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化學知識 > 如何拓展化學教材資源

如何拓展化學教材資源

發布時間:2022-02-15 16:03:14

⑴ 求問怎樣在備課中吃透教材、拓展教材

信息技術課是一門新興的學科,主要目標是讓學生在初步掌握計算機基礎知識和基本操作技能的同時,進一步加強學生對信息收集、加工、處理能力的培養,切實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和創新能力。而信息技術課的教學還處於探索階段,還沒有既定的教學模式,並且目前還存在著教師隊伍建設、教材開發、教學資源等方面滯後的現象,許多信息科技教師仍扮演著操作培訓員的角色,採用教師講授、示範操作,學生記憶和模仿練習的教、學方式,它忽視了受教育者信息技術綜合應用能力的培養,長此下去,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將受到壓抑,學習興趣將逐漸淡化,甚而消亡。因此,如何為實現信息技術教育在培養信息化人才,創造性人才方面能夠發揮其積極有效的作用,就必須積極探索先進的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回顧十多年來信息技術教學的歷程,總結教學過程中的經驗,我認為信息技術教師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應把握好以下幾點: 一、吃透教材、拓展教材,合理組織教學資源 教材是教師進行教學活動的重要依據,是學生獲取知識的主要來源,是順利完成教學任務的基本條件。我們要從整體上了解教材的特點、把握書本的體系結構,分析大綱,通過鑽研教學大綱,掌握教材基本內容和教學要求,統觀全局,抓住主線,並且可根據學生的興趣傾向和認知特點,因材施教,合理調整教學順序。例如在「IE瀏覽器的使用」這一節里,IE瀏覽器簡介中我調整了一下教學順序,標題欄,菜單欄一帶而過,而後,放下工具欄不提,直接介紹地址欄的使用,這樣直接進入學生關心的內容:輸入地址,打開網頁。然後提出有關網頁操作中的幾個問題,根據問題反過來介紹解決問題的幾個工具按鈕,完成工具欄的介紹。信息技術教育的目的是增強學生的信息意識、培養學生的信息素養,而不是硬性的掌握課本上的所有內容。21世紀是一個信息萬變的時代,僅靠書本上的知識是沒有辦法教好學生的。信息技術教師要廣泛閱讀有關信息技術的報刊雜志、瀏覽網上信息,找出哪些是我們教學過程中需要增加的知識點和教學中需要哪些素材和資源。同時我們應考慮到現在整個社會信息產業的現狀,支持並引導學生關注信息產業的發展,適時地介紹一些國際、國內信息技術的最新動態,從而提高了學生的社會參與意識,信息意識,使學生的積極性得到很好的發揮。如江蘇省中小學教研室編寫的《初中信息技術》教材中的第四章走進網際網路,教材強調如何利用MODEM拔號上網,結合當前實際情況,我們完全可以讓學生在了解MODEM上網的同時,重點介紹寬頻的接入和應用。二、抓住學生特點,精心運用教學方法信息技術教師要了解學生的年齡特點、學習基礎、學習興趣和學習態度等情況,合理組織學生進行課堂教學和組織學生上機實踐操作。信息技術課程既具有很高的理論性,又具有很強的實踐性,它要求學生不僅要很好地掌握理論知識,而且還要把所學習到的知識應用到操作實踐中去,並在操作實踐中不斷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我們在組織教學形式時,要根據本節課的特點和學校硬體設施情況分配教師教學時間和學生練習時間,把教師教學和讓學生進行分組自主討論學習、學生鞏固練習相結合。同時,我們要運用現代的教學手段和校園網資源,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並通過學習使他們學會學習的方法和提高獲取知識的能力。1、以「任務驅動」貫穿教學過程「任務驅動」是一種建立在建構主義教學理論基礎上的教學法,以探索問題來引動和維持學習者的學習興趣和動機。創建真實的教學環境,讓學生帶著真實的學習任務而自主地學習。 「任務驅動」教學法符合探究式教學模式,適用於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獨立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信息技術課是一門實踐性很強、極富創造性、具有明顯的時代發展性特點的課程。「任務驅動」教學法符合計算機系統的層次性和實用性,提出了由表及裡、逐層深入的學習途徑,便於學生循序漸進地學習信息技術的知識和技能。在信息技術課中體現「任務驅動」教學法,就是讓學生在一個個典型的信息處理「任務」的驅動下展開教學活動,引導學生由簡到繁、由易到難、循序漸進地完成一系列「任務」,從而得到清晰的思路、方法和知識的脈絡,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培養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以及用計算機處理信息的能力。目前,「任務驅動」教學法已經形成了「以任務為主線、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基本特徵。如在WORD教學過程中,我們將學習內容細化設計成各個任務:學排小論文、學做賀卡、學編小報等,在教師教的同時,由學生自主探究學習,讓學生明白今天學習了什麼,我學會了什麼,並知道它可用來幹些什麼。