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穿山龍的來歷
穿山龍」是一個別名,是東北和山西等地的一種叫法;正式中名叫穿龍薯蕷,這個名稱來源於《中國葯用植物志》,在《中國植物志》中確定為正式中名;別名還有穿地龍(因根橫走)、山常山等。
穿山龍是薯蕷科植物穿龍薯蕷的乾燥根莖。穿山龍味甘、苦,性溫。歸腎、肝、肺經。穿山龍的成分是甾體皂苷,還含有烷烴、甾體皂苷、多糖等,其中甾體皂苷類為主要發揮作用的成分。《中華人民共和國葯典》2015年版規定,乾燥的穿山龍中,薯蕷皂苷的含量不得少於1.3%。
㈡ 穿龍薯蕷有哪些特徵
(劉鐵城)
穿龍薯蕷(Dioscorea nipponica Makino)別名穿山龍、地龍骨等。為薯蔚科多年生草本。主產於遼寧、吉林、黑龍江、河北、內蒙古、山西、陝西,次產山東、甘肅、河南、江西、浙江等省區。以根狀莖入葯。根狀莖中含薯蕷皂甙等多種皂甙,其甙元為合成副腎皮質激素及口服和注射用避孕葯物的主要原料。水煎劑有平喘、鎮咳、祛痰作用,對金黃色葡萄球菌、大腸桿菌、甲型鏈球菌以及流感病毒均有較明顯的抑製作用。味甘苦,性溫。有活血舒筋、祛風止痛、止咳平喘祛痰的功能。治腰腿疼痛、筋骨麻木、跌打損傷、咳嗽喘息等症。民間多用根狀莖浸酒,治療筋骨麻木及腰酸、腿疼。
一、形態特徵
根狀莖橫走,木質,多分枝,外皮黃褐色易成片狀剝離。莖左旋、細長,常纏繞於它物.上。葉互生,葉片卵形或廣卵圓形,常5—7淺裂,先端漸尖,基部心形。花黃綠色,小,雌雄異株,穗狀花序,腋生,雄花序復穗狀,雌花序單一,下垂,綠黃色。蒴果卵形或橢圓形,具3翅,成熟後黃褐色。種子上部具長方形膜質翅(圖14—122)。
圖14—122 穿山龍形態圖
1.雄株 2.雄花 3.雄蕊 4.雌株 5.雌花 6.果序 7.種子相近植物柴黃姜(Dioscorea nipponica Makinovar.rosthornii Pr.et Burk.),與穿龍薯蕷十分相似,區別在於柴黃姜根狀莖無片狀剝離的栓皮,葉片有較多白色小刺毛,薯蕷皂甙元含量較低,產於陝西、甘肅、河南、四川、貴州、湖南、湖北。
(2)結實果實發育期主要分為三個不同階段,即果實增長期、種子發育期、果熟期,經觀察發現,不同成熟度的果實間,種子發芽率、千粒重均有較明顯的差異(表14—103)。因此,合理地確定種子採收期對提高種子品質十分重要。
表14—103 果實不同成熟度與種子發芽的關系
二、生物學特性
(一)生長發育特性
1.種子發芽特性
種子千粒重9.62g,發芽率40—60%。適宜的發芽溫度為20—30℃,有足夠濕度(土壤含水量16—19.6%),約25—28天出苗,如溫度低於10℃或高於30℃,則種子發芽受到抑制。
2.開花結實的特性
(1)開花
種子繁殖的植株於第二年春季開花,花株率約30%;無性繁殖者,當年5月開花,花株率73%;二年以上的植株、花期稍有提早,如平均氣溫19—26℃,從現蕾到第一朵花開放約11—25天,而開花期的遲早似與開花期的溫度有關。開花時間,從始花後2—8天開花最多,占開花總數的89.8%。一天內則以7—9時開花最多,約占開花總數的80%以上。午後、夜間開花極少,這現象是與開花期間的溫度和光照的條件有關(表14—102)。
表14—105 乾燥方法對原料中薯蕷皂素含量的影響
㈢ 穿山龍的中葯屬性
基本資料
【拉丁名】Dioscorea nipponicaMakino
【科名】薯蕷科
【屬名】薯蕷屬
【英文名】Japan Yam Rhizome
【別名】穿龍薯蕷、野山葯、串地龍、地龍骨、雞骨頭、龍萆。
