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如何看待化學與人類生活和社會發展的關系
化學與人類生活和社會發展的關系?
化學與人類生活和社會發展的關系就猶如遠古時期第一個「人」會製造工具的關系,工具沒有「善」、「惡」但人性有,於是工具有時也被誤解為「凶器」。
2. 化學與社會的關系
化學是一門基礎的自然科學,對人類有重大意義,跟生活也有很大關系。化學能幫人們做有用的事。衣、食、住、行、用,化學無所不在。
在衣方面,化學可謂給生活增添溫暖。尼龍,分子中含有醯銨鍵的樹脂,自然界中沒有,需要靠化學方法得到;滌綸,用乙二醇、對苯二甲酸二甲酯等合成的纖維。還有類似的許多衣料,豐富了人們的衣櫥。在食方面,化學同樣重要。用純鹼發面制饅頭,松軟可口。各種飲用酒,經糧食等原料發生一系列化學變化製得。檳榔是少數民族喜愛的食物,在食用前,檳榔必須浸泡在熟石灰中,切成小塊。到一定時間後,才可食用。
由於有了化學,我們的住房才有多彩的裝飾。生石灰浸在水中成熟石灰,熟石灰塗在 上干後成潔白堅硬的碳酸鈣,覆蓋了泥土的黃色,房子才顯得整潔明亮。化學煉出鋼鐵,我們才有鐵製品使用。化學加工石油,我們才能用上輕便的塑料。化學鍛燒陶土,才能使房屋有漂亮的瓷磚表面。
化學反應是交通工具得以行駛的動力。沒有燃料的燃燒放出熱量,車輛根本無法開動。化學能是它們得以行動的最原始的能量來源,即使用了電做動力,也不能忘記化學能偉大的貢獻。在現在,化學仍是交通工具的生命仍對人們出行起重大作用。
化學無時不在人們生活的各種活動中。洗滌劑是含磷的化合物,廣泛應用於人們清洗器具、紡織、造紙、農葯等部門。用磺鐵礦燃燒制硫酸,作為重要的化工原料。用「王水」檢驗金子是否純。用酸洗去水垢。用汽油乳化橡膠做粘合劑。用氫氟酸雕畫玻璃。用泡沫滅火器滅火。用二氧化碳加壓溶解制爽口的汽水,用小蘇打做可口的餅干。用腐蝕性葯品清除管道阻塞。生活中,化學的頻繁使用不是舉例能舉完的,它已與生活緊密聯系在一起。
化學本身是一面魔術鏡,將一百多種元素巧妙地結合,組成神奇美麗的世界。它使碳這一元素形成了美麗高貴的金剛石和柔軟廉價的石墨兩種天壤之別的形態,跟人們開了玩笑。人們將在他的一個個玩笑中不斷摸索進步。而我們的生活也將隨著它的進步而進入美好的未來。
3. 化學與社會論文1000字
從化學與生活的關系來看:
如果說人文和社會知識是從生活中提煉出的一種抽象的知識,那麼,物理和化學知識作為自然科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則是從生活中直接得到的常識,因而,其用之於生活的方面和領域更為廣闊。掌握適當的物理和化學知識,不僅能幫助我們解釋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疑問,更能增加我們的生活常識,提高生活質量。例如肯得基的「蘇丹紅事件」便是化學知識運用於生活的很好明證——一個不懂化學的人,是斷然不知道這件事的意義的。
化學與政治學科的關系。
