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去極端化的七步法
2、是把「去極端化」作為一項系統工程。我們與加強發展和改善民生、加強民族團結、促進宗教和諧等有機結合,在結合點上下工夫。同時我們標本兼治,既治標又治本,綜合施策。
3、是做好群眾工作。在各族群眾廣泛開展「去極端化」宣傳教育,增強各族群眾對極端思想的辨別力,大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提高各族群眾的生活水平。
4、是強化基層基礎工作。新疆2014年開展利用三年時間組織21萬幹部駐村駐社區開展「訪民情、惠民生、聚民心」活動,增強基層組織的工作能力。
5、是以現代文化為引領,舉辦豐富多彩的各族群眾喜聞樂見的文化活動,豐富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
6、是滿足信教群眾正常的宗教需求,出版宗教類的讀物,舉辦成年信教群眾法治和宗教知識禮儀學習班,特別是去年我們創辦了新疆穆斯林雜志和穆斯林網站,而且做好解經和講經工作。通過這些工作,起到正確引導、正本清源的作用。
7、是堅持依法治疆和反暴力、講法治、講秩序,開展法治宣傳教育,提高各族群眾的法制意識,依法懲處暴力恐怖和宗教極端違法犯罪活動。
2016年6月2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發表《新疆的宗教信仰自由狀況》白皮書,並舉行新聞發布會。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黨委常委肖開提·依明在回答記者提問時表示,宗教極端主義是世界人民的共同敵人,各國都在反對和抵制。
宗教極端主義不是宗教,也不是宗教的教派,而是打著宗教旗號傳播宗教極端思想的一股政治勢力,其本質是反人類、反社會、反文明、反宗教,在新疆,暴力恐怖活動的思想基礎是宗教極端。
在國家的統一領導下,我們堅持圍繞社會穩定和長治久安的總目標,把「去極端化」作為突出緊迫的任務。宗教極端是對宗教的歪曲和褻瀆。我們開展「去極端化」工作,是對正常宗教活動的保護,也是對公民宗教信仰自由的保護。
㈡ 如何有效的開展「去極端化」宣傳教育,抵禦和防範宗教向校園滲透
一是大力開展「手拉手」結對子活動,共建民族團結好校園。一方面,各學校充分發揮優秀教師的渠道,促進民漢教師互學互助。實行民漢教師同辦公、同培訓、同教研,讓有經驗的老教師、骨幹教師與新教師、年輕教師結對,使新教師、年輕教師在最短的時間里適應教育教學,掌握教學常規,少走彎路。比如:縣一小的李紅麗與拉扎提老師就是其中的一對結對老師,李老師是一名在教學崗位上工作了近二十年的老教師,有著豐富的教學經驗。作為師傅的她只要一有空就拿著一本聽課筆記去聽徒弟的課,課後進行點評指導。生活上,徒弟遇到了煩惱,她總會耐心地開導她,與她一起面對。今年,拉扎提參加了全縣青年教師大獎賽活動,李老師利用課余時間從選課、備課、製作課件逐項進行指導,最終,拉扎提在此次大賽上獲得了不錯的成績。另一方面,各學校切實開展民漢學生「手拉手」結對子、交朋友活動,使學生們在日常的交往交流活動中結下深厚友誼。近年來,我縣迪依娜·海拉提、吳彤、張一殊等12名學生,先後被塔城地區評委民族團結好少年。
二是發揮課堂教學主渠道作用,讓民族團結思想入腦入心。組織開展「民族團結主題教育」班隊會。採取老師向學生介紹新疆歷史、宗教政策、民俗文化,組織學生收看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影片、視頻,舉辦民族團結知識競賽和講民族團結小故事等形式。讓廣大學生對各民族的風俗習慣、風土人情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認識到各民族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的重要性。另外,各校各科教師在學科教學中積極發掘民族團結教育素材。充分利用政治、語文、歷史、地理、體育、美術、音樂等學科的民族常識教育因素,使民族團結教育各相關學科有機地結合起來。例如:縣一小、二小和雙語幼兒園等學校,利用音樂課,組織學生學唱民族歌曲,學跳民族舞蹈,積極學唱、傳唱民族團結歌曲,以此來充分展現各族人民團結統一、共創和諧的精神面貌;開展了「人人一堂課教學大比拼」、大手牽小手」、「下鄉送教比翼飛」活動,按照孩子的年齡特點,完善自編雙語教材《我喜歡說》、《我想說》、《我能說》,把雙語課程納入周計劃,每班開辟了雙語欄,激發孩子學習雙語的積極性。讓學生在欣賞與參與的過程中,了解民俗文化,增進民族交流,培養各民族學生間的感情。
㈢ 如何將去極端化融入小學教育教學中
首先,傳統的教育方式往往是狹隘的課堂教育觀將施教的場所僅限於教室,所以學生僅僅只知道日常生活中應該怎樣做才符合小學生的身份,但還是不能很有效的落實在行為中,因此德育教育的成效還不能讓人滿意。進行教育,基本的德育方法也不能少,比如學校應該安排對小學生進行德育教育實踐課,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是以學生的興趣和直接經驗為基礎,以與學生學習和社會生活密切相關的各類現實性、綜合性、實踐性問題為內容,以研究性學習為主導學習方式,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實踐能力及體現對知識的綜合運用為主要目的一類新型課程。
其次,德育應該從小事做起。要培養學生的良好行為習慣就應該從小事做起,比如教育小學生不隨地扔垃圾,看到紙屑順手撿起來,看到老師同學問聲好,助人為樂。這些都是細節,但是「千里之行,始於足下」、「百尺高台起於壘土」。從小做起,就逐漸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質和良好的行為習慣。我們對學生的教育要持之以恆,加強平時的訓練,因為良好的行為習慣是通過不懈的訓練形成的。所以,老師在平時的德育教育下應該對小學生多鼓舞,幫助他們,對學生要有耐心。
第三,學生學習需要一個正確的時期,老師應該抓住合適的時期給學生進行德育教育。當小學生不良習慣還沒根深蒂固時,老師及時發現及時讓他們改正,不要到不良習慣已定型了就很難改過來了,所以老師在這方面要切實做到抓緊、抓實。同時,要考慮學生年齡的大小,因為學生年齡不同,思維發展水平也不一樣,低年級的學生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小學生正處於早期階段,是進行德育的最好時期,低年級學生年齡小就像小樹一樣,要長大成材,就要在很小時候進行約束,做到抓小,抓早。
小學生是我們教育德才兼備人才的希望,現在這個充滿競爭的社會急需品學兼優的人才,所以作為教師應該竭力投身於小學教育事業中去,而且要正確意識到德育在教育中的重要地位,選擇正確的、合理的教育方式對小學生進行合適的引導。總之,加強小學生德育教育工作,是一項長期的、艱苦的、細致的育人工作,需要每一位教育工作者與時俱進、精心策劃,不斷地用生動的、貼近生活的實例來充實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