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化學知識 > 化學學科教育教案怎麼寫

化學學科教育教案怎麼寫

發布時間:2022-12-07 05:31:49

Ⅰ 九年級化學優秀教案

導語:認識化學反應,了解化學反應的基本特徵,認識化合反應和氧化反應。以下我為大家介紹九年級化學優秀教案文章,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九年級化學優秀教案1

教材分析

本節是常見的氣體氧氣的性質新授課,包括氧氣的物理性質,化學性質和化學反應三部分。以氧氣的化學性質為核心,通過氧氣所能發生的一些具體的化學反應,介紹了化學反應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通過介紹氧氣的性質,使學生初步了解物質間的轉變從而為學習化學變化、化合反應、氧化反應等知識打下基礎,也激發了學生對學習氧氣的製法的迫切願望,因此本節課起到承前啟後的作用。

這樣的編排設計是本書的一個特點,把化學中紀實內容和理論概念相互聯系起來,比較符合學生的認識規律。

在以認識「物質」為主的教學過程中,更應注意突出實驗環節以豐富學生在認識過程中所需的感性材料,提高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培養學生觀察、思維和動手實驗的能力。

學情分析

1.通過學案的抽查和批改,了解到學生對本節內預習情況基本可以,重點內容理解也可以2對本節內容存在的知識障礙點是對現象和結論描述難以區分,對火焰和光不好區分,對氧化反應中的氧和氧氣難以理解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知道氧氣的性質和用途。讓學生形成性質決定用途這一重要化學思想。認識硫、碳、鐵與氧氣反應的現象、文字表達式;

(3)認識化學反應,了解化學反應的基本特徵,認識化合反應和氧化反應。

2.過程與方法

(1)培養學生觀察與分析、合作與交流的能力;

(2)學習從具體到抽象、從個別到一般的歸納方法。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通過化學實驗,進一步培養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

(2)知道化學反應的重要用途。

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1氧氣的化學性質2化合反應和氧化反應理解

難點:化合反應與氧化反應的區聯氧氣的化學性質的掌握

教學過程:引入:大家知道對人和動植物呼吸非常重要的一種氣體是什麼?我們經常和氧氣接觸,知道氧氣有哪些性質和用途嗎?

導入演示:將一根燃著的木條放入裝有某種氣體的集氣瓶中,木條燃燒得更旺。大家知道瓶內盛放的是什麼氣體呢?這瓶氣體就是在空氣中體積分數占第二位的氧氣。今天,我們就來認識一下氧氣。

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預設學生行為 設計意圖

導入課題激發興趣

展開課題

一.(1)請學生觀察並描述其物理性質。

(2)想一想:氧氣有味嗎

(3)氧氣溶於水嗎?魚在水中靠什麼呼吸?它呼吸的氧氣來自於哪裡?由此可推知氧氣的溶解性如何?

二[提問〕 如何檢驗氧氣?

提問:氧氣能和哪些物質反應

1.察硫在空氣中燃燒和氧氣中燃燒現象(2)注意現象有何不同

2.碳在空氣中燃燒和氧氣中燃燒現象(2)在氧氣中產生的是光還是火焰(3)反應後倒入澄清石灰水有何現象

3.觀察鐵絲在氧氣中燃燒現象[思考]①什麼集氣瓶底要裝少量水或細沙?②絲繞成螺旋狀的目的是什麼?③絲末端系一根火柴根作用是什麼?

三結合上面文字表達式歸納它們有何共同特點

四.氧氣有哪些用途呢

[回答〕 把帶火星的木條伸入集氣瓶,如復燃則為氧氣。

①學生觀察並描述現象並寫出文字表達式

①學生觀察並描述現象並寫出文字表達式

學生總結化合反應氧化反應

1.讓學生學會觀察和描述

2.學會思考問題

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思考能力

培養學生由一般到抽象的思維能力

激發學生探究欲

板書設計(需要一直留在黑板上主板書)

一.物理性質

通常情況下是無色、無味氣體,密度大於空氣,不易溶於水,有三態變化

二.化學性質

1.氧氣的檢驗:把帶火星的木條伸入集氣瓶,如復燃則為氧氣。

2.硫的燃燒

結論:在氧氣中燃燒比在空氣中更劇烈。

硫+氧氣---→ 二氧化硫

3.木炭在氧氣中燃燒

結論:木炭在氧氣中燃燒比在空氣中更劇烈,火焰更明亮。

碳+氧氣---→二氧化碳

4.鐵在氧氣中燃燒

〔結論〕鐵在空氣中不易燃燒,在氧氣中能燃燒。

鐵+氧氣點燃四氧化三鐵

〔總結〕1.可燃物在氧氣中比在空氣中燃燒要劇烈。

三.化合反應:由多種物質生成一種物質的反應,就叫做化合反應。

氧氣化反應:物質與氧發生的化學反應叫氧氣化反應

四.氧氣的用途:供給呼吸,堅持燃燒

學生學習活動評價設計

將學生分組,每組選取一名記分員,對每名學生回答給予打分,然後組內成員分數累加,小組之間再評比優勝組

教學反思

本節課突出了氧氣的化學性質這一重點,引導學生觀察實驗現象並進行正確分析,能較好地把握教學重點,並在教學過程中較好地突破了教學難點。

九年級化學優秀教案2

一、教學目標

1、初步學會配製一定溶質質量分數的溶液

2、能解決溶液稀釋過程中的有關計算

3、能正確使用托盤天平稱取物質質量、能准確的用量筒量取液體體積

4、培養學生的觀察、分析能力

二、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一定質量分數溶液的配製步驟、稀釋問題的計算方法

難點:稀釋過程中溶液變化的分析

三、教學過程

教師:(投影顯示)市售過氧乙酸[C2H4O2],其標簽上的部分文字說明如下:

名稱 質量分數

過氧乙酸 40%

水 55%

雙氧水 5%

此信息表明的含義有哪些?

學生:過氧乙酸的質量分數為40%,表示每100份質量的過氧乙酸溶液含40份質量的過氧乙酸、55份質量的水和5份質量的雙氧水。

教師:你們回答得很不錯!同學們,我們家住農村,你們在家有沒有看到過父母在種地時選種的過程?

學生:(不少同學)見過。

教師:你們能簡單地說說這個過程嗎?

學生:好象是先要配什麼葯水,然後把種子放到葯水中,就把好種子先出來了。

教師:那麼,你知不知道,他們配的是什麼葯水啊?

學生:不知道!

教師:其實,他們配的葯水只不過是鹽水,但卻規定了一定的溶質質量分數,通常是16%的。那麼你想不想在配葯水時幫幫父母呢?

學生:當然想了!

教師:那好,我們今天就來學慣用兩種方法來配製16%的食鹽水。我們先一起來看桌子上的儀器和葯品(師生一起:燒杯、托盤天平、玻璃棒、量筒、水、食鹽、20%的食鹽溶液)。

教師:下面,我們一起來學習配製選種液。在此之前,請同學們閱讀教材P43,把配製溶液的一般步驟歸納一下。

學生:(看書,並通過討論,進行歸納)

師生共同總結:配製溶液的一般步驟為:

1、計算; 2、稱量; 3、配製; 4、裝瓶,貼簽。

教師:下面我們開始用第一種方案配製該選種液:請你用水和食鹽為原料,配製50克16%的溶液。

師生一起:計算要配製50克16%的選取種液,需要水和食鹽各多少克?(學生思考、計算;師生交流,教師適時加以點撥)

教師:(板書)

解:已知溶液的質量是50克,溶液的質量分數是16%,

所需溶質的質量為50g×16%=8g

所需溶液劑的質量為:50g-16%=42g

答:要配製50克16%的選種液,需要水42克,食鹽8克。

教師:我們已經共同完成了配製的第一步:計算。下面進行探究實驗。

學生:用天平稱取食鹽的質量,用量筒量取水的體積。(學生嘗試操作,教師做巡迴指導,幫助學生順利完成以上操作)

教師:好了,到目前為止,絕大多數實驗小組已經完成了溶液的配製,接下來,我們要進行最後一操作:裝瓶,貼簽。注意:你認為在標簽上要註明什麼?

學生:應註明溶液的名稱以及溶質的質量分數。(學生進行操作)

教師:好!第一種方法用食鹽和水來配製溶液同學們完成得相當出色。但有時候,我們用到的葯品不是純凈的溶質,而可能是某溶質質量分數的濃溶液,那在配製時又該怎麼操作呢?

學生:往濃溶液里加水啊!

教師:不錯。現在我們就一起來試試,用20%的食鹽水如何配製100克16%的選種液,其步驟與第一種方法差不多,仍然是:1、計算;2、稱量;3、配製;4、裝瓶,貼簽。

學生:先計算:要配製100克16%的選種液,需要水和溶質質量分數為20%的食鹽水各多少克?

教師:請你繼續談談你的具體計算方法。

學生:因為是加水稀釋,所以整個過程中,溶質的質量是不變的,不妨設所需20%的食鹽水的質量為x,那麼其中含有的溶質質量就為20%x,而100克16%的食鹽水中含有的溶質質量為100g×16%=16g。

教師:接下來同學們按照這個思路試著做一做。(投影顯示解題格式與要求)

學生:獨立完成計算並進行展示和交流。

教師:這裡面還有一個問題就是,我們計算出20%溶液是溶液的質量,可是液體的量在生活更多的是用體積表示,那該怎麼辦呢?

學生:用密度公式換算一下就行了。

教師:一般情況下,16%的鹽水的密度大約為1.03g/L。

學生:(進行計算)

教師:我們的計算結果是:需要水的質量為( )g,液質質量分數為20%的食鹽水為( ) mL。完成以上計算後,接下來應該怎樣操作呢?

