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化學知識 > 化學大明有哪些

化學大明有哪些

發布時間:2022-11-28 06:51:12

Ⅰ 為什麼明朝皇子們的名字,和化學元素周期表重合率非常高

為什麼明朝皇子們的名字,和化學元素周期表重合率那麼高?舉幾個例子我們來看一下,如朱公錫,朱慎鐳,朱同鉻,朱同鈮,朱安汞,朱在鈉,朱均鐵,朱成鈷,我們可以看到這幾個人名字的最後一個字都和化學元素周期表有關,那麼這是為什麼呢?

剛開始,子孫們還可以對名字進行挑剔,到了後來字都被用完了。況且取名也要忌諱祖先,不能使用重名。這也就造成了後面越來越難取名的問題。最後被逼得沒辦法,由於祖先的規矩不能被破壞。所以,朱家的子子孫孫,就開始隨便起名,只要能對的五行的就可以來當做名字,還有的自己造字,這也就是朱家的子孫名字中占據了元素周期表的原因。家族人口越來越多,取名字的時候又不能跟祖輩一樣。於是各種帶著五行偏旁的生僻字就被翻了出來。於是很多生僻字甚至是造出來的字都被收入了《康熙字典》,並一直流傳了下來。

後來當元素周期表傳入中國的時候,我國的科學家希望把它翻譯成中文,一時間找不到合適的字來進行翻譯代替。況且,翻譯也不能那麼馬虎草率。由於見到了朱家族譜,裡面有很多都是採用金屬類的偏旁部首,所以,就進行改造。而大部分的元素周期表,就採用了朱家人的名字。不得不說啊,現在來看,朱元璋真的是非常有智慧。即便是自己的子子孫孫都去世了,但是,名字依然在流傳。有人說相信如果朱元璋活著的話,那麼也會放聲大笑吧。不得不說,這家人的起名真的是非常的有規矩的,能一直延續也不容易。

Ⅱ 為什麼明朝皇子起的名字,這么像現代的化學元素周期表

大明王朝的開創者朱元璋是個非常厲害的人物,不光操心自己任期內的事情,連子孫後代的工作都恨不得替他們全乾完了。他給後代們制定了很多規矩和福利,讓他們按照執行享受就好了。

這其中就包括了怎麼給朱家子孫起那些奇葩的化學元素般的名字。在封建時代,皇族成員的命名雖然很講究,很典雅,但是也和大部分中國普通人遵循的基本規則一樣,姓氏+輩分+單名。但對於大明王朝來講,開國皇帝朱元璋的個人文化程度有限,他雖然當過和尚,卻更信道教,學到了一些神秘讖緯之術,並做了有趣的嘗試。大明王子的取名方法,包括明這個朝代的取名由來,都是為了順應古代玄術中的五行陰陽學說。大明建立於1368年,按照當時所謂的命理學來說,大明屬於水德。所以當時才會定都在應天,也就是現在的南京。因為南京有個別名叫金陵,也就是說為了符合五行。

按照他的設想,朱家子孫們起名字都必須符合符合「五德始終說」的來循環,這樣做王朝才能興盛長久。他有26個兒子,給兒子起的名字全部都是木字旁的,比如太子朱標,二子朱樉,三子朱棡,燕王朱棣,朱元璋一共26個兒子,當時估計已經沒少查字典,裡面已經有很多比較生僻的字了,如樉、棡、橚、榑、柍、栴等。從朱三代開始,姓自然是固定的,輩分也是固定的。朱元璋早就二十幾個兒子的後代世系合擬定了「字」作為輩分,比如朱棣一支「高瞻祁見佑,厚載翊常由,慈和怡伯仲,簡靖迪先猷」。每個皇子皇孫的單名都要與金木水火土有關,而且要按照五行相生來排序。比如嘉靖皇帝叫朱厚熜,五行為火,他的兒子的名字就得和土有關,也就是隆慶皇帝朱載厚,隆慶的兒子們,土生金就是萬曆皇帝朱翊鈞了。這套體系實在是太考驗老朱家人的文化水準了啊,饒是朱元璋算的精,漢字就那麼多!

通過各支的輩分杜絕重名現象,但架不住每一支皇族子孫養尊處優太能生啊,據說明末皇族就有上百萬人,這上百萬人的名字要硬往上面這個規則里套,還不能重名,結果可想而知。剛開始的取名還能挑點寓意好的字,可後來字都被用完了,後代取名肯定得避諱先輩的,不能用先輩們用過的,這就造成了越往後面取名越難。生的晚的只好現「造字」,雖然造字這不是明代皇室的專利,但明代皇室確實是把造字發揮到了極致,許多人的名字都成了生僻字,而且讀起來也不好聽,比如朱五代朱十代,按例該用「金」字系列命名,但古代的金字旁漢字的確太少,總不能都起名叫銀銅鐵吧,只好絞盡腦汁地造了很多字,這也就是我們後來看到的「朱公錫、朱慎鐳、朱同鉻、朱同鈮、朱在鈉、朱成鈷、朱帥鉀、朱帥鋅、朱至鑭、朱效鈦、朱效鋰」這些化學名字的出處。

