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化學教學中如何提出化學問題
化學新課程讓學生從生活走進化學、接觸化學、學習化學,結合初中化學教學,創設化學生活化課堂不僅可以密切化學與生活的聯系,豐富學生的生活經驗和社會體驗,而且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科學探究能力,有效落實新課標。
一、捕捉生活現象,引入化學問題
因為許多化學反應和化學原理在生產和生活中都可以找到影子。因此,在設計教學內容時,教師要有意識地將教材知識與學生的生活實際聯系起來,捕捉適宜的生活現象引入新知,進而可以提煉出其中的化學問題。
例如,新買的鋁鍋,燒過自來水後有黑色斑點;經常雷雨交加的地方禾苗長得很茂盛。這些奇妙的現象激起學生的好奇心後,就能促使他們去學習掌握鋁和氮氣的性質。由於有了跟學生的生活實際緊密聯系的導入,學生對於下面新知的學習就有了積極性,興趣自然產生。
二、創設生活情境,感受化學問題
化學是人類在長期的社會生產生活實踐中發展起來的,它與人類的生產生活和社會的發展相關。
現行化學新教材內容的設計盡量貼近了生活實際,甚至手中的一張紙,呼出的一口氣都成了學生自己的研究學習對象,這樣的學習易被接受。
直觀的、有趣的、具有挑戰性的問題情境,更容易激活已有的生活經驗和化學知識,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所以,在教學時,我們要注意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選擇學生身邊的、生動有趣的、有利於學生探索的問題、創設鮮明的問題情境作為素材,以激發學生的興趣和動機。
三、參與生活實踐,認識化學問題
實踐出真知,實踐是學生學習的重要環節,是知識理解的延伸與升華。
任何束縛學生手腳,只允許他們冥思苦想的教學方法是不科學的。只有讓學生充分進行生活實踐,才能使學生真正明白所學知識的價值。
例如,結合空氣、水、酸、鹼、鹽等內容的學習,組織學生對本地區的環境狀況(飲用水、空氣、土壤等)、空氣的污染狀況、污水處理廠的流程和原理、周邊農村施用化肥和農葯的具體情況等進行調查.
結合無錫太湖藍藻事件、白色污染等,組織學生關注新聞並從網上查詢分析原因。
通過這些實驗和調查活動,運用化學原理積極展開思維,不僅使學生樹立綠色食品、綠色環保、綠色化學的意識;而且可逐步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學生去親自體驗,在實踐活動中學生就理解了知識,掌握了知識。
四、運用化學知識,解決生活問題
《化學課程標准》指出,使學生正確認識科學、技術與社會的相互關系,能運用所學知識解釋生產、生活中的化學現象,解決與化學有關的一些實際問題,初步樹立社會可持續發展的思想。
新教材努力從化學的視角去展示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培養學生對自然和社會的責任感,用科學、技術、社會相聯系的觀點引導學生認識材料、能源、健康、環境與化學的關系,逐步培養學生形成綜合的科學觀和對有關的社會問題做出判斷決策的能力。所以,化學教學不僅要從學生的生活中提出化學問題,還必須結合現實生活中的實際問題,讓學生運用化學知識和化學的思維方式去看待分析與解決,從而使學生體驗到化學的價值,進一步感受到化學與現實生活的緊密聯系,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
② 九年級化學概念教學,應注意哪些問題