2、推行協作學習法 協作學習(Collaborative Learning) 是一種通過小組或團隊的形式組織學生進行學習的一種策略。要求教師具有新型教育思想和教育觀念,以「學」為「主」,同時積極為學生創建協作學習環境。 一位哲人曾說過:倘若你有一個蘋果,我也有一個蘋果,那麼,你和我仍然是各有一個蘋果。但是,倘若你有一個種思想,我也有一種思想,而我們彼此交流這些思想,那麼,我們每個人將各有兩種思想。基於此我們不難理解協作學習的價值。信息技術課本身是技術課,信息技術是一個大的概念,細化一下我們不難發現,乃是由一項項設置,一步步操作組成,很適於學生在協作學習中掌握。在教學過程中,我們創設一種以學生為中心的開放、互助、協作式的學習環境,既解決了教師難以面面俱到的問題,同時也增強了學生之間的友誼,提高了學習興趣,也就提高的教學質量。 3、運用案例教學法目前我們的機房大多具備多媒體電子教室功能,我們要充分利用其展示功能,講練結合,如在學習WINDOWS基本操作時,僅靠教師講,學生很難理解,而利用極域多媒體電子教室軟體中的廣播教學,教師邊講邊演示,學生就聽得很明白、看得很清楚,更容易掌握;像在WORD學習過程中,教師要注意利用實例作品進行教學,向學生展示一些實踐中做得較好的作品(word文檔,圖片等等),讓學生在欣賞作品時得到感悟,引起共鳴。同時,教師可構建信息技術教育網站,將教案、課件和操作難點錄成視頻文件(可用「屏幕錄象專家」)放在網站上,學生可根據自己的掌握情況來瀏覽網頁和選取下載內容,使課堂教學與網上教學相結合。三、以人為本,培養學生非智力因素在信息技術教學中經常對學生進行非智力因素培養,非常有利於信息技術的教學,有利於新課程培養目標的實現,有利於學生的全面、健康發展。1、創設情境,培養學生學習興趣從心理學研究表明,當人對某一事物感興趣時,認識就快;如果毫無興趣,認識就慢,或者不予接受。在信息技術教學中,教師應利用各個教學環節,言傳身教,培養學生具有積極健康的思想情感。在教學過程中,學生往往對直接接觸計算機興趣很大,願意動手操作;而對於學習計算機原理,興趣就小多了。鑒於此,教師可在教學中讓學生通過操作機器來學習新知識。這樣學生在信息技術課的學習中就會感到輕松、愉快,並保持較高的學習熱情。在教學內容上,也應力求注意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如有意識地介紹一些工具軟體、網頁製作、動畫製作等,讓他們在比較輕松的學習情境中了解計算機知識,掌握計算機的基本操作。另外在計算機原理教學中可以運用形象的比喻,把抽象的原理具體化,如對計算機組成,我把「cpu」比作人的大腦、「鍵盤、滑鼠」等輸入設備比作人的感覺器官、「傳輸信息的線路」比作人的傳遞器官,這就大大提高了學生對計算機原理的興趣;在介紹應用軟體的使用過程中,採取「任務驅動教學法」,比如說,在word進行文字排版修飾的教學時,我把文字排版修飾作為一個總任務,在把總任務分成兩個子任務,學生通過課堂教學,合作完成逐級任務,從而提高了學生的成就感,也順利的完成教學任務。2、啟發引導,培養學生良好的意志品質「鍥而不舍,金石可鏤」。正說明意志對一個人成功的作用。學習是學生最主要的活動,學習過程中自然會遇到各種各樣困難和挫折。意志堅強的學生,有決心克服學習中的困難,取得學習上的成功;反之,意志薄弱的學生,則一遇到困難就放棄努力,久而久之,自尊心受挫,信心不足,學習成績就受到影響,以致完全喪失學習積極性。因此,信息技術教學中,很重要一點就是教師必須有意識地通過各種途徑,運用各種方法培養和鍛煉學生的意志。比如,在計算機操作的學習活動中,學生自己動手操作,需要集中注意力,如果錯按一個鍵,有時會影響到操作的執行,甚至前功盡棄。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引導學生認真操作,一絲不苟、持之以恆。在文字輸入練習中,要達到既快速又准確,必須嚴格要求學生熟練的掌握計算機鍵盤指法並反復練習,堅持不懈,直至實現「盲打」,通過啟發引導、嚴格要求,使學生在計算機操作過程中得到磨練,從而培養學生堅忍不拔的意志。3、關心學生,寓情感於教學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時刻扮演著「管如嚴父、愛如慈母、親如朋友」的三重角色。只有教師賦予學生真誠的關心和愛護,建立真摯的和諧的師生關系,才能成為學生巨大的學習動力而使學習效果明顯提高。德國教育家底斯多惠曾說:教學的藝術不在於傳授本領,而在於激勵、喚醒、鼓舞孩子們的心靈,恰如明亮清凈的池水,需要教師投進一顆激情的石子,以盪起他們的情感的波濤,喚起他們求知的慾望,然後引導他們在盎然的情趣中完成學習任務。只有這樣,才能促進認知的活躍,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值得注意的是,我們信息技術教師在認真備課、精心上課的同時,還要做好學生的教學評價,通過評價,了解教和學兩方面的信息,發現問題及時調整教學方法或學習方法,不斷提高教學質量。信息技術課是一門新興的素質教育的重要課程,與其他學科相比,缺少現成的教學經驗供我們借鑒,探索新的環境下的新型教學模式、教學方法,培養具備一定科學精神和創新意識以及信息能力的學生,已是我們信息技術教師刻不容緩的責任。我們要不斷挖掘潛力,把握契機,為中華民族的騰飛,搞好信息技術教學,促進素質教育,更好地承擔起「教學育人」的重任。

