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如何鑒別「化學釉」和「礦物釉」的區別
化學釉也是從礦料中提純出來的;所以純度高,無色階感;色度飽滿,微觀觀察應無晶體顆粒礦物未分解的成份。
B. 在瓷器上怎樣分辨化工顏料與古代顏料
從胎體的光潔度、白度和透明度上鑒別。「7501
瓷」是特選江西撫州的一種
非常珍稀的優質高嶺土做原料,這種高嶺土今天已經非常稀少了,用此原料製成的
瓷器,呈半薄胎狀,通體晶瑩剔透,溫潤如玉,潔白無瑕;逆光視之,器壁非常均
勻,成半透明狀;以手指輕擊,其聲音清脆悅耳。而近幾年的仿品無法找到這樣高
質量的原料,所以胎釉顯得粗糙,而且表面常常呈現深淺不均,或帶有疵點,敲擊
出來的聲音有些發悶,逆光看時更可發現器壁薄厚不勻的現象。
四、從繪畫技巧上鑒別。當年參加「7501
瓷」繪制的都是名傳四海的繪瓷大師,
如王錫良、章鑒、張松茂、汪桂英、劉平等人,而且在繪制時各位大師又都只繪制
自己最純熟的部位,如花卉的枝幹由王錫良、戴榮華繪制,點花朵的洋紅由劉平、
徐亞鳳、舒惠娟承擔,其餘部分由章鑒、汪桂英等人繪制。所以整個瓷器的畫麵粉
潤嬌美,生動自然,枝乾花朵渾然一體,認真欣賞找不出一點敗筆。而仿製的「毛瓷」
顏色既不鮮亮,枝幹配合也缺乏渾然一體的意境,有時還會出現畫面的中斷、顏色
的變態等現象。雖然有些仿品也不惜使用好的呈色劑,但由於「7501
瓷」中花朵的紅
色使用的是以黃金作呈色劑的特殊顏料,難以尋找,且價格昂貴,制假者為牟利絕
不肯做如此大的投入,所以不管是梅花還是桃花,都顯得暗淡無神,只要對照真品
的圖錄比較,真品就十分鮮明了。
五、從燒制工藝上來鑒別。「7501
瓷」入窯時,是裝在特製的匣缽中隔火燒制的,
瓷胎的燒制溫度要達到
1400°C。在高溫下隔火燒制的瓷胎瓷化徹底,無論光潔度、
硬度、潔白度都能達到很高水平。而現代仿品都是用氣窯無匣燒制,溫度無法達到
1400°C。而且在升溫速度、水氣蒸發、有機物溢出等幾個環節上,都與真「毛瓷」有
較大差距,所以不可能有真「毛瓷」那樣的胎質,繪畫、顏色也不可能有相得益彰的效
果。尤其明顯的是,釉上彩的水點梅花器物,是在胎體燒成後在瓷胎上再繪制花卉,
然後二次入窯燒成的。在選擇成品瓷胎時,凡胎上有薄厚不勻或其他瑕疵的,不可
能再將其繪上花卉圖案,製成成品。因此,凡發現瓷胎有毛病的釉上彩瓷器,可以
一律定為偽品
C. 在瓷器上怎樣分辨化工顏料與古代顏料
顏料的區分主要是看顏色,古代顏料由於含有雜質,所以它的顏色不是那麼鮮艷和亮麗,但是這種混雜的顏色美,造成了我國對瓷器一種特殊審美。化工顏料由於純度高所以顏色解析度高,色差明顯,顏色亮麗,但對瓷器的審美反而不適應,實際這就是它們的區別。但現代瓷器製造用的顏料,不能單純區分古代和化工顏料,這些都可以混合,製作出仿古和現代顏色的顏色,對以前的瓷器可以這么區分,對現代的瓷器這么區分就不科學了。謝謝
D. 瓷器色釉化學料與礦物料怎麼分別,有什麼不同,看那些方面
化學料?什麼叫化學料?別聽那幾個老朽信口雌黃!化學顏料?石化製品?1300度燒完還能看見么?都是礦物料,只是新老有細微差別,多看,多比。
E. 瓷器上的描金怎麼鑒定
1、色澤
真金的色澤比較純正飽滿,如果使用的是化學金製作而成,在色澤上就會更黃,並且非常明亮。
2、顆粒感
用放大鏡進行觀察,純金擁有很強顆粒感,同時在顆粒的分布上,不均勻,有立體感。人工製造的化學金顆粒感很小,而且分布一般比較均勻。
3、霧面感
通過霧面感來進行鑒別,在45度光的照射下,純金會出現十分強的反射性,化學金的就不會有反射,而是會出現霧感。
3、硝酸
上面的方法雖然說有效,但是還是需要個人進行判斷,而對於新手來說,往往是無法做出比較准確的判斷的。
這個時候就可以使用30%的硝酸點,試在瓷器的描金面上來進行判斷,如果說很快的就出現褪色的話,就是化學金,而純金是不會出現任何的變化的,這種的方法更加的准確,同時不會對瓷器造成任何的損害。
1、嵌金
這種嵌金手法和紫砂器上的嵌金裝飾不同,它是在坯體上釉色之後,刻劃雙鉤紋樣,然後根據要求提取紋樣中的部分釉層,再堆畫其他顏色釉,經過高溫燒制而成。
