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育苗基質有哪些理化特性
使用基質之前應對所選用的材料進行理化分析,國外一些專家對基質養分含量及pH進行了分類,參見表13。
表16 配製後基質的營養元素含量(未加肥料)
在選用不同配方基質時,因基質本身無機元素含量不同,配製基質應添加不同的肥料。
基質配製時應根據基質中養分含量和作物的需求添加不同的肥料,肥料用量亦不相同。草炭與蛭石配製的基質應添加氮磷鉀三元復合肥,在作物生長過程中,也應選用全元復合肥進行追肥;基質中含有醋糟、酒糟時,氮磷鉀的添加量應適當加大;用平菇廢料配製基質時,應多添加氮素肥料,或膨化雞糞等含氮量較高的有機肥。另外,在作物生長過程中,應根據基質的pH適當補充生理酸性肥料或生理鹼性肥料,以調節適合於不同作物生長的基質的pH。
⑵ 性狀如何鑒定
對果樹種質資源或選育出單系的特性、特徵進行觀察、測定、描述和評價。性狀鑒定是果樹資源研究、果樹分類、品種描述、品種鑒別及後代選擇的依據。在選育種中,鑒定性狀往往圍繞目標性狀表進行。並將這些性狀按其有無、大小、高低、強弱等加以分級。鑒定結果按所分的級或類進行規范化記載。在選育種後代結果前,對某些性狀進行直接或間接與結果期相關性進行鑒定,又稱早期鑒定。
性狀鑒定可以通過人們感官或藉助簡單的測定工具,以及先進的實驗儀器來進行。鑒定用的材料可以是果樹群體或植株整體,或部分器官、組織以至細胞。古代人們採集野果為食,通過肉眼觀察、口嘗來決定優劣。較大、悅目和好吃的果實就成為當時鑒定選擇的標准。隨著植物分類學研究的進展,對果樹性狀鑒定日趨詳盡和規范,對果樹的根、莖、葉、花、果、種子等器官的性狀鑒定和不同果樹種類果實的大小、形狀、顏色、品質、豐產性、適應性等都已建立了一整套較為完整的性狀鑒定記載標准。
近代實驗技術和測試手段進步,除對形態進行觀察、量度描述外,還採用解剖學,孢粉學,細胞遺傳學,生理生化學,病理學和血清學等方法,來進行植物細微結構,內部結構,染色體,生理生化特徵的鑒定,尤其核型分析、孢粉觀察、同工酶分析,葉油鑒定等發展很快。通過這些鑒定手段,對確定果樹本質異同,親緣關系,遺傳反應,品質優劣、抗性等等能得出更為深刻和可靠的依據。
性狀鑒定主要內容
植物學性狀
以性狀變異大和有經濟價值的性狀為主要鑒定內容。鑒定果樹的器官,多採用量度法,比值法和歸類法。應用統計學原理歸類法可以數字化,並輸入計算機,例如葡萄果粒緊密度可劃分為很密、密、中密、松、很松五級,可採用相應的數字如5、4、3、2、1來表示,分級結果便於品種描述,數字分級便於進行遺傳分析。不論採用什麼方法鑒定,其結果必須用客觀、確切的科學術語表示。
生物學性狀
主要側重具有經濟價值方面的性狀,包括物候期、果實經濟性狀、豐產性、穩產性、抗性等。物候期主要觀察萌芽期、展葉期、新梢生長期、新梢停止生長期、花期、生理落果期、果實發育期、果實成熟期、落葉期、根系生長期和停止期等。記錄日期或旬期,也可以用同標准品種比較的方法進行記錄(見物候期)。
果實經濟性狀鑒定主要是對果實鮮食,加工和貯運品質進行鑒定。根據果樹種類的不同,鑒定果實大小、整齊度、光潔度、色澤、果形等外觀性狀。測定果實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汁液、糖、酸、維生素、澱粉、脂肪、蛋白質等指標。品嘗鑒定風味、香氣、肉質(粗細、溶質或不溶質)等。果實經濟性狀鑒定多採用量度法,生理生化測定法以及對果實形狀、色澤、香氣、風味進行感官鑒定。對於加工原料要鑒定加工適應性和加工產品的品質。感官鑒定能很快地鑒定出果實品質的主要特點和異常現象,能鑒評出憑其它檢測儀器尚無法判明的一些特殊的問題,所以至今仍是果實經濟性狀鑒定的重要手段。