【異名】穿龍骨、穿地龍(《東北葯植志》),狗山葯(《河北葯材》),山常山(《山東中葯》),穿山骨(《中國葯植圖鑒》),火藤根(《陝西中草葯》),粉萆薢、黃姜、土山薯(《中國經濟植物志》),竹根薯、鐵根薯、雄姜、黃鞭(《浙江民間常用草葯》),地龍骨、山花啦、金剛骨(《河北中葯手冊》),串山龍(《東北常用中草葯手冊》)。
【葯物來源】薯蕷科薯蕷屬植物穿龍薯蕷Dioscorea nipponica Makino,以根狀莖入葯。春秋採挖,去掉外皮及須根,切片曬干。
【植物形態】多年生纏繞草質藤本,根莖橫走,栓皮呈片狀脫落,斷面黃色。莖左旋,無毛。葉互生,掌狀心形,變化較大,長8~15cm,寬7~13cm,邊緣作不等大的三角狀淺裂、中裂或深裂,至頂生裂片較小,全緣。花單性異株,穗狀花序腋生;雄花無柄,花被6裂,雄蕊6;雌花常單生,花被6裂。蒴果倒卵狀橢圓形,有3寬翅。種子每室2枚,生於每室的基部,四周有不等寬的薄膜狀翅。花期6~8月,果期8~10月。
生於山坡林邊、灌木林下及溝邊。主產遼寧、吉林、黑龍江、河北、內蒙古、山西、陝西。
【採制】春、秋季採挖,挖取根莖,除去須根、外皮(栓皮),曬干。
【性狀】根莖呈圓柱形、類圓柱形,稍彎曲,有指狀分枝,長短不一,直徑0.3~1.5cm。表面棕色或黃色,兩側散生須狀細根或細根斷痕。質堅硬,斷面平坦,白色或類白色,粉性。氣微,味苦澀。
【化學成分】主要含薯蕷皂甙(dioscin)等多種甾體皂甙。
【性味】性溫,味甘、苦。
【功能主治】舒筋活血,止咳化痰,祛風止痛。用於腰腿疼痛、風濕痛、風濕關節痛、筋骨麻木、大骨節病、跌打損傷、閃腰、咳嗽喘息、氣管炎、支氣管炎。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干品6-9g,鮮品30-45g;或浸酒。外用:適量,鮮品搗敷。
【摘錄】《全國中草葯匯編》 性狀鑒別
(1)穿龍薯蕷 根莖類圓柱形,稍彎曲,有分枝,長10-15cm,直徑0.3-1.5cm。表面黃白色或棕黃色,有不規則縱溝,具點狀根痕及偏於一側的突起莖痕,偶有膜狀淺棕色外皮和細根。質堅硬,斷面平坦,白色或黃白色,散有淡棕色維管束小點。氣微,味苦澀。
(2)柴黃姜 與穿龍薯蕷相似,唯根莖較粗,表面較光滑,無脫落性脫皮。
顯微鑒別
根莖橫切面:
(1)穿龍薯蕷 木栓細胞多列,常脫落。皮層較薄,細胞壁微木化,有粘液細胞,長51-58μm,直徑37-47μm,內含草酸鈣針晶束。中柱散生外韌型維管束。該品薄壁細胞含澱粉粒。
(2)柴黃姜 與穿龍薯蕷相似,但栓細胞扁平整齊,不脫落。
粉末特徵:穿龍薯蕷 淡黃色。
①澱粉粒橢圓形、類三角形、葫蘆形、貝殼形,均較扁,兩端或一端較尖,邊緣有凹凸,直徑3-17μm,長至33μm,臍點長縫狀。
②草酸鈣針晶束長48-112μm。
③木化薄壁細胞淡黃色,長橢圓形或類長方形,一端稍狹窄或偏斜,直徑26-77μm,長約至343μm,壁厚2-5μm,微木化,紋孔較小;斷面觀圓多角形。
④具緣紋孔導管直徑17-56μm,具緣紋孔極細密;有網紋導管。另有木栓細胞。
㈣ 薯蕷屬的主要價值
該屬中許多種類具有重要的經濟價值,如熱帶和亞熱帶地區廣為栽培的甜薯(D.esculenta(Lour.)Burkill)、參薯(D.alata L.)和溫帶地區普遍栽培的薯蕷(D.pposita Thunb.)常供食用和葯用。薯莨(D.cirrhosa Lour.)為中國中南、西南和台灣的特產,塊莖內含鞣質高可達30.7%,可提制烤膠及作釀酒的原料。