徐壽

Ⅲ 化學元素都有字母命名,它的漢字名稱有什麼由來

相信大家都看到過元素周期表,而對於上面的字母和文字都是比較詫異的,因為相對來說裡面會出現很多的平常沒有見到過的漢字和字母,所以讀起來也會非常的不習慣,那麼,對於這些漢字名稱有什麼由來呢?接下來就來具體說一說。

當然,它的中文名稱和字母也是呈現一種對應的關系,只有更好的了解它在西方的命名規則,才能更好的進行翻譯,這樣子也是對於化學元素周期表的一種理解程度的提升,大家在平常的時候也要多進行學習,更好地方便了解。

Ⅳ 明朝都有哪些皇帝

明朝是中國歷史上承元朝、下啟清朝的朝代1368年朱元璋滅元稱帝,國號大明,歷十二世,傳十六帝:明太祖(洪武)、明惠帝(建文)、明成祖(永樂)、明仁宗(洪熙)、明宣宗(宣德)、明英宗(正統/天順)、明代宗(景泰)明憲宗(成化)、明孝宗(弘治)、明武宗(正德)、明世宗(嘉靖)、明穆宗(隆慶)、明神宗(萬曆)、明光宗(泰昌)、明熹宗(天啟)、明思宗(崇禎)
明朝(公元1368年~1644年,一說亡於1683年)是中國歷史上承元朝、下啟清朝的朝代,是以漢族為主推翻蒙古族統治者而建立起來的漢族復興王朝,也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由漢族建立的君主制王朝。而明朝皇帝,則是指由明太祖朱元璋開始,直至明思宗朱由檢共16位明朝皇帝。

Ⅳ 明朝時期的科學巨匠有哪些

參考:<話說中國>(上海文藝出版社),《中國科學技術史>(李約瑟 英),天涯社區,星辰在線

1 天文 氣象:
公元十四世紀中葉的《白猿獻三光圖》(作者不詳)載有一百三十二幅雲圖,並與天氣變化聯系起來,絕大部分與現代氣象學原理相一致。(歐洲到公元1879年才出版只有十六幅的雲圖。)

1383年南京設京師觀象台

1439年造渾天儀置北京(1900年被八國聯軍德國劫走.1921年要回,置南京紫金山天文台)

1442年北京設觀象台

1446年建晷影堂(位於北京古觀象台西南側)

1607年李之藻撰<渾蓋通憲圖說>刊行(介紹西方天文觀闡釋渾天說)

1617年張燮著《東西洋考》記載海洋占候等的詳細資料。

1634年正式安裝我國第一架天文望遠鏡:"筩"(yong)

2 數學 物理:
1450年吳敬撰<九章演算法比類大全>

1584年朱載 (yu)著《律呂精義》出版

1592年程大位撰<演算法統宗>最早記載使用珠算方法開平方和開立方

1606年徐光啟與利瑪竇開始合譯<幾何原本>

1613年李之藻據西人克拉維斯<實用算術概論>和中國程大位<演算法統宗>編譯而成<同文算指>

1637年,宋應星在《論氣·氣聲》中對聲音的產生和傳播作出了合乎科學的解釋,他認為聲音是由於物體振動或急速運動沖擊空氣而產生的,聲音是通過空氣來傳播的,同水波相類似。

方以智在《物理小識》卷2中提出:"宙(時間)輪於宇(空間),則宇中有宙,宙中有宇。"也就是提出了時間和空間不能彼此獨立存在的時空觀。

在《物理小識》卷1中正確地解釋了蒙氣差(即大氣折射)現象

民間光學儀器製造家孫雲球製造放大鏡、顯微鏡等幾十種光學儀器,並著《鏡史》(已佚)。

3 醫學:
1406年,朱棣等主持收集編成《普濟方》(載方六萬一千七百三十九個,是我國現存最大的一部醫方書。)

1567年在寧國府太平縣試行中國人痘接種方法預防天花。(種痘預防天花是人工免疫法的開端,是醫學史上的重大成就。十七世紀我國種痘技術已相當完善,並已推廣到全國。我國種痘法於十七世紀初傳入歐洲。 )

1596年李時珍著《本草綱目》在南京正式出版刊行
同期問世的還有《瀕湖脈學》《奇經八脈考》等

1601年,楊繼洲著《針灸大成》

1617年,陳實功著《外科正宗》(收集了大量有效方劑。他注重實踐,勇於革新,創造性地進行了截趾(指)、氣管縫合等外科手術,對我國外科學作出了貢獻。書中對一些腫瘤也作了論述。)

1624年張景岳撰《類經>刊行,同年,景岳再編《類經圖翼》和《類經附翼》
1640《景岳全書》64捲成書

1641年吳游性撰<瘟疫論>

王夫之在《思問錄·外篇》中提出了關於生物體的新陳代謝的觀念,他說:"質日代而形如一,……肌肉之日生而舊者消也,人所未知也。人見形之不變而不知其質之已遷,……"

4 農學:
1376俞宗本著《種樹書》(記載了多種樹木的嫁接方法,如桃、李、杏的近緣嫁接和桑、梨的遠緣嫁接等)

1406年,朱橚《救荒本草》問世(收集四百一十四種可供食用的野生植物資料,載明產地、形態、性味及其可食部分和食法,並繪有精細圖譜)

1511年中國種植玉米

1547年馬一龍著《農說》(記載了水稻的精耕細耘、密植、育苗、移栽等的種植經驗,是我國第一部運用哲學觀點來闡述農業技術的著作。 )

