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沒有愛就沒有教育」,老師需要用愛去感化學生嗎
「沒有教不好得學生,只要不會教得教師″,任何學生都不是天生就調皮,並不是教不會,關鍵是教師教育得辦法要得當,要用心感動,用愛感染,水滴石穿。具體辦法如下:
三、用真愛感化學生
愛是開啟心靈得鑰匙,愛也視為一種傳遞。當你支付愛得時分或許得到雙倍得愛。學校便是溫暖得大家庭,滴水石穿,總有一天他會被感化,報答無限得愛,讓愛充滿周圍。作為教師要「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用自己得情和愛、光和熱去感染每個人,讓學生縱情地玩耍,快樂地成長。
⑵ 如何教育上課不遵守課堂紀律的學生
作為教師,上好一節課除了要充分備好課外,控制好課堂紀律非常重要。如果課堂紀律亂糟糟的,備課備得再充分,教學效果也不如人意。搞好課堂紀律,提高教學水平、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至關重要。但是,新老師在經驗有限,教學水平尚有待提高的情況下,應該怎樣控制好課堂紀律呢?如何教育上課不遵守課堂紀律的學生?下面就一起來了解看看吧!
第一,敢於嬉笑怒罵,樹立教師威信
剛任課時,學生和老師都處於一種相互觀察期,這時候的課堂紀律問題不大。但很快就會有第一個吃螃蟹的勇敢者出來挑戰新教師的權威,這時新教師一定要冷靜處理,因為其他的學生都在看老師會如何處理。處理得好,雖然不能一勞永逸,但對於樹立威信很有幫助。處理不好,學生可能群起圍攻,新教師就要疲於應付。對待老師,學生的趨向是欺弱怕強,所以新教師在課堂上應該扮演硬朗的角色。這可從細節作起,例如聲音要響亮,表情比較嚴肅等。對於公然挑戰權威者,新教師不可軟弱、逃避,並且一開始就要敢於正視、教育,體現自己的原則。否則等到學生都欺到頭上才發難,已經很難再扭轉不利局勢了。但是這要求新教師要盡快了解學生的情況。所謂「知己知彼,百戰百勝」。大部分學生外強中干,大聲斥責有立竿見影之效;但有些學生自尊心特別強,如果屢次公開批評,有可能導致師生的對立。對於這樣的學生要多鼓勵多表揚,就算是批評了課後也要及時安撫;對於特別難對付的學生,不要在課堂上與其對峙,一者教師沒風度,二者容易使自己下不了台。暫且冷淡處理,待下課後將其叫到辦公室慢慢教育,必要時候還可聯系家長共同做思想工作。
第二,以愛感化,以情動人
當然,新教師如果一味硬朗,學生可能口服而心不服。所以還應該多關心學生,以愛感化學生,以情打動學生。平時上課善於察言觀色,發現學生不認真聽課,可先找學生了解情況。有時學生不認真聽課,是由於某段時期思想出現問題或是情緒比較低落。如果學生真有問題,能解決的幫忙解決,不能的再向班主任反映。就算明知學生沒有問題的,也可找學生談談,讓他知道老師很關心他重視他。對於關心重視自己的老師,學生就算是不想聽也會給面子。此外,還可利用課余時間和學生多溝通多接觸。和學生溝通最好是在教室里,辦公室里的師生對話容易給學生造成壓力。上完課不要馬上離開,在教室里多呆一兩分鍾,就課堂內外的話題聊聊,這樣使師生關系融洽,也有利於搞好課堂紀律。
除了多關心學生還要多關心所任教班級的事務。由於分工的不同,任課老師不是班主任,對於班裡的事務關注較少。但是從搞好課堂紀律的角度出發,新教師作為任課老師這一點應該要做好。我所教的某個班級,桌椅總是擺放不整齊。上課時我的第一件事就是要求他們做好這些事。班裡面得了榮譽我及時鼓勵,出現問題我提出建議或幫忙解決。學生感覺得到老師不是只關心所任教科目的成績,對自己班級也很關心,情感上就願意接近老師、配合老師。這個班有幾個學生確實比較愛講話,但是很多時候不用我出聲其他的學生會馬上幫忙制止。
第三,培養學生尊重他人的意識和習慣
新教師在控制課堂紀律時普遍遇到的問題是「一放就亂」。根據課改精神,課堂必須注重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在互動的過程中,難免會人多口雜,而一些愛講話的學生也往往趁機搗亂。如果不加以制止,這種現象極可能愈演愈烈,課堂紀律放了就收不回來。針對這種情況,新教師要在平時就培養學生尊重他人的'意識和習慣。具體而言,就是嚴格要求學生遵守發言紀律,有秩序地發言,不隨意插嘴和打斷別人的發言。操作時按照年齡特點,初一舉手發言。只要教師鼓勵得好,剛上中學的學生還是愛舉手發言的。初二、初三的學生積極性較差一點,可用點名或輪流發言的方式。全班討論時,則要求新教師能眼觀四路耳聽八方,一發現有不符要求的苗頭就要及時處理。尤其是剛任課的時候,更要如此。久而久之,學生自自然然就形成了尊重他人的意識並強化為習慣。而學生一旦形成了這樣的習慣,課堂紀律就有保證。
第四,省時度勢提問,靈活處理回答
提問,不僅是教學的需要,也是控制好課堂紀律的需要。如果是教學需要,提問肯定要精心設計,而在課堂上如果紀律出現問題,也可隨機提問。對於愛走神的學生,提問是提醒;愛講話的學生,提問是警告;愛睡覺的學生,提問是懲罰。利用好提問,充分調動學生參與教學鞏固課堂紀律。學生的回答正確的要給予肯定、表揚,但要暗示其專心聽講。對於回答不知道或者回答不正確的,不要輕易放過學生,否則達不到警告或懲罰的目的。對策是可以循循善誘,從更容易理解的角度提問,或是給予提示,讓每一個站起來的學生都要開口。學生回答中可能出現離題的情況,離題萬里肯定不好,但是如果可以借題發揮的話,新教師不要怕影響課堂紀律或教學進度而一棍子打死或者馬上將學生引回主題。這種情況下,引導得好能夠激發更多的智慧火花,還能夠營造民主的課堂氛圍,從而優化課堂紀律。例如在講述八年級關於國家保護未成年人的生命健康權,我提問為什麼國家禁止使用童工,有學生回答的是為什麼社會上會有童工。我抓住這個機會讓學生討論,進而再拋磚引玉提出應如何解決童工現象的問題。學生圍繞這個話題積極發言,教育效果顯著,課堂紀律也優良。
第五,與班主任建立親密的「聯盟」關系
在學生心目中,班主任的威信是毋庸置疑的。新教師可與班主任建立親密的「聯盟」關系,藉助班主任的力量來搞好課堂紀律。可經常向班主任反映該班上課的情況,包括好的和不好的。只反映不好的情況,別說學生不愛聽,就是班主任也反感。發現好的現象及時反饋,班主任更樂意幫忙。一些棘手的問題,可讓班主任幫忙解決。當然,並不是說事無巨細都要班主任出面,這樣反而讓學生認為這個老師無能,適得其反。學生看到這個科任老師和班主任關系不錯,怕老師隨時會告狀,上課時候就不敢搗亂。
