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化學知識 > 高中化學新課標有哪些變化

高中化學新課標有哪些變化

發布時間:2022-11-27 09:10:29

Ⅰ 對化學新課程評價的認識

摘要:〔關鍵詞〕新課程高中化學措施
高中化學新課程標准,力求以學生為 本,進一步提高學生科學素養為宗旨,促進 學生全面發展為重任,構建符合時代要求的 新課程。學習新課標,正確解讀新課程標准, 解讀新教材對新課程標準的體現,是教師把 握教學思想,教學方法和教學內容的前提條 件,是實施新課程標準的必要保證。而通過 新課程標準的教學實踐與思考,又能使解讀 更確切、更深刻。
1 高中新課程的特點
1.1 新的課程理念。新課程從學科本位知 識本位向關注每一個學生的發展轉變,它立 足於學生適應現代生活和未來的發展的需 要,著眼於提高21 世紀公民的科學素養,構 建「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 與價值觀」相融合的高中化學課程目標體 系。設置多樣化的化學課程模塊,努力開發 課程資源,拓展學生選擇的空間,以適應學 生個性發展的需要。從學生已有的經驗和將 要經歷的社會生活實際出發,引導學生進一 步學習化學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形成科 學的世界觀,幫助學生認識化學與人類社會 的密切關系,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通過 以化學實驗為主的多種探究活動,使學生體 驗科學探究的過程,激發學習化學的興趣, 強化科學探究的意識,促進學習方式的轉 變,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同時 也為化學教師創造性地進行教學和研究提 供更多的空間和機會。
1.2 新的教學觀念。觀念是行動的靈魂,教 育觀念對教學起著指導和統率的作用。教學 觀念要在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更新:①教學不 只是課程傳遞和執行的過程,更是課程創生 與開發的過程。當課程由「專制」走向民主, 由封閉走向開放,由學科內容走向學生經驗 的時候,課程就不只是「文本課程」,更是「體 驗課程」。這就意味著,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和 學生不是外在於課程的,而是課程的有機構 成部分,教師不應該只是既定課程的闡述者 和傳遞著,學生也不應該只是既定課程的接 受者和吸收者。②教學是師生交往,積極互 動、共同發展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提倡教 師與學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經驗和知識,豐 富教學內容,實現教學相長,教學過程不再 是教師教與學生學的機械疊加。③教學不僅 要重結論,而且要重過程。④教學價值從以 學科為本位轉向以人的發展為本位。課堂不 僅是學科知識傳遞的殿堂,而且是人性養育 的聖殿。在教學過程中關注學生的道德生活 和人格養成,關注學生的情緒生活和情感體 驗。這樣學生在知識增長的同時,也進行著 人格的完善。

