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化學知識 > 化學上的認識方式有哪些

化學上的認識方式有哪些

發布時間:2022-12-11 18:07:48

㈠ 常用的化學教學方法

化學作為一門初中加入的理科學科,跟語數英三門基礎學科同要重要。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應力求形式新穎,寓教於樂,減少機械化的程序,增強學生學習的興趣。下面我就跟大家介紹一些化學的常用教學方法。

一、講授法

講授法是教師通過語言系統連貫地向學生傳授知識的方法。它通過循序漸進的敘述、描繪、解釋、推論來傳遞信息、傳授知識、闡明概念、論證規律、定律、公式,引導學生分析和認識問題,並促進學生的智力與品德的發展。由於語言是傳遞經驗和交流思想的主要工具,故講授是教學的一種主要方法,運用其他方法,都需要配合以一定的講授。講授法要求講授內容要有科學性、系統性、思想性,既要突出重點、難點,又要系統、全面,使學生獲得可靠知識同時在思想上有提高;在講授過程中要注意啟發,講究語言藝術。

二、實驗法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化學實驗可以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幫助學生形成化學概念,獲得化學知識和能力,培養學生觀察、實驗能力,還有助於培養實事求是,嚴肅認真的科學態度和科學的學習方法。因此加強化學實驗是提高學生能力的重要環節。教學中要堅決反對「黑板上畫實驗,課堂上講實驗,課下背實驗」的應試模式,要把教材中選的演示實驗認真做好。做到課前進行周密的准備,使現象明顯,效果良好,讓全班學生都看清楚;實驗時要做到操作規范化,並注意啟發引導學生從具體觀察上升到抽象思維。對分組實驗應要求學生做好預習,仔細觀察實驗現象,聯想所學過的知識進行分析、判斷,認真做好記錄,填寫實驗報告,養成良好的實驗習慣。對於選做實驗和家庭小實驗,在課外活動中老師應指導和鼓勵學生做,培養他們綜合運用知識,善於自學和勇於創新的意識。

三、實驗探究法

所謂「實驗探究教學模式」,是指學生在教師的引發下,運用已有的知識和技能,充當新知識的探索者和發現者的角色,通過自己設計方案,進行操作實驗,去探索問題和解決問題的一種教學模式。其基本結構為「問題 ----實驗事實----結論----應用」。實驗探究的一般過程是:為了認識某物質,探究某種化學現象,常常提出一個問題,依據已有的知識、經驗作出與問題有關的推測,制定解決問題的方案,進行化學實驗,查閱資料,通過分析、歸納、推理和論證,證實、修正自己的猜測,得出合理的結論和問題的答案。

四、廣泛使用多媒體輔助教學

多媒體教學是指在教學過程中,根據教學目標和教學對象的特點,通過教學設計,合理選擇和運用現代教學媒體,並與傳統教學手段有機組合,共同參與教學全過程,以多種媒體信息作用於學生,形成合理的教學過程結構,達到最優化的教學效果。多媒體作為新生事物,進入課堂已經顯示它強大的生命力。為了取得好的教學效果,我認為在以下情況可以利用多媒體教學。

1、化學課堂不能做實驗時宜用多媒體

化學是一門實驗性、應用性較強的基礎課,教師的演示實驗和學生的分組實驗在教學中扮演相當重要的角色。但在實際教學中,很多實驗(如危險性大)不能現場操作,這樣就會使某些教學內容抽象、枯燥、說服力不強,造成學生難以理解,達不到較好的課堂效果。如果這時把多媒體技術運用到課堂教學之中,用多媒體畫面中的模擬事實來吸引學生、刺激學生感官,就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從而實現教學目的。例如在講一氧化碳的毒性時,我們不能用具體的實驗來表達,但為了讓學生深刻地認識到這一性質,我們可以通過形象的動畫來演示,讓學生意識到保護環境的重要性。

2、解決抽象問題時宜用多媒體

初三學生具有一定的抽象思維能力和空間現象能力,但對微觀世界的認識還很缺乏,在講原子的構成的時候,可以用多媒體形象的表示出原子的結構:原子核、核外電子,電子在原子核外作高速運動,把抽象概念具體化。

