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化學性靜脈炎
化學性靜脈炎是靜脈輸液的主要合並症之一,它是由於葯物刺激性和毒性,PH值和滲透壓超過正常值,葯物稀釋不充分,微粒和導管尖端位置所致,最常見為化療葯物、高滲糖溶液、各種抗生素溶液等,在受注射的淺靜脈內膜上引起化學性刺激,造成廣泛性的損傷,迅速並發血栓形成,往往累及受輸液的整條淺靜脈,終止於近側淺靜脈與深靜脈匯合處。
2. 靜脈輸入高滲刺激性葯物時,保護靜脈宜( )更換輸液部位
分組與成員
1、分組:內科片、外科片、專科片共3組。
2、組員:每組上場選手3人,智囊團10人,共13人。
二、知識競賽規則:
1、分必答題與搶答題;
2、必答題:每人5題,共15題;搶答題:15-20題,智囊團有一次補充回答機會;
3、主持人發令後,最先按鈴者由主持人邀請回答問題
三、知識題
1、靜脈輸液護理的目標?
答:成功穿刺;血管保護;安全留置;醫患安全
2、魚骨圖是誰發明的?
答:美國BD公司,並申請了專利保護
3、魚骨圖由幾根魚骨構成?請列舉至少6根魚骨各代表什麼內容?
答:魚骨圖由八根魚骨組成;
4、輸液治療的最佳臨床實踐目標是什麼?
答:程序化操作;減少穿刺次數;減少並發症;減少病人費用;提高病人滿意度;
減少勞動強度;減少針刺傷
5、靜脈穿刺時,哪些靜脈可供選擇?
答:外周靜脈:上肢靜脈、下肢靜脈、頭皮靜脈、鎖骨下靜脈、頸靜脈
中心靜脈:上腔靜脈、下腔靜脈
6、血液的PH值?
答:正常血液的PH值:7.35-7.45
7、超正常PH值的葯物,會影響血管的什麼部位?
答:超過正常范圍的葯物均會損傷靜脈內膜.
pH<4.1在無充分血流下明顯靜脈內膜組織改變
pH6.0-8.0內膜刺激小
pH>8.0使內膜粗糙後,血栓形成可能性
8、血漿的滲透壓?
答:血漿滲透壓為240-340mOsm/L,285mOsm/L是等滲標准線
9、低滲溶液和高滲溶液的滲透壓是多少?
答:低滲溶液:<240mOsm/L如0.45%氯化鈉溶液
等滲溶液:240-340mOsm/L如0.9%氯化鈉溶液5%GNS溶液
高滲溶液:>340mOsm/L如10%葡萄糖
10、滲透壓的風險評估?
答:滲透壓越高,靜脈刺激越大,葯物隨著配置溶液的種類不同,出現不同的滲透壓值
高度危險>600mOsm/L;中度危險 400-600mOsm/L;低度危險 <400mOsm/L
滲透壓>600mOsm/L的葯物可在24小時內造成化學性靜脈炎!
11、合理選擇靜脈的原則?
答:根據相應的穿刺工具選擇靜脈;滿足輸液治療的速度;
留置期間,有豐富的血液迴流;柔軟、粗直、富有彈性、充盈良好;
所選擇血管局部皮膚完整、有彈性
12、輸液工具的種類?
