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化學知識 > 有機化學論文怎麼寫

有機化學論文怎麼寫

發布時間:2022-11-29 03:11:44

A. 有機化學的畢業論文怎麼做

我們都知道,對於我們大學生的畢業論文,不管是什麼專業,選擇論文方向、論文寫作技巧等都是要通過明確論文選題而圍繞展開,一個好的論文題目必須要符合實際、具有研究價值,所以選題是一個比較重要的,那麼針對於有機化學專業的畢業生,由於其特殊性,如何對論文進行設計也成為一個重點,下面分享下個人想法:

  1. 與時俱進,介紹有機化學的前沿和最新發展動向

    想要寫好有機化學畢業論文,首先就要了解有機化學的發展情況。有機化學是一門研究有機化合物的來源、制備、結構、性質和應用的學科,是化學家改造世界、創造物質世界的重要手段,是一門隨科學發展而不斷更新的學科。今天,社會發展日新月異,知識更新換代的速度越來越快。老師在指導學生做本科畢業論文實驗時,除了要講解有機化學實驗室的基本原理,操作步驟和注意事項外,還應讓學生及時了解和接觸有機化學的最新前沿性動態。

  2. 盡早建立畢業論文的概念,讓學生提前進入教師的科研,更好地了解化學的最新動態。

  3. 培養學生的動手和獨立思考的能力。

  4. 鼓勵學生積極參加課外學術活動。

B. 求一篇原創的有機化學小論文

中國期刊網有找原創的有機化學小論文鹵烴在無水乙醚中與鎂作用生成有機金屬鎂化合物。這一產物叫做格利雅試劑,簡稱格氏試劑。
格氏試劑是一個極性分子:R—MgX,R可以進行親核取代反應。格氏試劑的結構一般以RMgX表示。NMR譜中顯示出格氏試劑為雙分子化合物,它的真實結構可能是:
生成格氏試劑的難易與鹵烴的結構及鹵素的種類有關。就反應性和產率來說,一級鹵烴>二級鹵烴>三級鹵烴;RI>RBr>RCl。
例如:
由於碘代烷最貴,而氯代烷的反應性最差,所以,實驗室中常採用反應性居中的溴代烷來合成格氏試劑。單質碘對反應有催化作用,因此常常加入少量碘來促進反應。烯丙基型及苄基型鹵烴非常活潑,很易生成格氏試劑。生成的格氏試劑又與未作用的鹵烴偶合。因此,在合成此類格氏試劑時,要嚴格控制反應在較低溫度下進行。乙烯型鹵烴和鹵素直接連在芳環上的芳香鹵烴在無水乙醚中不能與鎂形成格氏試劑。改變溶劑如採用四氫呋喃作為溶劑可以順利進行反應。例如:
據認為,這是由於環醚中氧比直鏈醚中的氧更為暴露在外,容易和鎂配合而加速反應。
格氏試劑非常活潑,可以和空氣中的氧、水、二氧化碳發生反應。因此,在制備時,除保持試劑的乾燥外,還應隔絕空氣。
格氏試劑是有機合成中非常重要的試劑之一。製得的格氏試劑不需分享即可直接用於有機合成。
利用格氏試劑合成烴、醇、醛、酮、羧酸等一系列有機化合物的這些反應稱格利雅反應,簡稱格氏反應。
①與活潑氫的反應。格氏試劑遇水、醇、羧酸、氨、胺等具有「活潑」氫的化合物都生成烷烴。例如:
本反應可用於活潑氫的定量反應。通過測定生成的烷烴體積,可計算出每分子有機物所含的活潑氫數目,稱為活潑氫測定法。
②與活潑鹵代烷反應。格氏試劑與烯丙型、苄基型鹵烴偶合生成烴類。
格氏試劑與烯丙基型鹵烴的偶合反應是合成末端烯烴的一種方法。三級鹵烴也可反應,但產量較低。
③與金屬鹵化物的反應。格氏試劑與還原電位低於鎂的金屬鹵化物作用,格氏試劑中的烴基取代了金屬鹵化物中的鹵素,生成新的有機金屬化合物,這是合成有機金屬化合物的一種重要方法。
一些金屬的還原電位:
有機鎘化合物是合成酮的一個重要試劑。例如:
格氏試劑與三氯化鋁作用生成有機鋁化合物。
RMgX+AlClRAlClRAlClRAl
有機鋁化合物是烯烴聚合反應的一種重要催化劑。
④與具有極性的雙鍵或叄鍵化合物的加成。

C. 大一的化學論文,怎麼寫

論文題目:大學有機化學實驗課堂教學方法探究

摘要:本文對大學有機化學實驗的「三層次」遞進式教學模式進行了探究,針對「三層次」的實驗內容:基礎規范性實驗、綜合設計性實驗、研究探索性實驗,分別設計了「問題引領互動式」、「任務導向參與式」、「專題研討探究式」三種實驗教學方法模型,該方法促進了學生自主學習、自主實驗、自主創新能力的培養,提高了學生綜合素質

關鍵詞:實驗教學;「三層次」方法;設計

實驗教學作為高等教育中的重要實踐教學環節,是培養學生綜合素質和創新能力的重要教學手段。因此,探索高校實驗教學模式與方法,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自主實驗、自主創新(「三自主」)能力是高校實驗教學的重要研究課題[1-2]。有機化學實驗是化學、化工及其他近化類專業學生必修的一門基礎課,近年來,浙江工業大學基礎化學實驗中心在基礎化學實驗國家精品課程建設過程中,對有機化學實驗課程內容重新進行了規劃設計,構建了實驗內容的三個層次,即:基礎規范性實驗、綜合設計性實驗、研究探索性實驗;在教學方法上不同內容採用不同方法,形成了「三層次」遞進式的教學特色,充分體現了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在培養學生「三自主」能力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充分發揮了作為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建設單位的示範和輻射作用。

一、有機化學實驗「三層次」遞進式實驗教學模式的設計思路

有機化學實驗開設的時間多數高校是在大學一、二年級,根據學生在不同學習階段(大學低年級)的知識和能力結構的要求,課題組把有機化學實驗內容劃分為基礎規范性實驗、綜合設計性實驗、研究探索性實驗三個層次,循序漸進地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自主實驗、自主創新能力,提高學生綜合素質。「三層次」遞進式實驗教學設計思路如圖1所示:

第一層次為基礎規范性實驗,是學生學好有機化學實驗的基本原理、基本操作技能的基礎,也是培養學生實事求是的、嚴謹的科學態度,良好的科研素養以及良好的實驗室工作習慣的關鍵。第二層次為綜合設計性實驗,是訓練、鞏固學生基本操作的重要環節,也是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自主實驗能力的過程;第三層次為研究探索性實驗,是拓展思路、提高科研素質、培育創新意識、鍛煉創新能力的過程。

