甲苯 D.硝基苯
23.下列關於同系物的說法錯誤的是( )
A.具有相同的實驗式
B.符合同一通式
C.相鄰的同系物分子組成上相差一個CH2原子團
D.化學性質相似,物理性質隨碳原子數的增加有規律變化
24.下列物質與甲烷一定互為同系物的是
A.C3H6 B.氯乙烷
C.C5H12 D.環己烷
25.1993年世紀十大科技新聞稱中國學者許志福和美國科學家穆爾共同合成了世界上最大的碳氫分子。一個該分子含1134個碳原子和1146個氫原子。有關此分子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屬於烴類化合物
B.常溫下為固態
C.具有類似金剛石的硬度
D.易燃燒
26.在烷烴的同系物中,氫的質量分數最大的是( )
A.3% B.20%
C.15% D.25%
27.下列各組物質相互間一定互為同系物的是( )
A.C4H10和C20H42 B.C4H6和C5H8
C.C4H8和C3H6 D.溴乙烷和1,2-二溴乙烷
28.下列物質與乙烯互為同系物的是( )
A.CH3-CH==CH-CH3
B.CH2==CH-CH==CH2
C.CH2==CH-CHO
D.C6H5-CH==CH2
29.為了減少大氣污染,許多城市推廣清潔燃料。目前使用的清潔燃料主要有兩類,一類是壓縮天然氣,另一類是液化石油氣,這兩類燃料的主要成分都是( )
A.碳水化合物 B.碳氫化合物
C.氫氣 D.醇類
30.下面有12種有機化合物:
(1)CH3-CH3 (2)CH2==CH2 (3)環己烷
(4)環己烯 (5)苯 (6)CH3-CH2-CH2-OH
(7)CH3Cl (8)乙苯 (9)甘油
(10)硬酯酸 (11)CH3CH2COOH
(12)CH3CHBrCH3
以上物質屬於烷烴的是________________
屬於烯烴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屬於芳香烴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屬於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
屬於鹵代烴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屬於羧酸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屬於同系物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
【總結提高】
通過對本專題的訓練,你認為你澄清的主要問題是什麼?或者說你主要收獲是什麼?

第二課時 有機化合物的系統命名
【基本要求】
知識與技能要求:
(1)引導學生掌握烷烴的系統命名法,使他們根據該命名法對簡單的烷烴進行命名,了解烷烴的習慣命名法。
(2)了解取代基的概念,書寫簡單的取代基。
過程與方法要求:
通過烷烴的系統命名法的教學讓學生理解有機物結構復雜,種類繁多,學會烷烴的結構簡式的書寫。
情感與價值觀要求:
在學習過程中,培養學生一絲不苟,認真規范的學習品質,
【重、難點】
本課時的重點難點都是烷烴的系統命名法。
【學案導學】
1.有機化合物的命名有¬¬¬¬¬¬¬¬¬¬¬¬¬¬_________和____
_______兩種,對碳原子較少的烴,常用天干記碳原子數,用正、異、新表示不同結構的同分異構體,如正戊烷的結構簡式為_______________;異戊烷為_____________;新戊烷為__________________。
2.烷烴的系統命名法是有機物命名的基礎。烷烴的系統命名可分為三步。第一步_______,應選_________碳鏈為主鏈,有多條含碳原子數相同的碳鏈應選___________為主鏈。第二步________________,從____________一端開始編號定位。第三步___________,主鏈名稱10個碳原子以下用_________________
______表示,10個碳原子以上用______
__________表示,取代基寫法應先_______
_____後___________相同__________,注意書寫要規范。
3. 在書寫有機物的命名時,「,」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課時測控2】
專題一:有機化合物的命名
1.下列各有機物中,按系統命名法命名正確的是 ( )
A.3,3—二甲基丁烷
B.3—甲基—2—乙基戊烷
C.1,3—二甲基戊烷
D.2—甲基—3—乙基戊烷
2.某有機物名稱為2,2—二甲基戊烷,下列表示其結構正確的是 ( )
A.(CH3)3CCH2CH2CH3
B.CH3CH(CH3)CH(CH3)CH2CH3
C.CH3CH2CH2CH(CH3)2
D.CH3CH(CH3)CH2CH(CH3)2
3.對於有機物命名正確的是 ( )
CH3 — CH— CH—CH3
| |
CH3CH2 CH3
A.2—乙基—3—甲基丁烷
B.2,3—二甲基戊烷
C.2—甲基—3— 乙基丁烷
D.3,4—二甲基戊烷
4.現有一種烴可表示為
CH3CH(C2H5)CH2CH(C2H5)CH3命名該化合物時,其主鏈上碳原子數目為( )
A.4 B.5
C.6 D.7
5.下列各有機物中,按系統命名法命名正確的是 ( )
A.3,3—二甲基丁烷
B.2,2—二甲基丁烷
C.2—乙基丁烷
D.2,3,3—三甲基丁烷
6.下列各組互為同系物的一組為 ( )
A.C12H26 與 C5H12
B.CH3CH2COOH 與C6H5COOH
C.2,2—二甲基丙烷與新戊烷
D.乙醛與葡萄糖
7.某烷烴一個分子有8個碳原子,並且其一氯代物只有一種,則該烷烴的名稱是()
A.正辛烷 B.2,6—二甲基己烷
C.2,3,4—三甲基戊烷
D.2,2,3,3—四甲基丁烷
8.如果定義有機物的同系列是一結構式符合 (其中n=0、1、2、3 ……)的化合物。式中A、B是任意一種基團(或氫原子),W為2價的有機基團,又稱為該同系列的系差。同系列化合物的性質往往呈現規律性變化。下列四組化合物中,不可稱為同系列的是 ( )
A.CH3CH2CH2CH3 CH3CH2CH2CH2CH3 CH3CH2CH2CH2CH2CH3
B. CH3CH=CHCHO
CH3CH=CHCH=CHCHO
CH3(CH=CH)3CHO
C.CH3CH2CH3
CH3CHClCH2CH3 CH3CHClCH2CHClCH3
D.ClCH2CHClCCl3
ClCH2CHClCH2CHClCCl3
ClCH2CHClCH2CHClCH2CHClCCl3
9.給下列物質命名:
(1) CH3 CH3
| |
CH————CH ——————
| |
CH3 CH3
(2)
CH3CH2CH(C2H5)CH3__________________
(3)
(CH3)3CCH(CH3)CH2CH3________________
(4)
(CH3)3CC(CH3)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CH3)3CCH2C(CH3)3____________________(6)CH3——CH——CH——CH——CH3
| | |
C2H5 CH3 C2H5