答:外周輸液工具和中心靜脈輸液工具
13、如何區分外周與中心靜
3. 什麼是化學性靜脈炎
你好,靜脈炎指靜脈血管發炎,根據病變部位不同,靜脈炎可分為淺靜脈炎和深靜脈炎。其病理變理化血管內膜增生,管腔變窄,血流緩慢。周圍皮膚可呈現充血性紅斑,有時伴有水腫。以後逐漸消退, 充血被色素沉著代替,紅斑轉變成棕褐色。少數病人可引起反應, 如發冷、發熱、白細胞增高等,患者常常陳訴疼痛腫脹。
顧名思義就是化學因素引起的靜脈炎,如:葯物稀釋不足、輸液酸、鹼度過高、溶質的濃度過高、留置針材質的差異性皆是造成化學性靜脈炎的原因。
4. 穿刺部位是怎麼造成靜脈炎
[編輯本段]靜脈炎概述血栓性靜脈炎簡稱靜脈炎是指靜脈血管發炎,根據病變部位不同,靜脈炎可分為淺靜脈炎和深靜脈炎 靜脈炎病理。其病理變理化血管內膜增生,管腔變窄,血流緩慢。周圍皮膚可呈現充血性紅斑,有時伴有水腫。以後逐漸消[1]退, 充血被色素沉著代替,紅斑轉變成棕褐色。少數病人可引起反應, 如發冷、發熱、白細胞增高等,患者常常陳訴疼痛腫脹。引起靜脈血栓形成的病因很多,如創傷、手術、妊娠、分娩、心臟病、惡性腫瘤、口服避孕葯及長期站立、下蹲、久坐、久卧受潮濕等,較常見是各種外科手術後引發。其病理變化特點為靜脈壁的損傷,血流狀態的改變及血液高凝狀態等導致深部靜脈血栓形成。祖國醫學其病因病機為氣血瘀滯,阻滯於絡脈及氣血陰陽失調和濕熱下注,內外二因合至而發為本病。 [編輯本段]靜脈炎的臨床表現淺靜脈炎患者,患肢局部紅腫,疼痛,行走時加重,可觸及痛性索狀硬條或串珠樣結節。深部靜脈炎患者,發病突然,患肢呈凹陷性腫脹,皮膚呈暗紅色,有廣泛的靜脈努張或曲張以及毛細血管擴張;後期出現營養障礙性改變,伴有瘀積性皮炎、色素沉著或淺表性潰瘍,股、脛周徑較健肢粗1cm以上,行走時腫痛加重,靜卧後減輕,靜脈造影可見患肢深靜脈血管狹窄或堵塞。.遊走性血栓淺靜脈炎,是指淺靜脈炎症發生部位不定,此起彼伏,反復發作而言,是人體淺靜脈炎中的一種特殊類型。 .胸腹壁血栓性淺靜脈炎,是指胸壁、乳房,兩肋緣及上腹部出現靜脈血栓形成,並同時有炎性病理改變的一種常見疾病,亦稱Monder病。 [編輯本段]靜脈炎的病理靜脈輸入各種抗生素或高滲葡萄糖溶液或因機械直接損傷靜脈壁,還有長期靜脈曲張引起的血淤滯等,而導致靜脈血管內膜損害,形成血栓,迅速導致整條淺靜脈壁的炎症反應,甚至累及靜脈周圍組織,並有滲出液,局部表現有疼痛,腫脹和壓痛的索條柱,往往伴有全身反應,但多不嚴重。 [編輯本段]造成靜脈炎的危險因子包括:1、導管針的材質、長度與管徑大小
2 、操作技術不良
3 、不適當的穿刺部位
4、導管針留置的時間太長
5、固定方法不當
6、輸液的濃度的酸、礆性太強,或不兼容造成沉澱。
7、病患本身的病理生理狀況,如年齡或疾病造成血管壁脆弱,發炎。
8 ,滲透壓
9,輸液快慢 [編輯本段]靜脈炎的分類1、機械性靜脈炎:
1)不正當的固定方法:穿刺部位未固定牢靠,造成針管的滑動。
2)選用的導管管徑太粗,刺激血管壁。
3)穿刺部位太靠近關節處,由於關節活動造成針管與血管壁不斷地摩擦而產生發炎反應。
2、化學性靜脈炎:葯物稀釋不足、輸液酸、鹼度過高、溶質的濃度過高、留置針材質的差異性皆是造成化學性靜脈炎的原因。
3、細菌性靜脈炎:通常與消毒方法不正確、穿刺技術不良、輸液套管無菌狀態的破壞、導管留置時間過長有關。 [編輯本段]護理措施周圍血管疾病的護理
四肢血管疾病的診斷和治療固然起著決定性的作用,但若沒有護理的密切配合也達不到預期的目的,俗話說:「三分治、七分養」,通過合理的調護,達到減輕病人的痛苦,縮短療程,早日康復,因此,護理在治療四肢血管疾病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護理特徵:
1.護理有共性,又有個性化:不論病變的部位在動脈,還是靜脈,周圍循環受損,組織血液灌注量減少是其共同特點。當血流減少至不能滿足組織代謝所需要的氧氣和營養時,就會發生組織缺血、缺氧,在臨床上表現出許多共同的症狀,如患肢發涼、發麻、疼痛,皮膚色澤蒼白潮紅、和營養狀況的改變等,並隨病情的發展,逐漸出現肢端破潰、感染及壞疽等營養不良的改變。因而動、靜脈疾病的護理有一定的共性。同時,每種疾病的病因,發病緩急,嚴重程度,病變范圍以及病情的發展各不相同,患者的工作生活習慣等諸多因素不同,臨床表現也不盡相同,因而,制定護理措施還應因人,因病,因生活條件而異,注重個體化的差異。
2.對病人的教育和指導是護理計劃有效實施的保障:血管疾病的許多治療和護理方法有其一定的特殊性,有嚴格的適應證。如動脈供血不足,患肢應處在低於心臟水平,則症狀可以減輕。而靜脈疾病則正好相反,彈力綳帶對靜脈疾患有促使靜脈迴流和保護、支持作用,但若使用不當,反而會加重血液淤滯。選擇正確的休息姿勢對靜脈疾病患者至關重要。所以保持患肢的組織完整而進行的護理措施是細致而瑣碎,貫穿於病人日常工作生活中的,病人也必須得到專業人員的指導和教育,才能配合執行各項護理計劃,學會進行長期的自我健康訓練。
3.心理護理:血管疾病引起的組織缺血、缺氧而產生的疼痛是慢性的、長期的,因疼痛而使病人活動能力下降並影響睡眠,情緒也隨之變得易激動或抑制、沮喪、輕生等;病情惡化,出現長期不愈的潰瘍,組織壞疽需要截肢,多次住院以及日益增加的醫療費,單位家庭中的煩心事;或因淋巴水腫所致的畸形外觀等都會造成不同程度的心理打擊。因此,心理護理是病人整體護理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一、血管疾病共有的護理問題及解決措施
針對血管疾病因循環受損所導致的組織缺血這一共同特點,護理的首要目的是促進循環,減少組織缺血或阻止其進一步的發展。其次是解除因缺血造成的疼痛及預防組織營養不良可能導致的潰瘍和壞疽等組織完整性受損的問題,以及對病人進行有關疾病知識和護理技術的教育和指導,可以保證所有護理措施能順利而正確的實施和堅持,更好地達到控制病情和預防並發症的目的。
(一)組織灌注不足
護理目標:增加組織灌注量,減輕臨床症狀。 為了達到增加組織灌注量,以提供足夠的組織代謝需氧和營養物質的目的,護理措施主要從促進側支循環的建立,避免血管痙攣和保護患肢等方面著手。
1.促進側支循環的建立:慢性動脈功能不全者,側支循環不足直接影響組織的灌注,患肢缺血性疼痛會限制病人的活動,不利於側支循環的建立,患肢肌肉將因供血不足和廢用而萎縮。有計劃、循序漸進地進行鍛煉,增加活動能促進側支循環的建立和增加末梢組織的灌注。常採用行走和Buerger鍛煉。
2.戒煙酒與調整好的心態:尼古丁、酒精及情緒波動等均可使交感神經興奮,引起血管痙攣,應幫助病人戒煙酒,同時飲食上少飲或不飲含咖啡因類的飲料,有外傷的患者因少食用或不食用刺激性的食物。動脈硬化性疾病或糖尿病病人應堅持低脂和低糖飲食。
3.避免患肢受壓:緊身的衣物,盤腿或雙腿在膝部交叉坐位,胭窩下墊東西以等,都能壓迫血管,影響動脈供血,應盡量避免。
4.注意保暖:暴露在寒冷的空氣中和直接接觸冷物品等均可引起動脈收縮或痙攣。應保持居室溫濕度適宜,避免直接接觸冷水。寒冷季節外出應注意保暖,保暖時間應提前正常人半個月或一個月。避免肢體露在外面,衣褲及鞋襪要寬松、柔軟,