二、「三層次」遞進式實驗教學模式的分層設計

課題組以培養學生「三自主」能力為目標,圍繞有機化學實驗「三層次」的內容,探索設計了三種教學方法。基礎規范性實驗採用「問題引領互動式」教學,意在調動學生的思維,側重培養學生規范的實驗操作技能、自主學習能力;綜合設計性實驗採用「任務導向參與式」教學,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自主實驗能力;研究探索性實驗採用「專題研討探究式」教學,以科研問題為導向,培養學生自主探索、自主創新能力。

D. 求一篇和有機化學有關的論文 1000字左右

有機化學的發展簡史「有機化學」這一名詞於1806年首次由貝采里烏斯提出。當時是作為「無機化學」的對立物而命名的。由於科學條件限制,有機化學研究的對象只能是從天然動植物有機體中提取的有機物。因而許多化學家都認為,在生物體內由於存在所謂「生命力」,才能產生有機化合物,而在實驗室里是不能由無機化合物合成的。
1824年,德國化學家維勒從氰經水解製得草酸;1828年他無意中用加熱的方法又使氰酸銨轉化為尿素。氰和氰酸銨都是無機化合物,而草酸和尿素都是有機化合物。維勒的實驗結果給予「生命力」學說第一次沖擊。此後,乙酸等有機化合物相繼由碳、氫等元素合成,「生命力」學說才逐漸被人們拋棄。
由於合成方法的改進和發展,越來越多的有機化合物不斷地在實驗室中合成出來,其中,絕大部分是在與生物體內迥然不同的條件下合成出來的。「生命力」學說漸漸被拋棄了,「有機化學」這一名詞卻沿用至今。
從19世紀初到1858年提出價鍵概念之前是有機化學的萌芽時期。在這個時期,已經分離出許多有機化合物,制備了一些衍生物,並對它們作了定性描述,認識了一些有機化合物的性質。
法國化學家拉瓦錫發現,有機化合物燃燒後,產生二氧化碳和水。他的研究工作為有機化合物元素定量分析奠定了基礎。1830年,德國化學家李比希發展了碳、氫分析法,1833年法國化學家杜馬建立了氮的分析法。這些有機定量分析法的建立使化學家能夠求得一個化合物的實驗式。
當時在解決有機化合物分子中各原子是如何排列和結合的問題上,遇到了很大的困難。最初,有機化學用二元說來解決有機化合物的結構問題。二元說認為一個化合物的分子可分為帶正電荷的部分和帶負電荷的部分,二者靠靜電力結合在一起。早期的化學家根據某些化學反應認為,有機化合物分子由在反應中保持不變的基團和在反應中起變化的基團按異性電荷的靜電力結合。但這個學說本身有很大的矛盾。
類型說由法國化學家熱拉爾和洛朗建立。此說否認有機化合物是由帶正電荷和帶負電荷的基團組成,而認為有機化合物是由一些可以發生取代的母體化合物衍生的,因而可以按這些母體化合物來分類。類型說把眾多有機化合物按不同類型分類,根據它們的類型不僅可以解釋化合物的一些性質,而且能夠預言一些新化合物。但類型說未能回答有機化合物的結構問題。這個問題成為困擾人們多年的謎團。
從1858年價鍵學說的建立,到1916年價鍵的電子理論的引入,才解開了這個不解的謎團,這一時期是經典有機化學時期。
1858年,德國化學家凱庫勒和英國化學家庫珀等提出價鍵的概念,並第一次用短劃「—」表示「鍵」。他們認為有機化合物分子是由其組成的原子通過鍵結合而成的。由於在所有已知的化合物中,一個氫原子只能與一個別的元素的原子結合,氫就選作價的單位。一種元素的價數就是能夠與這種元素的一個原子結合的氫原子的個數。凱庫勒還提出,在一個分子中碳原子之間可以互相結合這一重要的概念。
1848年巴斯德分離到兩種酒石酸結晶,一種半面晶向左,一種半面晶向右。前者能使平面偏振光向左旋轉,後者則使之向右旋轉,角度相同。在對乳酸的研究中也遇到類似現象。為此,1874年法國化學家勒貝爾和荷蘭化學家范托夫分別提出一個新的概念:同分異構體,圓滿地解釋了這種異構現象。
他們認為:分子是個三維實體,碳的四個價鍵在空間是對稱的,分別指向一個正四面體的四個頂點,碳原子則位於正四面體的中心。當碳原子與四個不同的原子或基團連接時,就產生一對異構體,它們互為實物和鏡像,或左手和右手的手性關系,這一對化合物互為旋光異構體。勒貝爾和范托夫的學說,是有機化學中立體化學的基礎。
1900年第一個自由基,三苯甲基自由基被發現,這是個長壽命的自由基。不穩定自由基的存在也於1929年得到了證實。
在這個時期,有機化合物在結構測定以及反應和分類方面都取得很大進展。但價鍵只是化學家從實踐經驗得出的一種概念,價鍵的本質尚未解決。
現代有機化學時期 在物理學家發現電子,並闡明原子結構的基礎上,美國物理化學家路易斯等人於1916年提出價鍵的電子理論。
他們認為:各原子外層電子的相互作用是使各原子結合在一起的原因。相互作用的外層電子如從—個原了轉移到另一個原子,則形成離子鍵;兩個原子如果共用外層電子,則形成共價鍵。通過電子的轉移或共用,使相互作用的原子的外層電子都獲得惰性氣體的電子構型。這樣,價鍵的圖象表示法中用來表示價鍵的短劃「—」,實際上是兩個原子共用的一對電子。
1927年以後,海特勒和倫敦等用量子力學,處理分子結構問題,建立了價鍵理論,為化學鍵提出了一個數學模型。後來馬利肯用分子軌道理論處理分子結構,其結果與價鍵的電子理論所得的大體一致,由於計算簡便,解決了許多當時不能回答的問題。

E. 化學綜述性論文

綠色化學是20世紀末崛起的一門新興學科,相對於傳統化學,它是未來化學化工發展的主要方向之一。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的化學綜述性論文,供大家參考。