—————————————————
10.寫出下列物質的結構簡式:

(1)2-甲基丁烷______________

(2)新戊烷____________________

(3)2,2,3—三甲基戊烷_______________

(4)2,4—二甲基己烷_________________

(5)2,4—二甲基—3—乙基庚烷________

(6)3—甲基—4—乙基己烷________

(7)3,4—二甲基—5,5—二乙基辛烷________
【總結提高】
通過對本專題的訓練,你認為你澄清的主要問題是什麼?或者說你主要收獲是什麼?

專題二:取代基的概念及書寫
11.下列關於異丙基書寫正確的是 ( )
A.-C3H7 B.C3H7
C. -CH2-CH2 D.-CH-CH3
∣ ∣
CH3 CH3
12.寫出下列取代基的結構簡式:
甲基 ________
乙基 ___________________
丙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異丙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異丁基________________
13.—C4H9可能有四種形式,試分別寫出其結構簡式: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下列烷烴命名是否正確,若有錯誤請加以改正,把正確的名稱寫在橫線上。

(1)CH3—CH—CH2CH3
|
C2H5

2—乙基丁烷 ____________________
(2) CH3—CH—CH—CH3
| |
CH3 C2H5
3,4—二甲基戊烷____________________

CH3CH2CH2 CH2CH3
(3) | |
CH3—CH2—C——CH—CH—CH3
| |
CH3CH2 CH3
5—甲基—4,4,6—三乙基庚烷________________
15.某烯烴與氫氣在一定條件下發生加成反應生成2,2,3—三甲基戊烷,則該烯烴可能的結構簡式: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16.寫出下列物質的結構簡式:
(1)2,2,4—三甲基戊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2,3,5—四甲基—4—乙基己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酒精________________

(4)葡萄糖 ___________________

(5)纖維素____________________
17.某烴類物質標態下對氫氣的相對密度為36,0.1mol該有機物完全燃燒,將生成物通過濃硫酸,濃硫酸增重10.8克,再將剩餘氣體通過鹼石灰,鹼石灰增重22克,通過計算,確定該有機物的分子式,寫出其可能的結構簡式,並用系統命名法加以命名。

【總結提高】
通過對本專題的訓練,你認為你澄清的主要問題是什麼?或者說你主要收獲是什麼?

【學習反思】
請同學們記錄本課時的主要問題,並分析錯誤原因,提出解決辦法。

Ⅶ 高中化學說課稿

【實用】高中化學說課稿三篇

作為一位兢兢業業的人民教師,就難以避免地要准備說課稿,說課稿有助於提高教師理論素養和駕馭教材的能力。那麼說課稿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以下是我幫大家整理的高中化學說課稿3篇,歡迎大家分享。

高中化學說課稿 篇1

我說課的題目是人教版化學選修二《化學反應熱的計算》。下面我將從說教材、說教法、說學法、教學過程等幾個方面展開說課。

一、說教材

(1)地位和作用

能源是人類生存和發展的重要物質基礎,本章通過化學能與熱能轉化規律的研究幫助學生認識熱化學原理在生產、生活和科學研究中的應用,了解化學在解決能源危機中的重要作用,知道節約能源、提高能量利用率的實際意義。

在必修化學2中,學生初步學習了化學能與熱能的知識,對於化學鍵與化學反應中能量變化的關系、化學能與熱能的相互轉化有了一定的認識,本章是在此基礎上的擴展與提高。引入了焓變的概念,使學生認識到在化學反應中能量的釋放或吸收是以發生變化的物質為基礎的,二者密不可分,但以物質為主。而能量的多少則是以反應物和產物的物質的量為基礎。把對於化學反應中的能量變化的定性分析變成了定量分析。解決了各種熱效應的測量和計算的問題。在這一節里,我們將進一步討論在特定條件下,化學反應中能量變化以熱效應表現時的「質」「能」關系,這既是理論聯系實際方面的重要內容,對於學生進一步認識化學反應規律和特點也具有重要意義。

本節內容是第一章的重點,因為熱化學研究的主要內容之一就是反應熱效應的計算。反應熱的計算對於燃料燃燒和反應條件的控制、熱工和化工設備的設計都具有重要意義。

(2)學習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目標

1、了解反應途徑與反應體系。

2、 理解蓋斯定律的涵義,能用蓋斯定律進行有關反應熱的簡單計算。

3、能利用熱化學方程式進行有關反應熱的簡單計算。

(二)過程與方法目標

1、從途徑角度、能量守恆角度分析和論證蓋斯定律,培養分析問題的能力。

2、通過熱化學方程式的計算和蓋斯定律的有關計算,培養計算能力。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1、通過對蓋斯定律的發現過程及其應用的學習,感受化學科學對人類生活和社會發展的貢獻。同時養成深入細致的思考習慣。