5.保護患肢免受損傷:動脈供血不足的患肢,可能受輕微刺激即能發生經久不愈的潰瘍,因此,應避免搔抓和用力擦洗患肢。已出現水泡、潰瘍或壞疽者,應保持局部清潔,採用正確治療方法積極治療。嚴重供血不足的患肢避免用熱水洗浴,以免增加組織代謝,加重組織缺氧,使病情更快發展,症狀加重。
(二)靜脈迴流障礙
護理目標:減輕患肢水腫。 為達到減少靜脈淤滯,促進靜脈迴流及減少患肢水腫的目的,護理措施主要從以下方面著手。
1.體位:利用重力作用安排體位,患肢應高於心臟水平,病人避免同一姿勢站立過久,必須站立時,應不斷屈伸患肢,以藉助肌肉泵的作用促進靜脈迴流。
2.鍛煉:下肢靜脈疾病可適當進行平地行走鍛煉,以促進側支循環的建立,改善靜脈迴流。
3.其他:經常站立或坐位工作的病人,應裹彈力綳帶或穿彈力襪。
(三)改善疼痛症狀
護理目標:疼痛減輕或緩解。 主要護理措施:促進周圍循環,增加組織灌注量和促進靜脈迴流是解決疼痛的根本措施,護理措施得當,將會有效地減輕或緩解疼痛。此外,疼痛常在活動後發生或加重,故多表現為少動,還會出現睡眠不佳,使病人變得煩躁,易怒或抑鬱,不能積極參與和配合護理人員執行鍛煉計劃。因此,適當適時地給予止痛葯物,會促進活動增加,到病人的合作,從而使護理措施更容易實施。止痛葯的使用應合理,以防成癮。
(四)潛在組織完整性受損的護理
護理目標:不因護理不當而發生或加重皮膚或組織的受損。 血管疾病,由於組織灌注減少,組織營養不良等,均潛在地存在著完整性受損的問題,肢端最外層的皮膚組織是最易受損的部位,極易因輕微損傷而發生組織的完整性受損,而且一旦損傷就易演化為長期不愈的潰瘍。所以,在組織灌注減少的最初階段,就應開始積極、細致和預防性的皮膚護理,尤其是下肢和足部的護理,同時給予維生素 B1、C和高蛋白質的飲食,以加強營養,有利於傷口癒合。若病情發展迅速,組織發生潰瘍或壞疽時,則應及時發現,採取相應的護理措施。
(五)自理缺陷的護理
四肢血管疾病患者因劇烈疼痛、患肢潰瘍、壞疽或患肢腫脹等原因,完全或部分地影響生活自理。或因治療需要,限制病人的活動。在卧床初期,護士應主動實施床旁護理,包括協助進食、飲水、排便、清潔及娛樂等,以滿足病人的基本需要,消除其無助感。應對病人的自理意識、自理潛能、學習願望及應激能力等進行全面評估,與病人及其家屬共同制定出一套訓練計劃,並建議家屬為病人提供必要的物質條件和環境,鼓勵病人自覺學習,充分調動病人的自理潛能,減少對他人的依賴,逐步克服自理缺陷的心理障礙。在實施訓練計劃的過程中,應主動協助病人完成治療性自理需求,補償病人自理能力的不足,為病人建立新的自理模式提供幫助和指導。
二、足部護理四肢血管疾病的患肢末梢因營養不良,易發生潰瘍、蜂窩組織炎或壞疽等復雜難愈的並發症,皆因動脈供血不足或靜脈迴流障礙所致,或缺乏從疾病早期就開始對末梢組織的積極預防性的護理措施和保護支持措施,或未能堅持長期執行的結果。缺血性營養不良,患肢末梢組織,尤其是人體最外層的皮膚組織將逐漸變薄、乾燥、缺乏彈性,易皸裂或受外界損傷而破裂,毛發變稀疏,指(趾)甲變厚,變脆或畸形等,尤其有長期營養不良的情況,使指(趾)甲修剪困難,組織缺血因累及周圍神經而出現感覺異常,如麻木、刺痛、瘙癢、蟻行感等,使缺血局部對冷、熱失去正常的判斷。針對以上情況,對缺血患肢的護理應重視以下幾個方面。
(一)清潔
每天用溫水和中性、刺激性較小的肥皂洗腳,用毛巾徹底擦乾,尤其對趾縫間。擦拭動作要輕柔,以免擦傷皮膚,造成潰瘍。
(二)皮膚滋潤
為盡量避免足部潮濕,應穿吸濕性好的棉織襪和透氣性較好的鞋,並每日更換,忌穿容易使足部出汗的帆布鞋或膠鞋。防止皮膚乾燥,勿在陽光下曝曬,腳太乾燥時,可塗一薄層羊毛脂或含水分的潤滑劑,輕輕擦拭皮膚,避免使用含酒精或香料的潤膚液。
(三)安全
