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護理職業暴露是什麼
護理職業暴露指的是護理工作中病原微生物對護士機體的傷害。病原微生物通過各種途徑侵入機體誘發各種傳染病性疾病,直接威協到護士的安全與健康。環境中存在的對職業人群健康有害的病毒、細菌、衣原體、支原體、寄生蟲、昆蟲、動植物及其產生的生物活性物質,統稱為生物性有害因素。護士因職業暴露導致的各種感染屬於醫院內感染。
護理職業暴露的標准預防具體措施:
1、洗手。
2、戴口罩及防護目鏡。
3、戴手套穿、脫隔離衣。
4、其它防護用具:面罩、防水圍裙。
5、安全注射。
6、穿戴合適的防護用品處理患者環境中污染的物品及醫療器械。
② 醫務人員職業暴露的途徑有多少
目的 探討醫務人員職業暴露原因及防護對策,為臨床醫療護理工作中職業暴露防護提供參考。方法 對2006年至2008年科室上報的職業暴露情況從發生原因、科室分布等方面進行分析。結果 2006年至2008年科室上報的297例醫務人員職業暴露主要分布在病房153例、手術室29例、門診107例、供應室8例。其中銳器傷發生241例(8111%)、血源性傳染血液噴濺31例(1014%)、暴露源不明25例(814%)。結論 醫務人員職業暴露及職業暴露防護是目前醫務人員必須關注的問題,應加大防範力度。
=關鍵詞> 職業暴露;原因;職業防護;對策
=中圖分類號> R471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003)6350(2009)09)170)02
作者簡介:陳王英(1962)),女,廣東省深圳市人,副主任護師。
醫務人員正面臨著嚴峻的職業暴露健康問題
[1]
。自1984年世界上報道了首例由職業暴露於
被感染的血液而引起的HIV感染以來,醫務人員與具有傳染性疾病的患者接觸而被感染的危險已成為醫療領域中一個引人關注的職業性問題。職業暴露損害了醫務人員的身心健康,為維護醫務人員的職業安全,預防及減少職業暴露而導致的疾病,自2006年始,我院進行了職業暴露的監測管理,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1 一般資料 以我院2006年1月1日至2008年12月31日共發生職業暴露的297例醫務人員為研究對象,他們分別分布在病房、手術室、門診、供應室等部門。
112 方法 分析醫務人員職業暴露分布科室、主要原因、途徑、採取的防治措施及發生趨勢。
2 結 果
211 醫務人員職業暴露科室分布 病房153例,手術室29例,門診107例,供應室8例,因此病房、手術室、門診、供應室醫務人員是我院發生職業暴露的高危人群。
212 醫務人員職業暴露原因 醫務人員對使用後銳器放置不當,接觸患者血液等體液不戴手套,手術中對於易發生血液噴濺情況未作有效防護措施,處理使用過的注射器及針頭時違反操作規程。
213 醫務人員職業暴露發生途徑 銳器傷發生241例(8111%),其中病房135例,手術室15例,門診83例,供應室8例;血液噴濺31例(1014%);暴露源不明25例(814%)。可見銳器損傷居首位,
是醫務人員職業暴露最常見的途徑,其次是意外直接接觸血液。
214 醫務人員職業暴露採取防治措施 銳器傷發生後,均能採取正確的處理方法,即立即用肥皂水或流動水沖洗傷口,並擠出傷口的血液,根據損傷部位使用(015%碘伏、70%酒精、012%-015%過氧乙酸)浸泡或塗抹消毒傷口,24h內均進行HBV、HCV、HIV、梅毒血液檢測,按需注射乙肝高效免疫球蛋白和乙肝疫苗或長效青黴素或按疾控中心指導使用基本用葯程序:口服雙汰芝片1片Bid,療程28d。並定期復查艾滋病病毒抗體。