2、通過加強練習,及時鞏固所學知識,養成良好學習習慣;形成良好的書寫習慣。

(3)學習重難點

1、蓋斯定律的涵義和根據蓋斯定律進行反應熱的計算。

2、根據熱化學方程式進行反應熱的計算。

(4)教具准備 多媒體課件。

二 、說教法

a、類比法-創設問題情境,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從途徑角度理解蓋斯定律。

b、推理法-從能量守恆角度理解蓋斯定律。

c、言語傳遞法—適時引導。

d.實踐訓練法—例題分析、當堂訓練。

教學中還要注意的問題:

1、引導學生准確理解反應熱、燃燒熱、蓋斯定律等理論概念,熟悉熱化學方程式的書寫,重視概念和熱化學方程式的應用。

2、進行有關燃燒熱計算時,要強調以1mol純物質為標准,因此須注意熱化學方程式中物質的化學計量數和反應的△H相對應(物質的化學計量數出現分數形式)。同時還要注意物質的量、物質的質量、氣體摩爾體積等之間的換算關系,但還要強調是以1mol純物質完全燃作標准來進行的。

3、有關反應熱的計算與有關物質的量的計算聯系很緊密,在計算過程中要注意培養學生綜合應用知識的能力。

4、可以適當補充一些不同類型的習題,發現問題及時解決。如以煤、石油和天然氣的主要成分

發生燃燒的反應為例,不僅鞏固、落實了知識和計算能力,還能通過計算的結果說明這些物質燃燒時,其△H的數值都很大,進一步認識煤、石油、天然氣是當今世界上最重要的化石燃料。喚起學生資源利用和保護環境的意識和責任感。

5、在教學過程中還應注意以下幾點:( 1)明確解題模式:審題→分析→求解(2)有關熱化學

方程式及有關單位書寫正確。(3)計算準確(4)反思解題關鍵處(燃燒熱的標准、熱化學方程式的含義)及錯誤易發處

三、 說學法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學生通過直觀生動的實驗來學習,才能留下深刻的印象,也最具有說服力。教學時,我注意及時創設問題情景,引導學生對實驗現象進行分析,同時利用這些富於啟發性的問題,活躍學生思維,學會或增強分析總結問題的能力。因此學法指導使課堂教學進入素質教育領域的重要方面,根據教材特點和學生特點,本節課進行以下學法指導:1、自主學習能力。2、實驗探究能力。 3、運用化學知識能力。

四、 教學過程

環節一 知識鋪墊: 與舊知識「燃燒熱」相銜接,減少學生的陌生感,且為學生設計測定「H2(g)+1/2O2(g)==H2O(g) △H1=-241.8kJ/mol, H2O(g)==H2O(l) △H2=-44kJ/mol。那麼,H2的燃燒熱△H應該是多少?做好知識與理解的.鋪墊 復習燃燒熱的概念及其計算,從舊知出發能把學生的認知情緒激發起來,並為新知的掌握做鋪墊。

環節二 創設情景 如何測出這個反應的反應熱:C(s)+1/2O2(g)==CO(g) ΔH1=?

引入新課

思考並回答:①能直接測出嗎?如何測?

②若不能直接測出,怎麼辦?

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思維,培養學習興趣

環節三 蓋斯定律的引出 分析教材中的插圖1-9,在進行類比,得出蓋斯定律,並從能量守恆角度加以理解,培養閱讀自學能力和自我檢查的意識。

環節四 蓋斯定律 適當練習,及時發現問題,及時解決。通過練習,

的應用 加深對概念本身的理解蓋斯定律和加強概念的應用。

檢測學習效果,鞏固所學知識

環節五 小結蓋斯定律、作業、 歸納小結 、突出重點 ,促使學生的知識條理化 、系統化。

五、板書設計

第三節 化學反應熱的計算

一 蓋斯定律

1.蓋斯定律的內容:

ΔH3=ΔH1+ΔH2

2.蓋斯定律的應用:

可計算出難以直接測定的化學反應的反應熱,如反應慢、副反應多等

二 化學反應熱的計算

高中化學說課稿 篇2

一、教材分析

⒈教材的地位及其作用

本節教材是人教版《化學必修1》第二章第二節,是學生認識離子反應和離子方程式的起始課。從教材的體系看,它是初中學習溶液導電性、酸鹼鹽知識的延續和深化,又是高中學習電解質溶液理論知識的基礎,所以從知識體系看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從研究方法看,它是研究化學反應分類標準的另一種形式以及從本質分析化學反應的原理基礎,是學生進一步學習化學、從事化學專業必備的重點知識和能力。掌握好這一內容,既鞏固了初中學過的電離初步知識,又為選修四電解質溶液的學習奠定了一定的基礎。進而使學習者揭示和理解溶液中化學反應的本質。

⒉教學目標

⑴知識與技能

①通過對溶液導電性的分析,從宏觀、微觀、符號三個水平上建立對電離的認識。

②初步了解電解質的概念;能從電離的角度認識酸、鹼、鹽的本質;學會常見酸、鹼、鹽電離方程式的書寫。

③認識電解質在溶液中反應的本質。

⑵過程與方法

①化學概念是化學基礎知識的核心,在教學中,創設各種情景,運用有效手段,讓學生體驗、探究概念的形成及發展過程。

③化學原理反映著化學現象及事實的本質,有嚴密的邏輯性,引領或啟發學生通過邏輯思維過程的一種探究方式而發現或總結出原理,從本質上認識、掌握原理。

⑶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學科思想是學科的靈魂,學生具備了相應的學科思想,就會從本質上獲得學科研究的基本方法,從而就會具備創新能力和終身學習的動力。