應盡量避免外傷和末梢組織受壓。要堅持在無障礙物的平地上練習行走;勿在擁擠的人群中穿行;穿寬松舒適的鞋,不穿高跟鞋,穿鞋以不擠壓腳趾為度。穿鞋前應先檢查鞋內有無異物,不要光腳行走,夜間可穿保護性襪子;夏季防止蚊蟲叮咬,皮膚瘙癢時,可用止癢劑,切勿用手抓撓;修剪指甲,應先將趾(指)甲在溫水中泡軟,在光線良好的情況下,用指甲刀將趾(指)甲剪平,畸形變厚或糖尿病患者更應小心修剪;洗腳以溫水(32℃左右)為適宜,以防燙傷。也不能用熱水袋或電熱褥等直接接觸患肢病變局部;注意保暖,不要把病變局部暴露在冷空氣中,更不要用冷水洗手、洗腳或在冷水中游泳。
(四)練習 體位和足部的運動練習可促進血液循環,促使側支循環的建立。對下肢供血不足的患者,為減輕患肢疼痛,增加患肢的側支循環,改善下肢的血液供應不足,應堅持定時做Allen—Buerger運動。方法是:病人平卧床上,抬高雙下肢45°以上,堅持至足部皮膚蒼白。這樣可將下肢的積血排空。抬高患肢的時間,30~60s。然後病人坐起,雙下肢下垂於床下,同時雙足做內收、外展或屈伸踝關節的活動。活動時,幅度不要過大、過快,直到患肢皮膚潮紅或發紫為止。下垂時間一般2~3min。最後病人平卧休息1~3min,重復以上運動。
(五)足部皮膚檢查 在採光良好的環境中,每日仔細觀察,記錄末梢皮膚有無紅腫、水泡、胼胝體或小的破口;血管周圍有無腫脹,紅硬和疼痛。
三、足部潰瘍及壞疽的護理
雖有細致的預防性足部護理措施,但若措施執行不力,缺血組織受壓,創傷,或因肢體末端組織缺血未能及時治療,或治療後效果不好者,缺血的足部仍將出現潰瘍或壞疽,一旦發生,一般都有難愈性、易感染及致殘性。潰瘍或壞疽發生後,護理人員應積極採取措施進行護理。首先,根據潰瘍的部位、大小、深度、特點,有無分泌物或炎症表現等,可判斷是動脈性的,還是靜脈性的。然後,結合病人身體狀況和有無糖尿病等,提出合理的護理方案,達到控制感染,促進肉芽組織生長,最終使潰瘍癒合的目的。
(一)預防和控制感染
任何潰瘍和壞疽都有潛在的感染問題,感染創面不易癒合,故首先要預防和控制感染。 局部創面處理:主要是保證潰瘍創面充分引流和創面清潔.
1、用0.9%鹽水或0.4%新潔爾滅溶液沖洗傷口,並用棉球輕擦數次使臟物脫下;
2、用3%雙氧水棉球輕擦或用注射器抽雙氧水沖洗傷口數次,臟物多則沖時泡沫多;
3、反復重復一、二步,未能脫掉的骨頭或腐肉,不必採用其他方法處理,讓其自行脫掉;
4、用干棉球擦乾傷口,傷口周邊用75%酒精棉球消毒1-遍;
5、處置傷口間隔時間,以病情發展的階段及傷口的變化有的不同,一般間隔兩天。以防繼續感染。各種處理都應嚴格無菌操作。對全身抵抗力差者,可遵醫囑給予廣譜抗生素,以防繼發感染或控制感染。在創口形成的葯痂一定要清除,肉芽組織生長過快或肉芽水腫,會影響上皮再生,使創口難於癒合,包紮不宜過緊,以免影響血液循環,延緩創口癒合。潰瘍創面周圍的皮膚可用溫水、中性肥皂輕柔地清洗,而後用棉球擦乾。
(二)促進肉芽生長,加速創口癒合
潰瘍創面只要有足夠的血液供應,無感染和壞,敷料濕潤,透氣性好,肉芽組織就會迅速生長,創口很快會癒合。
1.局部創面處理:壞組織不利於創口癒合,且易繼發感染,故應及時清除潰瘍面的壞組織,促進壞組織分解。創面徹底清除後,可根據創面的性質,選用「蛋黃油葯劑」和「祛腐生肌散」。創面較深者,宜選用葯物浸濕的紗布松軟填塞,充分引流,使肉芽組織逐漸從創口底部生長,填充。創面滲出物過多者,可選用各種具有吸水性的敷料,如水解膠體、藻酸鈣等。此外,在出現不明的發熱、疼痛、出血、有厭氧菌感染可疑,或敷料脫出、敷料臟了,以及膿液增多、有異味等,應及時更換。但無論新鮮傷口還是感染傷口,換葯時都不要在傷口內塗撒消炎粉以及帶有顏色的葯物(如甲紫),以免影響對傷口的觀察。 敷料更換不宜過勤,揭除敷料時,勿損傷新生的肉芽組織。同時要注意局部葯物是否有過敏反應。