3、對結構相似、性質相似的物質進行比較時宜用多媒體

元素化合物的知識很多,但有些物質具有相似的結構或性質,對比學習利於知識的掌握。例如在進行一氧化碳的性質教學時,可以將一競聘演講稿 氧化碳和氫氣的性質作比較,可以用幻燈片將要比較的內容呈現出來。對於一氧化碳的性質我們可以通過實驗驗證,對於氫氣的性質我們已經學過,可以通過錄象的形式放映出來,這樣可以讓學生更好的掌握知識,同時強化了安全教育。通過對兩種物質還原氧化銅的實驗裝置的比較,找出不同點,強化了學生的環保意識。

4、各章復習課和總復習宜用多媒體

復習階段往往涉及的內容較多,學生很難把這些內容條理化,教師串講起來也感到費時費力。這時應將這些知識製作成多媒體課件。譬如,將所要復習的內容分類總結後利用 PowerPoint軟體製作一個課件,同時添加一些播放效果,先顯示提綱,讓學生回答問題,再顯示提綱以下內容,使得條理非常清晰。教師利用這些課件進行串講,學生很容易弄清知識的脈絡,便於系統理解和掌握。

5、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的時候宜用多媒體

我國是具有悠久歷史的文明古國。歷史證明,社會的文明和進步離不開化學。通過介紹我國古代在化學工藝的貢獻,培養學生愛國主義精神;通過能源、材料、健康、環境等方面知識的介紹,讓學生了解化學工業在社會發展中的重要作用,逐漸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通過化學現象和化學本質的本辨證認識,樹立物質由量變到質變的辯證唯物主義觀點。這些知識的介紹光靠語言描述,不能引起學生的注意,如果通過觀看錄象、影片等形象直觀的手段,一定能取得好的教學效果。

五、觀察法

觀察是學習的重要方法。要了解物質發生的變化,必須從觀察入手,在觀察中思考,對物質的變化條件、現象和結論進行科學的分析和歸納,可以利用自己的感官,還可以藉助儀器通過實驗觀察物質及其變化的條件、現象和結果。在化學實驗中要特別注意觀察和記錄實驗現象,觀察的內容包括:物質原來的顏色、狀態;變化過程中發生的現象(例如物質的狀態與顏色的變化、發光、放熱、形成煙或霧和放出氣體等);變化後生成物質的顏色、狀態變化。

六、對比歸納法

學習的過程就是知識不斷積累的過程,為了使知識便於提取和應用,就要對知識及時歸納、總結,使知識系統化、網路化。初中化學知識覆蓋面大,內在聯系千絲萬縷,而化學用語和化學量的規定與運用又千差萬別,不少學生由於沒有掌握好已學過的知識,在知識系統中失去了線索因而不能把注意力保持在接受新知識上,表示出記憶效果不佳。要幫助學提高記憶效果,就力求在教學中將新舊知識系統化,使學生搞清知識的來龍去脈,真正理解並掌握一個完整的概念。例如:關於氣體的實驗室製法,我們可以通過對氧氣和二氧化碳實驗室製法的對比、歸納和整理得出實驗室製取氣體的思路和方法,即原理、裝置、步驟、收集、檢驗。

七、練習法

「練」,是知識實驗階段,也是對知識的鞏固深化、培養解決問題能力的環節,有利於學生學習情況的信息反饋。練,首先要加強課堂練習,在課堂上做到「讀做議」中有練,根據教材的需要和學生的學習情況,編選基本練習題和綜合練習題,有計劃地布置給學生練習,這樣既照顧到大多數,又有利於對尖子生的培養。

教學是一種創造性活動,選擇與運用教學方法和手段要根據各方面的實際情況統一考慮。萬能的方法是沒有的,只依賴於一二種方法進行教學無疑是有缺陷的。常言道:「教學有法,但無定法」。每個教師都應當恰當地選擇和創造性地運用教學方法,表現自己的教學藝術和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

㈡ 認識化學品最簡單的兩種方法是什麼

認識化學品最簡單的方法就是觀看它的外部性質呀,然後再查找一下它的化學性質對吧,化學品的外觀你自己親身觀察就可以了。

㈢ 學習化學最主要的方法是什麼方法

對的,化學其實就是一門研究物質的組成、結構、性質及其變化的科學.