政治學作為新興學科,其學科前景和實用性固然不甚為人所知,但政治學科所研究的領域和意義卻是不容被忽視的。政治學科主要研究人類精神文明發展的歷史,以及從歷史中結晶出的文化積淀。概而言之,政治學是以人的精神訴求為研究對象,並最終使人在精神領域達到更高的善的一門學科。因而,關注人的需求,指引人的發展,讓人們在精神層面得到更好的發展是政治學科追求的目標之一。
化學與日常生活息息相關,人類也曾利用自己掌握的化學知識讓自己所處的社會歷史時期前進了許多年。但同時,化學就如同一把雙刃劍,化學對人類積極和消極的方面都毫不隱諱地存在著。而如何揚長避短,讓化學發揮更好的作用為人類社會進步服務,是人類需要關注的一個話題。例如美國擁有當今世界上最多的科學家和最先進的科學技術,他們用化學科學製造出了核武器,然而卻將化學創造出來的這個「厲害角色」用到了屠殺伊拉克平民的戰斗中;日本人運用生物、化學技術製造出了生化武器,同樣,這些武器也只是在屠殺中國平民的戰斗中露出了其「助桀為虐」的不光彩面目。當然,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我們需要指明的是,化學在發展的過程中固然有人才和技術提高的必要,但同樣也需要正確的方向的指引,否則,只可能陷入「越發展越落後」境地。政治學科正有對人們進行勸誡,進行價值觀教育的作用。因而,正確地運用化學與政治學的知識在使人類生活水平提高的意義上來說,雖然方式不同,但殊途同歸。
同時,化學實驗的操作不當造成人類災難的事例也不枚勝舉。從廣義上來講,人類社會是一個整體,無論是物質文明,還是精神文明,無不是在一個整體中和諧共存和發展的,人類的任何社會活動都應該以與自然和諧共存,促進人類實質意義上的提高為目標的,因而,如何讓化學服務於人類,真正做到以人為本,與自然和諧共存,樹立科學發展觀,是政治學科的重要任務,因此,從指引化學發展方向,使化學與社會和諧共存的角度來講,化學與政治學科關系緊密。
四、從化學與個人發展的關系來看
信息時代,知識最為重要,無論是文盲,還是知識分子,在不斷學習,充實、善自己知識結構的道路上,沒有高低尊卑之分,作為社會精英的大學生,就更需要學習各方面知識,以充實自己,使自己成為各行業都能獨當一面的人,無論是對自己的就業前景,還是對社會的貢獻角度都大有裨益。因而,學習化學與社會,了解人類文明發展的歷史,知曉文明之間的內部聯系,促使人類文明不斷向前發展,使科學發展在為人類福祉的不斷增進的道路上發揮更大作用意義深遠。我們要明白,「知識無止境,學習亦當不休止。」
4. 簡要說明化學與人類生活和社會發展的關系...
1.保證人類的生存並不斷提高人類的生活質量
2.化學是一門是實用的學科,它與數學物理等學科共同成為自然科學迅猛發展的基礎.
3.化學與其他學科的交叉與滲透,產生了很多邊緣學科,如生物化學、地球化學、宇宙化學、海洋化學、大氣化學等等,使得生物、電子、航天、激光、地質、海洋等科學技術迅猛發展.
4.(最重要的一點,也是所有科學學科共有的作用)培養不斷進取、發現、探索、好奇的心理,激發人類對理解自然,了解自然的渴望,豐富人的精神世界.