⒊教學重難點

1.從宏觀、微觀、符號三個水平上建立對電離的認識。

2.認識電解質之間的反應本質

二、學情學法分析

初中化學已經了解了氯化鈉溶液可以導電,蔗糖溶液不導電,但是對於溶液導電的本質以及還有哪些物質能導電並不是很清楚,本課要充分利用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慾,設計實驗和問題情境,使學生在自主實驗、積極思考和相互討論中自己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

三、教法

創設情景,使電解質等概念的教學過程化,離子反應等原理的教學邏輯化。整堂課圍繞在對溶液導電的研究中,教學方法是實踐法、發現法。

四、教學程序

我們學校從今年開始實行小班化,採用"兩先兩後---先學後教、先練後講"的教學模式。教學中充分落實了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過程。本節內容,在特定的背景中學生領悟到溶液在導電,拓寬了視野的同時激起學生的好奇心——溶液中什麼樣的溶質可導電?為什麼導電?整堂課由學生自己設計實驗,探究物質導電的本質、導電的條件、探究電解質在溶液中反應的本質,

【創設情境】

展示圖片,從"家用電器—簡易手電筒"的工作原理,引導同學獲得信息。重點落實到探討導電的液體物質是什麼。

【問題導入】

准備12種試劑和一套自己設計的簡易測定物質導電性的裝置,學生以組為單位設計實驗方案,測定13次以上物質的導電性的實驗。(目的:若簡單的思維條件下,只能做12次,13次實驗操作,促使學生深入思考。教師主導的切入點:不同的溶劑下物質導電性的變化或者溶液相互反應後的導電性的變化。)

【設計方案】

學生的探究設計

要求:以一定的依據進行分類,每一類選擇一種物質測定導電性,然後根據實驗現象,分析本組所能解決

的問題。(目的:①如果學生設計的實驗都進行測定在時間上是不允許的②培養學生在物質分類的

基礎上對分類有更深的理解③為學習酸鹼鹽定義做准備)

流程:學生自我思考,設計方案;小組交流,互相補充,達成共識;小組匯報。(目的:培養學生自主思考,小組學習的習慣,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相互交流的能力。這個過程也實現了科學探究的理性化,即在一定的目的下完成實驗的探究)

二、教師的探究設計

用導電裝置測定CuSO4溶液的導電性,然後逐滴加入Ba(OH)2溶液,讓學生觀察導電裝置中燈泡的變化和溶液中的現象。(目的:在學生的認知水平達不到探究的目的時,發揮教師的輔助作用,給學生們一個探究的切入點。)

【實驗探究】

學生六人一組進行分組實驗。

⑴連接測定導電性的簡易裝置。

⑵測定所選試劑的導電性。

【課堂紀實】

一、學生的探究設計:

學生能夠用自己所學的知識進行分類,得到的兩種結果是:

潛意識的根據組成分類——選擇的試劑有:酸、鹼、鹽、有機物的溶液;

解決的問題:什麼物質可以導電。

潛意識的根據物質狀態分類——選擇的試劑有:蒸餾水、固體、溶液;

解決的問題:導電的原理、條件

這些與預期的相同,在第二種分類的情況匯報時,有的組認為應該測定蒸餾水的導電性,為此學生之

間展開了討論,並達成了共識,水是使物質電離的條件。但是學生沒有認識到乙醇也可以做溶劑,教師在此給予引導,不但突破了對分散劑認知的局限性,並凸顯了水在電離中的作用,還為學習離子反應做了准備。

落實知識點:電解質、非電解質的概念;從微觀、符號水平上認識電離;從本質上認識酸、鹼、鹽。(書寫板書)

二、教師的探究設計:

學生的方案中有設計溶液相互反應後體系導電性變化的實驗,但是學生在探究過程中,大多數的學生因為繁瑣沒有做,少數同學做了也沒有達到實驗目的(選擇的試劑不同)。所以我課堂演示了這個"高難度"的實驗(方案是學生設計的,只是選擇了能達到探究目的的試劑,還要提示學生控制試劑的用量)。

落實知識點:認識離子反應、掌握離子反應的本質(書寫板書)

【拓展應用】

手電筒中的溶液是電解質的溶液(目的:扣題,解決了創設情景中的問題,也為電解質理論中電化學知識打下基礎)

初中所學的化學反應中那些是離子反應?進行分類?(目的:尋找學生學習離子反應發生的條件,宏觀的表現為生成沉澱、氣體和水)

用化學語言表示出離子反應的本質。(目的:促進學生在學習了電離方程式後會用微粒觀分析電解質溶液間的反應,為下一課時學習離子方程式的書寫打下基礎)

【教學反思】

科學探究的最終目的是達成和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高中化學教學模式的演變過程我們是親身經歷者。從講授、灌輸到一定層面上的注重形式的探究,再到包含各種探究要素的一個完整的探究過程。本節課的教學設計我認為是一節較為完整的探究過程。教學環節在應用中關注本質問題,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從而形成提出問題的氛圍,進而建立假設——制定研究方案——檢驗假設——得出結論——交流結果。從課堂的教學效果看,基本上達成了教學目標。但教學過程中,我也深刻體會到有的學生提不出問題(小組學習的優勢此時體現),有的學生對科學研究的方法如控制變數法缺乏感悟(想不到測水的導電性),有很多同學對做實驗的目的性不清楚,所以我感受到學生科學素養的提高是不可能僅僅依靠一種形式化的探究步驟來實現的,必須堅持在教學的點點滴滴中,必須堅持在每節課的教學設計中。教學過程中,還需處理好考試與教學的關系,在探究教學下,有的教師會感受到教學時間不夠,知識點強化所需要的時間不夠,如何解決?我的體會是:學生能自己悟到理解的並在小組交流中表達出來的不要再重復,教師在教學設計時一定要關注知識點的落實,關注典型問題的解決。