如何學好化學呢?

1.培養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不是天生具有的,對某學科產生興趣,有一個過程,它是逐漸形成的。對身邊生活中有趣的現象,如花兒為什麼五顏六色?鋼鐵為什麼會生銹?食物為什麼會腐敗?這些現象我們都可以通過學習化學找到答案。只有當你不斷體會到認識過程的快樂時,你才會萌發學習興趣,學習的自覺性、主動性才會越來越大。

2.做好每一個實驗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科學。通過實驗可觀察到大量生動有趣的現象,從而了解物質變化的事實,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和記憶。初中化學課本上,既有選做實驗又有家庭小實驗,在這基礎上補充了探究實驗。在這些過程中,學生既可親身體驗到實驗過程的樂趣,又能體驗到同組同學間的合作探究的氛圍;既培養了同學之間的合作精神,又利於學習興趣的培養。新課程標准就是提倡學生間的合作、探究精神,使學生的動手能力、創造能力、創新能力得到不斷地發展,以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總之,化學實驗是化學學習中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要重視,要認真,絕不可輕視。

3.逐漸形成化學學科的思維方式
與你以前開始學習的物理、生物等學科一樣,化學學科也有其獨特的學科語言和科學思維方式,如元素符號、化學式、化學方程式等化學用語都是化學的常用術語。作為初學化學的同學應下功夫牢牢掌握它,這是學習化學不可缺少的工具。說到化學學科的思維方式,也有著不同於其他學科的特點,通過不斷的學習,你會逐漸領悟它的內涵,從而形成化學學科的思維方式,使你的眼界更加開闊,認識更加深刻。能力逐漸提高。

4.認真閱讀教材
教材是依據國家新的課程標准而編寫的,它體現出教學原則和青少年的認識規律。認真閱讀教材,可以從整體上把握住整個單元的知識框架和布局。每個課題中都安排有「資料」,「化學•技術•社會」欄目介紹了與學習有關的化學史或聯系實際的知識,都能助你在學習基礎知識的同時,加深對生活、社會和科學技術的了解;另外每個單元後都有「完成本課題你應該知道」的欄目。這更有助於你對本單元內容進行復習和整理,積極主動構建自己的知識體系。總之,教材是你學習化學的重要依據。

5.養成自主學習精神
新課程標准倡導自主、探究、合作學習方式,其中自主學習就是強調培養學生主動、獨立的學習能力,為學生的自主發展和適應社會而奠定基礎。我們不少同學在學習上多有依賴性,老師講什麼就記什麼,怎麼講就怎麼記,從不去提問題或多方的思考,久之就易養成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習慣。怎樣培養自主學習精神呢?首先在學習中要提高自覺學習的意識。如有的單元就可以閱讀自學,通過自主學習材料內容來解決相關問題。在學習中要多思、深思、廣思,並且善於質疑,聯系實際去理解、認識、掌握知識並去運用。自立學習精神是新課程標准倡導的,更是時代的要求,在學習中要注意培養。

6.聯系實際
把化學知識與生活實際聯系起來,它才會顯得生機勃勃、充滿活力。在現實生活、生產中處處充滿化學,把自己學習的知識和實際相聯系,你就會感到愉快而親切,學習勁頭會更足,當然效果也更明顯。
總之,化學作為一門科學,其內容豐富多彩,對同學們來講既充滿誘惑,又充滿挑戰。學習過程中一定還會遇到不少困難和問題,只要你堅定信心,充滿主動性和創造性,你一定會在繽紛的化學世界中自由遨遊

㈣ 化學教學中培養學生能力的經驗認識方法有哪些

(一)觀察

觀察,是人們有效地探索世界,認識事物的一種極為重要的心理素質。被稱為智力窗口的觀察力,是人們順利地掌握知識、完成某種活動的基本能力。一個學生學習的好壞,能力的高下,往往與他們對客觀事物反應的敏銳度和對科學知識探索的細密度有著極為密切的關系。世界上許多科學的發明和創造,很大程度上取決於科學家對客觀事物一系列的敏銳、細微、准確、深刻的觀察。英國生物學家達爾文在談到,觀察對他取得科學成就所起的作用時說:「我既沒有突出的理解力,也沒有過人的機智,只是在覺察那些稍縱即逝的事物並對其進行精細的觀察的能力上,我可能在眾人之上。」①可見,觀察是獲得一切知識的首要步驟,也是一切創造發明的必要條件。因此,有經驗的老師,在日常的教學中都十分注重對學生這種基本能力的發展和培養。

