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氧化還原反應》的說課稿
作為一名為他人授業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說課稿,說課稿是進行說課准備的文稿,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那麼什麼樣的說課稿才是好的呢?以下是我為大家整理的《氧化還原反應》的說課稿範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一、說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氧化還原反應」是人教版高一化學新教材第二章第三節的內容。對於氧化氧化還原反應,在中學新課程體系中是分三階段完成的:在初中階段從得氧失氧的角度分析理解;在化學必修1中要求在初中化學的基礎上,能用化合價升降和電子轉移的觀點來初步理解氧化還原反應以及了解常見的氧化劑和還原劑即可;通過後續課程如金屬及其化合物及非金屬及其化合物的學習,對氧化還原反應有了更多更具體的認識後再要求學生深入理解氧化還原反應的有關知識。
本節課的教學處於第二階段,既復習了初中的基本類型反應及氧化反應、還原反應的重要知識並以此為鋪墊展開對氧化還原反應的較深層次的學習,還將是今後聯系元素化合物知識的重要紐帶。氧化還原反應的知識是高中化學的重要理論知識,不僅是本章的教學重點,也是整個高中化學的教學重點。
2.教學目標
根據《課程標准》的要求、教材的編排意圖及高一學生的特點我擬定如下教學目標:
知識技能目標:初步掌握根據化合價的變化和電子轉移的觀點分析氧化還原反應的方法;學會用化合價的變化和電子轉移的觀點判斷氧化還原反應;理解氧化還原反應的實質。
過程方法目標:體驗氧化還原反應從得氧失氧的原始特徵到化合價升降的表面現象再到電子轉移的本質原因層層推、,逐步深入的發展過程,通過對氧化還原反應的特徵和本質的分析,學習由表及裡以及邏輯推理的抽象思維方法。
情感態度目標:通過氧化和還原這一對典型矛盾,它們既相反又相互依存的關系的認識,深刻體會對立統一規律在自然現象中的體現,樹立用正確的觀點和方法學習化學知識。
3.教學重難點
氧化還原反應從得氧失氧的原始特徵到化合價升降的表面現象再到電子轉移的本質原因層層推進、逐步深入的發展過程是對氧化還原反應概念認識的一次質的飛躍,是一個由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的過程,對培養學生的抽象思維方法具有重要意義,因此認識氧化還原反應的過程和方法是本節課的重點,又因為從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的過程,跨度比較大,尤其學生對物質結構的知識了解不多,有關共用電子對偏移的知識比較陌生,分析氧化還原反應中的電子轉移(尤其是偏移)會有一定的困難。所以這一過程和方法也是本節課的難點。
二、說教學方法法
本節課的教學內容難度大、跨度大,必須精心設計教法,力求深入淺出,而且還要調動學生的思維,讓他們積極參與到教學過程中,才能深刻地體驗知識的形成和發展的過程。所以我採用「問題解決法」教學,通過設計富有驅動性的、環環相扣的問題,讓學生思考、討論、歸納,並輔以多媒體教學手段展示微觀過程化抽象為形象化微觀為宏觀,在問題解決的過程中逐步將學生的認識引向深入。
三、說教學過程:
[問題一]我們在初中學過哪些基本反應類型,你能否各舉一例來說明?
這一問題設置的目的主要是喚起學生的已有知識,為下面的學習作好鋪墊。學生通過思考能夠回憶出化合反應、分解反應、置換反應和復分解反應。我接著提問:
[問題二]用四種基本反應類型分類屬於哪一種反應?
學生通過觀察很容易發現這一反應不屬於四種基本反應類型中的任何一種,很自然地引起一種認知矛盾,很顯然四種基本反應類型的分類並不能包括所有的化學反應,問題也油然而生:那它屬於哪一種化學反應呢?我順勢提問:
[問題三]我們在初中還學過哪些化學類型,其分類標準是什麼?你能舉出一些例子嗎?
學生能夠回憶出初中學過的氧化反應、還原反應,並能舉出一些典型的例子,如:C+O2=CO2,CuO+H2=Cu+H2O等。但初中學習時氧化反應和還原反應是分別介紹的,所以我接著讓學生討論:
[問題四]以CuO+H2=Cu+H2O為例,氧化反應和還原反應是分別獨立進行的嗎?
學生通過討論很容易發現還原反應與氧化反應是並存的,有得氧必有失氧,將一個反應中同時發生的兩個過程人為地分割開,是不恰當的,也不能反映該類反應本質。所以我們要不斷完善,深化對各種問題的認識,以科學的態度來學習。通過這個問題不僅深化了學生的認識,滲透了辯證唯物主義教育,教師還可趁勢引入新課,從得氧失氧角度歸納出氧化還原反應的概念。
以上問題的設置可以說是為引入新課作了堅實的鋪墊,學生在這些問題的解決的過程中既復習了初中知識,又將學生思維的興奮點調動起來,使得新課的學習既源於初中,又高於初中。
氧化還原反應概念從得氧、失氧到電子轉移的角度認識和理解,其跨度較大,學生較難接受,須架好「橋梁」讓學生順利過渡,這是突破難點所必須的。這座「橋」就是化學反應中物質所含元素的化合價及其變化。
[問題五]標出上述幾個反應的各元素的化合價,觀察化合價有無變化,變化有無規律?
學生通過練習、觀察不難發現凡物質所含元素化合價升高的反應是氧化反應,化合價降低的反應是還原反應。那麼我們可以把凡有元素化合價升降的化學反應定義為氧化還原反應。緊接著讓學生分析:
[問題六],沒有得氧失氧,是否是氧化還原反應?
從分析中學生可以得知盡管沒有失氧和得氧的關系,但是發生了化合價的升降,因此也是氧化還原反應。由此可見,用化合價的升降來定義的氧化還原反應大大擴展了其內涵。
氧化還原反應及其有關概念從元素化合價的升降到電子轉移的過渡,是其概念的升華和對其本質的認識過程,也是教和學的關鍵環節,也是教學的難點。我緊接著設問:
[問題七]是什麼原因引起了氧化還原反應中元素化合價的升降?也就是氧化還原反應的本質屬性是什麼?
在這一過程的教學中我會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知識,復習和加深學生對化合價本質的認識,弄清化合價的數值和正負跟原子的電子得失之間的內在聯系。在此充分利用多媒體的優勢,把氯氣和金屬鈉的反應、氯氣和氫氣的反應製成課件,把氯化鈉和氯化氫的形成過程中電子的轉移加以形象化。這樣化抽象為具體,化微觀為宏觀,大大降低了學生理解和想像上的難度,也順利突破了難點。
至此,本節課的教學任務基本已順利完成,為了及時鞏固所學知識,教師可提出問題:
[問題八]氧化還原反應與四種基本反應類型有什麼關系?
這時可讓學生完成書上的習題2,通過練習不僅鞏固了新學的氧化還原反應,而且還可總結出氧化還原反應與四種基本反應類型的關系即:化合反應和分解分應有些是氧化還原反應,有些是非氧化還原反應,所有的置換反應都是氧化還原反應,所有的復分解反應都是非氧化還原反應。這樣設計不僅在課的結尾加強了概念之間的內在聯系,也讓學生的頭腦里形成了結構化的知識。
四、說學法指導
回顧本節課的教學,我通過環環相扣的`八個問題把整個課堂串聯起來,學生在這些問題的思考、討論過程中多種感官同時合作,多項信息綜合運用,在問題解決的過程中體驗知識獲得的過程,學習抽象思維、邏輯推理的方法,其主體性得到了充分的體現,充分貫徹了新課程的「一切為了學生發展」的理念。
五、說板書計劃
第二章化學物質及其變化
第三節氧化還原反應
一、氧化還原反應的概念
1.從得氧失氧的角度(原始特徵)
凡有得氧失氧發生的化學反應
2.從化合價升降的角度(表面現象)
凡有化合價升降的化學反應
3.從電子轉移的角度(本質原因)
凡有電子得失(或共用電子對偏移)的化學反應
各位老師:
大家好,我是今天的××號考生,我說課的題目是《氧化還原反應》第1課時的內容。接下來,我將從以下幾個方面開始我的說課。
一、說教材
該部分內容屬於人教版高中化學必修1第二章第三節的內容,在中學化學學習中,貫穿始終,是中學化學教學的重難點之一。本節課內容承接初中所學的氧化反應和還原反應,同時為之後學習金屬的冶煉和防護、化學電源、元素以及化合物知識奠定了基礎,因此本節課內容在課程上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由於氧化和還原是一對典型矛盾,雖是相反的,但又是相依存的,是培養學生辯證思維的好題材。
(過渡:教師不僅要對教材進行分析,還要對學生的情況有清晰明了的掌握,這樣才能做到因材施教,接下來我將對學情進行分析。)
二、說學情
學生在初中時就已經學過了氧化反應和還原反應,但是只是局限在得氧、失氧的角度來認識,因此在這節課中應該組織引導學生從化合價的角度來重新認識氧化反應和還原反應,逐漸形成正確、恰當地看待概念形成和發展的科學態度。
三、說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能夠從化合價升降和電子轉移的角度認識氧化還原反應;
2、理解氧化還原的本質是電子的轉移;
3、會用雙線橋法分析氧化還原反應的電子轉移情況。
【過程與方法】
通過對氧化還原反應的特徵和本質的分析,學習由表及裡以及由特殊到一般的邏輯推理方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氧化」和「還原」這一對典型矛盾的深入研究,深刻體會自然現象中的對立與統一關系,樹立辯證思想。
四、說教學重難點
【重點】
氧化還原反應的特徵
【難點】
氧化還原反應的本質
五、說教學方法
講授法、小組合作探究法
六、說教學過程
教學過程包括了四個環節:導入新課、新課講授、鞏固提升、小結作業。我將會這樣展開我的教學:
環節一:導入新課
由於學生在初中的時候就已經知道了什麼是氧化反應,什麼是還原反應,但是僅僅能從得失氧的角度來進行區分,因此我採用了溫故知新的方式導入本節新課:
首先提問學生什麼是氧化反應,什麼是還原反應,並請學生舉出幾個具體的實例。通過學生舉出的實例,我會請學生觀察碳還原氧化銅的化學反應方程式:
② 《氧化還原反應》說課稿
作為一名教職工,就難以避免地要准備說課稿,認真擬定說課稿,優秀的說課稿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以下是我為大家收集的《氧化還原反應》說課稿,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一、說教材
1、本節地位及作用
本節安排在新課標人教版教材必修1第二章,從學科內容方面講是學生認識化學學科的起始章,是連接義務教育階段化學與高中化學的紐帶和橋梁,對發展學生的科學素養,引導學生有效地進行高中階段化學學習,具有重要的承前啟後作用。氧化還原反應是中學化學的重要理論,是高考的熱點,同時對化學反應中能量觀點的建立十分重要。因此,本節是高中化學的教學重點之一。
2、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學會運用化合價和電子轉移的觀點分析氧化還原反應,加深對氧化還原反應的概念理解。
2)過程與方法
從狹義的定義入手上升到廣義的定義,由簡單到復雜揭示氧化還原反應的本質。
以「問題」為主線,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通過設計實驗,培養學生的探究精神。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通過創設問題情境,培養學生積極思維勇於探索的學習品質。
(2)對學生進行對立統一、透過現象看本質等辯證唯物主義教育,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自然觀。
4)教學重、難點
用化合價升降和電子轉移的觀點理解氧化還原反應。
二、 說學情
學生知識狀況:初中已學習電子得失、化合價等知識以及從得氧失氧角度分析氧化還原反應,但不系統。學生能力情況:學生通過初中一年的化學學習,已具備一定的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但學生習慣於被動接受的學習方式,不能主動參與到知識獲得的過程中。
三、說教法
課堂上學生的思維往往是從任務或問題的提出開始的,即「不憤不啟,不悱不發」。本節課我以「問題教學法」為主導,綜合各種教學方法,完成任務。通過設「障」立「疑」,造成學生對所學內容時時有疑難問題可思,有各種矛盾待解決的境地,促使他們參與到教學中,運用所學知識去探求和解決遇到的各種新問題,使學生處於「憤」與「悱」的狀態。
四、說學法
建構主義認為「學習是在已有經驗基礎上的生長,是由同化和順應構成的平衡過程」。學生從得氧失氧的角度認識氧化還原反應基礎上,在老師提出問題的指引下,積極思考,自主探究,從狹義的認識上升到從化合價升降和電子轉移的廣義角度。
五、說教學過程
[新課導入]投影:切開的蘋果表面顏色的變化;鐵釘生銹;干電池使小燈泡發光
[問題]知道它們的原理嗎?