豐產性和穩產性鑒定主要對花芽的多少,花粉量,可育性,受精結實率,生理落果程度、坐果率、果實大小、結果枝比率、結果枝連續結果能力、大小年幅度等有關產量因素的各種性狀進行鑒定。產量一般以單株產量、單位面積產量和幾年累計產量來表示。
抗性鑒定主要對抗病、抗蟲、抗寒、抗旱等性狀進行鑒定。對後代的抗病、抗蟲性可在溫室或田間用人工接種法進行鑒定。對果樹資源可在病蟲大發生的年份統計病情或蟲情指數法來鑒定。抗寒性鑒定可以在凍害年份調查受凍級別來鑒定,也可以採用人工冷凍的方法進行鑒定或用浸出液電導法進行間接鑒定。
孢粉學鑒定
採用光學或電子顯微鏡對果樹花粉進行觀察、攝影和比較歸類。嚴格地說孢粉學屬植物學鑒定范圍,孢粉學鑒定多用於種、屬間親緣關系的判斷方面。
細胞遺傳學和解剖學鑒定
研究細胞核中染色體數目、形態,在減數分裂過程染色體的行為,染色體結構變異,解剖特徵和葉綠體基因圖譜等。進行核型分析鑒定,可鑒定親緣關系、品種的變異和演化。為果樹分類或果樹種、品種鑒別提供依據。果樹矮化性狀多採用枝條組織解剖觀察方面,通過測定韌皮部與木質部的比例,來確定矮化程度。
生理生化鑒定
主要測量果實化學成分,植株的同工酶,柑橘葉片葉油等,通過鑒定確定果實營養價值和利用價值。通過同工酶分析可以鑒定親緣關系、雜種來源,鑒別雄性不育、雌雄株、生長發育動態等。尤其能對一般植物學鑒定難以確定的類型提供有效的鑒定方法。以生理生化的方法鑒定矮化性狀常以測定枝條組織的酒精浸提液的電導來判斷,具有矮化性狀的一般電導值偏高。
生態地理學鑒定
選育出的後代通過當地鑒定獲得的優系,為了確定其遺傳反應和利用價值,往往把它置於不同生態地理環境下種植,然後再進行生物性狀鑒定,據鑒定結果提出推廣范圍。反之為了確定當地適宜推廣的品種,則可引入不同生態地理條件下的品種,在同一生態地理條件下種植,進行經濟生物學性狀鑒定,然後選出適於當地推廣的品種。
⑶ 無土栽培
1.無土栽培的培養液要求:
培養液是根據作物對各種養分的需求,通過把一定數量和比例的無機鹽類溶解於水中配製而成的,作為無土栽培的培養液,必須達到以下要求:(1)必須含有作物生長發育所必需的全部營養元素,包括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2)這些礦質元素應根據不同作物的需要,按其適當比例配合成平衡培養液。(3)所配製的無機鹽類,在水中的溶解度要高,並且是離子狀態,易被作物所吸收。(4)不含有有害及有毒成分,並保持適於根系生長,利於養分被吸收的酸鹼度和離子濃度。(5)應用的效果要好,能使作物的生長發育良好,且能獲得優質高產。(6)取材容易,用量小,成本低。因而,要配製符合要求的培養液,其原料包括水源、含有營養元素的化合物及輔助物質要符合要求。首先,對水質要求,生產中使用的水通常來自雨水、井水和自來水等,其總要求和符合衛生規范的飲用水相當。主要是硬度不能太高。一般以不超過10度為宜,酸鹼度(pH)為6.5-8.5之間,氯化鈉含量小於2毫摩爾/升,重金屬如汞、鎘、鉛等及有害健康的元素含量在容許范圍之內。對無機鹽化合物的要求,由於培養液配方標出的用量是以純品表示,在配製培養液時,要按各種化合物原料實際的純度來折算出原料的用量,商品標識不明,技術參數不清的原料禁用。如采購到的大批原料原料缺少技術參數,應取樣送檢,確認無害時才允許使用。此外,原料的純度要符合要求,少量的有害元素應不超容許限度。否則均會影響培養液平衡。
2.配製