九年級學生初次接觸化學這門學科,對於這一未知領域,學生充滿著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慾。要學好化學就要從最基本概念知識開始,化學基本概念的教學,一直認為是教學中的重點,也是難點。在初中化學教學中,基本概念幾乎每節都有,而化學概念是學習化學必須掌握的基礎知識,准確地理解概念對於學好化學是十分重要的。概念學習決不僅是記住概念的名稱和定義,而是需要通過積極的思維活動,對各種各樣的概念實例進行分析、概括,從而把握同類事物的共同關鍵特徵。這是一個有意義的學習過程。在這一過程中,對概念實例的選擇和分析,概念關鍵特徵的突出是影響學習效果的重要因素。我認為九年級化學概念的學習應該注意幾個問題: 一 從實驗教學中引出概念 對於一些簡單的、理解性的概念,可以用實驗方法幫助學生形成概念,例如化學變化和物理變化的概念,首先我拿出一張紙一分為二,然後把半張紙放在酒精燈上點燃,然後讓學生觀察發生了什麼變化,而另一半張紙用手把它撕成紙條,再讓學生觀察又發生了什麼變化。通過用一張紙,使之發生了兩種不的變化,引出化學變化和物理變化的概念,然後再通過教材中的實驗來加深了學生對化學變化和物理變化概念的理解和認識。二 概念中關鍵的字和詞的講解 為了深刻領會概念的含義,教師不僅要注意對概念論述時用詞的嚴密性和准確性,同時還要及時糾正某些用詞不當及概念認識上的錯誤,這樣做有利於培養學生嚴密的邏輯思維習慣。例如,在講氧化反應的概念時,一定要強調概念中"氧"這個字。因為很多學生會認為只有物質與氧氣反應才是氧化反應,所以就理解為這里的"氧"就是指氧氣。還要准確理解和掌握概念的完整性和科學性,有利於培養學生嚴密的邏輯思維習慣。三 從正反兩方面講清概念在概念教學中,既要使用正例,有時也要使用反例。反例雖然不具有概念的關鍵特徵,但在無關特徵方面卻可能和正例有許多相同點。在學習置換反應的概念時,為了有助學生的理解和判斷,通過舉例,例如2CuO+C= 2Cu +CO2是置換反應的一個正例,而CuO+CO=Cu+CO2是置換反應的一個反例。兩者生成物是完全相同的,反應物也都是兩種且一種為CuO。象這樣極為相近的正例和反例,正是學生學習中感到混淆而需要教師加以指導的。研究表明,在教學中使用與正例相近的反例,並將他們進行比較,有利於突出概念的關鍵特徵,提高概念學習的效果。 有些概念,從正面講完後,學生懂而不易理解,運用效果不佳,如果從反面講可以幫助學生加深理解,不容易混淆。例如在講「氧化物」的概念時,教師首先學習概念的條件「兩種元素」「其中一種是氧元素」的化合物,這樣形成了「氧化物」的概念,學生懂了意思,可少數學生不會判斷NaOH等類似化合物是不是氧化物,此時教師提出問題:氧化物中一定含有氧元素,含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嗎?為什麼?這樣可以引導學生主動地參加思考,讓學生學會抓住概念中的關鍵詞句。對學生學習氧化物概念的理解,不會模糊不清,為以後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四 通過對具體問題的分析,加強概念的理解對於一些意義比較深刻,內容又比較復雜的概念進行剖析、理解,以幫助學生加深對概念的理解和掌握。,澄清學生頭腦中的錯誤認識,使學生掌握「質量守恆定律」的條件,學會分析問題的方法。然後再從微觀結構上進行分析,使學生進一步理解質量守恆定律的實質,最後通過練習運用解決實際問題。就是說,要達到教學大綱的要求,使學生理解質量守恆定律,必須經過這四個層次: 通過實驗建立正確概念→分析具體問題澄清學生錯誤認識→從微觀上理解概念的實質→運用概念解決問題, 在概念教學中還要盡可能通過實驗、圖表、板書等直觀手段突出概念的關鍵特徵。例如將概念的關鍵特徵以表式板書列出,比冗長的定義能使學生加深印象。概念的關鍵特徵越明顯,學習越容易;無關特徵越多,學習越難。 總之,化學概念是化學知識運用的基本工具,是知識結構的貫通點,是學生學習的核心組成部分。化學概念是用簡練的語言高度概括出來的,常包括定義、原理、反應規律等。其中每一個字、詞、每一句話、每一個注釋都經過認真推敲並有其特定的意義,以保證概念的完整性。
