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求助.學校選修課要修夠多少學分
公共任選課一般是8個學分 專業任選課一般是4個學分
❷ 高中研究性學習:廚房裡的化學
1.廚房裡的化學廚房就象一個科學實驗室,別以為廚房裡的化學品只在洗滌槽里才有。你烹調時所用的各種成分本身都是由化合物組成的——其中有些復雜,而有些相當簡單。為什麼我門要關注廚房裡的化學呢?現在人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應該注重飲食健康與飲食平衡了。身體是革命的本錢。為了更好的去工作和學習,所以我們更要關心我們的身體健康,關注廚房裡的化學。在這次研究性學習的過程中,我們課題組分別從食物的烹飪、食物的保鮮、調味品使用的技巧、在廚房中的注意事項、保持食物原有的營養物質的方法、處理食材的技巧等等方面進行了探究。我們依照自己平時所學的化學知識和積累的生活常識,把理論與實踐相結合,進一步了解了許許多多以前我們從來不知道的一些知識。同時也意識到廚房裡的化學有多麼重要。我們做這個課題,無非就是希望朋友們處處留心廚房中的化學和生活中的化學,這樣我們就會減少危害,保持營養,增進健康。一、廚房裡的化學---調味品篇 1.炒菜時在油熱了的情況下放入一些食鹽,會起化學反應,對身體是有害的。研究表明,傳統的烹飪方法對食品對食物中的營養有很大的破壞:在200℃的高溫下,食用油所含對人體有益的不飽和脂肪酸被氧化,同時產生「丙烯醛」會導致致癌過氧化物的產生,食鹽中的碘會揮發掉50%,食物中的維生素被氧化等等都造成了食物中營養素極大流失。專家指出,煎、炸等烹飪方法對食品的營養破壞之一是使食鹽中的碘揮發,使碘鹽中含碘量和人體實際攝入的量不同。因為煎、炸時需要的油溫很高,大約有180℃左右。而碘是一種化學性質活潑的元素,在高溫下易揮發,因而,經過油炸高溫處理的食鹽中,碘的損失率可以達到40%-50%。因此,如果不改變烹飪習慣,即使大力推廣碘鹽,人們仍然不能達到足夠的攝入量。專家建議燒菜時不要用碘鹽爆鍋,盡量在菜將出鍋時加鹽。 2.食鹽在食品工業上用作調味品,因為人類在生理上對鹹味有強烈的需要,而且氯化鈉也是維持人體內滲透壓平衡的主要成分。沒有糖人還可以活,沒有鹽活著就很困難,四肢無力,還會出現消化不良,精神失常,以致於死亡。此外,在食品加工中,食鹽可做防腐劑。腌魚、腌肉、腌菜是我國的傳統食品加工方法之一,既防止了腐敗,又製得了美味食品。因為食鹽有滲透作用,可使肉類、蔬菜脫水,還可使細菌細胞內的水分滲出而死亡,因而起到防腐作用。畜牧業也離不開食鹽,一頭牛每天需要30~40g食鹽一匹馬每天需要10~15g食鹽。牲畜吃了鹽可以膘肥體壯、耐寒耐勞、防止疾病發生。2.食鹽在制皂和染料工業常作鹽析之用,礦業的氯化、焙燒;鋼鐵的表面處理;皮革業的皮毛保存;窯業的彩釉配製;酸性白土變活性白土;或利用石英砂和焦炭制金剛砂等均要使用食鹽。2.市售的普通糖都是由兩個糖環結合在一起形成的蔗糖。糖可以提供能量。我們的飲食當中甜品非常重要。在史前時代,人們必須攝入足夠的能量才能去狩獵和養家,因此我們對甜食相當適應和喜歡。精製糖剛剛上市的時候相當昂貴,但是現在糖已經很便宜了。我們甚至攝入了過量的糖——這對健康是不利的。在廚房中糖有多種用途。除了可以使食物吃起來香甜以外,我們還在很多中菜餚里加了糖。糖分子可以使蛋白質連接在一起——如此這般攪打蛋白做成蛋白甜餡餅以及做牛奶蛋糊就變的容易多了。 二、廚房裡的化學----保鮮篇工業和科技的發展使得水產品加工已由過去簡單的鮮、凍、干制、鹽腌等幾種初級加工產品發展成適合現代生活方式的多種多樣的深加工產品,其工藝更復雜,設備與包裝更加現代和完善,對產品安全衛生要求也相應更高了。於是,一種新型的保鮮技術———化學保鮮便應運而生。
3.化學保鮮就是在水產品加入對人體無害的化學物質,以延長保鮮時間,保持品質的一種保鮮方法。如鹽腌、糖漬、酸漬及煙熏等。使用化學保鮮劑最為令人關注的問題就是衛生安全性。化學保鮮劑中有一些對人體無害或危害性較低的糖、鹽、有機酸、酒精等,這些都是日常生活中的常用品。過去常用的煙熏法和硝酸鹽添加法,現在因懷疑有致癌性,所以用得越來越少了。還有一些化學品如安息香酸、甲醛、硼酸等也可用於水產品的保鮮,但它們有一定毒性,對人們有危害,並且在食用之前不能完全處理干凈,所以現在已不能用。用於保鮮的食品添加劑有許多種,它們的理化性能和保鮮原理也各不相同,有的是抑制細菌的,有的是改變環境的,還有的是抗氧化性的。因此,一定要選擇符合國家衛生標準的食品添加劑,以保證消費者的身體健康。