學生:用量筒量取水的體積,倒入一隻干凈的燒杯中,然後用量筒量取溶質質量分數為20%的食鹽水的體積,加入燒杯中並用玻璃棒攪拌後裝瓶,再貼上標簽。

教師:(巡迴指導學生完成實驗)

教師:同學們的計算和實驗操作都做得很好。通過本節課的學習活動,我們獲得了哪些新知道和技能,請說出來與大家分享。

學生:(學生分組交流看法和觀點,達成共識)

教師:(布置作業)

學生:(獨立完成作業)

板書設計

二、一定質量分數溶液的配製

1、實驗步驟

(1)計算 m溶質=? m溶劑=?

(2)稱溶質質量加入燒杯、 量溶劑體積加入燒杯

(3)攪拌混合均勻

2、溶液的稀釋

稀釋前溶質的質量=稀釋後溶質的質量

稀釋後溶液的質量=稀釋前溶液的質量+加入水的質量

Ⅱ 初中化學教案的內容和格式是怎麼樣的

對於剛剛參加工作寫教案要寫詳案
例如:課題1 物質的變化和性質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了解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的概念及區別,並能運用概念判斷一些易分辨的典型的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
(2)了解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的概念並能分清那些是物理性質,那些是化學性質。
2.過程與方法
(1)通過對實驗現象的觀察和分析,學會歸納整理
(2)用化學知識解釋日常生活中的一些變化,激發學習化學的興趣。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激發興趣,培養學習的自覺性和主動性
(2)培養嚴謹務實的科學作風。
二、教學重點: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的概念
三、教學難點: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的判斷
四、教學方法:實驗探究、歸納總結、補充講解、練習提高(還可以寫上輔助教具)
五、課時安排: 1課時
六、教學過程:
[引言]
我們知道在物質世界裡,各種物質之間存在著多種相互作用,也不斷發生著變化。例如,水在一定條件下可以變成水蒸氣和冰、炎熱的夏天食物易腐敗、燃料能燃燒、鋼鐵製品在潮濕的環境會慢慢生銹等。認識物質的性質及其變化的特點,掌握其規律,對於人類認識自然,改造自然是至關重要的。現在我們就來學習物質的變化和性質。
[板書] 課題1 物質的變化和性質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許多化學概念、化學基礎知識都是通過實驗形成的,因此必須學會觀察實驗的方法。
下面請大家觀察幾個演示物質變化的實驗,主要觀察變化前後物質的顏色、狀態,列表記錄。
演示[實驗1-1] 水沸騰,有大量水蒸氣冒出,玻璃片上有小水滴附著。
演示[實驗1-2] 首先展示膽礬晶體 藍色塊狀固體研碎後成為藍色粉末
[提問] 實驗1、2有什麼共同特徵?
變化過程中只是形狀或狀態發生了變化,沒有其他物質生成,像這種變化叫做物理變化。
[板書] 一、物質的變化
物理變化 1. 概念:沒有生成其他物質的變化叫做物理變化。
2. 特徵:沒有其他物質生成,只是形狀、狀態(氣態、液體、固體)的變化。
演示[實驗1—3] 由學生描述並記錄實驗現象
兩支試管都形成藍色溶液,加入氫氧化鈉溶液後立即生成藍色沉澱。這里的藍色沉澱是氫氧化銅。這個過程是膽礬溶液和氫氧化鈉溶液作用生成了新的物質氫氧化銅。
演示[實驗1—4]由學生描述並記錄實驗現象
加入鹽酸後立即有氣泡產生,石灰石逐漸變小。澄清石灰水變渾濁,摸一下試管感覺到發熱。
[提問]實驗3、4有什麼共同特徵?
這兩個變化都有新的物質生成,這種變化叫做化學變化。
我們日常看到木材燃燒,鐵生銹等都是化學變化。在化學變化過程中除生成其他物質外,還伴隨發生一些現象,如放熱、發光、變色、放出氣體、生成沉澱等等。這些現象常常可以幫助我們判斷有沒有化學變化發生。
[板書] (二)化學變化
1.概念:生成其他物質的變化叫做化學變化。(又叫化學反應)
2.特徵:①有新物質生成,常表現為顏色改變、放出氣體、生成沉澱等
②常伴隨能量變化,常表現為吸熱、放熱、發光等。
[討論] 判斷一個變化是物理變化還是化學變化應依據什麼?
[練習]口答課本第10頁1、2。
[引入]化學是研究物質的組成、結構、性質以及變化規律的自然科學。下面我們一起來學習物質的性質。我們將物質在化學變化中表現出來的性質叫做化學性質。
[板書] 二、 物質的性質
(一)化學性質 物質在化學變化中表現出來的性質叫做化學性質。
[講解]
例如,我們剛剛做的實驗3、4中,膽礬溶液和氫氧化鈉溶液反應有氫氧化銅藍色沉澱生成,石灰石與鹽酸反應有二氧化碳氣體生成。這里物質表現出的性質都是化學性質。
請同學們舉一些日常生活中物質的化學性質的例子。
蠟燭(紙張、木材等)能燃燒;鐵在潮濕的空氣里易生銹,在乾燥的空氣里難生銹;
[小結] 化學變化和化學性質的聯系
在敘述物質的性質時,往往有下列字:能、會、可以、易、難等。
例如:(1) 木柴燃燒—化學變化 木柴能燃燒—化學性質
(2) 鐵生銹——化學變化 鐵(在潮濕的空氣里)易生銹——化學性質
鐵(在乾燥的空氣里)難生銹——化學性質
(3) 膽礬溶液和氫氧化鈉溶液反應—化學變化
膽礬溶液可以和氫氧化鈉溶液反應—化學性質
[過渡] 物質在化學變化中表現出來的性質叫做化學性質。
物質不需要發生化學變化就表現出來的性質叫做物理性質。
[板書](二)物理性質
物質不需要發生化學變化就表現出來的性質叫做物理性質
[講解]
這里不需要發生化學變化有兩層含義:一是不需要變化就表現出來的性質;一是在物理變化中表現出來的性質。例如,顏色、狀態、氣味、熔點、沸點、密度等都屬於物質的物理性質。
下面我們就幾個重要的物理性質作一簡單介紹
[板書]1、熔點
我們知道,當溫度升高時,固態的冰會變成液態的水。物質從固態變成液態叫做熔化,物質的熔化溫度叫做熔點;
[板書]2、沸點
把水加熱到一定溫度時,水就會沸騰。液體沸騰時的溫度叫做沸點。
物質的沸點隨著大氣壓強的增大而升高。
[板書]3、密度
兩塊體積相同的鐵塊和鋁塊,有經驗的人只要用手分別「掂量」一下,就可以鑒別出哪是鐵,哪是鋁。這是由於體積相同的鐵塊和鋁塊,它們的質量是不相等的。我們把物質單位體積的質量,叫做這種物質的密度。
演示[實驗1—5]
[討論與交流]氧氣和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質、化學性質。
課堂小結:這節課我們學習了「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我們不僅要掌握這些概念,更重要的是要分清哪是物理變化,哪是化學變化,這就需要我們抓住兩者的本質區別,多做一些練習。
布置作業:習題1、2、3、4、5
對於每個單元前面最好寫下教材分析等:比如
第一單元 走進化學世界
教材分析:
本單元由「物質的變化和性質」「化學使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走進化學實驗室」三個課題組成。其中安排了多種形式的活動,注重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積極思考、親身體驗、廣泛交流,從一些生活或中常見的、與化學有關的事實、現象和問題出發、培養他們學習化學的興趣、建立有關物質變化的基本概念,結合具體試驗,學習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並初步學會一些化學實驗基本操作,為今後的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
重點難點:
了解化學的學科特點和一些基本概念,學習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並進行化學實驗基本操作練習。物質的變化和性質的概念的理解,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
教學思路:
教材已開始就從具體的實驗中納出物理變化、化學變化、物理性質、化學性質的概念,從而加深對概念的理解和記憶。
教材從生活中提煉出兩個探究活動,還安排了三項基本試驗操作,我們要主動參與探究活動和試驗操作練習,並通過探究活動和合作學習,主動地獲取知識,初步認識從日常生活中發現和提出有探究價值和問題的思路和方法,體驗探究活動的過程、方法和成功後的喜悅,從而產生親近化學、熱愛化學並可望了解化學的情感,樹立學好化學的信心,養成嚴謹的科學態度和尊重客觀事實,善於合作等優良品德。
通過對蠟燭在點燃前、點燃中和熄滅後三個階段的觀察和呼出氣體的探究,初步學會觀察、記錄和描述實驗現象的方法,學會結論推理的方法,學會實驗原理步驟等的圖示方法。同過葯品的取用、物質的加熱和儀器洗滌的基本操作練習,學會化學試驗基本操作技能,學會實驗設計,填寫實驗報告。

