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在化學當中,有機合成是怎麼樣的,有機合成路線設計的一般程序是什麼
在化學當中,有機合成是從較簡單的化合物或單質經化學反應合成有機物的過程。有時也包括從復雜原料降解為較簡單化合物的過程。
合成路線的設計方法,一般有兩種方法:"兩頭湊法"(類比分析法)「直推法」和「逆推法」
1.正推法:從確定的某種原料分子開始,逐步經過碳鏈的連接和官能團的安裝來完成。首先要比較 原料分子和目標化合物分子在結構上的異同,包括官能團和 碳骨架兩個方面的異同;然後,設計由原料分子轉向目標化合物的合成路線。其思維程序為「原料→中間產物→產品」
2. 逆推法:採取從產物逆推 ,設計合理的合成路線的方法。在逆推過程中,需要逆向尋找能順利合成目標化合物的中間有機化合物,直至選出合適的起始原料。其思維程序為「產品→中間產物→原料」。
"逆推法"一般程序是:
(1)首先確定所要合成的有機物屬於何類型,以及題中所給定的條件與所要合成的有機物之間的關系。
(2)以題中要求的最終產物為起點,考慮這一有機物如何從另一有機物甲經過一步反應而製得。如果甲不是所給的已知原料,再進一步考慮甲又是如何從另一有機物乙經一步反應而製得,一直推導到題目中所給定的原料為終點,同時結合題中給定的信息。
(3)在合成某一產物時,可能會產生多種不同的方法和途徑,應當在兼顧原料省、產率高的前提下選擇最合理、最簡單的方法和途徑。
類比分析法:其思維程序為「比較題目所給知識原型→找出原料與合成物質的 內在聯系→確定中間產物→產品」。
望採納~! 謝謝!
2. 有機化學 合成路線 這個如何合成詳細寫出步驟,最好寫在紙上 有機學霸和達人進
我好像剛剛答過你的問題~
我只能理論上說,先用水加成,生成CH3CH(OH)CH3,然後氯氣光照取代兩各一個氫原子。實際操作這樣是比較難行通的。
3. 有機化學合成路線應遵循哪些原則
1.有機合成的原則:
(1)所選擇的每個反應的副產物盡可能少,所要得到的主產物的產率盡可能高且易於分離、產率高、避免採用副產物多的反應。
(2)發生反應的條件要適宜,反應的安全系數要高,反應步驟盡可能少而簡單。
(3)要按一定的反應順序和規律引入官能團,不能臆造不存在的反應事實,必要時應採取一定的措施保護已引入的官能團。
(4)所選用的合成原料要易得、價廉、經濟。
2.有機合成的過程:
(1)正確判斷原料、目標化合物官能團的種類、數目、位置;
(2)採用正向、逆向合成相結合的方法,找出原料和目標分子的中間的過渡物質;
(3)尋找官能團的引入、保護方法,將原料官能團轉換,合成中間物質直至產物;
(4)選擇合成步驟最簡、轉換最易、所含雜質最少的路線作為最終合成路線。
3.有機合成的方法:
(1)順合成法:採用正向思維方法,從已知原料入手,找出合成所需要的直接或間接的中間產物,逐步推向待合成有機物,其思維程序為「原料→中間產物→產品」。
(2)逆合成法:採用逆向思維方法,從產品的組成、結構、性質入手,找出合成所需要的直接或間接的中間產物,逐步推向已知原料,其思維程序為「產品→中間產物→原料」。
(3)綜合比較法:採用綜合思維的方法,將正向或逆向推導出的幾種合成途徑進行比較,從而得到最佳的合成路線。其思維程序為「比較題目所給知識原型→找出原料與合成物質的內在聯系→確定中間產物→產品」。
4. 化學 有機化學合成路線 這兩步都看不懂,詳細分析一下 ,詳細解釋一下,最好寫在紙上 有
LDA催化下醯基αC上先脫H形成C-離子,再與CH3--I發生親核取代反應,加-CH3於醛上。後來醛發生氧化反應(NaClO2)並且脫去-CH3 [(CH3)2CH=CH2——(CH3)2CH+CH2:,H2PO4]
5. 有機化學合成路線作業,不會做啊
第一題,傅克醯基化引入醯基,還原羰基,然後硝化,分離鄰位產物。硝基用鐵粉,氯化亞錫,硫化鈉等還原劑還原後得到產物。
第二題,我不清楚你們的教學進度,最好採用新學的反應來做。但我最先想到的是用乙醯乙酸乙酯合成法。乙醯乙酸乙酯用乙醇鈉拔氫,然後與1,2-二溴丙烷反應,發生烴基化。產物再用乙醇鈉拔氫,發生分子內烴基化構建環丙烷環。然後在稀氫氧化鈉溶液中發生酮式分解,產物用基斯內而-沃爾夫-黃鳴龍反應還原羰基,得到目標分子。
6. 求有機化學合成路線,詳細點
底下雙鍵可以用鹵代消除合成,中間傅克醯基化成環(羧酸應該可以直接醯基化,你要是不放心可以先用PCl5合成醯氯在醯基化),上面羥醛縮合得a-b不飽和酮,氧化致酸,仲胺鹵代取代即可成環。
7. 參考文獻合成的化合物,合成路線怎麼寫
左旋氧氟沙星(levofloxacin,1)化學名為(S)-(-)-9-氟-2,3-二氫-3-甲基-10-(4-甲基-1-哌嗪)-7氧代-7氫吡啶駢〔1,2,3-de〕〔1,4〕苯駢?嗪-6-羧酸,是氧氟沙星的(S)-(-)異構體,它的抗菌活性為氧氟沙星的2倍,毒副作用小,成為第三代氟喹諾酮抗菌葯中最優秀的品種之一,最早由日本第一制葯株式會社開發上市〔1,2〕.
