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如何使用《NIST化學動力學資料庫》查找C+2H2=CH4;反應的反應速率常數公式
網址是http://kinetics.nist.gov/kinetics/index.jsp
C+2H2=CH4
沒有檢索到數據
Search returned 0 records.
Ⅱ 怎樣提出一個反應的動力學模型
反應動力學是研究化學反應速率以及各種因素對化學反應速率影響的學科。傳統上屬於物理化學的范圍,但為了滿足工程實踐的需要,化學反應工程在其發展過程中,在這方面也進行了反應動力學大量的研究工作。絕大多數化學反應並不是按化學計量式一步完成的,而是由多個具有一定程序的基元反應(一種或幾種反應組分經過一步直接轉化為其他反應組分的反應,或稱簡單反應)所構成。反應進行的這種實際歷程稱反應機理。
一般說來,化學家著重研究的是反應機理,並力圖根據基元反應速率的理論計算來預測整個反應的動力學規律。化學反應工程工作者則主要通過實驗測定,來確定反應物系中各組分濃度和溫度與反應速率之間的關系,以滿足反應過程開發和反應器設計的需要。
按化學反應的不同特點和不同的應用要求,常用的動力學模型有:
基元反應模型根據對反應體系的了解,擬定若干個基元反應,以描述一個復雜反應
反應動力學
(由若干個基元反應組成的反應)。按照擬定的機理寫出反應速率方程,然後通過實驗來檢驗擬定的動力學模型,估計模型參數。這樣得到的動力學模型稱為基元反應模型。合成氨的鏈反應機理動力學模型即為一例。
分子反應模型根據有關反應系統的化學知識,假定若干分子反應,寫出其化學計量方程式。所假設的反應必須足以反映反應系統的主要特徵。然後按標准形式(冪函數型或雙曲線型)寫出每個反應的速率方程。再根據等溫(或不等溫)動力學實驗的數據,估計模型參數。這種方法已被成功地用於某些比較復雜的反應過程,例如乙烷、丙烷等烴類裂解。
經驗模型從實用角度出發,不涉及反應機理,以較簡單的數學方程式對實驗數據進行擬合,通常用冪函數式表示。
對於有成千上萬種組分參加的復雜反應過程(如石油煉制中的催化裂化),建立反應動力學
描述每種組分在反應過程中的變化的分子反應模型是不可能的。近年來發展了集總動力學方法,將反應系統中的所有組分歸並成數目有限的集總組分,然後建立集總組分的動力學模型。集總動力學模型已成功地用於催化裂化、催化重整、加氫裂化等石油煉制過程。
Ⅲ 反應速率常數在哪查
你查一下反應和擴散的速率.或者找一個懂模擬的幫你算算.
也可以用鼓泡攪拌釜做做數據.:D:D:Dzzhhtt(站內聯系TA)擴散的速率還好查,關鍵是反應的速率怎麼辦?郁悶darliu(站內聯系TA)如果能確定這個反應為擴散控制,也就是反應這一步足夠快,就可以認為整個過程的速率只取決於控制步驟的擴散速率啦.:D:D:Dzzhhtt(站內聯系TA)可是反應的宏觀反應速率如果認為是傳質控制的話,反應速率還是有影響的,比如影響傳質的增強因子(即化學吸收與物理吸收的比值),增強因子一般會與反應速率常數、反應物的濃度、反應物的擴散速度有關,也就是說就是足夠快的反應,反應對宏觀反應速率也是有影響的.有一種情況就是瞬時反應,認為反應不影響,不過就變成是液相內物質的擴散控制了,竟然與氣相中物質的壓力濃度等無關,然而實驗數據表明並不是這樣的.所以我還只能把它看成快反應,而不是瞬時反應,快反應的增強因子是和反應速率常數相關的,這是我困惑的地方.dingguohua213(站內聯系TA)我想這個是很難查的到的由於氣體的壓力變化對於反應速度的影響是很大的就算是查到了也是理想狀態下的值,對於你可能不是很適用所以我建議:
可以在一個密閉的反應釜中進行反應觀察壓力變化和時間的關系作出一條適用於自己反應的速率曲線zzhhtt(站內聯系TA)我得意思是氫蒽醌和氧氣的本徵反應動力學常數,而不是宏觀的反應常數,不太懂這個東西,只有實驗可得還是有其它方法可算或是可查?