化學綜述性論文範文一:有機化學實驗教學改革

1改革措施

1.1加強課前預習

隨著中國高校培養水平的逐步提高,目前在對學生的培養中設置了大量的實驗課,每周學生都要進行兩到三次的實驗課學習,學生對實驗課已經不存在太多的新鮮感,再加上不同的實驗課基本採取的都是同一模式的教學方法,從而導致學生對實驗的積極性普遍不高,實驗應付差事。以往在做實驗之前,通常是由教師組織安排,介紹實驗目的、實驗原理和儀器設備;對易出現的問題提出注意事項,對實驗中出現的現象提出理論解釋,學生按教師的講解按部就班的重復實驗,獲取數據,驗證規律。使用實驗規定的儀器設備,按照規定的實驗方法和步驟完成規定的實驗內容,然後按規定的格式完成實驗報告;這樣可以培養嚴謹、認真、規范的學習態度,有利於學生掌握有機化學實驗的操作要領。但也往往會使學生由於缺少獨立解決問題的意識,而挫傷學生的創造性和積極性,完全把他們放在了被動接受的位置上,嚴重地束縛了學生的創新性,缺少創新思想,缺少學習興趣,導致記憶不牢,認識不深,做實驗則只為拿學分,走形式,實驗操作過而忘,更不會掌握扎實的基礎。學生不經過預習,同樣可以根據老師的講解了解實驗內容,能夠按老師的講解完成實驗,但這樣學生對預習報告就會流於形式,照抄教材,敷衍了事,對實驗內容了解不深,從而不能真正掌握實驗的知識要點[3]。為改變此現狀,採用要求學生提前預習的措施。在上課之前,要求學生先交預習報告,否則不能進行實驗。實驗預習的具體內容要求明確實驗目的和要求、了解反應機理、熟悉各種化學試劑的物理常數、畫好裝置圖、列出實驗步驟和注意事項。為了杜絕學生應付差事,只是將教材一字不落的抄襲下來的現象,要求預習報告中的實驗步驟部分必須細化成一個個步驟,每個步驟必須有簡明扼要的標題,標題下寫明該步驟的具體內容。預習報告最後要求學生根據教材的注釋和網上查找的資料寫出注意事項。在對實驗講解時,設置若干問題,對學生進行提問,檢驗預習效果,同時對學生起到督促作用。通過這些措施,使得學生不得不認真預習,從而提高學習效果。

1.2培養過硬的基本操作能力

有機化學實驗包括許多的基本操作,在某種意義上我們可以說有機化學實驗就是由若干個基本操作構成的一個復雜的操作體系。若要使實驗達到理想的效果,學生必須具備扎實的基本功,具備過硬的基本操作技能[4]。有機化學實驗課一般設置了基本操作實驗(如熔點的測定、蒸餾和沸點的測定、分餾、減壓蒸餾、水蒸氣蒸餾、萃取、重結晶、色譜等)和有機化合物的合成實驗(如乙醯乙酸乙酯的制備、肉桂酸的制備、呋喃甲醇和呋喃甲酸的制備、1-溴丁烷的制備、乙醚的制備、苯乙酮的制備、己二酸的制備、苯甲酸乙酯的制備等)。基本操作實驗是後續合成實驗的基礎,也是今後學生從事工作和科研的基礎,打好這個基礎對學生具有重要意義。在教學過程中,經常出現課程已經進行了大半部分,而學生的基本操作過程依然錯誤百出的現象。如在做蒸餾時,不知道溫度計水銀球的正確位置、冷凝管如何選用等種種實驗細節問題。這種問題的出現客觀上是基礎實驗操作要注意的細節很多,主觀上是學生學習態度不夠認真造成的。為使學生打下堅實的基礎,掌握基本的實驗技能,在基本操作實驗的教學中應該注意要求學生在實驗報告中劃出實驗裝置圖,在畫圖的過程中,學生會注意儀器意見的連接關系,儀器的選用、溫度計的位置等各種細節,從而使實驗裝置深深的引入腦海。學生實驗過程中老師要及時指出學生的實驗裝置和實驗操作存在的問題。

1.3提高平時成績權重

為督促學生平時認真實驗,應提高平時成績的權重。將平時成績的比重設置為60%,考試成績佔40%。這樣如果學生平時不認真做實驗,綜合成績不可能理想。將平時成績細化為預習報告成績、實驗操作成績、實驗報告成績和考勤。其中實驗操作成績為主要考察內容,所佔比重最大。學生每次的預習報告,實驗報告都給與相應的量化成績,督促學生不斷改進自己的報告,養成良好的習慣。而對於學生在操作工程中出現的問題,在指正的同時,要及時給與扣分的處罰,鞭策學生去認真改正錯誤。這樣在學期末評定學生平時成績的時候有據可依,成績更加公正:而在以往的評定中,因為沒有詳細的評分細則和平時量化分數,教師只能根據主觀判斷給出一個籠統的分數,成績評定往往不夠理性。而期末考試不但要考察學生的動手能力,(如:裝置搭建順序、儀器選用、裝置拆卸、儀器保養、實驗操作、熟練程度等);還應設置相應的問題對學生進行考核,考核內容主要是有機化學實驗的重要知識,包括實驗室規則及安全常識,化學儀器的使用和養護方法,基礎操作的原理及適用范圍等。

1.4開設綜合設計性實驗

二十一世紀高素質創新人才的要求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對人才的需求,確定了化學實驗教學的目標和基本要求,要求我們建立起從接受型到培養綜合型的教學體系。過去,驗證性實驗占的比例過大,綜合性、設計性實驗很少,甚至沒有。學生做實驗幾乎成了“照方抓葯”,實驗所需的儀器、試劑均已由實驗員准備好,並擺在試架上,加什麼試劑,先後順序,甚至加幾滴都照書本步驟學生毫無主動性可言,只是機械地操作,定時觀察預計現象,記錄實驗數據,不能動手配製試劑,不能獨立動手安裝儀器,離開書本實驗步驟,就無法下手[5]。因此,有機化學實驗有必要對實驗內容進行調整,使之適應新形勢的需要。為了拓寬基礎實驗的內容,強化學生的綜合能力訓練,在實驗教學改革中注重加強綜合實驗。取消一些單獨的驗證性實驗,增加了綜合性實驗,開設了一些設計性實驗。採用綜合設計實驗的方式,使學生成為實驗方案的制定者和實驗的完成者,使其成為絕對的主角。具體做法是,教師負責擬定多個實驗題目,並分配給每個實驗小組,要求各小組到資料庫查找文獻資料,自行擬定實驗方案並完成實驗。採用這種方式不但提高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而且培養了學生查閱文獻與參考書的能力、綜合分析資料設計實驗的能力和一定的科研素養。

2結語

通過改革,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綜合素質、動手能力和創新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學生普遍認為通過綜合設計性實驗學到了很多知識,包括資料的獲取、實驗方案的擬定、數據的處理等。由於設計性實驗能夠充分發揮學生自己的聰明才智,而不是按部就班的做驗證實驗,學生表現出了較高的興趣。科學、合理的考核方法使得學生注重實驗課程的每一個環節,其素質得到了全面的發展。