1合成路線設計
化合物(1)的合成文獻〔3〕報道按起始原料可分為兩大類:方法一,由2,3,4,5-四氟苯甲酸為原料,經醯氯化後與丙二酸二乙酯縮合、部分水解脫羧、與原甲酸三乙酯縮合、(S)-(+)-2-氨基丙醇置換、環合、水解後與4-甲基哌嗪縮合精製而得〔4,5〕;方法二,以2,3,4-三氟硝基苯為起始原料,先合成關鍵中間體(S)-7,8-二氟-3-甲基-3,4-二氫-2H-1,4-苯駢?嗪,再與乙氧亞甲基丙二酸二乙酯縮合、環合、水解、上甲基哌嗪精製而得〔6~8〕.方法二盡管與目前國內氧氟沙星的合成工藝近似,但關鍵中間體(S)-7,8-二氟-3-甲基-3,4-二氫-2H-1,4-苯駢?嗪的合成存在步驟長、收率低、光學純化難度大等缺點,難以適合大量制備.方法一因國內已有2,3,4,5-四氟苯甲酸及(S)-(+)-2-氨基丙醇工業品供應,成為不對稱合成左旋氧氟沙星較為理想的選擇,故採用方法一作為試制路線,並對合成工藝進行優化和改進,以2,3,4,5-四氟苯甲酸為原料,經8步反應製得左旋氧氟沙星,總收率為39.2%,最終產物結構經元素分析,IR,1H-NMR,13C-NMR,DEPT,MS鑒定.合成路線見圖1.
Fig.1The synthesis route of levofloxacin
2實驗部分
熔點採用北京泰科儀器有限公司的XT-4雙目顯微熔點儀測定,溫度未經校正.元素分析用美國PE-240C型元素分析儀.紅外光譜儀為Nicolet 170SX型.熱重分析用美國PE-7系列熱重分析儀.核磁共振譜用Bruker AM 500 MHz核磁共振儀測定,d6-DMSO為溶劑,TMS為內標.質譜用VG-ZAB-HS GC-MSZ質譜儀測定.旋光度用WZZ-1自動指示旋光儀測定.
2.12,3,4,5-四氟苯甲醯基乙酸乙酯(5)的合成
化合物(2)38.8 g(0.200 mol)、SOCl2 150 mL(2.05 mol)、DMF 0.4 mL依次加入到反應瓶中,攪拌加熱迴流5 h,常壓蒸出過量的SOCl2,加甲苯40 mL再減壓蒸幹得化合物(3).
於另一個反應瓶中依次加入鎂粉5.0 g(0.206 mol)、無水乙醇50 mL、四氯化碳0.5 mL,加熱引發反應後,攪拌下滴加丙二酸二乙酯32.8 g(0.206 mol)和無水甲苯60 mL的混合液,30 min加完後於60℃繼續反應2 h,冷至-5℃後滴加化合物(3)的甲苯80 mL溶液,1 h加完後繼續在0℃攪拌反應2 h,傾入濃鹽酸90 mL和冰水90 mL的混合液中,分出有機相,水相用甲苯(50 mL×3)萃取,合並有機相,減壓蒸出甲苯得橙黃色油狀液體(4),在化合物(4)的反應瓶中加入水100 mL和對甲苯磺酸0.1 g(0.500 mmol),加熱迴流6 h,TLC檢測原料點基本消失〔乙酸乙酯-甲醇(V∶V=4∶0.5)為展開劑〕,冷至室溫,以二氯甲烷(50 mL×3)萃取,有機相用水洗至中性,無水硫酸鈉乾燥,減壓蒸幹得橙色液體(5)44.4 g,收率:84.0%(文獻〔4〕收率:93%),化合物(5)不經純化,直接用於下一步反應.
2.2(S)-(-)-9,10-二氟-2,3-二氫-3-甲基-7氧代-7氫吡啶駢〔1,2,3-de〕〔1,4〕苯駢?嗪-6-羧酸乙酯(8)的合成
在含有化合物(5)44.4 g(0.168 mol)的反應瓶中,加入醋酐82 mL(0.876 mol),原甲酸三乙酯66.6 mL(0.400 mol),攪拌加熱迴流4 h,並在反應中蒸出生成的乙酸乙酯,使反應完全,減壓蒸干後加二氯甲烷450 mL溶解,於室溫攪拌滴加(S)-(+)-2-氨基丙醇13.5 g(0.180 mol)和二氯甲烷50 mL的混合液,1 h滴完後繼續攪拌反應2 h,回收二氯甲烷並減壓蒸幹得橙紅色粘稠性油狀物(7),在含化合物(7)的反應瓶中加入DMF 400 mL及無水K2CO3 46.4 g(0.336 mol),在120℃攪拌反應8 h,減壓回收DMF後向反應瓶中加入冰水250 mL,攪拌析出固體,放置過夜,過濾,固體用水洗滌,以氯仿-乙醇(V∶V=3∶2)進行重結晶,烘幹得化合物(8)34.0 g,收率:65.4%,mp 254~256℃(文獻〔6〕mp 254~255℃).
