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化學知識 > 化學專業文獻閱讀報告怎麼寫

化學專業文獻閱讀報告怎麼寫

發布時間:2023-01-03 09:24:03

㈠ 化學論文寫作應該注意哪些問題

1.論文格式——題目:題目應當簡明、具體、確切地反映出本文的特定內容,一般不宜超過20字,如果題目語意未盡,用副題補充說明。
2.論文格式——作者:署名的作者只限於那些選定研究課題和制訂研究方案、直接參加全部或主要研究工作、做出主要貢獻,並了解論文報告的全部內容,能對全部內容負責解答的人。其他參加工作的人員,可列入附註或致謝部分。
3.論文格式——摘要:摘要應具有獨立性和自含性,有數據結論,是一篇完整的短文。摘要一般200-300字.摘要中不用圖、表、化學結構式、非公知公用的符號和術語。
4.論文格式——正文:論文中的圖、表、附註、參考文獻、公式等一律採用阿拉伯數字編碼,其標注形式應便於互相區別,如圖1,圖2-1;表2,表3-2;附註:1);文獻[4];式(5),式(3-5)等.具體要求如下:
4.1論文格式——圖:曲線圖的縱.橫坐標必須標注量、標准規定符號、單位(無量綱可以省略),坐標上採用的縮略詞或符號必須與正文中一致。
4.2論文格式——表:表應有表題,表內附註序號標注於右上角,如「XXX1)」(讀者注意:前面「」引號中的實際排版表示方式應該是「1)」在「XXX」的右上角),不用「﹡」號作附註序碼,表內數據,空白代表未測,「一」代表無此項或未發現,"0"代表實測結果確為零。
4.3論文格式——數學、物理和化學式:一律用「.」表示小數點符號,大於999的整數和多於三位的小數,一律用半個阿拉伯數字元的小間隔分開,不用千位擻「,」,小於1的數應將0列於小數點之前。應特別注意區分拉丁文、希臘文、俄文、羅馬數字和阿拉伯數字;標明字元的正體、斜體、黑體及大小寫、上下角,以免混同。
4.4論文格式——計量單位:論文中使用的各種量、單位和符號,必須遵循國家標准GB3100-82, GB3101-82,GB3102/1-13-82等的規定.單位名稱和符號的書寫方式,一律採用國際通用符號。沒有相應符號的非物理量單位可使用中文(如「件」、「台」、「人」等),它們可以與其他單位的符號構成組合單位(如「件每秒」的符號為「件/S」)。

㈡ 大學化學論文範文

化學是一門非常重要的學科,化學的學習和教學過程主要是以實驗為基礎來展開。因此,學校方面必須要對化學教學過程當中的實驗重要性起到高度的重視,並以加強實驗教學為基礎來不斷的提升大學生們的自主學習能力。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的大學化學論文,供大家參考。

大學化學論文 範文 一:開放式無機化學實驗教學研究

摘要:針對無機化學實驗課程教學中存在的問題,為適應21世紀科技發展對人才素質的要求,以開放式實驗教學的模式代替傳統式實驗教學的模式。以學生為主導地位,讓學生進行開放式實驗,使學生由被動學習轉為主動學習,從而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和實際操作能力。

關鍵詞:開放式無機化學實驗教學改革

化學是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而實驗教學又是化學理論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要學好化學就必須做好實驗教學。化學的四大分支學科之一的無機化學是以無機化學實驗為基礎的一門學科。無機化學實驗是長江師范學院化學化工學院和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各專業跨入大學校園後所接觸的第一門基礎實驗課程,是老師與學生在教學科研相結合所要經歷的一個階段。無機化學實驗具有獨特性:一是所用儀器設備、葯品種類等都很多;二是需要學生掌握的基本操作雖然簡單但是多樣化;三是實驗現象復雜。為了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讓學生有機會多練習實驗操作,必須對以往傳統的實驗教學模式進行改革,讓實驗由封閉式轉向開放式,讓學生開展多開放性、設計性實驗,以達到培養高素質人才來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

1傳統實驗教學模式

無機化學實驗經過多年的教學實踐改革後,形成了一套比較成熟的傳統實驗教學模式。正是這種傳統的實驗教學模式使得實驗教學存在很多難以解決的教學問題,比如在實驗教學過程中,教學形式是單一的講解式,而且所講內容也是沿用了好多年的陳舊內容;教學課件使用多年,沒有一點創新;學生也只是按老師的要求照方抓葯,沒有一點學習熱情,也沒有學習主動性,更談不上在做實驗的過程中有創造性思維了;實驗中能力培養差;實驗設備利用不合理;培養出來的學生根本不能達到當今社會對人才需要的要求。隨著社會的發展需要,高綜合素質人才需要越來越多,那麼,還按傳統的實驗教學模式是培養不出當今社會所需的高素質人才的。所以,為了能夠滿足當今社會人才的需要,就必須打破傳統的實驗教學模式,改變這種扼殺學生 創新思維 能力培養的教學模式,盡快實現改革創新,以便能更好地給學生以發展空間。

2開放式的教學模式

為了培養高素質、高能力的創新型人才,本課題組對化學化工學院2012級、2013級、2014級一年級學生的無機化學實驗課程的教學模式進行了改革。主要從實驗內容、實驗時間、組織方式、教學評價等方面進行開放。

2.1實驗內容的開放

傳統的實驗教學內容都是由老師指定的單一的基礎類實驗,這樣就不利於學生的個性化發展。實行教學改革後,開放式實驗教學內容發生很大的變化。老師將根據新的課程目標提出多個實驗模塊,包括基礎類、驗證類、綜合類、設計類、自主類等等。基礎類和驗證類實驗是每位學生必須做且必須掌握的實驗項目,主要是對學生進行基本能力的訓練,為綜合類、設計類、自主類奠定基礎的。綜合類和設計類包括必選和任選實驗,必選實驗是在教師提出的必選實驗項目中,學生自己選擇若干個實驗,自己設計實驗方案並完成實驗;任選實驗模塊是由教師提出一些解決實際問題的綜合實驗,教師只是提出問題而不提供具體的解決方案,學生在綜合運用所學知識的基礎上,根據實驗室的實驗資源擬定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案並獨立完成實驗,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發展創新思維。自主類實驗是由學生根據自己的情況,自己選題,自己擬定實驗方案,自主完成的實驗,很具有個性化發展。