化學綜述性論文範文二:化學工程專業高等分離工程課程建設

國家、社會、經濟的發展需要人才的發展,人才是國家發展的第一要素。《國家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指出,我國人才的總體發展目標為:到2020年,培養一支規模宏大、結構完善、布局合理、素質優良的人才隊伍,全面確立國家人才競爭優勢,實現加入世界人才強國行列的目標,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奠定人才基礎,並且強調高技能人才要佔技能勞動者比例的28%。研究生教育在高等教育中佔有非常大的比重,其培養目標是為現代社會輸送高科技人才、高級管理、技術人才和研究型、應用型人才,這就要求高等學校在加強全日制研究生培養質量的同時,針對在職人員開展非全日制專業學位研究生的培養,使培養目標呈多樣化的發展態勢,形成高素質人才隊伍,全面提高創新型科技人才、領軍人才、復合型人才的培養比重,加大培養各個重點領域急需緊缺專門人才的力度。我國非全日制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制度始於1991年,主要培養對象為相關專業的在職人員,採用“進校不離崗”的方式進行學習,不影響學生平時的正常工作。在職工程碩士研究生來自於生產第一線,一般畢業3年以上,長期的工作實踐,積攢了一定的實踐經驗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企業對他們賦予了較高的期望值,但他們由於畢業時間較長,基礎知識的陳舊率和遺忘率較高,專業理論並不能滿足企業發展需要,從而在某種程度上限制企業的發展。我國國有大中型企業的快速發展決定了現代工程技術人員應該是高層次應用型和復合型人才。化學工程領域工程碩士的培養目標主要是為本領域所覆蓋范圍內的工業企業和工程建設部門、工程設計和研究院所等有關單位培養基礎扎實、素質全面、工程實踐能力強且具有一定創新能力的應用型、復合型高級工程技術人才和工程管理人才。對在職工程碩士進行工程應用和實踐能力的培養,其目的就在於使化學工程領域工程碩士學位獲得者能夠勝任企業要求,促進企業發展,推進企業技術進步,所以各個高校一方面要強化他們的基礎知識、專業理論,另一方面要培養他們的實踐、操作能力,實現發現、分析、處理企業現實問題的目的。因此,對於非全日制專業學位研究生的培養,要根據企業實際生產需求來設置教學內容,優化教學方法、手段、途徑,因此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結合工業生產實例進行高等分離工程課程改革,具有重要的意義。

一、引進綠色化學和綠色分離工程的概念

綠色化學又稱為環境無害化學,是一門從源頭上消除污染的化學,即利用高選擇性的化學反應,提高反應原子的利用率,達到100%選擇性,實現零排放。綠色分離工程指的是分離過程綠色化,主要包括兩種途徑進行實現:第一,優化傳統分離過程,降低甚至消除分離過程對環境的影響;第二,開發和使用新的技術,例如,膜分離技術。分離技術貫穿於整個化工產品生產過程,分離過程綠色化對於未來環境保護和污染治理具有重大意義,是社會現代化可可持續發展的關鍵性問題之一。分離技術是提高產品競爭力的關鍵技術,對於降低產品生產成本、提高產品質量等發揮著重要作用。教師要讓學生明白經濟發展在滿足當代社會發展的同時,又不能威脅子孫後代的未來。根據現有發展基礎、條件,在不損害地球生態系統的前提下,合理有效地利用和開發有限的資源並產生足夠的財富,以滿足社會合理的經濟需求。綠色分離工程等新型分離技術在高等分離工程課程中的引入,必將引領學科的健康和可持續性發展。

二、改進教學方法

與全日制研究生不同,在職研究生來自於化工企業,一般為單位的技術骨幹或相關崗位的管理者,有些甚至已經是高層次的專業人才和項目負責人等,具有一定的實踐經驗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他們的學習目的很明確,致力於知識轉化,用專業知識解決現實問題。對於在職工程碩士來說,他們既要增加自己的知識積累,更要培養自己應用知識的能力,學習的核心就是提高知識的有用性和實效性。因此,教學內容不能過於理論化,如果課程內容理論性過強,將會給學生的學習帶來困難,影響學生的學習效果。另外,教學一定要做到理論與實際相結合,例如,教師通過工程中的實際案例解釋相關的原理或者理論,側重理論與應用的結合。教師還要合理安排教學內容,課程結構要緊湊,做到重點突出、難點明確、層層遞進、詳細透徹,通過這種方式提高學生思考、處理問題的能力。例如,課堂上使用啟發式教學法、現場教學法、案例教學法等多種教學方法,實現對教學內容的詮釋;綜合運用多媒體、網路平台及模擬模擬系統等多種教學手段,使教學內容形象化,最終實現該課程教學質量及教學效果的根本性提高,使其達到培養專業型人才的綜合要求,建成學而有用、學而會用的核心課程。針對該課程的特點,結合高等分離工程課程教學的特性以及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應對該課程教學進行一定的改革.

1.優化教學方案、完善多媒體課件。教師要根據目前國內外的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的發展,在現有課程體系基礎上,適當加入新的教學內容,制定出合理的教學方案。多媒體課件是目前高校授課的必備工具,目前該課程主要採用理論教學方法,沒有系統的模擬模擬系統和實踐設施,因此為提高授課效果,應對該多媒體課件進行進一步的完善,加入基本原理的動畫和實際生產的視頻,以保證該課程理論教學與實踐的有機結合,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

2.採用研討式的教學方式。由學生提出本單位現場分離設備中存在的問題,根據所學的理論知識和工作經驗,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並在各自的實際生產過程中進行驗證。

3.為了使學生能夠更好地學習、理解和掌握課程的理論技術和方法,採用AspenPlus、Pro/II等化工流程模擬軟體,對化工分離過程進行設計和模擬,建立典型案例庫,模擬化工分離的過程、分離過程中物質之間的相互作用以及分離工藝中相關設備的直觀演示,開發相關的計算軟體以解決分離工程中大量計算的問題。

4.讓學生提出工廠實際中分離設備存在的問題,並收集現場數據,進而設計程序,得出計算結果,提高學生處理實際問題的能力和素質。

5.充分利用互聯網資源。二十一世紀是信息時代,技術人員需要廣泛了解科技發展動態,了解學科的前沿性技術並掌握其發展趨勢。在職研究生平時在單位工作,只有節假日才能到學校上課,因此建立師生互助平台和網路信息庫勢在必行,不僅能加強學生與教師的溝通,還能加強學生與學生的聯系。教師在學校將專業的最新信息錄入信息庫內,為研究生開辟獲取信息的渠道,學生將遇到的技術困難提交到平台,教師與同學一起通過討論和研究,提出解決方案,再用於實際生產進行驗證。