215 醫務人員職業暴露發生趨勢 經統計,2006年1月1日至2008年12月31日職業暴露發生人數分別是:2006年發生96例,2007年發生103例,2008年發生98例。雖然經反復多次職業暴露教育講座,發生率沒有發生明顯變化,說明醫務人員目前對職業暴露及職業防護關注重視不夠,應該加大防範力度和自我保護意識。
3 討 論
311 原因分析 1)醫務人員是職業暴露的高危人群
[2]
:醫務人員在日常工作中接觸尖銳醫用器
械,與患者接觸密切,職業暴露及危害隨時發生。2)
銳器傷是醫務人員職業暴露最常見的職業傷害:從上述醫務人員職業暴露科室分布可以發現:針刺傷主要發生在我院的病房、手術室、抽血室、供應室等部門。3)醫務人員職業暴露的防範意識欠缺;從上述醫務人員發生的職業暴露中發現,醫務人員的防範意識差,操作後銳器放置不當:如沒有及時處理使用過的血糖監測針頭或處理注射器(下轉第140頁)
測界值的設定及相關分析等尚不完善。此外,其與
病理分級、臨床分期、指導性治療和治療後療效觀察等相關方面的研究尚不透徹,這也是我們目前和將來研究的重點和方向。總之,EPCA因其檢測方法簡便且假陽性率低,可作為PSA的有力補充,可進行前列腺癌的篩查而且可以對其預後進行監測,是新一代的前列腺癌生物標記物,能更早、更准確地診斷前列腺癌,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
③ 職業暴露名詞解釋
指由於職業關系而暴露在危險因素中,從而有可能損害健康或危及生命的一種情況。例如醫務人員職業暴露,是指醫務人員在從事診療、護理活動過程中接觸有毒、有害物質,或傳染病病原體,從而損害健康或危及生命的一類職業暴露。而醫務人員職業暴露,又分感染性職業暴露,放射性職業暴露,化學性職業暴露,及其它職業暴露。
職業暴露名詞解釋:指由於職業關系而暴露在危險因素中,從而有可能損害健康或危及生命的一種情況。例如醫務人員職業暴露,是指醫務人員在從事診療、護理活動過程中接觸有毒、有害物質,或傳染病病原體,從而損害健康或危及生命的一類職業暴露。而醫務人員職業暴露,又分感染性職業暴露,放射性職業暴露,化學性職業暴露,及其它職業暴露。
④ 醫務人員職業暴露分類
醫務人員職業暴露分類:
①感染性職業暴露(主要指血源性病原體引起的暴露)。
②放射性職業暴露。
③化學性(如消毒劑、某些化學葯品)職業暴露。
④其他職業暴露。
職業暴露程度分級:
(1)一級暴露:暴露源為體液或者含有體液、血液的醫療器械、物品;暴露類型為暴露源沾染了不完整的皮膚或粘膜,但暴露量小且暴露時間較短。
(2)二級暴露:暴露源為體液或者含有體液、血液的醫療器械、物品;暴露類型為暴露源沾染了不完整的皮膚或粘膜,暴露量大且暴露時間較長;或暴露類型為暴露源刺傷或割傷皮膚,但損傷程度較輕,為表皮膚擦傷或針刺傷(非大型空心針或深部穿刺針)。
(3)三級暴露:暴露源為體液或者含有體液、血液的醫療器械、物品;暴露類型為暴露源刺傷或割傷皮膚,但損傷程度較重,為深部傷口或割傷物有明顯可視的血液。
(4)手術室化學性職業暴露有哪些擴展閱讀
暴露處理原則
(1)緊急處理
用肥皂和水清洗被污染的皮膚,用生理鹽水沖洗粘膜。
如有傷口應輕輕擠壓,盡可能擠出損傷處的血液,用肥皂水或清水清洗。
傷口應用消毒液(如75%的酒精,0.2%~0.5%的過氧乙酸,0.5%碘伏等)浸泡或塗抹消毒,並包紮傷口。被暴露的粘膜,應用生理鹽水或清水沖洗干凈。
(2)對暴露者的處理