⑵ 高中化學人教版教材解讀與拓展有電子版嗎 百度網盤

咨詢記錄 · 回答於2021-04-15

⑶ 如何開發化學教學資源

如何開發化學教學資源

⑷ 如何鑽研初中化學教材

初中化學教材涉及的主要是非常基礎的那種,像一些化學元素。還有,一些基本的化學方程式,把這些都了解。

⑸ 高中化學什麼教輔好要拓展好點的。

您好,
請問是高一/二還是高三?
高一:推薦以下書目(不僅是化學),您可以去翻翻。
《教材完全解讀(王後雄學案)》
《教材快線》
《五年高考三年模擬》
其中,王後雄講解是最多的,也是最詳細的,但是缺點是答案和試題都在書中,做起來不方便,且答題空少,對於(化學)有些知識點講得不夠深入淺出。
五三講解少,書的質量較《教材完全解讀(王後雄學案)》有點差(很薄),題量和王後雄差不多,量都比較適中,知識點雖然講得比較典型,但是部分字數太少,沒《教材完全解讀(王後雄學案)》講得細。
《教材快線》志宏優化出的書,一向比較中庸,集合了前兩本書的優點,缺點是使用的人沒前面的多,錯誤和錯題不敢保證比前面兩本書少。
如果是高三,請追問。
希望採納,謝謝。