1582年 藩薯傳入中國

1596年 屠本畯(jun)著中國現存最早的海洋生物專著《閩中海錯疏》(記載了沿海一帶以海生無脊椎動物和魚類為主的二百多種水族生物的形態和生活習性等。)

1608年,喻仁(喻本元)、喻傑(喻本亨)合著《元亨療馬集》(著名的獸醫學著作,內容包括對馬、牛和駱駝的治療經驗,至今仍有實用價值。)

1617年趙蛹著<植品>(有關西紅柿的種植技術等)

1628年徐光啟撰<農政全書>

5 地里學:
1405--1431年鄭和率大型遠洋船隊到達西洋三十餘國

1425年<鄭和航海圖>編成

1536年黃衷著<海語>(記錄東南亞史地與中國南洋交通情況)

1565年胡宗憲編<躊海圖編>記錄中日交通及抗倭事

1639年開始顧炎武編著《肇域志》《天下郡國利病書》

1640年徐宏祖著《徐霞客游記》正式成書

6 化學、冶煉及化工:
1521年四川嘉州(今樂山)鑿成深達數百米的石油豎井

1596年<唐縣志>記載以火爆法的采礦技術

1596年,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記載了二百七十六種無機葯物的化學性質以及蒸餾、蒸發、升華、重結晶、沉澱、燒灼等技術

1637年,宋應星在《天工開物》中記述冶煉技術時,把鉛、銅、汞、硫等許多化學元素看作是基本的物質,而把與它們有關的反應所產生的物質看作是派生的物質,從而產生化學元素概念的萌芽。

1637年 宋應星在《天工開物·五金》中有關於密封加熱冶煉"倭鉛"(即鋅)方法的記載。明代的錢幣"永樂通寶"(公元1403-1424年)有的含鋅高達99%。歐洲到十八世紀才開始冶煉鋅。

1637年宋應星在《天工開物》中記載了我國古代冶金技術的許多成就,如冶煉生鐵和熟鐵(低碳鋼)的連續生產工藝,退火、正火、淬火、化學熱處理等鋼鐵熱處理工藝和固體滲碳工藝等。

方以智在《物理小識》卷7中記載了煉焦炭的方法:"煤則各處產之。臭者,燒熔而閉之。成石,再鑿而入爐,曰礁。"歐洲到公元1771年才開始煉焦。

7 機械製造:
(1372年造碗口銃,口徑11cm,上有銘文說明為水軍裝備.附圖)

1377年造手銃(小口徑管形.附圖)

14世紀著《火龍經》

14世紀末發明「神火飛鴉」(附圖)

1405年鄭和船隊建造了當時世界上最大的的遠洋船隻"寶船",船長150餘米,容千餘人

1453年造銅火銃(滑膛式.附圖)

1524年在北京鑄造佛朗機炮

16世紀中葉發明「火龍出水」。箭頭上龍頭下圓柱,柱體分層裝火箭,為當時世界上最早的多級火箭(關於「火龍出水」,在明代後期出版的《武備志》、《火龍經》等兵書中都有記載,附圖樣。 )

1558年造出中國第一批火繩槍一萬支,稱之為「鳥嘴銃」。

1580年戚繼光發明"自犯鋼輪火"(其效類似地雷)

1598年趙士禎呈<神器譜>,記載銃器製作及使用方法(附圖樣)

1626年王鉦編成我國第一部系統的機械工程專著<新制諸器圖說>

1637年宋應星撰成中國科技網路全書<天工開物>

................

Ⅵ 為什麼有人說明朝皇室是一張「元素周期表」

明朝皇室確實是一張 「元素周期表」 ,我先列舉幾個明朝王爺們的名字,大家就明白了。

還有很多很多,看看人家名字的 最後一個字 ,有沒有很熟悉?

為啥會這樣呢?這必須要從朱元璋說起。

我們知道,朱元璋出身貧寒,當了皇帝自然要顯得有文化才行。於是,他就讓皇家後代都按照 五行相生 來取名字。先看看明朝皇帝們的名字:

從朱棣開始往後看,名字的最後一個字: 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

多麼嚴格的取名方式啊!

不僅這樣,朱元璋還規定了,子子孫孫的名字都要按照輩分來。也就是說,姓不能改,名字的第二個字也要按照輩分走。 唯一自由發揮的第三個字,還要按照五行相生來定……

這要是普通家庭還好,生不了幾個孩子,偏旁帶「金木水火土」的字夠用。但是明朝皇族人多啊,生的孩子也多,生著生著,就發現字不夠用了。

那咋辦?找生僻字吧,還不夠用咋辦?造字唄。

於是,配合「金木水火土」的生僻字,就出現在了明朝皇族的名字里。

那為什麼元素周期表也用了這些字呢?