2.2實驗時間的開放

時間上的開放分為定時開放和預約性開放:定時開放是指學生在工作時間進入實驗室做實驗;預約性開放是指周末和寒暑假時學生採用集體預約和個人預約相結合的方式進入實驗室做實驗。

2.3教學組織的開放

開放式實驗教學成功與否,關鍵在於指導教師的組織。具體方案是:首先給學生分成若干小組,每組選派一名組長,組長負責管理本小組成員並分配任務。各小組查閱大量文獻後提出問題,接著同小組討論問題,最後自擬題目提出實驗設計方案並交由老師審核。老師審核如果實驗方案沒新意就不能通過,學生將重新立定方案;如果有新意,審核通過,學生再與老師預約實驗時間並完成實驗,提交實驗 報告 。整個組織實驗過程都由學生自己完成,學生佔主導地位,老師只起到引導作用。但是有一點是老師必須及時了解和掌握學生實驗的整體情況,保證師生之間的信息反饋。

2.4教學評價的開放

開放式實驗教學,考試形式應該多種多樣。實驗成績的評定不再是單一的平時實驗報告的成績總評,而是平時成績和每次項目考核相結合。具體的評價方式是:學期課程總成績=平時成績(20%)+項目考核總成績(80%)。平時成績按統一標准從實驗態度、出勤情況、預習等方面進行評定。每次項目考核成績由實際操作、數據記錄、回答問題、實驗結果、完成書面報告等方面評定。每次項目操作過程中及操作完畢後,老師根據學生實驗操作情況、回答老師提出的有關實驗內容的問題情況和實驗結果成功與否即時給出每次項目操作成績。書面報告成績給出以實驗報告為依據。所佔分值為:每次項目考核成績=項目操作成績(60%)+書面報告(40%)。項目考核總成績等於多次項目考核成績的平均值。

3結語

通過對2012級,2013級,2014級連續三年的各專業的無機化學實驗教學模式進行改革,在無機化學實驗教學上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整個教學在教學主體、教學內容、 教學 方法 和教學目的等方面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整個改革過程學生是最大的收益者,學生成為了教學的主體,不再是機械式的操作者,這樣就使得學生的協作能力、設計能力、創新能力以及團隊合作精神等綜合素質都有很大程度的提高。這一教學模式的改革,很好的培養了大一學生的獨立思考的能力,使得學生在從高中到大學階段的過渡期發生了一個質的飛越,讓學生明白了學習不是被動而是主動的,同時也很好的發展了學生的個性,為學生的以後學習階段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史銳,成冰.淺談無機化學實驗教學改革與實踐[J].遼寧中醫葯大學學報,2007,9(4):206.

[2]曹高娟,蔣文靜.農林院校《實驗化學》教學改革初步建議[J]. 教育 改革,2011,9(24).

[3]趙新華主編.無機化學實驗(第四版)[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

[4]戚洪彬,梁樹平,姜浩.大學化學實驗課程體系的建設[J].實驗技術與管理,2011,28(10):122.

大學化學論文範文二:葯物化學教學使用案例式教學法研究

摘要:葯物化學是葯學專業的重要專業課,對葯物化學的學習,不僅可以對現有化學葯物理論依據進行有效合理的運用,還能奠定從事新葯研究的理論基礎。目前,葯物化學的教學法面臨著新的挑戰,因為全國高等學校本科教學質量和教學改革在不斷的向前推進。筆者認為在葯物化學的教學中運用案例式教學法有一定的可行性,並且有一定的進步意義。本文對案例式教學法在葯物化學教學中應用的意義和如何在葯物化學教學中運用案例式教學法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案例式教學法;意義;應用分析

0引言

我國在醫學教育改革中較常採用的兩種新型教學方法分別是以問題為基礎學習的教學法和案例式教學法。這兩種教學法都是以致力於以學生主動學習代替以教師教授為主的學習作為中心,把發展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當做學習的主要任務。世上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葉子,這兩種教學法也存在一定的差異:教師角色的差異和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要求的差異。經過醫學界多年的對比分析,更適於在我國醫學教育中廣泛運用的是案例式教學法。

1案例式教學的內涵

哈佛法學院在1870年最早提出案例式教學,主要注重培養高素質、創新型、實用型的人才,在國際上被廣泛運用。案例式教學在20世紀80年代末期傳入我國,最先在醫學和法學學科中運用,後來在管理和其他學科教育中也有所運用。案例式教學法自從傳入我國100多年以來,開始被越來越多的高校接受和廣泛運用。我國的案例式教學在經過多年的實踐探索後已經逐漸趨於規范,並對教師和教學環境提出了比較高的要求。案例式教學在我國高校教學的改革和發展中起到的作用是不可忽視的,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互動式教學是它最主要的本質。案例式教學是一種注重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能力和解決具體問題能力的教學方式。案例教學會在特定的情景中通過真實事例進行模擬,讓學生來進行體驗、分析、決策。案例式教學具體的操作方法是授課教師根據自己提出的相對比較典型的案例拋出幾個問題,學生通過閱讀、分析、思考和討論的方法對教師提出的問題進行分析回答,最後教師會對學生的回答進行 總結 。這一過程旨在提高學生的邏輯推理和處理問題的能力,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創造性。案例式教學不僅對學生的創造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會有所提升,它同時對教師的業務素質和創新能力也會有所提高,更好的實現教學相長。

2案例式教學法在葯物化學教學應用中的意義

案例式教學的先導是突出病例,基礎是問題,主體是學生,原則是教師主導。對案例式教學合理的運用對我國醫學教育務必會產生深遠的影響,案例式教學對目前我國醫學教育中關於加強對醫學學生實踐能力培養的要求十分符合,要知道案例式教學不僅僅是一種醫用教學方法,它更是一種教學思想以及對學生的高明培養方式。

2.1案例式教學法在葯物化學教學應用中對學生的意義

在我國有很多學習葯物化學的學生,在這些學生中普遍反映的一個現象是對葯物化學缺乏學習熱情,因為葯物化學知識點非常多,覆蓋面大,與有機化學、葯理學、葯物分析等學科均有緊密的聯系。葯物的結構,葯物的命名,葯物的合成,葯物的理化性質,葯物的代謝和用途等構成都是需要學習的內容,這些知識點內容關聯性不高,致使學生學起來印象不夠深刻,思維能力差。而現在的教學活動基本上可以概括為結構式課堂教學,採用的還一直是前蘇聯的教學模式,不重視學生的參與,重視教師教授的傳授;不重視實踐工作,重視理論體系,因此,在教學中加強學生的印象,引導學生去主動的理解和掌握相關的理論知識就是在葯物化學的教學中首先需要解決的問題。經過大量實驗證明案例式教學對解決以上問題非常有效。