可以說,每一個新教師都要經歷一段磨練,才能更好地掌握教學工作。所以新教師必須不斷總結經驗教訓,盡快地提高業務水平,成長為一名優秀的人民教師。
⑶ 作為班主任如何做才能讓學生感受到師愛
亦師亦友的師生關系
班主任作為班級的管理者,最終目標是創造一個和諧的班集體。在這個過程中,師生關系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如何處理好與學生的關系,除了在生活中積極關心和盡己所能幫助學生之外,還需要尊重學生、鼓勵學生。
一、尊重學生
希望得到別人的尊重是每個人的普遍需要。青少年學生由於生理、心理的發展,知識的增多,交往面的擴大,自我意識的增強,特別希望家長、老師以及周圍的人能夠信任他們、尊重他們,這種自尊心往往是學生進步的內在動力。因此,班主任要尊重學生,保護和發展學生的自尊心。
俗話說:「情不通則禮不達」,教育需要愛的情感,需要對學生有滿腔的熱情。在教育過程中要實現師生間的情感共鳴、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教師就應當自覺樹立高度的工作責任心和社會責任感,對學生懷有高度的愛,以平等、公正、真誠的態度對待學生。
實際上,熱愛學生本身就是教師的一種教育手段。教師愛學生,學生體會到這種溫暖之情,內心必然受到鼓舞,其上進心必然更強烈,就會自覺按老師的要求去做,同時產生良好的心理效應,從而形成一種求學上進的熱情。一般說來,當一位熱愛體貼學生而又被學生愛慕和尊敬的老師走進教室時,學生樂意接受他的情感傳遞,學習該課程的興趣便油然而生。教師的思想感情灌注在教學內容中,更激發了學生的學習情感,這樣,學生就能更好的接受教師講授的知識。
二、鼓勵理解學生
教育過程是師生間的認識、情感等心理交流過程。理解就是理解學生的思想實際、心理實際和生活實際。班級德育工作的開展,學生德育素質的提高,必須遵守一切從實際出發這一分析、處理問題的原則。鼓勵學生,理解學生就會使師生關系愉快。班主任要關心愛護班級的每一個學生,使學生感受到老師的鼓勵教育,是真心希望學生個個都能健康成長,真心希望學生個個都能成材。老師有愛心,能夠理解學生,同時也要鼓勵學生,學生才能更加尊敬,愛戴老師,師生的感情才能更加融洽,充分發揮情感教育作用。例如:在數學課堂上每當講解難題時、充分給學生討論發表見解的機會,對於不同的看法我總是鼓勵的態度。使每一個學生的積極性都能積極的調動教學。但學生的個性由於多方面原因存在著較大的差異,這就要求教師平時應注意觀察學生的個體差異,要利用各種機會和學生溝通,了解學生的思想動態和行動表現,及時解決他們的思想困惑,糾正其不良行為。
例如我班的王首元在周六休息時與他的父親鬧別扭,離家出走,家長周一抱有一線希望來看看他來沒來上學,看到家長六神無主的樣子,我積極想辦法,在晚上放學前找到了王首元,先讓家長領回家休息,第二天,我用了三節課做他的思想工作,了解思想動態,他從小懼怕他父親,又反感父親的粗暴,進而憎恨父親,想到要報復父親,偏激一時不想上學,針對這個特殊的學生,我以一個朋友的身份做耐心的思想工作,我幫他分析心理的病態,鼓勵他用正常的方式與父親溝通,還與家長協調,經過半個學期的工作,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而事實證明,要想讓學生接受老師的觀點,批評說教的效果遠及不上和學生談話的效果明顯。老師應首先把自己擺在和學生平等的位置上,從關愛的心態出發,動之以情,曉之以理,用人格力量去感化他們,要讓學生真正的從心底感受到老師對他們的關心和愛護。
三、嚴格要求,嚴中有度
尊重學生、信任學生,並不等於對學生放任自流,對他們自身存在的錯誤視而不見。尚處於成長之中的學生在日常學習、生活中難免犯錯誤,班主任對學生的感情灌注和對學生提出嚴格、合理的要求相統一。嚴格要求學生正是熱愛學生的具體表現,真正熱愛學生的教師總是能把愛與嚴結合起來,做到從愛出發,從嚴出發,去教育學生。嚴格要求學生也是一門學問。隨心所欲、嚴格無邊不僅不會對學生的成長、進步起到有利的作用,弄不好還會使學生逆反心理膨脹,產生對教師的抵觸情緒,激化師生間的矛盾,使教育效果適得其反。嚴格要求也要講求科學性。有這樣幾點體會:一是嚴而有理。嚴格要求是符合學生身心發展規律、符合教育規律的,是由教育過程的需要及教學教育任務決定的。 二是嚴而有度。教師對學生的實際水平、理解能力和可接受性有了全面正確的了解,才能對學生提出符合他們的實際,能為他們的思想水平、認識程度所接受的要求。三是嚴而有方。教師對學生提出的要求,要能使學生心悅誠服地接受,切切實實地執行。單純地命令、禁止不一定有顯著的效果,採取疏導的方式,寓教育教學要求於學生的各項活動中,效果就比較理想。四是嚴而有恆。一種要求一經提出就要使它相對穩定,不能時嚴時松。教師應該對要求的落實作經常性的檢查,而逐步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和行為習慣。
努力達成亦師亦友的師生關系,會使我體會到教育的魅力並不在於知識、技能的傳授,而是表現在師生間互相啟迪、激勵、喚醒、感染和凈化等效應上,為學生的一生奠基。(姜艷)
⑷ 淺談如何走進學生的心靈
1、要熱愛學生。「教育是植根於愛的。」這是魯迅先生的一句名言,愛是教育的源泉,溝通的前提。有了愛,教師才會用伯樂的眼光去發現學生的閃光點,對他們充滿信心;才會有追求卓越的志向和創新的精神,千方百計為它們的幸福成長創造樂園。師愛是成功教育的動力,師愛是一種理智與心靈的交融,是溝通師生心靈的橋梁,師愛可以引導學生產生巨大的內動力,去自覺地、主動地沿著老師指出的方向邁出。只有給學生以真摯的愛,給學生以親近感、信任感、期望感,學生才會對老師產生依戀仰慕的心理,才能向教師敝開內心世界,我們才能「對症下葯」,收到應有的效果。因此,老師必須用自己的愛心去感化學生,做到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寓理於情、情理結合,才會產生動情效應。反之,如果教師缺乏這種愛,對學生冷漠無情,甚至對他們感到厭煩,動不動就嚴加訓斥,學生就會緊閉心靈的大門,勢必造成師生關系緊張,使教育活動受阻甚至中斷,最終導致教育的失敗。