2.改善局部循環:防止局部受壓,卧床病人注意勤翻身,以減少局部受壓時間,必要者可使用支被架。因動脈供血不足引起的潰瘍,可作Buerger運動,有利於改善局部循環,增加側支循環。因靜脈迴流障礙而引起的潰瘍,卧床及抬高患肢及用彈力綳帶包紮或穿特製的彈力襪,可促進靜脈迴流。但最根本的是治療原發病,使局部循環徹底地恢復。
3.改善全身營養狀況:可根據病人的生活習慣調整飲食,所進食物應含高蛋白,高維生素。貧血者,輕者可進食含鐵量高的食品,重者應間斷輸血。若口服硫酸鋅,可為傷口提供所需的微量鋅,促進傷口癒合。給予鈣劑也可以起到止痛的作用。
1、發生靜脈炎,如屬一般留置針應拔除,更換穿刺部位,發炎部位可給予熱敷,症狀應在3天內改善,若無改善跡象應通知醫師評估是否細菌感染。
2、若PICC(外周靜脈穿刺導入中央導管)發生靜脈炎,可先熱敷,若屬於機械或化學性靜脈炎,症狀應可緩解,若症狀持續,並無改善跡象,才需拔除。
3、若進行濕熱敷、可利用濕熱毛巾進行熱敷,每次20分鍾,一天4次。
4、若疑是細菌性靜脈炎,需通知醫生進行導管針與血液培養,抽血培養需從其它靜脈及導管內各抽取一支進行血液培養,以作為診斷的依據。
5、若有膿液,應培養膿性液體,需利用無菌棉棒進行;取樣前,避免消毒皮膚以免影響細菌的培養。
6、抬高患肢,促進血液循環,進行修復。
7、若疑似化學反應,需記錄。應依據靜脈輸液協會制訂的記錄方式進行記錄,以達到護理人員判斷標準的一致性。
8、避免再度穿刺已發炎的血管,發炎血管須等到症狀完全復原,恢復彈性方可使用。 [編輯本段]靜脈炎報告分級(美國靜脈輸液協會1998年制訂的靜脈炎報告分級)
靜脈炎
0 無臨床症狀
1+ 紅斑伴有或無疼痛,有或無水腫
2+ 紅斑伴有或無疼痛,有或無水腫,靜脈條紋形成。
3+ 紅斑伴有或無疼痛,有或無水腫,靜脈條紋形成,可觸及索狀物。
浸潤
0 無臨床症狀
1 皮膚蒼白,水腫范圍小於英寸(2.5cm),皮溫降低,有或無疼痛。
2 皮膚蒼白,水腫范圍1英寸(2.5cm)-6英寸(15cm),皮溫降低,有或無疼痛。
3 皮膚蒼白,呈透明狀,水腫范圍大於6英寸(15cm),皮溫降低,輕度致中度疼痛可能有麻木感。
4 皮膚蒼白,呈透明狀,皮膚緊綳並褪色,有液體滲出;皮膚青腫,水腫范圍大於6英寸(15cm),壓迫水腫部位後組織呈凹陷狀;循環系統功能下降,中度致重度疼痛。任何劑量的血製品、刺激性或腐蝕性液體的滲漏都屬該級。
輸液污染病
不少人士一旦生病就要求輸液。一般都認為輸液治療手段直接、見效快,卻不知由於技術的原因會不可避免的在輸液時,把一些輸液污染源帶入人體,從而導致輸液的急性反應,或是造成輸液引起的潛在危害。
化療相關的靜脈炎 保護靜脈
一 化療前應為患者長期治療考慮,使用血管一般由遠端向近端,由背測向內側,左右臂交替使用,因下肢靜脈易形成血栓,除上肢靜脈綜合征外,不宜採用下肢 靜脈給葯。
二 避免反復穿刺同一部位,推葯過程反復抽回血,以確保針在血管內。
三 根據血管直徑選擇針頭,針頭越細對血管損傷面越小,一般採用 6 號半~ 7 號頭皮針。
四 葯物稀釋宜淡,靜脈注射宜緩,注射前後均用 2.0 ml 生理鹽水沖 入。
五 拔針前回吸少量血液在針頭內,以保持血管內負壓,然後迅速拔針 ,用無菌棉球壓迫穿刺部位 3 ~ 5 min, 同時抬高穿刺的肢體,以避免血液返流,防止針眼局 部瘀斑,有利於以後再穿刺。
六 葯液外漏及靜脈炎的處理:
(1) 如果注射部位刺痛、燒灼或水腫, 則提示葯液外漏,需立即停止用葯並更換注射部位。