暴露者應暫時脫離工作崗位。由專家對暴露級別進行評估,確定是否進行葯物預防,如有必要,應於24小時內開始服葯並堅持完成整個過程。原則上,用葯越早越好,並採用聯合療法(二種或三種葯物)。
暴露者應於暴露後0、6周、12周、6月、12月進行血液檢測。
⑤ 手術室工作的職業危害及防護措施是怎樣的
隨著現代醫學的發展和醫療技術的不斷提高,新的化學物質及高科技技術在臨床上的廣泛應用,各種手術的普遍開展,舉世矚目的艾滋病(AIDS)病例的增多[1],給我們的臨床帶來了挑戰,工作量的明顯加重,工作節奏加快,致使手術室工作人員長期工作在空氣污染、生物感染電離輻射,心理危害的環境里,他們的健康會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為了保護醫護人員的健康,一下是保護措施:
1 職業危害
1.1 空氣污染 空氣污染包括化學消毒劑的揮發,高頻電刀使用時散發出的氣味及全身麻醉葯物在空氣中的彌散。甲醛、煤酚皂、戊二醛、臭氧都是手術室常用的揮發性化學滅菌劑[2]。它們用於手術室的消毒、浸泡標本、器械消毒等。均為刺激性物質,對皮膚粘膜,上呼吸道有刺激作用,且甲醛還具有致敏、誘變及致癌作用,長期接觸低劑量的甲醛溶液,可引起慢性呼吸道疾病及染色體異常。室內二氧化碳濃度達到0.1%時,空氣狀況開始惡化,出現不良氣味。安氟醚是80年代開始廣泛應用於臨床的一種新的含鹵素的麻醉葯,含乙烯基,是一種潛在的致突,致癌物質,其化學性質穩定,對呼吸道無刺激作用[3]。在高濃度,低Paco2時可產生驚厥,深麻醉時抑制呼吸及循環,對肝腎只表現可疑損害,而國外細胞遺傳學已證實,可使手術室工作人員的SCE增高,具體二者之間有何關系尚需等進一步的研究。一次性醫療用品的廣泛應用,環氧乙烷氣體的消毒也越來越多。空氣污染是極微量,它們長期低劑量存在於手術室通過皮膚,呼吸道而進入人體及其他生物,以化學污染物對人群健康危害最大。空氣污染物的損害效應決定於它的特徵,化學結構,濃度和人體接觸的時間,而大氣中經常是多種有害物質的混合性污染,這時最常見的是有害物質的毒性相加現象,低濃度的污染物質長期地作用於人體會產生慢性的遠期效應,這種效應往往不易被人注意,而且難以鑒別。手術室內空氣污染有特殊的一面,與麻醉方法、麻醉機的防漏質量、麻醉持續時間及室內有無通風設備,手術器械、儀器使用、消毒劑濃度有效時間和使用方法有關。不論何種污染物,在同一時間內與污染源、排放量、污染程度均成正比,污染物在手術間內每個角落的污染環境的綜合時限不相同。麻醉師在麻醉機旁,與從氣襄及病人呼出的殘余麻醉氣體接觸機會多,手術醫師使用高頻電刀機會較多,與高頻電刀使用時由皮膚或組織散發出的氣味接觸多,器械護士接觸甲醛、戊二醛的機會較多。
1.2 生物感染 由於手術室特殊的工作環境,工作人員直接接觸患者的血液、分泌物、嘔吐特等,受感染的機會很多。如針刺損傷是最常見的職業事故,其危害不僅限於針刺損傷的本身,還可傳播疾病,易感染甲、乙、丙肝病毒,尤其是目前尚無特效的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TV),腫瘤的種植生長和敗血症發生的危害。
1.3 電離輻射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手術中攝片及電透直視下手術的不斷開展,手術室工作人員接觸射線的機會較多。據有關文獻報道,少量多次接觸放射線,可因蓄積作用致癌或使胎兒畸形。