5. 化學與人類進步及社會發展關系密切是什麼
化學科學的發展,增進了人類對自然的認識,促進了社會的進步。所以說化學是人類進步的關鍵學科之一。但是某些化學變化或現象會影響人類的生活和社會的可持續發展,我們對此要有正確的認識並能充分、高度、負責的去對待。
與人類生活、社會發展相關聯的內容較多,如穿衣、用電、取暖、生活垃圾、化妝品、醫療、運輸、資源、污染等等,還有新材料、新能源、健康、環境以及資源的可持續發展、污染問題等。教學中,教師要多收集材料、多觀察、多探索、多實踐,先行一步,但千萬不要怕被學生問住,現在學生比老師強已是大勢所趨,主要原因眾所周知,那就是信息社會的到來,學生上網查詢,咱們大多卻是沒網可上。但從心理上我們要接受學生有些問題比我們懂。放飛學生思維,由教師變為導師是課改中教師角色轉變的必由之路。師生共同研究,有助於學生體驗學習過程,激發學習興趣,要大膽鼓勵學生去探索新的東西,「從做中學」。化學與人類生活、社會發展,主要內容包括常見化合物、空氣、水、生活和工業用品、相關材料、能源、健康、環保、可持續發展等等,在學習這些知識的時候,怎樣才能更好的加強化學與人類生活、社會發展的聯系
6. 化學物質與人類社會的關系
化學利用得好的話,能促進人類的進步與發展;化學利用得不好,也能毀滅人類。如三聚氰胺用於人類食用的牛奶上;地溝油通過化學方法再次回到人類的餐桌上;成色不好的大米通過化學的方法化妝後再次讓人類食用。等等,使人類的健康受到嚴重的威脅。火葯用於煙花上,能娛樂人類的生活,但用於軍火上,又能讓人類滅亡。但也只有亞、非、拉等國家的人才會為了自己的眼前利益而干毀滅自己同胞的事。化學在現代科學技術發展中的地位
· 化學在世界科學發展中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我國中科院士,有機化學家戴立
信教授曾指出:「化學是一門中心科學,化學是一門有用的科學,化學是一門創造性
的科學。」80年代初,著名化學家,美國總統科學顧問皮井廉一(kenichi
fujui)曾說:「在古老的物理學-化學-生物學的排序中,化學是註定是中心位
置的佔有者。美國T.ATEX大學化學系教授福克斯( M.A.Fox)在1994年第13屆國
際化學教育會議指出:」化學是中心科學,化學在發展過程中使相關學科有了新
的發現。」 在長期的發展中,化學學科與其他自然科學之間互相影響。互相滲
透,互相綜合,不但推動了化學研究和化學理論的發展,也促進和推動了其他自
然科學的學科如數學,物理學、生物學、天文學、地質學、材料科學等的發展。
2-2 化學在社會經濟發展中的作用
· 化學對人類社會發展作出的貢獻是多方面的和全方位的,從人類的衣食住行到
高科技發展的各個領域,到處留下了化學研究的足跡,享受著化學發展的成果,
特別是即將進入21世紀,人類社會面臨著資源、能源、材料、環境等眾多問題的
挑戰,給化學的進步提供了廣闊的天地,即在發展新材料學,性能源與可在生能
源科學技術,生命科學技術,信息科學技術及有益於環境的高新技術中,化學工
作者都將能發揮十分重要的工作 。
7. 化學發展史和社會發展史有何關系
化學發展史與社會發展史的關系:
1.化學發展促進社會各行業的發展.例如古代的冶煉銅的技術,促進了當時冶煉銅的技術,並且對於國家的兵力和經濟的發展具有促進作用,同時對百姓的生活條件有了很大的提高.再例如古代造紙術的發明,促進了當時人書寫材料的發展和進步,火葯的發明促進了軍事的發展.
2.社會的發展對化學的發展也會有促進作用,同時社會的發展也會限制化學的發展.當社會的文明和技術發展到一定階段,對於化學的技術也會進步.如果社會的發展受到阻滯,則科學的發展和技術的發展就會退步,也會影響到化學技術的發展.
8. 如何把化學知識和生活實際聯系起來
如何引導學生將化學知識與生活實際相聯系?