Ⅲ 教師資格證面試過程中,初中化學教案怎麼寫

您好,給您一個具有的方案
長理 只 陪 教師資格 考試 陪訓 班
《氫氣的燃燒與性質》教案:教案的撰寫是教資面試過程中必不可少的一個環節,它體現了本節課的授課思路。對於多數考生而言,並不清楚一份完整的教案都包括哪些內容。為大家准備了一篇關於《氫氣的燃燒與性質》的完整教案範例,希望能夠給大家提供一定的指導。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認識氫氣的物理性質,了解氫氣的燃燒現象及產物,知道氫氣的驗純方法。
【過程與方法】
通過實驗探究活動逐步提高觀察、記錄、分析實驗現象的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對實驗產物的驗證認識氫氣作為清潔燃料的原因,樹立環保意識。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
氫氣燃燒的現象及產物。
【難點】
氫氣的驗純方法。
三、教學過程
環節一:導入新課
【教師實驗】教師用棉簽蘸取少量的煤油點燃,請學生觀察現象。
【學生回答】產生火焰並伴有大量黑煙。
【教師總結】可見如果是大量的煤油燃燒,對我們的環境就會造成一定的污染。那有沒有一種比較清潔的燃料呢?這節課我們一起來學習一下。
環節二:新課講授
1.實驗活動一:探究氫氣的物理性質
【教師演示】展示一瓶充滿氫氣的集氣瓶,讓學生觀察顏色;請學生上台打開葯品瓶塞,瓶口在前下方距離鼻孔約0.5米處,用手輕輕地在瓶口扇動,使極少量的氣體飄進鼻孔,請同學說出氣味。
【學生回答】無色、無味。
【教師演示】展示一個由氫氣充滿的氣球,松開氣球,讓學生觀察現象;接著向裝滿水的集氣瓶中通入氫氣,觀察實驗現象,並請同桌之間討論為什麼會有這種現象?
【學生討論後回答】通過實驗現象:氫氣球向上飛去直至屋頂,集氣瓶中的水被排出瓶外,說明氫氣密度小於空氣且氫氣難溶於水。
【教師總結】氫氣的物理性質為無色無味氣體,密度小於空氣且難溶於水。
2.實驗活動二:氫氣的驗純
【圖片展示】展示幾組氫氣爆炸的圖片引導學生意識到在實驗和生產中點燃氫氣之前一定要進行驗純。
【演示實驗】演示氫氣驗純的方法步驟,首先在試管中收集純凈的氫氣,用拇指堵住試管口靠近火焰,移開拇指點火,讓學生觀察現象;接著再用同樣的方法檢驗不純的氫氣,讓學生對比實驗現象。
【學生回答】檢驗氫氣純度時,用拇指堵住集滿氫氣的試管口,靠近火焰,移開拇指點火,若發出尖銳的爆鳴聲則表明氫氣不純,聲音很小則表示氫氣較為純凈。
【師生總結】點燃氫氣時一定要先檢驗純度,不純的氫氣點燃時極易發生爆炸。同樣地,點燃任何可燃性氣體之前都要先檢驗氣體的純度。
3.實驗活動三:氫氣的燃燒實驗
【學生小組實驗】在帶尖嘴的導管口點燃純凈的氫氣,觀察火焰的顏色。然後在火焰上方罩一個冷而乾燥的小燒杯,過一會兒觀察杯壁的上方有什麼現象發生。
【學生總結】純凈的氫氣在空氣中安靜的燃燒,淡藍色的火焰,乾冷的小燒杯內壁出現水霧,說明氫氣燃燒生成水。
【教師引導】通過之前學習的碳、硫、鐵絲與氧氣反應的文字表達式,請同學們寫出氫氣燃燒的文字表達式。
【學生板演】
環節三:鞏固提高
【教師提問】通過剛剛的實驗探究,請學生思考為什麼說氫氣是一種清潔燃料?與其他燃料相比有什麼優點?
【學生回答】氫氣燃燒的產物只有水,與其他燃料相比,不污染環境而且原料利用率高,所以是一種清潔燃料。
環節四:小結作業
【教師提問】請同學回答通過本節課的學習都有哪些收獲。
【學生回答】通過學習認識了氫氣的物理性質,了解了氫氣的燃燒現象及產物,知道了氫氣的驗純方法。
【作業】氫氣雖然是非常高能的清潔燃料,但是目前沒有得到廣泛應用,這是為什麼呢,請同學們課後查閱資料下節課一起分享。

Ⅳ 如何寫化學教學案例

教學案例是真實而又典型且含有問題的事件。簡單地說,一個教學案例就是一個包含有疑難問題的實際情境的描述,是一個教學實踐過程中的故事,描述的是教學過程中「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事」。從文章結構上看,案例一般包含以下幾個基本的元素。
(1)背景
案例需要向讀者交代故事發生的有關情況:時間、地點、人物、事情的起因等。如介紹一堂課,就有必要說明這堂課是在什麼背景情況下上的,是一所重點學校還是普通學校,是有經驗的優秀教師還是年青的新教師,是經過准備的「公開課」還是平時的「家常課」,等等。背景介紹並不需要面面俱到,重要的是說明故事的發生是否有什麼特別的原因或條件。
(2)主題
案例要有一個主題。寫案例首先要考慮我這個案例想反映什麼問題,是想說明怎樣轉變差生,還是強調怎樣啟發思維,或者是介紹如何組織小組討論等等,動筆前都要有一個比較明確的想法。比如學校開展研究性學習活動,不同的研究課題、研究小組、研究階段,會面臨不同的問題、情境、經歷,都有自己的獨特性。寫作時應該從最有收獲、最有啟發的角度切入,選擇並確立主題。
(3)細節
有了主題,寫作時就不會有聞必錄,而要是對原始材料進行篩選,有針對性地向讀者交代特定的內容。比如介紹教師如何指導學生掌握學習方法,就要把學生怎麼從「不會」到「會學」的轉折過程,特別是關鍵性的細節寫清楚。不能把「方法」介紹了一番,說到「掌握」就一筆帶過了。
(4)結果
一般來說,教案和教學設計只有設想的措施而沒有實施的結果,教學實錄通常 也只記錄教學的過程而不介紹教學的效果;而案例則不僅要說明教學的思路、描述教學的過程,還要交代教學的結果,即這種教學措施的即時效果,包括學生的反映和教師的感受等。讀者知道了結果,將有助於加深對整個過程的內涵的了解。
(5)評析
對於案例所反映的主題和內容,包括教學的指導思想、過程、結果,對其利弊得失,作者要有一定的看法和分析。評析是在記敘基礎上的議論,可以進一步揭示事件的意義和價值。比如同樣一個「差生」轉化的事例,我們可以從教學學、心理學、社會學等不同的理論角度切入,揭示成功的原因和科學的規律。評析不一定是理論闡述,也可以是就事論事、有感而發,引起人的共鳴,給人以啟發。
撰寫教學案例的方法:選擇一個有沖突的教學事件;對事件背景進行描述;確定事件中的「演員」;檢查你行動的結果;假設你再次遇到該事件

Ⅳ 蘇教版九年級化學教案

教案是教師為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根據教學大綱和教科書要求及學生的實際情況,以課時或課題為單位,對教學內容、教學步驟、教學方法等進行的具體設計和安排的一種實用性教學文書。蘇科版九年級化學的教案應該怎麼設計?

蘇科版九年級化學教案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了解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的概念及區別,並能運用概念判斷一些易分辨的典型的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

(2)了解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的概念並能分清那些是物理性質,那些是化學性質。

2.過程與方法

(1)通過對實驗現象的觀察和分析,學會歸納整理

(2)用化學知識解釋日常生活中的一些變化,激發學習化學的興趣。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激發興趣,培養學習的自覺性和主動性

(2)培養嚴謹務實的科學作風。

二、教學重點: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的概念

三、教學難點: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的判斷

四、教學方法:實驗探究、歸納總結、補充講解、練習提高

五、課時安排: 1課時

六、教學過程:

[引言] 我們知道在物質世界裡,各種物質之間存在著多種相互作用,也不斷發生著變化。例如,水在一定條件下可以變成水蒸氣和冰、炎熱的夏天食物易fu敗、燃料能燃燒、鋼鐵製品在潮濕的環境會慢慢生銹等。認識物質的性質及其變化的特點,掌握其規律,對於人類認識自然,改造自然是至關重要的。現在我們就來學習物質的變化和性質。

[板書] 課題1 物質的變化和性質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許多化學概念、化學基礎知識都是通過實驗形成的,因此必須學會觀察實驗的方法。

下面請大家觀察幾個演示物質變化的實驗,主要觀察變化前後物質的顏色、狀態,列表記錄。

演示[實驗1-1] 水沸騰,有大量水蒸氣冒出,玻璃片上有小水滴附著。

演示[實驗1-2] 首先展示膽礬晶體 藍色塊狀固體研碎後成為藍色粉末

[提問] 實驗1、2有什麼共同特徵?

變化過程中只是形狀或狀態發生了變化,沒有其他物質生成,像這種變化叫做物理變化。

[板書] 一、物質的變化

物理變化 1. 概念:沒有生成其他物質的變化叫做物理變化。

2. 特徵:沒有其他物質生成,只是形狀、狀態(氣態、液體、固體)的變化。

演示[實驗1—3] 由學生描述並記錄實驗現象

兩支試管都形成藍色溶液,加入氫氧化鈉溶液後立即生成藍色沉澱。這里的藍色沉澱是氫氧化銅。這個過程是膽礬溶液和氫氧化鈉溶液作用生成了新的物質氫氧化銅。

演示[實驗1—4]由學生描述並記錄實驗現象

加入鹽酸後立即有氣泡產生,石灰石逐漸變小。澄清石灰水變渾濁,摸一下試管感覺到發熱。

[提問]實驗3、4有什麼共同特徵?

這兩個變化都有新的物質生成,這種變化叫做化學變化。

我們日常看到木材燃燒,鐵生銹等都是化學變化。在化學變化過程中除生成其他物質外,還伴隨發生一些現象,如放熱、發光、變色、放出氣體、生成沉澱等等。這些現象常常可以幫助我們判斷有沒有化學變化發生。

[板書] (二)化學變化

1.概念:生成其他物質的變化叫做化學變化。(又叫化學反應)

2.特徵:①有新物質生成,常表現為顏色改變、放出氣體、生成沉澱等

②常伴隨能量變化,常表現為吸熱、放熱、發光等。

[討論] 判斷一個變化是物理變化還是化學變化應依據什麼?