Ⅱ 河北新課標高中化學有什麼變化

新課標化學主要有:微觀結構、有機化合物、無機化合物、化學反應與能量轉化、熱量轉換、礦物鋁鐵銅硅、硫氮其次的應該在選修課本里。

Ⅲ 如何做好新課標下高中化學教學工作

高中化學新課程標准中「強調形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形成正確價值觀、關注學生的整體人格和個體差異」,這些表述正是對學生生命發展的終極關照。新課程目標正是從「知識與能力,過程與結果,情感、意志、價值觀整體上去闡釋新課程理念的。新課程中的發展就是要讓教師和學生在課堂得到應有的發展,而且奠定今後發展的基礎。本人通過幾年的高中化學教學,積累了一定的經驗,現通過以下幾個方面,簡單談一下方法,希望對廣大的化學教師有所幫助。 1化學教學觀念的改變 高中化學新課程改革迫切需要革新傳統的以知識傳授為追求、以考試為唯一評價手段的課堂,用新課程倡導的課程價值觀指導課堂實踐。建立以「人本、人際、人境」三大要素為核心的生態課堂,改變高中化學課程過於注重知識傳授的傾向,強調形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使學生在獲得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過程中同時學會學習和形成正確價值觀,把化學課堂教學過程變成教師的指導下,學生主動的、富有個性的學習過程。讓師生在充滿生命活力的課堂里相互關照、幸福成長,使每個學生都能得到充分的發展,讓學生接受高中化學教育的過程成為他們生命中的一個重要歷程。現代課堂教學的一般模式追求的就是這樣一種課堂教學環境,即讓生命實體在良好的條件下自然地和諧自由地生長發展。新課程下的高中化學課堂教學改革中,高效課堂是構建化學的基石,它是一種基於知識課堂、能力課堂之上的課堂實踐,是對傳統課堂的解構和合理超越。高中化學新課程標准中「強調形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形成正確價值觀、關注學生的整體人格和個體差異」,這些表述正是對學生生命發展的終極關照。 2化學教育要以學生發展為本 面向21世紀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把促進學生發展作為基本出發點,即所謂「以學生的發展為本」。這里所說的「學生的發展」是為了更好地為社會服務,是指學生的潛能得到開發,學力得到提高,在適應社會需要方面有明顯的長進和提高;是指全體學生的發展而不是部分學生的發展;是指學生智力品質和非智力品質全面發展而不是只重視智力的片面發展;是指學生有個性的發展而不是全部學生按照同一的「模式」的發展;是指學生在原有基礎上的發展、可持續的發展而不是只局限在學校內的一時發展。可見,學生發展與素質教育是完全一致的。「以學生發展為本」的實質就是以育人為本。這種教育思想和課程理念不僅注重學生發展的全體性、全面性、主動性,而且注重發展的差異性、持續性,是學生發展需要與社會發展需要在根本利益和價值體現上的統一,是迎接新世紀挑戰,實現可持續發展戰略在人才培養方面的基本保證。「以學生發展為本」不是排他性的兒童中心主義,它並不排斥按照某種體系進行學科教學。當然,以學生發展為本主要是針對學科本位主義提出的,因為當前的學科本位主義過分強調本學科的完整性而忽視學生的身心特點和社會需求;過於強調學科的課堂教學而忽視實踐活動教學的作用。 3理論聯系實際,打造高效課堂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科學。實驗設計緊密聯系生活,能夠激發學生調用生活中已經形成的圖式,實現知識的正遷移,也有利於學生將實驗結論遷移到生活實際中。在實驗教學中融入人本主義教學思想,可以充分優化實驗方案,提高實驗教學效率,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高中化學新課程實驗教學中可以從不同的層面來實施課堂教學的人本化:知識層面――改革或更新裝置;技能層面――提高實驗可觀察性;情感、態度、價值觀層面――人本主義教育理念不僅重視學生獲取實驗知識與技能,還非常關注他們在實驗態度、科學精神層面的情感因素,並試圖將情感因素和認知因素在學習中結合起來。實驗情感可以通過「環保策略」、「探究策略」和「生活化策略」來實現。新課程下的高中化學課堂教學中學生是成長的生命,發展的主體,惟有和諧有效的教學活動才能夠「喚醒沉睡的潛能,激活封存的記憶,開啟幽閉的心智,放飛囚禁的情愫」。生態的課堂是師生智慧充分展現的場所,是師生共同的舞台,由於生態的課堂里有生動的學習情境、活潑的課堂氣氛、積極的師生交流、多樣的互動方式。 總之,化學教育能夠使學生了解和掌握必要的化學知識技能,使他們從特定角度了解科學過程,了解科學、技術和社會的相互聯系,學會解決一些化學問題,提高他們的科學技術素養,滿足社會在公民教育和人才培養方面的需要,並且使人類的化學知識精華得以向後代傳遞和發展。

Ⅳ 求問,新課改的教材最大的變化是什麼

●語文

教師要成為「雜家」

「語文由必修課和選修課組成,必修課有5本教材,選修課分為選修Ⅰ和選修Ⅱ。選修Ⅰ-A為全省高一學生必須選修的課本,Ⅰ-B為學生選修模塊,Ⅰ-C為自主選修課本。選修Ⅱ指學校根據當地實際情況自主編寫的課程,學生可以根據個人興趣愛好決定是否選修。」襄樊四中語文老師鍾道傑說。