4.從廣義上講,能夠抑制或殺滅微生物的化學物質都可以稱之為防腐劑。它們的作用原理是控制微生物的生理活動,使微生物發育減緩或停止。殺菌劑就是能夠有效地殺滅食品中微生物的化學物質,分為氧化型和還原型兩大類。抗氧化劑是防止或延緩食品氧化變質的一類物質,抗氧化劑種類很多,其機理也不盡相同,有的是消耗環境中的氧而保護其品質,有的是作為氫或電子供給體,阻斷食品自動氧化的連鎖反應,還有的是抑制氧化活性而達到抗氧化效果。
5.不論採用什麼保鮮方法,好的保鮮劑應在維持水分、保鮮、保色、品質改良和安全性上具有獨特的性能。具體可從以下幾個方面檢驗水產品保鮮劑的優劣。
看發泡性好的保鮮劑能顯著減少產品在加工、冷凍、烹飪等過程中的重量損失,維持水分,防止產品在貨架、冷凍、烹飪過程中的水分流失。
看魚品鮮嫩度、彈性及風味好的保鮮劑通過乳化螯合作用,可使產品分子與水分子及肉分子之間形成乳化螯合狀態,從而提高產品的鮮嫩度、彈性及風味。
看魚品色澤好的保鮮劑能在水產品表面形成抗氧化保護膜,能有效地保持水產凍品的新鮮性,防止儲藏過程中水及營養成分的流失,抑制微生物的生長,使食物色澤穩定、外形美觀,口感鮮美。 三、廚房裡的化學----烹飪技巧篇 1.調味品的添加順序是以滲透力強弱的尺度的。滲透力強的後強。炒菜時,應先加糖,隨後是食鹽、醋、醬油,最後是味精。如果順序顛倒,先放了食鹽,便會阻礙糖的擴散,因食鹽有脫水作用,會促使蛋白質的凝固,使食物的表面發硬且有韌性,糖的甜味滲入很困難。還有個別原則,是沒有香味的調料(如食鹽、糖等)可在烹調中長時間受熱,而有香味的調料不可以,以免香味逃逸,味精的主要成分分為谷氨酸鈉,受不了烹調的高溫,只能在最後加入。
6.燒煮食物時,加調味品的時間,對食物中發生的化學變化也有關系。食物中的蛋白質本身具有膠體的性質,遇氯化鈉等強電解質,會發生凝聚作用。例如:豆漿中加入食鹽,它就會凝聚,成為豆腐腦,在煮豆、燒肉時,如果加鹽過早,一方面湯中有了鹽分, 水分難以滲透到豆類或肉里去;另一方麵食鹽使豆肉里蛋白質凝聚,變硬。這兩方面都使豆或肉不易煮爛,當然也不利於人體消化和吸收。
7.烹煮食物的火侯,也就是溫度對食物的影響很大。一般來說,溫度升高,可以加快反應速度。例如:燉煮食物的溫度約為100度(水的沸點),炒的溫度約為200至300度(油的沸點比水高),油炒比油炸的溫度略低一些,但比燉煮的溫度要高很多。所以,把肉煮酥燜爛的時間要比炒、炸多幾倍,鍋中的溫度與拌炒也有關系。拌炒可使食品受熱均勻,但過分拌炒會使鍋中溫度降低,而且拌炒多了食物與空氣中氧氣接觸的機會也會增多,食物中的維生素C易被氧化而遭到破壞。所以拌炒以後加鍋蓋必要的,一則可以防止降低鍋溫,二則可以防止維生素氧化而降低營養價值。
8.很多家庭在燒魚時都喜歡加些酒,你知道這是什麼道理嗎?死魚中三甲胺更多,因此,魚死得越久,腥味越濃。三甲胺不易溶於水,但易溶於酒精,所以燒魚時加些酒,能去掉腥味,使魚更好吃。酒可去掉魚類的腥味,也可去掉肉類的腥味;酒的作用並不僅僅如此,食物中的脂肪在燒煮時,會發生部分水解,生成酸和醇。當加入酒(含乙醇)、醋(含醋酸)等調味輔料時,酸和醇相互間發生酯化反應,生成具有芳香味的酯。 2.也許媽媽曾經對你說過,煮豆時,鹽別放得太早,要不豆就會煮不爛。這句話很有化學道理。黃豆浸在清水中,黃豆不是慢慢地變「胖」了嗎?這實際上也是一種滲透現象。 因為干黃豆中,水分是很少的,我們可以把它看做是濃溶液,而黃豆外面的那層皮,相當於一個半透膜,當黃豆浸到清水中去煮的時候,就會發生滲透現象,結果是清水中的水分子,穿過黃豆皮進到了黃豆裡面,使黃豆變胖了。黃豆只有充分浸胖以後,再經過一段時間煮,黃豆的細胞才會被脹破,使豆子煮爛。 如果煮豆時,鹽加得太早,黃豆浸在鹽水中,由於鹽水的濃度比起清水來說,是濃了很多,這樣水就很不容易再往黃豆中滲透了。如果加的鹽較多,鹽水的濃度甚至也可能超過黃豆中的濃度,這樣,水就不但進不去,甚至還可能從稍稍變胖的黃豆中「鑽」出來,黃豆中沒有了足夠的水分,難怪黃豆就煮來煮去煮不爛了。 同樣的道理,煮綠豆湯、赤豆湯時,糖也不要早早的放;煮豬肉、牛肉時,也不要過早加鹽,以免不容易煮爛。 3.家庭中清除蔬菜瓜果上殘留農葯的簡易方法有以下幾種: 浸泡水洗法:蔬菜污染的農葯品種主要為有機磷類殺蟲劑,有機磷殺蟲劑難溶於水,此種方法僅能除去部分污染的農葯。但水洗是清除蔬菜水果上其它污物和去除殘留農葯基礎方法。主要用於葉類蔬菜,如菠菜、金針菜、韭菜花、生菜、小白菜等。一般先用水沖洗掉表面污物,然後用清水浸泡,浸泡不少於10分鍾。果蔬清洗劑可增加農葯的溶出,所以浸泡時可加入少量果蔬清洗劑。浸泡後要用流水沖洗2-3遍。 去皮法:蔬菜瓜果表面農葯量相對較多,所以削去皮是一種較好的去除殘留農葯的方法。