1.4 身體疲勞與心理危害 手術室工作的醫護人員的心理危害主要是精神緊張,壓力感所致。他們長期處於工作繁重而平凡,思想高度集中、精神過度緊張、工作不定時,經常要搶救處理一些危重病人,加班加點的環境中,工作性質是細致的腦力與體力勞動相結合的工作。工作人員易患潰瘍病、心臟病、偏頭痛病、下肢靜脈曲張、胃下垂、慢性腰腿痛、慢性肝膽病等。同時也會產生不良的心理狀態,如精神緊張、焦慮煩燥等。
2 防護措施
2.1 加強室內流通,定時開窗換氣,添置空調設備,完善排污系統,並對工作人員採取有效的防範措施。對接觸麻醉劑的醫護人員,在使用吸入性麻醉葯物時,如安氟醚、異氟醚、笑氣等,現配現用,長期接觸可造成肝腎病變,當對患者進行吸入性麻醉時,葯液不可避免地會散發在手術間的空氣中,無意中又形成一種空氣污染。葯液散發的多少與空氣暴露的時間、麻醉機的密閉程度成正比。在對病員進行麻醉時,應道德檢查麻醉機是否密閉,以減少空氣中的葯液濃度,減輕污染。消毒劑濃度要配製准確,現配現用,改變用量越多,消毒效果越好的錯誤概念,以減少不必要的浪費和對人體的危害,減少交叉感染的機會,操作前後正確洗手,嚴格無菌振作。手術後對器械、污水、房間處理,嚴格按規章制度執行,如設有專用浸泡污敷料水池等設施進行終末消毒處理,以免污染周圍環境。
2.2 為了避免生物感染,術前必須了解病人的病史,肝功、兩對半的檢查結果是很重要的預防措施。對陽性患者要提前做好預防准備,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損傷。手套如有破損,立即重新更換消毒手套,避免直接接觸病人的血液、分泌物。皮膚如有損傷,立即用3%碘酒,75%酒精消毒、立即注射乙肝疫苗。術前巡迴護士配製0.2%過氧乙酸1000ml盛於專用容器中,置於手術間,以使麻醉醫生、巡迴護士在給病人操作前後隨時洗手,手術間門口鋪一塊用0.5%過氧乙酸浸透的檯布,以減少因工作人員進出造成的交叉感染。
2.3 對電離輻射要盡量避免X線照射,在無法躲避時盡量使身體不進入直射線中,妊娠期禁止與X線接觸。
2.4 防止身體疲勞,工作人員除了有過硬的業務素質要求外,還要學會調節自己的情緒、矯正一般職業性緊張預防過久站立及走動產生的危害,設法改善站立和走動的強制體位,注意保持良好的操作姿勢和習慣。心理學研究證明,不良的心理狀態,如精神緊張、焦慮、煩燥等對最佳水平的發揮影響很大。因此,必須加強鍛煉加強自身修養,使自己重視加強心理素質的鍛煉,使自己保持精力旺盛,精神集中,心情愉快,處於最佳心理狀態,對發揮最佳運轉水平起到重要作用。
⑥ 職業暴露形式可分為那4類
職業暴露分為感染性職業暴露,放射性職業暴露,化學性(如消毒劑、某些化學葯品)職業暴露,及其他職業暴露四類。
職業暴露指由於職業關系而暴露在危險因素中,從而有可能損害健康或危及生命的一種情況,稱之謂職業暴露。無論重大事故還是小型事故,對事故涉及的職業暴露者在整個處理過程中均應做好保密工作,每一個得到信息的機構或個人均應嚴守秘密。
(6)手術室化學性職業暴露有哪些擴展閱讀:
職業暴露有以下預防措施:
1、制訂、實施醫療實驗室安全操作和普遍性防護措施指南。
2、對有關人員(包括醫務人員、警務人員等)加強艾滋病傳播途徑及自我防護的宣傳教育以及相關知識技能的培訓,提高他們預防艾滋病的知識水平及自我防護能力,並持正確態度,既不能過度恐懼,也不能無所謂。
3、設有專門的組織和管理系統。
4、落實好各項防止職業暴露的安全操作和個人防護措施。包括醫療實驗室的布局,安全操作規章,廢棄物的消毒處理,個人防護用品和健康監護等。
出現事故時要及時報告並做好記錄以便及時評估。
⑦ 醫務人員職業暴露分類有哪些
分為一到三級,具體如下:
根據《醫務人員艾滋病病毒職業暴露防護工作指導原則(試行)》
第十條艾滋病病毒職業暴露級別分為三級。