新課改後,語文教材篇目有了變化。在保留經典篇目的基礎上,必修課本減少了魯迅的部分文章,增加了與時代接近的篇目,如增加了周立明的《動物游戲之謎》、卡爾薩根的《宇宙的邊疆》等,可讀性大大增強。

選修課本主要注重對作品進行深入研究,例如對唐詩、《史記》進行系統講解,讓感興趣的學生知道得更多。這無疑要求教師具備廣博的知識,由「專家」變成「雜家」。

新課改後,教師在課堂上要以學生為主體,充分做到師生互動。教師要繼承有效的教學方式,不能完全撇開老師應該發揮的作用,避免走入「追求形式,忽視內容」的極端。這些都要求教師不斷提高綜合素養。

●數學

重視電腦的使用

「以前的知識結構更嚴謹,連貫性和邏輯性比較強,新教材中知識模塊化了。」市24中數學老師徐襄濤說,以前高中3年要學習6本數學課本,知識模塊化後共有26本。學生不僅要學習5本必修課本,還必須學習選修課程。選修課程分為選修Ⅰ和選修Ⅱ,選修Ⅰ的相關課程文、理科學生都要學習,其中文科生要求選擇2門選修課,理科生要求選3門。學生學習選修Ⅱ必須達到規定的學時。

選修課的內容則超出考試大綱要求,如「演算法」一章本為大學應用數學專業內容,高中新教材也有所涉獵。同時,新編教材的部分內容必須使用電腦,要求師生更加註重信息技術的應用。

數學在新課改之後,打破了原有的知識體系,逐漸模塊化,這會讓很多人感到不適。例如「一元二次不等式」,課改前是一次性講透知識點,現在部分章節被編排到別的部分,這不僅會增加學生聽課難度,也會讓教師難以把握授課方法。運用信息技術教學,則會成為老教師教學時的一道難題。

●英語

側重語言技能應用

「英語新教材由以前的5本變為必修5本、選修6本。高一到高二上學期期中考試講完必修1至必修5,學生達到七級要求,即掌握詞彙量2400至2500個、習慣用語和固定搭配300至400個,這樣才符合高中畢業標准。選修6、7、8講完,學生可達高考要求,即達到掌握詞彙量3300至3500個、習慣用語和固定搭配400至500個的八級水準。」市24中英語教師李敏說,除了外國語學校,普通高中一般不開設可達九級標準的選修9、10、11的課程。學生可從選修2中任意選修自己感興趣的課程。選修2涵蓋語言知識和技能、語言應用以及語言欣賞等內容。這些模塊各成一書,教材內容更為精細。

在教學過程中,老師將以考試大綱要求點到的24個話題為主線,培養學生綜合語言能力。

●政治

教學生學會生活

「新教材的內容與生活聯系緊密,以學生生活為主線,而不以學科為體系。」市24中政治老師張艷群說,政治教材將分成四個必修模塊、六個選修模塊。模塊內容相互獨立,實行學分管理。其中,選修模塊中的「生活中的法律常識」「公民的道德能力常識」是必須選修的。

在知識結構方面,新教材體系全變了。過去以知識為體系,比如經濟學里一般學習生產、分配、交換、銷售,新教材則與學生生活緊密相連。舊教材中的「產業」因與生活聯系不大,已被刪掉。新教材內容會教授「生活與消費」「企業經營與管理」「收入與分配」「面對市場經營」等。

在教學方面,過去老師是先講知識點,把結構呈現給學生,現在則要設置情境,注重課堂探究,最後得出結論,注重知識生成的過程。

「媽媽給你織的毛衣是不是商品?奶奶給你做的飯是不是商品?」新課改後,老師將從生活實踐出發,突出服務學生的意識。比如上「價格」這節課時,老師要在課前給學生布置作業,讓他們調查市場上肉、蛋等的價格,采訪相關人。發現價格變動後,要尋找價格變動的原因,並思考這種改變對人們生活造成的影響。

●歷史:

「最熟悉的陌生人」

「歷史新教材中的知識點都是課改以前的,現在只是對原來的知識進行了整合,所以看上去又有點陌生。」市24中歷史老師王紅玲這樣總結道。

最明顯的一個變化是,以前的歷史教材編排是通史,現在是專題形式,必修1到必修3分別為「政治文明史」「物質文明史」和「精神文明史」,以文明為主線,中外混編。選修課程則更加註重歷史上的重大改革和近代民主思想部分。

課本圖文並茂,學習板塊豐富,是新教材的第二個特點。新的歷史教材增加了圖片、知識鏈接、學習思考、自我測評等內容,有利於學生的自主學習和探究學習。

新教材強化了部分知識點,例如必修1增加了「中國古代宗法制」,而以前「文化遺產」這一知識點則以新面目示人,出現在選修模塊「世界文化遺產精粹」里。

歷史教材模塊化對教師的知識面、工作量和駕馭課堂的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老師要想把課上好,可以進行專題內的知識整合。

●地理

整體變化不大

「地理學科與課改之前有所不同,但是內容變化不大。」市24中地理老師徐家群介紹。

我省高中課改後的地理課本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和中國地圖出版社出版,分為選修和必修。選修1—3分別講述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和區域地理;選修部分有7個模塊,涉及到地理理論、應用和技術等方面。每個學生必須選修2個模塊,即4個學分。

課本變化主要體現在幾個方面:章節有所減少,刪減了一些非重點內容;必修課更加關注生產生活、自然災害與防治和地理信息技術的應用;課本上增加了讀圖思考、活動課、案例分析和問題探究等,要求學生更加主動積極地學習;地理更多地與社會時事熱點結合,以培養學生科學的人口觀、資源觀和環境觀。

●物理

與實際生活聯系增多

襄樊四中物理老師楊立濤認為,新課改之後,物理學科的教學與以往相比有了很大的改變。

新的物理教材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共12本,分屬12個知識模塊,包含必修和選修兩部分。其中物理(1)和物理(2)為必修科目。選修Ⅰ側重於文科,主要闡述物理和社會生活;選修Ⅱ側重於工科,介紹物理技術及其運用;選修Ⅲ側重於理科。另外,教材中的大字部分內容,學生必須滲透了解掌握,小字部分留待交流思考。

在教學目標上,與以往深入分析研究物理現象及其規律不同,新課改更側重知識技能、過程方法、情感態度三維目標的確立。這一點在物理實驗上尤其明顯。以往物理實驗側重於實驗步驟以及實驗過程,新課改之後的物理實驗步驟和過程逐漸模糊化,與生活實際聯系增多,常見的形式是提出問題讓學生自主思考,自行設計實驗,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

●化學

學生要多進實驗室

「高中化學有兩個必修模塊,共4個學分,我省使用的是人民教育出版社的教材。課程標准要到年底才能定下來。」襄樊四中化學老師李茂熾說。

化學新教材的一大變化是,以前的一些重點內容現在不再是重點,比如「物質結構」,在舊教材中它是重點,也很難。而在新課改後的必修課中,則一帶而過。還有「有機化學」,舊教材中這部分是基礎內容,而新課改後在高二的選修課中才涉及到。

舊教材中有一些內容,老師們都是一次性講透,新課改後,這些內容變得分散。「有一些知識點難度將降低,若第一次講深了,學生們理解不了,會覺得化學非常難,這容易步河南新課改的老路。」李茂熾說,河南實行新課改後,超過一半的學生覺得理科太難,選了文科,襄樊一定要避免出現這種現象。

以前,有些化學實驗是「老師做,學生看」,新課改後則要求盡量讓學生自己做,老師要與學生形成探討與交流、學與問的關系。「以後的學生需要多進實驗室。」李茂熾說。

另外,新教材把很多大學內容「下放」到了高中,增加了「能級」「晶格能」「熵焓」「核外電子的躍遷」「金屬晶體的堆積」「電子互斥理論」等。

●生物

新教材更加生動形象

「新課改後,生物教材共有6本,必修、選修各3本,均屬人教版。選修1是學業水平測試,側重於理科,主講生物實驗。選修2側重於文科,主講生物科學與社會。選修3是高考必考內容,偏於理科。」市24中生物老師周勤德說。