③ 簡述化學基本概念教學策略的基本類型,最有效的基本策略是哪一種
一、問題提出化學基本概念及理論是化學知識體系的「基石」,同時又是學生學習上的難點,特別是化學選修四集中了高中階段的概念與理論的核心內容,從2005年到2009年本人任教的班級,經本校學情問卷調查顯示,學生均感覺到學習該模塊難入門,但經過一學期的學習,化學成為了所任教學生最感興趣的學科,新教材教學理論下,如何搞好化學基本概念及理論的教學?二、理論依據1.國家化學課程標准:《標准》中基本理念是讓每一個學生以輕松愉快的心情去認識化學,注意使不同水平的學生都能在原有基礎上得到良好的發展。從學生已有的經驗出發,讓他們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感受化學的重要性,《標准》中的「可供選擇的學習情景素材」,可以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引導學生認識化學在促進社會可持續發展中的重要作用。
④ 到底該怎樣進行化學概念課教學
化學觀念是認識、學習、研究化學的基礎;化學概念課教學承擔著建立和形成正確化學觀念的重要任務。以"化學鍵"教學為例,分析概念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教學策略。化學鍵是高中化學的重要概念,是探究微觀世界和化學反應本質的必備條件,化學鍵概念的建立對學生微粒觀、變化觀的發展和完善有著十分重要的影響。教學設計文字稿中,選手無一例外的將課程標准中「了解化學鍵的含義,認識離子鍵、共價鍵的形成過程,認識化學反應的實質」確定為教學重點,將「化學鍵概念、離子鍵和共價鍵的形成」確定為教學難點,定位準確,但課堂教學與確定的教學目標重難點卻有較大出入,集中表現在以下幾方面:(1)忽視概念的建立過程,將主要精力放在對概念的文字剖析和訓練鞏固上。如化學鍵概念教學沒有必要的知識鋪墊和情境引導,直接給出或要求學生閱讀課本後復述概念、強調注意的問題,然後進行「關於化學鍵說法是否正確」的正誤判斷。(2)對共價鍵教學難度的認識不夠。有些選手認為,學習了離子鍵形成過程後,學生對共價鍵的形成過程的認識是水到渠成之事,課堂「著墨」很淡。其實,離子鍵形成過程中的電子得失學生容易理解,而共價鍵形成過程中的共用電子對是學生難以像的,甚至在課後學生還心存疑問:H和Cl原子間真的能夠形成共用電子對?課堂上淡化處理是不科學的。(3)知識訓練的應試色彩較重。在「離子化合物和共價化合物」教學中,教師的側重點不是放在「物質分類觀」的完善上,而是強化「判斷是離子化合物還是共價化合物」的方法與技巧上面。筆者外出聽課學習或閱讀期刊上關於化學鍵的教學設計時發現,很多教師將電子式書寫作為學生必須熟練掌握的知識和技能去訓練,而不是將其作為學生理解離子鍵和共價鍵的形成過程的輔助手段。
⑤ 如何教好初中化學中的概念
初中化學是化學學習的基礎,是學生學習化學的啟蒙,學生學得好壞,將關繫到他們中學階段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成績,從事化學教學已有二十幾年了,在這二十幾年教學實踐中,不斷地嘗試、探索、總結出以下幾點經驗。
一、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常言道: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有興趣才有愛好,有興趣才有動力,有興趣才有信心。