答:1、在化學課堂教學中實施科技教育。廣泛收集近年來化學科學領域的新發展、新成果,並在課堂教學中滲透,增強學生學以致用的觀念;充分利用各種多媒體電化教學手段,最大限度地介紹給學生並指導學生學習。保證學生在接受科學文化知識的同時,增強科技意識,激發對科技的熱情,建立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樹立科學的社會責任感和培養科學知識的應用能力,有效地促進教育和教學質量的提高,有效地促進素質教育的全面實施。
2、在化學課堂教學中進行跨學科綜合能力培養。加強學科聯系,抓住本學科中那些聯結多個學科內容的知識點,挖掘出隱含其中的綜合交叉因素,以形成一體化的知識網路,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設計跨學科的專題綜合訓練,注重試題考查內容的多樣性。
3、在化學課堂教學中進行環境教育。使學生了解人與周圍環境的相互關系,認識人類影響環境的性質和含義,從而培養學生愛護環境,改善環境的意識。保護環境,人人有責,這是社會發展的需要,是我國全面發展教育的具體要求。
4、化學課堂教學與生活實際聯系。化學具有實用性,它與我們的吃、穿、住、行、用無一不緊密聯系,教學中要努力把教學內容和生活實際結合起來,引導學生學化學,用化學,開闊學生視野,鞏固和深化課內基礎知識,促進學生在生活中學習並活用化學知識。
5、化學課堂教學與生產實際聯系。組織學生參觀學習,了解化學知識的具體應用。如參觀化肥廠生產流程,純凈水製取等;通過化學講座,廣泛宣傳化學方面研究成果的應用;通過化學興趣小組,開展興趣實驗或進行實驗研究,利用化學實驗進行科學方法,科學態度教育,滿足學生探索的慾望,提高學生生產實踐的能力。
6、化學課堂教學與社會實際聯系。結合社會熱點問題,布置課外學習題目,豐富學生知識,培養學生善於學習的好習慣;利用化學知識的廣泛性,培養學生用化學的眼光來觀察世界。
綜上所述,化學學科課堂教學與生活生產實際聯系,必能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培養學生多方面能力,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發展。
9. 化學與社會的關系是什麼
化學在社會發展中的作用和地位
人類生活的各個方面,社會發展的各種需要都與化學息息相關。
首先從我們的衣、食、住、行來看,色澤鮮艷的衣料需要經過化學處理和印染,豐富多彩的合成纖維更是化學的一大貢獻。要裝滿糧袋子,豐富菜籃子,關鍵之一是發展化肥和農葯的生產。加工製造色香味俱佳的食品,離不開各種食品添加劑,如甜味劑、防腐劑、香料、調味劑和色素等等,它們大多是用化學合成方法或用化學分離方法從天然產物中提取出來的。現代建築所用的水泥、石灰、油漆、玻璃和塑料等材料都是化工產品。用以代步的各種現代交通工具,不僅需要汽油、柴油作動力,還需要各種汽油添加劑、防凍劑,以及機械部分的潤滑劑,這些無一不是石油化工產品。此外,人們需要的葯品,洗滌劑、美容品和化妝品等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用品也都是化學制劑。可見我們的衣、食、住、行無不與化學有關,人人都需要用化學製品,可以說我們生活在化學世界裡。
再從社會發展來看,化學對於實現農業、工業、國防和科學技術現代化具有重要的作用。農業要大幅度的增產,農、林、牧、副、漁各業要全面發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賴於化學科學的成就。化肥、農葯、植物生長激素和除草劑等化學產品,不僅可以提高產量,而且也改進了耕作方法。高效、低污染的新農葯的研製,長效、復合化肥的生產,農、副業產品的綜合利用和合理貯運,也都需要應用化學知識。在工業現代化和國防現代化方面,急需研製各種性能迥異的金屬材料、非金屬材料和高分子材料。在煤、石油和天然氣的開發、煉制和綜合利用中包含著極為豐富的化學知識,並已形成煤化學、石油化學等專門領域。導彈的生產、人造衛星的發射,需要很多種具有特殊性能的化學產品,如高能燃料、高能電池、高敏膠片及耐高溫、耐輻射的材料等。