與之相適應的教學內容的編排體系以及呈現方式也有所變化,插圖與相關資料增多,實驗增多,尤其是增加了一些探究性實驗。插圖色彩更加鮮明,新教材因之變得更為生動形象。生物新教材還增加了許多新專欄,如「問題探討」「本節聚焦」「資料分析」等。

新課標對教師能力和素養的要求較以往更高。新課程標准要求教師自主教學,合理利用校內外各種課程資源,發揮自身能動性,了解並滲透物理、化學常識以及數學統計計算方法,備課需查閱更多資料。老師要從「教教材」走向「用教材教」。

另外,新課改後,生物教學會更多地使用多媒體。在講課過程中突出講述主體,以提問為主,允許學生自由發表個人見解。

Ⅳ 新課標下和化學教學有什麼特點

1,以實驗為基礎
2,以化學用語為工具
3,以宏觀、微觀、符號三重表徵有機融合的特有思維方式認識事物

Ⅵ 高中化學教學大綱和課程標准在內容上的區別與聯系

內容的差異
《全日制義務教育化學課程標准》與教學大綱的區別還體現在課程標准本身的內容和教學內容的要求上有很大的不同。
①在前言部分,課程標准在闡述了課程性質的同時,具體地提出了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和課程標准設計的思路,並對課程標准中所涉及到的目標要求作了說明。而教學大綱在這一部分僅對課程的性質作了簡單的說明,並將目標要求的說明作為大綱的附錄在最後簡要列出。 ②在課程目標部分,課程標准從三個維度建構目標體系,即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更全面地體現了課程改革的理念和對義務教育階段學生科學素養的要求,充分吸取了國際理科課程改革的成功經驗,並繼承和發揚了我國基礎教育的優良傳統,具有前瞻性。而教學大綱只是比較籠統地提出了四條教學目的。
③在內容標准部分,教學大綱突出地強調了學科知識體系,過於強調學科本位,課程內容雖經多次修改,仍有繁、難、窄、舊的傾向和痕跡。課程標准則不僅對內容進行了整合,而且四個學習主題淡化了學科體系,突出了課程的基礎性、現實性、活動性和針對性,重視了課程的綜合性和選擇性,加強了課程內容與學生生活以及現代社會發展的聯系,關注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經驗,精選出包括信息技術在內的學生終身學習和發展的必備的基礎知識與技能。同時課程標准不僅對具體的內容標准作了明確的規定,而且為學生學習提供了大量可供選擇的學習情景,具有可操作性。

Ⅶ 化學新課標加了哪些知識

1、有機中的烯烴的順反異構,核磁共振氫譜,葡萄糖的R和L
2、原子結構中的電子亞層,在有機物中出現sp雜化軌道
3、化學平衡中的平衡常數的有關計算、電離平衡中的溶度積常數及計算
4、原電池中增加了鹽橋

Ⅷ 高中化學新課程的課程結構是怎樣的有哪些特點

高中化學新課程包括兩本必修(必修1和必修2)、六本選修(選修1為化學與生活,選修2為化學與技術,選修3為物質結構與性質,選修4為化學反應原理,選修5為有機化學基礎,選修6為實驗化學)。必修1主要為物質的量、實驗基礎、氧化還原反應、離子反應、物質分類、金屬及其化合物、非金屬及其化合物,必修2主要是物質結構和周期律、化學反應與能量、有機基礎、資源的利用等基礎知識。必修面向所有學生,較為基礎,元素化合物知識集中在必修1中的兩章,不像老教材那麼系統,重點是通過必要的反應理解一些基礎理論
選修4包括蓋斯定律與熱化學方程式、速率與化學平衡(介紹平衡常數)、電離平衡、水解平衡和溶解平衡、電化學基礎等內容,是高考的必考內容。是教與學的重點和難點。