每堂課都要做到有效的教學設計,它在考驗著教師的教學理念,它在考驗著教師的教學功底,它在考驗著教師的職業素養,它關繫到學生科學素養的全面提高。讓我們共同來實踐吧。

【板書設計】

第二節離子反應

第二節離子反應

一、酸、鹼、鹽在水溶液中的電離

1.從電離認識化合物 3.從電離認識酸、鹼、鹽

電解質 酸

非電解質 鹼

2.電離的表達 4.從電離認識化學反應

電離方程式 離子反應:

離子反應的本質:

高中化學說課稿 篇3

一、對教材的分析及教學目標的確立

1.教學內容: 高中化學第一冊(必修)第五章第四節《化學鍵》第一課時包括:①化學鍵,②離子鍵,③共價鍵,④極性鍵和非極性鍵。

2.教材所處的地位: 本節內容是在學習了原子結構、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後學習化學鍵知識。本節內容是在原子結構的基礎上對分子結構知識——化學鍵的學習,學習這些知識有利於對物質結構理論有一個較為系統完整的認識。同時對下節教學——電子式的學習提供基礎,下節課重點解決的問題就是用電子式表示離子鍵和共價鍵的形成過程,學生首先要知道化學鍵的概念。學習化學鍵知識對於今後學習氮族元素、鎂鋁等章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3.教材分析: 第一部分是關於離子鍵的內容——復習初中學過的活潑的金屬鈉跟活潑的非金屬單質氯氣起反應生成離子化合物氯化鈉的過程。為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以課堂討論的形式對這段知識進行復習,同時予以拓寬加深,然後在此基礎上提出離子鍵的概念;第二部分是關於共價鍵的內容——跟離子化合物一樣,復習初中學過的氯氣和氫氣起反應形成共價化合物氯化氫的過程基礎上提出共價鍵的概念;第三部分介紹非極性鍵和極性鍵,它是對共價鍵知識的加深,學生學習了共價鍵之後,必然要考慮成鍵原子之間對共用電子對吸引能力的大小以及共用電子對在成鍵原子間的位置,教材回答了學生的疑問,引出了非極性鍵和極性鍵的概念。

4.教學目標的確定:

1)知識目標:理解離子鍵和共價鍵的概念;了解離子鍵和共價鍵的形成條件;了解化學鍵的概念和化學反應的本質。

2)能力目標:對立統一論思想:陰、陽離子構成了離子化合物中的矛盾的兩個方面。

3)情感目標:通過觀察鈉跟氯氣起反應、氯氣和氫氣的演示實驗,從宏觀上體驗化學鍵的斷裂和形成所引起的化學變化,激發學生探究化學反應的本質的好奇心;通過課件演示離子鍵和共價鍵的形成過程,是學生深入理解化學反應的微觀本質——舊鍵的斷裂和新鍵的形成,培養學生對微觀粒子運動的想像力。

二、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離子鍵和共價鍵的概念。

難點:化學鍵的概念,化學反應的本質。

確立依據:化學鍵存在於微觀結構中,我們無法進行觀察,只能通過CAI演示,使學生去了解形成過程。這部分內容屬於化學基本概念,這在高考試題中也屬於重點,所以很有必要去突破這部分內容。

三、教材處理

內容調整:這節課先講解化學鍵相關的知識,把用電子式表示離子鍵和共價鍵的內容放到下一課時去學習。

;

Ⅷ 高中化學教學案例分析怎麼寫

教案的形式不拘一樣,內容詳略也不一,有經驗的教師可以寫簡案,新教師要寫詳案.一般說來,教案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教學課題(2)教學目的(3)課時分配(4)授課類型(5)教學重點、難點及教學關鍵(6)教學手段、教具(7)教學主要方法(8)教學過程(9)板書和板畫的設計(10)課後分析及教學參考資料.

Ⅸ 高一化學氧化還原反應教案

作為一名教學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教案,教案是備課向課堂教學轉化的關節點。那麼你有了解過教案嗎?下面是我為大家收集的高一化學氧化還原反應教案,歡迎大家分享。

高一化學氧化還原反應教案1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及其作用:

此次課選自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出版的《高中化學》上冊第一章。氧化—還原反應是一類重要的化學反應,研究氧化—還原反應的實質和規律,對學好化學是非常重要的。在學習許多重要元素以及化合物知識時,凡涉及元素價態變化的反應都是氧化—還原反應,只有讓學生掌握氧化—還原反應的基本概念,才能使他們理解這些反應的實質,所以本節內容在本章中既是重點又是難點。

2.教學目標

根據本節課的教學以及教學大綱的要求,參照學生現有的知識水平和理解能力確定一下教學目標。

知識技能:初步掌握根據化合價的變化和電子轉移的觀點分析氧化還原反應的方法,加深對氧化、還原、氧化劑、還原劑,氧化—還原反應等概念的理解和掌握;學會用化合價的變化和電子轉移的觀點判斷氧化還原反應;學會用箭頭表示電子轉移的方向和數目;理解氧化還原的實質。