可用於蘋果、梨、獼猴桃、黃瓜、胡籮卜、冬瓜、南瓜、西葫蘆、茄子、蘿卜等。處理時要防止去過皮的蔬菜瓜果混放,再次污染。 儲存法:農葯在環境中隨時間能夠緩慢的分解為對人體無害的物質。所以對易於保存的瓜果蔬菜可通過一定時間的存放,較少農葯殘留量。適用於蘋果、獼猴桃、冬瓜等不易腐爛的種類。一般存放15天以上。同時建議不要立即食用新採摘的未消皮的水果。 加熱法:氨基甲酸酯類殺蟲劑隨著溫度升高,分解加快。所以對一些其它方法難以處理的蔬菜瓜果可通過加熱去除部分農葯。常用於芹菜、菠菜、小白菜、圓白菜、青椒、菜花、豆角等。先用清水將表面污物洗凈,放入沸水中2-5分鍾撈出,然後用清水沖洗1-2遍。這次研究性學習的意義在於:①獲得親身參與探索研究的體驗;②培養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③培養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④學會分享和合作;⑤培養科學的態度和道德:⑥激發我們的主動性和創新意識,促使我們主動學習,使獲得化學知識和技能的過程,也成為理解化學、進行科學探究、聯系社會生活實際和形成科學價值觀的過程。「研究性學習」恰似一縷春風,給呆板的傳統教學帶來了活力和生機,使我們在學習中貼近生活,在生活中理解知識。
❸ 普通高中化學課程標準的目錄
一、普通高中化學課程改革的背景:
1、國際視野中的高中化學課程:
(1)根據科學素養要求設計課程:
國際上普遍將科學素養(ScientificLiteracy)概括為三個組成部分:
對於科學知識達到基本的了解程度;
對科學的研究過程和方法達到基本的了解程度;
對於科學技術對社會和個人所產生的影響達到基本的了解程度。
各國普遍採用這一標准測度本國公眾科學素養,我國也沿用此標准進行中國公眾科學素養調查。
科學素養不僅僅是所受教育程度高低的象徵,而是現代社會中人類普遍文明的標志。
努力提升學生的科學素養是國際理科課程改革的主流。世界各國十分重視將「科學、技術與社會」的相互關系納入課程范疇,「科學為大眾」的理念日益深入人心,教育的視野從培養少數人成為科學家轉向面對所有的學生。
(2)課程具有選擇性:
(3)課程內容的組織具有不同特色:
(4)重視學習化學實驗和研究方法:
2、高中化學課程現狀調查:
教學在很大程度上受制於高考 教師和教材(輔)表現出「權威性」
高中生化學學習興趣普遍缺乏 教師駕馭課堂教學的能力不足
師生之間感情交流和討論偏少 高中學生對教師的教學期望高
化學教材存在脫離實際的傾向 學生缺乏良好的獨立實驗習慣
化學教師的專業發展存在誤區
學生對學科課程的具體感受
最喜歡的 外語、數學、體育、信息技術
最不喜歡的 政治、物理、數學、外語
壓力很大的 數學、物理、外語、化學
實用性最差的 政治、歷史、美術、數學
內容偏多的 數學、物理、政治、歷史
內容太難的 物理、數學、化學、外語
3、高中化學教學大綱與課程標準的比較:
(1)內容與呈現形式
行為主體 前言 組成
(2)課程結構(3)課程性質 (4)課程理念(5)課程目標 (6)內容要求(7)課程實施建議
4、高中化學課程改革的基本思路:
改變課程過於注重知識傳授的傾向,強調形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使獲得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的過程同時成為學會學習和形成正確價值觀的過程。
改變課程過於強調學科本位、科目過多和缺乏整合的現狀,整體設置九年一貫的課程門類和課時比例,並設置綜合課程,以適應不同地區和學生發展的需求,體現課程結構的均衡性、綜合性和選擇性。
改變課程內容「難、繁、偏、舊」和過於注重書本知識的現狀,加強課程內容與學生生活以及現代社會和科技發展的聯系,關注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經驗,精選終身學習必備的基礎知識和技能。
改變課程實施過於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狀,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勤於動手,培養學生收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得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