2、要積極聆聽。良好的溝通,需要耐心的聆聽對方,了解他心中的感受。教師對學生的積極聆聽的態度,可以使學生覺得受到重視並肯定自己的價值,要避免當學生在講話時,急於表達自己的反應,注意力不集中在對方的講話上,打斷學生的講話等。而且,聽學生講話時心不在焉,三心二意,往往是師生溝通失敗的重要原因。積極聆聽不僅要求教師仔細聆聽學生的感受,還要對學生的情感做出反應。反應不是評判,而是教師用自己的話對學生表達的意思進行復述。我們可用這樣的句式:「你覺得…」、「你認為…」。如果理解正確,師生溝通得以繼續;如果不正確,學生會主動更正教師的理解。聆聽在師生溝通中有著奇妙的功效。不加評判,表示理解的聽在孩子心目中可能是你送給他的最好禮物。
3、要換位思考。在教學過程中,有時會出現這種情況:學生受到了很大的傷害,而老師卻毫無感覺。我覺得這首先是老師想的不夠周全。在處理事務時,沒有很細心去站在學生的角度去思考,去真正的關注學生的心靈。也就是沒能真正去換位進行思考。教師在與學生交往的過程中,一定要有換位思考的意識。這就要求教師能站在學生的立場和角度了解學生的心情,思考問題。對任何事物的看法,教師和學生之間都不可能完全一致。如果教師只一味強調自己的觀點,忽視學生的感受,就易讓學生產生逆反心理,學生就會疏遠你、拒絕你,甚至討厭你。學生平時最感苦惱的就是不被人理解,尤其是不被自己的師長理解。所以教師要設身處地從學生的角度去觀察和分析,了解學生的心情,找出與學生產生不同看法的原因,讓學生感到老師是理解自己的,學生接受了你,溝通才能有效地繼續。
⑸ 如何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
情感是學生普遍共有的。豐富而健康的情感可以使學生生活得充實,可以提高學生的活力。巨大的熱情和激情能驅動和激勵學生積極進取,取得豐富的學習效果。情感具有很強的感染力,這雖是在潛移默化中進行的,但形成的力量和結果卻是巨大的和有形的。後進者急起上進,失望者燃起信心,冷漠者出現熱情,敵視者轉為友善,悲觀者勇氣倍增,常常都是因多情感的轉變。因此,情感教育,對學生動之以情,是教師教育教學工作的重中之重。
人們說,愛是動情的基礎,也是教育的基礎,沒有老師對學生的愛,情感教育就很難進行。教師要以溫馨的愛感動學生、感染學生、感化學生,以引發學生的積極情感。情感教育,情從哪裡來呢?
一、情從誠摯中來 誠摯就是要誠心誠意地對待學生,一絲不苟地對待學生,盡職盡責地對待學生。誠心實意就是對學生成長的投入,在他們面前毫無私心和假意,苦心孤詣地設計和創造教育條件,使學生順利成長。對學生極端的負責,一絲不苟,嚴格要求,絕不馬虎放縱,這樣,學生會從中產生很深的感情,使師生關系和諧,使學生接受教育更加主動和自然。與這樣的老師長期相處,學生會受到良好的感染,也會對他人誠摯和友愛。
二、情從公正中來 由於學生的智力因系和非智力因系不相同,老師有時會有意無意表現出不公正,不一視同仁,不能公正地愛護每一個學生,使部分學生與老師的感情疏遠。有的學生最後到了很難教育的地步,往往就是這種原因造成的。他們感到老師不公正、有偏心,因此,他們就不會拿出真的情感對待老師。教師的任何不公正行為,都會造成他們的心理負擔,甚至造成他們的不滿情緒。他們會認為老師瞧不起他們,不關心他們,於是,可能產生三種後果:一是喪失信心,對老師和集體失去感情。二是產生逆反心理,三是兼而有之。所以教師一定要公正。當學生感到老師心地公正,不偏不倚,他們就會有一種平等感和尊嚴感,容易接受老師的教育;他們還會從老師的公正處事中學會做人,並對老師產生尊敬之情,親切之情。情從公正中來。教師對待學生,處理事情,任何情況下都要公平公正。
三、情從實事求是中來 在教育教學中,會遇到各種各樣問題,碰上各種復雜的矛盾,發現各具特長的學生。對待他們和他們提出的問題,我覺得應把握住一條,那就是實事求是。一個人在評價別人時常常憑主觀意斷。教師也不例外,在處理自己比較熟悉的學生存在的問題時,更容易主觀。比如:對經常出差錯的學生就會認為他們素質太差;對經常遲到的學生,會認為他們每次遲到都沒有正當理由;對後進生的進步或好的表現,總持懷疑態度;對學生中的爭議,總認為平時表現好的學生有理……教師若不能做到實事求是,最容易傷害學生的感情,會使學生蔬遠教師,有的甚至對老師耿耿於懷。
四、情從和諧中來 師生關系的和諧,是增強學生自覺性、主動性的重要條件。教師付出多少愛,就會得到學生多少「情」。師生關系的建立,還取決於教師對學生的尊重,能以平等的態度對待學生,使學生既尊重教師又在教師面前無拘無束。
教師要從心底真正明白一個道理,靠「威嚴」和教訓不會得到真正的信任,嘮嘮叨叨、沒完沒了的說教不會讓學生信服。教師不是因為「說」通了道理就通達到教育的效果,學生是否「聽」得進才是主要的;教師不能靠板面孔讓學生尊敬和信服,就能達到學生只有「心服」才能接受教師的教育。與學生形成和諧友愛的關系,要防止另外一種偏向,那就是不恰當地與學生親昵,在學生面前隨隨便便,凡事不拿主意,或是不講原則,這會影響師生之間的正常關系,不能產生真正的師生之情。
五、情從解決困難與化解矛盾中來 學生在生活中常常遇到各種困難,教師要幫助學生,為學生排憂解難,對學生產生巨大的影響。對學生中比較復雜的矛盾,教師要有耐心,要更為體貼、關心,幫助學生很好地解決。在這過程中師生之情會油然而生,並能得到長久的保持。
⑹ 班主任如何用愛去感化「後進生」