由情景問題引出新課,引起學生興趣,激發探究意識。
[復習舊知]
[問題]在c+2cuo=co2+2cu反應中,從得氧失氧角度分析物質發生的反應?
[設問]氧化還原反應中是否一定有氧元素參加呢?
[問題]下面呈現氧化還原反應的正反例證,請同學們歸納總結氧化還原反應的本質特徵?
[投影]
例證1:H2+cuo=cu+H2o(氧化還原反應)
例證2:fe+cuso4==cu+feso4(氧化還原反應)
例證3:2Na+cl22Nacl(氧化還原反應)
例證4:H2+cl22Hcl(氧化還原反應)
例證5:2Hcl+caco3==cacl2+co2+H2o(非氧化還原反應)
例證6:2NaoH+cuso4==cu(oH)2+Na2so4(非氧化還原反應)
通過學生分析歸納,從化合價角度認識氧化還原反應。
[追問]能否從得氧失氧角度分析c+2cuo=co2+cu反應得到啟發,歸納化合價的升降與氧化還原反應的關系?
[問題]氧化還原反應中元素化合價為何發生變化?
[實驗探究]
實驗1:將鋅片插入cuso4溶液中
實驗2:將鋅片和碳棒中間連接一個電流計插入cuso4溶液中
[問題]
1、觀察實驗現象,並寫出反應方程式。
2、實驗2中電流產生的原因?為何有源源不斷的電子?
2、通過以上實驗,你認為氧化還原反應中化合價變化的原因是什麼?
學生雖然沒學原電池知識,但由現象能認識到本質是相同的,再在初中電流和電子得失知識上,體會到反應中有電子轉移,認識氧化還原反應的實質。
[展示]動畫展示該氧化還原反應中電子轉移。
直觀教學,讓微觀世界形象化。
[過渡]接下來從原子結構微觀
角度認識電子轉移與氧化還原反應的關系,理解電子轉移兩種形式——得失和偏移。
以鈉與氯氣、氫氣與氯氣反應為例
投影並講解
教學到此,分三個層次強化學生對氧化還原反應的理解。
[問題]討論氧化還原反應與四種基本反應類型的關系。
[鞏固練習]
從化合價升降和電子轉移的角度分析例證1、2、3、4中物質發生的反應
[教學反思]
本節課的教學設計是按概念的學習過程來完成的。設計中運用「問題教學法」和「討論教學法」的相關理論。通過一連串精心設計的問題,引導學生在探究中學習,在探究中發現。教學的關鍵是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學習,並在討論的基礎上對初中所學知識深入和拓寬,重建學生已有知識體系和網路。
一、教材分析
「氧化還原反應」是人教版高一化學新教材第二章第三節的內容。對於氧化氧化還原反應,在初中階段從得氧失氧的角度分析理解;在化學必修1中要求在初中化學的基礎上,能用化合價升降和電子轉移的觀點來初步理解氧化還原反應以及了解常見的氧化劑和還原劑即可;通過後續課程如金屬及其化合物及非金屬及其化合物的學習,對氧化還原反應有了更多更具體的認識後再要求學生深入理解氧化還原反應的有關知識。本節課既要復習初中的基本類型反應及氧化反應、還原反應的重要知識並以此為鋪墊展開對氧化還原反應的較深層次的學習,還將是今後聯系元素化合物知識的重要紐帶。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氧化還原反應的知識是高中化學的重要理論知識,不僅是本章的教學重點,也是整個高中化學的教學重點。
二、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初步掌握根據化合價的升降和電子轉移的觀點分析氧化還原反應的方法;學會用化合價的變化和電子轉移的觀點判斷氧化還原反應;理解氧化還原反應的實質。
2、過程與方法:體驗氧化還原反應從得氧失氧的原始特徵到化合價升降的表面現象再到電子轉移的本質原因層層推進,逐步深入的發展過程,通過對氧化還原反應的特徵和本質的分析,學習由表及裡和以辯證的觀點來思考問題思。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氧化和還原這一對典型矛盾,它們既相反又相互依存的關系的認識,深刻體會對立統一規律在自然現象中的體現,樹立用正確的觀點和方法學習化學知識。
4、重難點設置:
重點:用化合價升降和電子轉移的觀點理解氧化還原反應。
難點:用化合價升降和電子轉移的觀點分析氧化還原反應。生掌握氧化還原反應的概念及其中的對立統一的關系。
三、教學過程
本節課的教學內容難度大,要使同學們掌握氧化還原反應的本質不是一件那麼容易的事情。因此,必須精心設計教法,力求深入淺出,而且還要調動學生的思考積極性,讓他們積極參與到教學活動中,成為學習的主體者。所以我採用「問題解決法」教學,通過設計富有驅動性的、環環相扣的問題,讓學生思考、討論、歸納,並輔以多媒體教學手段展示微觀過程化抽象為形象化微觀為宏觀,在問題解決的過程中逐步將學生的思考方向引向深入。
問題的設計由以下幾個問題的環環相扣來完成。
問題一:讓學生回憶出初中學過的氧化反應、還原反應,並舉出一些典型的例子。
同學們根據初中的知識從得氧失氧這一方面來判斷氧化反應和還原反應,其回答可能會有很多個反應。此時老師挑選出兩個比較典型的反應式來進行分析。如:。但初中學習時氧化反應和還原反應是分別介紹的,所以我接著讓學生討論:
問題二:以為例,氧化反應和還原反應是分別獨立進行的嗎?
學生通過討論很容易發現還原反應與氧化反應是並存的,有得氧必有失氧,將一個反應中同時發生的兩個過程人為地分割開,是不恰當的,也不能反映該類反應本質。所以我們要不斷完善,深化對各種問題的認識,以科學的態度來學習。通過這個問題不僅深化了學生的認識,滲透了辯證唯物主義教育,教師還可趁勢引入新課,從得氧失氧角度歸納出氧化還原反應的概念。
以上問題的設置可以說是為引入新課作了堅實的鋪墊,學生在這些問題的解決的過程中既復習了初中知識,又將學生思維的興奮點調動起來,使得新課的'學習既源於初中,又高於初中。
問題三:標出上述反應的各元素的化合價,觀察化合價有無變化,變化有無規律?
學生通過練習、觀察不難發現凡物質所含元素化合價升高的反應是氧化反應,化合價降低的反應是還原反應。此時老師重點強調:凡有元素化合價升降的化學反應定義為氧化還原反應。緊接著讓學生分析:
問題四:沒有得氧失氧,是否是氧化還原反應?
從分析中學生可以得知盡管沒有失氧和得氧的關系,但是發生了化合價的升降,因此也是氧化還原反應。由此可見,用化合價的升降來定義的氧化還原反應大大擴展了其內涵。
氧化還原反應及其有關概念從元素化合價的升降到電子轉移的過渡,是其概念的升華和對其本質的認識過程,也是教和學的關鍵環節,也是教學的難點。我緊接著設問:
問題五:是什麼原因引起了氧化還原反應中元素化合價的升降?也就是氧化還原反應的本質屬性是什麼?