[練習]口答課本第10頁1、2。

[引入]化學是研究物質的組成、結構、性質以及變化規律的自然科學。下面我們一起來學習物質的性質。我們將物質在化學變化中表現出來的性質叫做化學性質。

[板書] 二、 物質的性質

(一)化學性質 物質在化學變化中表現出來的性質叫做化學性質。

[講解] 例如,我們剛剛做的實驗3、4中,膽礬溶液和氫氧化鈉溶液反應有氫氧化銅藍色沉澱生成,石灰石與鹽酸反應有二氧化碳氣體生成。這里物質表現出的性質都是化學性質。

請同學們舉一些日常生活中物質的化學性質的例子。

蠟燭(紙張、木材等)能燃燒;鐵在潮濕的空氣里易生銹,在乾燥的空氣里難生銹;

[小結] 化學變化和化學性質的聯系

在敘述物質的性質時,往往有下列字:能、會、可以、易、難等。

例如:(1) 木柴燃燒—化學變化 木柴能燃燒—化學性質

(2) 鐵生銹——化學變化 鐵(在潮濕的空氣里)易生銹——化學性質

鐵(在乾燥的空氣里)難生銹——化學性質

(3) 膽礬溶液和氫氧化鈉溶液反應—化學變化

膽礬溶液可以和氫氧化鈉溶液反應—化學性質

[過渡] 物質在化學變化中表現出來的性質叫做化學性質。

物質不需要發生化學變化就表現出來的性質叫做物理性質。

[板書](二)物理性質

物質不需要發生化學變化就表現出來的性質叫做物理性質

[講解] 這里不需要發生化學變化有兩層含義:一是不需要變化就表現出來的性質;一是在物理變化中表現出來的性質。例如,顏色、狀態、氣味、熔點、沸點、密度等都屬於物質的物理性質。

下面我們就幾個重要的物理性質作一簡單介紹

[板書]1、熔點

我們知道,當溫度升高時,固態的冰會變成液態的水。物質從固態變成液態叫做熔化,物質的熔化溫度叫做熔點;

[板書]2、沸點

把水加熱到一定溫度時,水就會沸騰。液體沸騰時的溫度叫做沸點。

物質的沸點隨著大氣壓強的增大而升高。

[板書]3、密度

兩塊體積相同的鐵塊和鋁塊,有經驗的人只要用手分別「掂量」一下,就可以鑒別出哪是鐵,哪是鋁。這是由於體積相同的鐵塊和鋁塊,它們的質量是不相等的。我們把物質單位體積的質量,叫做這種物質的密度。

演示[實驗1—5]

[討論與交流]氧氣和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質、化學性質。

課堂小結:這節課我們學習了「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我們不僅要掌握這些概念,更重要的是要分清哪是物理變化,哪是化學變化,這就需要我們抓住兩者的本質區別,多做一些練習。

布置作業:習題1、2、3、4、5


Ⅵ 小學化學實驗教案 怎樣寫

教學目的: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讓學生了解洗發香波的製作都需要哪些成分,認識兩種化學葯品的名稱及其性狀,掌握洗發香波各成分所起到的作用,培養孩子日常觀察的能力.

教學目標:
1、認識製作洗發香波的應用的成分.
2、了解各種成分在洗發香波中的作用.
3、製作洗發香波.

教學重點:
1、掌握製作洗發香波所用到的化學葯品.
2、洗發香波的主要成分的作用.

教學難點:
1、認識洗發香波中的化學葯品的名稱,掌握其性狀.
2、製作洗發香波.

教學用具:
教師用具:色素、香精、溫水、毛巾(備用)
學生用具:燒杯、攪拌棒1個/人、十二醇硫酸鈉1袋/人、氯化銨1袋/人、香波瓶1個/人.
課時安排:
80分鍾.
課堂流程:
一、情境導入:(5分鍾)
師:夏天很熱,愛干凈的同學每天都要洗頭洗澡,你們洗頭的時候都會用什麼洗呢?
生:洗發水······
師:你們家裡用的洗發水都是哪裡來的呢?
生:買來的······
師:我們平時所用的洗發水基本上都是我們從超市或者商店買回來的,那麼今天老師有一個神奇的配方,可以讓大家通過實驗自己製作一瓶洗發水,你們想不想做?
生:想······
師:好,今天,我們就來做一種屬於我們自己品牌的洗發香波,一定要記住它的秘密配方哦!
二、課程講(35分鍾)
【教師演示實驗一】5分鍾
師:首先,我們想一想,洗發水最先要有什麼?
生:水······
師:那麼,今天我們要製作洗發水就要用到水,所以在製作過程中一定要認真,要不然我們好不容易製成的洗發水撒了就沒了,能做到嗎?
生:能······
師:好,有了水了,我們拿什麼裝水呢?
生:瓶子······
師:今天老師先要向大家介紹我們今天製作洗發香波的容器,就是這個(出示燒杯),大家觀察,這個小杯子和我們平時喝水的杯子有什麼不同?
生:有一個小嘴兒、有數字······
師:很好,這個杯子呢,是專門用來做化學實驗用的,它有一個小口兒,還有數字刻度線,科學上我們稱它為——燒杯.
生:······
師:燒杯通常用來配製溶液.有一個小口是為了方便我們倒溶液,有刻度線是可以告訴我們裝溶液的量,它叫做?
生:燒杯······
【教師演示實驗二】
師:那麼我們有水了,就能把頭發洗干凈了嗎?
生:不能······
師:那麼,洗發水最主要的用途是?

Ⅶ 中學化學教案要怎麼寫

化學教案還不就那樣,寫目標,寫重難點,寫過程,寫板書設計,寫作業布置。如果是比賽用的,還需要加些什麼學情分析,教材分析之類的。總之把自己的教學意圖(怎麼教,那些重點教,會用些什麼樣的手段)寫出來就好了。

Ⅷ 九年級化學教學案例

教案是指用文字和指標等形式所表述的組織以及組織內不同部門和不同成員,在未來一定時期內關於行動方向、內容和方式安排的管理事件,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下面就是我為大家梳理歸納的內容,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九年級化學 教學案例

一、 說教材

本課選自義務 教育 課程標准實驗教科書《化學》九年級下冊,第十一單元《生活中常見的鹽》的第二課時,通過上節課教學,學生知道了生活中常見的鹽及主要用途,了解了碳酸根離子的檢驗 方法 及鹽的某些化學性質,在此基礎上,這節課主要探究學習復分解反應及發生的條件。從《化學課程標准》的要求和化學學科自身特點可以看出:復分解反應是非常重要的知識內容,它要求學生掌握復分解反應的概念、條件及酸鹼鹽的溶解性;學會判斷復分解反應類型;正確書寫復分解反應化學方程式

本課學習前學生已知道常見酸、鹼、鹽的化學性質和化合、分解、置換反應,但對酸、鹼、鹽之間的反應類型不能做出判斷,從而產生疑問,因此,本課學習復分解反應,會使學生對教學內容感到似曾相識,這樣在教學過程中會緩解學生對新知識的陌生緊張情緒,使學生保持輕松、良好的心態。而教材內容的整體安排又體現了復分解反應知識的層次性、系統性,滲透由易到難、循序漸進的理念,符合初中學生的認知規律。

復分解反應作為化學用語中的「高層建築」,既需要前面基礎知識:元素符號、化合價及化學式書寫等基本化學用語的輔助,也需要酸鹼鹽溶解性和復分解反應條件的支撐。所以,熟練准確的書寫復分解反應化學方程式,無論是對初中化學知識的學習還是今後化學的繼續學習,都將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對提升學生化學學習的綜合素養也將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

二、 說目標

依據課標、教材內容,從我校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我確定教學目標如下:

知識與技能

1、理解復分解反應,能根據復分解反應發生的條件判斷一些常見酸、鹼、鹽之間的反應能否發生。

2、初步學會正確書寫復分解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過程與方法

1、學習運用觀察、實驗等方法獲取信息,能用文字和化學語言表述有關的信息。

2、學會運用分類、比較等方法對實驗所得信息進行歸納,概括出反應規律,形成「復分解反應的概念」,通過復分解反應化學方程式的書寫,體會「復分解反應的條件」、「酸鹼鹽的溶解性」。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學生通過對復分解反應的學習,增強了對基礎知識的系統掌握和靈活應用能力,初步形成較系統的知識網路,感受到知識之間相互聯系的重要性,深刻體會生活中處處有化學。

三、說學情

《化學課程標准》指出:「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化學教學必須根據學生的身心發展和化學學習的特點,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根據這一要求,本課題的教學過程,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加以關註:

(1)關注學生的已有知識和 經驗

本課題所需的知識基礎,如:鹽的組成特點及常見鹽的化學性質、酸鹼鹽的溶解性等,學生已經具備。但從學生學習過程中反映的情況看,還存在如下幾個問題:基礎不扎實、知識不系統、應用不靈活,再加上我校學生基礎相對比較薄弱,這些因素都直接制約著學生今後化學學習的提高與發展。因此,本課教學,應採取鞏固完善、系統提高、循序漸進的方式,使學生在回憶、比較、歸納等過程中形成有關復分解反應內容的學習思路和方法。

(2)關注學生的 學習方法 和技巧

形象感悟和系統歸納是學好本課題的重要方法。教學中,採用不同的教學手段,充分調動學生的各個感官,提高對知識的理解感悟;採用不同的習題練習方式,從不同角度對復分解反應的概念及發生條件進行鞏固,提高學生對知識的系統歸納與綜合應用能力,開闊學生的學習思路和方法,培養學生的系統建構能力。