三、注重教學環節

教學過程是影響研究生教育質量的關鍵,同時也是保證研究生教育質量的重要因素。高雙林等對影響研究生培養質量的可控因素進行了系統分析,主要包括學科建設、教學環節和管理體系三大部分,其權重系數分別為0.33、0.53、0.14,說明教學環節是研究生教育質量保證體系中的重要部分。在職研究生雖然參加工作一段時間,社會經驗和工程經驗比較豐富,但是回到學校後,往往會存在些許的陌生和拘謹,尤其是在教室內安靜的聽老師講課,往往很難。因此,對於這些學生的授課方式,要以互動交流為主,鼓勵學生提出生產中的實際問題,例如石油化工過程中針對硫含量過高的問題,鼓勵學生結合自己的工作去查閱文獻,以化學法和物理吸附法為基礎,設計出脫硫的方案,大家以基本理論為依據進行討論,提出解決方案,並到相關的企業進行驗證。

四、優化教師隊伍

F. 化學關於有機化合物的論文怎樣寫900字左右

有機化合物
有機化合物

organic compound

含碳元素的化合物,但一些簡單的含碳化合物,如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鹽、碳化物、氰化物等除外。除含碳元素外,絕大多數有機化合物分子中含有氫元素,有些還含氧、氮、鹵素 、硫和磷等元素。已知的有些化合物近600萬種。早期,有機化合物系指由動植物有機體內取得的物質 。自1828年人工合成尿素後,有機物和無機物之間的界線隨之消失,但由於歷史和習慣的原因,「有機」這個名詞仍沿用。有機化合物對人類具有重要意義,地球上所有的生命形式 ,主要是由有機物組成的。例如:脂肪、蛋白質、糖、血紅素、葉綠素、酶、激素等。生物體內的新陳代謝和生物的遺傳現象,都涉及到有機化合物的轉變。此外,許多與人類生活有密切關系的物質,例如石油、天然氣、棉花、染料、天然和合成葯物等,均屬有機化合物。

有機化合物按結構分類,可分為:開鏈化合物、碳環化合物和雜環化合物。按所含官能團分類,可分為:醇、醚、醛、酮等類。
編輯詞條
開放分類:
化學

G. 化學論文有什麼寫作技巧

1.論文格式——題目:題目應當簡明、具體、確切地反映出本文的特定內容,一般不宜超過20字,如果題目語意未盡,用副題補充說明。
2.論文格式——作者:署名的作者只限於那些選定研究課題和制訂研究方案、直接參加全部或主要研究工作、做出主要貢獻,並了解論文報告的全部內容,能對全部內容負責解答的人。其他參加工作的人員,可列入附註或致謝部分。
3.論文格式——摘要:摘要應具有獨立性和自含性,有數據結論,是一篇完整的短文。摘要一般200-300字.摘要中不用圖、表、化學結構式、非公知公用的符號和術語。
4.論文格式——正文:論文中的圖、表、附註、參考文獻、公式等一律採用阿拉伯數字編碼,其標注形式應便於互相區別,如圖1,圖2-1;表2,表3-2;附註:1);文獻[4];式(5),式(3-5)等.具體要求如下:
4.1論文格式——圖:曲線圖的縱.橫坐標必須標注量、標准規定符號、單位(無量綱可以省略),坐標上採用的縮略詞或符號必須與正文中一致。
4.2論文格式——表:表應有表題,表內附註序號標注於右上角,如「XXX1)」(讀者注意:前面「」引號中的實際排版表示方式應該是「1)」在「XXX」的右上角),不用「﹡」號作附註序碼,表內數據,空白代表未測,「一」代表無此項或未發現,"0"代表實測結果確為零。
4.3論文格式——數學、物理和化學式:一律用「.」表示小數點符號,大於999的整數和多於三位的小數,一律用半個阿拉伯數字元的小間隔分開,不用千位擻「,」,小於1的數應將0列於小數點之前。應特別注意區分拉丁文、希臘文、俄文、羅馬數字和阿拉伯數字;標明字元的正體、斜體、黑體及大小寫、上下角,以免混同。
4.4論文格式——計量單位:論文中使用的各種量、單位和符號,必須遵循國家標准GB3100-82, GB3101-82,GB3102/1-13-82等的規定.單位名稱和符號的書寫方式,一律採用國際通用符號。沒有相應符號的非物理量單位可使用中文(如「件」、「台」、「人」等),它們可以與其他單位的符號構成組合單位(如「件每秒」的符號為「件/S」)。

H. 如何寫好化學論文

寫好化學論文的必要條件1、深刻的論據論證,嚴密的科學性:
科學研究的任務是揭示事物發展的客觀規律,探求客觀真理,成為人們改造世界的指南,學術論文的科學性在於:

①主論上要求作者不帶有個人好惡的偏見,不得主觀臆造,必須切實地從客觀實際出發,從中引出符合實際的結論。

②論據上要求作者下較大力氣,經過周密的觀察,准確的實驗與深入的調查研究,盡可能多地佔有資料,以最充分、確實的有力論據作為主論的依據。

③淪證上要求作者經過周密思考具有嚴謹而富有邏輯效果地論證,做到論證充分,令人信服。

正確的論點,嚴密的論據,有說服力的論證使學術論文具有嚴密的科學性。

化學論文切忌弄虛作假,有人寫論文說自己已做了20多項實驗,事實上他所描述的實驗都是別的參考書上摘引過來的。這本身就缺乏寫論文的正確的科學態度。

化學論文不得發生科學上的差錯,一篇寫Nq以)3與K仁水解後溶液鹼性的差異的文章,卻誤將山作Ki代入公式計算,因而寫出錯誤的結論。
永嘉上塘中學一位青年教師寫的「電解食鹽水時為什麼用鐵作陰極」的文章中,通過實驗得出「當鐵網的寬度大千石墨時,氫氣在Fe上析出所需的時間就比石墨要少,所以增大鐵網的表面積,可以降低過電位,並使氣體更易逸出。另外鐵網宜於吸附石棉絨成為隔膜層,鐵網價格低廉,取材方便,又易於加工。所以選用鐵網作電解食鹽水的陰極/這篇文章雖短,但富於科學性與鑽研精神,不啻為一篇好的論文。

2、要有獨立見解,富有創新性

學術論文要有自己的獨立見解,有創新性。科學研究是對新知識的探求。只能繼承或人雲亦雲缺乏創新精神,這樣沒有給人以新的啟迪,文章的價值自然就低了,人類社會的文明與歷史就不會有所前進了!