該屬的薯莨(D.cirrhosa Lour.)含有一種酚類化合物,是較好的止血葯。薯蕷屬根狀莖組中有不少種類如穿龍薯蕷(D.nipponica Makino)、盾葉薯蕷(D.ingibernsis C.H.Wright)等,其根狀莖中含有薯蕷皂苷元(Diosgenin),是合成避孕葯及生產甾體激素類葯物的重要原料。
在中國地區,福州薯蕷(D.futschauensis Uline ex R.Kunth)、綿革薜(D.septemloba Thunb)、穿龍薯蕷(D.nipponica Makino)福州薯蕷和綿革薜的根莖習稱綿革薜,具有利濕去濁、祛風除痹之功效,用於淋病白濁、白帶過多、濕熱瘡毒、腰膝痹痛 。穿龍薯蕷的根莖習稱穿山龍,具有活血舒筋、消食利水、祛痰截瘧的功效,用於風寒濕痹、慢性氣管炎、消化不良、勞損扭傷、瘧疾、癰腫 。薯蕷屬植物根莖中主要含有薯蕷皂苷等甾體皂苷類成分。由於薯蕷皂苷元是制葯工業的原料,對於該屬植物的質量控制多隻涉及薯蕷皂苷元一種成分,但是獲得皂苷元須經葯材酸水解、萃取、調節pH等步驟,操作煩瑣且常有副反應發生,收率不穩定。薯蕷皂苷等甾體皂苷在抗癌、降血糖、免疫調節、防治心血管疾病等方面的作用日益引起全世界的關注 。到2011年為止,對於皂苷類成分的研究,多停留在結構確證與葯理活性方面,質量控制方面較少,研究多採用重量法、薄層掃描法等方法考察該類葯材或相關制劑中總皂苷或單體皂苷的含量。
㈤ 穿龍薯蕷的主要價值
功能主治
祛風除濕;活血通絡;止咳。主風濕痹前;肢體麻木;胸痹心痛;慢性氣管炎;跌打損傷;虐疾;癰腫
葯理作用1、鎮咳作用:小鼠口服總皂甙、水溶性或水不溶性皂甙、分子篩1號(乙醇迴流濃縮液加乙醚即有析出物沉下,析出物的水溶液濃縮後通過分子篩,先後得分子篩1號和2號)或腹腔注射煎劑,都有明顯的止咳作用(氨水噴霧引咳法)。薯蕷皂甙元無效。鎮咳有效部分主要在極性最強的部分,此外甾體皂甙在較大劑量時也有效。
2、祛痰作用:小鼠口服總皂甙、水不溶性皂甙、分子篩1號或腹腔注射煎劑均有顯著的祛痰作用(酚紅法),水溶性皂甙效果不顯著。主要有效成分是甾體皂甙類。
3、平喘作用:豚鼠口服分子篩1號有平喘作用(組織胺噴霧法),分子篩2號及薯蕷皂甙元均無效。煎劑對組織胺或乙醯膽鹼噴霧引起的支氣管痙攣都有預防作用。平喘有效成分在極性最強的部分及甾體皂甙,但均需較大劑量方有效。4、對心血管的作用:總皂甙10mg/kg能顯著降低兔血膽甾醇及血壓,延緩心率、增強心收縮振幅、增加尿量、降低β/α脂蛋白比例,改善冠狀循環,認為對輕度動脈粥樣硬化病人有效。又有報告,總皂甙3mg/kg對實驗性動脈粥樣硬化家兔之血膽甾醇水平,並無明顯降低作用,而對主動脈斑塊、肝臟脂肪沉積有減輕作用。400mg/kg灌胃3天,第3天再腹腔注射同量葯物,能顯著增加小鼠冠脈流量(銣86示蹤法),並能對抗垂體後葉素引起的冠脈收縮(兔心電圖法),但它對大鼠心肌耗氧量有增加作用,水溶性總皂甙給麻醉犬靜脈注射(70mg/kg),可引起血壓下降,十二指腸給葯則無此作用。煎劑1g/kg腹腔注射對小鼠有鎮咳和祛痰作用,0.5-1.0g/kg對組胺等引起的豚鼠喘息有對抗作用,祛痰作用的主要有效成分為甾體皂甙Dt 。
毒性
小鼠腹腔注射煎劑半數致死量第一批制劑為9.9g生葯/kg,第二批為19g生葯/kg。口服總皂甙,小鼠半數致死量為2.21土0.14g/kg。
臨床應用