(3)關注學生的個性發展和群體提高

本課題所需的知識是將已學的內容進行歸納、延伸,所以,對基礎知識應讓基礎較差的學生交流回答,並給予相應的肯定評價,提高他們化學學習的自信心;對具有一定綜合難度的問題,讓基礎相對較好的學生進行討論、交流,鼓勵他們勤於思考、敢於質疑,形成善於爭鳴的學習氛圍,積極引導他們合作交流、合作探究。使各類學生通過本節課的學習,都能有所收獲、提高和發展。

四、說教學過程

1、課題引入

展示「生活中常見的鹽」教學圖片,引出鹽的組成特點及化學性質,分析歸納熟悉的酸與鹽、鹼與鹽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特點,引出復分解反應的概念。

2、直觀形象,突破重難點

初三的學生,已具有了一些理解感悟能力,為了能將抽象的問題形象化,在教學過程中採用不同形式,充分調動學生的各個學習器官,提高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感悟度。通過flash動畫,動態展示復分解反應概念中「相互交換成分」是如何進行的,從「視覺和聽覺」角度加強對復分解反應實質的理解,突破教學難點,提高學生復分解反應化學方程式的准確書寫能力。因此,我設計了兩個環節來突破重難點:

環節一,重點突破:理解復分解反應的本質是本節課的教學難點。在學生熟練書寫常見酸與鹽、鹼與鹽化學方程式的基礎上,播放flash動畫,動態演示復分解反應概念中化合物「相互交換成分」,從「視覺和聽覺」角度加強對復分解反應實質的理解,突破教學難點,提高學生復分解反應化學方程式的准確書寫能力。

環節二,難點突破:學生結合已有的學習體會歸納出酸與鹽、Na2CO3與Ca(OH)2、酸與鹼發生的反應屬於復分解反應,通過合作探究實驗:NaOH能與CuSO4或FeCl3 反應、NaCl與AgNO3、Na2SO4與BaCl2都能發生反應,並且都屬於復分解反應,有這些已知反應的生成物特點,歸納出復分解反應發生的條件,播放flash動畫,從微觀角度形象、動態地演示復分解反應發生所具備的條件,加深學生對復分解反應能否發生條件的判斷,突破教學難點。

3、歸納 總結

通過書寫常見鹽的化學方程式與置換反應的特點的比較,總結復分解反應的概念,歸納出復分解反應類型。

4、實驗探究

通過CuSO4與NaOH、FeCL3與NaOH、AgNO3與NaCl、Na2SO4與BaCl2實驗探究,觀察現象,分析、得出結論,鹼與鹽、鹽與鹽發生反應有沉澱生成,對復分解反應發生的條件有了感性認識,將感性認識轉化成理論知識,突破難點。同時讓學生進一步感受化學方程式的書寫必須要「尊重客觀事實」、「化學知識以實驗為基礎」的道理,提高學生復分解反應發生條件的認識。

5、拓展提高

通過教學設計中的具體練習,在鞏固復分解反應相關知識的同時,增強學生對知識系統與綜合應用的能力,提高復分解反應化學方程式的准確書寫能力。

習題的設計由易到難,體現了復分解反應知識的層次性和系統性,符合初中學生的認知規律,同時滲透化學知識與生活的聯系,在分析、解決問題的過程中讓學生感受化學就在我們身邊,生活中處處有化學。

五、本課教學設計對我的啟示

我認為教學設計的過程就是教師——教材——學生三者之間對話的過程,不但是對學生教育的過程,也是師生相互教育的過程,更是教師自我教育反省的過程,在此才能發現自己的「弱點」,努力挖掘自己的「亮點」。

九年級化學教學案例

一、導入

師:上節課我們學習了原電池的有關知識,請大家回憶,構成原電池的條件是什麼?

生:(思考)構成原電池的條件:活潑性不同的兩個電極;電解質溶液;

生:形成閉合電路;自發氧化還原反應。

二、新課講授

師:[投影顯示]如下圖所示。大家觀察實驗現象,並回答:電流表指針的變化。碳棒上有什麼變化?在兩極發生了什麼反應?

(生觀察現象)

生:1.電流表的指針發生偏移;

生:2.碳棒上有紅色物質生成。

師:請大家是這寫出電極反應。

生:鐵為負極,碳棒為正極。

生:Fe:Fe-2e=Fe2+氧化反應;C:Cu2++2e=Cu還原反應;總反應方程式:Fe+Cu2+=Fe2++Cu

師:這里設計了三個實驗,請大家分組實驗並觀察實驗現象,准確記錄實驗現象,匯報實驗結果。

[投影顯示]1.將兩根碳棒分別插入裝有CuCl2溶液的小燒杯中,浸一會,取出碳棒觀察碳棒表面現象(圖1);2.用導線連接碳棒後,再浸入CuCl2溶液一會兒,取出碳棒,觀察碳棒表面變化(圖2);3.浸入CuCl2溶液中的兩根碳棒,分別跟直流電源的正極和負極相連接,接通一段時間後,觀察兩極上的現象並用濕潤的KI-澱粉試紙檢驗所生成的氣體(圖3)。

師:在此過程中請大家一定要操作規范,注意安全。

生:前兩個實驗碳棒上沒有明顯變化;

生:第三個實驗通電一會兒發現,與電源負極相連的一端的碳棒上有紅色固體物質析出;

生:與電源正極相連的一端碳棒上有使濕潤的澱粉-KI試紙變藍的氣體生成。

全部生:分析整理作出判斷。紅色物質為銅,黃綠色使濕潤澱粉-KI試紙變藍的氣體為氯氣。

陽極產物—氯氣(Cl2);陰極產物—銅(Cu)

師:為什麼會有這樣的結果?[提示]討論提綱

[投影顯示]

1.通電前溶液中存在哪些離子?這些離子是如何運動的?

2.接通直流電後,原來的離子運動發生了怎樣的改變?

3.有關離子在兩極發生了什麼樣的反應?

生:(討論分析)

1.通電前溶液中Cu2+、Cl-、H+、OH-自由移動。

2.通電後帶正電的Cu2+、H+向陰極移動;帶負電的Cl-、OH-向陽極移動。

3.Cu2+在陰極得電子變成了單質Cu,Cl-在陽極失電子變成了Cl2。

師:[總結板書]

通電前:CuCl2=Cu2++2Cl-;H2OH++OH-自由移動

通電後:陽極:2Cl--2e=Cl2↑氧化反應;陰極:Cu2++2e=Cu還原反應

總反應化學方程式:CuCl2=Cu+Cl2↑

[概括]通俗記法,利用諧音。陽(極)—氧(化反應)

師:在電解過程中,電子是如何形成閉合迴路的?大家請看看課本第64頁,歸納電子流動

方向。

生:電源負極→電解池陰極→電解質溶液→電解池陽極→電源正極

師:非常正確,我們一來總結一下。

師生:電子的方向與電流的方向相反從電源負極流出,流向電解池的陰極,陰極附近的Cu2+

在陰極得電子被還原為銅,溶液中的陰陽離子定向移動,陽極附近的Cl-在陽極失電子被氧

化為氯原子。氯原子結合形成氯氣分子,失去的電子從陽極流回電源的正極,從而形成了閉

合電路。

師:電解質溶液的導電與溶液的電離有什麼關系?

生:先有電離,後有電解。電離不需要通電,電解建立在電離的基礎上。

師:現在大家一起來完成投影顯示的表格。

生:(每位學生完成一項,共同填好此表。)

【二】

一、導課

我國天宮一號與神舟十號載人飛行任務圓滿成功。大家可以看到飛船衛星都有一雙巨大的像翅膀一樣的太陽能帆板,知道它有什麼作用嗎?大家有沒想過當飛船運行到太陽光照射不到的陰影區域時,電能從何而來呢?

視頻:工程師的解決辦法

二、民主導學

【任務一】根據電解水的裝置示意圖,並閱讀課本79——80頁,解決以下問題:

1、放電:

2、電解(定義):

3、電解池:

4、電解池的構成要素:

【任務二】水中加入電解質可以增強水的導電能力,但會不會影響電解水的反應呢?我們通過探究實驗回答這個問題。

【實驗探究電解原理】以石墨為電極,電解CuCl2溶液

【問題引導、自主學習】

1、寫出電解質的電離方程式:

分析溶液中存在的離子有:

2、通電後,離子的運動方向:向陰極移動。

向陽極移動。

【合作學習】

3、預測電解產物,設計實驗方案。

4、實驗記錄:

請利用桌面上的儀器和試劑,證明你的猜想。實驗現象與你的猜想一致嗎?你有新的結論和思考嗎?

實驗現象

電極反應及反應類型

陽極

陰極

電解CuCl2

的總反應

結論

【投影展示交流】

1、你觀察到什麼實驗現象?

2、陰、陽兩極電極反應是什麼?

3、你得到什麼實驗結論?

【 反思 整理】原電池與電解池的比較

裝置類別

原電池

電解池

電極名稱

電極反應

能量轉變

反應能否自發

三、檢測導結

1、判斷下列裝置是否屬於電解池:

ABCD

2下列有關電解池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A.電解池是把電能轉化為化學能的裝置。

B.電解池中陰離子向陰極移動,陽離子向陽極移動。

C.電解池中與電源正極相連的一極是陽極,發生氧化反應

D.電解質溶液的導電過程就是電解質溶液的電解過程

3.在原電池和電解池的電極上發生的反應,同屬氧化反應或同屬還原反應的有()

原電池的正極和電解池的陽極所發生的反應;

原電池的正極和電解池的陰極所發生的反應

原電池的負極和電解池的陽極所發生的反應

原電池的負極和電解池的陰極所發生的反應

A.B.C.D.