Ⅳ 用 origin 軟體怎麼畫圖測定化學反應動力學
多變數的的動力學數據很難直接得到比較直觀的動力學信息。一般測定時可以採用控制變數法,保證一個系列的實驗數據只對應一個反應物濃度的變化。通常的做法是讓其他反應物遠遠過量,而在測定過程中幾乎保持恆定。這樣得到的就是一種物質的濃度對時間的數據。
在Origin里對這樣的數據作擬合時,通常都盡可能的使數據擬合成直線。這樣既直觀,也保持可靠性。但不同的反應里濃度對時間並不總是線性關系:對零級反應有,c=c0-kt;對一級反應有,lnc=lnc0-kt;對二級反應有,1/c=1/c0+kt……
對不同級數的反應,要首先對濃度數據作一定處理,使其適用於使圖像呈直線的擬合方程:對零級反應,直接作c~t圖,擬合直線的斜率的相反數為速率常數;對一級反應,先根據c求出lnc,再作lnc~t圖,擬合直線斜率的相反數為速率常數;對二級反應,先根據c求出1/c,再作1/c~t圖,擬合直線的斜率為速率常數……
如果反應機理未知,則需要用不同反應級數的擬合方程進行嘗試,選擇相關性最好的一個擬合,同時也可以確定反應級數。
Ⅳ 化學反應動力學
5.2.1.1 化學反應速率與化學反應動力學方程
化學反應動力學方程主要以速率方程的形式表達。
化學反應一般的化學計量表達式可表示為:
地球化學原理與應用
式中:vi為化學計量系數;Yi為參加反應的物質。vi對產物為正值,對反應物為負值,其反應速度定義為:
地球化學原理與應用
式中:ξ為反應進程度,定義為:
ξ(t)={[Yi]-[Yi]0}/vi
當離開平衡狀態時,總反應速度為:
地球化學原理與應用
顯然化學反應速度方程是非線性的。其中Rf和Rr分別正、逆反應速度,[Yi]的指數叫做該反應對物質i的反應級數,vi=1稱為一級反應,vi=2稱為二級反應,其餘類推。
對於一級反應速度方程為:
地球化學原理與應用
對於簡單可逆一級反應A=B,速度方程為:
地球化學原理與應用
對於不可逆二級反應,速度方程為:
地球化學原理與應用
對於簡單可逆二級反應,速度方程可有下列5種形式:
地球化學原理與應用
5.2.1.2 化學反應速度理論與化學反應速率常數
地球化學反應速率的獲得一般有3個方面的途徑:一是實驗測定,其指導思想是唯象方法,即力圖將一個體系的反應速率與體系的可觀測的宏觀物理量(如成分、溫度、壓力、體積和時間等)聯系起來,用宏觀參數表達其速度常數,根據體系的不同,可分別採取初始速率法、唯象速率的積分-弧立法、弛豫法、多級反應方法等;二是通過分子結構理論,由單相的性質推導出多相反應的速率及其機制,即在原子和分子的級別上,了解反應進行的本質;三是精細礦物學工作,獲得礦物的精細結構、缺陷、內部分帶及有序無序的分配等方面的性質,以推導出礦物晶體生長及物質擴散的速率及機制。第一個和第三個途徑分別屬於實驗地球化學和實驗礦物學的范疇,不在此討論。這里主要涉及與速率理論有關的第二方面的內容。
反應速度理論主要有「碰撞理論」和「過渡態理論」。
(1)碰撞理論
碰撞理論是在分子運動論基礎上,接受了阿累尼烏斯關於「活化分子組」和「活化能」的概念而發展起來的。以簡單反應A+B→C為例,認為A和B分子的碰撞接觸是發生化學反應的前提,而且只有那些能量較高的活化分子組的碰撞即所謂「有效碰撞」,並能滿足一定空間配置幾何條件時反應才能發生。
反應物分子的碰撞以ZAB代表A和B兩種分子在單位時間、單位體積內的碰撞數,並稱為碰撞頻率;nA和nB分別代表每毫升中A和B的分子數;dAB代表A和B分子半徑之和;V代表分子平均相對速度;M代表分子量,MA與MB分別代表分子A與分子B的分子量,則據分子運動論求得:
地球化學原理與應用
式中:ZAB為當CA=CB=1mol/L時,每升每秒內A和B發生碰撞的摩爾組數。