我從教以來,一直擔任班主任工作。班主任工作雖然繁重,但卻很有意義。愛是——教育的基礎,只有熱愛學生,才能教育好學生。一般說來,教師不但要愛好學生,更要愛「後進生」。「後進生」一旦得到教師一個真誠的微笑、一句由衷的贊語、一下輕柔的撫摸中意識到被重視、被賞識,便會感到無限的溫暖。 一、用情感交流,做學生的知心朋友 學生是天生幼稚的,情感純真無邪的。老師對他們如何,他們會毫無保留地反饋過來,不掩飾,無偽裝,好就是好,惡就是惡,「後進生」尤其如此。所以我們要用愛心,去融化「後進生」冰凍的「心理防線」,抓住有利時機,在學生躍躍欲試,正想奮起的時候,我們要能夠及時的送去鼓勵,在學生身置迷途,尋路而不可得的時候,你能及時給予指點,在學生失群,深感孤獨的時候,你能及時地給以關懷,送去溫暖,在學生犯了錯誤,開始感到內疚的時候,你能以語重心長的勸告,在師生間架起一道情感交流的橋梁,師生之間就「心有靈犀一點通了」。我們要做到「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因勢利導」,使他們感受到老師關心幫助我們,愛我們。讓他們對老師從「戒心」變為「貼心」,從「疏遠」變為「親近」,成為他們的知心朋友。 二、以實際行動感染,用多種方式教育他們 在感化「後進生」的工作中,班主任的實際行為是無聲的教育。在一些情況下,老師千言萬語的說教,不如自己的一個實際行動給學生帶來的影響更好。這就是常說的「身教勝於言教」。因此,凡是要求學生做到的,班主任自己首先做到。如叫學生不能隨地亂丟垃圾,那你一定要有幾次拾起地上紙屑放回垃圾桶的行為。你要學生不要遲到,你應該在教室門口等學生進來。作為班主任,我十分重視以實際行動感染,以自己的高度組織紀律觀念去感染學生,使他們的心靈產生震動。 三、多一些表揚、鼓勵,捕捉他們的閃光點。 在感化「後進生」的教育中,要善於捕捉「後進生」被掩蓋得不明顯的閃光點,積極地進行正面激勵,調動潛在能力,發現他們的「一技之長」,就能促人奮起,催人上進,使「後進生」的才智得到充分的發揮。 四、抓住契機,開啟他們心靈的陰影。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說過:「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下有牛頓,你的譏笑中有愛迪生」。「後進生」並不是一無長處、各方面都差的「壞孩子」,更不是智商低下、不可教育的「低能兒」;相反,在一定意義上,「淘氣、調皮的孩子聰明」。他們不過是缺乏肥水的禾苗,沾著污垢的頑石,他們既有陰暗的消極面,又有潛在的閃光點,他們同優秀生一樣渴望進步,也能成才。 因此,在教育工作中,我對「後進生」有所「偏愛」:課堂上能夠舉手發言就加以鼓勵;學習上有所進步就給予贊許;品德上做點好事就進行表揚,讓「後進生」品嘗到,受贊許、受表揚的歡樂。 感化「後進生」,就需要我們教師在工作中多一份寬容,少一份責備,把愛的甘露撒進每一個「後進生」的心田,讓愛的雨露滋潤「後進生」的成長。
⑺ 教師怎樣與學生心靈溝通
在二十多年的教學實踐中,我深深體會到:與學生進行心靈溝通,有利於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產生良好的教育效果。教師該如何掌握溝通技巧呢? 1.學會了解。師生溝通的首要條件是教師要了解學生興趣所在。教師可採取「投其所好」的溝通策略,找到學生感興趣的內容師生溝通才能順利進行。 2.專心傾聽。如果學生向你傾訴,你一定要專心傾聽。哪怕一個牢騷滿腹、怨氣沖天,甚至最不容易對付的人,在一個有耐心、具有同情心的傾聽者面前,常常會被「軟化」而變得通情達理。 3.面帶微笑。在人際關系中,微笑的魅力是無窮的。教師在與學生交往中,臉上常帶三分笑,就能得到學生的好感。學生會感到教師對自己的尊重而更願意接受教師的教育引導我們都知道,師生溝通和交流過程中,如果教師不注意方式方法,會無意傷害了學生的自尊和感情,學生與教師的人際關系必然僵化,那麼教師無論有怎樣的良好用心,學生也不會接受了,並從內心深處對教師產生很大的抵觸感。 可是,通過觀察、和老師談論,我們常常看到這樣的現象:教師在向學生熱情地傳遞知識、價值觀和各種行為要求,而學生卻毫無興趣,教師常常面臨的是學生的抗拒、低度的學習動機、注意力不集中、厭學,甚至直接的反對。相當一部分師生因為雙方溝通不暢,長時間在互相埋怨,互相不信任,對對方不滿意,繼而對自己也充滿了失敗感,然後共同對教育失去信心。這是多麼可悲的事實。 究其原因就是青少年因生理、心理的日趨成熟,認為自己已長大成人,渴望擺脫束縛,既不願主動向老師吐露,又埋怨老師不理解自己,而當遇到困難時又希望得到幫助。而教師和學生之間又缺乏溝通,造成學生感到無助而上網、厭學、離校出走、早戀、缺乏自信等現象。 成功的教育,取決於多項因素。其中,一個最重要的因素是教師與學生之間的溝通質量。作為一名班主任老師,我深深體會到:與學生進行心靈溝通,有利於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產生良好的教育效果。教師和父母常常不自覺地或習慣性地使用溝通的"殺手鐧"--命令、警告、訓誡、諷刺、責難等語言,往往導致學生的反抗,然後,學生們還有一個常有的反應是變得順從、依賴和沉默。這些溝通的後果違背教育本身的初衷。我們的教育目的是為了啟發學生的潛力,是為了幫助學生激發他們本身的固有的創造力和思維活力,是為了幫助他們成長為一個自信、自立的人。不是培養學生的依賴性和單純的服從性。 我們都知道"環境造就人"這樣一個毋容質疑的事實,我們每一個成人都會感同身受相信它。但作為教師和父母,我們給學生和孩子提供的是怎樣的環境?在與學生和孩子的溝通中是否一貫理性地把握某些原則?比如平等、尊重。是否對照教育的目的常常反思自己的言行,改進溝通的方式?如果我們在這些方面做得不夠好,我們就可能無意識的傷害了一些學生。要想與學生很好的溝通,教師必須要有意識地改變與孩子溝通的方式與方法,主要應注意以下六個方面內容:第一:學會了解 了解學生師生溝通的首要條件。了解學生方能深刻理解學生,在互相理解的基礎上,才能達到心理上的共鳴。這也是老師的本職。我們老師要了解學生的家庭、性格、學習成績、興趣愛好等,只有這樣才能使談話達到要求。工作中要多問,特別是組成一個新的班級時,應問問他們有什麼新的打算,會不會適應新班級和新環境,學習上是否跟得上,他們的興趣與愛好等等,在與家長接觸中要經常詢問其子女在家裡的生活、學習習慣、性格特點、家庭教育等,還要主動向原班主任、任科教師了解,以求更深入地了解每位同學各個方面的情況,掌握他們的思想動態和存在問題,如為談話順利開展,教師可採取「投其所好」的溝通策略,找到學生感興趣的內容。為了防止談話過程無意識觸及傷害學生的話題,例如家庭的變故,學生的一些缺陷等。所以我們必須了解學生。第二:面對現實 要接受學生進入青春期的現實,要明確青春期是一個風暴期,孩子的某些過激行為不是病態的,而是正常的表現;青春期是指人體從童年向成年過渡的人生關鍵時期。我國青少年的青春期年齡,一般是在10歲到20歲這段時間,中學生正處於這一時期。青春期不僅身體增長快,而且人體各器官特別是生殖器官的發育逐漸趨向成熟,從不具有生育能力發育到具有繁衍後代的能力。可以說,青春期是以性發育為主要特徵的。