一種植物無土栽培液體培養培養植物的方法,一般而言,調整培養基中陰離子態氮源與陽離子態氮源的比例為2-7∶1,優選4-5∶1,可使大多數植物在培養過程中培養液的pH值的保持在5-7左右。另一方面,在培養的過程中,如果培養液的pH值向鹼性偏離時,可適當增加陽離子態氮的比例;如果情況相反的話,應適當增加陰離子態氮的比例。通過該方法的培養基的營養配方,能使培養基很好地模擬土壤溶液中對pH高緩沖性的特點,促進植物的生長發育,確保無土栽培產業的低成本和高產出以及農業生產的可持續發展。
這下面是從網路復制過來的,你也許會看看:
無土栽培(soilless culture) 不用土壤,用溶液培養植物的方法,包括水培和沙培。19世紀中,W.克諾普等發展了這種方法。到20世紀30年代開始把這種技術應用到農業生產上。
無土育苗概念
不用土壤,而用非土壤的固體材料作基質,澆營養液,或不用任何基質,而利用水培或霧培的方式進行育苗,稱為無土育苗。按是否利用基質,又可分為基質育苗和營養液育苗,前者是利用蛭石、珍珠岩、岩棉等基質並澆灌營養液苗;後者不用任何基質,只利用某些支撐物和營養液。
無土育苗的優點
幼苗生長迅速,苗齡短,根系發育好,幼苗健壯、整齊,定植後緩苗時間短,易成活。不論是基質育苗還是營養液育苗,都可保證水分和養分供應充足,基質通氣良好。同時,無土育苗便於科學、規范管理。
無土育苗的必要性
無土栽培是用非土壤的基質,供應營養液或完全利用營養液的栽培技術,要求最佳的根際環境。採用無土育苗方式培育的幼苗,定植後,因根系發育好,根際環境和無土栽培相適應,定植後不傷根,易成活,一般沒有緩苗期。同時,無土育苗還可避免土壤育苗帶來的土傳病害和線蟲害。因此,無土栽培一定要採用無土育苗。
無土栽培中用人工配製的培養液,供給植物礦物營養的需要(見表)。表中列出了幾種常用的營養液配方。為使植株得以豎立,可用石英砂、蛭石、泥炭、鋸屑、塑料等作為支持介質,並可保持根系的通氣。多年的實踐證明,大豆、菜豆、豌豆、小麥、水稻、燕麥、甜菜、馬鈴薯、甘藍、葉萵苣、番茄、黃瓜等作物,無土栽培的產量都比土壤栽培的高。
由於植物對養分的要求因種類和生長發育的階段而異,所以配方也要相應地改變,例如葉菜類需要較多的氮素(N),N可以促進葉片的生長;番茄、黃瓜要開花結果,比葉菜類需要較多的P,K,Ca,需要的N則比葉菜類少些。生長發育時期不同,植物對營養元素的需要也不一樣。對苗期的番茄培養液里的N,P,K等元素可以少些;長大以後,就要增加其供應量。夏季日照長,光強、溫度都高,番茄需要的N比秋季、初冬時多。在秋季、初冬生長的番茄要求較多的K,以改善其果實的質量。培養同一種植物,在它的一生中也要不斷地修改培養液的配方。
無土栽培所用的培養液可以循環使用。配好的培養液經過植物對離子的選擇性吸收,某些離子的濃度降低得比另一些離子快,各元素間比例和pH值都發生變化,逐漸不適合植物需要。所以每隔一段時間,要用NaOH或HCI調節培養液的pH,並補充濃度降低較多的元素。由於pH和某些離子的濃度可用選擇性電極連續測定,所以可以自動控制所加酸、鹼或補充元素的量。但這種循環使用不能無限制地繼續下去。用固體惰性介質加培養液培養時,也要定期排出營養液,或用點灌培養液的方法,供給植物根部足夠的氧。當植物蒸騰旺盛的時候,培養液的濃度增加,這時需補充些水。無土栽培成功的關鍵在於管理好所用的培養液,使之符合最優營養狀態的需要。
無土栽培中營養液成分易於控制。而且可以隨時調節,在光照、溫度適宜而沒有土壤的地方,如沙漠、海灘、荒島,只要有一定量的淡水供應,便可進行。大都市的近郊和家庭也可用無土栽培法種蔬菜花卉。