改變課程評價過分強調甑別與選拔的功能,發揮評價促進學生發展、教師提高和改進教學實踐的功能。
改變課程管理過於集中的狀況,實行國家、地方、學校三級課程管理,增強課程對地方、學校以及學生的適應性
5、新課程的基本理念:
為了中華民族的復興,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
二、高中化學新課程的基本特點:
(1)建構有利於高中生全面發展的課程目標體系:
三個階段的中學化學課程
義務教育階段 高中必修模塊 高中選修模塊
科學探究 認識化學科學 實驗化學
化學實驗基礎
身邊的化學物質 常見無機物及其應用 有機化學基礎
物質構成的奧秘 物質結構基礎 物質結構與性質
化學變化 化學反應 化學反應原理
化學與社會發展 化學與可持續發展 化學與生活化學與技術
(2)確立了適應不同學生發展需要的高中課程體系:
必修模塊 認識化學科學 物質結構基礎
化學實驗基礎 化學1 化學2 化學反應與能量
常見無機物及其應用 化學與可持續發展
選修模塊
化學與生活 化學與技術 物質結構與性質化學反應原理 有機化學基礎 實驗化學
學分設置:必修學分:6 (4+2) 每個模塊36課時,共108課時
必修模塊 2個,4學分
選修模塊6個,至少選修1個,2學分
(在高一學完必修模塊,在高二學完選修模塊)
高中化學必修模塊與後續選修模塊的關系是基礎性與多樣性和選擇性之間的關系。整個中學化學課程是三個階段、三個層次、兩種類型的發展統一體,第一階段是入門、第二階段是發展、第三階段是個性化的深入和提高。
每一位高中生都必須經歷這三個層次的發展階段,前兩個階段強調的是共同的全面發展,第三個階段突出的是多樣化、富於選擇性和個性化的深入發展。這才是對高中化學新課程的基礎性的全面理解。
我們應該在這樣的一個整體中去理解每個模塊的功能定位。
而現行課程:必修(化學Ⅰ): 140課時 偏文
必修加選修(化學Ⅱ):259課時 偏理
五大塊內容(三塊知識穿插安排,兩塊技能滲透其中):化學基本概念與化學原理(元素周期律、物質結構、反應速率與衡、電解質溶液理論) 元素化合物知識 有機化學知識化學計算技能 化學實驗技能
(3)課程內容力求體現基礎性、時代性和人文性:
化學科學的社會價值、思想觀念等影響著社會的文明化進程,通過不同的課程模塊、課程內容和學生活動,力求揭示課程的人文內涵,以進一步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參與意識。
(4)通過多樣化的學習方式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
問題討論:在問題情境中激發學生思考、解疑
收集信息:從多種媒體和不同場所獲取知識
方案設計:針對不同任務設計有效的學習策略
合作學習:在小組活動中共同配合,互相交流
實驗探究:體驗探究過程,揭示化學變化的規律
調查咨詢:理解化學與生活、環境和科技的關系
反思評價:反思、調整學習過程,評價學習成果
(5)提倡多樣化的教學評價方式,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紙筆測驗評價、學習檔案評價、活動表現評價
(6)積極開發和利用課程資源,推進新課程的實施:
強調化學實驗的作用,以此作為啟迪學生科學思維、培養學生探究能力和情感態度價值觀的重要手段,並對實驗室建設提出了基本要求。重視圖書館和計算機網路,進一步開發和利用課程資源。還需充分關注學校的、社區的、工廠的多種資源,不斷地開發、優化和利用好這些資源。
(7)採用學分管理模式,兼顧各類學生的需要:
化學必修為4個學分,選修為2個學分,高中學生修滿並獲得6個學分,即可達到高中化學課程學習的畢業要求。對學有餘力或對化學特別感興趣的學生,鼓勵他們進一步選修其他化學課程模塊,以拓寬知識面,提高化學素養。這也為杜絕「文理分科」提供了較好的基礎。
為體現學生的全面發展,對選修課程學分作出了一定的限制。在最低6個學分的基礎上,建議有理工類專業傾向的學生,可修至8個學分;有志於向化學及其相關專業方向發展的學生,可修至12個學分。
在高考命題上,也提出了相應的建議。一是課標是高校招生化學科考試的命題依據。二是化學1、化學2課程模塊的內容是高校招生化學考試內容的基本組成部分。三是考試內容應對報考不同專業的學生有不同的要求:報考人文學科或社會科學專業的學生,最多不超過3個模塊;報考理工類專業的學生最多不超過4個模塊;報考化學及其相關專業的學生,最多不超過6個模塊。
三、高中化學課程模塊簡介:
必修模塊內容簡介:化學1和化學2
模塊建構思路 人類社會發展中的化學科學探究的過程與方法核心的化學概念和原理