隨著科學技術和生產水平的提高以及新的實驗手段和電子計算機的廣泛應用,不僅化學科學本身有了突飛猛進的發展,而且由於化學與其他科學的相互滲透,相互交叉,也大大促進了其他基礎科學和應用科學的發展和交叉學科的形成。目前國際上最關心的幾個重大問題——環境的保護、能源的開發利用、功能材料的研製、生命過程奧秘的探索——都與化學密切相關。隨著工業生產的發展,工業廢氣、廢水和廢渣越來越多,處理不當就會污染環境。全球氣溫變暖、臭氧層破壞和酸雨是三大環境問題,正在危及著人類的生存和發展,因此,三廢的治理和利用,尋找凈化環境的方法和對污染情況的監測,都是現今化學工作者的重要任務。在能源開發和利用方面,化學工作者為人類使用煤和石油曾做出了重大貢獻,現在又在為開發新能源積極努力。利用太陽能和氫能源的研究工作都是化學科學研究的前沿課題。材料科學是以化學、物理和生物學等為基礎的邊緣科學,它主要是研究和開發具有電、磁、光和催化等各種性能的新材料,如高溫超導體、非線性光學材料和功能性高分子合成材料等。生命過程中充滿著各種生物化學反應,當今化學家和生物學家正在通力合作,探索生命現象的奧秘,從原子、分子水平上對生命過程做出化學的說明則是化學家的優勢。
總之,化學與國民經濟各個部門、尖端科學技術各個領域以及人民生活各個方面都有著密切聯系。它是一門重要的基礎科學,它在整個自然科學中的關系和地位,正如〔美〕Pimentel G C在《化學中的機會——今天和明天》一書中指出的「化學是一門中心科學,它與杜會發展各方面的需要都有密切關系。」它不僅是化學工作者的專業知識,也是廣大人民科學知識的組成部分,化學教育的普及是社會發展的需要,是提高公民文化素質的需要。
10. 化學與社會的關系 從能源 信息 環境 材料方面談談吧
舊燃料新能源
舊能源新效率無熱引擎出新路:索羅斯投資(投機)新能源的另解
發動機效率趨向100%的舊燃料新能源
氫能、風能、太陽能、海洋能、生物質能和核聚變能……新能源的方式,只是能量利用多步驟中前移的一環。而被忽視,潛力巨大的發動機或做功原理、觀念的革新更是未來能源開發的第一大方向!
現在的能量利用效率不高,浪費驚人。經典的熱機做功方式,能量做功的有用效率只有25%(1/4),最高也就1/3(33.3%).而100%能量中的75%(3/4)、或66.67%(2/3)都作為無用的熱浪費掉了。另有意外,「班克斯熱機」是利用記憶合金製成的不要燃料,不耗電力的高效發動機。
熱機做功的原理是燃料產熱=微觀粒子的無序運動。這個熱運動,平均說三維空間上每個方向的能量各佔1/3,而熱機做有用功的也就三維方向中的一個方向維度。其他二維方向上的能量只好作為廢熱浪費掉!
幾十年前已經開始冷落的「絕熱發動機」沒有象「古典熱機原理」預測的那樣提升發動機的效率。證明古典熱力學機理模型有了問題!而且是大問題!熱機出口溫度與入口溫度的比不是決定發動機效率的關鍵因素!
「絕熱」顯然已經不是提高熱機效率的好創意。原因何在?源自「新熱力學發動機原理」!「無熱發動機」。當熱已經產生,無序運動已經出籠,魔獸就控制不住了!引擎的效率被這1/3或1/4極限桎梏住了。陶瓷「絕熱」只是沒有診斷對的「錯方」,用錯葯就是必然。
當舊能源(包括新能源)沒有產熱,新引擎100%做功才會成為可能!也就是舊、新能源微觀做有序的一維的運動,發動機的效率才能回歸100%,浪費的2/3或3/4能源才可引爾能發,不向或少向環境排泄廢熱,污染環境,節約大自然的資源!
充分利用好舊能源,為新能源的完美浮出打好前站,做好基礎!