無土栽培與常規栽培的區別,就是不用土壤,直接用營養液來栽培植物。為了固定植物,增加空氣含量,大多數採用礫、沙、泥炭、蛭石、珍珠岩、岩棉、鋸木屑等作為固定基質。其優點可以有效地控制花卉在生長發育過程中對溫度、水分、光照、養分和空氣的最佳要求。由於無土栽培花卉不用土壤,可擴大種植范圍,加速花卉生長,提高花卉質量,節省肥水,節省人工操作,節省勞力和費用。缺點是,一次性投資較大,需要增添設備,如果營養源受到污染,容易蔓延,營養液配製需要技術知識。
無土栽培的方法無土栽培的方法很多,目前生產上常用有水培、霧(氣)培 、基質栽培 。
(一)水培
水培是指植物根系直接與營養液接觸,不用基質的栽培方法。最早的水培是將植物根系浸入營養液中生長,這種方式會出現缺O2現象,影響根系呼吸,嚴重時造成料根死亡。為了解決供O2 問題,英國Cooper在1973年提出了營養液膜法的水培方式,簡稱」NFT」(Nutrient Film Technique)。它的原理是使一層很薄的營養液(0.5-1厘米)層,不斷循環流經作物根系,既保證不斷供給作物水分和養分,又不斷供給根系新鮮O2。NFT法栽培作物,灌溉技術大大簡化,不必每天計算作物需水量,營養元素均衡供給。根系與土壤隔離,可避免各種土傳病害,也無需進行土壤消毒。
此方法栽培植物直接從溶液中吸取營養,相應根系須根發達,主根明顯比露地栽培退化. 例:黃瓜無限型生長,主蔓可達10----15M 主根 根系: 45CM
(二)霧(氣)培
又稱氣增或霧氣培。它是將營養液壓縮成氣霧狀而直接噴到作物的根繫上,根系懸掛於容器的空間內部。通常是用聚丙烯泡沫塑料板,其上按一定距離鑽孔,於孔中栽培作物。兩塊泡沫板斜搭成三角形,形成空間,供液管道在三角形空間內通過,向懸垂下來的根繫上噴霧。一般每間隔2-3分鍾噴霧幾秒鍾,營養液循環利用,同時保證作物根系有充足的氧氣。但此方法設備費用太高,需要消耗大量電能,且不能停電,沒有緩沖的餘地,目前還只限於科學研究應用,未進行大面積生產。此方法栽培植物機理同水培 因此根系狀況同水培.
(三)基質栽培
基質栽培是無土栽培中推廣面積最大的一種方式。它是將作物的根系固定在有機或無機的基質中,通過滴灌或細流灌溉的方法,供給作物營養液。栽培基質可以裝入塑料袋內,或鋪於栽培溝或槽內。基質栽培的營養液是不循環的,稱為開路系統,這可以避免病害通過營養液的循環而傳播。
基質栽培緩沖能力強,不存在水分、養分與供O2之間的矛盾,且設備較水增和霧培簡單,甚至可不需要動力,所以投資少、成本低,生產中普遍採用。從我國現狀出發,基質栽培是最有現實意義的一種方式。
歐洲許多國家目前應用較多的基質是岩棉(rockwool),它是由60%的輝綠岩,20%石灰石和20%的焦碳混合後,在1600℃的高溫下煅燒熔化,再噴成直徑為0.005毫米的纖維,而後冷卻壓成板塊或各種形狀。岩棉的優點是可形成系列產品(岩棉栓、塊、板等),使用搬運方便,並可進行消毒後多次使用。但是使用幾年後就不能再利用,廢岩棉的處理比較困難,在使用岩棉栽培面積最大的荷蘭,已形成公害。所以,日本現在有些人主張開發利用有機基質,使用後可翻入土壤中做肥料而不污染環境。 此種方法因為有基質的參與,實際操作中可能會見到主根的長度比一般無土栽培可能長,但是就黃瓜的表現 主根一般不超過60CM
無土栽培技術要點
不論採用何種類型的無土栽培,幾個最基本的環節必須掌握,無土栽培時營養液必須溶解在水中,然後供給植物根系。基質栽培時,營養液澆在基質中,而後被作物根系吸收。所以對水質、營養液和所用的基質的理化性狀,必須有所了解。
(一)水質 水質與營養液的配製有密切關系。水質標準的主要指標是電導度(EC),pH值和有害物質含量是否超標。