對於初三學生來說,學好化學,興趣對於學習化學就十分重要了;如何在教學中激發和培養學生學習化學興趣,首先要深入了解學生、認識學生,做學生的親密朋友,讓學生喜歡教師,從而喜歡化學這門功課。在教學中,要密切聯系生活實際,讓學生認識到化學與人類的生活、社會的發展息息相關,從而要求他們學好化學;結合教材內容介紹我國化學工業成就以及在國民經濟和科學技術方面的重要性,激發他們學好化學的責任感和使命感。介紹一些化學發展史實,化學家的事跡,增添他們學好化學的情趣和慾望;注重化學實驗教學,發揮實驗魅力,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慾;做到因地制宜、因材施教、突出重點、分散難點、分層次教學、小步前進、讓每個同學共享獲得知識,獲得成功的情感體驗;圍繞課堂教學內容,開展課內、課外形式多樣的探究性活動,在活動中培養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
二、明確教學目標。學生學好化學僅只有興趣是不行的,興趣的培養只是教師教學工作的能源開發工作,而明確的教學目標則是教師完成教學任務的主要工作。如果學生開始就知道教師期望他們做什麼,那麼他們就會盡心盡力地去做,會完成得更好。因此,在教學中做到每一堂課在上課前都把教學目標用小黑板或幻燈片或其他方式展示給學生,讓他們知道本節課要學些什麼,做些什麼。每一個知識點應達到什麼層次要求,這種目標教學使學生圍繞目標,主動搜索問題意向,能有效地誘發和控制學生的注意力,順利實現教學目標.。
三、強化實驗教學。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化學實驗對化學教學來說是不可缺少的,化學實驗可以幫助學生形成化學概念,理解、鞏固化學知識,可以幫助學生了解化學實驗方法,形成實驗技能,可以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啟發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實事求是、嚴肅認真的科學態度。因此,化學實驗既是化學教學的重要內容,又是化學教學的重要手段,教學中教師必須充分重視。在教學中從三個方面加強實驗教學,一是強化實驗原理,二是強化課堂演示,三是強化活動探究。
四、注重對概念的理解古人曰「學而不思則惘」,對於化學學科也是一樣的。如果學生只是學習不注意思考和理解是很難學好的,特別是初中化學中的概念有較多屬於抽象的,學生如不能很好地理解,不但記憶困難,而且難於運用,必定形成障礙,這就要求教師深入淺出地引導,通過形象生動的比喻,深入的對比分析,抓住概念時,不是簡單地去背誦,而是通過比較理解其實質。如在氧化物教學時要求學生抓住一是化合物、二是組成化合物的元素中有且只有兩種元素、三是其中一種元素必是氧元素;如在分子和原子的教學中,讓學生理解抓住分子是保持物質化學性質的最小微粒,但分子不保持物質的物理性質;分子在化學變化中可以再分,分成更小的微粒--原子,電解水就可以證明原子本身並沒有改變和再分割成其它微粒,原子是化學變化中的最小微粒,通過這樣理解,學生就學得扎實透徹。
五、注重對學生能力培養。培養學生的能力是當今新課程、新課標的一項基本要求,初中化學教學培養學生能力落實到課堂教學中,歸結成一點,就是教師要指導和誘導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改以前的「學生被動為主動,教師主動為主導」。圍繞這一點,首先抓扎實掌握「雙基」,能力的培養和形成離不開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學習,它是在掌握知識、運用知識、掌握技能、運用技能的過程中發展起來的。反過來,促進對知識和技能的獲取,在教學中如果學生不能記憶和理解概念,就談不上靈活運用概念,如不能正確理解元素概念,不能記憶常見元素的名稱和符號,就不能正確地書寫物質的化學式;不能正確理解和書寫化學方程式,就不能進行根據化學方程式進行的化學計算,因此扎實雙基是培養能力的第一步;其次注重啟發學生思維,培養學生能力,關鍵在教學中循循善誘,調動學生積極思維,根據教學內容設計問題和討論,把握適當機會啟發誘導、鼓勵學生自主探究。