節能
節能的中心思想是採取技術上可行、經濟上合理以及環境和社會可接受的措施,來更有效地利用能源資源。為了達到這一目的,需要從能源資源的開發到終端利用,更好地進行科學管理和技術改造,以達到高的能源利用效率和降低單位產品的能源消費。由於常規能源資源有限,而世界能源的總消費量則隨著工農業生產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越來越大,世界各國十分重視節能技術的研究(特別是節約常規能源中的煤、石油和天然氣,因為這些還是寶貴的化工原料;尤其是石油,它的世界貯量相對很少),千方百計地尋求代用能源,開發利用新能源。
能源的可持續發展
必須尋找一些既能保證有長期足夠的供應量又不會造成環境污染的能源。
而目前人類面臨的問題正是:能源資源枯竭;環境污染嚴重。
隨著我國城鎮化進程的不斷推進,能源需求持續增長,能源供需矛盾也越來越突出,迫在眉睫的問題是,中國究竟該尋求一條怎樣的能源可持續發展之路?業內官員和學者認為,為了實現能源的可持續發展,中國一方面必須「開源」,即開發核電、風電等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另一方面還要「節流」,即調整能源結構,大力實施節能減排。
開發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是能源可持續發展的應有之義。我國的能源供應結構里,煤炭、石油與天然氣等不可再生能源占絕大部分,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開發不足,這不僅造成環境污染等一系列問題,也嚴重製約能源發展,必須下大力氣加快發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優化能源結構,增強能源供給能力,緩解壓力。
我國的核電裝機容量不到發電裝機容量的2%,遠低於世界17%的平均水平,應當採取有效的措施,解決技術路線、投資體制、燃料保障等問題,使我國核電發展的步子邁得更大一些。同時,我國的風電資源量在10億千瓦左右,目前僅開發幾百萬千瓦,應當對風電發展進行正確引導,促進用電健康可持續發展。
走能源可持續發展之路,從大的能源結構來講,還是要加快發展核電。最近一兩年,從中央到國務院,都堅定了加快發展核電的信心,今年以來核電的工作力度也在加大。在今後一個時期,在優化能源結構方面,核電的比重、速度要保持相對快速的增長,規模要在短期內有比較大的提升。不光是沿海,還要逐步向中部地區發展。
節能減排是能源可持續發展的必由之路。侯雲春表示,我國能源需求結構不合理突出表現在能源利用消耗高、浪費大、污染嚴重,緩解能源供需矛盾問題,從根本上就是大力節約和合理使用,提高其利用效率,嚴格控制鋼鐵、有色、化工、電力等高耗能產業發展,進一步淘汰落後的生產能力。同時,還要大力發展循環經濟、積極開展清潔生產,全面推進管理節能,大力推廣節能市場機制,促進節能發展,廣泛開展全民節能活動。
能源危機
由於石油、煤炭等目前大量使用的傳統化石能源枯竭,同時新的能源生產供應體系又未能建立而在交通運輸、金融業、工商業等方面造成的一系列問題統稱能源危機。
根據經濟學家和科學家的普遍估計,到本世紀中葉,也即2050年左右,石油資源將會開采殆盡,其價格升到很高,不適於大眾化普及應用的時候,如果新的能源體系尚未建立,能源危機將席捲全球,尤以歐美極大依賴於石油資源的發達國家受害為重。最嚴重的狀態,莫過於工業大幅度萎縮,或甚至因為搶占剩餘的石油資源而引發戰爭。
為了避免上述窘境,目前美國、加拿大、日本、歐盟等都在積極開發如太陽能、風能、海洋能(包括潮汐能和波浪能)等可再生新能源,或者將注意力轉向海底可燃冰(水合天然氣)等新的化石能源。同時,氫氣、甲醇等燃料作為汽油、柴油的替代品,也受到了廣泛關注。目前國內外熱情研究的氫燃料電池電動汽車,就是此類能源中介應用的典型代表。