發生以下情形時,確定為一級暴露:
(一)暴露源為體液、血液或者含有體液、血液的醫療器械、物品;
(二)暴露類型為暴露源沾染了有損傷的皮膚或者粘膜,暴露量小且暴露時間較短。
發生以下情形時,確定為二級暴露:
(一)暴露源為體液、血液或者含有體液、血液的醫療器械、物品;
(二)暴露類型為暴露源沾染了有損傷的皮膚或者粘膜,暴露量大且暴露時間較長;或者暴露類型為暴露源刺傷或者割傷皮膚,但損傷程度較輕,為表皮擦傷或者針刺傷。
發生以下情形時,確定為三級暴露:
(一)暴露源為體液、血液或者含有體液、血液的醫療器械、物品;
(二)暴露類型為暴露源刺傷或者割傷皮膚,但損傷程度較重,為深部傷口或者割傷物有明顯可見的血液。
第十一條暴露源的病毒載量水平分為輕度、重度和暴露源不明三種類型。
經檢驗,暴露源為艾滋病病毒陽性,但滴度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無臨床症狀、CD4計數正常者,為輕度類型。
經檢驗,暴露源為艾滋病病毒陽性,但滴度高、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有臨床症狀、CD4計數低者,為重度類型。
不能確定暴露源是否為艾滋病病毒陽性者,為暴露源不明型。
(7)手術室化學性職業暴露有哪些擴展閱讀
根據《醫務人員艾滋病病毒職業暴露防護工作指導原則(試行)》
第八條醫務人員發生艾滋病病毒職業暴露後,應當立即實施以下局部處理措施:
(一)用肥皂液和流動水清洗污染的皮膚,用生理鹽水沖洗粘膜。
(二)如有傷口,應當在傷口旁端輕輕擠壓,盡可能擠出損傷處的血液,再用肥皂液和流動水進行沖洗;禁止進行傷口的局部擠壓。
(三)受傷部位的傷口沖洗後,應當用消毒液,如:75%乙醇或者0.5%碘伏進行消毒,並包紮傷口;被暴露的粘膜,應當反復用生理鹽水沖洗干凈。
第九條醫務人員發生艾滋病病毒職業暴露後,醫療衛生機構應當對其暴露的級別和暴露源的病毒載量水平進行評估和確定。
⑧ 同學們,化學性職業暴露有哪些哪位同學說說
醫務人員,化工廠工作人員等。
職業暴露,是指由於職業關系而暴露在危險因素中,從而有可能損害健康或危及生命的一種情況,稱之謂職業暴露。
醫務人員職業暴露,是指醫務人員在從事診療、護理活動過程中接觸有毒、有害物質,或傳染病病原體,從而損害健康或危及生命的一類職業暴露。
而醫務人員職業暴露,又分感染性職業暴露,放射性職業暴露,化學性(如消毒劑、某些化學葯品)職業暴露,及其他職業暴露。
⑨ 手術室護士有哪些職業危害因素如何預防
一、手術室護士的職業危害因素
1、物理性危害因
1.1射線的危害:有資料證實:射線可激發空氣中氣體電離,產生氮化物、臭氧、自由基等有害物質,少量多次接觸射線可致癌或致畸。
1.2紫外線及臭氧的危害:紫外線是手術室空氣消毒的常用消毒方法。紫外線能將空氣中的氧分子分解成臭氧,臭氧是一種強氧化劑,對皮膚黏膜和肺組織都有強烈的刺激性,長期接觸可引起角膜炎、結膜炎及皮膚紅斑、肺氣腫和肺組織纖維化等。
1.3雜訊危害:噪音對人體的聽覺有明顯損害:聽力下降;對心血管系統的損害:血管平滑肌對縮血管物質的敏感性增加。血管收縮,導致血壓升高;對內分泌系統也有影響:煩躁、判斷能力和持續記憶力減退,降低靈活性,導致精力分散,工作易出錯。雜訊超過50分貝可影響人的休息和睡眠,聲級達到7090分貝,會使人感到厭煩,影響學習和工作的效率,噪音長期刺激可引起耳聾,機體植物神經紊亂和內分泌功能紊亂等。手術室平均雜訊應是60-65分貝,這是機體8h內允許的最高水平,但常達到90分貝。所以,手術室屬於雜訊嚴重污染的科室。手術室的噪音主要來自於監護儀、高頻電刀、超聲清洗機等的噪音等。