電導度(EC)是溶液含鹽濃度的指標,通常用毫西門子(mS)表示。各種作物耐鹽性不同,耐鹽性強的(EC=10mS)如甜菜、菠菜、甘藍類。耐鹽中等(EC=4mS),如黃瓜、菜豆、甜椒等。無土栽培對水質要求嚴格,尤其是水培,因為它不象土栽培具有緩沖能力,所以許多元素含量都比土壤栽培允許的濃度標准低,否則就會發生毒害,一些農田用水不一定適合無土栽培,收集雨水做無土栽培,是很好的方法。無土栽培的水,pH值不要太高或太低,因為一般作物對營養液pH值的要求從中性為好,如果水質本身pH值偏低,就要用酸或鹼進行調整,既浪費葯品又費時費工。
(二)營養液 營養液是無土栽培的關鍵,不同作物要求不同的營養液配方。目前世界上發表的配方很多,但大同小異,因為最初的配方本源於對土壤浸提液的化學成分分析。營養液配方中,差別最大的是其中氮和鉀的比例。
配製營養液要考慮到化學試劑的純度和成本,生產上可以使用化肥以降低成本。配製的方法是先配出母液(原源),再進行稀釋,可以節省容器便於保存。需將含鈣的物質單獨盛在一容器內,使用時將母液稀釋後再與含鈣物質的稀釋液相混合,盡量避免形成沉澱。營養液的pH值要經過測定,必須調整到適於作物生育的PH值范圍,水增時尤其要注意pH值的調整,以免發生毒害。
(三)基質的理化性狀 用於無土栽培的基質種類很多。可根據當地基質來源,因地制宜地加以選擇,盡量選用原料豐富易得、價格低廉、理化性狀好的材料做為無土栽培的基質。
無土栽培對基質的要求是:
1.具有一定大小的固形物質。這會影響基質是否具有良好的物理性狀。基質顆粒大小會影響容量。孔隙度、空氣和水的含量。按著粒徑大小可分為五級、即:1毫米;1-5毫米;5-10毫米;10-20毫米;20-50毫米。可以根據栽培作物種類、根系生長特點、當地資狀況加以選擇。
2.具有良好的物理性質。基質必須疏鬆,保水保肥又透氣。南京農業大學吳志行等研究認為,對蔬菜作物比較理想的基質,其粒徑最好以0.5-10毫米,總孔隙度>55%,容重為0.1-0.8克?厘米-3,空氣容積為25-30%,基質的水氣比為1:4。
3.具有穩定的化學性狀,本身不含有害成分,不使營養液發生變化。基質的化學性狀主要指以下幾方面: PH值:反應基質的酸鹼度,非常重要。它會影響營養液的pH值及成分變化。PH=6-7被認為是理想的基質。
電導度(EC):反映已經電離的鹽類溶液濃度,直接影響營養液的成分和作物根系對各種元素的吸收。 緩沖能力:反映基對肥料迅速改變pH值的緩沖能力,要求緩沖能力越強越好。
鹽基代換量:是指在pH=7時測定的可替換的陽離子含量。一般有機機質如樹皮、鋸未、草炭等可代換的物質多;無機基質中蛭石可代換物質較多,而其它惰性基質則可代換物質就很少。
4.要求基質取材方便,來源廣泛,價格低廉。
在無土栽培中,基質的作用是固定和支持作物;吸附營養液;增強根系的透氣性。基質是十分重要的材料,直接關系栽培的成敗。基質栽培時,一定要按上述幾個方面嚴格選擇。北京農業大學園藝系通過1986-1987年的試驗研究,在黃瓜基質栽培時,營養液與基質之間存在著顯著的交互作用,互為影響又互相補充。所以水培時的營養液配方,在基質栽培時,特別是使用有機基質時,會受基質本身元素成分含量、可代換程度等等因素的影響,而使配方的栽培效果發生變化,這是應當加以考慮的問題,不能生搬硬套。
(四)供液系統 無土栽培供液方式很多,有營養液膜(NFT)灌溉法、漫灌法、雙壁管式灌溉系統、滴灌系統、虹吸法、噴霧法和人工澆灌等。歸納起來可以分為循環水(閉路系統)和非循環水(開路系統)兩大類。目前生產中應用較多的是營養液膜法和滴灌法。