有效碰撞頻率是指活化能指數
地球化學原理與應用
因此有:
地球化學原理與應用
從而反應速率為:
地球化學原理與應用
它與質量作用定律應用於簡單反應A+B→C所得速率方程V=kCACB相比較得:
地球化學原理與應用
(2)過渡態理論
過渡態理論,又稱為活化絡合物理論。它認為在一個反應中,先形成一種過渡態物質不穩定的活化絡合物,這種活化絡合物一方面能迅速地與反應物達到熱力學平衡,另一方面可分解為產物,化學反應的速度就是單位時間、單位體積內活化絡合物分解的量。
反應式可寫成:
A+BC=A…B…C→AB+C (5.25)
式中:A,B,C各代表一個原子,…代表不穩定結合。由A與BC反應生成AB+C的反應速率主要由A+BC反應形成活化絡合物A…B…C的速率決定,其反應速度為:
地球化學原理與應用
式中:NA和NB為A和B的分子數;qA和qB分別為A和B絡合物的配分函數;
地球化學原理與應用
若以平均穿透系數
地球化學原理與應用
這就是艾林方程,它表明利用反應物及活化絡合物的結構數據就可計算出反應的速度常數K(T)。
過渡態理論可以運用於氣相、液相和復相反應,目前地球化學中的反應動力學理論主要建立在過渡態理論上。
Ⅵ 化學動力學的研究方法
化學動力學的研究方法有:
①唯象動力學研究方法,也稱經典化學動力學研究方法,它是從化學動力學的原始實驗數據──濃度c與時間t的關系──出發,經過分析獲得某些反應動力學參數──反應速率常數k、活化能Ea、指前因子A。用這些參數可以表徵反應體系的速率特徵,常用的關系式有:式中r為反應速率;A、B、C、D為各物質的濃度;α、β、γ、δ稱為相對於物質A、B、C、D的級數;R為氣體常數;T為熱力學溫度。
化學動力學參數是探討反應機理的有效數據,對暫態活性中間物檢測的時間解析度已從50年代的毫秒級變為皮秒級。
②分子反應動力學研究方法,從微觀的分子水平來看,一個元化學反應是具有一定量子態的反應物分子間的互相碰撞,進行原子重排,產生一定量子態的產物分子以至互相分離的單次反應碰撞行為。用過渡態理論解釋,它是在反應體系的超勢能面上一個代表體系的質點越過反應勢壘的一次行為。原則上,如果能從量子化學理論計算出反應體系的正確的勢能面,並應用力學定律計算具有代表性的點在其上的運動軌跡,就能計算反應速率和化學動力學的參數。但是,除了少數很簡單的化學反應以外,量子化學的計算至今還不能得到反應體系的可靠的完整的勢能面。因此,現行的反應速率理論(如雙分子反應碰撞理論、過渡態理論)仍不得不借用經典統計力學的處理方法。這樣的處理必須作出某種形式的平衡假設,因而使這些速率理論不適用於非常快的反應。盡管對平衡假設的適用性研究已經很多,但完全用非平衡態理論處理反應速率問題尚不成熟。在60年代,對化學反應進行分子水平的實驗研究還難以做到。它應用現代物理化學的先進分析方法,在原子、分子的層次上研究不同狀態下和不同分子體系中單分子的基元化學反應的動態結構,反應過程和反應機理。它從分子的微觀層次出發研究基元反應過程的速率和機理,著重於從分子的內部運動和分子因碰撞而引起的相互作用來觀察化學基元過程的動態學行為。中科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分子反應動力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在這方面研究有突出的貢獻。
③網路動力學研究方法,它對包括幾十個甚至上百個元反應步驟的重要化工反應過程(如烴類熱裂解)進行計算機模擬和優化,以便進行反應器最佳設計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