再次,指導學生掌握好的且適用於自己的學習方法,學生掌握學習方法是培養學生能力的重要的一環,有了好的學習方法,學習起來才可以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教學中做到有計劃、有步驟、有目的地指導學生掌握一些較好的學習方法,如記憶方法就有順口溜記憶、諧音記憶、理解記憶、分析記憶、對比記憶、回憶式記憶等,閱讀方法就有課前閱讀、課堂閱讀、課後閱讀等,復習方法有章節單元復習法、歸納系統復習法、查漏補缺復習法、強化訓練復習法等。
六、重視化學總復習。初中化學總復習是幫助學生系統、全面掌握所學知識,使學生在原有知識的基礎之上濃縮集結知識的精華,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在復習教學中教師必須制訂出一個好復習計劃,明確復習的內容、方法、重點和難點,以及達到的目標,以提高復習的目的性、計劃性和針對性,避免個體差異和知識水平發展的不平衡性等實際情況,分層次指導,做到抓中間、促兩頭,循序漸進拾級而上。教學中:一要抓住課本,緊扣教材,從課本入手,實行第一步通讀課本,第二步精讀課本,第三步有針對性讀課本,讓學生真正吃透課本,避免學生捨本逐末;二要復習時把握深度和廣度,對於「理解」和「掌握」的內容,教師復習時應嚴格掌握,應重點強調,對於要求「了解」的,「常識性介紹」的內容力求分清層次,區別對待,避免好高騖遠;三要歸納總結,連點成線,連線成網,構成體系,復習時將所學的知識進行綜合、歸納、分類、使之系統化,把所學過的基礎知識整理成為「知識點」,把「知識點」連結成知識線,最終將知識線交織成知識網路,避免知識的散亂、零碎,也避免死記硬背,這樣學生頭腦中有一張初中化學知識網路,使他們有更高層次的把握知識、理解知識,並能提高運用這些知識。四要查漏補缺,解決疑難,對於一些易混淆出錯的概念、實驗現象、注意事項、典型例題與習題的解法,加以回顧,以提高注意力,加深印象;對於疑難個別解疑;五是精講多練,講練結合,在化學復習時,教師應選擇一些有代表性的例題精講,經過剖析總結出同一類型題的特色和解題規律,解題技巧,解題方法和書寫格式等,多練,絕不是「題海戰術」,而是採用靈活多樣的練習方法,引導學生以多種感官參加的練習實踐。多練是與精講相比比較而言的,只有讓學生動手動腦。通過講--練--評,才能達到舉一反三,觸類旁通,達到復習的目的。
⑥ 如何進行高中化學新課程的概念教學
化學概念教學策略的使用應充分考慮教學目的和要求、學生學習的需要和教師教學的特點,本著「適應性、可行性、有效性」的原則來選擇。我們認為,新課程教學理念下的化學概念教學策略應該以引導學生主動學習、促進學生自主學習為基調,以學生主動和有效學習的學習策略為基礎,注意培養學生的主體意識和主體能力,注意引導、促進學習主體形成和掌握合理的學習策略。以下筆者結合自身教學實踐對高中化學概念的教學策略進行闡釋。
一、創設問題情景,讓學生參與化學概念的形成過程
(一)引入概念。通過學生實驗和教師語言,創設問題情境,激活原有知識,啟迪學生積極思維。「我們知道,酸的水溶液呈酸性,鹼的水溶液呈鹼性,那麼,鹽的水溶液呈什麼性?」此時不必評論學生的判斷,而是設計一個學生實驗,測定純水、NaCl,CH3C00Na,NH4Cl溶液的pH值,學生通過自己親自動手實驗,發現鹽的水溶液也有酸鹼性,與原有認知結構產生矛盾,探求知識的慾望被激發出來,從而進入了認真分析、積極思考的學習過程。
(二)建立概念。當學生的思路被教師引入矛盾之中時,思維高度活躍,急於尋求答案,但是受知識水平、思維方式、心理素質等因素影響,不一定能找到解決問題的途徑。此時教師發揮主導作用,給學生一套事先設計好的由表及裡、層層深入,能夠揭示事物本質的思考題,啟發、誘導學生自己進行分析、推理和判斷。例如,當學生尋求CH3COONa溶液呈鹼性的原因時,可以設計這樣一組問題,為學生提示思維的方向,從而減少思維的盲目性。(1)醋酸鈉溶液中有哪些離子?溶液中有哪些電離過程?(2)它們能否結合成難電離物質?(3)離子相互作用時對水的電離平衡有何影響?(4)最終會引起溶液中CH+與CoH一如何變化?學生通過對這組問題的探討和分析,找到CH3COONa溶液呈鹼性的原因,初步形成鹽的水解的概念。