1、治療慢性氣管炎:應用穿山龍片劑(每片含原生葯2.5克),第一療程每日2次,每次2片;第二療程每日3次,每次2片,均以10天為一療程。治療26例,第一療程的有效率為80.8%,顯效率30.8%;第二療程的有效率84%,顯效率60%。臨床證明穿龍薯蕷片對咳、痰、喘、炎均有療效,尤以鎮咳,祛痰作用較強。在中醫分型方面,以脾濕型的療效較高。亦有用穿龍薯蕷配合黃芩、桔梗製成復方注射液,每2毫升含上述生葯各2克。肌肉注射,每日2次,每次2毫升。6天為一療程,休息3天後再行第二療程,也可連續治療12天。117例患者經1~2個療程治療後,已治癒61例(52.1%),顯效37例(31.6%),好轉19例(16.2%)。復方穿龍薯蕷注射劑具有良好的祛痰效果,一般在用葯後1~2天即可使痰變稀,隨之痰量顯著減少;但鎮咳作用不夠強。治療中有部分病人食慾增加,睡眠好轉,未發現不良副作用。實驗證明此注射液對肺炎雙球菌、甲型鏈球菌、卡他球菌都有抑菌作用。
2、治療急性化膿性骨關節炎:取穿龍薯蕷根洗凈、切片、曬干。成人每天3兩,小孩每天2兩,早晚各煎服1次。治療8例,5例痊癒。其中有6例並發膿毒血症,血培養陽性(多數為金黃色葡萄球菌),由於抗菌素未能控制,經加用穿龍薯蕷後獲得比較明顯的療效。
3、治療甲狀腺瘤和甲狀膿機能亢進:取穿龍薯蕷根莖干品20斤切片或研粉,以60度白酒100斤浸泡1周後過濾,濾液減壓蒸餾,每1000毫升浸液中蒸出白酒600毫升後即成穿龍薯蕷浸膏(每毫升含生葯0.5克)。日服3次,每次10~20毫升。觀察甲狀腺瘤8例,有效7例,無效1例。服葯20天左右開始顯效,瘤體縮小,原有憋氣感者均消失;連服2個月左右,瘤體進一步縮小,質地變軟;一般服葯3個月,外觀不見腫瘤。甲亢5例,服葯後突眼症狀均有顯著改善以至消失,心悸,食慾亢進、手汗多、手顫也有不同程度改善,但對基礎代謝率和吸碘率的改善不顯著。開始顯效時間在服葯1月左右,連續服葯2~3個月後突眼症狀可以消失。副作用:個別病例有腹痛,停葯後即消失。 根莖橫切面:
穿龍薯蕷:木栓細胞多列,常脫落。皮層較薄,細胞壁微木化,有粘液細胞,長51~58μm,直徑37~47μm,內含草酸鈣針晶束。中柱散生外韌型維管束。本品薄壁細胞含澱粉粒。
粉末特徵:
穿龍薯蕷為淡黃色。
1、澱粉粒橢圓形、類三角形、葫蘆形、貝殼形,均較扁,兩端或一端較尖,邊緣有凹凸,直徑3~17μm,長至33μm,臍點長縫狀。
2、草酸鈣針晶束長48~112μm。
3、木化薄壁細胞淡黃色,長橢圓形或類長方形,一端稍狹窄或偏斜,直徑26~77μm,長約至343μm,壁厚2~5μm,微木化,紋孔較小;斷面觀圓多角形。
4、具緣紋孔導管直徑17~56μm,具緣紋孔極細密;有網紋導管。另有木栓細胞。 1、取本品粉末約2g,加水30ml,水浴上加熱10min,濾過。取水提取液2ml,置於具塞試管,振搖1min,產生大量峰窩狀泡沫,放置10min,泡沫沒有明顯消失。(檢查皂甙)
2、取上述水提取液2ml,加入2%紅細胞混懸液5-10滴,放置數分鍾,血液逐漸被溶解致使提取液呈紅色透明液。(檢查皂甙)
3、取本品粉末2g,加80%乙醇加熱浸提,濾過。濾液蒸去乙醇,放冷,殘渣溶於少量醋酸中,加醋酐和濃硫酸,應顯紫紅色。(檢查皂甙)
4、薄層色譜 取本品粉末1g,加2mol/L鹽酸約10ml,加熱水解4h,濾過。殘渣用水洗至中性,60℃真空乾燥2h,加石油醚(60~90℃)迴流提取4h,提取液蒸干後加氯仿2ml溶解作供試液;另取薯蕷皂甙元用氯仿製成每1ml含1mg作對照。各取10μl點於同一硅膠-10%CMC板上,用氯仿-丙酮(93:7)展開,噴霧3%磷鉬酸醇試液,加熱顯色。供試品色譜在與對照品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的藍色班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