2.1.1案例式教學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案例式教學有助於使學生由學習的被動性向學習的主動性轉變。案例式教學對學生學習的目的性要求更強,學生對於不明白的問題會積極主動的去尋求答案,及時的查閱資料,所以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會更高。另外,在案例的討論中,學生可以互相交流討論來實現知識的共享,增強學生的溝通能力和團隊精神,這些可使學生終生受益,由此看來案例式教學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非常有幫助。

2.1.2案例式教學有助於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案例式教學通過典型病例和在案例中分析思考問題以及討論發言,注重把問題作為向導,對提高學生把醫學理論知識在臨床實踐中運用的能力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非常有幫助,案例式教學還能夠很好的鍛煉學生的快速反應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2.2案例式教學法在葯物化學教學應用中對教師教授的意義

採用案例式教學不僅可以按照傳統的模式教授學習的內容,還可以把案例作為補充內容。案例式教學不僅可以豐富教學內容,還有利於學生積極探討隱含於案例背後的專業知識及技能,案例式教學將課堂設置到有意義的案例情景中,真正實現教學相長。案例式教學可以更好的實現教學相長還因為案例式教學要求教師要具備豐富的理論知識和實踐 經驗 ,不僅如此,教師教授靈活的應變能力的具備也是非常有必要的。

3如何在葯物化學教學中運用案例式教學法

案例式教學對於我國葯物化學的發展來說是一次挑戰和變革,案例式教學法被大部分的學生所接受和喜愛。因此,如何在葯物化學教學中運用案例式教學法也是一個需要探討的問題。

3.1案例引入

根據教學進程並結合教學內容來選擇合適的時機進行案例的引入,當然教師也要選擇合適的案例。案例的引入不僅可以穿插在各章節的課堂教學中,還可以選擇在某一個單元結束後進行,當然,也可以採取多種方式交叉式進行案例式教學。這樣,不僅可以對學生的自學能力和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進行有效的培養,還可以檢查學生對單元理論知識的掌握、綜合運用能力。

3.2案例探討

案例式教學要多鼓勵學生積極的去思考問題,注意培養學生的 發散思維 和創新理念,所以案例式教學應該把教師作為教學的引導者,把學生作為討論的主題。學生探討的方式可以是小作討論,也可以是分組 辯論 ,還可以單獨推薦一名學生作為代表進行發言,總之,學生的討論方式是多樣化的,不必拘泥於一種形式。

3.3概括總結

學生把問題討論完以後,教師要及時的進行歸納點評查漏補缺,理清案例分析的思維和脈絡。教師的總結要使學生能夠把所學到的知識基本化為己用,案例式教學的效果評價可以採取考試或問卷調查這兩種形式進行,以便確保學生在以後的工作學習中能夠在頭腦中形成一種牢固的知識網路。

4總結

綜上所述,案例式教學的開展運用是一次教學方式和教學觀念的轉變,通過具體的教學實踐,結論是案例式教學方式適合病理學這門理論性和實踐性都很強的學科。案例式教學想要獲得更好的教學效果,還需要廣大葯物化學工作者不懈的努力。

參考文獻:

[1]王世盛,高志剛,宋其玲等.葯物化學教學中多層次案例教學法的運用初探[J].教育教學論壇,2015(15):114-115.

[2]周軍,王爽,劉騰飛.案例式教學法在病理學教學中的應用[J].基礎醫學教育,2014(07):497-500.

[3]王茵,趙寶珍,蔡珠虹等.案例式教學法在八年制醫學生超聲診斷教學中的應用[J].海軍醫學雜志,2015(04):375-376.

[4]楊春江,王蕎,何瑩等.問題導向結合案例式教學在超聲診斷實踐課程中的持續改進[J].重慶醫學,2015(16):2290-2291.


大學化學論文範文相關 文章 :