二、突出概念中關鍵字、詞的理解,加深記憶
概念的理解是概念教學的中心環節,所以要注意取一切手段幫助學生理解概念的內涵和外延,讓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掌握概念。
(一)剖析概念中關鍵詞語的真實含義。關鍵字詞規定著概念的內涵及使用范圍。學生只有對關鍵詞語的真實含義弄清楚了,才會對所學概念有深刻的理解。例如在學習「電解質」概念時,「水溶液或熔化狀態」、「能導電"和「化合物」等關鍵字詞,即可勾勒出電解質概念的特徵信息,學生通過辨別、提取和概括,即可將「能導電的單質」(如金屬單質)、「溶於水形成另一種化合物溶液的物質」(如S02,CO2,Cl2等)之類的干擾因素排除在外。這有助於學生用語言清晰地表述和有序的記憶這些特徵,有助於學生理解概念的內涵和外延。
(二)變式訓練。在學生對概念的關鍵特徵有了基本的理解之後,教師可以通過變式訓練來幫助學習者辯明概念的無關特徵,更精確地理解概念的含義。而且,更重要的是,通過各種變式,學習者可以看到概念應用情境的各種變化,這可以促進他們對概念的靈活應用。具體說,變式訓練就是從多個側面將概念的關鍵特徵設計成問題,要求學習者仔細辨別。例如,對強弱電解質概念可設計這樣的問題從以下幾方面比較學習:對物質的量濃度相同,等體積的鹽酸、醋酸兩種電解質溶液比較(1)溶液中CH+大小;(2)溶液的pH大小;(3)與Zn反應的平均速率大小;(4)溶液導電能力大小:(5)稀釋相同倍數後CH+的變化大小;(6)分別與等濃度、等體積氫氧化鈉溶液反應後,溶液的酸鹼性判斷。通過以上變式練習討論,使學生從各方面理解概念的本質特徵,學生對強弱電解質概念內涵的認識更精確,形成的認知結構更清晰穩定。
三、循序漸進,引導學生逐步深化和發展概念
概念本身有自己嚴密的邏輯體系。在一定條件下,一個概念的內涵和外延是固定不變的,這是概念的確定性。但由於客觀事物的不斷發展和變化,同時也由於人們認識的不斷深化,因此,作為人們反映客觀事物本質屬性的概念,也是在不斷發展和變化的。所以,教師要根據概念的系統和概念發展的脈絡,隨著學生知識的積累,引導他們改造、豐富和完善概念的內涵和外延,使概念的內涵日益豐富,外延不斷精確。
(一)豐富和發展對有關概念的認識。隨著學生對元素化合物和物質結構理論知識的積累,學生的認知過程發生了變化,一方面發現自己對概念的內涵理解不深刻,另一方面,知識的積累豐富了學生對原有概念的感性認識,使概念的外延擴展。例如,初中學生在剛學完「元素」這一概念時,只知道具有相同核電荷數的同一類原子的總稱,對「類"字理解是膚淺的,進而學了「離子"概念,了解離子也包含在元素概念之內,具有類屬關系,當學了「同位素」概念之後,又明白了同一元素中還可能存在不同種的原子等等。教師在教學中要引導學生以後續知識來豐富和發展概念,學生才能全面、深刻的理解和掌握概念的內涵與外延。
⑦ 如何搞好初中化學概念教學
針對化學概念教學的主要問題,本文根據自身教學經驗,結合教學和化學概念實習,十分詳盡地探討了如何搞好初中化學概念教學的問題,從教學層面突出強調化學概念在初中化學教學中的重要作用。
化學是初中學生從初三開始學習的一門學科,是化學學習的啟蒙階段,由於其學科的一些特徵,所以在剛開始學習時,學生往往覺得既陌生又新奇。尤其是滲透在各個實驗當中的有趣的實驗現象,更使得學生對這門學科抱有極大的學習興趣
⑧ 淺談怎樣讓學生牢固掌握化學概念