(2) 漏葯部位根據不同的化療葯物採用 不同的解毒劑做皮下封閉,如氮芥、絲裂黴素、更生黴素溢出可採用等滲硫酸鈉,如長春新 鹼,外漏時可採用透明質酸酶。其他葯物均可採用等滲鹽水封閉方法:可用 20 ml 注射器抽 取解毒劑在漏液部位周圍採取菱形注射,為防止疼痛還需局部注射普魯卡因 2 ml, 必要時 4 h 後可重復注射。
(3) 漏液部位冷敷,也可配合硫酸鎂濕敷直到症狀消失。
(4) 靜脈炎發生後可 行局部熱敷,按血管走行的松軟膏外塗或理療。
5. 關於保留靜脈留置針的留置時間,你知多少
選用留置針細、短為宜,外套管柔韌度好、刺激性小、可隨意彎曲回彈性好、適宜選擇兒科型號的留置針,減少留置針與血管壁之間的摩擦,降低機械性損傷靜脈炎的發生幾率,可相對延長留置時間。
留置針穿刺部位的選擇,首選上肢,其次為下肢和頭皮靜脈。 原則:由遠心端向近心端,選擇管徑≥3mm、粗直、血流充盈、富有彈性、易固定,且避開關節、硬結、受傷感染的靜脈。因下肢靜脈血液迴流緩慢,葯物滯流時間長,對下肢血管刺激性大,血栓形成幾率高於上肢,尤其是長期卧床者血栓形成幾率是上肢的3倍。如有特殊情況需要選擇在下肢靜脈穿刺,輸液時可抬高下肢20°~30°,以加快血液迴流,縮短葯物和液體在下肢靜脈滯留時間,減輕對下肢靜脈的刺激,同時減少發生下肢靜脈血栓幾率。 據不同年齡的患兒選擇不同的穿刺部位 。
感染是影響留置時間原因之一。要嚴格無菌操作,保證留置針的無菌環境,常規消毒兩遍,操作者注意手衛生,防止交叉感染。正確使用止血帶,提高穿刺成功率。距穿刺點上方10cm處扎止血帶,止血帶一人一用一消毒,結扎時間不宜過長,一般結扎60s內血管充盈明顯,避免超過2min可能引起組織水腫。不宜過緊(可容納一手指為宜),以免導致肢體遠端動脈血流減少,靜脈充盈不良,影響穿刺成功率,也增加了皮下血腫的幾率。
操作時,根據病情及皮下脂肪差異情況,選擇留置針進針角度。進針角度不宜過小,進針速度不宜過快,以免刺破血管後壁。見回血後,降低穿刺角度沿血管前行1~2mm,退針芯2~5mm,緩慢將外套管全部送入血管。送管後再松止血帶,可有效提高穿刺成功率。
穿刺成功後,選擇貼敷性好、透氣防水的貼膜覆蓋固定,同時加用自黏性彈力綳帶外固定,將貼膜完全包裹,避免貼膜卷邊、沾水、留置針脫落、穿刺部位感染。
綳帶包紮不宜過緊和過度制動,穿刺靜脈上方衣物宜寬松。避免在同一根血管同一部位反復穿刺,減少血栓形成和靜脈炎發生幾率,影響留置針的留置時間。
葯物PH值對血管的刺激。當PH值介於6.0~8.0,對血管的刺激最小。
在葯物治療過程中,葯物的酸鹼度不同,對血管及導管的刺激程度不同,決定留置針的應用效果。
滲透壓影響血管壁細胞水分子的移動,對靜脈炎發生佔有很大因素。
滲透壓越高,對靜脈刺激越大,高度危險滲透壓的葯物輸注24小時內就可產生化學性靜脈炎。
合理安排葯物輸注的順序。先鹽後糖,先晶後膠;先輸入高濃度、刺激性強的葯物,後輸入非刺激性葯物。輸入對血管刺激性強的葯物需充分稀釋,減慢滴速,或前後用生理鹽水沖管。
封管時建議先用生理鹽水10ml沖管,再用稀釋肝素鈉5ml脈沖式正壓封管,能減少靜脈炎的發生,延長留置針的有效使用。
控制輸液速度,延長留置時間。小兒的輸液速度是20~40滴/分,治療過程中要根據病情、輸入葯物濃度調整輸液速度。
有文獻報道:外周靜脈血流1ml/分。如果60滴/分,相當於5ml/分;如果80滴/分,相當於8.3ml/分,當液體流速大於血流速度時,使血管壁側壓迅速升高,發生機械性靜脈炎;
如果輸入刺激性強的高危葯物,血液迴流受阻,血液稀釋葯物有能力下降,甚至為0,導致外滲,引起化學性靜脈炎。
輸液微粒引起靜脈炎,使留置時間縮短。輸液微粒直徑一般只有1~25μm,但也有肉眼可見的50~300μm更大的顆粒。