Ⅸ 普通高中化學課程標準的目錄

一、普通高中化學課程改革的背景:
1、國際視野中的高中化學課程:
(1)根據科學素養要求設計課程:
國際上普遍將科學素養(ScientificLiteracy)概括為三個組成部分:
對於科學知識達到基本的了解程度;
對科學的研究過程和方法達到基本的了解程度;
對於科學技術對社會和個人所產生的影響達到基本的了解程度。
各國普遍採用這一標准測度本國公眾科學素養,我國也沿用此標准進行中國公眾科學素養調查。
科學素養不僅僅是所受教育程度高低的象徵,而是現代社會中人類普遍文明的標志。
努力提升學生的科學素養是國際理科課程改革的主流。世界各國十分重視將「科學、技術與社會」的相互關系納入課程范疇,「科學為大眾」的理念日益深入人心,教育的視野從培養少數人成為科學家轉向面對所有的學生。
(2)課程具有選擇性:
(3)課程內容的組織具有不同特色:
(4)重視學習化學實驗和研究方法:
2、高中化學課程現狀調查:
教學在很大程度上受制於高考 教師和教材(輔)表現出「權威性」
高中生化學學習興趣普遍缺乏 教師駕馭課堂教學的能力不足
師生之間感情交流和討論偏少 高中學生對教師的教學期望高
化學教材存在脫離實際的傾向 學生缺乏良好的獨立實驗習慣
化學教師的專業發展存在誤區
學生對學科課程的具體感受
最喜歡的 外語、數學、體育、信息技術
最不喜歡的 政治、物理、數學、外語
壓力很大的 數學、物理、外語、化學
實用性最差的 政治、歷史、美術、數學
內容偏多的 數學、物理、政治、歷史
內容太難的 物理、數學、化學、外語
3、高中化學教學大綱與課程標準的比較:
(1)內容與呈現形式
行為主體 前言 組成
(2)課程結構(3)課程性質 (4)課程理念(5)課程目標 (6)內容要求(7)課程實施建議
4、高中化學課程改革的基本思路:
改變課程過於注重知識傳授的傾向,強調形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使獲得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的過程同時成為學會學習和形成正確價值觀的過程。
改變課程過於強調學科本位、科目過多和缺乏整合的現狀,整體設置九年一貫的課程門類和課時比例,並設置綜合課程,以適應不同地區和學生發展的需求,體現課程結構的均衡性、綜合性和選擇性。
改變課程內容「難、繁、偏、舊」和過於注重書本知識的現狀,加強課程內容與學生生活以及現代社會和科技發展的聯系,關注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經驗,精選終身學習必備的基礎知識和技能。
改變課程實施過於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狀,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勤於動手,培養學生收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得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
改變課程評價過分強調甑別與選拔的功能,發揮評價促進學生發展、教師提高和改進教學實踐的功能。
改變課程管理過於集中的狀況,實行國家、地方、學校三級課程管理,增強課程對地方、學校以及學生的適應性
5、新課程的基本理念:
為了中華民族的復興,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
二、高中化學新課程的基本特點:
(1)建構有利於高中生全面發展的課程目標體系:
三個階段的中學化學課程
義務教育階段 高中必修模塊 高中選修模塊
科學探究 認識化學科學 實驗化學
化學實驗基礎
身邊的化學物質 常見無機物及其應用 有機化學基礎
物質構成的奧秘 物質結構基礎 物質結構與性質
化學變化 化學反應 化學反應原理
化學與社會發展 化學與可持續發展 化學與生活化學與技術
(2)確立了適應不同學生發展需要的高中課程體系:
必修模塊 認識化學科學 物質結構基礎
化學實驗基礎 化學1 化學2 化學反應與能量
常見無機物及其應用 化學與可持續發展
選修模塊
化學與生活 化學與技術 物質結構與性質化學反應原理 有機化學基礎 實驗化學
學分設置:必修學分:6 (4+2) 每個模塊36課時,共108課時
必修模塊 2個,4學分
選修模塊6個,至少選修1個,2學分
(在高一學完必修模塊,在高二學完選修模塊)
高中化學必修模塊與後續選修模塊的關系是基礎性與多樣性和選擇性之間的關系。整個中學化學課程是三個階段、三個層次、兩種類型的發展統一體,第一階段是入門、第二階段是發展、第三階段是個性化的深入和提高。
每一位高中生都必須經歷這三個層次的發展階段,前兩個階段強調的是共同的全面發展,第三個階段突出的是多樣化、富於選擇性和個性化的深入發展。這才是對高中化學新課程的基礎性的全面理解。
我們應該在這樣的一個整體中去理解每個模塊的功能定位。