在化學教學中,發展學生的觀察能力有著豐富的內容和廣泛的途徑。

例如,物質的狀態、顏色、氣味、熔點、沸點、密度、溶解度、揮發性、酸鹼性等都是可以觀察的,化學變化中物質的能量、質量、顏色變化、沉澱和氣體的生成也是可以觀察的,還有教學的直觀輔助材料如圖表、模型等也可以觀察。

下面扼要介紹培養學生觀察能力的一些具體做法。

1.觀察目的要明確

教學上要求學生在觀察、感知的活動中,促進大腦感受區域和儲存區域功能的發展,獲取經驗信息,增長知識,這就需要有明確的觀察目的。否則,來自視覺85%的經驗信息,將要成為一堆亂麻,失去應有的作用,而不能在明確的目的要求指導下,有步驟地使之成為系統的、完善的、和諧的知識。

例如,利用鎂燃燒的演示實驗而形成化學變化這個概念時,教師應向學生強調注意力集中觀察鎂燃燒後的產物氧化鎂的顏色、狀態和硬度,而不要因鎂燃燒放出的耀眼強光而分散注意力。

2.觀察計劃要周密

在觀察之前確定觀察目的後,就有了一定的觀察任務,還必須擬定出周密的觀察計劃,去完成這個任務,這樣能預見被觀察現象的各個方面,避免自覺的偶然性和自發性。無論觀察過程是短暫的或長久的,在計劃中都應該有目的、有步驟、有重點、有中心,才不至於掛一漏萬,顧此失彼。尤其是有些實驗現象稍縱即逝,若無計劃,就會失去觀察機會。

由於這一系列反應過程進行得很快,對各種變化學生往往區分不清,眼花繚亂,把握不住整個變化過程。針對這種情況,教師可以採用定向重復觀察的方法,讓學生由局部到整體,逐步觀察整個變化歷程,並採用恰當方式讓學生注意力高度集中,訓練學生視感覺的敏捷性和思維跟蹤的速度,由重復訓練遷移到其它新的快速反應情境,讓學生觀察。

3.全面地進行觀察

良好的觀察力是要求有目的、有計劃、有系統地精確而全面地進行觀察。任何一種事物不僅它本身具有一定的內在聯系,而且各種事物之間也存在著一定的關系和聯系。因此,我們在觀察時,善於在事物和現象之中,注意到各種極不顯著而又非常重要的屬性和特徵,有步驟有條理地運用下述4種方式去指導學生進行觀察。

(1)按事物本身的結構來說,觀察可以由外(左、上)到內(右、下),也可以由內(右、下)到外(左、上),可以由局部到整體,也可以由整體到局部。

(2)按事物外部的特徵來說,可以由微(小)到顯(大),也可以由顯(大)到微(小)。

(3)按事物所處的空間來說,觀察既可以由近及遠,也可以由遠及近。

(4)按事物出現的時間來說,觀察可以由先到後。

通過以上4種方式進行觀察,不僅可以保證學生輸入的信息有系統,有條理性,而且這樣的信息也就便於智力活動對它進行加工編碼,從而提高活動的速度和正確性。

4.觀察和思維相互滲透

人的大腦功能分為感受、儲存、判斷、想像4個區域。通過觀察,在感知活動中,相應地觸發儲存區記憶和判斷區思維的活動。實驗證明:在觀察過程中,參與積極的思維活動,可以增進對事物的理解程度。就是說,一邊看,一邊想,一邊想,一邊看,經過如此反復活動的過程,可以促進對客觀事物更深刻的質的認識和記憶,有利於人們迅速、完整、真實地掌握客觀事物。這是觀察和思維相互滲透的突出意義。觀察得愈深入,思考得愈深刻,就愈能從大量的自然現象、社會現象中,獲得規律性的東西。愛迪生就是在英國科學家戴維製成第一盞弧光燈,後來法拉第發現電磁感應現象成功地設計出一台發電機的基礎上,根據人們渴望用電照明的社會需要,看看、想想,想想、看看,經過較長時間的觀察和思維相互滲透的活動,終於成功地發明了電燈。因此說,人們在觀察的過程中,調動積極的思維活動,對訓練觀察能力,促進學生積極思維有創造性意義。