創新性是科學研究的生命,它能提出新的問題,解決新的問題,推動科學事業的發展。

瑞安市一位化學老師寫的「談物理性質的教學」就是針對部分師生對物質的物理性質不夠重視,他在教學中刻苦鑽研,要求掌握物性的教學規律,提高物性的教學質量,多方面培養學生的學習物性的興趣,盡量變機械記憶為意義記憶,提高物性知識的應用能力,提出自己的獨立見解,在教學上具有推廣的意義。此文獲市化學教學論文評比一等獎。

化學論文不要東拼西湊,更不應抄襲人家的文章,成為「手抄本」以免使人讀了有似曾相識之感,如一篇論文寫氧化還原反應的配平方法採用廠「十字交叉法」與「半反應」配平法,就缺乏新意。另一篇寫「氨氧化催化的實驗的改進」,採用純氧代替空氣加速氨的氧化,這個方法也沒有什麼新意。

寫論文時摘引或參考其它作者的文章是允許的,但應如實地在文章未了列出參考書的目錄與作者名字,以供備查。

3、文章通順,具有平易性:學術論文要描述相當復雜的科學道理,這就要求寫的文章平易近人,容易理解,深入淺出,化繁為簡,一目瞭然,晦澀是文章的最大欠缺,不通順的文章,大多的錯別字,會降低文章的水平,給人以不好的印象。如一篇描述「有關酸式鹽」的文章中誤將HSO【+H十的反應寫成NH4HSO3+H十,將水的K電離誤為Kw,將M92+20H=Mg(OH)2、誤寫成MgCO3,將Na2Co3的溶解度誤為Na2CO3.1OH2O的溶解度等較多差錯,雖有些屬作者筆誤,卻使文章遜色不少。化學論文不同於一般文藝作品,也不同於科學小品文,它的價值在於忠於事實,推理嚴密,文筆莊重,效果顯著。大多的描寫性的句子與過多的譬喻有時卻適得其反,不僅會出科學性的錯誤而且使人看了有些庸俗感。例如有篇文章為了闡明電子雲概念用了下述科學性不正確的譬喻:「電子雲是電子運動象雲霧一樣快」「電子軌道如火車運行時的鐵軌。」

化學論文也不可以寫成工作總結或工作匯報。如一篇關於校辦工廠生產XX產品的論文,文章僅僅說明了過去該工廠的工人人數很少,產值不高,產品質量不好,通過他的努力產品質量符合國家標准,工廠發展很快,利潤上升,產值增加等內容。作為工廠工作匯報確是一篇好文章,但作者將它作為化學論文卻忽略了二點最關鍵的內容。其了是作為化學教師是怎樣努力提
高產品質量(這可看出作者的專業水平)。其二是工廠中容納學生參加勞動,他是如何指導學生,使化學與生產實際相聯系的(這可表示作者的教學水平)。因而,成為報流水帳的一般工作小結,不能作為一篇學術論文。化學論文更不能成為資料、數據的「堆積」文章,如一篇關於洞頭縣水產資源的調查文章,作者用了較多精力調查了洞頭縣漁業生產,化工生產與地理環境等項目近年來的情況,統計了許多數字,最後用一句話指出洞頭縣的生態平衡遭破壞後帶來的惡果。文章僅停留在感性的認識上,沒有上升到理論高度,更沒有結合化學教學,所以不能體現作者的專業水平與教學水平。

中學化學教學和教育學、心理學、統計學、邏輯學及辯證唯物主義都有密切的關系,描述一種教學方法應從心理學角度,教育學角度加以探討,從學生的心理特點與生理特點對學習能力與智力進行評估,從提高化學教學質量及如何落實雙基內容作為教改的成效衡量,將感性認識升華到理性認識,這樣寫出的文章才有「論文」味。

4、勿失良機,重視可行性:

學術論文的價值還受時空的制約,往往一篇好的論文能及時寫成發表就有其實用價值,錯過了時機,就失去了新鮮感,輪為二三流的作品了!中學化學教學研究課題,過去的「智能培養」是熱門,「初中化學學習中的三個分化點」是熱點,「非智力因素培養」又方興未艾。目前新教材自然課本中的化學教學的研討及化學教學中的素質教育等問題是值得大作文章的。而若抓住良機,寫出教學上急需解決問題的文章,一定會深受歡迎。

化學論文也不應陷入一定模式,如關於基本概念的教學不能停留在一般教科書上都有論述的四步模式,即:講清概念的重要性,分析概念的內涵與外延,藉助實驗樹立概念,反復練習強化概念。

撰寫化學論文也不一定要赴「熱門」,如對化學教學模型的探討,對教材中某一個問題提出自己的新見解,對一個化學反應的異議,對一個概念的辯析,對一項實驗的改進,對一種教學方法的新嘗試,對一個低能學生的培養,對學習化學學生的心理分析等等都可以深入鑽研。認真探討,分析提高寫成有參考價值的論文。

5、化學論文構成的基本型一通用性:化學論文作為學術論文有其一定的格式:一一標題、緒論、實驗、結果、考察、結論、謝辭、參考文獻與
附錄等。

①緒論:說明研究這一課題的內容與意義。提出問題是緒論的核心部分,問題要明確具體,用字要精煉。

②本論:展開論題,表達作者個人研究成果的部分,應寫得充分,寫得有理有據。是論文的主體部分。

③結論:收束部分,寫明論證所得到的結果或效果。首尾呼應,融成一體。

(三)寫好化學論文的注意點

1、正確選題,筆墨集中:

寫文章一是寫什麼,二是怎樣寫。先確定研究什麼問題,再考慮怎樣研究,如何表達,所以選題是論文成敗的關健。

①選擇有科學價值的課題,它包括:

急待解決的課題,

科學上的新發現新創造,

空白填補,

通說的糾正,

前說的補充,

②要選擇有利於展開的課題:

要有濃厚的興趣,

能發揮業務專長,

佔有資料條件,

能得到指導,

有實驗條件,

可在限定時間內完成。

③對題目要加以限定,課題大小適中一」篇論文的標題切忌太大,評論的切人口要小,角度選擇適當,這樣展開議論就容易集中。否則面面俱到,空泛無物,如有些論文的標題是「論中學化學的教學法」,「中學化學教學之我見」「論中學化學實驗教學」等。選題過大,頭重腳輕,不能用短短幾
千字來說清問題,只得草草地收場,使論文暗然失色。論文的標題更應文題相符,寫得切題,切忌文不對題。