不過,這個高溫不能太高,太高容易將瓷器燒裂。因此掌握火候是工匠們非常重要的技藝。之後,除了紋樣中的顏色其他都塗上金水,然後再進入窯洞中燒制,最終形成描金瓷器。
2、金彩
將金箔研磨成粉之後,加入少量的礬紅或者是西洋赤尾助溶劑,少量的膠,之後用筆蘸著塗抹在釉面上,描畫出花紋,然後經過七八網路的溫度烘烤,最終形成瓷器,這種無需用瑪瑙石拋光,依然會金彩熠熠,因此被稱之為金彩。
3、堆金
堆金在廣彩中應用比較多,先用74.1%的白釉,加上18.5%的玻白,7.4%的燒硼砂混合一些擂細,在干透之後用老油進行調和,最終形成底色。用筆蘸著底色將其繪制到瓷面上,繪好之後,經過低溫燒制,使其牢固,之後再塗金色,低溫燒制,最後完工。
這種工藝產生於民國時期。很多人都以為是清代就有的,實際上是誤解,清代沒有這個工藝。所以在鑒定清代描金瓷器的時候,要注意這一點。
F. 瓷器如何區分是否添加化工原料
有關添加化工料的話題,是近年來市場上的議論焦點之一。那麼,到底可不可以使用化工色料呢?這個問題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來解析:
1) 有史可查
在紫砂泥料中添加金屬色素,並不是近幾十年的事情,祖輩們在清中期後就有可能已經使用氧化鐵、氧化鈷等化工色料。根據上世紀八十年代初期我的一些朋友收到的部分特殊顏色的老茶壺,便可以推測到其歷史的事實。而民國以來,色料的使用就更加品普遍。原先紫砂廠叫習慣了的「拼紫」泥,實際就是用氧化色素拼配而成的紫泥。至於有些經銷商在無法向可人解釋清楚的情況下,給予那些「一根筋」的買家一些精神安慰,倒也不一定是真心願意去「自欺欺人」。今天市場上大部分紫砂壺所用之料,或多或少已經添加了這樣、那樣的金屬氧化物!為什麼市場上的素菜、水果都是用過農葯化肥的才好賣?不用味精的飯店恐怕要關門!那是因為人性有弱點,思維有誤區,而謊言有時卻偏偏是最廉價、最有效的安慰劑。
2)有據可依
在紫砂陶土中確有一些化學性質活潑的無機色素不能使用,如氧化銅、氧化鉛等。原因是這些金屬氧化物性質「軟」,在水中很容易析出遊離離子,何況茶水中有許多酸性物質呢?事實是市場上可能會有添加了那些活潑氧化物的泥料所製作的茶壺,但畢竟還是少數。當然,這個也不是外行能看得出的,因此,不懂就不要裝懂!以免添亂。而那些為「好看」而製作的壺,為了某種色調效果,雖然添加了一些不能使用的東西,但基本上這些壺沒有人用來泡茶,也就大可不必太計較了。至於有人傳謠在紫砂陶土中添加玻璃水的說法,那是他們不太懂得陶瓷生產了。玻璃水又稱水玻璃,化學名稱叫做硅酸鈉,是增加泥漿流動性的一種介質,只有注漿成型的泥漿里和外表噴漿時才用得到。如果加入紫砂土,能增加其粘性和遊走性,而且會使表面起「面頭」而無法修光,根本不能用正常的製作工藝來做成茶壺了。因此,加水玻璃來增亮茶壺的說法,純熟無稽之談!
3)有法可循
為了追求色澤效果,在泥料里添加一些必要的、性質穩定的氧化色素後,一定要將所制茶壺的結晶度燒足、燒透,否則,制備色素過程中所殘留的一些沒有完全反應的金屬離子,還是有可能在沸水泡茶的那些含有鞣酸和某些生物鹼的茶水結合而被喝進人體,這無疑是對人體有害的。(問題是,某些需要色彩表現的茶壺,往往是不允許燒足溫度,否則就顏色達不到艷麗的要求。因此,只要不去挑選花花綠綠或者半生不熟的茶壺使用,也就不需要去考慮和擔心紫砂茶壺有沒有毒害這樣的問題。)。另外,在配製泥料時所加入的碳酸鋇(除霉劑),雖然是微量,要是沒有經過足夠的溫度燒結,萬一在茶水作用下產生游離鋇,所導致的結果倒是比較嚴重的。因此,壺體的燒結程度最最關鍵。而事實上,吃足窯火的紫砂茶壺才能算是好壺,(紫砂陶的常規燒成是氧化或者中性),盡管燒透後會出現一些鐵質疵點,這確實天然好礦源所難免的,而燒足的壺使用後產生的效果也會顯得特別美好。清代的大亨壺真正是好!他的壺方方面面都十分講究,火候也燒得很透,且大部分都有點「過火」,而這又偏偏是大亨壺的一大特點!應該不會是沒有道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