隨著青春期生理的變化,青少年的心理也同時發生了相應的變化,如:認識到自已不再是小孩子了,喜歡獨立行事,喜歡交友往來,性意識開始萌發,對異性產生好奇、興趣。這時的少男少女,往往憧憬著新的生命歷程,內心世界與來自社會的外部環境常常發生矛盾沖突,面臨著人生課題的許許多多疑問和困惑。 做學生的知心朋友幫其解決成長中的困惑。青春期發育中遇到的很多問題,不可能也不允許全部地在大庭廣眾之下予以講解,要善於主動發現學生的問題,正確引導,不壓制。第三:愛心感化 與學生在溝通的內容方面,講道理應該只佔5%,而愛心要佔95%;對於學生來說,教師的愛是一種神奇而又偉大的力量,是除了母愛之外,世界上又一偉大的愛。這種愛是無私的。但師愛不同於母愛,因為師愛是一種理智與心靈的交融,是溝通師生心靈的橋梁。師愛可以引導學生產生巨大的內動力,去自覺地、主動地沿著老師指出的方向邁出。只有當班主任給學生以真摯的愛,給學生以親近感、信任感、期望感,學生才會對老師產生依戀仰慕的心理,才能向教師敝開內心世界,我們才能「對症下葯」,收到應有的效果。因此,班主任必須用自己的愛心去感化學生,做到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寓理於情、情理結合,才會產生動情效應,從而收到較好的德育。第四:平等對待 溝通需要真正平等的「太空時間」,即創造沒有任何干擾的溝通氛圍和條件;為一名老師,愛優生並不難,難得是愛差生,尤其是愛「雙差生」。老師熱愛教育,熱愛學校,也要熱愛學校中的每一位學生,對待學生不能因為他的學習成績好而特別親之愛之,也不因為他的成績差,行為不端而惡之厭之,而應是一視同仁,平等對待。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對教師說過一句名言:「從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裡有牛頓,你的譏笑中有愛迪生」。這句話告訴我們,不能把差生看死了,隨著年齡的增長,環境的變化,班主任工作方法的改進,他們也會發展變化,即使不成為瓦特、牛頓、愛迪生,也要把他們塑造成一個對社會有益的人。第五:專心傾聽 如果學生向你傾訴,你一定要專心傾聽。哪怕一個牢騷滿腹、怨氣沖天,甚至最不容易對付的人,在一個有耐心、具有同情心的傾聽者面前,常常會被 「軟化」而變得通情達理。不管面對一個怎麼沖動或憤怒的場面,只要你積極的傾聽,整個氣氛便會緩和。憤怒或沖動的學生在自由的表達了自己受壓抑的感情後,心理壓力得到一定程度減輕,而且通過你的認真傾聽,學生覺得自己問題已經被引起班主任老師重視和理解,於是精神得到支持和鼓勵。在這種情況下,解決任何問題都有了良好的開端。第六:面帶微笑 在人際關系中,微笑的魅力是無窮的。教師在與學生交往中,臉上常帶三分笑,就能得到學生的好感。學生會感到教師對自己的尊重而更願意接受教師的教育引導。我在批閱學生的談心本市,有一篇令我非常深刻――《我們的新班主任》:「班主任你非常瀟灑可愛,一頭烏黑的頭發,水汪汪的眼睛下有一個高高的鼻子……非常開朗,經常笑,但有時卻非常嚴肅,還帶著一些凶惡的表情。老師我好希望你保持你開朗的笑,我喜歡看你的微笑。」 學生愛看我笑,學生會因為我的微笑而心花怒放,「親其師,信其道」,學生喜歡接觸溫馨可親充滿笑容的我,而討厭整天帶著凶惡神情的我。細細一想,對!人與與之間的一個微笑可以把兩個不相關的人拉近。對教育而言,老師更應該對學生保持微笑,如此細小的一個動作卻可以得到豐收,我們老師何樂而不為?微笑是一種胸懷、更是一種藝術,不要吝嗇你的微笑和稱贊的話語,哪怕是一個鼓勵的眼神、一個會意的微笑,都會讓學生感到你的親近。在當今,學生大多為獨生子女,在家當慣了「小皇帝」,對老師嚴厲的硬性說教並不十分願意接受;反而友善的氣氛中,以平常談話形式輸入你要求他怎樣做會更有效。 教育學生決不是說了就行,和學生溝通應從外化轉到內化,從單純的說教轉化為實踐活動,讓情感與認識相互作用,使情感上升為信念,成為提高學生自覺認識的動力。尤其是作為班主任更應該學會和學生溝通的藝術找准機會,抓住重點,有的放矢的和學生進行思想得溝通,這樣的教育才會有成效。
⑻ 教師應該怎樣與學生心靈相通
教師應該怎樣與學生心靈相通
我們都知道,師生溝通和交流過程中,如果老師不注意方式方法,會無意傷害學生的自尊和感情,學生與教師的關系必然僵化,那麼教師無論有怎樣良好的用心,學生與不會接受了,並從內心深處對教師產生很大的抵觸感。可是,通過觀察、和老師談論,我們常常看到這樣的現象,教師在向學生熱情地傳遞知識、價值觀和各種行為要求,而學生卻毫無興趣,教師常常面臨的是學生的抗拒、低度地學習動機、注意力不集中、厭學、甚至直接的反對。相當一部分師生因為溝通不暢,長時間在互相埋怨,互相不信任,對對方不滿意,繼而對自己也充滿了失敗感,然後共同對教育失去信心。這是多麼可悲的事實。
究其原因就是青少年因生理、心理的日趨成熟,認為自己已長大成人,渴望擺脫束縛,既不願主動向老師吐露,又埋怨老師不理解自己,而當遇到困難時又希望得到幫助。而老師與學生之間又缺乏溝通,造成學生感到無助而上網、厭學、離校出走、早戀、缺乏自信等現象。成功的教育,取決於多項因素。其中,一個最重要的因素是教師與學生之間的溝通質量。作為一名班主任老師,我深深體會到,與學生進行心靈溝通,有利於建立良好地師生關系產生良好的教學效果。教師和父母常常不自覺地或習慣性地使用溝通地「殺手鐧」---命令、警告、訓誡、諷刺、責難等語言,往往導致學生的反抗,然後,學生還有一個常有地反應是變得順從、依賴和沉默。這些溝通地後果違背了教育地初衷。
我們的教育的目的是為了啟發學生的潛能,是為了幫助學生激發他們本身的固有的創造力和思維活力,是為了幫助他們成長為一個自信、自立的人。不是培養學生的依賴性和單純的服從性。我們都知道「環境造就人」這樣一個毋容質疑的事實,我們每一個成人都會感同身受相信它。但作為教師和父母,我們給學生和孩子提供的是怎樣的環境,在與學生和孩子的交流中是否一慣性地把握某些原則,比如平等、尊重。是否對照教育的目的常常反思自己的言行,改進溝通的方式,如果我們在這方面做得不夠好,我們就可能無意識地傷害了一些學生。要想與學生很好地溝通,教師必須要有意識地改變與孩子溝通的方式與方法,主要應注意以下六個方面內容。
第一,學會了解