而現行課程:必修(化學Ⅰ): 140課時 偏文
必修加選修(化學Ⅱ):259課時 偏理
五大塊內容(三塊知識穿插安排,兩塊技能滲透其中):化學基本概念與化學原理(元素周期律、物質結構、反應速率與衡、電解質溶液理論) 元素化合物知識 有機化學知識化學計算技能 化學實驗技能
(3)課程內容力求體現基礎性、時代性和人文性:
化學科學的社會價值、思想觀念等影響著社會的文明化進程,通過不同的課程模塊、課程內容和學生活動,力求揭示課程的人文內涵,以進一步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參與意識。
(4)通過多樣化的學習方式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
問題討論:在問題情境中激發學生思考、解疑
收集信息:從多種媒體和不同場所獲取知識
方案設計:針對不同任務設計有效的學習策略
合作學習:在小組活動中共同配合,互相交流
實驗探究:體驗探究過程,揭示化學變化的規律
調查咨詢:理解化學與生活、環境和科技的關系
反思評價:反思、調整學習過程,評價學習成果
(5)提倡多樣化的教學評價方式,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紙筆測驗評價、學習檔案評價、活動表現評價
(6)積極開發和利用課程資源,推進新課程的實施:
強調化學實驗的作用,以此作為啟迪學生科學思維、培養學生探究能力和情感態度價值觀的重要手段,並對實驗室建設提出了基本要求。重視圖書館和計算機網路,進一步開發和利用課程資源。還需充分關注學校的、社區的、工廠的多種資源,不斷地開發、優化和利用好這些資源。
(7)採用學分管理模式,兼顧各類學生的需要:
化學必修為4個學分,選修為2個學分,高中學生修滿並獲得6個學分,即可達到高中化學課程學習的畢業要求。對學有餘力或對化學特別感興趣的學生,鼓勵他們進一步選修其他化學課程模塊,以拓寬知識面,提高化學素養。這也為杜絕「文理分科」提供了較好的基礎。
為體現學生的全面發展,對選修課程學分作出了一定的限制。在最低6個學分的基礎上,建議有理工類專業傾向的學生,可修至8個學分;有志於向化學及其相關專業方向發展的學生,可修至12個學分。
在高考命題上,也提出了相應的建議。一是課標是高校招生化學科考試的命題依據。二是化學1、化學2課程模塊的內容是高校招生化學考試內容的基本組成部分。三是考試內容應對報考不同專業的學生有不同的要求:報考人文學科或社會科學專業的學生,最多不超過3個模塊;報考理工類專業的學生最多不超過4個模塊;報考化學及其相關專業的學生,最多不超過6個模塊。
三、高中化學課程模塊簡介:
必修模塊內容簡介:化學1和化學2
模塊建構思路 人類社會發展中的化學科學探究的過程與方法核心的化學概念和原理
一級內容主題 認識化學科學實驗化學基礎常見無機物及其應用物質結構基礎化學反應與能量化學與可持續發展
選修模塊內容簡介:
1、 化學與生活:
模塊建構思路 了解生活必需的化學物質認識化學與人類生活的關系化學使你的生活更美好一級內容主題 化學與健康生活中的材料化學與環境保護
2、化學與技術:
模塊建構思路 化學是現代技術的重要基礎強化技術意識和創新意識為學生的實踐活動提供資源
一級內容主題 化學與資源開發利用化學與材料製造和應用化學與工農業生產
3、物質結構與性質:
模塊建構思路 探索物質構成的奧秘認識結構與性質的關系體驗物質結構的魅力
一級內容主題 原子結構與元素的性質化學鍵與物質的性質分子間作用力與物質的性質研究物質結構的價值
4、化學反應原理:
模塊建構思路 能源的開發利用離不開化學調控化學反應的方向和速率揭示物質變化的基本規律
一級內容主題 化學反應與能量化學反應速率和化學平衡溶液中的離子平衡
5、有機化學基礎:
模塊建構思路 有機物創造了第二個大自然有機化學是生命科學的核心有機化學是材料科學的基礎
一級內容主題 有機化合物的組成與結構烴及其衍生物的性質與應用糖類、氨基酸和蛋白質 合成高分子化合物
6、實驗化學:
模塊建構思路 實驗是化學科學的重要基石實驗是化學問題解決的重要手段實驗是科學探究的重要途徑
一級內容主題 化學實驗基礎化學實驗探究
四、高中化學課程中的STS教育與現代化學教育:
1、STS教育:
STS教育是當代科學技術和社會發展背景下培養學生科學素養的一種非常有效的科學教育範式。在課標中,無論是從課程性質、課程的基本理念、課程設計、課程內容、課程目標還是在教學建議、評價建議、教科書編寫建議以及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建議等方面都充分體現了STS教育的思想。
化學1在「主題1—認識化學科學」、「主題3—認識常見無機物及其應用」,化學2的「物質結構基礎」、「化學反應與能量」、「化學與可持續發展」三個主題中,都對化學與生活、社會、環境、技術以及它們之間相互關系給與更多的關注。
在選修模塊中,「化學與生活」、和「化學與技術」兩個模塊的內容直接反映的就是其課程中STS教育的目標。
2、現代化學教育:
化學科學的發展和化學前沿科學在人類生產發展中的重大作用,要求在基礎化學教育的課程內容中適當反映化學發展的動態,與化學前沿科學相關的化學基礎,化學科學在人類社會發展中新的作用等內容。這不僅是摒棄化學舊知識、呈現化學新知識,使新的化學課程內容富有時代氣息的需要,也是體現科學大綜合、學科大交叉的科學發展趨勢的需要,在化學教育中體現人文精神的需要,是使全體學生具有新的化學觀點和學習新的化學科學方法,為有志於研究化學科學和從事與化學科學相關職業的學生打好化學基礎的需要。
現代化學科學主要研究的物質層次:原子、分子片、分子、超分子、生物層次的化學,宏觀聚集態化學,介觀聚集態化學。
現代化學科學主要研究的領域:綠色化學、新材料化學科學、化學中的生命科學、化學工程技術、農業化學科學、催化化學、計算機化學科學。
現代化學科學的四大難題:化學反應理論、結構和性能的定量關系、生命現象的化學機理、納米尺度的基本規律。
現代化學內容的教學:充分利用現代化學的內容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用以探究為主的多元的學習方式學習現代化學的內容;在現代化學的內容學習中培養學生的非智力品質;教師要在現代化學內容教學中不斷學習和創新。
五、如何面對新課程的挑戰:
1、教育、教學觀念的挑戰
2、教學方式的挑戰
3、評價方式的挑戰
4、選修課的挑戰
5、課時數的挑戰
6、班級管理模式的挑戰
7、知識結構的更新與能力的挑戰
(1)樹立新的課程意識,樹立新的教育理念
(2)轉變教學觀念,實施新的教學方式
(3)運用全新評價理念,全面公正地評價學生
(4)轉變角色,成為學生學習的促進者、引導者
(5)不斷充電,更新知識,提高駕馭新課程的能力

Ⅹ 簡要說明高中化學新課程有哪些特點

科學素養的提出是本次改革最大特點,具體包括宏微結合,變化守恆模型認知,科學探究,科學精神
宏觀辨識與微觀探析」「變化觀念與平衡思想」「證據推理與模型認知」體現了具有化學學科特質的思想和方法;「科學探究與創新意識」從實踐層面激勵創新,「科學精神和社會責任」進一步揭示了化學學習更高層面的價值追求。上述素養將化學知識與技能的學習、化學思想觀念的建構、科學探究與解決問題能力的發展、創新意識和社會責任感的形成等方面的要求融為一體,形成完整的化學學科核心素養體系

閱讀全文

與高中化學新課標有哪些變化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662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333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270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956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07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323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20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630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00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952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983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04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14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755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171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261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555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350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16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9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