1. 營養液膜法(NET)
(1)備三個母液貯液灌(槽)。一個盛硝酸鈣母液,一個盛其它營養元素的母液,另一個盛磷酸或硝酸,用以調節營養液的pH。
(2)貯液槽。貯存稀釋後的營養液,用泵將其液由栽培床高的一端的送入,由低的一端迴流。液槽大小與栽培面積有關,一般1000平方米要求貯液槽容量為4-5噸。貯液槽的另一個作用就是回收由迴流管路流回的營養液。
(3)過濾裝置。在營養液的進水口和出水口要求安裝過濾器,以保證營養液清潔,不會造成供液系統堵塞。
2. 滴灌系統的灌溉方法
(1)備兩個濃縮的營養液罐,存放母液。一個液罐中含有鈣元素,另一個是不含鈣的其它元素。
(2)濃酸罐。用業調節營養液的PH。
(3)貯液槽。用來盛按要求稀釋好的營養液。一般300-400平方米的面積,貯液槽的容積1-1.5噸即可。貯液槽的高度與供液距離有關,只要高於1米,就可供30-40米的距離。如果用泵抽,則貯液槽高度不受限制。甚至可在地下設置。
(4)管路系統。用各種直徑的黑色塑料管,不能用白色,以避免藻類的孳生。
(5)滴頭。固定在作物根際附近的供液裝置,常用的有孔口式滴頭和線性發絲管。孔口式滴頭在低壓供液系統中流量不太均勻,發絲管比較均勻。但共同的問題是易堵塞,所以在貯液槽的進出口處,也必須安裝過濾器,濾出雜質。
無土栽培前景展望
從歷史上來看,農業文明標志,就是人類對作物生長發育的干預和控製程度。實踐證明,對作物地上部分的環境條件的控制,比較容易做到,但對地下部分的控制(根系的控制),在常規土培條件下很困難的。無土栽培技術的出現,使人類獲得了包括無機營養條件在內的,對作物生長全部環境條件進行精密控制的能力,從而使得農業生產有可能徹底擺脫自然條件的制約,完全按照人的願望,向著自動化、機械化和工廠化的生產方式發展。這將會使農作物的產量得以幾倍、幾十倍甚至成百倍地增長。
從資源的角度看,耕地是一種極為寶貴的、不可再生的資源。由於無土栽培可以將許多不可耕地加以開發利用,所以使得不能再生的耕地資源得到了擴展和補充,這對於緩和及解決地球上日益嚴重的耕地問題,有著深遠的意義。無土栽培不但可使地球上許多荒漠變成綠洲,而且在不久的將來,海洋、太空也將成為新的開發利用領域。美國已將無土栽培列為國該國本世紀要發展的十大高技術交流會上,就是關於宇宙空間植物栽培的研究報告,那隻能是無土栽培。因而無土栽培技術在日本,已被許多科學家做為研究」宇宙農場」的有力手段,人們稱為太空時代的農業,已經不再是不可思議的問題。
水資源的問題,也是世界上日益嚴重地威脅人類的生存發展的大問題。不僅在乾旱地區,就是在發達的人口稠密的大城市,水資源緊缺也越來越突出。隨著人口的不斷增長,各種水資源被超量開采,某些地區已近枯竭。所以控制農業用水是節水的措施之一,而無土栽培,避免了水分大量的滲漏和流失,使得難以再生的水資源得到補償。它必將成為節水型農業、旱區農業的必由之路。
誠然,無土栽培技術在走向實用化的進程中也存在不少問題。突出的問題是成本高、一次性投資大;同時還要求較高的管理水平,管理人員必須具備一定的科學知識,這也不是任何地方都能做到的。
從理論上講,進一步研究礦質營養狀況的生理指標,減少管理上的盲目性,也是有待解決的問題。此外,無土栽培中的病蟲防治,基質和營養液的消毒,廢棄基質的處理等等,也需進一步研究解決。 但是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提高,更重要的是這項新技術本身固有的種種優越性,已向人們顯示了無限廣闊的發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