能力培養:通過對氧化—還原反應分析,使學生學會分析問題的方法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科學思想:對學生進行對立統一和透過現象看本質的辯證唯物主義觀點的教育。

科學品質:激發創造意識,培養勇於探索認識新事物的優良品質。

3.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用化合價的變化和電子轉移的觀點認識氧化—還原反應、氧化劑、還原劑等概念,理解氧化—還原反應的本質。

難點:從電子轉移的觀點來分析理解氧化—還原反應的本質,從現象到本質的認識過程。

二、教學方法:

以講解、分析、體溫、概括為主體,抓住化合價變化跟電子得失的關系著一關鍵,通過氫氣與氧化銅反應,鈉在氯氣中燃燒等例子,從得失氧、化合價升降、電子的轉移等一一揭示反應的實質,這樣在教給學生知識的同時又教給學生分析問題的方法,有助於培養學生能力,在教學過程中通過講練提問討論歸納總結的程序將問題逐步引向深入,使學生在了解程序下一步步完成學習化學的思維活動,充分調動教與學兩方面的積極性,使學生對知識有清晰的認識,從而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同時讓學生明白氧化—還原反應是矛盾對立的,同時又是統一的,以此對學生進行辯證唯物主義教育。

三、學法指導:

復習初中學過的知識,注重初、高中知識的銜接,採用講練結合,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每一個學生都學有所的。鼓勵學生做筆記並思考,分析歸納總結,讓學生參與「學中練,練中學」。在練習中,可讓學生依老師的思維模式,將知識運用到實際中,理解後再按適合自己的方法理解、記憶,最後將知識轉化為能力。

四、教學程序:

1.導入新課:

復習初中學生的氧化反應和還原反應,自然過渡到新知識,使學生的思維很快進入課堂學習狀態,導語是這樣設計的:首先讓學生寫出氫氣還原氧化銅的化學方程式,同學思考回答:「氧化銅失去銅,發生還原反應,氫氣得到氧發生氧化反應,像這樣一種物質被氧化,另一種物質被還原叫氧化—還原反應。」同學們在氧化反應、還原反應,已經掌握了有關氧化—還原反應的基礎知識,現在我們就進一步學習有關知識。

2.講授新知識

以Na在cl2中燃燒和H2與cuo反應為例,通過得失氧情況和價態分析,總結如何判斷氧化—還原反應,即:

(一)氧化—還原反應的外部特徵:化合價升降。啟發學生通過現象看本質,分析元素化合價變化原因,認識反應前後元素化合價的改變是氧化還原反應的主要特徵。

(二)氧化—還原反應的內部本質:電子轉移。電子得失、電子對偏移,氧化反應,失e、價升;還原反應,得e、價降。從而解除疑難,進行下一環學習。

(三)氧化—還原反應、氧化劑、還原劑:氧化劑,得電子的物質(化合價降低),具有氧化性;還原劑,失電子的物質(化合價升高),具有還原性。就這樣邊講課邊板書,在化學方程式上畫線,標明化合價及電子得失,啟發學生分析討論,並總結歸納。教會學生用箭頭表示電子轉移的方向和數目。即:化合價降低,得2e,被還原

化合價降低,得2e,被還原

氧化劑還原劑

為了理解,加深記憶,讓學生先看幾分鍾書,然後讓一位學生上台寫出H2在cl2中燃燒這個化學反應,並分析,即:

價升,(電子對偏離)發生氧化反應;價降,(電子對偏向)發生還原反應。

為了使知識更清晰,可以給出小節,並給出類似題型的練習題,達到鞏固加強。最後一起總結出氧化—還原反應的規律,即:

接受電子失去電子

化合價降低化合價升高

被還原被氧化

具有氧化性具有還原性

五、氧化—還原反應的規律和記憶方法:

1.總結:元素化合價升高則原子失去電子,被氧化,發生氧化反應,該物質是還原劑,具有還原性;元素化合價降低,則原子得到電子,被還原,發生還原反應,該物質是氧化劑,具有氧化性。

2.分析四種類型的化學反應,總結出復分解反應不是氧化—還原反應,置換反應都是氧化—還原反應,分解反應和化合反應是否是氧化—還原反應,得看元素化合價在反應前後有無變化。

3.聯系反饋:

寫出Zn與Hcl反應,cu在cl2中燃燒的反應式,並標出化合價、氧化劑、還原劑並同時布置課後作業,以達到鞏固新知識,培養分析問題的能力,同時可以發生學生的理解方面存在的問題,及時給予透徹講解,使其完全理解。

4.小結

5.布置作業

高一化學氧化還原反應教案2

【教學目標】

1.在復習化合價的基礎上,使學生用化合價變化和電子轉移的觀點認識、理解氧化還原反應、氧化劑、還原劑等概念。

2.學會用化合價變化和電子轉移的觀點判斷氧化還原反應。

3.掌握用雙線橋法和單線橋法表示電子轉移的方向和數目。

【教學重點】

1.氧化還原反應、氧化劑、還原劑等概念及其判斷。

2.用雙線橋法和單線橋法表示電子轉移的方向和數目。

【教學難點】 電子轉移方向和數目的表示法

【教學方法】 啟發討論

【教學設計】

[復習引入]

1.常見元素的化合價

2.寫出鈉、氯原子的結構示意圖,分析其得失電子的情況,推出鈉、氯元素在化合物中的化合價

〖學生活動〗

學生交流討論,得出如下結果:

元素化合價升高→失去電子

元素化合價降低→得到電子

[問題情境]標出2KBr+Cl2=Br2+2KCl反應中各元素的化合價,並分析哪種元素失電子,哪種元素得電子,電子從哪種元素轉移到哪種元素?