在這一過程的教學中我會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知識,弄清化合價的數值和正負跟原子的電子得失之間的內在聯系。在此充分利用多媒體的優勢,把氯氣和金屬鈉的反應、氯氣和氫氣的反應製成動畫,把氯化鈉和氯化氫的形成過程中電子的轉移加以形象化。這樣化抽象為具體,化微觀為宏觀,大大降低了學生理解和想像上的難度,也順利突破了難點。
至此,本節課的教學任務基本已順利完成,為了及時鞏固所學知識,教師可提出問題:在初中所學到的四種基本反應類型中,哪些反應類型是氧化還原反應,哪些不是氧化還原反應。並對同學們得作答做出解釋和說明。
四、教學反思
回顧本節課的教學,我通過環環相扣的五個問題把整個課堂串聯起來,學生在這些問題的思考、討論過程中多種感官同時合作,多項信息綜合運用,在問題解決的過程中體驗知識獲得的過程,學習抽象思維、邏輯推理的方法。教師在其中發揮了主導作用,而學生主體性得到了充分的體現,充分貫徹了新課程的「一切為了學生發展」的理念。
③ 如何書寫氧化還原反應
四步法」書寫陌生氧化還原反應方程式一、陌生氧化還原反應方程式的書寫方法 1.「四步法」書寫陌生氧化還原反應方程式第一步:根據元素化合價的升降判斷氧化劑、還原劑、氧化產物、還原產物。第二步:按「氧化劑+還原劑=還原產物+氧化產物」寫出方程式,根據得失電子守恆配平上述四種物質。注意:不屬於「氧化劑、還原劑、氧化產物、還原產物」的物質這一步暫不寫在方程式中。第三步:根據電荷守恆或反應物的酸鹼性,在方程式左邊或右邊補充H+、OH-或H2O等。第四步:根據質量守恆配平反應方程式。氧化-還原反應 (oxidation-rection reaction, 也作redox reaction)是化學反應前後,元素的氧化數有變化的一類反應。 氧化還原反應的實質是電子的得失或共用電子對的偏移。 氧化還原反應是化學反應中的三大基本反應之一(另外兩個為(路易斯)酸鹼反應與自由基反應)。自然界中的燃燒,呼吸作用,光合作用,生產生活中的化學電池,金屬冶煉,火箭發射等等都與氧化還原反應息息相關。研究氧化還原反應,對人類的進步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氧化還原反應前後,元素的氧化數發生變化。根據氧化數的升高或降低,可以將氧化還原反應拆分成兩個半反應:氧化數升高的半反應,稱為氧化反應; 氧化數降低的反應,稱為還原反應。 氧化反應與還原反應是相互依存的,不能獨立存在,它們共同組成氧化還原反應。反應中,發生氧化反應的物質,稱為還原劑,生成氧化產物;發生還原反應的物質,稱為氧化劑,生成還原產物。氧化產物具有氧化性,但弱於氧化劑;還原產物具有還原性,但弱於還原劑。用通式表示即為:氧化還原反應氧化還原反應的發生條件,從熱力學角度來說,是反應的自由能小於零;從電化學角度來說,是對應原電池的電動勢大於零。
④ 九年級化學教學案例
教案是指用文字和指標等形式所表述的組織以及組織內不同部門和不同成員,在未來一定時期內關於行動方向、內容和方式安排的管理事件,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下面就是我為大家梳理歸納的內容,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九年級化學 教學案例
一、 說教材
本課選自義務 教育 課程標准實驗教科書《化學》九年級下冊,第十一單元《生活中常見的鹽》的第二課時,通過上節課教學,學生知道了生活中常見的鹽及主要用途,了解了碳酸根離子的檢驗 方法 及鹽的某些化學性質,在此基礎上,這節課主要探究學習復分解反應及發生的條件。從《化學課程標准》的要求和化學學科自身特點可以看出:復分解反應是非常重要的知識內容,它要求學生掌握復分解反應的概念、條件及酸鹼鹽的溶解性;學會判斷復分解反應類型;正確書寫復分解反應化學方程式。
本課學習前學生已知道常見酸、鹼、鹽的化學性質和化合、分解、置換反應,但對酸、鹼、鹽之間的反應類型不能做出判斷,從而產生疑問,因此,本課學習復分解反應,會使學生對教學內容感到似曾相識,這樣在教學過程中會緩解學生對新知識的陌生緊張情緒,使學生保持輕松、良好的心態。而教材內容的整體安排又體現了復分解反應知識的層次性、系統性,滲透由易到難、循序漸進的理念,符合初中學生的認知規律。
復分解反應作為化學用語中的「高層建築」,既需要前面基礎知識:元素符號、化合價及化學式書寫等基本化學用語的輔助,也需要酸鹼鹽溶解性和復分解反應條件的支撐。所以,熟練准確的書寫復分解反應化學方程式,無論是對初中化學知識的學習還是今後化學的繼續學習,都將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對提升學生化學學習的綜合素養也將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
二、 說目標
依據課標、教材內容,從我校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我確定教學目標如下:
知識與技能
1、理解復分解反應,能根據復分解反應發生的條件判斷一些常見酸、鹼、鹽之間的反應能否發生。
2、初步學會正確書寫復分解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過程與方法
1、學習運用觀察、實驗等方法獲取信息,能用文字和化學語言表述有關的信息。
2、學會運用分類、比較等方法對實驗所得信息進行歸納,概括出反應規律,形成「復分解反應的概念」,通過復分解反應化學方程式的書寫,體會「復分解反應的條件」、「酸鹼鹽的溶解性」。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學生通過對復分解反應的學習,增強了對基礎知識的系統掌握和靈活應用能力,初步形成較系統的知識網路,感受到知識之間相互聯系的重要性,深刻體會生活中處處有化學。
三、說學情
《化學課程標准》指出:「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化學教學必須根據學生的身心發展和化學學習的特點,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根據這一要求,本課題的教學過程,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加以關註:
(1)關注學生的已有知識和 經驗
本課題所需的知識基礎,如:鹽的組成特點及常見鹽的化學性質、酸鹼鹽的溶解性等,學生已經具備。但從學生學習過程中反映的情況看,還存在如下幾個問題:基礎不扎實、知識不系統、應用不靈活,再加上我校學生基礎相對比較薄弱,這些因素都直接制約著學生今後化學學習的提高與發展。因此,本課教學,應採取鞏固完善、系統提高、循序漸進的方式,使學生在回憶、比較、歸納等過程中形成有關復分解反應內容的學習思路和方法。
(2)關注學生的 學習方法 和技巧
形象感悟和系統歸納是學好本課題的重要方法。教學中,採用不同的教學手段,充分調動學生的各個感官,提高對知識的理解感悟;採用不同的習題練習方式,從不同角度對復分解反應的概念及發生條件進行鞏固,提高學生對知識的系統歸納與綜合應用能力,開闊學生的學習思路和方法,培養學生的系統建構能力。
(3)關注學生的個性發展和群體提高
本課題所需的知識是將已學的內容進行歸納、延伸,所以,對基礎知識應讓基礎較差的學生交流回答,並給予相應的肯定評價,提高他們化學學習的自信心;對具有一定綜合難度的問題,讓基礎相對較好的學生進行討論、交流,鼓勵他們勤於思考、敢於質疑,形成善於爭鳴的學習氛圍,積極引導他們合作交流、合作探究。使各類學生通過本節課的學習,都能有所收獲、提高和發展。
四、說教學過程
1、課題引入
展示「生活中常見的鹽」教學圖片,引出鹽的組成特點及化學性質,分析歸納熟悉的酸與鹽、鹼與鹽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特點,引出復分解反應的概念。
2、直觀形象,突破重難點
初三的學生,已具有了一些理解感悟能力,為了能將抽象的問題形象化,在教學過程中採用不同形式,充分調動學生的各個學習器官,提高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感悟度。通過flash動畫,動態展示復分解反應概念中「相互交換成分」是如何進行的,從「視覺和聽覺」角度加強對復分解反應實質的理解,突破教學難點,提高學生復分解反應化學方程式的准確書寫能力。因此,我設計了兩個環節來突破重難點:
環節一,重點突破:理解復分解反應的本質是本節課的教學難點。在學生熟練書寫常見酸與鹽、鹼與鹽化學方程式的基礎上,播放flash動畫,動態演示復分解反應概念中化合物「相互交換成分」,從「視覺和聽覺」角度加強對復分解反應實質的理解,突破教學難點,提高學生復分解反應化學方程式的准確書寫能力。
環節二,難點突破:學生結合已有的學習體會歸納出酸與鹽、Na2CO3與Ca(OH)2、酸與鹼發生的反應屬於復分解反應,通過合作探究實驗:NaOH能與CuSO4或FeCl3 反應、NaCl與AgNO3、Na2SO4與BaCl2都能發生反應,並且都屬於復分解反應,有這些已知反應的生成物特點,歸納出復分解反應發生的條件,播放flash動畫,從微觀角度形象、動態地演示復分解反應發生所具備的條件,加深學生對復分解反應能否發生條件的判斷,突破教學難點。
3、歸納 總結
通過書寫常見鹽的化學方程式與置換反應的特點的比較,總結復分解反應的概念,歸納出復分解反應類型。
4、實驗探究
通過CuSO4與NaOH、FeCL3與NaOH、AgNO3與NaCl、Na2SO4與BaCl2實驗探究,觀察現象,分析、得出結論,鹼與鹽、鹽與鹽發生反應有沉澱生成,對復分解反應發生的條件有了感性認識,將感性認識轉化成理論知識,突破難點。同時讓學生進一步感受化學方程式的書寫必須要「尊重客觀事實」、「化學知識以實驗為基礎」的道理,提高學生復分解反應發生條件的認識。
5、拓展提高
通過教學設計中的具體練習,在鞏固復分解反應相關知識的同時,增強學生對知識系統與綜合應用的能力,提高復分解反應化學方程式的准確書寫能力。
習題的設計由易到難,體現了復分解反應知識的層次性和系統性,符合初中學生的認知規律,同時滲透化學知識與生活的聯系,在分析、解決問題的過程中讓學生感受化學就在我們身邊,生活中處處有化學。
五、本課教學設計對我的啟示
我認為教學設計的過程就是教師——教材——學生三者之間對話的過程,不但是對學生教育的過程,也是師生相互教育的過程,更是教師自我教育反省的過程,在此才能發現自己的「弱點」,努力挖掘自己的「亮點」。
九年級化學教學案例
一、導入
師:上節課我們學習了原電池的有關知識,請大家回憶,構成原電池的條件是什麼?
生:(思考)構成原電池的條件:活潑性不同的兩個電極;電解質溶液;
生:形成閉合電路;自發氧化還原反應。
二、新課講授
師:[投影顯示]如下圖所示。大家觀察實驗現象,並回答:電流表指針的變化。碳棒上有什麼變化?在兩極發生了什麼反應?