(二)實驗

在自然科學研究中,實驗是一種不可缺少的方法。它對現代化學發展起著重要作用。如X射線發現的實驗,顯示著有許多未知的新領域有待人們去探索。電子的發現實驗,證明了原子不可分的經典理論在實驗面前破產。實驗方法的改進,促使研究由宏觀低速的領域進入到微觀高速領域。放射性發現的實驗打開了微觀世界的窗戶。實驗方法在化學發展過程中促進了新理論的誕生與發展。

在化學教學中用實驗方法去探求知識,就能很好地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思維能力、動手能力和創造能力。

1.觀察在實驗中的重要作用

任何實驗和觀察都有著密切的聯系,觀察是實驗的基礎,實驗是觀察的深入,在化學實驗方法中,科學的、全面的觀察尤其具有特殊的關鍵作用。

如學生在制備Al(OH)3時,因為NaOH稍過量即得不到應有的白色沉澱,如果改用氨水代替NaOH,就可得到Al(OH)3白色沉澱。通過實驗觀察,引導學生透過復雜的表面現象,經過分析研究,找到事物的內在本質,才能夠有所發現。這樣學生也就理解為什麼制Al(OH)3時,要採用氨水而不用NaOH溶液了。

2.通過實驗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學生掌握的化學知識很多是用實驗教學手段,通過他們觀察,積極思維後得出結論。如何加強實驗教學活動而達到同時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是教學成敗的關鍵之處,也是師生雙邊活動中的重要環節。

例如,教師在講鈉和水反應時,要做好演示實驗(有條件的學校可採用投影幻燈)。在演示前,應向學生提出思考題並注意仔細觀察:①把鈉投入水中以後,鈉沉在水底,還是浮在水面上;②和水反應時會發生什麼現象;③滴有酚酞溶液的水的顏色是否有變化等,以引起學生的注意。

實驗時,學生能觀察到下列現象:

(1)鈉投入水中後,浮在水面上;

(2)鈉立即和水發生反應,並有氣體產生;

(3)同時金屬鈉熔化成小圓球;

(4)小圓球在水面上向各個方向迅速游動;

(5)有嘶嘶的聲響發出,最後小圓球消失;

(6)反應後的水溶液能使酚酞指示劑變紅。

在上述基礎上,教師再作進一步演示,證明產生的氣體是氫氣。最後,教師可引導學生解釋上述的一系列現象,以培養學生思維能力。在學生解釋的基礎上再進行小結。

3.動手能力是化學實驗成功的基礎

動手能力是指用雙手和體力作用於客觀物體,進行實驗、加工和製作物品等的能力。如果說觀察力、思維力屬於「用腦」,那麼動手能力就屬於「用手」。我們對於發展學生智力的要求,應當是「手腦並用」。故培養學生動手能力是發展學生智力不可缺少的部分。

化學實驗是通過人的雙手去使用各種儀器和葯品,安裝各種復雜的儀器進行各種化學操作。如注重嚴格控制實驗的條件,分析實驗中出現的異常現象、做好實驗觀察和記錄、實驗結果的評價和處理等。有計劃、有目的地培養學生動手能力,使他們具備一定的科學素質,運用化學實驗方法乃是最重要的途徑。

4.化學實驗可以培養學生的創造力

化學基礎知識和化學研究方法是不可分割的、緊密聯系的,對教材中驗證規律的實驗,應先引導學生弄清實驗的設計和構思以及實驗的研究方法,培養他們樹立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研究思想和設計實驗的能力,讓學生逐步學會化學研究的實驗方法,為他們深入學習以及將來從事科研工作奠定一個良好的基礎。例如講授質量守恆定律時,通過實驗和分析得出定律後,教師還應注重啟發學生回憶實驗的設計思想,此時可向學生提出思考性問題,促進學生進一步思考。①通過實驗如何驗證這一定律?②這個驗證方法是如何提出來的?(這就是實驗的設計思想)③其思考方法有無典型性?在學生討論的基礎上,教師應著重提出教材中提出的實驗程序不是憑空而來的,而是根據一定的實驗目的,一定的研究方法的要求所設計的。比如「理想氣體狀態方程」就是採用「控制條件」的實驗方法總結出來的。從而使學生學習採用「控制條件」的實驗方法。這樣引導,對他們進行基本科學方法訓練,提高利用實驗解決化學問題的創造能力是大有裨益的。