〖學生活動〗

學生探索、討論、交流,從而得出氧化還原反應、氧化劑、還原劑的概念。

〖教師活動〗

在氯氣與溴化鉀的反應中,溴離子失去1個電子形成溴原子,溴原子結合

成溴分子,溴元素的化合價由-1升高到0;同時氯氣分子中的氯原子得到溴離子給出的1個電子形成氯離子,氯元素的化合價由0降低到-1。

在反應過程中,溴離子與氯原子之間發生了電子轉移,導致了溴元素與氯元素的化合價發生改變。

[強調提醒]

a.「e-」表示電子

b.用雙線橋法表示時箭頭從反應物指向生成物,箭頭起止為同一種元素,應標出「得」與「失」及得失電子的總數。

〖學生活動〗

由學生歸納概括總結:

氧化還原反應的概念

氧化還原反應:有電子轉移的反應

[問題情境]

判斷下列反應是否是氧化還原反應,是氧化還原反應的請指出氧化劑和還原劑。

(1)2Fe+3Cl2=2FeCl3(2)CaO+H2O=Ca(OH)2

(3)Cl2+H2O=HCl+HClO(4)Fe+CuSO4=FeSO4+Cu

(4)NaOH+HCl=NaCl+H2

上述反應各屬於四種基本反應類型中的哪一種?四種基本反應類型與氧化還原反應有何關系?

〖學生活動〗

在教師的啟發引導下,學生進行分析、討論、交流,歸納總結如下:

〖教師活動〗[拓展視野]

物質的氧化性和還原性的強弱

在氧化還原反應中,氧化劑表現出氧化性,還原劑表現出還原性。一般情況下,得到電子的能力趆強,物質的氧化性就趆強;失去電子的能力趆強,物質的還原性就趆強。例如:

氟、氯、溴、碘的單質的氧化性強弱順序為:F2>Cl2>Br2>I2

離子的還原性強弱順序為:I->Br->Cl->F-

〖學生活動〗 在教師的啟發下,學生進行分析、討論、交流,並由學生總結歸納如下規律:

氧化還原反應中:化合價升高總數=化合價降低總數

元素失電子總數=元素得電子總數

〖教師活動〗 歸納、概括、小結本課知識要點。

〖鞏固練習〗 《化學1(蘇教版)》P45中的[問題解決]:

請指出下列氧化還原反應中化合價發生變化的元素,分析電子轉移的方向和數目,並指出氧化劑、還原劑。

(學生當堂練習,並交流反饋答題結果。教師進行點評。)

〖布置作業〗 《化學1(蘇教版)》P47~48:1、2、3

〖板書設計〗

一、氧化還原反應的概念

1.氧化還原反應:有電子轉移的反應

二、氧化還原反應中電子轉移的表示方法

1.雙線橋法表示電子轉移的方向和數目

注意:a.「e-」表示電子。

b.雙線橋法表示時箭頭從反應物指向生成物,箭頭起止為同一種元素,

應標出「得」與「失」及得失電子的總數。

2.單線橋法

三、氧化還原反應和四種基本反應類型的關系

四、氧化還原反應中:化合價升高總數=化合價降低總數

元素失電子總數=元素得電子總數

高一化學氧化還原反應教案3

1.了解氧化反應、還原反應的概念。

2.從化合價升降、電子的得失或電子對偏移角度理解氧化還原反應。(重點)

3.培養由現象到本質的科學探究意識。

4.理解氧化還原反應的本質是電子轉移。(難點)

氧化還原反應

[基礎·初探]

1.從得失氧的角度認識氧化還原反應

結論:一種物質被氧化,另一種物質被還原的反應叫氧化還原反應。

2.從元素化合價升降的角度認識氧化還原反應

結論:反應前後有元素化合價升降的反應叫氧化還原反應。

3.從電子轉移的角度認識氧化還原反應

結論:凡有電子轉移(得失或偏移)的化學反應叫氧化還原反應。

[探究·升華]

[思考探究]

氧化還原反應的概念及聯系

(1)CO2+2NaOH===Na2CO3+H2O和CO+CuO△(=====)Cu+CO2兩反應,誰是氧化還原反應?判斷依據是什麼?

【提示】後者,反應前後化合價有變化。

(2)Zn+H2SO4===ZnSO4+H2↑反應中,什麼元素被氧化?哪種物質為還原產物?

【提示】Zn被氧化,H2為還原產物。

(3)在反應2KClO3MnO22KCl+3O2↑中,哪種元素被還原?哪種物質是氧化產物?

【提示】氯元素被還原,O2為氧化產物。

(4)氧化還原反應是不是一定屬於四種基本反應類型中的一種?