1. 化學本科畢業論文範文

2. 化學畢業論文範文參考

3. 化學論文範文

4. 化學畢業論文範文精選

5. 化學畢業論文範例

6. 化學教學論文範文

㈢ 文獻檢索的報告怎麼寫

我們對一個問題研究之後,如何將其展現於眾人面前是一個重要的工作。在這里我們結合具體的事例,給大家介紹科研的一個重要部分棗論文的一般格式及其注意事項。當然,要寫出一篇好的論文,絕不是單單這么一個簡要的介紹就夠了,還需自己多寫、多練。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越來越多的學者涉及到學術論文的寫作領域,那麼怎樣寫學術論文、學術論文寫作是怎樣要求的、格式如何,下面就介紹一下學術論文的寫作,希望能對您論文寫作有所幫助。
(一)題名(Title,Topic)
1、論文格式的論文題目:(下附署名)要求准確、簡練、醒目、新穎。
論文題目是一篇論文給出的涉及論文范圍與水平的第一個重要信息,也是必須考慮到有助於選定關鍵詞不達意和編制題錄、索引等二次文獻可以提供檢索的特定實用信息。 論文題目十分重要,必須用心斟酌選定。有人描述其重要性,用了下面的一句話:論文題目是文章的一半。 對論文題目的要求是:准確得體;簡短精煉;外延和內涵恰如其分;醒目。對這四方面的要求分述如下。
1.准確得體
要求論文題目能准確表達論文內容,恰當反映所研究的范圍和深度。 常見毛病是:過於籠統,題不扣文。關鍵問題在於題目要緊扣論文內容,或論文內容民論文題目要互相匹配、緊扣,即題要扣文,文也要扣題。這是撰寫論文的基本准則。
2.簡短精煉
力求題目的字數要少,用詞需要精選。至於多少字算是合乎要求,並無統一的硬性規定,一般希望一篇論文題目不要超出20個字,不過,不能由於一味追求字數少而影響題目對內容的恰當反映,在遇到兩者確有矛盾時,寧可多用幾個字也要力求表達明確。 若簡短題名不足以顯示論文內容或反映出屬於系列研究的性質,則可利用正、副標題的方法解決,以加副標題來補充說明特定的實驗材料,方法及內容等信息使標題成為既充實准確又不流於籠統和一般化。
3.外延和內涵要恰如其分
外延和內涵屬於形式邏輯中的概念。所謂外延,是指一個概念所反映的每一個對象;而所謂內涵,則是指對每一個概念對象特有屬性的反映。 命題時,若不考慮邏輯上有關外延和內涵的恰當運用,則有可能出現謬誤,至少是不當。
4.醒目
論文題目雖然居於首先映入讀者眼簾的醒目位置,但仍然存在題目是否醒目的問題,因為題目所用字句及其所表現的內容是否醒目,其產生的效果是相距甚遠的。 有人對36種公開發行的醫學科持期刊1987年發表的論文的部分標題,作過統計分析,從中篩選100條有錯誤的標題。在100條有錯誤的標題中,屬於省略不當錯誤的佔20%;屬於介詞使用不當錯誤的佔12%)。在使用介詞時產生的錯誤主要有:
①省略主語棗第一人稱代詞不達意後,沒有使用介詞結構,使輔助成分誤為主語;
②需要使用介詞時又沒有使用;
③不需要使用介詞結構時使用。屬主事的錯誤的佔11%;屬於並列關系使用不當錯誤的佔9%;屬於用詞不當、句子混亂錯誤的各佔9%,其它類型的錯誤,如標題冗長、文題不符、重復、歧意等亦時有發生。
(二)作者姓名和單位(Author and department)
這一項屬於論文署名問題。署名一是為了表明文責自負,二是記錄作用的勞動成果,三是便於讀者與作者的聯系及文獻檢索(作者索引)。大致分為二種情形,即:單個作者論文和多作者論文。後者按署名順序列為第一作者、第二作者厖。重要的是堅持實事求是的態度,對研究工作與論文撰寫實際貢獻最大的列為第一作者,貢獻次之的,列為第二作者,余類推。註明作者所在單位同樣是為了便於讀者與作者的聯系。
(三)摘要(Abstract)
論文一般應有摘要,有些為了國際交流,還有外文(多用英文)摘要。它是論文內容不加註釋和評論的簡短陳述。其他用是不閱讀論文全文即能獲得必要的信息。
摘要應包含以下內容:
①從事這一研究的目的和重要性;
②研究的主要內容,指明完成了哪些工作;
③獲得的基本結論和研究成果,突出論文的新見解;
④結論或結果的意義。
論文摘要雖然要反映以上內容,但文字必須十分簡煉,內容亦需充分概括,篇幅大小一般限制其字數不超過論文字數的5%。例如,對於6000字的一篇論文,其摘要一般不超出300字。
論文摘要不要列舉例證,不講研究過程,不用圖表,不給化學結構式,也不要作自我評價。 撰寫論文摘要的常見毛病,一是照搬論文正文中的小標題(目錄)或論文結論部分的文字;二是內容不濃縮、不概括,文字篇幅過長。
(四)關鍵詞(Key words)
關鍵詞屬於主題詞中的一類。主題詞除關鍵詞外,還包含有單元詞、標題詞的敘詞。
主題詞是用來描述文獻資料主題和給出檢索文獻資料的一種新型的情報檢索語言詞彙,正是由於它的出現和發展,才使得情報檢索計算機化(計算機檢索)成為可能。 主題詞是指以概念的特性關系來區分事物,用自然語言來表達,並且具有組配功能,用以准確顯示詞與詞之間的語義概念關系的動態性的詞或片語。
關鍵詞是標示文獻關建主題內容,但未經規范處理的主題詞。關鍵詞是為了文獻標引工作,從論文中選取出來,用以表示全文主要內容信息款目的單詞或術語。一篇論文可選取3~8個詞作為關鍵詞。
關鍵詞或主題詞的一般選擇方法是:
由作者在完成論文寫作後,縱觀全文,先出能表示論文主要內容的信息或詞彙,這些住處或詞江,可以從論文標題中去找和選,也可以從論文內容中去找和選。例如上例,關鍵詞選用了6個,其中前三個就是從論文標題中選出的,而後三個卻是從論文內容中選取出來的。後三個關鍵詞的選取,補充了論文標題所未能表示出的主要內容信息,也提高了所涉及的概念深度。需要選出,與從標題中選出的關鍵詞一道,組成該論文的關鍵片語。
關鍵詞與主題詞的運用,主要是為了適應計算機檢索的需要,以及適應國際計算機聯機檢索的需要。一個刊物增加關鍵詞這一項,就為該刊物提高引用率、增加知名度開辟了一個新的途徑。
(五)引言(Intorction)
引言又稱前言,屬於整篇論文的引論部分。其寫作內容包括:研究的理由、目的、背景、前人的工作和知識空白,理論依據和實驗基礎,預期的結果及其在相關領域里的地位、作用和意義。
引言的文字不可冗長,內容選擇不必過於分散、瑣碎,措詞要精煉,要吸引讀者讀下去。引言的篇幅大小,並無硬性的統一規定,需視整篇論文篇幅的大小及論文內容的需要來確定,長的可達700~800字或1000字左右,短的可不到100字。
(六)正文(Main body)
正文是一篇論文的本論,屬於論文的主體,它占據論文的最大篇幅。論文所體現的創造性成果或新的研究結果,都將在這一部分得到充分的反映。因此,要求這一部分內容充實,論據充分、可靠,論證有力,主題明確。為了滿足這一系列要求,同時也為了做到層次分明、脈絡清晰,常常將正文部分人成幾個大的段落。這些段落即所謂邏輯段,一個邏輯段可包含幾個自然段。每一邏輯段落可冠以適當標題(分標題或小標題)。段落和劃分,應視論文性質與內容而定。
編寫要求
頁面要求:畢業論文須用A4(210×297)標准、70克以上白紙,一律採用單面列印;畢業論文頁邊距按以下標准設置:上邊距為30mm,下邊距為25mm,左邊距和右邊距為25mm;裝訂線為10mm,頁眉16mm,頁腳15mm。
頁眉:頁眉從摘要頁開始到論文最後一頁,均需設置。頁眉內容:浙江廣播電視大學漢語言文學類本科畢業論文,居中,列印字型大小為5號宋體,頁眉之下有一條下劃線。
頁腳:從論文主體部分(引言或緒論)開始,用阿拉伯數字連續編頁,頁碼編寫方法為:第×頁共×頁,居中,列印字型大小為小五號宋體。
前置部分從中文題名頁起單獨編頁。
字體與間距:畢業論文字體為小四號宋體,字間距設置為標准字間距,行間距設置為固定值20磅。

