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給予兩種物質的化學式,如何得出他們的反應物是什麼.例:CH4+O2如何計算得到CO2 H2O
首先寫好化學式:
CH4+2O2====CO2+2H2O
(要注意配平,配平根據元素個數和質量守恆來看——左邊具有的各種元素數量等於右邊的,像有一個CH4,所以CO2也有一個,左邊是氧氣,氧元素為偶數個,H2O中的O是奇數個,要先乘二變為偶數個,剛好右邊變為4個H和左邊一樣,最後數O,右邊一共4個O,左邊也必須為四個O,所以O2前面是2)
接著看比例:
算出配平後的相對分子質量,CH4=16,2O2=64,CO2=44,2H2O=36
所以四個物質的質量比為16:64:44:36=4:16:11:9
2. 化學方程式計算步驟
化學方程式計算
1、化學方程式的書寫步驟
(1) 寫:正確寫出反應物、生成物的化學式
(2) 配:配平化學方程式
(3) 註:註明反應條件
(4) 標:如果反應物中無氣體(或固體)參加,反應後生成物中有氣體(或 固體),在氣體(或固體)物質的化學式右邊要標出「↑」(或「↓」). 若有氣體(或固體) 參加反應,則此時生成的氣體(或固體)均不標箭頭,即有氣生氣不標「↑」,有固生固不標「↓」
2.根據化學方程式進行計算的步驟
(1) 設:根據題意設未知量
(2) 方:正確書寫有關化學反應方程式
(3) 關:找出已知物、待求物的質量關系
(4) 比:列出比例式,求解
(5) 答:簡要的寫出答案
3. 如何計算化學方程式
了解化學反應實質,物質是有分子組成,分子是有原子組成,化學變化是分子層面的,原子是不變的,比如H2O,H20是水分子、H(氫)就是原子。化學反應是打破原有分子,重組新分子。
化學守恆說的就是反應前後原子的個數不變。這也化學配平的原理。反應式前面有幾個原子,後面也必須有幾個原子。
配平以前一定要確定的就是分子式是正確的。比如高錳酸鉀KMnO4 這個分子裡面是有1個K(鉀) 1個Mn(錳)4個O(氧)。這個一定要保證正確,不然後面配平也是會錯誤的。
上面這個反應式可以利用的技巧,就是K前後都出現在一個分子裡面,前面是KMnO4,後面是K2MnO4,通過前面我說的前後原子不變,反應式前面一定得有2個K才可以保證前後鉀原子不變。
配平鉀原子以後就可以著手其他原子,由於化學式前面變成了2倍的高錳酸鉀,所以錳變成兩個,氧變成8個,將化學式後面的數字合並 正好符合。這樣就配平了。
遇到其他的反應式也可以這樣,先確定分子式是否正確,然後找一個最好下手的原子先配平(一般選變化最小的那個原子),然後在計算其他原子。
4. 如何計算化學方程式
導語:用化學式(有機化學中有機物一般用結構簡式)來表示物質化學反應的式子,叫做化學方程式。化學方程式,也稱為化學反應方程式,是用化學式表示化學反應的式子。化學方程式反映的是客觀事實。因此書寫化學方程式要遵守兩個原則:一是必須以客觀事實為基礎;二是要遵守質量守恆定律。
解題格式要完整:設、方、關、比、算、答
相對質量=相對分子質量與系數的乘積,不帶單位
實際質量要帶單位,單位要一致。
第一:讀懂題目,明確:已知什麼、要求什麼、涉及到哪些化學反應。
第二:根據題目要求,設立未知數。
第三:根據題目所涉及的化學反應,寫出化學方程式。
第四:找到與計算相關的物質。
第五:在相關物質的`正下方標出與之對應的相對質量。
第六:在相對質量的正下方標出與物質對應的實際質量。
第七:根據化學方程式的意義(相對質量的比等於實際質量的比)列出比列等式。
第八:解方程,得出結果。
第九:簡要作答。
5. 化學方程式的反應物怎麼知道
一般題目會告訴一部分,剩下的可以根據已知的反應物,利用守恆法推,一些奇怪的反應就連蒙帶猜。。。
6. 高中化學電化學方程式怎麼確定反應物
高中化學《電化學基礎》這一模塊重點是掌握化學反應的原理,主要掌握的內容有:1、原電池;2、一次電池、二次電池;3、燃料電池;4、電解池;共四大塊;
一、原電池的書寫步驟
1、先寫總反應方程式:負極與電解質溶液會自發發生氧化還原反應;
2、再寫負極電極反應
3、最後將總反應式減去負極電極反應式便可得到正極電極反應式
重點是能夠畫出如鋅—銅(稀硫酸、硫酸銅溶液)的工作原理示意圖。
二、一次電池與二次電池
1、一次電池
掌握課本中的常見一次電池:如鹼性鋅錳電池的總方程式、正負極電極反應;如紐扣電池(銀—鋅電池)
2、二次電池
掌握課本中的鉛蓄電池的充電、放電的電極反應式書寫。
三、燃料電池
1、先寫總反應方程式,燃料電池的總反應式與燃料直接燃燒的總反應式相同(同時要注意燃料產物與電解質溶液是否再次反應,比如,甲烷燃料電池,在酸性溶液為電解質的情況下,生成的二氧化碳與酸性溶液不反應,而在鹼性溶液中,生成的二氧化碳會與鹼反應生成碳酸根離子)
2、再寫正極電極反應
因為正極總是氧氣得電子
(1)若電解質溶液是酸性溶液,則電極反應式為:O2+4e+4H+=2H2O;
(2)若電解質溶液是鹼性溶液,則電極反應式為:O2+4e+2H2O=4OH—
(3)若電解質為熔融的碳酸鹽,則電極反應式為:O2+4e+2CO2=2CO32—
(4)若電解質為允許O2—自由移動的,則反應式為:O2+4e=2O2—
3、最後寫負極電極反應式:利用總方程式減去正極反應式即可。
四、電解池
1、首先得要清楚電解池的陰、陽極;
2、要清楚陰離子、陽離子放電的先順序
關於電解池這一塊仍然是要清楚其工作原理,只要原理掌握了,一切問題也就解決了。
掌握課本中一些典型的例子;如(1)電解溶質型;(2)電解溶劑型;(3)放氧生酸型;(4)放氫生鹼型。
3、電解的考點還有:如銅的電解精煉;電鍍常考。
總之每一塊你只需要正確理解它們的工作原理就行了,電化學其實挺簡單的,在我所教的學生中,基本上都學得不錯,記住,分析清楚它們的工作原理。祝你高考成功!
