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鞣質的通性
鞣質的通性有一下幾點:
(1) 鞣質大多為無定形粉末,僅少數為晶體。味澀,具收斂性,易潮解,較難提純。鞣質的分子量通常為 500 至 3000,具較多的酚羥基,特別有鄰位酚羥基易被氧化,難以得到無色單體,多為杏黃色、棕色或褐色。
(2) 鞣質可與蛋白質(如明膠溶液)結合生成沉澱,此性質在工業上用於鞣革。鞣質與蛋白質的沉澱反應在一定條件下是可逆的,當此沉澱與丙酮迴流,鞣質可溶於丙酮而與蛋白質分離。
(3) 鞣質具較強的極性,可溶於水、乙醇和甲醇,形成膠體溶液,可溶於乙酸乙酯和丙酮,不溶於石油醚、乙醚、氯仿與苯。
(4) 鞣質分子中有鄰位酚羥基,故可與多種金屬離子絡合。鞣質的水溶液遇Fe3+產生藍(黑)色或綠(黑色)色或沉澱,故在煎煮和制備生葯制劑時,應避免鐵器接觸。鞣質水溶液遇重金屬鹽(如醋酸鉛、醋酸銅、重鉻酸鉀等),生物鹼或鹼土金屬氫氧化物(如氫氧化鈣)都會產生沉澱,此性質可用於鞣質的提取、分離、定性、定量或除去鞣質。
(5) 鞣質為強還原劑,可使 KMmO4褪色,鞣質極易被氧化,特別在鹼性條件下氧化更快。
② 鞣質的分類
根據鞣質的化學結構可分為三大類:
1、可水解鞣質
可水解鞣質(hydrolysable tannins)這是一類由酚酸及其衍生物與葡萄糖或多元醇通過甙鍵或酯鍵而形成的化合物。因此,可被酸、鹼、酶(如鞣酶tannase、苦杏仁酶emulsin等)催化水解,依水解後所得酚酸類的不同,又可分為沒食子酸鞣質(gallotannin)和逆沒食子酸鞣質(ellagotannin)兩類。含這類鞣質的生葯有五味子、沒食子、柯子、石榴皮、大黃、桉葉、丁香等。
2、縮合鞣質
縮合鞣質(condensed tannins)這是一類由兒茶素(catechin)或其衍生物棓兒茶素(gallocatechin)等黃烷-3-醇(flavan-3-ol)化合物以碳-碳鍵聚合而形成的化合物。通常三聚體以上才具有鞣質的性質。由於結構中無甙鍵與酯鍵,故不能被酸、鹼水解。縮合鞣質的水溶液在空氣中久置能進一步縮合,形成不溶於水的紅棕色沉澱,稱為鞣紅(phlobaphene)。當與酸、鹼共熱時,鞣紅的形成更為迅速。如切開的生梨、蘋果等久置會變紅棕色,茶水久置形成紅棕色沉澱等。含縮合鞣質的生葯更廣泛,如兒茶、茶葉、虎杖、桂皮、四季青、桉葉、鉤藤、金雞納皮、綿馬、檳榔等。
3、復合鞣質
復合鞣質是由構成縮合鞣質的單元黃烷-3-醇與水解鞣質部分通過碳碳鍵連接構成的一類化合物,此類鞣質首先從殼斗科植物中分離得到,現已發現廣泛存在於同時含有水解鞣質和縮合鞣質的植物中。
③ 鞣質的介紹
鞣質(tannins),又稱單寧,是存在於植物體內的一類結構比較復雜的多元酚類化合物。鞣質能與蛋白質結合形成不溶於水的沉澱,故可用來鞣皮,即與獸皮中的蛋白質相結合,使皮成為緻密、柔韌、難於透水且不易腐敗的革,因此稱為鞣質。鞣質存在於多種樹木(如橡樹和漆樹)的樹皮和果實中,也是這些樹木受昆蟲侵襲而生成的蟲癭中的主要成分,含量達50%~70%。鞣質為黃色或棕黃色無定形鬆散粉末;在空氣中顏色逐漸變深;有強吸濕性;不溶於乙醚、苯、氯仿,易溶於水、乙醇、丙酮;水溶液味澀;在210~215℃分解。
④ 鞣質的應用
鞣質具收斂性,內服可用於治療胃腸道出血,潰瘍和水瀉等症;外用於創傷、灼傷,可使創傷後滲出物中蛋白質凝固,形成痂膜,可減少分泌和防止感染,鞣質能使創面的微血管收縮,有局部止血作用。鞣質能凝固微生物體內的原生質,故有抑菌作用,有些鞣質具抗病毒作用,如貫眾能抑制多種流感病毒。鞣質可用作生物鹼及某些重金屬中毒時的解毒劑。鞣質具較強的還原性,可清除生物體內的超氧自由基,延緩衰老。此外,鞣質還有抗變態反應、抗炎、驅蟲、降血壓等作用。
人類對鞣質的應用可追溯到5000年以前。具《素問·至真要大論》記載:散者收之,是立法的依據。老年、久病、元氣不固引起的自汗盜汗、瀉痢不止、滑精遺尿,應用固澀收斂滑脫、遏制氣血津液的耗散,該種治療方法叫固澀法。現代研究表明固澀類葯物都含有豐富的鞣質成分。鞣質是植物的次生代謝產物,屬於天然有機化合物,廣泛存在於植物、水果和蔬菜中,大約70%天然植物中均含有鞣質。多年來,鞣質成分在醫葯領域被認為僅有收斂及蛋白質凝固作用,臨床上用於各種止血,止瀉及抗菌抗病毒。由於新技術,新方法的應用,人們對植物中鞣質的研究取得重大進展,除發現其有抗菌、抗炎、止血葯理活性外,還發現具有抗突變、抗脂質過氧化、清除自由基、抗腫瘤與抗艾滋病等多種葯理活性。尤其在抗腫瘤治療中顯示出了誘人的前景。
⑤ 鞣質具有的理化性質不包括
正確答案:B
解析:鞣質具有較強的極性,可溶解於水、甲醇等極性強的溶劑,易被氧化,具有較強的還原性,可與蛋白質結合生成不溶於水的復合物沉澱,與乙酸鉛、乙酸銅等重金屬鹽產生沉澱
。鞣質具有酸性,可與生物鹼結合生成難溶於水的沉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