元素周期表,是1896年徐壽從俄國引進的。但是 俄語版的元素名字,沒有對應的漢字。 那就要翻譯,徐壽就想,首先要是 同音字 ,然後呢,最好是 偏旁部首能代表這種元素的常態。

於是,他想到了明朝皇家的名字,翻過來一看,哎呦,正好能用。於是,部分元素周期表的翻譯,就參考了明朝皇家的家譜。

這還得感謝兩個人,一是明朝的建立者「化學家」朱元璋同志;二是元素周期表的翻譯者徐壽先生

先說朱元璋同志

朱元璋本是放牛郎出身,大字不識幾個,當上皇帝後後為擺脫「鄉巴佬」的帽子,便為26個兒子每人定下一個輩分表

還留下祖訓規定從他的孫子輩開始,每一個名字的第一個字都必須使用輩分表中的字,而第二個字必須以五行為偏旁,還得按照火土金水木的順序依次取名 不信你看朱元璋的26個兒子

都是木字旁

而有一個問題,就是五行的偏旁字是有限的,而到了萬曆年間,朱家子孫達幾萬人,這樣一來起名就是一個麻煩事了,於是這些皇帝王爺們這能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自己造字

於是,看這些王爺的第三字

不少原本不存在的字就這樣被創造出來了

哎!是不是很熟悉,因為仔細一看,這些第三字都是元素周期表中的元素,這時候就要第二個人出場了

第二人:徐壽先生

就是這位老先生,在門捷列夫發明了元素周期表後,徐壽先生就把元素周期表引進了,但他又不知該如何用漢字來表示這些生僻的元素

恰巧,他在偶然之間發現一本朱氏家譜,其中有許多帶金字旁的生僻字,有的甚至與周期表中的元素發音幾乎一致。大喜過望的徐壽遂直接借用家譜中合適的漢字,同時又創造了一部分漢字,最終讓國人逐漸了解了元素周期表

所以看來,朱元璋同志不僅是一位優秀的政治家、軍事家,更是一位優秀的「化學家」!

我只能說這是一個美麗的巧合的,但也是人為因素造成了這樣的一個結果。


貢獻最大的,有兩個人:



朱元璋,1328年——1398,明朝的創始人,明朝皇室的第一人。

徐壽,1818年——1884年,清末著名科學家,中國近代化學的啟蒙者,元素周期表的國內第一人。





朱元璋給每一個兒子都定下二十字的輩分,比如長子朱標一系:「允文遵祖訓,欽武大君勝,順道宜逢吉,師良善用晟「;而四子朱棣,後來的明成祖一系:「高瞻祁見佑,厚載翊常由,慈和怡伯仲,簡靖迪先猷。」


老朱是工作狂,把子孫們的名字又按照五行偏旁「木火土金水」給定死了,比如兒子們是木字旁,朱標朱棣;孫子們是火字旁,朱允炆,朱高熾。按照老朱的想法,由此無窮匱的循環下去。




但是朱重八大概並不像其名字那樣,他的數學其實並不好。一開始,他所創造出來的兒子和兒子創造出來的孫子,名字很容易就都取好了。然而,子子孫孫無窮匱也,到了明末,老朱家已經繁衍到100萬人了。


這么多人,先別提吃飯的問題了,起名字的漢字都不夠用的。後世取名又必須得避諱前人,沒有辦法了,怎麼辦呢?這對老朱家也不是問題,沒有困難就自己創造困難,沒有漢字就自己創造字,於是,老朱家開始了造字運動。




當然,朱家是不知道什麼周期表的,那得到17世紀,由徐壽引進中國。徐老為了把漢字與俄語版的鉀鈣鈉鎂鋁鋅鐵等一一對應起來,大量翻閱汗牛充棟的史書典籍,力求信達雅。頭皮快撓破了,拿起朱氏家譜,無意識的一翻,嗯?元素周期表?


請看:




當然,徐壽所翻譯的元素周期表與今天的相比,很多元素在當時還沒有發現,所以,很多元素名稱是後世發現,國內引進再翻譯過的,沿用了他的命名方法,比如方法之一是取元素名稱第一音節,如Na、K、Ca、Ni對應於鈉、鉀、鈣和鎳。


當然,這里也有一些附會的成分,元素周期表確實大量與明朝宗室名字有重疊的字,但其中卻也大多在明朝之前就有,並非單一取自明朝宗室的名字,所以,徐壽所翻的應該不止只有朱氏家譜。


但,鑒於明朝宗室名字最後一個字與元素周期表的高度重合, 就出現了有人說明朝皇室是一張「元素周期表」了。

首先說明朝皇室的名字是一張「元素周期表」是不恰當的。因為元素周期表是一八幾幾年才傳入中國的,而明朝早在一六幾幾年就滅亡了,所以這個答案應該問:為什麼元素周期表上的元素名稱是明朝王孫貴族的名字。

朱元璋當了皇帝後,可謂是處處為自己的孩子,他誅功臣,一個胡惟庸案能殺幾萬人,大到國家政策,小到名字給他們規定好了,他的皇子皇孫取名字都是有規律的,輩分不同名字的第二個字也不同,而第三個字則是按照五行相生來取名的。例如朱元璋的兒子名字為朱棣,朱標等,都是木,而木生火,所以朱元璋的孫子為朱允炆。但是皇室子孫太多了,導致金木水火土不夠用,所以就造了很多字。