7. 化學方程式計算所用的方法
一. 差量法
差量法是根據化學反應前後物質的量發生變化,找出所謂的「理論差值」。這個差值可以是質量、氣體物質的體積、壓強、物質的量、反應過程中熱量的變化等。該差值的大小與參加反應的物質的有關量成正比。差法量就是藉助於這種比例關系,列出比例式,求出答案。常見的題型有以下兩種: 質量差量法和體積差量法。
二. 守恆法
所謂守恆法就是利用化學反應過程中存在的某些守恆關系如質量守恆、原子守恆、得失電子守恆進行解題的一種方法。運用守恆法解題既可提高解題速度,又能提高解題的准確性。
三. 關系式法
對於多個連續進行的反應,可根據中間產物的傳遞關系找出原料和最終產物的關系式,由關系式進行計算更加方便,並且可以保證計算結果的准確性。
四. 極值法
極值法是應用極限思維方式解決一些模糊問題的解題方法。它是將題設構造為問題的兩個極端,然後依據有關化學知識確定所需反應物或生成物的量值,進行判斷分析求得結果。
五. 十字交叉法
對於兩組分組混合知其平均值,求各組分物質的量之比的計算題型,都可以採用十字交叉法來計算。
化學方程式,也稱為化學反應方程式,是用化學式表示化學反應的式子。化學方程式反映的是客觀事實。因此書寫化學方程式要遵守兩個原則:一是必須以客觀事實為基礎;二是要遵守質量守恆定律。
用化學式(有機化學中有機物一般用結構簡式)來表示物質化學反應的式子,叫做化學方程式。
化學方程式不僅表明了反應物、生成物和反應條件。同時,化學計量數代表了各反應物、生成物物質的量關系,通過相對分子質量或相對原子質量還可以表示各物質之間的質量關系,即各物質之間的質量比。對於氣體反應物、生成物,還可以直接通過化學計量數得出體積比。
8. 高中化學方程式反應物和產物怎麼記
嗯,你的化學思維初中學化學時沒有建立起來,初中的方程式你是死記硬背的,所以到高中,你還延續初中的背方程式方法,發現不行,結果卻堆積了很多方程式。
方程式呢不是死記硬背,是要理解的。我們分層次來講解如何理解背過方程式。
第一層,也是最簡單,你要知道反應物有誰,知道這些反應物在一起生成什麼。比如初中的,磷和氧氣點燃生成五氧化二磷,這樣,這個方程式就記住啦。
第二層,復分解和離子反應,明確清楚這些離子在一起會生成哪些弱電解質、沉澱、氣體、水。
第三層,通過判斷氧化劑,還原劑,推斷出產物是什麼,然後配平就行。
越難的方程式就越需要之前的基本功,化學這科你想整理出來一個大規律,不太可能,因為它是剪不斷理還亂的。
課下還是多花些時間,讓自己把這部分基礎知識搞清楚,不懂就問,前期方程式就這么困難,如果你學理選修四的方程式能讓你哭,有機方程式能讓你炸……
略誇張,哈哈。第二次回答知乎問題,此次回答只是個人一點拙見,有大神看到錯誤請一定指出,不用客氣。題主,你有不懂的地方歡迎私信問我。
9. 化學方程式怎麼計算
知識點1:利用化學方程式計算的一般步驟:
(1)根據化學方程式計算的依據:
利用化學方程式計算的理論基礎是質量守恆定律,計算時依據化學方程式中反應物、生成物各物質之間的質量比
(2)利用化學方程式計算的一般步驟:
例題:3克鎂在氧氣中充分燃燒,可以生成多少克氧化鎂?
解:設可生成氧化鎂的質量為X (1)設未知數…………設
2Mg + O2 == MgO (2)寫出化學方程式……方
48 80 (3)寫出有關物質的式量、
3g X 已知量和未知量……關
48/80=3g/x (4)列比例式,求解……比
x=(80x3g)/48 ………………………算
=5g (5)簡明地寫出答案……答
答:3克鎂在氧氣中充分燃燒可生成氧化鎂5克。
(3)根據化學方程式計算應該注意的事項
①正確書寫化學方程式,准確列出有關反應物或生成物的質量比;
②列式時,各物質的質量單位必須統一,對應關系要正確;
③反應物、生成物都必須是純凈物,如果是混合物,應該將不純物的質量按題意轉化為純凈物的質量;
④解題的過程要完整,規范
⑤設未知數是要指明物理量,不要帶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