⑹ 高中化學知識怎麼拓展

高中化學必修二的每個單元分別對應後面選修的每一本書 如果還是高一的話可以先借後面的教材拓展一下 有一定的幫助

⑺ 面對新課程化學教師如何實現教學方式的轉變

在這一改革中,教師的教學方式的轉變是關鍵,沒有教師的積極配合,再新的教學理念,再新的教材,在實際教學中,都變成了空中樓閣。所以教師必須積極主動地面對新課標,走進新課程,及時進行教學方式的探究與轉變,切實落實新課標,豐富學生的化學素養,提高學生運用化學的能力,為學生的終生發展服務。
一、新課標新教材的特點及化學教學現狀。
1、新課標新教材的特點。
化學高中新教材在教學內容上難度明顯下降,知識面和新科技的介紹有大幅度的增加,課時大幅下降;新課標體現出的新理念是充分發揮化學課程的育人功能,全面提高學生的化學素養及整體素質,幫助學生理解化學對社會發展的作用,使學生可以從化學的視角去認識科學、技術、社會和生活中的有關問題,了解化學製品對人類的貢獻,學會運用化學知識和方法治理污染,合理開發和利用化學資源,新教材傳授給學生的不僅僅是一個個具體的化學知識點,而是可以與具體化學背景聯系的實際問題或思考方法。
2、化學教學現狀分析及存在的問題。
新課標建議要全面發揮化學課程的功能,促進學生素質的整體提高,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新教材非常重視知識的整合,力求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這與舊的教學大綱,舊的教材相比,的確發生了很大的變化。而實際上,中學化學教學受著應試教育的影響,受到高考指揮棒的指揮,加之受到傳統教學觀念,教學方式的影響,致使先進的教學理念得不到落實,師傳生受的教育局面並未明顯改觀,大量的課程內容得不到有效的處理,學生的學習能力探究能力並未得到有效提高。學生可以在化學試卷上得高分,而在實際生活中,卻連酒精引起的失火都不知如何處理。要改變這種現狀,就在於化學教師要有先進的教學理念,科學的教學方法,民主的教學思想,客觀的教學評價。學生化學素養的提高,歸根結底還在於教師施教能力的提高。
二、面對新課程教師應有如下轉變
1、加強學習,改善自己的知識結構。
面對新課標,新課程,部分教師恐慌的原因是怕自己的思想、能力跟不上形式,怕被人說成觀念落後,怕自己的教學方式不被學生接受,又怕進行了教改,影響了學生考試成績的提高,砸了自己的牌子,因而陷入了兩難境地,不知如何是好。其實,面對新課程,大可不必驚慌,不必瞻前顧後。只要立足教材,補充知識,個性教學,科研興教,相信很快能夠適應教改的需要。
面對新課程,教師必須自我加壓,自我充電。從終身教育理念來看,任何職業水平的發展都有高原現象。研究表明,教師在其從事教職五、六年後已基本定型,如果不實施強有力的繼續教育,使其職業價值、性格、手段等全方位更新,那麼其職業水平將不是隨著教齡的增長而增長,反而是隨著教齡的增長而倒退。這表現為職業性格的封閉保守、職業性知能結構的僵化陳舊,思維領域的世俗功利,以及創造個性的萎縮凋謝。所以說,教師必須不斷進行知識結構的翻新。從書本上學,從學生處學,在教學中檢驗。從新課程的特點來看,新課程很注重學生綜合能力的整合,注重時代性和實踐性。所以教師除了掌握好新教材中的內容外,還應多關注國內外大事(戰爭等),社會的焦點問題(污染等)以及生活小知識等,充實自己的知識含量,要經得起學生的求問。
2、轉變觀念,實現教學方式的創新
目前的教育是以考試為中心來組織教育活動和選擇教育內容的教育,是以能夠高分通過考試為最高教育價值追求的教育。這樣的教育勢必形成了以教師為中心,以教師為主導的保姆式教育。教師要完成教學任務,提高考試成績,明顯教學效果,必須強化教師的權威,強化教師教的內容,要求學生必須服從教師的教學組織方式,很少關注學生學習的主觀要求。學生為了取得好的成績,唯師是從,唯書是從,不敢大膽質疑,看的是考試要考的書,想的是考試要考的事。只知道向教師負責,向家長負責,從來不去想為自己負責,自己的興趣何在,自己究竟如何發展。這樣下去學生很難有創新思想和創新能力,這與新教材新課標的要求是背道而馳的。所以教師必須轉變觀念,進行教學方式的創新。教學方式的創新可以進行以下幾個方面的嘗試。
首先是強化學生的主體地位,注重學習方法的指導。新教材的教學內容是舊教材的幾倍。而中學教學課時並未增加,不管是必修課程還是選修課程,都在專業上進行了強化。新教材中以較多的篇幅設立了聯想·質疑資料在線拓展視野交流研討追根尋源知識支持生活指南學以致用等欄目。其中學以致用部分實質為研究性課題。並非所有的教師都擅長以上各個方面。所以教師一定要注意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注意在方法上的指導,發揮學生學習的潛能和智慧。同時教師要想減輕教學負擔,提高教學效益,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也必須以學生為本,注重對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指導學生開展研究性、探究性學習。
其次是淡化學習結果評價,注重學習過程的指導。中學教育往往不能立竿見影,實踐證明,誰要是違背教育規律,急功近利,誰就會得不償失,給別人罪受,自己也受罪。追求短期效應,只會傷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和感情。會使學生討厭化學,害怕化學。最終贏得的是長期的苦惱。所以教師不要過分注重學生的學習結果,而應注重學生學習過程實驗過程中能力的提升,注重對學生學習過程的指導。注意學生學習的態度,方法。