㈣ 怎麼寫 化學 實驗報告

一、 化學實驗報告的書寫: 一般情況下化學實驗報告是根據實驗步驟和順序從七方面展開來寫的: 1.實驗目的:即本次實驗所要達到的目標或目的是什麼。使實驗在明確的目的下進行,可避免學生無目的的忙碌,所以教師課前檢查實驗預習是很必要的。 2.實驗日期和實驗者:在實驗名稱下面註明實驗時間和實驗者名字。這是很重要的實驗資料,便於將來查找時進行核對。 3.實驗儀器和葯品:寫出主要的儀器和葯品,應分類羅列,不能遺漏。此項書寫可以促使學生去思考儀器的用法和用途,葯品的作用及其所能發生的具體的化學反應,從而有助於理解實驗的原理和特點。需要注意的是實驗報告中應該有為完成實驗所用試劑的濃度和儀器的規格。因為,所用試劑的濃度不同往往會得到不同的實驗結果,對於儀器的規格,學生也應了解,不能僅僅停留在「大試管」「小燒杯」的階段。 4.實驗步驟:根據具體的實驗目的和原理來設計實驗,寫出主要的操作步驟,這是報告中比較重要的部分。此項可以使學生了解實驗的全過程,明確每一步的目的,理解實驗的設計原理,掌握實驗的核心部分,養成科學的思維方法。在此項中還應寫出實驗的注意事項,以保證實驗的順利進行。 5.實驗記錄:正確如實的記錄實驗現象或數據,為表述准確應使用專業術語,盡量避免口語的出現。這是報告的主體部分,在記錄中,應要求學生即使得到的結果不理想,也不能修改,可以通過分析和討論找出原因和解決的辦法,養成實事求是和嚴謹的科學態度。 6.實驗結論和解釋:對於所進行的操作和得到的相關現象運用已知的化學知識去分析和解釋,得出結論,這是實驗聯系理論的關鍵所在,有助於學生將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進一步理解和掌握已知的理論知識。 7.評價和討論:以上各項是學生接收,認識和理解知識的過程;而此項則是回顧、反思、總結和拓展知識的過程,是實驗的升華,應給予足夠的重視。在此項目中,學生可以在教師的引導下自由的發揮,比如「你對本次實驗的結果是否滿意?為什麼?如果不滿意,你認為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如何改進?」或者「為達到實驗目的,實驗的設計可以如何改進?這樣改進的優點是什麼?」或者「你認為本實驗的關鍵是什麼?」等問題。這些都是學生感興趣的地方,既能反映他們掌握知識的情況,又能培養他們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培養他們敢於思考,敢於創新的勇氣和能力。因此從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的角度來說,此項內容的書寫應是實驗報告的重點和難點。 實驗報告的前四項應在實驗前作為預習報告寫出,教師應給予檢查。因為這部分內容在教材上都已經給出,教師應要求學生重新整理或設計一遍,並用自己的語言羅列出來,避免部分學生不理解的照抄。實驗中要求學生注意各項操作,規范的完成第4項和如實的記錄第5項內容。最後兩項督促學生在實驗後認真完成。實驗報告不能當場交,否則學生沒有自己整理、總結和消化的時間,但也不應過長,一般1-2天為宜,教師應認真批改,打出具體的等級,對於特別優秀的報告應給予表揚;對於學生中普遍存在的問題集體講解;對於個別有創新性的設計和問題,也可以集體討論,激發學生的興趣和熱情,引起學生對實驗報告的重視。 二、 在實驗報告的書寫過程中,應注意表達的方式方法。 教師應結合化學實驗報告的特點指導學生書寫。化學實驗報告有如下特點: 1.以說明為主。即實驗報告以說明為主,不用像記敘文一樣進行生動細致的描寫,更不用在說明過程中展開聯想或比喻等,要避免主觀感受的出現。 2.必須記實,資料客觀。實驗報告所使用的資料都應是通過實驗所觀察到的現象和所獲得的數據。這些內容應是客觀、真實、確切的,不允許有半點虛假。 3.盡量用圖解輔助。圖解可以增加實驗報告的表達能力,比如實驗裝置有時較復雜,光靠文字無法完全說明,如果使用圖解輔助,加上文字註解,就可以一目瞭然;圖解有時也可以省略繁瑣的實驗步驟的表達;對於非標准儀器的使用,則必須進行圖解說明,使他人對本實驗所用儀器能有一個感性認識。 4.表達准確簡明。准確,就是按照實驗的客觀實際,選擇合乎化學學科特點的最恰當的詞句,科學地表達意思;簡明,就是在說明問題時語言簡潔明了,避免冗長的句子和啰嗦含糊的表達。教師可以利用書寫表達方面的要求訓練學生的化學表達能力,培養學生嚴謹的作風,提高化學學科素養。 三、 化學實驗報告的書寫格式沒有固定的要求,可以根據實驗類型的不同而不同,教師應鼓勵學生根據不同的實驗類型設計不同形式的報告。 1. 對於常見的驗證性實驗,由於實驗內容較多且相互間無過多聯系,一般可以採用表格形式。表格可以分成三大塊:實驗步驟、實驗現象、實驗解釋和結論。如下所示 [實驗名稱] [實驗日期] [實驗員] [實驗目的] [實驗儀器和葯品] [實驗內容] 實驗步驟 實驗現象 解釋及結論 [實驗評價與討論] 這是中學實驗報告通常採用的形式,在各種實驗報告冊中出現的很多。當然也可以不採用上述表格形式,只需按照實驗項目的順序,羅列成條,完整表述即可。如下所示 [實驗名稱] [實驗日期] [實驗員] [實驗目的] [實驗儀器和葯品] [實驗步驟] [實驗現象] [實驗解釋及結論](以上三步重復書寫) [實驗評價與討論] 2.近年來出現了越來越多的探究性實驗、應用性實驗和定量實驗。這些類型的實驗重在綜合運用所學的化學知識與技能去解決一些實驗問題,因此重點在實驗的設計和評價上。實驗內容較為單一,只圍繞一個主題,但實驗各環節聯系緊密。這類化學實驗的書寫格式較為開放,可以採用表格式、羅列式或論文式等。 表格式不需並列對照書寫,具體如下: 實驗名稱 實驗日期和實驗員 實驗目的 實驗原理 實驗儀器和葯品 實驗步驟 實驗記錄 實驗分析與討論 實驗結論 實驗評價與改進 羅列式與表格式內容和順序基本相同。 3.論文式實驗報告要求以將論文形式書寫實驗,除適用於以上實驗類型外,更加適用於化學研究性學習的實驗以及一些家庭和課外實驗。這是對學生更高層次的要求,也可以為將來書寫科研性論文打下一定的基礎。教師對論文式實驗報告應作細致的說明和指導。論文式實驗報告應包括: ① 選擇該項實驗課題的原因, ② 實驗採用的方法, ③ 實驗設計依據的原理, ④ 實驗步驟和實驗記錄, ⑤ 實驗結果及分析, ⑥ 實驗結論, ⑦ 實驗評價和討論, ⑧ 實驗體會, ⑨ 實驗參考文獻。 學生必須認真閱讀課本,還應查找資料才能完成實驗報告,任務較為繁重,因此教師在教學中應有選擇性的去採用這種實驗報告形式。

㈤ 化學科技論文怎麼寫

化學是自然科學的一種,在分子、原子層次上研究物質的組成、性質、結構與變化規律;那你知道化學科技論文怎麼寫嗎?下面是我整理的化學科技論文怎麼寫的方法,希望你能從中得到感悟!