2、勤寫勤練,經常積累:論文並不神秘,每個致力於化學教學的園丁都可以成為化學論文的作者。

這次高級教師的評審中,有些老教師平時懶得動筆,只好臨時湊寫二篇或將五十年代年青時的文章拿來湊數(五十年代能寫出好文章,難道經過長期教學實踐反而寫不出文章嗎?)其尷尬處境,可想而知。凡是臨時倉促寫成的論文,其質量不會很高,所以我們應在平時教學實踐中,不斷思索,不斷創新,經常動筆,第一次寫成,第二次補充,第三次實踐,第四次修改,第四次定稿。須知:大才出於勤奮,經驗在於積累。

3、講究文采,寫出新意:

有人總認為論文是一篇嚴肅的文章,道理說清了就算,結果是有骨無肉,枯燥無味,盡管你的選題很新穎,若沒有充分地展開,成為口號標語
式的,略略幾百字,顯得十分單薄也會失去論文的價值。在這方面,毛主席的文章給我們作了很好的示範,他在議論文中講的道理既深刻又淺顯,幽默詼諧,令人讀來,意趣盎然。

有些文章缺乏新意,如「化學計算題的一題多解」每個小標題下面寫幾句話,寫一道化學計算題,這樣就不能成為一篇學術論文。

總之,要寫好一篇化學論文,決不能掉以輕心,但也並非高不可攀,只要你認真對待,掌握論文要領,在教學與工作的過程中不斷發現新矛盾、新問題,及時予以思考、分析,經常進行調查研究,多動筆、多動腦,必然會寫出好文章來的!

I. 求一篇有關有機化學的小論文.

有機化學發展介紹及前景
一.發展介紹
1806年首次由瑞典的貝采里烏斯(J.J.Berzelius,1779—1848)提出,當時是作為無機化學的對立物而命名的。19世紀初,許多化學家都相信,由於在生物體內存在著所謂的「生命力」,因此,只有在生物體內才能存在有機物,而有機物是不可能在實驗室內用無機物來合成的。1824年,德國化學家維勒(F.W�hler,1800—1882)用氰經水解製得了草酸;1828年,他在無意中用加熱的方法又使氰酸銨轉化成了尿素。氰和氰酸銨都是無機物,而草酸和尿素都是有機物。維勒的實驗給予「生命力」學說以第一次沖擊。在此以後,乙酸等有機物的相繼合成,使得「生命力」學說逐漸被化學家們所否定。
有機化學的歷史大致可以分為三個時期。
一是萌芽時期,由19世紀初到提出價鍵概念之前。
在這一時期,已經分離出了許多的有機物,也制備出了一些衍生物,並對它們作了某些定性的描述。當時的主要問題是如何表示有機物分子中各原子間的關系,以及建立有機化學的體系。法國化學家拉瓦錫(A.L.Lavoisier,1743—1794)發現,有機物燃燒後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他的工作為有機物的定量分析奠定了基礎。在1830年,德國化學家李比希(J.von Liebig,1803—1873)發展了碳氫分析法;1883年,法國化學家杜馬(J.B.A.Dumas,1800—1884)建立了氮分析法。這些有機物定量分析方法的建立,使化學家們能夠得出一種有機化合物的實驗式。
二是經典有機化學時期,由1858年價鍵學說的建立到1916年價鍵的電子理論的引入。
1858年,德國化學家凱庫勒(F.A.Kekule,1829—1896)等提出了碳是四價的概念,並第一次用一條短線「—」表示「鍵」。凱庫勒還提出了在一個分子中碳原子可以相互結合,且碳原子之間不僅可以單鍵結合,還可以雙鍵或三鍵結合。此外,凱庫勒還提出了苯的結構。
早在1848年法國科學家巴斯德(L.Pasteur,1822—1895)發現了酒石酸的旋光異構現象。1874年荷蘭化學家范霍夫(J.H.van't Hoff, 1852—1911)和法國化學家列別爾(J.A.Le Bel,1847—1930)分別獨立地提出了碳價四面體學說,即碳原子占據四面體的中心,它的4個價鍵指向四面體的4個頂點。這一學說揭示了有機物旋光異構現象的原因,也奠定了有機立體化學的基礎,推動了有機化學的發展。
在這個時期,有機物結構的測定,以及在反應和分類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進展。但價鍵還只是化學家在實踐中得出的一種概念,有關價鍵的本質問題還沒有得到解決。
三是現代有機化學時期。
1916年路易斯(G.N.Lewis,1875—1946)等人在物理學家發現電子、並闡明了原子結構的基礎上,提出了價鍵的電子理論。他們認為,各原子外層電子的相互作用是使原子結合在一起的原因。相互作用的外層電子如果從一個原子轉移到另一個原子中,則形成離子鍵;兩個原子如共用外層電子,則形成共價鍵。通過電子的轉移或共用,使相互作用原子的外層電子都獲得稀有氣體的電子構型。這樣,價鍵圖像中用於表示價鍵的「—」,實際上就是兩個原子共用的一對電子。價鍵的電子理論的運用,賦予經典的價鍵圖像表示法以明確的物理意義。
1927年以後,海特勒(W.H.Heitler,1904—)等人用量子力學的方法處理分子結構的問題,建立了價鍵理論,為化學鍵提出了一個數學模型。後來,米利肯(R.S.Mulliken,1896—1986)用分子軌道理論處理分子結構,其結果與價鍵的電子理論所得的結果大體上是一致的,由於計算比較簡便,解決了許多此前不能解決的問題。對於復雜的有機物分子,要得到波函數的精確解是很困難的,休克爾(E.Hückel,1896—)創立了一種近似解法,為有機化學家們廣泛採用。在20世紀60年代,在大量有機合成反應經驗的基礎上,伍德沃德(R.B.Woodward,1917—1979)和霍夫曼(R.Hoffmann,1937—)認識到化學反應與分子軌道的關系,他們研究了電環化反應、σ鍵遷移重排和環加成反應等一系列反應,提出了分子軌道對稱守恆原理。日本科學家福井謙一(1918—1998)也提出了前線軌道理論。
在這個時期的主要成就還有取代基效應、線性自由能關系、構象分析,等等。
二.21世紀有機化學的發展
在21世紀,有機化學面臨新的發展機遇。一方面,隨著有機化學本身的發展及新的分析技術、物理方法以及生物學方法的不斷涌現,人類在了解有機化合物的性能、反應以及合成方面將有更新的認識和研究手段;另一方面,材料科學和生命科學的發展,以及人類對於環境和能源的新的要求,都給有機化學提出新的課題和挑戰。有機化學將在物理有機學、有機合成學、天然產物學、金屬有機學、化學生物學、有機分析和計算學、農葯化學、葯物化學、有機材料化學等各個方面得到發展。
物理有機化學
物理有機化學是用物理化學的方法研究有機化學的科學。
主要的研究發展方向有:
1.運用現代光譜、波譜和顯微技術表徵分子結構,探索其與性能(物理、化學、生理、材料……)的關系;新分子和新材料的設計和理論研究。
2. 反應機理(協同、離子、自由基、卡賓、激發態、電子轉移……) 和活潑中間體。
3. 主—客體化學;分子間弱相互作用和超分子化學;分子組裝和識別;功能大分子和小分子相互作用及信息傳遞。
4. 新的計算化學方法、分子力學和動力學、分子設計軟體包的開發;與實驗的互補與指導。
有機合成化學
研究從較簡單的前體小分子到目標分子的過程和結果的科學。
有機合成化學是有機化學的主要內容。70年代以來,有機合成步入了一個新的高漲發展時期。
有機合成的基礎是各種各樣的基元合成反應,發現新的反應或用新的試劑或技術改善提高已有的反應的效率和選擇性是發展有機合成的主要途徑。
合成反應方法學上的一個重大進展是大量的合成新試劑的出現,特別是元素有機和金屬有機試劑。利用光、電、聲等物理因素的有機合成反應也要給以適當的重視。
高選擇性試劑和反應是有機合成化學中最主要的研究課題之一,其中包括化學和區域選擇控制,立體選擇性控制和不對稱合成等。後者是近年來發展得較快的領域,包括了反應底物中手性誘導的不對稱反應,化學計量手性試劑的不對稱反應,手性催化劑不對稱反應,利用生物的不對稱合成反應和新的拆分方法等。反映過渡態反應部位的構象是反應選擇性的關鍵因素
復雜有機分子的全合成一直是最受關注的領域,體現合成化學的水平,與生物科學相結合,重視分子的功能則是合成化學家的新熱點。
有機合成化學的發展方向有: Z n& V& a+
1.合成方法學 新概念、試劑、方法、反應的運用,實用的在溫和條件下經過較簡單的步驟高選擇性高產率地轉化為目標分子。
2. 具獨特性能(生理、材料、理論興趣)的分子的(全)合成。
3. 資源可持續利用的無害原料、原子經濟和環境友好的反應介質、過程和工藝路線、綠色安全的產品。
4. 學科新生長點、交叉點的擴展和手性、仿生等新技術的運用。
化學生物學
在分子水平上研究生物機體的代謝產物及其變化規律性;利用有機化學的方法研究調控生命體系過程的科學。
化學生物學是順應20世紀後半葉生物學日新月異的發展,在化學學科的原有的幾個分支——生物有機學、生物無機化學,生物分析化學、生物結構化學以及天然產物化學的基礎上提出的新興學科。
化學生物學研究目前大致包括以下幾個部分:
1.從天然化合物和化學合成的分子中發現對生物體的生理過程具有調控作用的物質,並以這些生物活性小分子作為探針和工具,研究它們與生物靶分子的相互識別和信息傳遞的機理。
2.發現自然界中生物合成的基本規律,從而為合成更多樣性的分子提供新的理論和技術。
3.作用於新的生物靶點的新一代的治療葯物的前期基礎研究。
4.發展提供結構多樣性分子的組合化學。
5.對於復雜生物體系進行靜態和動態分析的新技術等。
金屬有機化學
研究金屬有機化合物[各種不同類型的C—M(雜原子)]的結構、合成、反應及其應用的科學。
主要的研究發展方向有:
1. 金屬有機化學基元反應及其機理;各種不同類型的C—H(C、雜原子)的選擇性形成、切斷。
2. 導向合成化學和聚合反應的金屬有機化學;金屬有機化合物的新型高效催化作用及其應用。
葯物化學和農葯化學
葯物化學是有機化學的一個重要分支,與生命科學密切相關。它是研究與人類疾病和健康、植物保護等生命現象有關的創新葯物研製的科學。
葯物化學的發展領域:
1. 高通量生物活性篩選;葯物作用靶點和基於構效關系指導下的分子設計和組合化學學庫設計。
2. 生化信息學的應用和創新、仿生及先導葯物的發現、開發。
3. 非傳統機制的葯物合成、分析和功能測試。
有機新材料化學
有機材料化學是研究以有機化合物為基礎的新型分子材料的開發的科學。現代科學技
術突飛猛進的發展,尤其是信息技術的發展,對材料科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迫切需要研究新材料。相對於其他功能材料,以有機化學為基礎的分子材料具有以下的特點:1.化學結構種類繁多,給人們提供了很多發現新材料的機遇;2.運用現代合成化學的理論和方法,能夠有目的的改變分子的結構,進行功能組合和集成;3.運用組裝和質組裝的原理,能夠在分子層次上組裝功能分子,調控材料的性能。
有機材料化學的發展方向有以下:
1. 有機固體、半導體、超導體、光導體、非線性光學、鐵磁體、聚合物材料。
2. 具有特殊和潛在光、電、磁功能分子的合成和器件有序組裝。
3. 功能分子的結構、排列、組合和物化性能、機制的關系,新分子材料的設計和應用。