【反思總結】

九年級化學教學案例

一、指導思想

帶著希望和憧憬又迎來了一個新的學期,本學期我將繼續在「課改」新理念和新的《課程標准》的指導下,以學生發展為本,齊心協力,落實好學校制定給我的各項工作,更新教學觀念,提高教學質量,規范教學過程。在科研的同時提煉自身的教學水平,在幫助學生發展各方面素質的同時,使自身的業務水平得到提高,再上一個新的台階。

二、學生基本情況分析

化學是一門九年級剛開設的新課程,與生活的聯系較多,學生學習的熱情較高,教師應正確引導,以期在中考中取得好的成績。本期擔任九年級6班的化學教學任務,學生的層次有著很大的區別,因此在本學期的教學工作中要因材施教,因人施教。在教學工作中要在教學進度以及知識難點上要有提升,並且要培養出能參加競賽的同學。而面對基礎較差的學生教學中要以抓基礎,教方法,教規律,多學多練一定讓同學們的化學成績達到學校的要求,為中考全面勝利掃清障礙。

三、教學總體目標

義務教育階段的化學課程以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為主旨,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幫助學生了解科學探究的基本過程和方法,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使學生獲得進一步學習和發展所需要的化學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

教學具體目標

通過化學課程的學習,學生主要在以下兩個方面得到發展。

知識與技能

1.認識身邊一些常見物質的組成、性質及其在社會生產和生活中的應用,能用簡單的化學語言予以描述。

2.形成一些最基本的化學概念,初步認識物質的微觀構成,了解化學變化的基本特徵,初步認識物質的性質與用途之間的關系。

3.了解化學與社會和技術的相互聯系,並能以此分析有關的簡單問題。

4.初步形成基本的化學實驗技能,能設計和完成一些簡單的化學實驗。

5.通過對初中化學知識的學習及掌握,為將來的高中學習奠定扎實的基礎。

過程與方法

1.認識科學探究的意義和基本過程,能提出問題,進行初步的探究活動。

2.初步學會運用觀察、實驗等方法獲取信息,能用文字、圖表和化學語言表述有關的信息,初步學會運用比較、分類、歸納、概括等方法對獲取的信息進行加工。

3.能用變化與聯系的觀點分析化學現象,解決一些簡單的化學問題。

4.能主動與他人進行交流和討論,清楚地表達自己的觀點,逐步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學習方法。

四、具體 措施

(1)加強實驗教學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實驗教學可以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幫助學生形成概念,獲得知識和技能,培養觀察和實驗能力,還有助於培養實事求是、嚴肅認真的科學態度和科學的學習方法。因此,加強實驗教學是提高化學教學質量的重要一環。在教學中,要堅決防止只重講授、輕視實驗的偏向。在實驗教學中,要注意 安全教育 ,要教育學生愛護儀器,節約葯品。

(2)積極開展化學課外活動。

組織和指導學生開展化學課外活動,對於提高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開闊知識視野,培養和發展能力,發揮他們的聰明才智等都是很有益的。課外活動的內容和方式應,靈活多樣。在活動內容方面可包括聯系社會,聯系生活、結合科技發展和化學史,以及擴展課內學過的知識等;活動方式可採取做趣味小實驗、舉行知識講座,化學競賽和專題討論,或組織學生製作教具,進行參觀訪問等。在組織課外活動時,應注意充分發揮學生的特長,培養他們的創新精神。

(3)加強化學用語的教學

元素符號、化學式和化學方程式等是用來表示物質的組成及變化的化學用語,是學習化學的重要工具。在教學中,要讓學生結合實物和化學反應,學習相應的化學用語,結合化學用語聯想相應的實物和化學反應。這樣,既有利於學生記憶,又有利於加深他們對化學用語涵義的理解。還應注意對化學用語進行分散教學,通過生動有趣的學習活動和有計劃的練習,使學生逐步掌握這些學習化學的重要工具。

(4)重視元素化合物知識的教學

元素化合物知識對於學生打好化學學習的基礎十分重要。為了使學生學好元素化合物知識,在教學中要注意緊密聯系實際,加強直觀教學,實驗教學和電化教學,讓學生多接觸實物,多做些實驗,以增加感性知識。要採取各種方式,幫助他們在理解的基礎上記憶重要的元素化合物知識。在學生逐步掌握了一定的元素化合物知識以後,教師要重視引導學生理解元素化合物知識間的內在聯系,讓學生理解元素化合物的性質,製法和用途間的聯系,並注意加強化學基本概念和原理對元素化合物知識學習的指導作用

(5)精心組織每次單元測驗、考試

化學知識的學習也要經歷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很多基礎的理論知識如概念、定義、元素符號、化學方程式等。需多次的記憶,才能為以後的學習做好准備。所以,每一次的周測,月考等考試中要注意這方面的考察,並讓學生們一個個過關。


九年級化學教學案例相關 文章 :

★ 初中化學教育敘事案例3篇

★ 初中化學教學反思案例

★ 初三化學老師教學反思與總結

★ 初中化學教學反思案例(2)

★ 九年級化學教學反思範文

★ 初中化學計劃合集總結5篇

★ 初中化學計劃匯總5篇

★ 九年級化學教研組工作計劃5篇

★ 初中化學教師2020個人教學工作計劃最新5篇

★ 初中化學教學反思案例

Ⅸ 高二化學的教案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通常需要准備好一份教案,教案有利於教學水平的提高,有助於教研活動的開展。那麼應當如何寫教案呢?以下是我為大家收集的關於高二化學的教案,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高二化學的教案 篇1

【教學目的】

以學生為中心,以科學探究為主線,採用"動手實驗→啟發探索→動手實驗→分析歸納→鞏固練習"的教學方法,注重知識的產生和發展過成,引導學生從身邊走進化學,從化學走向社會。

【教學目標】

1、掌握原電池的構成條件,理解原電池的工作原理,能正確判斷原電池的正負極,正確書寫電極反應式、電池反應式,能根據氧化還原原理設計簡單的原電池。

2、通過實驗探究學習,體驗科學探究的方法,學會分析和設計典型的原電池,提高實驗設計、搜索信息、分析現象、發現本質和總結規律的能力。

3、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感受學習快樂和成功喜悅,增強學習的反思和自我評價能力,激發科學探索興趣,培養科學態度和創新精神,強化環境保護意識以及事物間普遍聯系、辨證統一的哲學觀念。

【教學重點】

原電池的構成條件

【教學難點】

原電池原理的理解;電極反應式的書寫

【教學手段】

多媒體教學,學生實驗與演示實驗相結合

【教學方法】

實驗探究教學法

【課前准備】

將學生分成幾個實驗小組,准備原電池實驗儀器及用品。實驗用品有:金屬絲、電流表、金屬片、水果。先將各組水果處理:A組:未成熟的橘子(瓣膜較厚),B組:成熟的橘子(將瓣膜、液泡攪碎),C組:准備兩種相同金屬片,D組:准備兩種不同金屬片。

【教學過程】

[師]:課前我們先作個有趣的實驗。請大家根據實驗台上的儀器和葯品組裝:將金屬片用導線連接後插入水果中,將電流表串聯入線路中,觀察會有什麼現象發生?

(教師巡視各組實驗情況)。

[師]:請大家總結:有什麼現象發生?

[生]:總結:出現兩種結果:

①電流表指針偏轉②電流表指針不發生偏轉

[師]:電流表指針偏轉說明什麼?為什麼會發生偏轉?

[生]:說明有電流產生。

[師]:這個裝置就叫做原電池。這節課我們共同研究原電池。請大家列舉日常使用的原電池都有哪些?

[展示干電池]:我們日常使用的電池有下面幾種,大家請看:

[播放幻燈片]:

化學電池按工作性質可分為:一次電池(原電池);二次電池(可充電電池)鉛酸蓄電池。其中:一次電池可分為:糊式鋅錳電池、紙板鋅錳電池、鹼性鋅錳電池、扣式鋅銀電池、扣式鋰錳電池、扣式鋅錳電池、鋅空氣電池、一次鋰錳電池等。二次電池可分為:鎘鎳電池、氫鎳電池、鋰離子電池、二次鹼性鋅錳電池等。鉛酸蓄電池可分為:開口式鉛酸蓄電池、全密閉鉛酸蓄電池。

原電池的構成:任何一種電池由四個基本部件組成,四個主要部件是:兩個不同材料的電極、電解質、隔膜和外殼。

【評注】提出問題,從身邊走近化學,喚起學生學習興趣。

[播放課件]《伏特電池》的發明:

說起原電池的發明,有一段有趣的故事。1786年,著名的義大利醫師、生物學家伽伐尼,偶然發現掛在窗前鐵柵欄的銅鉤上的青蛙腿肌肉,每當碰到鐵柵欄就猛烈地收縮一次。這偶然的現象並沒有被伽伐尼放過,經不懈的探索和思考,第一個提出了"動物電"的見解。他認為:青蛙神經和肌肉是兩種不同的組織,帶有相反電荷,所以兩者存在著電位差,一旦用導電材料將兩者接通,就有電流通過,鐵柵欄和銅鉤在此接通了電路,於是有電流產生,由於有動物電流的刺激,蛙腿肌肉發生收縮。

"動物電"的發現引起了義大利物理學家伏打的極大興趣,他在多次重復伽伐尼的"動物電"實驗時,發現實驗成敗的關鍵在於其中的兩種金屬――鐵和銅,若把鉤著蛙腿的銅鉤換成鐵鉤,肌肉就不會收縮。他認為"動物電"的實質是金屬屬性不同造成的,不同金屬帶有不同的電量,它們之間必然存在電位差,若有導線在中間連接,就會產生電流,蛙腿的收縮正是這種原因產生的電流刺激的結果。