能源是整個世界發展和經濟增長的最基本的驅動力,是人類賴以生存的基礎。自工業革命以來,能源安全問題就開始出現。1913年,英國海軍開始用石油取代煤炭作為動力時,時任海軍上將的邱吉爾就提出了「絕不能僅僅依賴一種石油、一種工藝、一個國家和一個油田」這一迄今仍未過時的能源多樣化原則。伴隨著人類社會對能源需求的增加,能源安全逐漸與政治、經濟安全緊密聯系在一起。兩次世界大戰中,能源躍升為影響戰爭結局、決定國家命運的重要因素。法國總理克萊蒙梭曾說,「一滴石油相當於我們戰士的一滴鮮血」。可見,能源安全的重要性在那時便已得到國際社會普遍認可。20世紀70年代爆發的兩次石油危機使能源安全的內涵得到極大拓展,特別是1974年成立的國際能源署正式提出了以穩定石油供應和價格為中心的能源安全概念,西方國家也據此制定了以能源供應安全為核心的能源政策。在此後的二十多年裡,在穩定能源供應的支持下,世界經濟規模取得了較大增長。但是,人類在享受能源帶來的經濟發展、科技進步等利益的同時,也遇到一系列無法避免的能源安全挑戰,能源短缺、資源爭奪以及過度使用能源造成的環境污染等問題威脅著人類的生存與發展。
目前世界上常規能源的儲量有的只能維持半個世紀(如石油),最多的也能維持一、兩個世紀(如煤)人類生存的需求。
今天的世界人口已經突破60億,比上個世紀末期增加了2倍多,而能源消費據統計卻增加了16倍多。無論多少人談論「節約」和「利用太陽能」或「打更多的油井或氣井」或者「發現更多更大的煤田」,能源的供應卻始終跟不上人類對能源的需求。當前世界能源消費以化石資源為主,其中中國等少數國家是以煤炭為主,其它國家大部分則是以石油與天然氣為主。按目前的消耗量,專家預測石油、天然氣最多隻能維持不到半個世紀,煤炭也只能維持一、兩個世紀。所以不管是哪一種常規能源結構,人類面臨的能源危機都日趨嚴重。
當前世界所面臨的能源安全問題呈現出與歷次石油危機明顯不同的新特點和新變化,它不僅僅是能源供應安全問題,而是包括能源供應、能源需求、能源價格、能源運輸、能源使用等安全問題在內的綜合性風險與威脅。
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中國是一個能源生產和消費大國。能源生產量僅次於美國和俄羅斯,居世界第三位;基本能源消費佔世界總消費量的l/10,僅次於美國,居世界第二位。中國又是一個以煤炭為主要能源的國家,發展經濟與環境污染的矛盾比較突出。近年來能源安全問題也日益成為國家生活乃至全社會關注的焦點,日益成為中國戰略安全的隱患和制約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瓶頸。上個世紀90年代以來,中國經濟的持續高速發展帶動了能源消費量的急劇上升。自1993年起,中國由能源凈出口國變成凈進口國,能源總消費已大於總供給,能源需求的對外依存度迅速增大。煤炭、電力、石油和天然氣等能源在中國都存在缺口,其中,石油需求量的大增以及由其引起的結構性矛盾日益成為中國能源安全所面臨的最大難題。
就可預見的未來來看,汽車不會大量減少的,但是石油危機的確會對汽車業有一定的影響,比如開發新型汽車(像混合動力、燃料電池、氫動力、太陽能等)以減輕對石油的依賴,減少一些不必要的汽車使用(主要是指私家車)以節約燃料等,但是總的來看不用擔心汽車減少這個問題。
啟示與建議
1. 依靠科技進步和政策引導,提高能源效率,走高效、清潔化的能源利用道路。中國有自己的國情,中國能源資源儲量結構的特點及中國經濟結構的特色,決定在可預見的未來,我國以煤炭為主的能源結構將不大可能改變,我國能源消費結構與世界能源消費結構的差異將繼續存在,這就要求中國的能源政策,包括在能源基礎設施建設、能源勘探生產、能源利用、環境污染控制和利用海外能源等方面的政策應有別於其他國家。鑒於我國人口多、能源資源特別是優質能源資源有限,以及正處於工業化進程中等情況,應特別注意依靠科技進步和政策引導,提高能源效率,尋求能源的清潔化利用,積極倡導能源、環境和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2. 積極借鑒國際先進經驗,建立和完善我國能源安全體系。為保障能源安全,我國一方面應借鑒國際先進經驗,完善能源法律法規,建立能源市場信息統計體系,建立我國能源安全的預警機制、能源儲備機制和能源危機應急機制,積極倡導能源供應在來源、品種、貿易、運輸等方式的多元化,提高市場化程度;另一方面應加強與主要能源生產國和消費國的對話,擴大能源供應網路,實現能源生產、運輸、采購、貿易及利用的全球化.