第三是注重學生的親身體驗,引導學生將知識轉化為能力。雖然學生的學習主要是以接受間接知識為主,但如果教師不注意鋪設情境,學生沒有親身體驗的感覺,沒有想像,沒有意識,也是理解不了教師所教的內容,更別談靈活運用了。化學教育注重的是實驗,一個實驗要花很多時間,如果認為做實驗太花時間,還不如直接告訴其實驗結果,那麼學生就缺少了親身的體驗,償不到實驗成功的喜悅或者是失敗的原因,無形中弱化了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如果教師在教學中注意讓學生自己動手做實驗,自己分析失敗的原因,並運用多種媒體,讓學生進行體驗,輔之以良好的指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肯定會有質的飛躍。所以教師在實際教學中,應注意引導學生,進行知識遷移,知識轉化。
第四是拓展化學教學內容,使知識升華延伸.現在STS教育,環境教育,綠色化學教育的產生和在我國的普遍開展,在學習時一定注意滲透與生活、社會有關的化學知識,引導學生關注重大社會問題,最新科技成果,獲諾貝爾化學獎的科研內容等。例如,PPA問題,納米材料、基因物質、飛秒化學、聚乙炔導物問題,都有可能成為新的命題素材。教材中有其相關內容,備課時一定要認真閱讀,並不斷滲入到復習中去。例如,復習鋁時講鋁製品使用時應注意的問題及Al3+對人腦神經元的影響;復習磷時講含磷農葯的正確使用及其危害;復習甲醇時講其毒性;復習甲醛時講室內裝修中甲醛的來源、危害及減少室內裝修中甲醛污染的方法,講環境污染中的溫室效應、臭氧空洞、光化學煙霧、酸雨、水體富營養化、白色污染、二惡英事件等等。這些知識得以擴展,使學生感到化學不再枯燥、不再抽象,也適應了素質教育的要求。同時也有利於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
3、建立新型師生關系,進行民主教學。
在以往的教學過程中,教師不是把自己擺在與學生平等的地位上,處於平等中的首席,而是將自己擺到管學生訓學生的家長地位上。這樣造成的結果是:由於學生對教師嚴管的不滿而產生一種逆反心理和抵觸情緒,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興趣被扼殺了,學生的閃光點消失了。
面對新課程,教師要改變這一狀況,要建立新型師生關系,樹立民主教學思想。否則,師生矛盾會激化,會有害於教學中師生的共同發展。須知,在現今社會,學生基本上都是獨生子女,都是一個個具有鮮活個性的人,是具有創新潛能的人,都是處於成長變化過程中的人,再用老的一套教育模式去教育學生,這樣會把學生管死,管出怨仇,管出大問題,會傷了我們這個民族的元氣。所以,教師要尊重學生的人格,尊重學生的差異,寬容地平等地對待每一個學生。
教師要允許學生有奇思怪想,鼓勵學生標新立異;教師要允許學生犯錯誤,用發展的、一分為二的眼光看待學生,善於發現他們的潛能,幫助他們樹立自信心。在課堂上爭取形成相互激勵、教學相長的師生關系,努力創造有利於開放課堂,共同提高人才成長的良好育人環境。在課堂教學中,師生之間的交往是作為主體的人與人之間的交往,具有民主、平等的特性,通過交流與合作,使師生之間達成共識。同時,學生之間也應展開充分的交流,通過各種觀點的重組、碰撞,拓展個體的視野,超越書本信息。為此,教師應尊重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主體地位,尊重學生的人格與權利,解放學生的主體性和創造性,革除一切不平等地對待學生的現象,提高學生的民主意識和參與能力,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創造良好的教育條件和教育環境,使學生得到生動活潑、自由地發展。只有這樣,學生才會對教師產生信賴,才敢於自由發表自己的見解。
此外,教師應放棄權威、指令者的角色,學會做一個傾聽者,學會欣賞學生、學會聽取學生的意見,真正實現師生平等對話。
4、改變評價觀念,實行多元評價。
在衡量學生上,教師比較關注學生智力的高低,往往按照一種智力類型去要求一群不同智力類型的學生,用一把尺子衡量所有的學生,用分數的高低看待學生學習的好和壞。在評價學生的品質上,以聽話、逆來順受、老實厚道為好學生的標准,而且在老師的眼裡好就是好,壞就是壞,往往一成不變。教師充當了將學生分等級的篩子,而且分不清真正的高和低、好和壞。學生也只好按照教師的評價標准,去決定自己的行為,走教師規定好的道路,這樣就不可避免地阻礙和抑制了學生的發展。
要改變這一現象,教師就應該採用多元的評價方法,重視採用開放式的評價方法,對學生的發展過程和結果進行評價。教師要改變將考試作為唯一的評價手段、過分注重分數的做法,要將考試與其它評價方式有機結合,改變過分注重等級、注重量化的做法。要根據考試的目的、性質和對象,選擇相應的考試方式、方法,並對考試進行不同的處理,減輕學生的壓力。而且要對學生的道德品質、學習能力、發明創造的能力、交流與合作等能力進行公正合理地評價,在評價的過程中不要過多地找學生的弱點和不足,而應重視評價的激勵功能,使每一位學生的閃光點得以展現,使每一位學生都能得到教師賞識的眼光,使每一位學生都能在校輕鬆快樂地學習。
化學教師在學生學習社會生活知識,最新科技成果,豐富個人素養,提高運用化學能力等方面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化學教師知識結構的完備情況,施教能力的高低,直接影響到學生能力的發展情況,所以化學教師應該以一種高度的歷史責任感、使命感來進行教學。須知,教師的一言一行,影響的不是學生的一時一地,而是一生一世。由此,面對新課程,教師實現教學方式的轉變將是非常重要的事。