伏打經過反復實驗,深入鑽研,1799年第一個人造電源——伏打電池(伏打曾叫它伽伐尼電池)問世。

[師]:這種可以把化學能轉化成電能的裝置叫原電池。那麼他們是如何構成的呢?下面我們一起來研究原電池的原理。

[板書]:一、原電池

1。原電池的形成條件:

[師]:請同學們根據自己的設想和實驗室提供的儀器、葯品,自己選擇,試一試,看誰的電流表指針會發生偏轉?看誰的音樂盒會響起。

實驗儀器、葯品:鋅板、銅板、鐵板、石墨、稀硫酸、硫酸銅溶液、食鹽水、白糖水、酒精、硝酸銀溶液、導線、燒杯、電流計、音樂盒。

各組學生積極探討、擬實驗方案。由學生的實驗方案大致可分為下列四種情況:

第一組:電極用同一種材料並連接,A:溶液用鹽酸;B:溶液用酒精。

第二組:電極材料用不同種導電物質並連接,A:溶液用鹽酸;B溶液用白糖水。

第三組:電極用不同金屬不連接,A:溶液用硝酸銀;B:溶液用酒精。

第四組:電極一極插入溶液中,另一極放置在燒杯外。

[要求]:

學生在實驗過程中觀察並記錄實驗現象,記錄電流計的指針偏轉情況、兩極現象、,看看音樂盒能否發出美妙的音樂。

各組匯報實驗情況:

第一組中A、B均無現象。

第二組中A有電流產生,B無電流產生。

第三組中A、B均無現象。

第四組中無電流產生。

[師]:由上述實驗請大家總結,原電池的形成條件是什麼?

[生]:討論、總結:

[板書]:①兩個活潑性不同的金屬(或導電的非金屬)做電極

②電解質溶液

③電極相接觸或連接

④對應自發進行的氧化還原反應(有較強電流產生)

[師]:現在請大家重新分析課前用水果製作的原電池,為什麼有的組有電流產生,而有的組沒有電流產生?找出症結所在。

【評注】:強調內在條件,有利於學生把握實質、前後呼應,注重知識的產生過程。

[設問]:原電池的化學原理是什麼?

[播放課件]銅——鋅——稀硫酸原電池的工作原理

[師]:在上面實驗探究中,我們看到,可產生電流的裝置中電極究竟發生了什麼變化?原電池是怎樣實現化學能向電能轉變的?請大家以上面研究的銅——鋅——稀硫酸原電池為例研討分析。

[生]:總結:

Cu片上發生反應:2H++2e—=H2↑

Zn片上發生反應:Zn—2e—=Zn2+

氧化還原反應是發生在兩極。

電子從Zn片流向Cu片,應該有電流產生。

[板書]:較活潑金屬鋅做負極:Zn—2e—=Zn2+(氧化反應)

較不活潑金屬銅做正極:2H++2e—=H2↑(還原反應)

電池總反應式:Zn+2H+=Zn2++H2↑

電子流動方向:鋅→導線→銅

電流方向:銅→導線→鋅

正極發生還原反應,負極發生氧化反應。

[師]:總結:原電池就是這樣一種裝置,它把一個氧化還原反應分拆成兩半,使之在兩個電極上進行,從而在導線中產生了電流,實現了化學能向電能的轉變。

[探究]:根據反應2Fe3++Zn=Zn2++2Fe2+設計一個原電池,畫出裝置圖,指出電極材料、名稱,寫出電極反應式。

[練習]投影:

習題(略)

[課後思維拓展]

1、解釋:為什麼干電池使用一段時間後會"沒電"?以銅——鋅——稀硫酸原電池原理為例加以說明。

2、使用後的電池是否可以隨地丟棄?為什麼?應如何處理?

3、為什麼手機電池充電後還可以繼續使用?

4、課外閱讀《電池的發展與研究》

【評注】:

這是一堂省級優質課的課堂實錄。本節課用實驗探究法探索原電池的原理及形成條件,注重知識的產生和發展過程,引導學生從身邊走進化學,從化學走進社會。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全程都能積極參與教學,課堂氣氛活躍,學生學習積極性很高。教學效果好,受到專家好評。

高二化學的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知識技能:通過復習有機合成,使學生掌握有機物的官能團間的相互轉化以及各類有機物的性質、反應類型、反應條件、合成路線的選擇或設計。會組合多個化合物的有機化學反應,合成指定結構簡式的產物。

能力培養:培養學生自學能力、觀察能力、綜合分析能力、邏輯思維能力以及信息的遷移能力。

科學思想:通過精選例題,使學生認識化學與人們的生活是密切相關的,我們可以利用已學的知識,通過各種方法合成人們需要的物質,使知識為人類服務,達到對學生滲透熱愛化學、熱愛科學、熱愛學習的教育。

科學品質:激發興趣和科學情感;培養求實、創新、探索的精神與品質。

科學方法:通過組織學生討論解題關鍵,對學生進行辯證思維方法的教育,學會抓主要矛盾進行科學的抽象和概括。

重點、難點

學會尋找有機合成題的突破口。學會利用有機物的結構、性質尋找合成路線的最佳方式。

教學過程設計

教師活動

【復習引入】上節課我們主要復習了有機反應的類型,與有機物合成有關的重要反應規律有哪幾點呢?

【追問】每一規律的反應機理是什麼?

(對學生們的回答評價後,提出問題)

【投影】

①雙鍵斷裂一個的原因是什麼?

②哪種類型的醇不能發生氧化反應而生成醛或酮?

③哪種類型的醉不能發生消去反應而生成烯烴?

④酯化反應的機理是什麼?

⑤什麼樣的物質可以發生成環反應?對學生的回答進行評價或補充。

學生活動

思考、回憶後,回答:共5點。

①雙鍵的加成和加聚;

②醇和鹵代烴的消去反應;

③醇的氧化反應;

④酯的生成和水解及肽鍵的生成和水解;

⑤有機物成環反應。

討論後,回答。

積極思考,認真討論,踴躍發言。

答:①雙鍵的鍵能不是單鍵鍵能的兩倍,而是比兩倍略少。因此,只需要較少的能量就能使雙鍵里的一個鍵斷裂。

②跟—OH相連的碳原子與3個碳原子相連的醇一般不能被氧化成醛或酮;

③所在羥基碳原子若沒有相鄰的碳原子(如CH3OH)或相鄰碳原子上沒有氫原子[如(CH3)3CCH2OH]的醇(或鹵代烴)不能發生消去反應而生成不飽和烴;

④酯化反應的機理是:羧酸脫羥基,醇脫氫。

⑤能發生有機成環的物質是:二元醇脫水、羥基酸酯化、氨基酸脫水、二元羧酸脫水。

高二化學的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使學生了解乙炔的重要化學性質和主要用途;

2、使學生了解炔烴的結構特徵、通式和主要的性質;

教學重點

乙炔的結構和主要性質。

教學難點

乙炔分子的三鍵結構與化學性質的關系。

教學方法

1、通過製作乙炔的球棍模型認識乙炔分子的碳碳叄鍵結構;

2、實驗驗證乙炔的化學性質;

3、類比、分析得出炔烴的結構特徵、通式和主要性質。

教學過程

前面我們將C2H6分子的球棍模型中去掉兩個氫原子小球,在碳碳原子之間又連了一根小棍,得到了乙烯的含雙鍵的共平面結構,現在如果通過反應使C2H4分子中再失去兩個氫原子,得到的這種C2H2分子的球棍模型。

碳碳原子以叄鍵形式結合。兩個碳原子和兩個氫原子在一條直線上。

這個分子就是乙炔分子。在該分子里兩個碳原子之間有3個共用電子對,即以叄鍵形式結合,據此,請大家寫出乙炔分子的分子式、電子式、結構式。

按要求書寫乙炔分子的分子式、電子式、結構式,並由一名學生上前板演:

一、乙炔分子的結構和組成

分子式電子式結構式

C2H2H—C≡C—H乙炔分子的比例模型

二、乙炔的實驗室製法

CaC2+2H2OC2H2↑+Ca(OH)2

乙炔可以通過電石和水反應得到。實驗中又該注意哪些問題呢?

[投影顯示]實驗室制乙炔的幾點說明:

①實驗裝置在使用前要先檢驗氣密性,只有氣密性合格才能使用;

②盛電石的試劑瓶要及時密封,嚴防電石吸水而失效;

③取電石要用鑷子夾取,切忌用手拿電石;

④作為反應容器的燒瓶在使用前要進行乾燥處理;

⑤向燒瓶里加入電石時,要使電石沿燒瓶內壁慢慢滑下,嚴防讓電石打破燒瓶;

⑥電石與水反應很劇烈,向燒瓶里加水時要使水逐滴慢慢地滴下,當乙炔氣流達到所需要求時,要及時關閉分液漏斗活塞,停止加水;

電石是固體,水是液體,且二者很易發生反應生成C2H2氣體。很顯然C2H2的生成符合固、液,且不加熱制氣體型的特點,那是不是說就可以用啟普發生器或簡易的啟普發生器來製取乙炔呢?

⑦實驗室中不可用啟普發生器或具有啟普發生器原理的實驗裝置作制備乙炔氣體的實驗裝置。主要原因是:

a反應劇烈,難以控制。

b當關閉啟普發生器導氣管上的活塞使液態水和電石固體分離後,電石與水蒸氣的反應還在進行,不能達到"關之即停"的目的。

c反應放出大量的熱,啟普發生器是厚玻璃儀器,容易因受熱不均而炸裂。

d生成物Ca(OH)2微溶於水,易形成糊狀泡沫,堵塞導氣管與球形漏斗。

該如何收集乙炔氣呢?