(生觀察現象)
生:1.電流表的指針發生偏移;
生:2.碳棒上有紅色物質生成。
師:請大家是這寫出電極反應。
生:鐵為負極,碳棒為正極。
生:Fe:Fe-2e=Fe2+氧化反應;C:Cu2++2e=Cu還原反應;總反應方程式:Fe+Cu2+=Fe2++Cu
師:這里設計了三個實驗,請大家分組實驗並觀察實驗現象,准確記錄實驗現象,匯報實驗結果。
[投影顯示]1.將兩根碳棒分別插入裝有CuCl2溶液的小燒杯中,浸一會,取出碳棒觀察碳棒表面現象(圖1);2.用導線連接碳棒後,再浸入CuCl2溶液一會兒,取出碳棒,觀察碳棒表面變化(圖2);3.浸入CuCl2溶液中的兩根碳棒,分別跟直流電源的正極和負極相連接,接通一段時間後,觀察兩極上的現象並用濕潤的KI-澱粉試紙檢驗所生成的氣體(圖3)。
師:在此過程中請大家一定要操作規范,注意安全。
生:前兩個實驗碳棒上沒有明顯變化;
生:第三個實驗通電一會兒發現,與電源負極相連的一端的碳棒上有紅色固體物質析出;
生:與電源正極相連的一端碳棒上有使濕潤的澱粉-KI試紙變藍的氣體生成。
全部生:分析整理作出判斷。紅色物質為銅,黃綠色使濕潤澱粉-KI試紙變藍的氣體為氯氣。
陽極產物—氯氣(Cl2);陰極產物—銅(Cu)
師:為什麼會有這樣的結果?[提示]討論提綱
[投影顯示]
1.通電前溶液中存在哪些離子?這些離子是如何運動的?
2.接通直流電後,原來的離子運動發生了怎樣的改變?
3.有關離子在兩極發生了什麼樣的反應?
生:(討論分析)
1.通電前溶液中Cu2+、Cl-、H+、OH-自由移動。
2.通電後帶正電的Cu2+、H+向陰極移動;帶負電的Cl-、OH-向陽極移動。
3.Cu2+在陰極得電子變成了單質Cu,Cl-在陽極失電子變成了Cl2。
師:[總結板書]
通電前:CuCl2=Cu2++2Cl-;H2OH++OH-自由移動
通電後:陽極:2Cl--2e=Cl2↑氧化反應;陰極:Cu2++2e=Cu還原反應
總反應化學方程式:CuCl2=Cu+Cl2↑
[概括]通俗記法,利用諧音。陽(極)—氧(化反應)
師:在電解過程中,電子是如何形成閉合迴路的?大家請看看課本第64頁,歸納電子流動
方向。
生:電源負極→電解池陰極→電解質溶液→電解池陽極→電源正極
師:非常正確,我們一來總結一下。
師生:電子的方向與電流的方向相反從電源負極流出,流向電解池的陰極,陰極附近的Cu2+
在陰極得電子被還原為銅,溶液中的陰陽離子定向移動,陽極附近的Cl-在陽極失電子被氧
化為氯原子。氯原子結合形成氯氣分子,失去的電子從陽極流回電源的正極,從而形成了閉
合電路。
師:電解質溶液的導電與溶液的電離有什麼關系?
生:先有電離,後有電解。電離不需要通電,電解建立在電離的基礎上。
師:現在大家一起來完成投影顯示的表格。
生:(每位學生完成一項,共同填好此表。)
【二】
一、導課
我國天宮一號與神舟十號載人飛行任務圓滿成功。大家可以看到飛船衛星都有一雙巨大的像翅膀一樣的太陽能帆板,知道它有什麼作用嗎?大家有沒想過當飛船運行到太陽光照射不到的陰影區域時,電能從何而來呢?
視頻:工程師的解決辦法
二、民主導學
【任務一】根據電解水的裝置示意圖,並閱讀課本79——80頁,解決以下問題:
1、放電:
2、電解(定義):
3、電解池:
4、電解池的構成要素:
【任務二】水中加入電解質可以增強水的導電能力,但會不會影響電解水的反應呢?我們通過探究實驗回答這個問題。
【實驗探究電解原理】以石墨為電極,電解CuCl2溶液
【問題引導、自主學習】
1、寫出電解質的電離方程式:
分析溶液中存在的離子有:
2、通電後,離子的運動方向:向陰極移動。
向陽極移動。
【合作學習】
3、預測電解產物,設計實驗方案。
4、實驗記錄:
請利用桌面上的儀器和試劑,證明你的猜想。實驗現象與你的猜想一致嗎?你有新的結論和思考嗎?
實驗現象
電極反應及反應類型
陽極
陰極
電解CuCl2
的總反應
結論
【投影展示交流】
1、你觀察到什麼實驗現象?
2、陰、陽兩極電極反應是什麼?
3、你得到什麼實驗結論?
【 反思 整理】原電池與電解池的比較
裝置類別
原電池
電解池
電極名稱
電極反應
能量轉變
反應能否自發
三、檢測導結
1、判斷下列裝置是否屬於電解池:
ABCD
2下列有關電解池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A.電解池是把電能轉化為化學能的裝置。
B.電解池中陰離子向陰極移動,陽離子向陽極移動。
C.電解池中與電源正極相連的一極是陽極,發生氧化反應
D.電解質溶液的導電過程就是電解質溶液的電解過程
3.在原電池和電解池的電極上發生的反應,同屬氧化反應或同屬還原反應的有()
原電池的正極和電解池的陽極所發生的反應;
原電池的正極和電解池的陰極所發生的反應
原電池的負極和電解池的陽極所發生的反應
原電池的負極和電解池的陰極所發生的反應
A.B.C.D.
【反思總結】
九年級化學教學案例
一、指導思想
帶著希望和憧憬又迎來了一個新的學期,本學期我將繼續在「課改」新理念和新的《課程標准》的指導下,以學生發展為本,齊心協力,落實好學校制定給我的各項工作,更新教學觀念,提高教學質量,規范教學過程。在科研的同時提煉自身的教學水平,在幫助學生發展各方面素質的同時,使自身的業務水平得到提高,再上一個新的台階。
二、學生基本情況分析
化學是一門九年級剛開設的新課程,與生活的聯系較多,學生學習的熱情較高,教師應正確引導,以期在中考中取得好的成績。本期擔任九年級6班的化學教學任務,學生的層次有著很大的區別,因此在本學期的教學工作中要因材施教,因人施教。在教學工作中要在教學進度以及知識難點上要有提升,並且要培養出能參加競賽的同學。而面對基礎較差的學生教學中要以抓基礎,教方法,教規律,多學多練一定讓同學們的化學成績達到學校的要求,為中考全面勝利掃清障礙。
三、教學總體目標
義務教育階段的化學課程以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為主旨,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幫助學生了解科學探究的基本過程和方法,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使學生獲得進一步學習和發展所需要的化學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
教學具體目標
通過化學課程的學習,學生主要在以下兩個方面得到發展。
知識與技能
1.認識身邊一些常見物質的組成、性質及其在社會生產和生活中的應用,能用簡單的化學語言予以描述。
2.形成一些最基本的化學概念,初步認識物質的微觀構成,了解化學變化的基本特徵,初步認識物質的性質與用途之間的關系。
3.了解化學與社會和技術的相互聯系,並能以此分析有關的簡單問題。
4.初步形成基本的化學實驗技能,能設計和完成一些簡單的化學實驗。
5.通過對初中化學知識的學習及掌握,為將來的高中學習奠定扎實的基礎。
過程與方法
1.認識科學探究的意義和基本過程,能提出問題,進行初步的探究活動。
2.初步學會運用觀察、實驗等方法獲取信息,能用文字、圖表和化學語言表述有關的信息,初步學會運用比較、分類、歸納、概括等方法對獲取的信息進行加工。
3.能用變化與聯系的觀點分析化學現象,解決一些簡單的化學問題。
4.能主動與他人進行交流和討論,清楚地表達自己的觀點,逐步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學習方法。
四、具體 措施
(1)加強實驗教學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實驗教學可以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幫助學生形成概念,獲得知識和技能,培養觀察和實驗能力,還有助於培養實事求是、嚴肅認真的科學態度和科學的學習方法。因此,加強實驗教學是提高化學教學質量的重要一環。在教學中,要堅決防止只重講授、輕視實驗的偏向。在實驗教學中,要注意 安全教育 ,要教育學生愛護儀器,節約葯品。
(2)積極開展化學課外活動。
組織和指導學生開展化學課外活動,對於提高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開闊知識視野,培養和發展能力,發揮他們的聰明才智等都是很有益的。課外活動的內容和方式應,靈活多樣。在活動內容方面可包括聯系社會,聯系生活、結合科技發展和化學史,以及擴展課內學過的知識等;活動方式可採取做趣味小實驗、舉行知識講座,化學競賽和專題討論,或組織學生製作教具,進行參觀訪問等。在組織課外活動時,應注意充分發揮學生的特長,培養他們的創新精神。
(3)加強化學用語的教學
元素符號、化學式和化學方程式等是用來表示物質的組成及變化的化學用語,是學習化學的重要工具。在教學中,要讓學生結合實物和化學反應,學習相應的化學用語,結合化學用語聯想相應的實物和化學反應。這樣,既有利於學生記憶,又有利於加深他們對化學用語涵義的理解。還應注意對化學用語進行分散教學,通過生動有趣的學習活動和有計劃的練習,使學生逐步掌握這些學習化學的重要工具。
(4)重視元素化合物知識的教學
元素化合物知識對於學生打好化學學習的基礎十分重要。為了使學生學好元素化合物知識,在教學中要注意緊密聯系實際,加強直觀教學,實驗教學和電化教學,讓學生多接觸實物,多做些實驗,以增加感性知識。要採取各種方式,幫助他們在理解的基礎上記憶重要的元素化合物知識。在學生逐步掌握了一定的元素化合物知識以後,教師要重視引導學生理解元素化合物知識間的內在聯系,讓學生理解元素化合物的性質,製法和用途間的聯系,並注意加強化學基本概念和原理對元素化合物知識學習的指導作用
(5)精心組織每次單元測驗、考試
化學知識的學習也要經歷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很多基礎的理論知識如概念、定義、元素符號、化學方程式等。需多次的記憶,才能為以後的學習做好准備。所以,每一次的周測,月考等考試中要注意這方面的考察,並讓學生們一個個過關。
九年級化學教學案例相關 文章 :
★ 初中化學教育敘事案例3篇
★ 初中化學教學反思案例
★ 初三化學老師教學反思與總結
★ 初中化學教學反思案例(2)
