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如何用化學周期表來判斷金屬非金屬
1、看漢字,金屬元素都有金字旁(汞例外)
2、看周期表顏色,顏色淺的都是金屬元素,顏色深的都是非金屬元素(現行周期表)
3、看位置,第一、二主族除了氫其它元素都是金屬元素,副族和第八族元素都是金屬,金屬和非金屬分界線左邊是金屬元素,右邊是非金屬元素
『貳』 怎樣辨別化學元素是否是金屬元素
看它有沒有 釒旁
『叄』 元素是否有金屬性或者非金屬性應當怎麼判斷
元素的金屬性是指元素的原子失電子的能力
1、由單質與水(或酸)反應轉換出氫的難易程序判斷,單質與水(或酸)置換出氫越容易,元素的金屬性越強。
2、由最高價氧化物的水化物--氫氧化物的鹼性強弱來判斷。最高價氫氧化物鹼性越強,元素的金屬性越強。
3、由金屬活動性順序表進行判斷。按金屬活動性順序,金屬元素的金屬性依次減弱。
4、由單質的還原性判斷。或單質的還原性越強,則對應元素的金屬性越強。
5、由單質間的置換反應判斷。遵循強制弱的規律。
6、由金屬陽離子的氧化性強弱判斷。一般情況下,金屬陽離子的氧化性越弱,對應元素的金屬性越強。特例:三價鐵的氧化性強於二價銅。
7、由原電池的正負極判斷。一般情況下,活潑性強金屬電極做負極。
8、由電解池的放電順序判斷。電解池的陽極失去電子發生氧化反應,其對應元素的金屬性較強。
9、由元素周期表進行判斷,同周期從左到右金屬性逐漸減弱,同主族從上到下金屬性逐漸增強。
非金屬性是元素化學術語的一種,非金屬性常表示獲得電子的傾向。
元素的非金屬性包括很多方面:元素的原子得電子的能力,氫化物的穩定性,最高價氧化物水化物酸性強弱等.它包含了原子得電子的能力(氧化性),但比氧化性的含義更為廣泛。
非金屬性的比較規律:
1、由元素原子的氧化性判斷:一般情況下,氧化性越強,對應非金屬性越強。
2、由單質和酸或者和水的反應程度判斷:反應越劇烈,非金屬性越強。
3、由對應氫化物的穩定性判斷:氫化物越穩定,非金屬性越強。
4、由和氫氣化合的難易程度判斷:化合越容易,非金屬性越強。
5、由最高價氧化物對應水化物的酸性來判斷:酸性越強,非金屬越強。(除氟元素之外,詳見下面)
6、由對應陰離子的還原性判斷:還原性越強,對應非金屬性越弱。
7、由置換反應判斷:強置弱。〔若依據置換反應來說明元素的非金屬性強弱,則非金屬單質應做氧化劑,非金屬單質做還原劑的置換反應不能作為比較非金屬性強弱的依據〕
值得注意的是:氟元素沒有正價態,故沒有氟的含氧酸,所以最高價氧化物對應水合物的酸性最強的是高氯酸,而不是非金屬性高於氯的氟元素!故規律5隻適用於氟元素之外的非金屬元素。
8、按元素周期律,同周期元素由左到右,隨核電荷數的增加,非金屬性增強;同主族元素由上到下,隨核電荷數的增加,非金屬性減弱。
『肆』 在化學上是怎麼區分金屬與非金屬的
現在人們已經發現了109種元素,按照這些元素的原子結構和性質,把它們分為金屬和非金屬兩大類。金屬與非金屬的不同點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l)從原子結構來看,金屬元素的原子最外層電子數較少,一般小於4;而非金屬元素的原子最外層電子數較多,一般大於4。
(2)從化學性質來看,在化學反應中金屬元素的原子易失電子,表現出還原性,常做還原劑。非金屬元素的原子在化學反應中易得電子,表現出氧化性,常做氧化劑。
(3)從物理性質來看,金屬與非金屬有著較多的差別,主要是:
①一般說來金屬單質具有金屬光澤,大多數金屬為銀白色;非金屬單質一般不具有金屬光澤,顏色也是多種多樣。
②金屬除汞在常溫時為液態外,其他金屬單質常溫時都呈固態;非金屬單質在常溫時多為氣態,也有的呈液態或固態。
③一般說來,金屬的密度較大,熔點較高;而非金屬的密度較小,熔點較低。
④金屬大都具有延展性,能夠傳熱、導電;而非金屬沒有延展性,不能夠傳熱、導電。
必須明確上述各點不同,都是「一般情況」或「大多數情況」,而不是絕對的。實際上金屬與非金屬之間沒有絕對的界限,它們的性質也不是截然分開的。有些非金屬具有一些金屬的性質,如石墨是非金屬,但具有灰黑色的金屬光澤,是電的良導體,在化學反應中可做還原劑;又如硅是非金屬,但也具有金屬光澤,硅既不是導體也不是絕緣體,而是半導體。也有某些金屬具有一些非金屬的性質,如銻雖然是金屬,但它的性質非常脆,灰銻的熔點低、易揮發等,這些都屬於非金屬的性質
『伍』 92種化學元素中,怎麼區別金屬元素和非金屬元素
金屬元素傾向於失去電子獲得穩定的外層電子,而非金屬元素傾向於得到電子獲得穩定的外層電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