了解學生是師生溝通的首要條件。了解學生方能深刻理解學生,在互相理解的基礎上,才能達到心靈上的共鳴。這也是教師的本職。我們老師要了解學生的家庭、性格、學習成績、興趣愛好等,只有這樣才能使談話達到要求。工作中要多問,特別是組成一個新的班級時,應問問他們有什麼新的打算,會不會適應新班級和新環境,學習上是否跟得上,他們的興趣與愛好等等。在與家長接觸中要經常詢問學生在家裡的生活、學習習慣、性格特點和家庭教育等。還要向原班主任、任課老師了解,以求更深入地了解每位同學各個方面的情況,掌握他們的思想動態和存在的問題,如為談話順利開展,教師可採取「投其所好」的溝通策略,找到學生感興趣地內容。為了防止談話過程無意識觸及傷害學生的話題,例如家庭的變故、學生的一些缺陷等。所以我們必須了解學生。
第二,面對現實
要接受學生進入青春期的現實,要明確青春期是一個風暴期,孩子的某些過激行為不是病態的,而是正常的表現,青春期是指人體從童年向成年過渡的人生關鍵時期。我國青少年的青春期年齡,一般是在10歲到20歲這段時間,中學生正處於這一時期。青春期不僅身體增長快,而且人體各器官特別是生殖器官的發育逐漸趨向成熟,從不具有生育能力發育到具有繁衍後代的能力。可以說,青春期是以性發育為主要特徵的。隨著青春期生理的變化,青少年的心理也同時發生了相應的變化,如,認識到自己不再是小孩子了,喜歡獨立行事,喜歡交友往來,性意識開始萌發,對異性產生好奇、興趣。這時的少男少女,往往憧憬著新的生命厲程,內心世界與來自社會的外部環境常常發生矛盾沖突,面臨著人生課題的許許多多疑問和困惑。,做學生的知心朋友幫其解決成長中的困惑。青春期發育中遇到的許多問題,不可能也不允許全部地在大庭廣眾之下予以講解,要善於主動發現學生的問題,正確引導,不壓制。
第三,愛心感化
與學生在溝通的內容方面,講道理應該只佔5%,而愛心要佔95%,對於學生來講,教師的愛是一種神奇而偉大的力量,是除了母愛之外,世界上又一偉大的愛。這種愛是無私的。但師愛不同於母愛,因為師愛是一種理智與心靈的交融,是溝通師生心靈的橋梁。師愛可以引導學生產生巨大的內動力,去自學地、主動地沿著老師指出的方向邁出。只有當老師給學生以真摯地愛,給學生以親近感、信任感、期望感,學生才能對老師產生依戀仰慕的心理,才能向老師敞開內心世界,我們才能「對症下葯」,收到應有的效果。因此,老師必須用自己的愛心去感化學生,做到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寓理於情、情理結合,才會產生動情效應,從而收到較好地德育。
第四,平等對待
溝通需要真正平等的「太空時間」,即創造沒有任何干擾的溝通氛圍和條件,作為一名老師,愛優生並不難,難得是愛差生,尤其是愛「雙差生」。老師熱愛教育,熱愛學校,也要熱愛學校中的每一位學生,對待學生不能因為他學習好而親之愛之,也不因為他的成績差,行為不端而惡之厭之,而應是一視同仁、平等對待。著名的教育家陶行之曾對教師說過一句名言,「從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中有牛頓,你的譏笑中有愛迪生」。這句話告訴我們,不能把差生看死了,隨著年齡的增長,環境的變化,老師工作方法的改進,他們也會發生變化,即使不產生瓦特、牛頓、愛迪生,也要把他們塑造成一個對社會有益的人。
第五,專心傾聽
如果學生向你傾述,你一定要專心傾聽。哪怕一個牢騷滿腹、怨氣沖天,甚至最不容易對付的人,在一個有耐心、具有同情心的傾聽者面前,常常會被「軟化」而變得通情達理。不管面對一個怎麼沖動和憤怒的場面,只有積極的傾聽,整個氣氛便會緩和。憤怒或沖動的學生在自由的表達了自己受壓抑的感情後,心理壓力得到一定程度減輕,而且通過你的認真傾聽,學生覺得自己的問題已經得到教師的重視和理解,於是精神得到支持和鼓勵。在這種情況下,解決任何問題都有了良好的開端。,
第六,面帶微笑
在人際關系中,微笑的魅力是無窮的。教師與學生交往中,臉上常帶三分笑,就能得到學生的好感。學生會感到教師對自己的尊重而更願意接受教師的教育引導。我看了一篇學生的作文,對我的影響很大。學生在作文中寫到「我的班主任非常瀟灑可愛,一頭烏黑的頭發,水汪汪的眼睛下有一個高高的鼻子,非常開朗,經常笑,但有時卻非常嚴肅,還帶著一些凶惡的表情。老師我好希望你保持你開朗的笑,我喜歡看你的微笑。」學生愛看老師笑,學生會因為老師的笑面心花怒放,「親其師,信其道」,學生喜歡接觸溫馨可親充滿笑容的老師,而討厭整天帶著凶惡表情的老師。細細一想,對,人與人之間的一個微笑可以把兩個不相關的人拉近。對教育而言,老師更應該對學生保持微笑,如此細小的一個動作卻可以得到一個豐收,我們老師何樂而不為,微笑是一種胸懷,更是一種藝術,不要吝嗇你的微笑和稱贊的話語,哪怕是一個鼓勵的眼神、一個會意的微笑,都會讓學生感到你的親近。在當今,學生大多為獨生子女,在家當慣了「小皇帝」,對老師嚴厲的硬性說教並不十分願意接受,反而,友善地氣氛中,以平常談話形式輸入你要求他怎樣做會更有效。,教育學生並不是說了就行,和學生溝通應從外化轉到內化,從單純的說教轉化為實踐活動,讓情感與認識相互作用,使情感上升為信念,成為學生提高自覺認識的動力。尤其是作為班主任更應該學會和學生溝通的藝術,找准機會,抓住重點,有的放矢的和學生進行思想溝通,這樣的教育才會有成效。
⑼ 如何轉化特殊學生 用愛去感化特殊學生
新余雙林中心學校:袁慶生 當過小學班主任的人都知道,每個班或多或少總有一些讓人很操心的「特殊生」。他們的特點是好動、貪玩,學習靜不下心,懶惰,經常會犯點小錯。有時可能會讓教師很頭痛。對這些學生的教育方法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下面談談我在日常工作中經常運用的幾種方法。 一、談心-----讓學生感動,促其轉變。 孔子說:「攻城為下,攻心為上。」又有人說:「最大的觸動莫過於心靈的顫動。」其實談心就是我們所說的思想教育。也就是說服教育。要做好說服教育首先要做好兩項准備工作:一是要全面了解學生。只有知彼知己,才能百戰百勝。這就像醫生給病人看病,了解了病因才能對症下葯。二是對特殊學生要充滿期待,充滿愛。就是要喜歡這些學生,相信他們一定能成為好學生。如果不相信他們,不喜歡他們,就不能有成功的教育。其次,確定談話內容,也就是說談什麼。我是談「情」,說「愛」。愛,就是說你相信他、喜歡他。這是談話的基礎。