㈤ 認識一種化學物質,要從哪幾個方面入手

1。首先看它屬於哪一個分類,每個分類有共性。基本性質掌握了。『
2。然後注意它的特性。如氧化還原性、穩定性等。
3。有機物的話多注意官能團,結構等。根據這些可以推測某些性質了,不用死記。

㈥ 化學分類方法有哪些

化學分類方法如下:

1、分類法的概念:分類法是指根據研究對象的共同點和差異點,將他們區分為不同的種類和層次的科學方法 。

2、化學中的分類法:化學分類方法主要有——按照元素可分為 金屬 元素和 非金屬 元素;按照物質的變化可分成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按照化學反應的基本類型可分為化合反應、分解反應、 置換 反應和 復分解 反應。

3.樹狀分類法:樹狀分類法是 按照一定標准對同類事物進行再分類,這種分類方法邏輯性很強,有利於從整體上認識問題。

4.交叉分類法:交叉分類法是按照不同的標准對於同一事物進行分類 ,這種分類方法有利於獲得更多的信息。

㈦ 化學教學的方式有哪些

化學教學的方式與感悟

化學是一門實驗學科,平日的新授課主要以實驗開始。具體教學步驟基本如下:

一,提出問題,引發興趣

二,觀察現象,思考問題

三,真對現象,討論問題

四,學生回答,教師引導總結

五,由現象到規律,逐步得到結論。

六,舉一反三,深刻理解。

策略,如果要探究問題,一定要目的性強,給出學生足夠的知識准備,有階梯性的一步步前進。任務布置要明確,討論什麼問題一定要清晰。總結時一定要強調出重點詞。

再就是養成記筆記的習慣,好腦子不如爛筆頭,筆記的整理一定要容易理解,概括性強。

習題課上,一定要精選題目,典型題目可以起到舉一反三的效果!講完的題目一定要回頭總結出思路,在此基礎上,給出幾個同類型題目,小組合作解決。即可使大多數學生完成教學目標!!

以下是我帶來一些關於化學教學方法的摘要

一、 通過化學史教學感悟科學方法

自然科學的思想和研究方法是在科學家們長期的科學實踐中,逐步摸索、積累、形成和發展起來的,是人類智慧的結晶。他們的思想方法、研究方法和創造思維,具體體現在他們探索自然世界的足跡之中。化學發展史能充分展現科學發現的過程,為化學科學方法教學提供生動而豐富的材料,使學生更全面而系統地體會科學方法。

中學化學教材中涉及如拉瓦錫、盧瑟福、侯德榜、門捷列夫等眾多中外化學家,他們所運用的科學研究方法和精妙絕倫的實驗構思,為我們提供了取之不盡的科學方法教學素材。例如,盧瑟福的原子結構行星模型很好地解釋了。粒子散射實驗,標志著人類認識原子結構的征程邁進了一大步。他所採用的實驗、模型的科學方法給學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又如,在學習「質量守恆定律」時,可以提供這樣的素材:17世紀時,英國化學家波義耳在敞口的曲頸顫中加熱金屬汞,發現加熱後質量增加了,他得出結論,反應後物質質量增加。事隔百年後,法國化學家拉瓦錫重做了密閉曲頸顫中加熱金屬汞的實驗,他發現密閉時稱量反應前後質量不變。

結合教學內容介紹化學發展史上科學家研究化學問題的科學方法,作為學生學習的範例,引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去仿效、去運用。從化學發展史中吸取化學思維、化學方法的精髓。