一級內容主題 認識化學科學實驗化學基礎常見無機物及其應用物質結構基礎化學反應與能量化學與可持續發展
選修模塊內容簡介:
1、 化學與生活:
模塊建構思路 了解生活必需的化學物質認識化學與人類生活的關系化學使你的生活更美好一級內容主題 化學與健康生活中的材料化學與環境保護
2、化學與技術:
模塊建構思路 化學是現代技術的重要基礎強化技術意識和創新意識為學生的實踐活動提供資源
一級內容主題 化學與資源開發利用化學與材料製造和應用化學與工農業生產
3、物質結構與性質:
模塊建構思路 探索物質構成的奧秘認識結構與性質的關系體驗物質結構的魅力
一級內容主題 原子結構與元素的性質化學鍵與物質的性質分子間作用力與物質的性質研究物質結構的價值
4、化學反應原理:
模塊建構思路 能源的開發利用離不開化學調控化學反應的方向和速率揭示物質變化的基本規律
一級內容主題 化學反應與能量化學反應速率和化學平衡溶液中的離子平衡
5、有機化學基礎:
模塊建構思路 有機物創造了第二個大自然有機化學是生命科學的核心有機化學是材料科學的基礎
一級內容主題 有機化合物的組成與結構烴及其衍生物的性質與應用糖類、氨基酸和蛋白質 合成高分子化合物
6、實驗化學:
模塊建構思路 實驗是化學科學的重要基石實驗是化學問題解決的重要手段實驗是科學探究的重要途徑
一級內容主題 化學實驗基礎化學實驗探究
四、高中化學課程中的STS教育與現代化學教育:
1、STS教育:
STS教育是當代科學技術和社會發展背景下培養學生科學素養的一種非常有效的科學教育範式。在課標中,無論是從課程性質、課程的基本理念、課程設計、課程內容、課程目標還是在教學建議、評價建議、教科書編寫建議以及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建議等方面都充分體現了STS教育的思想。
化學1在「主題1—認識化學科學」、「主題3—認識常見無機物及其應用」,化學2的「物質結構基礎」、「化學反應與能量」、「化學與可持續發展」三個主題中,都對化學與生活、社會、環境、技術以及它們之間相互關系給與更多的關注。
在選修模塊中,「化學與生活」、和「化學與技術」兩個模塊的內容直接反映的就是其課程中STS教育的目標。
2、現代化學教育:
化學科學的發展和化學前沿科學在人類生產發展中的重大作用,要求在基礎化學教育的課程內容中適當反映化學發展的動態,與化學前沿科學相關的化學基礎,化學科學在人類社會發展中新的作用等內容。這不僅是摒棄化學舊知識、呈現化學新知識,使新的化學課程內容富有時代氣息的需要,也是體現科學大綜合、學科大交叉的科學發展趨勢的需要,在化學教育中體現人文精神的需要,是使全體學生具有新的化學觀點和學習新的化學科學方法,為有志於研究化學科學和從事與化學科學相關職業的學生打好化學基礎的需要。
現代化學科學主要研究的物質層次:原子、分子片、分子、超分子、生物層次的化學,宏觀聚集態化學,介觀聚集態化學。
現代化學科學主要研究的領域:綠色化學、新材料化學科學、化學中的生命科學、化學工程技術、農業化學科學、催化化學、計算機化學科學。
現代化學科學的四大難題:化學反應理論、結構和性能的定量關系、生命現象的化學機理、納米尺度的基本規律。
現代化學內容的教學:充分利用現代化學的內容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用以探究為主的多元的學習方式學習現代化學的內容;在現代化學的內容學習中培養學生的非智力品質;教師要在現代化學內容教學中不斷學習和創新。
五、如何面對新課程的挑戰:
1、教育、教學觀念的挑戰
2、教學方式的挑戰
3、評價方式的挑戰
4、選修課的挑戰
5、課時數的挑戰
6、班級管理模式的挑戰
7、知識結構的更新與能力的挑戰
(1)樹立新的課程意識,樹立新的教育理念
(2)轉變教學觀念,實施新的教學方式
(3)運用全新評價理念,全面公正地評價學生
(4)轉變角色,成為學生學習的促進者、引導者
(5)不斷充電,更新知識,提高駕馭新課程的能力
❹ 求助,選修課到底選夠多少學分
每個學校的學分要求不一樣,這個可以參考你們的選課手冊。我們的話是一個本科10個學分就夠了,專科的好像是8個,但是也要注意學分種類的要求,有人文類,自然類,教育類等等我們是每種(科目)兩分。
❺ 研究性學習 廚房裡的化學