乙炔的相對分子質量為26,與空氣比較接近,還是用排水法合適。

熟悉和體會有關乙炔氣體制備的注意事項及收集方法,並由兩名學生上前按教材圖5—14乙炔的製取裝置圖組裝儀器,檢查氣密性,將電石用鑷子小心地夾取沿平底燒瓶內壁緩慢滑下,打開分液漏斗的活塞使水一滴一滴地緩慢滴下,排空氣後,用排水法收集乙炔氣於一大試管中。

由幾個學生代表嗅聞所制乙炔氣的氣味。

請大家根據乙炔分子的結構和所收集的乙炔氣來總結乙炔具有哪些物理性質?

三、乙炔的性質

1。物理性質

無色、無味、ρ=1.16g/L、微溶於水、易溶於有機溶劑

實際上純的乙炔氣是沒有氣味的,大家之所以聞到特殊難聞的臭味是由於一般所制備得到的乙炔氣中常含有PH3、H2S等雜質造成的。

根據乙炔、乙烯和乙烷的分子結構特點,預測乙炔該有哪些化學性質?

[小組討論]乙烷分子中兩個碳原子的價鍵達到飽和,所以其化學性質穩定;乙烯分子中含有碳碳雙鍵,而雙鍵中有一個鍵不穩定,易被打開,所以容易發生加成反應和聚合反應;乙炔分子中兩個碳原子以叄鍵形式結合,碳原子也不飽和,因此也應該不穩定,也應能發生加成反應等。

大家所推測的究竟合理不合理,下邊我們來予以驗證。

[演示實驗5—7](由兩名學生操作)將原反應裝置中導氣管換成帶玻璃尖嘴的導管,打開分液漏斗活塞,使水緩慢滴下,排空氣,先用試管收集一些乙炔氣驗純,之後用火柴將符合點燃純度要求的乙炔氣體按教材圖5—14所示的方法點燃。觀察現象:點燃條件下,乙炔在空氣中燃燒,火焰明亮而伴有濃烈的黑煙。

乙炔可以燃燒,產物為H2O和CO2,在相同條件下與乙烯相比,乙炔燃燒的更不充分,因為碳原子的質量分數乙炔比乙烯更高,碳沒有得到充分燃燒而致。

(補充說明)乙炔燃燒時可放出大量的熱,如在氧氣中燃燒,產生的氧炔焰溫度可達3000℃以上,因此可用氧炔焰來焊接和切割金屬。

2。乙炔的化學性質

(1)氧化反應

a、燃燒2CH≡CH+5O24CO2+2H2O

檢驗其能否被酸性KMnO4溶液所氧化。

[演示實驗5—8](另外兩名學生操作)打開分液漏斗的活塞,使水緩慢滴下,將生成的乙炔氣通入酸性KMnO4溶液中觀察現象:片刻後,酸性KMnO4溶液的紫色逐漸褪去。

由此可以得到什麼結論?

乙炔氣體易被酸性KMnO4溶液氧化。

前邊的學習中提到由電石製得的乙炔氣體中往往會含有硫化氫、磷化氫等雜質,這些雜質也易被酸性KMnO4溶液氧化,實驗中如何避免雜質氣體的干擾?

可以將乙炔氣先通過裝有NaOH溶液(或CuSO4溶液)的洗氣瓶而將雜質除去。

b、易被酸性KMnO4溶液氧化

[演示實驗5—9]打開分液漏斗的.活塞,使水緩慢滴下,將生成的乙炔氣體通入溴的四氯化碳溶液中,觀察現象:溴的四氯化碳中溴的顏色逐漸褪去。

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說明二者可以反應且生成無色物質,那麼它們之間的反應屬於什麼類型的反應?(屬於加成反應)

從時間上來看是乙烯與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迅速還是乙炔與之褪色迅速?

(回答)乙烯褪色比乙炔的迅速。

這說明了什麼事實?乙炔的叄鍵比乙烯的雙鍵穩定。

應注意乙炔和溴的加成反應是分步進行的,可表示如下:

(2)加成反應

乙炔除了和溴可發生加成反應外,在一定條件下還可以與氫氣、氯化氫等發生加成反應。

高二化學的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使學生掌握用化合價升降法配平氧化還原反應方程式。

能力目標

培養學生配平氧化還原反應方程式的技能。

情感目標

通過對各種氧化還原反應方程式的不同配平方法的介紹,對學生進行辯證思維的訓練。

教學重點: 氧化還原反應方程式配平的原則和步驟。

教學難點: 氧化還原反應方程式配平的一些可借鑒的經驗。

教材分析:

氧化還原反應方程式的配平是正確書寫氧化還原反應方程式的一個重要步驟,也是側重理科學生所應掌握的一項基本技能。配平氧化還原反應方程式的方法有多種,本節介紹的「化便谷升降法」就是其中的一種。

教材從化學反應中的物質變化遵守質量守恆定律引入,說明氧化還原反應方程式可以根據質量守恆定律來配平,但對於較復雜的氧化還原反應,根據質量守恆定律來配平不太方便,進而引出用「化合價升降法」解決這一問題的有效措施。

本節教材通過三個典型的例題,對三種不同類型的氧化還原反應進行細致分析;介紹了三種不同的配平方法,培養了學生靈活看待氧化還原反應方程式的配平能力,訓練了學生的辯證思維。

教材還通過問題討論,將學生易出錯誤的氧化還原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用配平時應遵循的原則—化合價升降總數相等,進行分析判斷,強化了配平的關鍵步驟—使反應前後離子所帶的電荷總數相等的原則,培養了學生的能力。

教法建議

教學中應注重新舊知識間的聯系,利用學生所學的氧化還原反應概念和接觸的一些氧化還原反應,學習本節內容。教學中應採用精講精練、講練結合的方法,使學生逐步掌握氧化還原反應的配平方法。不能使學生一步到位,隨意拓寬知識內容。

1.通過復習,總結配平原則

教師通過以學生學習過的某一氧化還原反應方程式為例,引導學生分析電子轉移及化合價的變化,總結出氧化還原反應方程式的配平原則—化合價升降總數相等。

2.配平步驟

[例1]、[例2]師生共同分析歸納配平基本步驟:

(1)寫出反應物和生成物的化學式,分別標出變價元素的化合價,得出升降數目。

(2)使化合價升高與化合價降低的總數相等(求最小公倍數法)

(3)用觀察的方法配平其它物質的化學計算數(包括部分未被氧化或還原的原子(原子團)數通過觀察法增加到有關還原劑或氧化劑的化學計量數上),配平後把單線改成等號。

該基本步驟可簡記作:劃好價、列變化、求總數、配化學計量數。

[例3]在一般方法的基礎上採用逆向配平的方法。屬於經驗之談,是對學生辯證思維的訓練,培養了學生的創新精神。

為使學生較好地掌握配平技能,建議在分析完每個例題後,補充針對性問題,強化技能訓練,鞏固所學知識。

另外,關於氧化還原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的書寫,可組織學生結合教材中的「討論」、得出氧化還原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的配平要滿足原子個數守恆、電荷守恆、化合價升降總數相等。然後組織學生進行適當練習加以鞏固。通過設置該「討論」內容,鞏固了氧化還原反應配平的知識,強化了氧化還原反應的配平在學習化學中的重要作用。

對於學有餘力的學生,教師可補充配平的另一種方法—離子一電子法,以及不同化合價的同種元素間發生氧化還原反應時,氧化產物和還原產物的確定方法:氧化產物中的被氧化元素的價態不能高於還原產物中被還原元素的價態。

如: (濃)— 氧化產物是 而不是 或 ,還原產物是 而不是 。 氧化產物 的還原產物 。

典型例題

例1 一定條件下,硝酸銨受熱分解的未配平化學方程式為:

,請配平方程式。

選題目的:復習鞏固氧化還原反應方程式的一般配平方法,當使用一般配平方法有困難時可用其它方法配平。拓寬視野,達到簡化配平方法的目的。此題適於任何學生。

解析:一般可根據元素化合價的變化關系

5NH4NO3 ==== 2HNO3+ 4N2↑+ 9H2O

升高3×5

降低5×3

為了簡化配平過程,也可通過反應物中氮元素的平均化合價及變化關系

5/2NH4NO3 —— HNO3+ 2N2↑+ 9/2H2O ===>5NH4NO3 === 2HNO3+ 4N2↑+ 9H2O

N:+1——→+5 升高4×1

2N:(+1—→0)×2 降低2×2

註:在配平此題時一定要注意,氮元素的化合價不能出現交叉現象

解答: 5、2、4、9。

啟示:對於同種物質中同種元素價態不清或同種物質中同種元素的價態不同時,只需根據化合價法則,找出元素的相應化合價,抓住質量守恆、電子守恆,就可正確配平。

例2 已知 在下列反應中失去7mol電子,完成並配平下列化學方程式: 選題目的:加強對「氧化還原反應方程式的配平依據是化合價升降(電子轉移)總數相等。」的理解。此題作為提高能力可介紹給學習程度較好的學生。

Ⅹ 化學教學設計怎麼寫呀

一般針對本節課程內容,首先寫教材分析、教學目標、教學重點難點、課前准備然後就是教學過程。主要是教學過程要詳細論述。
教學過程一般首先要導入新課或者復習上節課的知識點。然後進入新課的學習,分為教師活動和學生活動兩大塊,中間穿插板書的內容及分析講解等。
模板的話文庫有很多的,隨便查就可以了親~

閱讀全文

與化學學科教育教案怎麼寫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661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332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269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955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06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322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19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629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299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951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982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03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13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754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170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260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554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349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15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9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