化學科技論文怎麼寫

1、科技論文的選題

科技論文的選題一方面要選擇本學科覓待解決的課題,另一方面要選擇本學科處於前沿位置的課題。選題有大有小,有難有易。太大了,由於學力不足,無法深人;太小了輕而易舉。寫作時要確定科技論文的具體題目和論證角度,應該量力而行,實事求是。

2、選題確定後,就要確定題目

題目要求准確恰當、簡明扼要、醒目規范、便於檢索。

常見的繁瑣題名如:"關於飲用水中所含化學成分的快速分析方法的研究"。在這類題目中,像"關於"、"研究"等詞彙如若舍之,並不影響表達。凡是論文,總包含有研究及關於什麼方面的研究,所以上述題目便可精煉為:"飲用水化學成分的快速分析法"。這樣一改,讀起來覺得干凈利落、簡短明了。

若簡短題名不足以顯示論文內容或反映出屬於系列研究的性質,則可利用正、副標題的方法解決,以加副標題來補充說明特定的實驗材料,方法及內容等信息,使標題成為既充實准確又不流於籠統和一般化。

3、 科技論文的准備

確定科技論文的題目和論證角度後,就要做搜集材料的工作,盡可能了解前人對於這個問題已經發表過的意見以及取得的成果。汲取前人已有的經驗,解決前人沒有解決的新問題。在搜集有關材料的過程中,應該時刻以自己論題為中心去思考這些材料,區別其正確、錯誤,找出其論證不足與需要增補、發揮之處,在此過程中逐漸形成自己論文的觀點。搜集材料的過程,就是調查研究、思考鑽研、形成論點的過程。

制定提綱可以幫助我們樹立全局觀念,從整體出發,去檢驗每一個部分所佔的地位,所起的作用,相互間是否有邏輯聯系,每部分所佔的篇幅與其在全局中的地位和作用是否相稱,各個部分之間的比例是否恰當和諧,每一個字、每一句、每一段、每一部分是否都為全局所需要,是否絲絲 入扣,相互配合,都能為主題服務。

4、 科技論文的撰寫

科技論文提綱確定了,就要撰寫初稿。原則上要簡明扼要,指出問題,說明問題,分析問題。提綱只是預擬一個輪廓,不可能對每一細部都考慮周密完善。在寫作時,順著寫作思路而作,對於論點、例證和論證步驟等等細部,很可能發現原來提綱中某些設想計劃是不恰當的,就應該加以修改和調整;臨時發現某些論點、例證和論證理由不確切,還應該重新查書、思考、斟酌和推敲,給予增補,使之完善。

初稿寫成以後,應再三修改,審查是否符合要求。

一篇好的科技論文不光主題突出,論點鮮明,還應結構嚴謹,層次分明。要安排好結構,一般應遵循以下5個原則:

一是圍繞主題,選擇有代表性的典型材料,根據需要,加以適當安排,使主題思想得到鮮明突出的表現。

二是疏通思路,正確反映客觀事物的規律,就是說,必須反映客觀事物的實際情況,內部聯系,符合人們的認識規律。

三是結構要完整而統一,符合客觀事物的實際情況;客觀事物的發展必然經過開始、中間、結尾3個階段,同樣每篇文章也必然經過3個階段。

四是要層次分明,有條不紊。文章結構中最重要的是層次。層次就是文章中材料的次序。寫文章時把所選材料分成若幹部分,按照主題思想的需要,適當安排,分出輕重緩急,依次表達,前後連貫,充分而鮮明地把主題思想表達出來。

五是要適合文章體裁。體裁不同,結構也不會完全相同。各種文體都有自己的結構特點。一般說來論說文是以事物的內部邏輯關系來安排結構層次,因此論說文以說理論證為主,同記敘文以“事”為主不同。

5、 科技論文撰寫的格式

6、摘要

摘要是對論文的內容不加註釋和評論的簡短陳述,是文章內容的高度概括。主要內容包括:

1)該項研究工作的內容、目的及其重要性。

2)所使用的實驗方法。

3)總結研究成果,突出作者的新見解。

4)研究結論及其意義。

7、關鍵詞:包括敘詞和自由詞。

1) 敘詞--指收入《漢語主題詞表》、《mesh》等詞表中可用於標引文獻主題概念的即經過規范化的詞或片語。

2) 自由詞--反映該論文主題中新技術、新學科尚未被主題詞表收錄的新產生的名詞術語或在敘詞表中找不到的詞。

8、引言的主要內容

1)簡要說明研究工作的主要目的、范圍,即為什麼寫這篇論文和要解決什麼問題。

2)前人在本課題相關領域內所做的工作和尚存的知識空白,即作簡要的歷史回顧和現在國內外情況的橫向比較。

3)研究的理論基礎、技術路線、實驗方法和手段,以及選擇特定研究方法的理由。

4)預期研究結果及其意義。

引言的寫作要求

(l)引言應言簡意賅,內容不得繁瑣,文字不可冗長,應能對讀者產生吸引力。學術論文的引言根據論文篇幅的大小和內容的多少而定,一般為200~600字,短則可不足100字,長則可達1000字左右。

(2)比較短的論文可不單列“引言”一節,在論文正文前只寫一小段文字即可起到引言的效用。

(3)引言不可與摘要雷同,不要寫成摘要的注釋。一般教科書中有的知識,在引言中不必贅述。

(4)學位論文為了需要反映出作者確已掌握了堅實的理論基礎和系統的專門知識,具有開闊的科研視野,對研究方案作了充分論證,因此,有關於歷史回顧和前人工作的綜合評述,以及理論分析等,則可將引言單獨寫成一章,用足夠的文字詳細加以敘述。