1896年徐壽從俄國引用了元素周期表,但是元素周期表上的內容很多沒有對應的漢字,所以徐壽就用聰明朝皇室的名字翻譯過來。例如例如錫鉻等

朱元璋定鼎天下,建立大明王朝後,為了讓老朱家的江山坐穩坐得長久,可是沒少操心。就連給子孫後代起名字的事,他都提前安排好了。

古代大家族都會有輩分排字表,同輩人的名字里都用相應的「某」字。這樣傳承下去,即使將來族人分散遷徙,也能方便族人尋根,也有利於大家通過輩分稱謂。

朱元璋這個龐大的皇室家族沒有採用一套輩份排字,而是給每個兒子的分支血脈都擬定了一份排字。

比如太子朱標家的:允文遵祖訓,欽武大君勝,順道宜逢吉,師良善用晟。

燕王朱棣家的:高瞻祁見佑,厚載翊常由,慈和怡伯仲,簡靖迪先猷。

這些輩分用字統統出現在名字的第二個字,這還不算名字中的第三個字也有要求:

即要按照《易經》中五行相生的順序,確定第三個字的偏旁部首。

舉個例子,五行相生的順序是: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

所以朱棣的 是木字旁,木生火,朱棣的兒子就要用火字旁,即仁宗朱高 ;朱高熾的兒子名字就是土字旁,即宣宗朱瞻 ;以此類推,英宗朱祁 ,憲宗朱見 ,孝宗朱佑 ,武宗朱厚 等。

等一下,不要以為朱厚照的照字是水字旁,在漢字中灬是「火」的變形,且有兩個讀音,

灬讀(huǒ)時,古同「火「,另一個讀音是(biāo),是烈火的意思。跟水一點關系都沒有。

朱元璋希望用五行相生,意味著父生子,子生孫,子孫後代生生不息,同時也避免了五行相剋的順序,不會出現兒子克父親的情況。

不過幾代之後,問題就來了,中國漢字雖然豐富,但是架不住老朱家子孫後代多,木水火土這幾個偏旁還好說,找一找生僻字也能湊出來。金字旁的字就少了,根本不夠用。

沒辦法不能打破朱元璋定的規矩,只能自己造字,同音不同字。於是就出現了:

朱公錫、朱慎鐳、朱同鉻、朱同鈮、朱在鈉、朱鈞鐵、朱成鈷、朱成鈀、朱恩銅、朱恩鉀 、朱帥鋅這些名字。

看看這些名字的第三個字是不是很熟悉,正是化學中常用的金屬元素。

這當然不是巧合,隨著近代科學的研究,截止到2019年,已經發現118種化學元素。科學家們根據這些元素最外層電子數,把這些元素分為金屬元素與非金屬元素兩類。

後來又根據元素的特性製成了元素周期表,1896年徐壽從俄國引進元素周期表,但是在翻譯成漢字卻遇到了難題。

漢字的偏旁部首是表意的,自然界中屬金屬元素最為豐富,所以徐壽也遇到了和明朝皇室們同樣的問題,金字旁的字太少了。

直到有一天,徐壽偶然翻閱大明朱氏家譜時,簡直如獲至寶,家譜中出現了大量的金字旁的生僻漢字。這可解決了徐壽的大問題,於是元素周期表漢字版在朱氏家譜的幫助下誕生了。

所以有人說,明朝皇室是一張「元素周期表」。只不過是朱元璋的起名規矩意外促成了這件事。

明朝皇室不是一張「元素周期表」!之所以會有這種說法,完全是好事者的斷章取義,明朝皇室的名字雖然與「元素周期表」中的元素名有重疊,但二者其實沒什麼關系。

謠言的產生大概有以下三個步驟。

朱元璋取名

朱元璋是明朝開國皇帝,他出身貧寒,過夠了苦日子,為了讓後代生活得更好,他給後人定下了無比優厚的待遇條件,使得明朝宗室成為 歷史 上待遇最好的宗室之一,至於宗室花費成為明朝財政的巨大負擔,這就不是朱元璋能夠預見的了,畢竟他在位時宗室人口很少。

朱元璋為後人可是操碎了心,連名字都定的差不多了,明朝宗室名字總共就三個字,第一個字朱是定死的,第二個字也被朱元璋安排的明明白白,第三個字還給朱元璋定了一半。

朱元璋在世時,給 每個兒子再加上唯一在世的侄子都定了一個輩分表,比如 太子(朱標)家是:允文遵祖訓,欽武大君勝,順道宜逢吉,師良善用晟。 燕王(朱棣)家是:高瞻祁見祐,厚載翊常由,慈和怡伯仲,簡靖迪先猷。

輩分是第二個字,每一代都從朱元璋定的字裡面選,第三個字則是自由發揮,只是偏旁得按照朱元璋的規矩來,那就是從第二代(朱標朱棣一代)開始按照 「木火土金水」的順序定第三個字的偏旁,寓意五行相生。

帶五行部首的字本就很多,而明朝宗室經過兩百多年的繁衍,到明末已經多達數萬,常見字早被他們用的差不多了,那怎麼辦?只能生生硬造,旁邊擺上一個五行部首,另一邊隨你放,音也隨你定,這就是一個新字了。

由於這些字用途單一,也 不必擔心造成 社會 上漢字用字的混亂,一般擁有的宗室一去世,這字也就消亡了。我們今天還能遇到這些怪字,主要因為某個名字少見的宗室因為某事被史書記錄下來了,這種事的概率其實挺低的。