★ 九年級化學教學反思範文
★ 初中化學計劃合集總結5篇
★ 初中化學計劃匯總5篇
★ 九年級化學教研組工作計劃5篇
★ 初中化學教師2020個人教學工作計劃最新5篇
★ 初中化學教學反思案例
⑤ 高一化學氧化還原反應教案
作為一名教學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教案,教案是備課向課堂教學轉化的關節點。那麼你有了解過教案嗎?下面是我為大家收集的高一化學氧化還原反應教案,歡迎大家分享。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及其作用:
此次課選自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出版的《高中化學》上冊第一章。氧化—還原反應是一類重要的化學反應,研究氧化—還原反應的實質和規律,對學好化學是非常重要的。在學習許多重要元素以及化合物知識時,凡涉及元素價態變化的反應都是氧化—還原反應,只有讓學生掌握氧化—還原反應的基本概念,才能使他們理解這些反應的實質,所以本節內容在本章中既是重點又是難點。
2.教學目標
根據本節課的教學以及教學大綱的要求,參照學生現有的知識水平和理解能力確定一下教學目標。
知識技能:初步掌握根據化合價的變化和電子轉移的觀點分析氧化還原反應的方法,加深對氧化、還原、氧化劑、還原劑,氧化—還原反應等概念的理解和掌握;學會用化合價的變化和電子轉移的觀點判斷氧化還原反應;學會用箭頭表示電子轉移的方向和數目;理解氧化還原的實質。
能力培養:通過對氧化—還原反應分析,使學生學會分析問題的方法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科學思想:對學生進行對立統一和透過現象看本質的辯證唯物主義觀點的教育。
科學品質:激發創造意識,培養勇於探索認識新事物的優良品質。
3.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用化合價的變化和電子轉移的觀點認識氧化—還原反應、氧化劑、還原劑等概念,理解氧化—還原反應的本質。
難點:從電子轉移的觀點來分析理解氧化—還原反應的本質,從現象到本質的認識過程。
二、教學方法:
以講解、分析、體溫、概括為主體,抓住化合價變化跟電子得失的關系著一關鍵,通過氫氣與氧化銅反應,鈉在氯氣中燃燒等例子,從得失氧、化合價升降、電子的轉移等一一揭示反應的實質,這樣在教給學生知識的同時又教給學生分析問題的方法,有助於培養學生能力,在教學過程中通過講練提問討論歸納總結的程序將問題逐步引向深入,使學生在了解程序下一步步完成學習化學的思維活動,充分調動教與學兩方面的積極性,使學生對知識有清晰的認識,從而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同時讓學生明白氧化—還原反應是矛盾對立的,同時又是統一的,以此對學生進行辯證唯物主義教育。
三、學法指導:
復習初中學過的知識,注重初、高中知識的銜接,採用講練結合,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每一個學生都學有所的。鼓勵學生做筆記並思考,分析歸納總結,讓學生參與「學中練,練中學」。在練習中,可讓學生依老師的思維模式,將知識運用到實際中,理解後再按適合自己的方法理解、記憶,最後將知識轉化為能力。
四、教學程序:
1.導入新課:
復習初中學生的氧化反應和還原反應,自然過渡到新知識,使學生的思維很快進入課堂學習狀態,導語是這樣設計的:首先讓學生寫出氫氣還原氧化銅的化學方程式,同學思考回答:「氧化銅失去銅,發生還原反應,氫氣得到氧發生氧化反應,像這樣一種物質被氧化,另一種物質被還原叫氧化—還原反應。」同學們在氧化反應、還原反應,已經掌握了有關氧化—還原反應的基礎知識,現在我們就進一步學習有關知識。
2.講授新知識
以Na在cl2中燃燒和H2與cuo反應為例,通過得失氧情況和價態分析,總結如何判斷氧化—還原反應,即:
(一)氧化—還原反應的外部特徵:化合價升降。啟發學生通過現象看本質,分析元素化合價變化原因,認識反應前後元素化合價的改變是氧化還原反應的主要特徵。
(二)氧化—還原反應的內部本質:電子轉移。電子得失、電子對偏移,氧化反應,失e、價升;還原反應,得e、價降。從而解除疑難,進行下一環學習。
(三)氧化—還原反應、氧化劑、還原劑:氧化劑,得電子的物質(化合價降低),具有氧化性;還原劑,失電子的物質(化合價升高),具有還原性。就這樣邊講課邊板書,在化學方程式上畫線,標明化合價及電子得失,啟發學生分析討論,並總結歸納。教會學生用箭頭表示電子轉移的方向和數目。即:化合價降低,得2e,被還原
化合價降低,得2e,被還原
氧化劑還原劑
為了理解,加深記憶,讓學生先看幾分鍾書,然後讓一位學生上台寫出H2在cl2中燃燒這個化學反應,並分析,即:
價升,(電子對偏離)發生氧化反應;價降,(電子對偏向)發生還原反應。
為了使知識更清晰,可以給出小節,並給出類似題型的練習題,達到鞏固加強。最後一起總結出氧化—還原反應的規律,即:
接受電子失去電子
化合價降低化合價升高
被還原被氧化
具有氧化性具有還原性
五、氧化—還原反應的規律和記憶方法:
1.總結:元素化合價升高則原子失去電子,被氧化,發生氧化反應,該物質是還原劑,具有還原性;元素化合價降低,則原子得到電子,被還原,發生還原反應,該物質是氧化劑,具有氧化性。
2.分析四種類型的化學反應,總結出復分解反應不是氧化—還原反應,置換反應都是氧化—還原反應,分解反應和化合反應是否是氧化—還原反應,得看元素化合價在反應前後有無變化。
3.聯系反饋:
寫出Zn與Hcl反應,cu在cl2中燃燒的反應式,並標出化合價、氧化劑、還原劑並同時布置課後作業,以達到鞏固新知識,培養分析問題的能力,同時可以發生學生的理解方面存在的問題,及時給予透徹講解,使其完全理解。
4.小結
5.布置作業
【教學目標】
1.在復習化合價的基礎上,使學生用化合價變化和電子轉移的觀點認識、理解氧化還原反應、氧化劑、還原劑等概念。
2.學會用化合價變化和電子轉移的觀點判斷氧化還原反應。
3.掌握用雙線橋法和單線橋法表示電子轉移的方向和數目。
【教學重點】
1.氧化還原反應、氧化劑、還原劑等概念及其判斷。
2.用雙線橋法和單線橋法表示電子轉移的方向和數目。
【教學難點】 電子轉移方向和數目的表示法
【教學方法】 啟發討論
【教學設計】
[復習引入]
1.常見元素的化合價
2.寫出鈉、氯原子的結構示意圖,分析其得失電子的情況,推出鈉、氯元素在化合物中的化合價
〖學生活動〗
學生交流討論,得出如下結果:
元素化合價升高→失去電子
元素化合價降低→得到電子
[問題情境]標出2KBr+Cl2=Br2+2KCl反應中各元素的化合價,並分析哪種元素失電子,哪種元素得電子,電子從哪種元素轉移到哪種元素?
〖學生活動〗
學生探索、討論、交流,從而得出氧化還原反應、氧化劑、還原劑的概念。
〖教師活動〗
在氯氣與溴化鉀的反應中,溴離子失去1個電子形成溴原子,溴原子結合
成溴分子,溴元素的化合價由-1升高到0;同時氯氣分子中的氯原子得到溴離子給出的1個電子形成氯離子,氯元素的化合價由0降低到-1。
在反應過程中,溴離子與氯原子之間發生了電子轉移,導致了溴元素與氯元素的化合價發生改變。
[強調提醒]
a.「e-」表示電子
b.用雙線橋法表示時箭頭從反應物指向生成物,箭頭起止為同一種元素,應標出「得」與「失」及得失電子的總數。
〖學生活動〗
由學生歸納概括總結:
氧化還原反應的概念
氧化還原反應:有電子轉移的反應
[問題情境]
判斷下列反應是否是氧化還原反應,是氧化還原反應的請指出氧化劑和還原劑。
(1)2Fe+3Cl2=2FeCl3(2)CaO+H2O=Ca(OH)2
(3)Cl2+H2O=HCl+HClO(4)Fe+CuSO4=FeSO4+Cu
(4)NaOH+HCl=NaCl+H2
上述反應各屬於四種基本反應類型中的哪一種?四種基本反應類型與氧化還原反應有何關系?
〖學生活動〗
在教師的啟發引導下,學生進行分析、討論、交流,歸納總結如下:
〖教師活動〗[拓展視野]
物質的氧化性和還原性的強弱
在氧化還原反應中,氧化劑表現出氧化性,還原劑表現出還原性。一般情況下,得到電子的能力趆強,物質的氧化性就趆強;失去電子的能力趆強,物質的還原性就趆強。例如:
氟、氯、溴、碘的單質的氧化性強弱順序為:F2>Cl2>Br2>I2
離子的還原性強弱順序為:I->Br->Cl->F-
〖學生活動〗 在教師的啟發下,學生進行分析、討論、交流,並由學生總結歸納如下規律:
氧化還原反應中:化合價升高總數=化合價降低總數
元素失電子總數=元素得電子總數
〖教師活動〗 歸納、概括、小結本課知識要點。
〖鞏固練習〗 《化學1(蘇教版)》P45中的[問題解決]:
請指出下列氧化還原反應中化合價發生變化的元素,分析電子轉移的方向和數目,並指出氧化劑、還原劑。
(學生當堂練習,並交流反饋答題結果。教師進行點評。)
〖布置作業〗 《化學1(蘇教版)》P47~48:1、2、3
〖板書設計〗
一、氧化還原反應的概念
1.氧化還原反應:有電子轉移的反應
二、氧化還原反應中電子轉移的表示方法
1.雙線橋法表示電子轉移的方向和數目
注意:a.「e-」表示電子。
b.雙線橋法表示時箭頭從反應物指向生成物,箭頭起止為同一種元素,
應標出「得」與「失」及得失電子的總數。
2.單線橋法
三、氧化還原反應和四種基本反應類型的關系
四、氧化還原反應中:化合價升高總數=化合價降低總數
元素失電子總數=元素得電子總數
1.了解氧化反應、還原反應的概念。
2.從化合價升降、電子的得失或電子對偏移角度理解氧化還原反應。(重點)
3.培養由現象到本質的科學探究意識。
4.理解氧化還原反應的本質是電子轉移。(難點)
氧化還原反應
[基礎·初探]
1.從得失氧的角度認識氧化還原反應
結論:一種物質被氧化,另一種物質被還原的反應叫氧化還原反應。
2.從元素化合價升降的角度認識氧化還原反應
結論:反應前後有元素化合價升降的反應叫氧化還原反應。
3.從電子轉移的角度認識氧化還原反應
結論:凡有電子轉移(得失或偏移)的化學反應叫氧化還原反應。
[探究·升華]
[思考探究]
氧化還原反應的概念及聯系
(1)CO2+2NaOH===Na2CO3+H2O和CO+CuO△(=====)Cu+CO2兩反應,誰是氧化還原反應?判斷依據是什麼?