輸入後造成血栓形成和靜脈炎,可通過加用精密過濾器對微粒進行過濾,從而降低靜脈炎的發生。
最後就是要求護理人員做好健康宣教,避免隨意劇烈活動,避免潮濕,防止感染。有方法舒適的固定。但細心的護理也是保證留置時間的重要環節。
希望對你有所幫助,謝謝觀看。
6. 醫學類鹼性液體有哪些
1、運動飲料含有少量糖分、鈉鹽、鉀、鎂、鈣和多種水溶性纖維,從這個角度講,運動飲料應該屬於鹼性的。
2、礦泉水由底層深處開采出來,含有豐富的稀有礦物質,略呈鹼性,對健康有利。
3、至於可樂、雪碧等主要是含糖飲料,略呈酸性,口渴的時候飲用並不好。
4、果汁飲料大多數添加了檸檬酸,在人體損失大量的電解質,如鉀、鈉等鹼性成分後,飲用果汁等飲料容易令體液呈酸性,對身體不利。
隨著現代臨床護理的發展,靜脈輸液已成為臨床治療、營養供給、急救用葯的主要途徑。2013年11月14日國家衛計委發布、2014 年 5 月 1 日正式實施的《靜脈治療護理技術操作規范》中明確指出:在靜脈治療操作前,護士應評估患者的年齡、病情、過敏史、靜脈治療方案、葯物性質、治療時間等,選擇合適的輸注途徑和靜脈治療工具;腐蝕性葯物不應使用一次性靜脈輸液鋼針,也不宜用外周靜脈留置針持續靜脈輸注,可使用經外周靜脈置入中心靜脈導管(PICC)、中心靜脈導管(CVC)或輸液港(PORT)輸注腐蝕性葯物[1]。2016年美國靜脈輸液護理學會(INS)在《輸液治療實踐標准》中也提出:滲透壓大於900mOsm/L的葯物不可使用外周靜脈輸注[2,3]。
腐蝕性葯物主要指臨床上常用的強酸性、強鹼性或具有高滲透壓的葯物。一旦滲漏在血管外,將會給患者造成局部皮下組織炎症性改變、壞死,甚至功能障礙。
溶液酸鹼度是表示溶液酸性或鹼性程度的數值,即水溶液中氫離子濃度的負對數,用pH值表示。生理情況下,正常血液pH值為7.35~7.45,pH值<5為強酸性,pH值>9為強鹼性。液體的pH值在6~8時對靜脈影響較小,pH值超過此范圍時,均可導致酸鹼平衡失調,影響上皮細胞吸收水分,增加血管通透性,出現局部紅腫、血液循環障礙、組織缺血缺氧,干擾細胞內模的正常代謝及正常功能,並誘發血小板聚集和繼發的血栓性靜脈炎的鏈式反應,增加化學性靜脈炎的發生率。
溶液通過半透膜由低濃度梯度向高濃度梯度溶液擴散的現象稱為滲透,阻止滲透所需施加的壓力,稱為滲透壓。其大小取決於溶質粒子的數量,與溶質的分子量、半徑等特性無關。生理情況下,正常人體血漿滲透壓為280~310 mOsm/L,滲透壓<400 mOsm/L為低度危險,滲透壓在400~600 mOsm/L為中度危險,滲透壓>600 mOsm/L為高度危險,高度危險的葯物可在24小時內造成化學性靜脈炎
7. 甲周炎能引起靜脈炎嗎
造成靜脈炎的危險因子包括:
1、導管針的材質、長度與管徑大小
2 、操作技術不良
3 、不適當的穿刺部位
4、導管針留置的時間太長
5、固定方法不當
6、輸液的濃度的酸、礆性太強,或不兼容造成沉澱。
7、病患本身的病理生理狀況,如年齡或疾病造成血管壁脆弱,發炎。
8. 滲透壓大於多少葯物可在24小時造成化學性靜脈炎
大於600mOsm/L
血漿的滲透壓通常在240~340mOsm/L,285mOsm/L是等滲標准線。滲透壓影響血管壁細胞水分子的移動。當葯物的滲透壓高於血漿滲透壓時,會吸收細胞內水分,導致血管內膜細胞脫水,內膜暴露於刺激性溶液而受損。
滲透壓越高,靜脈刺激越大。研究證明,當滲透壓大於600mOsm/L的葯物可在24小時內造成化學性靜脈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