2、化學性危害因素
2.1各類化學消毒劑的危害:如甲醛、環氧乙烷、戊二醛、含氯消毒劑等。長期接觸各種化學消毒劑,輕者刺激皮膚,引起接觸性皮炎、鼻炎、哮喘等,急性大量接觸可致肺水腫、同時能使細胞突變、致癌、致畸等。
2.2麻醉氣體的危害:微量的麻醉廢棄可對手術室工作人員的聽力、記憶力、理解力、讀數字能力及操作能力產生影響。長期暴露於微量麻醉氣體的污染環境中,有引發自發性流產、胎兒畸變和生育力降低的可能。
2.3抗腫瘤葯物的危害:惡性腫瘤患者在手術過程中使用抗腫瘤葯物非常普遍,抗腫瘤葯物可通過皮膚和呼吸道進入人體,損害正常細胞,出現白細胞下降、脫發、月經不規律等。另外,抗腫瘤葯物還可以通過胎盤運轉,造成畸胎等。
3、生物性危害因素和意外損傷: 手術室護士每天工作中不可避免地接觸到患者的血液、體液、排泄物等容易被傳染各種疾病;銳利器械、針頭等不當的操作會發生血源性感染。常見的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IV)、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螺旋體病毒等可因銳器刺傷直接傳播。研究表明,醫務人員職業感染中,80.6%由銳器刺傷所致,醫務人員因針刺傷或損傷接觸受污染的血液,感染乙肝的危險性為2%~40%,感染丙肝為3%~10%。電損傷:高頻電刀、電鑽等設備的廣泛使用,大大增加了護理人員電擊傷、電灼傷的概率。
4、生理和心理因素: 手術室護士每日精神高度緊張、注意力高度集中、工作節奏快、所面臨的工作具有高危性、高風險性、高強度性、無規律性。長期處於此環境中,使手術室護士存在諸多的威脅。手術室繁重的工作可使手術室工作者頸椎病和腰背損傷的幾率大大增加;同時手術室的工作節奏快,需要注意力高度集中,高強度的工作壓力往往會使人產生疲憊感,影響手術配合質量;長時間的連續工作及空腹、飲食不規律等易致手術室護士患胃潰瘍、偏頭痛等;長久的站立工作導致下肢靜脈曲張等。
二、防護措施
1、制定職業暴露管理制度:根據職業防護中存在的問題,制定並完善職業暴露的處理流程以及應急預案,完善消毒隔離制度,制定防護流程,完善防護設施,建立醫護人員利器傷管理制度,處理及上報制度。
2、加強醫護人員職業安全防護知識教育:把職業安全教育作為在職培訓的內容,醫院應定期組織醫護人員進行職業安全相關知識的培訓學習,並進行考核,以此加強醫護人員的職業安全知識。
3、執行嚴格的自我防護措施:預防物理性危害、預防化學性危害、預防生物學危害及意外損傷。
4、適當調整護士工作強度和心理壓力:在工作中適當調整洗手護士和巡迴護士工作的次數,既要保證工作的連續性,又要注意緩解護士因工作帶來的身心疲勞,緩解緊張的程度。讓手術室護士注意節約體力和能量,減少無效勞動。管理者應合理設計流程,保證手術室工作的高效率性。可以在手術間播放輕柔緩和的音樂,使手術室護士放鬆身心,為手術室護士創造一個輕松愉快的工作環境,同時在工作之餘讓手術室護士學會調整自我,積極做好手術室護士的心理健康維護。
在醫療工作中,護理事業占據著非常重要的地位。因此,保障護理人員的職業安全是當今醫療衛生事業工作中的一個重要問題。雖然許多醫院都採取了一些措施來降低傷害的發生,但作為在手術室工作的護士來說還是應該加強自身的防護意識,只有這樣才是降低傷害發生的最主要途徑。
更多招考信息、備考資料、醫療衛生相關資訊歡迎關注微信公眾號:htyl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