⑻ 高中化學拓展可以看什麼書

如果你有大量時間和精力,可以看一看大學的《無機化學》和《有機化學》這兩本書,所有的高中內容基本都來自這兩本書。

⑼ 如何在化學教學中用好教材

教材在教學中的地位和作用
教材、教師、學生是課堂教學活動的三種基本要求,也是教學質量生成的三種基本要素。它們從不同角度,不同層面對教學活動和教學質量產生決定性、根本性、實質性的影響。對此,學界有不同認識和觀點。
1、教師中心論(決定論)——「名師出高徒」、「師不高弟子拙」
這種觀點認為,教師水平和學生發展存在依存關系,即學生的發展取決於教師水平。蘇霍姆林斯基曾指出,假如學校里來了一位才華出眾的生物老師,用不了多久,他的周圍就會出現一群愛好生物課的學生。教學過程是教師激活教學思想和展現自我教育智慧的過程(創造性勞動的過程)。
教學、教學質量由教師、教師水平決定,因此對教師素質有特殊要求,教師本身就是知識的化身,一本活教材(像孔子、蘇格拉底),教學過程就是知識(教材)生成的過程。
2、學生中心論(決定論)——一切教育本質上都是「自我教育」
這種觀點認為,自我努力、自我激勵是學生發展的內因,天賦、智商是學生發展的「基因」。總之,學習的質量、學生的發展是由學生自身決定的。我們在教育教學中確實也發現有些特殊才俊,他們「生而知之」,「無師自通」,也有一些勤奮學生憑借自身的不懈努力取得出色的成績。
我們認為,過分強調教師中心或學生中心,容易產生相互排斥,走極端。從哲學上講,這也容易把教學引向主觀唯心主義的誤區。實際上,除了「人」的因素外,「物」(教材)在教學中的地位和意義也不能忽視。
第一,從教育的普及性、全民性的角度來講,教材的地位和作用越來越重要。
對多數從業者而言,教師是一種專業,一份職業,把教師當做人生理想和事業追求的人亦有之,但其為數不多。教師素質高的人有之,但達到超越教材的不多。教學不同於研究,研究以創新知識為主,而教學以傳承知識為主。對學生而言,學習是一種義務、一份責任、一種經歷。對學習感興趣,以學為樂且孜孜以求的學生有之,但比例不高;天賦高、自學能力強,讀什麼都能讀得好且游刃有餘的學生也畢竟是少數。
總之,在由精英教育轉向大眾教育的時代背景下,學校更需要一套標准、規范、目標、要求。教育更強調科學、規范,而不是藝術、自由。為此,教材(教科書以及相應的教學參考書等)就成了學校教育的中心了,成了保證學校基本教育質量的「依靠」和「憑借」。 我國近代教育家陸費逵在《中華書局宣言書》明確提出了「教科書革命」的口號,他說:「國立根本,在乎教育,教育根本,實在教科書。」
第二,從教學活動的運行機制來看,作為一種教育途徑,教學比其他途徑在系統傳授知識、技能以及培養學科學習能力上有著無可比擬的優越性,這種優勢,依靠的主要是教材。教材是教師執教的依據,也是學生學習的依據。赫爾巴特早就注意到了,在教學中總是有一個第三者的東西為師生同時專心注意的。這個橫亘於師生之間的「第三者」,使得我們在教學之中無論多麼努力,都不可能真正做到以學生為本,也不可能真正做到以教師為中心。教材不但界定教師教的任務,也界定學生學的任務。教材才是教學過程真正的核心。[2]必須以教材為中心來發揮師生的主觀能動性。