廚房裡的化學廚房就象一個科學實驗室,別以為廚房裡的化學品只在洗滌槽里才有。你烹調時所用的各種成分本身都是由化合物組成的——其中有些復雜,而有些相當簡單。為什麼我門要關注廚房裡的化學呢?現在人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應該注重飲食健康與飲食平衡了。身體是革命的本錢。為了更好的去工作和學習,所以我們更要關心我們的身體健康,關注廚房裡的化學。在這次研究性學習的過程中,我們課題組分別從食物的烹飪、食物的保鮮、調味品使用的技巧、在廚房中的注意事項、保持食物原有的營養物質的方法、處理食材的技巧等等方面進行了探究。我們依照自己平時所學的化學知識和積累的生活常識,把理論與實踐相結合,進一步了解了許許多多以前我們從來不知道的一些知識。同時也意識到廚房裡的化學有多麼重要。我們做這個課題,無非就是希望朋友們處處留心廚房中的化學和生活中的化學,這樣我們就會減少危害,保持營養,增進健康。一、廚房裡的化學---調味品篇 1.炒菜時在油熱了的情況下放入一些食鹽,會起化學反應,對身體是有害的。研究表明,傳統的烹飪方法對食品對食物中的營養有很大的破壞:在200℃的高溫下,食用油所含對人體有益的不飽和脂肪酸被氧化,同時產生「丙烯醛」會導致致癌過氧化物的產生,食鹽中的碘會揮發掉50%,食物中的維生素被氧化等等都造成了食物中營養素極大流失。專家指出,煎、炸等烹飪方法對食品的營養破壞之一是使食鹽中的碘揮發,使碘鹽中含碘量和人體實際攝入的量不同。因為煎、炸時需要的油溫很高,大約有180℃左右。而碘是一種化學性質活潑的元素,在高溫下易揮發,因而,經過油炸高溫處理的食鹽中,碘的損失率可以達到40%-50%。因此,如果不改變烹飪習慣,即使大力推廣碘鹽,人們仍然不能達到足夠的攝入量。專家建議燒菜時不要用碘鹽爆鍋,盡量在菜將出鍋時加鹽。 2.食鹽在食品工業上用作調味品,因為人類在生理上對鹹味有強烈的需要,而且氯化鈉也是維持人體內滲透壓平衡的主要成分。沒有糖人還可以活,沒有鹽活著就很困難,四肢無力,還會出現消化不良,精神失常,以致於死亡。此外,在食品加工中,食鹽可做防腐劑。腌魚、腌肉、腌菜是我國的傳統食品加工方法之一,既防止了腐敗,又製得了美味食品。因為食鹽有滲透作用,可使肉類、蔬菜脫水,還可使細菌細胞內的水分滲出而死亡,因而起到防腐作用。畜牧業也離不開食鹽,一頭牛每天需要30~40g食鹽一匹馬每天需要10~15g食鹽。牲畜吃了鹽可以膘肥體壯、耐寒耐勞、防止疾病發生。食鹽在制皂和染料工業常作鹽析之用,礦業的氯化、焙燒;鋼鐵的表面處理;皮革業的皮毛保存;窯業的彩釉配製;酸性白土變活性白土;或利用石英砂和焦炭制金剛砂等均要使用食鹽。2.市售的普通糖都是由兩個糖環結合在一起形成的蔗糖。糖可以提供能量。我們的飲食當中甜品非常重要。在史前時代,人們必須攝入足夠的能量才能去狩獵和養家,因此我們對甜食相當適應和喜歡。精製糖剛剛上市的時候相當昂貴,但是現在糖已經很便宜了。我們甚至攝入了過量的糖——這對健康是不利的。在廚房中糖有多種用途。除了可以使食物吃起來香甜以外,我們還在很多中菜餚里加了糖。糖分子可以使蛋白質連接在一起——如此這般攪打蛋白做成蛋白甜餡餅以及做牛奶蛋糊就變的容易多了。 二、廚房裡的化學----保鮮篇工業和科技的發展使得水產品加工已由過去簡單的鮮、凍、干制、鹽腌等幾種初級加工產品發展成適合現代生活方式的多種多樣的深加工產品,其工藝更復雜,設備與包裝更加現代和完善,對產品安全衛生要求也相應更高了。於是,一種新型的保鮮技術———化學保鮮便應運而生。
化學保鮮就是在水產品加入對人體無害的化學物質,以延長保鮮時間,保持品質的一種保鮮方法。如鹽腌、糖漬、酸漬及煙熏等。使用化學保鮮劑最為令人關注的問題就是衛生安全性。化學保鮮劑中有一些對人體無害或危害性較低的糖、鹽、有機酸、酒精等,這些都是日常生活中的常用品。過去常用的煙熏法和硝酸鹽添加法,現在因懷疑有致癌性,所以用得越來越少了。還有一些化學品如安息香酸、甲醛、硼酸等也可用於水產品的保鮮,但它們有一定毒性,對人們有危害,並且在食用之前不能完全處理干凈,所以現在已不能用。用於保鮮的食品添加劑有許多種,它們的理化性能和保鮮原理也各不相同,有的是抑制細菌的,有的是改變環境的,還有的是抗氧化性的。因此,一定要選擇符合國家衛生標準的食品添加劑,以保證消費者的身體健康。
目前,我國水產加工行業採用的化學保鮮方法是用食品添加劑進行保鮮(防腐劑、殺菌劑、抗氧化劑)、抗生素保鮮、糟醉保鮮、鹽藏保鮮、煙熏保鮮等,其中用食品添加劑進行保鮮尤為普遍。
從廣義上講,能夠抑制或殺滅微生物的化學物質都可以稱之為防腐劑。它們的作用原理是控制微生物的生理活動,使微生物發育減緩或停止。殺菌劑就是能夠有效地殺滅食品中微生物的化學物質,分為氧化型和還原型兩大類。抗氧化劑是防止或延緩食品氧化變質的一類物質,抗氧化劑種類很多,其機理也不盡相同,有的是消耗環境中的氧而保護其品質,有的是作為氫或電子供給體,阻斷食品自動氧化的連鎖反應,還有的是抑制氧化活性而達到抗氧化效果。