【提示】後者,反應前後化合價有變化。
(2)Zn+H2SO4===ZnSO4+H2↑反應中,什麼元素被氧化?哪種物質為還原產物?
【提示】Zn被氧化,H2為還原產物。
(3)在反應2KClO3MnO22KCl+3O2↑中,哪種元素被還原?哪種物質是氧化產物?
【提示】氯元素被還原,O2為氧化產物。
(4)氧化還原反應是不是一定屬於四種基本反應類型中的一種?
【提示】不一定。如3CO+Fe2O3高溫(=====)3CO2+2Fe就不是四種基本反應類型中的任何一種,但卻是氧化還原反應。
[認知升華]
升華1氧化還原反應概念間的關系
記憶口訣:
升→失→氧→氧→氧
降→得→還→還→還
升華2氧化還原反應與四種基本反應類型的關系
即:
(1)置換反應一定是氧化還原反應。
(2)復分解反應一定不是氧化還原反應。
(3)有單質參加的化合反應是氧化還原反應。
(4)有單質生成的分解反應是氧化還原反應。
[題組·沖關]
題組1氧化還原反應的有關概念的理解與判斷
1.下列化學反應中,屬於氧化還原反應的是()
A.Na2CO3+CaCl2===CaCO3↓+2NaCl
B.Fe+CuSO4===Cu+FeSO4
C.2NaHCO3△(=====)Na2CO3+CO2↑+H2O
D.CaO+H2O===Ca(OH)2
【解析】氧化還原反應的.特徵是化合價發生變化,A、C、D均無化合價的變化,是非氧化還原反應;B是置換反應,是氧化還原反應。
【答案】B
2.下列關於氧化還原反應的說法中錯誤的是()
A.在反應中失去電子的物質被氧化,得到電子的物質被還原
B.在氧化還原反應中氧化產物和還原產物可以是同一物質
C.氧化還原反應是一種物質首先被氧化,另一種物質再被還原的反應
D.只有氧化沒有還原的反應是不存在的
【解析】氧化反應和還原反應是同時發生的,二者既是對立的,又是統一的。
【答案】C
3.已知銅在常溫下能被稀硝酸溶解,其反應的化學方程式如下:
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
被氧化的元素是________,被還原的元素是________,發生氧化反應的物質是________,發生還原反應的物質是________,還原產物是________,氧化產物是________。
【答案】CuNCuHNO3NOCu(NO3)2
【題後反思】
氧化還原反應中的4個「不一定」
(1)一種元素被氧化,不一定有另一種元素被還原。如0(Cl2)+H2O===H-1(Cl)+H+1(Cl)O中,被氧化和被還原的元素都是氯元素。
(2)一種反應物不一定只表現出一種性質。如反應2KMnO4△(=====)K2MnO4+MnO2+O2↑中,參加反應的KMnO4既表現了還原性,又表現了氧化性。
(3)有單質參加或生成的反應不一定是氧化還原反應。如同素異形體之間的相互轉化不屬於氧化還原反應。
(4)某種物質由化合態變為游離態,不一定是被還原,如HCl→Cl2是被氧化。
題組2氧化還原反應與四種基本反應類型的關系
4.下列反應中,既是化合反應又是氧化還原反應的是()
A.二氧化硫催化氧化成三氧化硫:2SO2+O2催化劑2SO3
B.氯氣通入溴化鈉溶液中:Cl2+2NaBr===2NaCl+Br2
C.稀鹽酸與硝酸銀溶液混合反應:HCl+AgNO3===AgCl↓+HNO3
D.氧化鈉跟水反應:Na2O+H2O===2NaOH
【解析】化合反應是兩種或兩種以上的物質作用生成一種物質的反應,由此可知,A、D項屬於化合反應。判斷一個反應是否屬於氧化還原反應的關鍵是看反應前後元素的化合價是否發生變化,由此分析題目所給的四個選項,不難看出C、D項中各元素的化合價在反應前後均未發生變化,它們不屬於氧化還原反應;A項中的硫、氧元素,B項中的氯、溴元素的化合價均發生了變化,它們應屬於氧化還原反應。綜上所述,只有A項符合題意。
【答案】A
5.下列反應是分解反應但又是氧化還原反應的是()
A.BaCO3高溫(=====)BaO+CO2↑
B.2KMnO4△(=====)K2MnO4+MnO2+O2↑
C.2CO+O2點燃(=====)2CO2
D.CO+CuO△(=====)Cu+CO2
【解析】A項,不是氧化還原反應;C項,不是分解反應;D項,不是分解反應。
【答案】B
氧化還原反應中電子轉移的表示
[探究·升華]
[思考探究]
電子轉移方向和數目的兩種表示方法
(1)雙線橋法表示電子轉移的方向與數目
H2+CuO△(=====)Cu+H2O
(2)單線橋法表示電子轉移的方向與數目
3Cl2+2Fe點燃(=====)2FeCl3
【提示】
[認知升華]
電子轉移兩種方法的書寫步驟
(1)雙線橋法的書寫步驟
(2)單線橋法的書寫步驟
【特別提醒】單線橋法與雙線橋法的區別
(1)單線橋法表示時箭頭是在反應物中由失電子的元素指向得電子的元素;表示時只標轉移電子的數目。
(2)雙線橋法表示時①箭頭由反應物中變價元素指向生成物中同一元素;②表示時要標出「得到」或「失去」;③電子數目且電子數目相等。
[題組·沖關]
1.下列化學反應中電子轉移的表示方法正確的是()
【解析】A項,電子轉移的方向不正確;C項,Zn失去2e-;D項,Cu失去2e-。
【答案】B
2.(1)寫出下列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用雙線橋法標明電子轉移的方向和數目,並註明「被氧化」、「被還原」。
①Fe2O3與CO在高溫下的反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KClO3與MnO2在共熱條件下反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H2S氣體和SO2氣體反應生成S和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寫出下列反應的離子方程式,並用單線橋法標明電子轉移的方向和數目。
①Cu和AgNO3溶液反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實驗室制Cl2的反應為MnO2+4HCl(濃)△(=====)MnCl2+Cl2↑+2H2O: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向FeCl2溶液中通入Cl2生成FeCl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3.實驗室製取少量N2常利用的反應是NaNO2+NH4Cl△(=====)NaCl+N2↑+2H2O,關於該反應的說法正確的是()
A.NaNO2發生氧化反應
B.生成1molN2時轉移的電子數為6mol
C.NH4Cl中的氮元素被還原
D.被氧化和被還原的元素是同一種元素
【解析】↑+2H2O中,NaNO2發生還原反應,生成1molN2,轉移3mole-,NH4Cl中N被氧化,被氧化和被還原的元素均為N。
【答案】D
⑥ 氧化還原反應的課前導入,怎麼導入
從分析化學反應的分類來進行導入。比如,引導學生回憶初中四大基本反應類型,再選一個不屬於四大基本反應類型的反應,如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鐵。從中發現以前分類方法的局限性,就此導出新課!!
⑦ 初三化學教案:一氧化碳
作為一名教職工,常常要寫一份優秀的教案,教案有利於教學水平的提高,有助於教研活動的開展。那麼教案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下面是我幫大家整理的初三化學教案:一氧化碳,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初三化學教案:一氧化碳1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使學生了解兩種碳的氧化物在性質上的差異;通過化學實驗及其分析,使學生了解一氧化碳的可燃性和還原性,了解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質;通過對比和實驗,使學生掌握CO的主要性質。
能力目標:
培養學生的實驗觀察能力和思維能力;通過對CO化學性質的實驗探究,初步提高學生實驗設計和實驗操作技能;初步培養學生毒氣處理的方法。
情感目標:
通過對CO化學性質實驗的探究,使學生體驗探究、體驗成功,培養化學學習興趣;通過一氧化碳與血紅蛋白結合的現象,對中毒機理進行微觀分析,揭示通過現象看本質的科學態度;通過引導學生對CO的全面認識過程,初步訓練學生辯證地、全面地分析問題的科學態度;強化使用毒氣的自我保護意識和環境保護的意識。
教學建議
教材分析:
本節課的教學是九年義務教育初中化學中典型的元素化合物的教學,是高中學習的重要生長點。一氧化碳的性質不難理解,又有氫氣、二氧化碳的性質作對比、鋪墊,學習難度不大,有利於學生探究。內容緊密聯系實際。此節內容與實際生活、生產聯系緊密,有利於提高學生的探究興趣。同時一氧化碳是學生初中學習的第一個有毒物質,是典型的環保素材、自我保護素材。對一氧化碳的學習,既可滿足九年義務教育對知識普及的要求,同時又可提高學生自我保護、環保的能力。
因此,無論從教材的位置看,是從學生的知識貯備、能力水平分析,還是從九年義務教育的需要出發,一氧化碳的學習作為探究性學習,內容、難度均適合,是高中學習的生長點。
課堂引入指導:
法一:通過介紹煤氣中毒,及其危害的新聞實例引入。突出認識——實驗——應用(預防煤氣中毒)的學習活動。
法二:將小老鼠放入盛滿一氧化碳的鍾罩內,觀察一氧化碳的毒性,講解煤氣中毒原理及救護方法,實際救護小老鼠。從興趣出發,學習一氧化碳性質。
法三:單刀直入,碳有兩種氧化物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分析分子式差異,推測性質,引入實驗。
知識講解指導:
1.以實驗為手段,深入剖析,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質、化學性質(其一可燃性,其二還原性),特性(劇毒性)。
2.講解應條理化,有層次。
3.注意對比氫氣性質與一氧化碳性質的異同。
教學建議
(1) 突出實驗教學的功能
實驗設計是探究學習中的一種重要驗證方式。本節課應充分挖掘化學實驗在探究學習中的功能,在學生提出假設後,通過設計實驗方案、論證方案及實施驗證,以形成知識。在此過程中,使學生充分體現化學實驗在學習過程中的重要作用——形成知識、應用知識、驗證假設、訓練思維。
(2)充分體現主體性教育原則
無論在課的設計上 ,還是在課的組織上,都應十分重視教師和學生的主體性。教師在設計課時,充分發揮主體性,創造性地處理教材,樂在其中。學生在上課時,興趣較高,積極參與,通過小組合作學習,提高探究能力和創造力。
(3)寓德育於學科教學中
在一氧化碳教學中應充分體現辯證唯物主義教育。在學生僅僅認識CO有毒的基礎上,通過學習CO其它性質,並引導學生分析CO在實際生活、生產中的重要用途,使學生初步學會用辯證的、全面的認識方法去認識客觀事物。
(4)強化知識和能力的整合。
通過設計高質量的思考題,整合知識和能力。高質量的思考題,不僅能將課堂教學向外延伸,而且能將學生的思維水平引向一定高度。如本節課留的思考題(CO還原Fe2O3),有三個重要作用。其一是引導復習CO的化學性質。其二是應用CO的化學性質。其三是整合實驗裝置。將可燃性實驗、還原性實驗、尾氣的處理實驗整合起來,設計一套實驗裝置,這不僅是實驗的整合,更是知識和能力的整合。
課程結束指導:
1.布置學生小結一氧化碳的性質,然後再分別與氫氣、木炭等進行對照。
2.以一氧化碳中毒的原因為內容,進行討論,著重在如何預防一氧化碳中毒和中毒後的處理措施。
3.辯證認識一氧化碳,了解一氧化碳的重要用途。
一氧化碳中毒及其救治
教學設計方案
一氧化碳的性質:
從CO和的化學式可以看出:CO分子比分子少1個氧原子。由於分子構成的不同,兩者的性質有很大的差別。(結構決定性質)。
【指導閱讀】 閱讀97頁第1自然段(注意與物理性質的比較)。
1.物理性質:CO是無色無氣味的氣體,密度比空氣略小,難溶於水。
提問:製取CO氣體時應如何收集?