有機分離分析化學
研究有機物的分離、定性定量分析和結構解析的科學。
研究方向:
1. 基於近代光譜、波譜、色譜技術的進步對微(痕)量有機物的高效分析鑒定。
2. 復雜的生物活性大分子和混合物中的有效組份及環境樣品的分離分析方法的建立。
綠色化學
面對環境保護的重大壓力,綠色化學提出來一些新的觀念,起基本點是,通過研究和改進化學化工反應以及相關的工藝,從根本上減少以至消除副產物的生成,從源頭上解決環境污染的問題。以此為目的的研究所帶來的新的高效化工工藝也會大大提高經濟效益。可以看出,綠色化學是對世紀化學化工研究的重要發展方向,是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保障。
本領域的發展和研究:
1.發展高效、高選擇性的「原子經濟性」反應其中,催化的不對稱合成反應仍是獲得單一性分子的方法之一,應加強有關的新反應、新技術、新配體及催化劑的研究,加強開發和改進與綠色有關的生物催化的有機反應的研究。
2.開發符合綠色化學要求的新反應以及相關的工藝降低或者避免使用對環境有害的原料,減少副產物的排放,直至實現零排放。
3. 環境友好的反應介質的開發和利用其中可包括水、超臨界流體、近臨界流體、離子液體等,以替代傳統反應介質的研究。
4.可重復使用材料、可降解材料和生物質的利用以及生活中廢棄物的再利用。
在我們的生活中,有機化學的身影無處不在。能否好好的利用和發展有機化學也將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我們生活水平的高低。相信隨著科學理論的發展,更多的基礎學科相互交融,將在更多的領域發揮更大的作用。

閱讀全文

與有機化學論文怎麼寫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662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333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270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956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07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323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20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630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00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952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983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04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14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755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171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261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555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350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16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9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