情,就是用你的真情去打動他,讓他感動,讓他愧疚。讓她心靈為之震顫,撥動他的心弦。讓他的內心深處與你的談話產生共鳴。此時的學生才能親其師信其道,心悅誠服的聽從你的教育。你讓他怎麼做,他就怎麼做。最終實現徹底的轉變。比如我班有個小男孩的轉變就是成功的一例。(事例略)每次和他談話都讓他涕淚橫流,使他內心受到震撼,從而使他從內心深處產生改變的願望。這樣堅持下來,他逐漸的轉變了。不罵人了,不打架了,基本能遵守各項紀律了。學習成績也有所提高了。 二、在活動中找到特殊學生的閃光點,增強轉變的動力和自信心,促其轉化。 組織開展各種各樣的集體活動,讓「特殊生」參與進來,使他們融入到集體中去,在活動中培養他們的集體榮譽感,鍛煉他們各方面的能力,找到他們在活動中的優點,以增強他們轉變的動力和自信心。這種方式的關鍵是要讓「特殊生」感覺到自己也是班集體中不可缺少的一員,激發他為班級爭光的信心。例如我班有一名同學,家庭條件優越。就是行為習慣不好,不是愛打人,就是愛鬧。經常管不住自己,錯誤經常犯,老師一批評,認錯態度好,發誓要改,可是時間不長又犯同樣的錯誤。但是他為人正直,有熱心腸。樂於幫助別人。在歷次的捐款活動中,他捐的錢都是最多的。我就抓住他的這一閃光點,在班級中大肆的表揚他,使他在班級中有了主人翁的感覺。覺得自己不比別人差,自己也能做好,自己也是一名好學生,慢慢的就把打架、大鳥、打鬧等壞習慣改掉了。去年教師節,他們來我家看我,我才知道他已經是班級的團支部書記了。 三、一對一結成對子,幫助轉化。 唐太宗李世民曾說過,「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在班上實施「小老師一幫一」活動計劃,讓「特殊生」與優生搭配而坐,同路而行,感受到潛移默化的效果,使他們在有意無意中得到進步。這中方式的關鍵是被結對的優生一定要性格溫和,立場堅定,不會受不良習慣和風氣的影響。 四、用愛去感化每一個學生 傳統教育一味地追求分數﹑升學率,使師生間關系嚴重失衡,教師一味地用「管制、訓斥」的方式去「燙平﹑制服」學生,表面上看學生是「馴服」了,不再「頂嘴」了。可是我們忽視了最關鍵的——學生內心深處的感受。現在獨生子女難教育,難就難在獨生子女的許多不良個性上,特別是情感的冷漠。因此我們對學生的教育,要曉之以理、動之以情,要多做情感的投入,用我們的情感去感化學生的心靈。 教師對學生的愛,不應是為追求某種教育效果而故作高姿態的「平易近人」,而應是發自內心的真情流露,只有這樣學生才能接受,才能燃起學生前進的動力。 愛,是師德的重要內容,是老師職業道德的核心,是打開學生心靈的鑰匙。用愛去開啟學生心靈的窗戶,教師愛心是成功教育的原動力。班主任要把真誠的愛融在整個班級之中,不僅要愛那些好學生,更要愛那些缺點較多的學生,要讓每個學生都從老師這里得到一份愛的瓊漿,從中汲取奮發向上的力量,更加自愛、自尊、自信和自強。所有學生,無論是智商高的,還是智商低的,無論是家庭條件好的,還是家庭條件差的,無論是安靜聽話的,還是調皮搗蛋的,都需要老師的關愛,老師的愛與尊重是打開學生心靈窗戶的盞盞燭光。 那麼如何用愛去感化每個學生呢?我從以下幾方面去探討: 1、了解和研究學生 注意觀察小學生在學習、交往、生活中的行為、個性和情意表現,一旦發現他們有自卑、焦慮、抑鬱、懼怕、孤獨等現象,要及時關懷和援助。從多方面了解其造成原因,為進行有效的輔導與幫助提供依據。 2、及時交流 學生帶有疑慮、封閉和壓抑的消極情緒,這些情緒妨礙教師對他們的輔導和幫助,所以,我們應該及時和他們進行交流。正如著名的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齊說過這樣一句話:「從早到晚,我一直生活在他中間……我的手牽著他們的手,我的眼睛注視著他們的眼睛,我隨著他們流淚而流淚,我隨著他們微笑而微笑……」教師應通過種種語言與非語言信息向學生傳遞對其重視,表達對其愛意:親切的口氣、關切的眼神、甜美的微笑、輕拍肩膀、握握手等,使學生感到溫暖,從而將淤積在心頭的憂悶情緒宣洩出來。這種宣洩不僅使學生感到由衷的舒暢和輕松,而且可以增強克服困難的信心和勇氣,同時也是教師深入了解學生心理、進行有效溝通的重要條件。 3、定時家訪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如果沒有整個社會﹑首先是家庭的高度教育素養,那麼,不管老師付出多大的努力都收不到完美的效果。」學校里的一切問題都會在家庭里折射出來。而學校里復雜的教育過程中的一切困難的根源也都可以追溯到家庭。老師如能真誠地走進學生的家庭,深入了解學生,加強學校﹑老師與家庭之間的聯系,幫助家長改進家庭教育方法,掃除學生不良的心理障礙或品行,則能收到較好的效果。 有人說:「教育是塑造心靈的藝術,孩子的心是一塊奇怪的土地,播下思想的種子就會獲得行為的收獲。」那麼,我們還有什麼理由不播下「愛的陽光」,不灑下「激勵的雨露」,讓孩子們健康、自信、快樂地成長呢? 五、反復抓,抓反復。 教育是一項長期工程。而教育好特殊學生也是一項長期工程。誰想一蹴而就,誰就必然失敗。小學生還是孩子,有一些缺點和不足是正常現象。對他們的錯誤進行教育,他們今天改了,過幾天又犯了,這也是正常現象。這是他們的年齡特點決定的。因此,班主任要有愛心、有耐心、有毅力、有恆心,持之以恆、堅持不懈才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對這些孩子的教育就是要反復抓,抓反復。和他們打持久戰,才能攻破他們的堡壘。 總之,對特殊學生的教育,要先查明特殊的原因,有針對性的採取相應的措施,因人而異,因人施教。才能事半功倍,得心應手。
⑽ 班主任與學生溝通的有效方式
導語:班主任工作不僅是整個教育教學活動的重要環節,更是學校德育工作的組成部分,它直接關繫到教育教學質量的高低及學生能否健康成長。因此,要做好班主任工作,實現教師與學生的心理溝通,建立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是十分必要的。
一、建立人格平等的師生關系
課堂上,教師不要擺權威的架勢,而要有民主的氣度;課外不要濫施先生的威嚴,而要有朋友的風范。總之,在整個教育過程中,要與學生建立起一種既是師生又是親人、既是朋友又是戰友的和諧而特殊的關系。