【提示】不一定。如3CO+Fe2O3高溫(=====)3CO2+2Fe就不是四種基本反應類型中的任何一種,但卻是氧化還原反應。

[認知升華]

升華1氧化還原反應概念間的關系

記憶口訣:

升→失→氧→氧→氧

降→得→還→還→還

升華2氧化還原反應與四種基本反應類型的關系

即:

(1)置換反應一定是氧化還原反應。

(2)復分解反應一定不是氧化還原反應。

(3)有單質參加的化合反應是氧化還原反應。

(4)有單質生成的分解反應是氧化還原反應。

[題組·沖關]

題組1氧化還原反應的有關概念的理解與判斷

1.下列化學反應中,屬於氧化還原反應的是()

A.Na2CO3+CaCl2===CaCO3↓+2NaCl

B.Fe+CuSO4===Cu+FeSO4

C.2NaHCO3△(=====)Na2CO3+CO2↑+H2O

D.CaO+H2O===Ca(OH)2

【解析】氧化還原反應的.特徵是化合價發生變化,A、C、D均無化合價的變化,是非氧化還原反應;B是置換反應,是氧化還原反應。

【答案】B

2.下列關於氧化還原反應的說法中錯誤的是()

A.在反應中失去電子的物質被氧化,得到電子的物質被還原

B.在氧化還原反應中氧化產物和還原產物可以是同一物質

C.氧化還原反應是一種物質首先被氧化,另一種物質再被還原的反應

D.只有氧化沒有還原的反應是不存在的

【解析】氧化反應和還原反應是同時發生的,二者既是對立的,又是統一的。

【答案】C

3.已知銅在常溫下能被稀硝酸溶解,其反應的化學方程式如下:

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

被氧化的元素是________,被還原的元素是________,發生氧化反應的物質是________,發生還原反應的物質是________,還原產物是________,氧化產物是________。

【答案】CuNCuHNO3NOCu(NO3)2

【題後反思】

氧化還原反應中的4個「不一定」

(1)一種元素被氧化,不一定有另一種元素被還原。如0(Cl2)+H2O===H-1(Cl)+H+1(Cl)O中,被氧化和被還原的元素都是氯元素。

(2)一種反應物不一定只表現出一種性質。如反應2KMnO4△(=====)K2MnO4+MnO2+O2↑中,參加反應的KMnO4既表現了還原性,又表現了氧化性。

(3)有單質參加或生成的反應不一定是氧化還原反應。如同素異形體之間的相互轉化不屬於氧化還原反應。

(4)某種物質由化合態變為游離態,不一定是被還原,如HCl→Cl2是被氧化。

題組2氧化還原反應與四種基本反應類型的關系

4.下列反應中,既是化合反應又是氧化還原反應的是()

A.二氧化硫催化氧化成三氧化硫:2SO2+O2催化劑2SO3

B.氯氣通入溴化鈉溶液中:Cl2+2NaBr===2NaCl+Br2

C.稀鹽酸與硝酸銀溶液混合反應:HCl+AgNO3===AgCl↓+HNO3

D.氧化鈉跟水反應:Na2O+H2O===2NaOH

【解析】化合反應是兩種或兩種以上的物質作用生成一種物質的反應,由此可知,A、D項屬於化合反應。判斷一個反應是否屬於氧化還原反應的關鍵是看反應前後元素的化合價是否發生變化,由此分析題目所給的四個選項,不難看出C、D項中各元素的化合價在反應前後均未發生變化,它們不屬於氧化還原反應;A項中的硫、氧元素,B項中的氯、溴元素的化合價均發生了變化,它們應屬於氧化還原反應。綜上所述,只有A項符合題意。

【答案】A

5.下列反應是分解反應但又是氧化還原反應的是()

A.BaCO3高溫(=====)BaO+CO2↑

B.2KMnO4△(=====)K2MnO4+MnO2+O2↑

C.2CO+O2點燃(=====)2CO2

D.CO+CuO△(=====)Cu+CO2

【解析】A項,不是氧化還原反應;C項,不是分解反應;D項,不是分解反應。

【答案】B

氧化還原反應中電子轉移的表示

[探究·升華]

[思考探究]

電子轉移方向和數目的兩種表示方法

(1)雙線橋法表示電子轉移的方向與數目

H2+CuO△(=====)Cu+H2O

(2)單線橋法表示電子轉移的方向與數目

3Cl2+2Fe點燃(=====)2FeCl3

【提示】

[認知升華]

電子轉移兩種方法的書寫步驟

(1)雙線橋法的書寫步驟

(2)單線橋法的書寫步驟

【特別提醒】單線橋法與雙線橋法的區別

(1)單線橋法表示時箭頭是在反應物中由失電子的元素指向得電子的元素;表示時只標轉移電子的數目。

(2)雙線橋法表示時①箭頭由反應物中變價元素指向生成物中同一元素;②表示時要標出「得到」或「失去」;③電子數目且電子數目相等。

[題組·沖關]

1.下列化學反應中電子轉移的表示方法正確的是()

【解析】A項,電子轉移的方向不正確;C項,Zn失去2e-;D項,Cu失去2e-。

【答案】B

2.(1)寫出下列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用雙線橋法標明電子轉移的方向和數目,並註明「被氧化」、「被還原」。

①Fe2O3與CO在高溫下的反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KClO3與MnO2在共熱條件下反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H2S氣體和SO2氣體反應生成S和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寫出下列反應的離子方程式,並用單線橋法標明電子轉移的方向和數目。

①Cu和AgNO3溶液反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實驗室制Cl2的反應為MnO2+4HCl(濃)△(=====)MnCl2+Cl2↑+2H2O: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向FeCl2溶液中通入Cl2生成FeCl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3.實驗室製取少量N2常利用的反應是NaNO2+NH4Cl△(=====)NaCl+N2↑+2H2O,關於該反應的說法正確的是()

A.NaNO2發生氧化反應

B.生成1molN2時轉移的電子數為6mol

C.NH4Cl中的氮元素被還原

D.被氧化和被還原的元素是同一種元素

【解析】↑+2H2O中,NaNO2發生還原反應,生成1molN2,轉移3mole-,NH4Cl中N被氧化,被氧化和被還原的元素均為N。

【答案】D

閱讀全文

與高中化學教案該怎麼寫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663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334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271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957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08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324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21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631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01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953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984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05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15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756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172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262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556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351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17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9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