讓教材為教學中心與教師——學生中心不同。它不產生排它性,不走極端。它便於避兩論之短,讓教學的真正權威——教材更好地發揮核心紐帶作用,又能吸收兩論之長,充分調動師生的主觀能動作用,合力完成教學任務。讓教材在教學上當家作主,並非讓教師靠邊站,讓教師死教書,學生死讀書。事在人為,教材的功能是潛在的,教材的作用只能通過人的努力,通過師生共同發掘方能實現。
第三,從教學實踐來看,把教材邊緣化和誤讀教材是導致課堂教學質量低下和教學改革亂象的根本原因。課堂教學的核心任務就是要解決教材與學生的矛盾。為此,必須以教材為中心來組織課堂教學活動。沒有教材或不依賴教材的課堂,教學就會失去內涵,失去方向,質量也就沒有了依據,沒有了根基。特別是就具體的課堂教學活動而言,一定要以教材為本,忠實地、全面地教好教材的內容,做到不肢解教材、不脫離教材、不邊緣化教材,把教材內容教好,把教材任落實好,把教材問題解決好。教材就算是個例子,也要把它教好、教到點子上,對例子的補充、延伸、拓展和超越、批判、質疑都要基於例子。
第四,從教材本身來看,教材不僅是課程標準的代言人,更是集中了眾多專家、學者的專業智慧和學科水平,它是學科知識的精華、智慧的結晶。教材不是一般的材料、讀物,它是根據教育目的和學生身心發展規律和認識特點,專門研製和編寫的文本,適合於相應特定階段的學生學習。
從這些視角來看,教材理所當然地要成為教學工作的中心和關鍵。對此,我們要有正確、辯證的理解。一方面,要確立教材的中心地位、基礎地位,既要防止把教材邊緣化,又要防止矯枉過正,把教材「神聖化」。把教材邊緣化有兩種表徵(傾向),其一是塞入、補充大量拓展性的資料、信息,貌似「蔚為大觀」,這些內容可能是學生感興趣的,密切聯系學生生活和實際的、與課文內容緊密相關的。但是,這一做法可能會勞而無功,教學是有時空限制的,課堂有限的時間首先要用在對教材本身的教與學上;其二是匆匆把教材內容教完、講完,在學生還沒有深度理解和領會的基礎上,就大量地進行練習解題,實行題海戰術,充分響應了「分分分,學生的命根;考考考,老師的法寶」的「號召」,似乎學習教材內容只為解題服務的。把教材神聖化也有兩種現象(傾向),其一是教學內容的窄化,只教教材(教科書)的內容,小學六年就是學習12本教科書,「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一些教師也反映,教了十年書,腦子里就只剩下教材里的那點知識了。其二是教學內容的聖化。一切以教材的內容、觀點和表述為標准,為問題的解答標准,為思考的導向標准,教材怎麼講、就怎麼教、怎麼學、怎麼記、怎麼背,不敢越雷池半步,思維被格式化了,毫無個性化和批判性的思想,最終成了陶行知先生所批判的教死書、死教書、教書死,讀死書、死讀書、讀書死。另一方面,要致力於正確、准確而有深度地解讀教材,防止誤讀和淺讀。我們既要鼓勵對教材的個性化(批判性)解讀,又要防止和客服偏離教材主旨和主流價值觀的隨意解讀;要准確地、深度地挖掘教材的內涵,充分地學習、領悟、吸收和內化教材的智慧,防止和克服淺化教材的行為,避免只在教材表面上做文章,認識只停留在記憶和簡單的理解層面,教材的功能和價值沒有得到充分的釋放。
不要多想 這樣的提問沒有意義
很多煩惱都是我們自己找的