現在大多數學生是獨生子女,所以有不少是家中的小皇帝、小公主,他們嬌氣金貴,再加上家庭條件比較優越,難免會造成有些學生自尊心和自信心脆弱,甚至個別學生還有一定的人格缺陷,他們本能防衛意識強、逆反心理重、受人尊重的需要及願望強烈。
他們與他人溝通交流時,習慣以自我為中心,而且霸道霸氣,聽不進不同意見,尤其是對教師的批評教育易產生抵觸心理,甚至敵視教師。所以,在日常的工作中,教師除了要盡最大努力教好學生外,更重要的是要尊重他們,讓他們感覺到教師對他們的愛。人非草木,孰能無情?時間長了,學生就會願意和教師溝通,主動與教師配合。
二、讀懂學生
班主任要想教育好學生,使他們成長為跨世紀人才,就要讀懂學生。讀懂學生的方法很多,我主要採用多問、巧淡、善觀等方法。多問,即班主任在工作中要多問,如:接手一個新班級面新學生時,應問問他們有什麼新的打算,能否適應新班級和新環境,學習上是否跟得上,有什麼興趣與愛好等;在與家長接觸時要詢問其子女在家裡的生活、學習習慣、性格特點等。
除此之外,還要向學生的原班主任、任課教師詢問,以求更深入更全面地了解每位學生各個方面的情況,掌握他們的思想動態和存在問題。如在我任教的四一班有兩個學生,一個叫張龍,一個叫熊品,他們兩個是我們班公認的調皮學生。在剛進我們班的時候,他們根本不把老師放在眼裡。通過觀察,我發現他倆關系特好,並且做壞事時,大部分壞主意是張龍出的,我想只要將張龍管好,事情就好辦了。他們進班的第二個星期選班幹部,結果他倆都想當。
我一見機會來了,於是在放學回家的路上,我拍著張龍的肩膀告訴他:“老師信任你,但要當班幹部必須有為集體服務的意識,有模範帶頭作用,能樂意為班級做事,不能搞小團體,能真正成為班主任的‘左右手’。”他沉思了一會兒說,他一定會盡力管好班級,但需要我的大力支持,這樣才能在學生中樹立更好的威信。
我告訴他:“只要你首先管好了自己和你的好朋友,並能真正在同學中起到模範帶頭作用,老師、同學自然也就相信你能夠做好。”事實證明,我大膽啟用張龍當班幹部的做法十分正確。
另外,剛接過四一班的時候,我還針對每一個學生的情況,如學習、品性等,向原來的班主任做了認真了解,然後針對不同學生採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和學生談話可以在正式場合,如教室、辦公室,也可以在非正式場合,如操場、勞動場地,或在放學回家的路上等。不管在什麼場合談話,尤其在後一種場合,要談得好,有收獲,關鍵的是要選准交談的突破口,要從學生最熟悉、最感興趣的話題入手,使他們消除顧慮,敞開心扉。
三、關愛學生
寬容和理解能喚醒人的良知,帶來不可估量的教育效果。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教師必須關心愛護每一個學生,尊重學生的人格,對學生嚴慈相濟;師愛可以引導學生產生巨大的內動力,讓他們自覺、主動地沿著老師指出的方向邁出。
只有當班主任給學生以真摯的愛,給學生以親近感、信任感、期望感,學生才會對老師產生依戀仰慕的心理,才會敞開心扉與老師交流,我們才能“對症下葯”,收到應有的教育效果。
因此,班主任必須用自己的愛心去感化學生,做到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寓理於情、情理結合。然而,作為一名班主任,愛優生不難,難的是愛差生,尤其是愛“雙差生”。
老師熱愛教育,熱愛學校,也要熱愛每一位學生,不能因為學生的學習成績好而特別親之愛之,也不能因為學生的成績差、行為不端而惡之厭之,而應一視同仁、平等對待。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說過:“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裡有牛頓,你的譏笑中有愛迪生。”這句話告訴我們,不能把差生看死了,隨著年齡的增長、環境的變化、班主任工作方法的改進,他們也會發展變化,即使將來成不了瓦特、牛頓、愛迪生,也會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
四、嚴格班級管理
除了對學生傾注一片愛心外,還必須約束他們,嚴格要求他們,才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嚴師出高徒,在班級管理中,教師要特別處理好與三類學生的關系。一是班幹部,二是差生,三是優秀生。對班幹部要嚴格要求,要求他們在搞好學習的同時積極為班級同學服務,要各司其職、各盡其責。對他們做得好的地方提出表揚,如有違紀照樣批評,決不能姑息遷就,當然要講究批評的方式方法,要肯定他們的成績,維護他們的威信。
差生往往由於學習成績或者某方面不如人而顯出悲觀、苦悶、憂郁等消極情緒,所以對待差生要特別注意尊重、理解他們,千萬不能傷了他們的自尊心。一個學生獨自一人悄悄犯下的錯誤,要允許他偷偷地自覺改正。
其實,有相當一部分所謂的“壞孩子”,就是在沒有條件、沒有機會悄悄改錯的情況下,越走越遠的'。應肯定他們的長處,給他們指明努力的方向,調動他們的積極性,激勵他們克服自身的缺點。面對優秀生則應該更加嚴格要求,否則他們便自認為是天之驕子,以致萌發莫名其妙的優越感,甚至發展到瞧不起同學,直至無視老師的教育。如果說教育差生是每位班主任棘手的工作,那麼,發現優秀生隱蔽的缺點,給予其嚴格而有效的教育,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因此,教育優秀生自尊、自愛是非常重要的。這樣的處理方式,會讓學生感到教師是公正的,為師生溝通掃除了心理障礙。在教育與疏導中,班主任要注意引導他們參加各種有意義的活動,這樣既可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也能提高學生為社會服務的思想意識,既陶冶了他們的情操,更促進了師生之間的相互理解。
要做一名合格的班主任,必須搞好師生之間的心理溝通,使學生從情感上深深體驗到班主任是可敬可親的。班主任教學藝術不僅在於傳授本領,更在於激勵、喚醒和鼓舞。因此,教師要善於發現學生的優點和特長,堅持正面引導,鼓勵學生克服學習和生活中的各種困難,使學生體驗到成功的快樂和滿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