趨勢
新能源發展現狀和趨勢
部分可再生能源利用技術已經取得了長足的發展,並在世界各地形成了一定的規模。目前,生物質能、太陽能、風能以及水力發電、地熱能等的利用技術已經得到了應用。
國際能源署(IEA)對2000~2030年國際電力的需求進行了研究,研究表明,來自可再生能源的發電總量年平均增長速度將最快。IEA的研究認為,在未來30年內非水利的可再生能源發電將比其他任何燃料的發電都要增長得快,年增長速度近6%在2000~2030年間其總發電量將增加5倍,到2030年,它將提供世界總電力的4.4%,其中生物質能將占其中的80%。
目前可再生能源在一次能源中的比例總體上偏低,一方面是與不同國家的重視程度與政策有關,另一方面與可再生能源技術的成本偏高有關,尤其是技術含量較高的太陽能、生物質能、風能等據IEA的預測研究,在未來30年可再生能源發電的成本將大幅度下降,從而增加它的競爭力。可再生能源利用的成本與多種因素有關,因而成本預測的結果具有一定的不確定性。但這些預測結果表明了可再生能源利用技術成本將呈不斷下降的趨勢。
我國政府高度重視可再生能源的研究與開發。國家經貿委制定了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產業發展的「十五」規劃,並制定頒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可再生能源法》,重點發展太陽能光熱利用、風力發電、生物質能高效利用和地熱能的利用。近年來在國家的大力扶持下,我國在風力發電、海洋能潮汐發電以及太陽能利用等領域已經取得了很大的進展。
新能源(或稱可再生能源更貼切)主要有:太陽能、風能、地熱能、生物質能等。生物質能在經過了幾十年的探索後,國內外許多專家都表示這種能源方式不能大力發展,它不但會搶奪人類賴以生存的土地資源,更將會導致社會不健康發展;地熱能的開發和空調的使用具有同樣特性,如大規模開發必將導致區域地面表層土壤環境遭到破壞,必將引起再一次生態環境變化;而風能和太陽能對於地球來講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健康能源,他們必將成為今後替代能源主流。
太陽能發電具有布置簡便以及維護方便等特點,應用面較廣,現在全球裝機總容量已經開始追趕傳統風力發電,在德國甚至接近全國發電總量的5%-8%,隨之而來的問題令我們意想不到,太陽能發電的時間局限性導致了對電網的沖擊,如何解決這一問題成為能源界的一大困惑。
風力發電在19世紀末就開始登上歷史的舞台,在一百多年的發展中,一直是新能源領域的獨孤求敗,由於它造價相對低廉,成了各個國家爭相發展的新能源首選,然而,隨著大型風電場的不斷增多,佔用的土地也日益擴大,產生的社會矛盾日益突出,如何解決這一難題,成了我們又一困惑。
早在2001年,MUCE就為了開拓穩定的海島通信電源而開展一項研究,經過六年多研究和實踐,終於將一種成熟的新型應用方式MUCE風光互補系統向社會推廣,這種系統採用了我國自主研製的新型垂直軸風力發電機(H型)和太陽能發電進行10:3地結合,形成了相對穩定的電力輸出。在建築上、野外、通信基站、路燈、海島均進行了實際應用,獲得了大量可靠的使用數據。這一系統的研究成果將為我國乃至世界的新能源發展帶來了新的動力。
新型垂直軸風力發電機(H型)突破了傳統的水平軸風力發電機啟動風速高、噪音大、抗風能力差、受風向影響等缺點,採取了完全不同的設計理論,採用了新型結構和材料,達到微風啟動、無噪音、抗12級以上台風、不受風向影響等性能,可大量用於別墅、多層及高層建築、路燈等中小型應用場合。以它為主建立的風光互補發電系統,具有電力輸出穩定、經濟性高、對環境影響小等優點,也解決了太陽能發展中對電網沖擊等影響。
隨著能源危機日益臨近,新能源已經成為今後世界上的主要能源之一。其中太陽能已經逐漸走入我們尋常的生活,風力發電偶爾可以看到或聽到,可是它們作為新能源如何在實際中去應用?新能源的發展究竟會是怎樣的格局?這些問題將是我們在今後很長時間里需要探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