(5)引言的目的應是向讀者提供足夠的背景知識,不要給讀者懸念。作者在引言里不必對自己的研究工作或自己的能力過於表示謙意,但也不能自吹自擂,抬高自己,貶低別人。

9、正文

科技論文是用論據經過論證證明論點而表述科研成果的核心部分。主要包括以下部分或內容:調查對象、基本原理、實驗和觀測方法、儀器設備、材料原料。實驗和觀測結果、計算方法和編程原理、數據資料、經過加工整理的圖表、形成的論點和導出的結論等。

正文可分作幾個段落來寫,每個段落需列什麼樣的標題,沒有固定的格式,但大體上可以有以下幾個部分(以試驗研究報告類論文為例)。

1)理論分析。包括論證的理論依據,對所作的假設及其合理性的闡述,對分析方法的說明。其要點是,假說、前提條件、分析的對象、適用的理論、分析的方法、計算的過程等。寫作時應注意區別哪些是已知的(前人已有的),哪些是作者首次提出來的,哪些是經過作者改進的,須交待清楚。

2)實驗材料和方法。材料的表達主要始對材料的來源、性質和數量,以及材料的選取和處理等事項的闡述。方法的表達主要指對實驗的儀器、設備,以及實驗條件和測試方法等事項的闡述。寫作要點是:實驗對象,實驗材料的名稱、來源、性質、數量、選取方法和處理方法,實驗自的,使用的儀器、設備(包括型號、名稱、量測范圍和精度等),實驗及測定的方法和過程,出現的問題和採取的措施等。材料和方法的闡述必須具體,真實。如果是採用前人的,只需註明出處;如果是改進前人的,則要交待改進之處;如果是自己提出的,則應詳細說明,必要時可用示意圖、方框圖或照片圖等配合表述。由於科學技術研究成果必須接受檢驗,介紹清楚這些內容,目的在於使別人能夠重復操作。

3)實驗結果及其分析。這是論文的價值所在,是論文的關鍵部分。它包括給出結果,並對結果進行定量或定性的分析。寫作要點是:以繪圖和(或)列表(必要時)等手段整理實驗結果,通過數理統計和誤差分析說明結果的可靠性、再現性和普遍性,進行實驗結果與理論計算結果的比較,說明結果的適用對象和范圍,分析不符合預見的現象和數據,檢驗理論分析的正確性等。給出實驗結果時應盡量避免把所有數據和盤托出,而要對數據進行整理,並採用合適的表達形式如插圖或表格等。在整理數據時,不能只選取符合自己預料的,而隨意捨去與自己料想不符或相反的數據。有些結果異常,盡管無法解釋,也不要輕易捨去,可以加以說明;只有找到確鑿證據足以說明它們確屬錯誤之後才能剔除。結果分析時,必須從辯證唯物主義的認識論出發,以理論為基礎,以事實為依據,認真、仔細地推敲結果,既要肯定結果的可信度和再現性,又要進行誤差分析,並與理論結果做比較(相反,如果論題產生的是理論結果,則應由試驗結果來驗證),說明存在的問題。分析問題要切中要害,不能空泛議論。要壓縮或刪除那些眾所周知的一般性道理的敘述,省略那些不必要的中間步驟或推導過程,突出精華部分。此外,對實驗過程中發現的實驗設計、實驗方案或執行方法方面的某些不足或錯誤,也應說明,以供讀者借鑒。

4)結果的討論。對結果進行討論,目的在於闡述結果的意義,說明與前人所得結果不同的原因,根據研究結果繼續闡發作者自己的見解。寫作要點是:解釋所取得的研究成果,說明成果的意義,指出自己的成果與前人研究成果或觀點的異同,討論尚未定論之處和相反的結果,提出研究的方向和問題。最主要的是突出新發現、新發明,說明研究結果的必然性或偶然性。論文正文的寫作必須做到實事求是、客觀真切、准確完備。合乎邏輯、層次分明、簡練可讀。

具體要求有如下幾點:

(1)論點明確,論據充分,論證合理;

(2)事實准確,數據准確,計算準確,語言准確;

(3)內容豐富,文字簡練,避免重復、繁瑣;

(4)條理清楚,邏輯性強,表達形式與內容相適應;

(5)不泄密,對需保密的資料應作技術處理。

正文寫作時主要注意下述2點:

(l)抓住基本觀點。正文部分乃至整篇論文總是以作者的基本觀點為軸線,要用材料(事實或數據)說明觀點,形成材料與觀點的統一。觀點不是作者頭腦里固有的或主觀臆造的,正確的觀點來自客觀實際,來自對反映客觀事物特徵的材料的歸納、概括和總結。在基本觀點上,對新發現的問題要詳盡分析和闡述,若不能深入,也要嚴密論證,否則得不出正確的、有價值的結論,說服不了讀者,更不會為讀者所接受;而對一般性的問題只需作簡明扼要的敘述,對與基本觀點不相乾的問題則完全不要費筆墨,哪怕只有一句一字。

(2)注重准確性,即科學性。對科學技術論文特別強調科學性,要貫串在論文的始終,正文部分對科學性的要求則更加突出。寫作中要堅持實事求是的原則,絕不能弄虛作假,也不能粗心大意。數據的採集、記錄、整理、表達等都不應出現技術性錯誤。敘述事實,介紹情況,分析、論證和討論問題時,遣詞造句要准確,力求避免含混不清,模稜兩可,詞不達意。給出的式子、數據、圖表,以及文字、符號等都要准確無誤,不能出現任何細小的疏漏。

10、結論

科技論文一般在正文後面要有結論。結論是實驗、觀測結果和理論分析的邏輯發展,是將實驗、觀測得到的數據、結果,經過判斷、推理、歸納等邏輯分析過程而得到的對事物的本質和規律的認識,是整篇論文的總論點。讀者閱讀論文的習慣一般是首先看題名,其次是看摘要,再次看結論,讀完結論後才考慮這篇論文是否有閱讀價值,決定是否看全文。結論既是能引起讀者閱讀興趣的重要內容,又是文獻工作者作摘要的重要依據,因此,寫好論文的結論很重要。結論的內容主要包括:研究結果說明了什麼問題,得出了什麼規律,解決了什麼實際問題或理論問題;對前人的研究成果作了哪些補充、修改和證實,有什麼創新;本文研究的領域內還有哪些尚待解決的問題,以及解決這些問題的基本思路和關鍵。