不論採用什麼保鮮方法,好的保鮮劑應在維持水分、保鮮、保色、品質改良和安全性上具有獨特的性能。具體可從以下幾個方面檢驗水產品保鮮劑的優劣。
一看發泡性好的保鮮劑能顯著減少產品在加工、冷凍、烹飪等過程中的重量損失,維持水分,防止產品在貨架、冷凍、烹飪過程中的水分流失。
二看魚品鮮嫩度、彈性及風味好的保鮮劑通過乳化螯合作用,可使產品分子與水分子及肉分子之間形成乳化螯合狀態,從而提高產品的鮮嫩度、彈性及風味。
三看魚品色澤好的保鮮劑能在水產品表面形成抗氧化保護膜,能有效地保持水產凍品的新鮮性,防止儲藏過程中水及營養成分的流失,抑制微生物的生長,使食物色澤穩定、外形美觀,口感鮮美。 三、廚房裡的化學----烹飪技巧篇 1.調味品的添加順序是以滲透力強弱的尺度的。滲透力強的後強。炒菜時,應先加糖,隨後是食鹽、醋、醬油,最後是味精。如果順序顛倒,先放了食鹽,便會阻礙糖的擴散,因食鹽有脫水作用,會促使蛋白質的凝固,使食物的表面發硬且有韌性,糖的甜味滲入很困難。還有個別原則,是沒有香味的調料(如食鹽、糖等)可在烹調中長時間受熱,而有香味的調料不可以,以免香味逃逸,味精的主要成分分為谷氨酸鈉,受不了烹調的高溫,只能在最後加入。
燒煮食物時,加調味品的時間,對食物中發生的化學變化也有關系。食物中的蛋白質本身具有膠體的性質,遇氯化鈉等強電解質,會發生凝聚作用。例如:豆漿中加入食鹽,它就會凝聚,成為豆腐腦,在煮豆、燒肉時,如果加鹽過早,一方面湯中有了鹽分, 水分難以滲透到豆類或肉里去;另一方麵食鹽使豆肉里蛋白質凝聚,變硬。這兩方面都使豆或肉不易煮爛,當然也不利於人體消化和吸收。
烹煮食物的火侯,也就是溫度對食物的影響很大。一般來說,溫度升高,可以加快反應速度。例如:燉煮食物的溫度約為100度(水的沸點),炒的溫度約為200至300度(油的沸點比水高),油炒比油炸的溫度略低一些,但比燉煮的溫度要高很多。所以,把肉煮酥燜爛的時間要比炒、炸多幾倍,鍋中的溫度與拌炒也有關系。拌炒可使食品受熱均勻,但過分拌炒會使鍋中溫度降低,而且拌炒多了食物與空氣中氧氣接觸的機會也會增多,食物中的維生素C易被氧化而遭到破壞。所以拌炒以後加鍋蓋必要的,一則可以防止降低鍋溫,二則可以防止維生素氧化而降低營養價值。
很多家庭在燒魚時都喜歡加些酒,你知道這是什麼道理嗎?死魚中三甲胺更多,因此,魚死得越久,腥味越濃。三甲胺不易溶於水,但易溶於酒精,所以燒魚時加些酒,能去掉腥味,使魚更好吃。酒可去掉魚類的腥味,也可去掉肉類的腥味;酒的作用並不僅僅如此,食物中的脂肪在燒煮時,會發生部分水解,生成酸和醇。當加入酒(含乙醇)、醋(含醋酸)等調味輔料時,酸和醇相互間發生酯化反應,生成具有芳香味的酯。 2.也許媽媽曾經對你說過,煮豆時,鹽別放得太早,要不豆就會煮不爛。這句話很有化學道理。黃豆浸在清水中,黃豆不是慢慢地變「胖」了嗎?這實際上也是一種滲透現象。 因為干黃豆中,水分是很少的,我們可以把它看做是濃溶液,而黃豆外面的那層皮,相當於一個半透膜,當黃豆浸到清水中去煮的時候,就會發生滲透現象,結果是清水中的水分子,穿過黃豆皮進到了黃豆裡面,使黃豆變胖了。黃豆只有充分浸胖以後,再經過一段時間煮,黃豆的細胞才會被脹破,使豆子煮爛。 如果煮豆時,鹽加得太早,黃豆浸在鹽水中,由於鹽水的濃度比起清水來說,是濃了很多,這樣水就很不容易再往黃豆中滲透了。如果加的鹽較多,鹽水的濃度甚至也可能超過黃豆中的濃度,這樣,水就不但進不去,甚至還可能從稍稍變胖的黃豆中「鑽」出來,黃豆中沒有了足夠的水分,難怪黃豆就煮來煮去煮不爛了。 同樣的道理,煮綠豆湯、赤豆湯時,糖也不要早早的放;煮豬肉、牛肉時,也不要過早加鹽,以免不容易煮爛。 3.家庭中清除蔬菜瓜果上殘留農葯的簡易方法有以下幾種: 浸泡水洗法:蔬菜污染的農葯品種主要為有機磷類殺蟲劑,有機磷殺蟲劑難溶於水,此種方法僅能除去部分污染的農葯。但水洗是清除蔬菜水果上其它污物和去除殘留農葯基礎方法。主要用於葉類蔬菜,如菠菜、金針菜、韭菜花、生菜、小白菜等。一般先用水沖洗掉表面污物,然後用清水浸泡,浸泡不少於10分鍾。果蔬清洗劑可增加農葯的溶出,所以浸泡時可加入少量果蔬清洗劑。浸泡後要用流水沖洗2-3遍。 去皮法:蔬菜瓜果表面農葯量相對較多,所以削去皮是一種較好的去除殘留農葯的方法。可用於蘋果、梨、獼猴桃、黃瓜、胡籮卜、冬瓜、南瓜、西葫蘆、茄子、蘿卜等。處理時要防止去過皮的蔬菜瓜果混放,再次污染。 儲存法:農葯在環境中隨時間能夠緩慢的分解為對人體無害的物質。所以對易於保存的瓜果蔬菜可通過一定時間的存放,較少農葯殘留量。適用於蘋果、獼猴桃、冬瓜等不易腐爛的種類。一般存放15天以上。同時建議不要立即食用新採摘的未消皮的水果。 