化學概念是學習化學必須掌握的基礎知識,准確地理解概念對於學好化學是十分重要的。初中學生的閱讀和理解能力都有待培養和提高,因此,在教學過程中講清概念,把好這一關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結合我自己的教學做法,談一些建議與大家共饗。
一、從生活實際出發辨析概念
根據新課標的要求,化學教學要注重聯系生活實際,培養學生學化學用化學的意識。例如日常生活中的食物腐敗和瓷碗破碎等變化究竟是物理變化還是化學變化呢?教師可以聯系生活實際分析,食物腐敗之前可以供食用,腐敗之後不能食用。為什麼食物腐敗之後不能食用呢,引導學生得出食物腐敗過程中有新物質生成,所以該變化屬於化學變化;瓷碗破碎之前是陶瓷,瓷碗破碎之後還是陶瓷,只不過它的形狀發生了變化,所以該變化是物理變化。從而得出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的本質區別為有無新物質生成。
二、在實驗教學中引出概念
在實際教學中,教師要通過演示實驗來集中學生的注意力,並對現象分析,要引導學生正確地推理,來形成化學基本概念。例如,在講化學變化與物理變化兩個概念時,教師可以用剪刀將紙剪碎和將紙點燃的兩個小實驗來證明。教師可以邊演示邊提問,讓學生充分思考:在兩個對比實驗中變與不變的是什麼?這兩種變化有什麼不同?看起來這是一個極為簡單的實驗,學生在觀察變與不變的現象時能回答出以下兩點:剪紙的過程中紙的形狀變了,但紙還是紙,沒有變;紙燃燒過程中,紙由白色變成灰黑色灰,灰不是紙。引導學生討論這兩種變化又有什麼不同,然後指出第一種變化紙沒有生成其他物質是物理變化,第二種變化紙燃燒生成了不同於紙的灰是化學變化,這樣從這兩個對比實驗中引出了兩種不同「變化」的概念。通過總結、舉例練習,明確物理變化、化學變化概念的意義,了解二者的區別和聯系。在應用實驗引出概念的教學中更要重視學生實驗的直接體驗。
三、抓住關鍵字詞理解概念含義
化學概念有著極強的嚴密性和准確性,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充分把握化學概念的特點,要及時糾正某些用詞不當及概念認識上的錯誤,這樣,既可以使學生深刻領會概念的含義,還有利於培養學生嚴密的邏輯思維習慣。例如,在講「單質」與「化合物」這兩個概念時,一定要強調概念中的「純凈物」三個字。因為單質或化合物首先應是一種純凈物,即是由一種物質組成的,然後再根據它們組成元素種類的多少來判斷其是單質或者是化合物,否則學生就容易錯將一些物質如金剛石、石墨的混合物看成是單質(因它們就是由同種元素組成的物質),同時又可誤將食鹽水等混合物看成是化合物(因它們就是由不同種元素組成的物質)。
四、解剖概念內容幫助學生理解
化學概念不僅用詞嚴密,而且非常精煉,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對一些含義比較深刻,內容又比較復雜的概念進行剖析、講解,以幫助學生加深對概念的理解和掌握。如「溶解度」概念一直是初中化學的一大難點,不僅定義的句子比較長,而且涉及的知識也較多,學生往往難於理解。因此在講解過程中,若將組成溶解度的四句話剖析開來,效果就大不一樣了。其一,強調要在一定溫度的條件下;其二,指明溶劑的量為100g;其三,一定要達到飽和狀態;其四,指出在滿足上述各條件時,溶質所溶解的克數。這四個限制性句式構成了溶解度的定義,缺一不可。另外如「催化劑」概念也是學生難以掌握的概念之一。在講解時要闡明催化劑是相對於特定的化學反應才有意義,它只能改變反應速率,不能決定反應能否發生,也不能改變生成物的質量。
五、引導學生理解概念的內涵與外延
緊扣概念,弄清概念的內涵與外延,既有助於學生理解概念,又有助於拓展學生的思維視野。如人教版初中化學教材P48關於「鹽」定義為組成里含有金屬離子和酸根離子的化合物。學生根據定義可能無法判斷NH4NO3、NH4Cl等物質是否為鹽。對此,教師可以將鹽的定義延伸拓展一下,組成里含有金屬離子或銨根離子和酸根離子的化合物叫做鹽,以後學生再遇到這類問題就不會困惑了。另外,復分解反應發生的條件為生成物中有沉澱或氣體或水生成時復分解反應才能發生。在介紹侯氏制鹼法時,學生無法理解:NaCl+NH4HCO3=NaHCO3+NH4Cl的反應類型。如果教師將復分解反應發生的條件延伸為:生成物中有沉澱或氣體或水或難電離的物質或溶解度更小的物質生成時復分解反應才能發生,學生便很容易理解了。