徐壽翻譯

徐壽是清末著名科學家,我國近代化學的啟蒙者,他在 系統地介紹近代化學的基礎知識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翻譯了大量西方化學著作,如《化學鑒原》、《化學鑒原續編》《化學鑒原補編》等,為我國化學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在徐壽生活的年代,我國不僅沒有外文字典,就連阿拉伯數字都沒有用上,要把西方的科學術語用中文表達出來那是困難重重,尤其翻譯的意思還要合理,那就更難了,比較西方的字母跟我國的漢字有本質的不同。

徐壽在譯書過程中花費了很多心血,他主要採取三種方法,一是對那些人們比較熟悉的元素沿而用之,如金、銀、銅、鐵、錫、硫、碳等;二是根據元素性質命名,如養氣(今譯氧氣)、輕氣(今譯氫氣)、綠氣(今譯氯氣)、淡氣(今譯氮氣)等;三是取西文第一音節而造新字,如鈉(Na)、鉀(K)、鈣(Ca)、鎳(Ni)等。

當時元素周期表的元素還較少,徐壽翻譯的占今天元素周期表的比例並不大,但他採用的這種命名方法,後來被我國化學界接受,一直沿用。

好事者附會

網上有傳言稱徐壽在翻譯時得到了朱元璋的家譜,然後靈光一閃,就將之作為元素名了,先不說徐壽得到朱元璋家譜的扯淡程度(前朝皇家家譜能輕易得到?),如果徐壽真的需要金字旁的漢字,翻字典不更快?《康熙字典》的字可一點不少。

如鐳,作為元素它直到1898年才被居里夫婦發現,作為漢字,它已經在《廣韻》里躺了近千年。

正如平沙在上文所說,真正由明朝宗室硬造的字,如木彝這種,那是連輸入法都打不出來的,伊歷王朱木彝去世後,這個字基本就廢了,更別提什麼出現在元素周期表中了。

再加上,這些生僻字用處非常窄,徐壽不一定知道,我們也無法派出如果徐壽自己造一個字,會不會跟那些已經死亡的字字形相同,這在漢字演變史上是很可能發生的。

元素周期表在我的高中時期,曾經一度成為我的夢魘。雖然把它背下來並不難,但是根據每個元素,還要出相當多的考題。唯獨記得的是當時發明元素周期表的是俄國化學家門捷列夫,其他的都是化學知識了。

但是前段時間,在了解明朝 歷史 的時候。看到明朝皇帝名字很多都念不出來,只是看著的時候比較熟悉。當時也沒有多想,今天看到這個題目可謂是恍然大悟,明朝皇帝活脫脫的就是一個行走的元素周期表。

雖然朱元璋是一個草莽皇帝,但是他跟秦始皇一樣有一個千秋萬代的心。以前當和尚做乞丐沒有文化可以,但是做了皇帝,再如此可不行。而且古代人都有一個通性,就是比較迷信,相信皇權天授。

而朱元璋這種翻身農奴把歌唱的人,更加相信這種說法。所以相對其他皇帝來說,更加的去推崇五行八卦這種說法。其實他當初改名字的時候,就有一種暗語。這個時候並沒有牽扯到五行八卦,畢竟那是坐上皇帝之後的後話。

朱元璋原名朱重八,在家排行老八。他父親當時給他起名的時候也沒有多想,家裡面只不過是給地主打工的。因為是老八,所以隨便起個名字,重八重八意為是重了第八個。但是後來朱元璋感覺這名字太土了,就好比是是農村裡面的狗蛋兒。

起義稍微有了起色之後,他就找人給自己重起名字。朱元璋這三個字,暗含著很多意思。朱同誅意思是誅殺,元自然是元朝,璋其實是一種鋒利的道具。這是意味著朱重八用鋒利的刀具,將元朝給推翻,最後果不其然。

朱元璋做了皇帝之後,對於兒子都起名也是大費周章。他根據五行相生相剋原理,給自己子孫後代發明了一套起名字的規范。要求皇室子孫第二個字是自己欽定的輩分,第三個字根據金木水火土作為偏旁部首起名字。

朱允炆劇照

朱元璋的想法是好的,但是他忽略了人口增長的速度,後來幾乎就成為「J」型增長。前幾代的時候諸如朱棣、朱標還好,這些常見字就可以把名字解決。到了七八代之後為了避免與祖輩重字,只好去找生僻字。生僻字沒有了,就只好自己造字。

後來清朝大舉入關,明朝滅亡。可是這些皇氏宗親的名字卻永久的留了下來,康熙編纂字典的時候,又把這些內容寫進了《康熙字典》當中。但是這些還和元素周期表扯不到關系,這就要靠另外一位學者了——徐壽。

徐壽作為中國近代化學的啟蒙者,極大的推動了中國化學的發展。元素周期表自從在1869年發明之後,一直被世界各國所認可。而徐壽為了更好的去讓國民使用,他則是承擔著把元素周期表翻譯過來的重任。

一開始他也是毫無頭緒,畢竟翻譯工作歷來都很考驗人。在多方尋找合適的翻譯內容的時候,在偶然間看到了元朝皇室名單。從這裡面得到啟發,才用裡面的名字把元素周期表翻譯過來。話不多說,有名為證。

金屬:

有機:

說起明朝皇室是一張「元素周期表」,其實是因為朱元璋給後代們起名字的規定,按照這一規定,後輩們到後來所起的名字中實在無字可用,就自己創造漢字,創造的漢字正好被元素周期表翻譯所用,因此就導致明朝皇室的名字就和「元素周期表」中的字對應。


朱元璋後輩造字起名

朱元璋孫子輩名字的第三個字都是按照五行來排列的,按照五行相生的原理: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也就是按照木、火、土、金、水,輪到那個輩分名字的最後一個字必須帶有輩分規定的偏旁部首。



徐壽引入元素周期表

元素周期表是一八六九年由俄國化學家門捷列夫發明的,我國近代科學家、化學啟蒙者徐壽將元素周期表引入到中國。



我是松頭土豆,為您解讀 歷史 事件,呈現 歷史 故事。 這些只是個人的一些愚見,若有正解,請關注留言,謝謝!