歸納:不宜用排空氣法收集,因CO的密度與空氣的密度很接近,而且有劇毒。應採用排水法收集。
2.化學性質:
(1)一氧化碳的可燃性:
現象:發出藍色火焰、放熱。
特別指出:和其他可燃氣體一樣,點燃CO之前必須先驗純。
提問:為什麼要驗純?怎樣驗純?
明確:若CO不純,點燃時可能發生爆炸,因CO的爆炸極限是12.5%~74%。驗純的方法同氫氣的驗純。
講述:煤爐里煤層上方的藍色火焰就是CO在燃燒時所產生的。(引導學生看圖課本第97頁5-22)。水煤氣是CO和的混合氣。
引導回憶:不僅能與氧氣反應,還能奪取某些氧化物中的氧,如氫氣還原氧化銅。
設問:CO是否也能奪取某些氧化物中的氧元素?
演示:
指導學生思考:①實驗的儀器、葯品有哪些?②課本上圖5-23、圖5-13、圖5-18有什麼明顯區別?③主要操作步驟有哪些?
要求學生觀察:①玻璃管中發生了什麼變化?②澄清石灰水溶液中產生了什麼現象?
讓學生分析有關現象得出正確結論。
歸納並出示小黑板:
葯品:CO、CuO、溶液。
儀器:鐵架台、玻璃管、單孔橡皮塞、雙孔橡皮塞、酒精燈、導管、細口瓶、氣球。
步驟:
①先通一會兒CO氣體;(為什麼?)
②點燃酒精燈加熱;
③停止加熱;
④處理收集到的尾氣。
現象:玻璃管中黑色固體變為光亮的紅色固體;澄清石灰水變渾濁。
結論:CO使CuO還原成Cu,同時生成。在該反應中,CO是還原劑,表現出還原性。
(2)一氧化碳的還原性:
強調:
①CO必須乾燥、純凈。這樣有利於反應的進行,也避免了實驗事故的發生。
②增加尾氣收集裝置是十分必要的。因從導管進入細口瓶的氣體中或多或少含有CO,而CO不允許直接排放到空氣中。
③尾氣的處理方法不是唯一的,課本99頁圖給出了處理尾氣的另一種方法。
提問:還原CuO、C還原CuO、CO不原CuO,三個反應有何異同點?
歸納:①反應CuO中均為氧化劑,、C、CO分別作還原劑。②前兩個反應屬置換反應,最後一個不是。
討論:CO有哪些重要用途?(提示:性質決定用途)
歸納並板書:
① 作氣體燃料;
② 作冶金工業上的還原劑。
高爐煉鐵的化學反應原理是:
討論:如何實現CO和CO2之間的相互轉變?
歸納並板書:與CO之間的互相轉變。
提問:煤氣中毒是怎麼回事?
講解:煤氣的主要成分是CO,煤氣中毒就是CO中毒。因為CO能跟血液里的血紅蛋白結合,使血紅蛋白的輸氧功能受到破壞,從而導致體內缺氧,產生頭痛、昏迷,嚴重時發生死亡。
3.CO的毒性:
CO劇毒!!使用時必須注意安全。
討論:如何防止CO中毒?
講解:使用時應注意通風、排氣。在液化煤氣中添加具有特殊氣味的物質能幫助人們判斷是否發生了煤氣泄漏,避免中毒、爆炸事故的發生。
提問:空氣中有無CO氣體呢?如果有,會產生怎樣的危害性?
閱讀:99頁中間部分。
明確:①空氣中氣體污染物有CO、、等。②CO主要來自汽車排放的尾氣等。③空氣污染的危害性極大,直接威脅人類的生存。
4.CO對空氣的污染。
CO危害嚴重!造成環境污染有很多人為的因素。每個人都應增強環保意識,保護人類賴以生存的環境。
初三化學教案:一氧化碳2一.知識教學點
1.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
2.一氧化碳的毒性且其對環境的'污染。
二.重、難、疑點及解決辦法
1.重點:一氧化碳的化學性質。
2.難點:從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分子組成的不同,了解它們在性質上的差異。
3.疑點:向爐火中撒少量的水後,為何爐火燒得更旺?
4.解決方法:
(1)學生閱讀教材,比較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質,了解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質。
(2)教師演示試驗,學生觀察實驗現象,通過討論分析,了解一氧化碳的化學性質。
(3)結合生活實際,了解一氧化碳的毒性及其對環境的污染,加強環保觀念。
三.教學步驟
(一)明確目標
1.了解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質。
2.掌握一氧化碳的化學性質。
3.了解一氧化碳的用途、毒性和對環境的污染。
(二)教學過程
[復習提問]:寫出碳單質完全燃燒和不完全燃燒的化學方程式。
[引言]:我們知道碳有兩種氧化物:CO和CO2。CO和CO2在分子組成上,它們只相差一個氧原子,這種組成上的差異會給它們性質上帶來什麼差異呢?下面,我們來學習CO的某些特性。
[板書]:
一.一氧化碳的性質和用途
1.物理性質(與CO2相比較)
[復習提問]:CO2有哪些物理性質呢?
[學生活動]:閱讀教材P97第一段,從顏色、狀態、密度、溶解性等方面比較一下CO和CO2的物理性質
[板書]: 色、味、態 密度 溶解性
CO 無色無味的氣體 比空氣略小 難溶於水
CO2 無色無味的氣體 比空氣大 能溶於水
2.化學性質
(1)一氧化碳的可燃性
[教師活動]:講解演示實驗5—10。
[學生活動]:
(1)觀察火焰捐色,當教師把內壁附有澄清石灰水的燒杯罩在火焰上時,觀察石灰水有什麼變化。
(2)根據實驗現象,判斷有何物質生成?寫出化學方程式。
[講解]:CO和H2都有可燃性,它與O2(或空氣)混合後點燃都有可能發生爆炸,注意點燃前應檢驗CO氣體的純度。
[提問]:
(1)如何用化學方法區別CO和H2?
(2)如何用化學方法區別CO和CO2?
[學生活動]:學生通過分組討論,對教師提出的問題進行歸納總結。
[目的意圖]:使學生認識到CO和H2的化學性質比較相似,可根據它們發生化學反應時,生成物不同來區別;CO和CO2的化學性質有很大差異,根據它們的化學性質來區別。
[板書]:
(2)一氧化碳的還原性。
[教師活動]:講解演示實驗5—11。
[學生活動]:觀察黑色氧化銅的變化和澄清石灰水的變化,根據實驗現象,判斷有什麼物質生成,並寫出化學方程式。
[講解]:CO在反應中奪取了CuO中的O,使CuO還原成Cu,同時生成CO2。反應說明CO具有還原性,這個特性與O2、C相似。
[板書]: CO H2 C
可燃性 2CO + O2 ==2CO2 藍色火焰 2H2 + O2 ==2H2O 淡藍色火焰 C + O2 ==CO2
還原性 CO+CuO==Cu+CO2 H2+CuO==Cu+H2O C+2CuO==Cu+CO2
3.一氧化碳的用途
[提問]:根據一氧化碳的化學性質,思考它有哪些用途?
[學生活動]:
①總結出一氧化碳的用途。
②閱讀教材中的選學材料,了解水煤氣的成分,並思考選學材料中提出的問題。
[板書]:
(1)氣體燃料
(2)冶煉金屬:Fe2O3 + 3CO ==2Fe + 3CO2
二.一氧化碳的毒性
[學生活動]:
(1)閱讀教材第99頁,理解CO中毒的生理過程。
(2)分組討論教材第100頁的習題3。
[教師活動]:在學生討論的基礎上進行總結。
[板書]:
三.一氧化碳對空氣的污染
[學生活動]:
(1)閱讀教材第99頁。
(2)討論CO這種污染物是怎樣產生的?如何防止污染,
[講解]:CO具有可燃性和還原性,在人類生活和工業生產中有很重要的用途;CO有劇毒,又污染空氣,所以要注意防止和控制CO對環境的污染。對於CO,我們要「一分為二」地認識它。
(三)總結、擴展
1.CO和CO2性質的差異。
2.CO和H2化學性質的相似性。
四.布置作業
1.教材P100習題2。
2.用什麼方法鑒別空氣、O2、H2、CO和CO2?