加熱法:氨基甲酸酯類殺蟲劑隨著溫度升高,分解加快。所以對一些其它方法難以處理的蔬菜瓜果可通過加熱去除部分農葯。常用於芹菜、菠菜、小白菜、圓白菜、青椒、菜花、豆角等。先用清水將表面污物洗凈,放入沸水中2-5分鍾撈出,然後用清水沖洗1-2遍。這次研究性學習的意義在於:①獲得親身參與探索研究的體驗;②培養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③培養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④學會分享和合作;⑤培養科學的態度和道德:⑥激發我們的主動性和創新意識,促使我們主動學習,使獲得化學知識和技能的過程,也成為理解化學、進行科學探究、聯系社會生活實際和形成科學價值觀的過程。「研究性學習」恰似一縷春風,給呆板的傳統教學帶來了活力和生機,使我們在學習中貼近生活,在生活中理解知識。
❻ 大學選修課要修多少分
❼ 大學期間校選修課要修滿多少學分,超出怎麼計算
選修課的學分,每個學校規定的不一樣,像我們學校要求修15個學分,但是學校特色和自然科學類的至少修6個學分。 當然,你按照你們的教學規定自己看,超過的肯定不算,但是要注意那些類的至少修多少,不要稀里糊塗修夠了,人家要求的不夠,就不好辦了。
❽ 大學選修課50分有學分嗎
1.公共選修課一般要求的學分不高,在10個學分左右,部分學校有限制其中要含有幾個學分的人文類和科技類課程。
2. 專業選修課一般只有本專業的學生可以選,大多為專業課程,總學分要求在20分以上,是掌握專業知識的重要途徑。
選修課的學分要求一般是畢業的硬性指標,在修滿學分後才有畢業資格。部分學校的學費與所選選修課的學分數相關。選修課分為公共選修課和專業選修課,選修課是用來拓展知識面和培養興趣的,一般也會有學分要求,只有修滿學分才能畢業,這些課也只要及格就能給學分,所以相對比較輕松自由,但是也要有一定的出勤率才行。
選修課成績能不能算入績點
公共選修課,學分是需要計入平均學分績點的!但是在評定獎學金的時候多數是會除去公選課學分,另外算一個!
但是在畢業要求中,如果有規定公選課要多少學分的話,那麼是100%會計入平均學分績點的,而且可以刷績點!比如,畢業要求12個公共選修課學分!你選了16分,會取分數高的12分計入,這樣績點就有可能拉高了!這對看重績點或者想申請大陸之外留學的同學還是很有用處的!
閱讀全文
下載
❾ 大學期間校選修課要修滿多少學分,超出怎麼計算
部分大學要求學生在校期間必須修滿專業教學計劃規定的必修課和選修課最低要求學分數,每學期必須如此,如果達不到,會得到成績警告。每學期最低學分一般計算方法為:
每學期最低學分=總學分/2×(標准學制+2)
同時,每學期修讀學分一般不得超過專業教學計劃規定的最高學分,經批准如有超選,超選部分按有關規定加收超選費。每學期最高學分一般計算方法為:
每學期最高學分=總學分/2×(標准學制-1)
規范選修課程
有的大學為了規范選修課程,這些選修課在結業之後,學生也需要參加考試,考試的內容主要和老師講解的內容相同。學生在參加考試時,可能由於自己沒有上過多少選修課,導致自己的基礎知識非常的差,這些學生不知道該怎樣做這些考試的試題。
當選修課的成績下來之後,學生會發現自己的選修課掛了。主要是由於自己的考試成績不過關,這些大學生就應該積極地和老師進行溝通,這些老師能夠給學生重新補考的機會,學生應該抓住補考的這次機會,只要提前幾天復習相關的知識,學生都能夠順利的通過考試。
❿ 高中化學必修一多少學分
2個學分
根據《普通高中化學課程標准》,中化學課程由若干課程模塊構成,分為必修、選修兩類。其中,必修包括兩個模塊;選修包括6個模塊,是必修課程的進一步拓展和延伸。每個課程模塊2學分,36學時。
學生在高中階段最低必須修滿6學分,學生在學完化學1、化學2之後,至少還應選學選修課程中的一個模塊,以達到高中化學課程學習的結業要求。
有條件的學校應開設所有的選修課程模塊,條件暫不具備的學校應積極創造條件,力爭早日開齊所有的選修課程模塊。
鼓勵高中學生尤其對化學感興趣的學生在修滿6個學分後,盡可能多的選學課程模塊,以拓寬知識面,提高化學素養。
化學課程標準是普通高校招生化學科考試的命題依據。化學1、化學2課程模塊的內容是高校招生化學考試內容的基本組成部分。普通高校招生化學科的考試內容應對報考不同專業的學生有不同的要求:報考人文學科或社會科學專業的學生,最多不超過3個模塊;報考理工類專業的學生,最多不超過4個模塊;報考化學及其相關專業的學生,最多不超過6個模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