二、根據初中生認知特點進行科學方法教學

初中是學生接觸化學的起始年級。從學生學習和運用科學方法的角度考慮,完全要遵循由感性到理性、由宏觀到微觀、由定性描述到定量表示的過程,這一過程也體現了科學方法本身的層次性。指導學生進行科學探究的過程中,要讓學生理解科學既是知識體系,更是研究過程。掌握科學知識,理解科學過程,才能形成良好的科學品質和科學素養。同時,學生要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不能按科學研究的要求來要求學生,否則學生會因達不到要求而失去興趣。

1.通過知識教學滲透科學方法教學

初中階段的學生對於科學方法的應用處於一種自發的、無意識的狀態下,完全是靠教師在知識教學的過程中潛移默化的滲透在其中的。尤其是在化學教學的初始階段,如果直接將各種科學方法以顯性的形式教給學生,並要求他們機械識記,學生不但難以理解,而且會失去學習的興趣。因此,教師首先應根據教學內容確定科學方法的教學目標,在教學中要想方設法創設情境,在學生不經意間引入某種科學方法,誘導學生自主能動地去了解和運有科學方法,真正把握某種科學方法的精髓。將科學方法教學的內容滲透在知識教學中,使學生在獲得知識的同時掌握方法。在化學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論的建立、發展,元素及其化合物性質的不斷完善和應用過程中,以及各知識點相關聯的地方,往往蘊含著豐富的科學方法。因此抓住知識和方法的結合點是通過知識教學滲透方法教育的關鍵。

2.促進知識網路的形成

化學知識涉及的面寬且量大,內容分散,需要記憶的知識點很多。而中學生的心理特點是好奇心強、易沖動、學習的韌性與持久性欠缺,要達到激發學生興趣、掌握知識、培養能力的目的,在教學過程中建立知識網路、使學習更具持續性和連貫性具有重要的意義。因此,化學科學方法教學可以讓學生充分掌握幾種認知規律,建立一個知識網路。

為了系統掌握所學元素化合物知識,就必須找出各種元素的單質、化合物之間的內在聯系,並根據這些知識體系,建立一個完整的網路,從而將單一的知識系統化、網路化,以便牢固掌握。而基本理論的學習則要善於聯系實際,在實際運用過程中將所獲得的一些知識串起來,進行整理,從而形成固有的規律。

三、通過實驗探究強化科學方法教學

在實驗教學中進行滲透是科學方法教學的一個重要途徑,實驗中經常要用到各種科學方法,實驗的過程也往往是科學研究過程的縮影,實驗探究更是科學探究在化學教學中的具體化,是化學教學中最常見、最主要的探究法。

例如,對燃燒條件的探究、紫色石蕊小花為什麼變紅的探究(是二氧化碳,是水還是二氧化碳和水的生成物)等等實驗探究中就體現了實驗條件控制的方法。由於科學方法的培養是在具體的活動中進行的,學生就能在運用科學方法的實踐中體驗和領悟科學方法,這些對科學方法的認識也就能動態地存儲在學生的意識中。

總之,學生一旦掌握了科學方法,就能更深刻地理解和更牢固地掌握科學知識,提高學習效率,科學方法作為正確的思維和行為方式,蘊含有極大的知識價值,它能夠將科學知識轉化為能力,必將使當前的化學教學能盡快地適應社會發展的需求、化學學科發展的需求、學生終生發展的需求。

㈧ 高二化學有機物的認識掌握好的方法

首先是掌握組成有機化合物的基本組分,再復雜的化合物也只不過是連接不同而已。
然後就是記住其化學式和化學結構,這對你學習它的各種反應以及性質有很大幫助。
把重要的有機物的所有類型反應總結一下,對你學習其他的有機物會有很大啟發。

㈨ 化學思想方法有哪些

1.微觀角度,從物質的結構理解物質的性質。2.反應原理角度 氧化還原原理可以說是整個高中化學學習的核心。化學反應速率和平衡是物質化學變化的核心3.實驗和工業 原理角度 課本從來沒有完整的講解過工業和實驗設計的邏輯和思路,但是實驗是整個化學的核心 包括上面所以的原理都是為工業生產服務。4.細節性知識的記憶和理解。化學有太多零碎的知識點,學習中一定要多積累多記。

閱讀全文

與化學上的認識方式有哪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39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04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50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42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84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08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99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01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87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23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55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84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99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71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47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37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50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23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86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