六、正確辨析概念之間的區別與聯系
物質分類一直是近幾年中考考查的重點和熱點,考查的方式靈活多樣,題型背景層出不窮,混合物和純凈物辨析區分更是許多省市命題考查的熱點。對此,教師在教學中應引導學生正確辨析,注意概念之間的區別。如「純凈物」只有一種物質組成,有固定的性質,有固定的化學式。「混合物」至少有兩種成分,每種成分都保持各自的性質,而且每種成分之間沒有發生化學反應,通常沒有固定的化學式。據此學生結合自己的化學認知結構便可以正確區分純凈物和混合物了。
化學概念雖多,也是一個個地形成的,要善於引導學生將概念逐步系統歸類,突出重點,抓住關鍵。例如,在學習了原子、分子、元素、單質、化合物這幾個概念後,總結這幾個概念的區別與聯系,突出元素在這幾個概念中的主導地位,揭示這幾個概念的從屬關系、組成與構成關系、宏觀與微觀的關系。
七、強化訓練,加強學習後的知識鞏固
在講授每一個概念後,注意整理一些相應的練習題,讓學生思考回答。例如,學習溶液、懸濁液、乳濁液的概念後,為使學生能根據實驗得出概念的意義,正確的區分這三種混合物,列出下列混合物,讓學生區分:①石灰乳,②牛奶,③敵敵畏乳油,④敵敵畏與水的混合液,⑤敵敵畏的酒精溶液,⑥把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後的液體,⑦白磷與二硫化碳溶液,⑧食醋,⑨石灰沙漿,⑩爆鳴氣。學生回答後,根據掌握程度進行講評、分析、糾正錯誤。還有混合物、純凈物、單質、化合物等概念,都可以適當安排這樣的鞏固性習題,對學生掌握、深化基本概念是行之有效的。
總之,在進行化學概念的教學中,要抓住每個概念中反映事物本質屬性的詞、句子以及相關特徵,把概念講清楚,講透徹,搞清概念的內涵和外延。這樣,對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提高理解能力和增強學習能力都是大有幫助的。
⑨ 如何做好初中化學概念教學
我是一名高一的學生, 初三整個一年都是在教化學理論以及基礎的化學思路與邏輯。初三的化學不是很難,但是要一開始就跟上。最好提前背一些常用的化學元素的符號,命名等。這會很有效的提高你的學習效率。最好能做到聽到一個東西就能寫出化學式。初三的化合物很多是有簡稱的,如火鹼、燒鹼、苛性鈉;純鹼;大蘇打、小蘇打、蘇打等,要搞清楚這些簡稱會花一點時間。接下來就是化學反應試,初三涉及到的化學反應不會太煩,分為置換、復分解、化合和分解。後面還會學到少量關於氧化還原反應的知識,但不會很難。當然,對於純化學理論,像摩爾(mole)、摩爾質量(molar mass)、相對原子質量(relative atomic mass)、阿伏伽德羅常數(avogadro's number)、物質的量(amount of substance)等理論知識時的確會有些吃力因為這些知識很抽象。對於化學式的計算也是初三的一大難點。總之,初三化學不是很難,重點難點都十分明確,只要跟上老師的步伐,如有點吃力就自己多整理,多總結。
⑩ 如何進行化學概念的教學
概念是思維活動的高級形式,是客觀事物的本質屬性在人腦里的反映。
基本概念的形成,需要在教師的具體指導下,通過實驗觀察以及對物質變化現象的分析,在感性認識的基礎上,經過抽象概括才能形成當然,形成概念並不等於掌握概念或能靈活地運用這些概念,只有在不斷運用這些概念的過程中,從事物的本質上把握物質的屬性,才有可能真正掌握物質變化的內在聯系及其規律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