「榮耀 歷史 」用心為你解答。

明朝皇室確實是一張「元素周期表」,不僅如此,他們還是創字高手,這一切的「始作俑者」都是強迫症重度患者明太祖朱元璋。


朱元璋說:皇家就要有皇家的規矩,名字不能亂取,至於怎麼取名字,我已經給你們規定好了!

接下來就說說明朝皇族的取名規則。

1、除了朱元璋兒子那一代,其他的朱家子孫的名字全部都是三個字,如朱高熾、朱瞻基、朱厚照等。

2、名字的第二字由朱元璋命名!你說朱元璋駕崩之後還能給後代命名?沒錯,他生前就規定了後面20代子孫名字里中間的那個字。

朱元璋稱帝後,大肆封賞藩王,包含他的25個兒子和1個侄孫都被封為藩王。

他給這26個藩王以及太子朱標都規定了後代取名的要求,舉例來說:

朱標這一脈後代子孫取名中間的字為:

允文遵祖訓,欽武大君勝,順道宜逢吉,師良善用晟。

朱標的兒子朱 炆、朱 熥、朱 熞、朱 熙,朱允炆的兒子朱 奎、朱 圭,都遵從了這個規律。

大家更為熟悉的是朱棣這一脈,他們名字中間的字為:

高瞻祁見佑,厚載翊常由,慈和怡伯仲,簡靖迪先猷。

朱棣傳位朱 熾,朱高熾傳位朱 基,朱瞻基傳位朱 鎮,朱祁鎮傳位朱 深,朱見深傳位朱 樘,朱祐樘傳位朱 照,朱厚照傳位朱厚熜(兩人堂兄弟),朱厚熜傳位朱 坖,朱載坖傳位朱 鈞,朱翊鈞傳位朱 洛,朱常洛傳位朱 校,朱由檢傳位朱由檢,朱由檢便是崇禎皇帝。


3、這第三個命名規則可把明朝君臣坑苦了,他們被逼著創造了一堆大家都不認識的字。朱元璋要求後代子孫命名都要符合五行相生相剋的原則。 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以此輪回 ,所以 朱家子孫名字中第三個字必須與五行相對

朱元璋兒子名字全部是 木字偏旁 ,如朱標、朱棣;

第三代全部是 火字偏旁 ,如朱高熾,朱允炆,朱高煦,「煦」字下面四點也是火;

第四代全部是 土字偏旁 ,如朱瞻基,朱文奎等;

第五代全部是 金字偏旁 ,如朱祁鎮、朱祁鈺等;

第六代全部是 水字偏旁 ,如朱見深,謀反的朱宸濠等;

第七代又一輪回,全部是木字偏旁,如朱祐樘。

皇室子孫繁衍眾多,特別是朱棣之後各地藩王都做了太平王爺,最大的樂趣就是生孩子,後代多了,帶偏旁的字就不夠用了,常用字用完之後就用生僻字,生僻字用完之後就乾脆自己造字,於是乎出現很多我們不認識的字,有些字只有在元素周期中才能見到。

比如朱元璋的兒子中,二子秦王朱樉(shǎng),三子晉王朱棡(gāng),五子周王朱橚(sù)等等;

明仁宗朱高熾的兒子中,二子朱瞻埈(jùn),五子朱瞻墡(shàn),六子朱瞻墺(ào),九子朱瞻垍(jì)等等;

明英宗朱祁鎮的兒子中,兒子朱見潾(lín),五子朱見澍(shù)等等。

這還這只是朱棣這一脈中的大宗,朱棣這一脈的小宗以及整個皇族中,有多少朱姓子孫!?

至於元素周期表的字,被下面的這些用上了:

朱慎鐳,朱同鉻,朱同鈮,朱安汞,朱在鈉,朱成鈷,朱成鈀,朱恩鉀,朱帥鋅等等,這些字都是朱家子孫創造出來了,沒有什麼特別含義,到了清朝末年,元素周期表傳入中國,中國化學啟蒙者徐壽先生乾脆把它們填入了元素周期表,就成為現在我們看到的樣子。