2.3(S)-(-)-9,10-二氟-2,3-二氫-3-甲基-7氧代-7氫吡啶駢〔1,2,3-de〕〔1,4〕苯駢?嗪-6-羧酸(9)的合成
按文獻〔8〕操作,收率為:87%,mp>300℃(文獻〔8〕收率:88%,mp>300℃).
2.4(S)-(-)-9-氟-2,3-二氫-3-甲基-10-(4-甲基-1-哌嗪基)-7氧代-7氫吡啶駢〔1,2,3-de〕〔1,4〕苯駢?嗪-6-羧酸(1)的合成
化合物(9)28.1 g(0.100 mol)、N-甲基哌嗪26 mL(0.230 mol)、DMSO 75 mL依次加入反應瓶中,130℃加熱攪拌反應6 h,減壓回收DMSO及過量的N-甲基哌嗪,殘留物用95%乙醇重結晶,得淡黃色晶體(1)的半水合物30.3 g,收率:82%,(文獻〔8〕收率:75.06%),mp 224~226℃,〔α〕24D=-76.7°(c=0.39,0.05 mol/L NaOH)〔文獻〔7〕mp 225~227℃,〔α〕24D=-76.9°(c=0.385,0.05 mol/L NaOH)〕.TG分析:化合物(1)在35.466~82.453℃失重2.632%,相當於含0.5個結晶水(理論含0.5個結晶水值為2.430%).元素分析,實測值(%):C 58.29,H 5.72,N 11.16,F 5.07;理論值(%):C 58.32,H 5.72,N 11.34,F 5.13.IR(KBr)cm-1:3267(—COOH),3081(ArH),2974~2802(RH),1724.3(—COOH,CO),1621(7—CO),1542~1453(Ar—CC—),1395.6~1315.4(C—H,C—N),1291.8~1241.0(C—O,C—F),1089.9(C—N),927.5(—OH),802(C—H).1H-NMR(DMSO-d6)δ:15.22(1H,br s,—COOH),8.96(1H,s,5-H),7.56(1H,d,8-H),4.92(1H,d,3-H),4.58(1H,d,2βH),4.36(1H,d,2αH),3.26~3.36(4H,m,1,1′哌嗪環質子),2.44(4H,br s,2,2′哌嗪環質子),2.23(3H,s,N—CH3),1.45(3H,d,3-CH3).13C-NMR(DMSO-d6)δ:176.27(7-C),165.95(-COOH),155.38(9-C),146.06(5-C),140.03(11-C),132.01(10-C),124.72(12-C),119.55(13-C),106.55(6-C),103.21(8-C),68.01(2-C),55.25(哌嗪環2,2′-C),54.78(3-C),50.05(哌嗪環1,1′-C),46.01(N-CH3),17.88(3-CH3).13C-NMR(DEPT)δ:146.06(5-C),103.21(8-C),54.78(3-C)為CH碳原子;δ:68.01(2-C),55.25(哌嗪環2,2′-C),50.05(哌嗪環1,1′-C)為CH2碳原子;δ:46.01(N—CH3),17.88(3-CH3)為CH3碳原子.EI MS m/z:361(M+).
3討論
文獻〔4〕報道化合物(5)的合成以化合物(2)為原料經醯氯化後與丙二酸單一酯在丁基鋰作用下,於-55℃低溫下縮合,水解精製而得,收率為93%,但該合成方法成本高,反應條件苛刻,本文在參考文獻〔9,10〕類似物合成方法基礎上,由(2)經醯氯化後與乙氧基鎂丙二酸二乙酯縮合,用0.1%對甲苯磺酸部分水解脫羧製得,收率為84%.由(5)制備(9)時,本實驗在(5)與原甲酸三乙酯和醋酐反應時,將生成的乙酸乙酯蒸出使反應完全,並以無水K2CO3和DMF替代文獻〔5〕中的50%NaH和DMSO,以冰醋酸和鹽酸替代KOH進行水解,四步反應收率為56.9%(文獻〔5〕收率:23.5%),以DMSO替代吡啶為溶劑進行縮N-甲基哌嗪反應,收率為82%(文獻〔8〕收率為75.06%),以2,3,4,5-四氟苯甲酸計,總收率為39.2%,本研究對左旋氟沙星的工業化生產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8. 化學 有機化學合成題 該如何選擇合適的合成路線,詳細解釋一下,最好寫在紙上 有機大神
選B第一個格式試劑配置條件要求高,需要無水無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