初三化學教案:一氧化碳3一、教學理念
通過探究式的教學活動設計,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讓學生經歷基本的科學探究過程,在學習中提出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從中體會成功的快樂,並培養學生探索的興趣。
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生活常識進行教學情景的創設,使得他們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感受化學的重要性,並逐步學會分析和解決與化學有關的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在輕松愉快的心情下去認識和感知化學學習的奧妙,使每一個學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礎上得到發展。
二、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認識二氧化碳,掌握其重要的化學性質,了解其物理性質和主要用途。
(2)懂得設計實驗來驗證物質性質的方法。
(3)學會對實驗中出現的現象進行分析並得出結論的方法。
2.過程與方法
(1)通過觀察演示實驗的現象,培養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2)通過讓學生自己設計實驗去驗證二氧化碳的性質,培養學生的實驗設計能力。
(3)經過親自動手實驗,讓學生懂得二氧化碳可以與水反應生成碳酸。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通過對二氧化碳的密度以及水溶性進行實驗設計,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以及思維的嚴密性。
(2)通過用浸過石蕊溶液的小花來進行實驗探究,讓學生親自參與到知識的形成過程中,從而獲得成功的喜悅和對化學學習的持續興趣。
三、教學重點、難點
1.二氧化碳的密度和水溶性
2.二氧化碳與水反應生成碳酸以及碳酸的不穩定性。
四、教學策略
1.學生在前面的學習中已經多次接觸和了解過二氧化碳的一些性質,因此教師在引入時完全可以讓學生自己進行總結和歸納,這樣,除了可以培養學生的整理歸納能力以外,還可以避免重復與羅嗦。
2.教材首先介紹了二氧化碳的實驗室製法,然後講二氧化碳的性質,這就使得教師不得不把二氧化碳的性質(密度比空氣大和可溶於水)在講解課題2──《二氧化碳製取的研究》時就直接告訴學生。而在課題3學習二氧化碳的性質時,為了使這一教學重點得以突出,教師配合課本120頁的習題4設計了一個學生探究活動──讓學生對「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氣大和可溶於水」的性質進行實驗設計。
3.對本課題的兩個探究學習活動設計各有側重:探究活動1: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氣大和可溶於水,把重點放在了實驗的設計方面,目的是培養學生對有關問題設計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學生可以回到家裡繼續進行實驗求證;探究活動2:二氧化碳與水的反應,則更側重了實驗的實施過程和對有關現象的分析以及由此可得出的結論等,目的是為了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4.兩個實驗探究活動都鋪設了巧妙的階梯:對探究活動1採用了先演示實驗後給出提示的方法,對探究活動2則採用了填寫表格的形式,從而使得學生的探究活動得以順利的開展。
五、教學准備
1.教師的准備:CAI多媒體課件、裝滿二氧化碳氣體的軟塑料瓶(500 mL、350 mL)2瓶或以上、階梯蠟燭、火柴、小燒杯(裝水)等。
2.學生分組實驗的用品准備:大試管、單孔橡皮塞、導氣管(直角型的、直的)、橡膠導管、葯匙、酒精燈、小木條、火柴、集氣瓶(2個)、玻璃片(2片)、小燒杯、鑷子、浸過石蕊試液的小花(每小組4朵)、稀鹽酸、醋酸等。
3.學生准備:分好四人合作的學習小組並復習學過的有關二氧化碳的性質。
六、教學過程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引入:同學們在前面已經陸續的接觸、學習過二氧化碳這種物質,你能歸納出它的性質么?
投影並歸納二氧化碳的有關性質
學生思考、回答:二氧化碳是無色、無味的氣體,密度比空氣大,可溶於水、不能燃燒也不能支持燃燒,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
注意從學生已有的知識出發,避免了重復與羅嗦,使教學更有針對性,重點更為突出。
講解:二氧化碳與澄清石灰水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學生抄寫、記憶
對需要重點掌握的知識點進行強調。
提問:你們知道的二氧化碳的性質中,哪些是已經做過實驗親自驗證並非常確定的,哪些只是由別人告訴你的?
學生回答:二氧化碳的密度及水溶性是在實驗室制備二氧化碳時從老師口中獲知。
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不要「人雲亦雲」,要敢於創新。
演示實驗:
實驗1.用二氧化碳傾倒階梯上的蠟燭
實驗2.在裝滿二氧化碳的軟塑料瓶內倒入少量水
實驗前讓學生對實驗現象進行猜想;實驗後提問:你們看到了什麼?這說明了二氧化碳具有什麼性質。
學生可能的猜想:1.二氧化碳會熄滅,而且是下面的先熄滅上面的後熄滅2.軟塑料瓶會變扁
學生觀察實驗現象並思考回答:
實驗1說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氣大,不能燃燒也不能支持燃燒;實驗2說明二氧化碳可溶解於水。
這兩個實驗要收集到的二氧化碳氣體較多,耗時較長且實驗的成功率較低,所以宜由老師演示能起到較好的示範作用。
提問:根據上述兩個實驗的設計意圖,你們還能設計一些其他的實驗來證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氣大且可溶於水么?
讓學生思考一會兒後再投影出一些提示
學生分小組討論並進行實驗設計。
培養學生的實驗設計能力,通過小組的合作,互相啟迪、互相補充、並完善自己的設計。
讓學生講述自己小組的實驗設計,並引導其他學生去評價這些設計。
學生:講述自己的設計和准備如何實施,並對實驗現象進行猜想。
通過讓學生講述自己的設計提高學生的表述能力,並使學生初步學會評價和改進實驗設計;通過贊美學生的設計讓學生感受成功的喜悅,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講解:今天老師還補充一個二氧化碳的性質就是二氧化碳能夠與水反應。但它們的生成物到底是什麼,由你們去進行實驗探究。
投影並講解:石蕊是一種植物的色素,能在酸性、中性及鹼性環境下顯現出三種不同的顏色。
學生實驗:把浸過石蕊試液的4朵小花分別進行實驗對比:(1)噴醋酸(2)噴水(3)直接放入盛有二氧化碳的集氣瓶(4)噴水後放入盛有二氧化碳的集氣瓶(5)把(4)中的小花放在酒精燈火焰上烘烤。
分析有關實驗現象並獲知:二氧化碳與水反應生成了酸性物質。該酸性物質不穩定,受熱很容易分解。
通過學生親自動手進行實驗探究,讓學生親自參與到知識的形成過程中,並學會根據實驗現象分析、得出結論,從而獲得成功的喜悅和對化學學習的持續興趣。
講解:二氧化碳與水反應生成了碳酸的化學方程式。以及碳酸分解的化學方程式。
學生抄寫、記憶
投影:根據本課的有關知識點設計與生活密切相關的習題來進行知識的鞏固和運用
學生思考、討論
使學生能把學到的知識與實際生活聯系在一起,懂得運用有關的化學知識去解決生活中的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布置作業:家庭小實驗:用家裡的一些物品製造並收集二氧化碳氣體並對自己設計的實驗進行實施,把實驗的結果與老師和同學們一起分享。
讓學生多動手、多思考,他們就會有更多的心得和體會,對化學的學習也就更有興趣。
附:學生學習資料
課題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1課時)
課堂小探究
1.請你根據課本p114頁實驗6-5和實驗6-6的構想,設計一些實驗來證明:(可畫圖)
(1)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氣大;(2)二氧化碳可溶解於水
2.根據四朵浸有石蕊試液的小花在不同條件下顏色的變化,探究二氧化碳與水反應的生成物
Ⅰ
Ⅱ
Ⅲ
Ⅳ
現 象
分 析
結 論
生活事例鏈接
1.北方的農村,許多人家裡都設有地窖用來貯存蔬菜。由於 致使裡面含有大量的 氣體,因此,人們在進入地窖之前,往往會做一個「燈火實驗」:就是把燃著的 先放入地窖里,如果看到 ,證明裡面聚有大量的 氣體,不宜進入;當看到 ,證明裡面的 氣體較少,可以進去。
2.為了讓用石灰漿抹的牆壁快點乾燥,人們常在室內生個炭火盆,這是為什麼?為什麼開始放炭火盆時,牆壁反而變潮濕了?
3.在義大利有一個奇怪的山洞,人稱「死狗洞」。人如果牽著一隻狗進去的話,狗很快就會昏迷,但人卻安然無恙,你能猜想這是為什麼嗎?
課後小探究
家庭小實驗:請你利用家庭中的一些小物品來製造並收集二氧化碳氣體,並驗證二氧化碳的性質。
⑧ 高中化學氧化還原反應教學設計
氧化還原反應是在反應前後,某種元素的化合價有變化的化學反應。下面我為你整理了高中化學氧化還原反應教學設計,希望對你有幫助。
《氧化還原反應》這節課是高中化學的重要理論內容,如何幫助、指導學生從初中對氧化還原反應的膚淺認識,提升到氧化還原反應的知識結構,這是第一章的教學重點內容之一。
在教學中我先讓學生閱讀教材,從教材中歸納知識網路,接著我讓學生分組討論並給出歸納的結果,注意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學生都能積極參加,課堂氣氛活躍,但存在的問題仍然不少:缺乏主次性與完整性。如:
1.得電子,氧化劑,被還原,發生還原反應。
失電子,還原劑,被氧化,發生氧化反應。
2.得電子(偏向)→化合價降低→被還原→還原反應→還原產物→氧化劑→具 氧化性。
失電子(偏離)→化合價升高→被氧化→氧化反應→氧化產物→還原劑→具還原性。
3.氧化劑→化合價降低→氧化性→被還原→還原過程→還原產物。
還原劑→化合價升高→還原性→被氧化→氧化過程→氧化產物。
4.得氧→被氧化→化合價升高→發生氧化反應→還原劑→具還原性。
失氧→被還原→化合價降低→發生還原反應→氧化劑→具氧化性。
隨後,我引導學生歸納出合理的知識網路:
氧化劑→具有氧化性→得到電子→化合價降低→本身被還原→發生還原反應
還原劑→具有還原性→失去電子→化合價升高→本身被氧化→發生氧化反應。
通過講解發現學生對8個概念找不到主次,不能形成有序、清晰的知識結構,造成概念的模糊、雜亂無章。既不方便於對概念的記憶,在解決問題時又不能准確無誤地提取相關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