⑽ 如何充分利用教材資源整體把握課文

在以往的閱讀教學中,大多數教師往往只重視了課文本體,而忽略了課文以外的其他內容。如導讀、預習或閱讀提示、課後練習等。其實,這些內容也是一種教材資源。這些內容的設置正是體現了學習方式的轉變,將培養學習興趣、參與語文實踐、掌握學習方法、養成良好習慣貫穿一體,形成導學的整體效應。充分利用了這些教材資源,對整體把握課文能力的培養,起著重要的促進作用。 一、從「導讀」入手,整體把握本組課文內容新課程語文教科書從一年級開始,圍繞專題把各項內容組合成一個單元,構成相對獨立完整的系統。各個單元之間,體現了學習內容、學習要求的整體推進。每個單元的前面大都設置了「導讀」,「導讀」的內容雖然根據各年級、各組教材的不同要求而定,但基本都體現了編者的意圖和思路,體現了本組教材的學習內容和學習方法。仔細閱讀「導讀」的內容,不僅能「學會閱讀、學會學習」,而且有助於對本組課文的整體把握。 二、利用「預習」或「閱讀提示」,整體感知課文人教版中高年級語文教科書,幾乎在每篇課文的前面都有「預習」或「閱讀提示」。其中提出的問題,都是經過編者再三斟酌,有目的、有針對性地提出來的。這些問題大多是從整體出發,引導學生理解課文、感悟課文。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擯棄傳統的「分段串講」的方法和「按自然段講解」的方法,充分利用這些問題,引導學生在整體閱讀課文的基礎上,自主探究、自我感悟,從而保持課文的整體美感,達到對課文整體的更深入地理解。 又如:人教版第九冊《軍神》一課在「預習」中這樣提出:為什麼要稱他為軍神?用比較快的速度默讀課文,想想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畫出沃克醫生稱贊軍神的話。從這段話來看,第一個問題的提出,實際上是讓學生正確把握課文的中的重點難點和文章的中心;而第二個問題,則是從文章的主要內容入手。要真正弄清這兩個問題,必須從整體出發,對課文進行整體感知、感悟。那麼,在教學中,教師就可以讓學生圍繞這兩個問題,認真閱讀全文,在讀中感知、讀中感悟、讀中探究、讀中理解。 三、抓住課文中的重點詞、句,整體推進課文眾所周知,課文是重要的教材資源。課文中任何一個詞語都不是孤立的,任何一個句子都有其內在的聯系。因此,在教學閆溪江(洛陽市老城區古香小學 河南省 471002) 摘 要 實施新課標後乃至目前,大多數教師不再分段總結段意而代之以按自然段講解,以為這就是整體把握課文。其實不然。那麼,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怎樣培養整體把握課文的能力呢?我認為,充分利用教材資源,是一條行之有效的途徑。 關鍵詞 閱讀教學 教材資源 整體把握課文中,教師要善於抓住課文中的重點詞句,善於預設一個牽一發而動全身的關鍵問題,或善於利用課堂中由文本而生成出的有價值的問題,把討論、解決這個問題作為中心目標的過程或手段整體推進課文。 如:一位教師在引導學生理解《再見了,親人》一文時,抓住「雪中送炭」這個關鍵詞語,先讓學生理解詞語的意思,而後讓學生聯繫上下文想一想,課文中志願軍戰士遇到了哪些困難?朝鮮媽媽送去的又是什麼?這樣,把一個重點詞語看作課文整體的一個縮影同全文聯系起來,切切實實讓學生體驗到了志願軍戰士和朝鮮人民「不是親人,勝似親人」的深情厚意。這樣做,既理解了重點詞語,又注意了文本原有的整體美感,較好地把握了「整體感知和重點突破」的關系。 又如:全國著名特級教師於永正老師在執教《我的伯父魯迅先生》一文時,緊緊抓住「我獃獃的望著來來往往弔唁的人,想到我就要永遠見不到伯父了,聽不到他的聲音了,也得不到他的愛撫了,淚珠就一滴一滴地掉下來。」這根主線,讓學生反復朗讀;而後,在學完每一部分內容後,都反復朗讀這句話;最後在學完全文後再讀這一句。這樣,抓住主線整體推進課文,使學生在反復的朗讀中,認識得以深化、情感得到升華,感悟不斷得到深刻。 四、巧用「課後練習」,整體感悟課文「課後練習」是對課文的拓展和延伸,是教材資源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大部分課文的後面都設置有思考性的問題,這些問題基本上都是引導學生對課文內容進行整體理解和感悟。巧妙運用「課後練習」,也有利於培養整體把握課文的能力。

閱讀全文

與如何拓展化學教材資源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34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397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43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36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77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01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90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693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80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14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47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78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92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49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41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30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42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18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79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