反對。

老朱家所用的這些字,在漢代的《說文解字》和後來的《廣韻》中都有提到過,只是生僻字,並不是老朱家造出來的。


說好的老朱家的造字呢?怎麼宋代和漢代的文獻上面就有。

Ⅶ 明朝有哪些名人

一、朱元璋:大明太祖高皇帝朱元璋(1328年—1398年),安徽鳳陽,明朝開國皇帝,從農民一直打到皇帝,沒有朱元璋也就沒有明朝。

Ⅷ 明朝有哪些皇帝 按順序

1368年朱元璋滅元稱帝,國號大明,歷十二世,傳十六帝,明朝十六位皇帝:明太祖(洪武)、明惠帝(建文)、明成祖(永樂)、明仁宗(洪熙)、明宣宗(宣德)、明英宗(正統/天順)、明代宗(景泰)、明憲宗(成化)、明孝宗(弘治)、明武宗(正德)、明世宗(嘉靖)、明穆宗(隆慶)、明神宗(萬曆)、明光宗(泰昌)、明熹宗(天啟)、明思宗(崇禎) 。明朝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由漢族建立的封建君主制王朝。

1、太祖高皇帝朱元璋,年號洪武,1368年——1398年,71歲,孝陵;

2、惠帝朱允炆,年號建文,1399年——1402年,失蹤;

3、成祖(太宗)文皇帝朱棣,年號永樂,1403年——1424年,65歲,長陵;

4、仁宗昭皇帝朱高熾,年號洪熙,1424年——1425年,48歲,獻陵;

5、宣宗章皇帝朱瞻基,年號宣德,1426年——1435年,38歲,景陵;

6、英宗睿皇帝朱祁鎮,年號1-正統,1436年——1449年,年號2-天順(復辟後),1457年——1464年,38歲,裕陵;

7、代宗景皇帝朱祁鈺,年號景泰,1450年——1457年,30歲,景泰陵;

8、憲宗純皇帝朱見深,年號成化,1465年——1487年,41歲,茂陵;

9、孝宗敬皇帝朱祐樘,年號弘治,1488年——1505年,36歲,泰陵;

10、武宗毅皇帝朱厚照,年號正德,1506年——1521年,31歲,康陵;

11、世宗肅皇帝朱厚熜,年號嘉靖,1522年——1566年,60歲,永陵;

12、穆宗庄皇帝朱載垕,年號隆慶,1567年——1572年,36歲,昭陵;

13、神宗顯皇帝朱翔鈞,年號萬曆,1573年——1620年,58歲,定陵;

14、光宗貞皇帝朱常洛,年號泰昌,1620年(實際只有一個月),39歲,慶陵;

15、熹宗悊皇帝朱由校,年號天啟,1621年——1627年,23歲,德陵;

16、思宗(毅宗)烈皇帝朱由檢,年號崇禎,1628年——1644年,35歲,思陵。

其中除了朱元璋孝陵在南京,朱允炆失蹤,英宗朱祁鎮復辟朱祁鈺死後以「王」的身份葬在北京西郊玉泉山,其餘十三座陵墓都在北京市昌平區天壽山麓合稱明十三陵。另外南明小朝廷的皇帝不算在內。

1368年由明太祖朱元璋建立,歷經十二世、十六位皇帝,國祚276年。明初定都於應天府,1421年遷都至順天府,而應天府改稱為南京。因明朝的皇帝姓朱,故又稱朱明。1644年,李自成攻入北京,明毅宗朱由檢於煤山自縊,明亡。隨後,滿清入主中原,1662年永曆帝朱由榔被殺,1683年清軍佔領台灣,明鄭結束。明朝是中國繼周朝、漢朝和唐朝之後的繁盛時代,史稱「治隆唐宋」、「遠邁漢唐」。

Ⅸ 為什麼明朝皇子們的名字,和化學元素周期表重合度那麼高

回答這個問題之前,首先我們要涉及到一個特別有意思的小歷史。我們的明朝開朝皇帝朱元璋是一名農民出身,而他在位期間完全不避諱自己是農民出身的事實。然而原先的各個漢人王朝,大多都是由家族勢力輔助皇族勢力發展的。類似於唐、宋等等,朱元璋這樣的出身在勢力家族眼中是卑賤的。

可是老朱沒想到的是,這子子孫孫實在是太多了,到了後頭甚至到達上百萬人。而這幾百萬人要排輩分就有些難了,畢竟要避諱前人的性命。好在後人想到了一個簡單的法子,那便是造字。也正是因此,才出現了這么多為了配合五行輩分而出現的「元素周期表」。

Ⅹ 哪些化學元素名是根據朱元璋族譜命名的

朱元璋登基後,為後代子孫選定了名字的第一個字,並要求第二個字按照「五行循環」的原則,使用火、土、金、水、木為偏旁。如此一來,為避祖先名諱或與同輩重名,朱明皇室的名字中,確實出現了很多生僻字,包括後來用為元素名的鉻、鈷、釙等。

第三,其他數十種「從古所未有」者,「今取羅馬文之首音,譯一華字,首音不合,而用次音,並加偏旁以別其類,而讀仍本音。」意即是,符合第一、第二原則外的元素名,一律按照其英文讀音的首音或次音,選取同音漢字,並配上金、石等表示特質的偏旁。②

這里的第三個點,後來成為化學元素中譯的基本原則。

徐壽和傅蘭雅共翻譯了64種元素(金屬49種,非金屬15種),其中大約一半,同美國教會醫師嘉約翰與何瞭然合譯《化學初階》的元素名一致;另外一半,如鈣、鈉、鈷、鉀等,則是首次作為元素名。《化學鑒原》所錄64種元素的譯名,有47種一直沿用至今。

閱讀全文

與化學大明有哪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662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333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270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956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07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323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20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630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00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952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983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04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14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755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171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261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555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350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16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9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