對結論部分寫作的要求是:

1)應做到准確、完整、明確、精練。結論要有事實、有根據,用語斬釘截鐵,數據准確可靠,不能含糊其辭、模稜兩可。

2)在判斷、推理時不能離開實驗、觀測結果,不作無根據或不合邏輯的推理和結論。

3)結論不是實驗、觀測結果的再現,也不是文中各段的小結的簡單重復。

4)對成果的評價應公允,恰如其分,不可自鳴得意。證據不足時不要輕率否定或批評別人的結論,更不能借故貶低別人。

5)寫作結論應十分慎重,如果研究雖然有創新但不足以得出結論的話,寧肯不寫也不妄下結論,可以根據實驗、觀測結果進行一些討論。

11、參考文獻

在科技論文中,凡是引用前人(包括作者自己過去)已發表的文獻中的觀點、數據和材料等,都要對它們在文中出現的地方予以標明,並在文未(致謝段之後)列出參考文獻表。這項工作叫做參考文獻著錄。

參考文獻著錄的目的與作用

對於一篇完整的論文,參考文獻著錄是不可缺少的。歸納起來,參考文獻著錄的目的與作用主要體現在以下5個方面。

1)錄參考文獻可以反映論文作者的科學態度和論文具有真實、廣泛的科學依據,也反映出該論文的起點和深度。

2)錄參考文獻能方便地把論文作者的成果與前人的成果區別開來。論文報道的研究成果雖然是論文作者自己的,但在闡述和論證過程中免不了要引用前人的成果,包括觀點、方法、數據和其他資料,若對引用部分加以標注,則他人的成果將表示得十分清楚。這不僅表明了論文作者對他人勞動的尊重,而且也免除了抄襲、剽竊他人成果的嫌疑。

3)著錄參考文獻能起索引作用。讀者通過著錄的參考文獻,可方便地檢索和查找有關圖書資料,以對該論文中的引文有更詳盡的了解。

4)著錄參考文獻有利於節省論文篇幅。

5)著錄參考文獻有助於科技情報人員進行情報研究和文獻計量學研究。

參考文獻著錄的原則:

1) 只著錄最必要、最新的文獻。

2) 一般只著錄公開發表的文獻。

3) 採用標准化的著錄格式。

12、科技論文寫作應注意的問題

對於初寫科技論文的人來說,論文題目不宜太大,篇幅不宜太長,涉及問題的面不宜過寬,論述的問題也不求過深。應盡可能在前人已有知識的基礎上提出一點新的看法。

在第二步時,論文的題目可大一點、深一點。論文題目可以是著重談某一點,如某個重要問題的某一個重要側面或某一當前疑難的焦點,解決了這一點,有推動全局的重要意義。

在第三步時,對某專業的基本問題和重要疑難問題有獨到的見解,對這個專業的學術水平的提高有推動作用。

第四步時,對某一學科有關的領域有深邃廣博的知識,並能運用這些知識對某學科提供創造性見解,對此學科的發展有重要的推動作用,或對此學科水平的提高有重要的突破。

注意不必要去追求寫全面論述性的大問題,所寫的主題,可以很小,卻又是重要的。其實選題很多,選自己熟悉和所從事的工作,並對今後工作有益的選題,既能總結工作的得失又能促進工作。

點擊下頁還有更多>>>小學四年級科技論文範文

㈥ 論文的文獻綜述怎麼寫格式是什麼

應該如何撰寫文獻綜述
一,什麼是文獻綜述
文獻綜述的概念
文獻綜述是對某一學科,專業或專題的大量文獻進行整理篩選,分析研究和綜合提煉而成的一種學術論文, 是高度濃縮的文獻產品.根據其涉及的內容範圍不同,綜述可分為綜合性綜述和專題性綜述兩種類型.所謂綜合性綜述是以一個學科或專業為對象,而專題性綜述則是以一個論題為對象的.
文獻綜述反映當前某一領域中某分支學科或重要專題的歷史現狀,最新進展,學術見解和建議,它往往能反映出有關問題的新動態,新趨勢,新水平,新原理和新技術等等.文獻綜述是針對某一研究領域分析和描述前人已經做了哪些工作,進展到何程度,要求對國內外相關研究的動態,前沿性問題做出較詳細的綜述,並提供參考文獻.作者一般不在其中發表個人見解和建議,也不做任何評論,只是客觀概括地反映事實.
文獻綜述的作用
文獻綜述在於高度濃縮了幾十篇甚至上百篇散亂無序的同類文獻之成果與存在問題或爭論焦點,對其進行了歸納整理,使之達到了條理化和系統化的程度.它不僅為科研工作者完成科研工作的前期勞動節省了用於查閱分折文獻的大量寶貴時間,而且還非常有助於科研人員借鑒他人成果,把握主攻方向以及領導者進行科學決策.
要求同學們學寫綜述的意義
通過搜集文獻資料過程,可進一步熟悉文獻的查找方法和資料的積累方法,在查找的過程中同時也擴大了知識面;
查找文獻資料,寫文獻綜述是科研選題的第一步,因此學習文獻綜述的撰寫也是為今後科研活動打基礎的過程;
通過綜述的寫作過程,能提高歸納,分析,綜合能力,有利於獨立工作能力和科研能力的提高.
二,文獻綜述的選題與文獻資料的搜集
選題原則
1.結合所學知識選自己專長的或有基礎的題目,否則難以寫出水平較高的綜述.
2.根據所佔有文獻資料的質和量選題.
3.選題一定要能反映出新的學科矛盾的焦點,新成果,新動向.
4.題目不宜過大,范圍不宜過寬.這樣查閱文獻的數量相對較小,撰寫時易於歸納整理,否則,題目選得過大,查閱文獻花費的時間太多,影響實習,而且歸納整理困難,最後寫出的綜述大題小作或是文不對題.
(二)文獻資料的搜集
1,文獻資料的搜集途徑
(1)利用有關的檢索工具(包括目錄,文摘和索引等)搜集文獻資料.
(2)利用國際聯機檢索系統搜集文獻資料.
(3)利用原始文獻(包括專業期刊,科技報告,專利文獻,學位論文,會議文獻,專著和標准等)搜集文獻資料.
(4)利用三次文獻(包括綜述,述評,網路全書,年鑒和手冊等)搜集文獻資料.
(5)通過Interent網和光碟資料庫搜集文獻資料.
2,文獻資料的搜集方法
將文獻資料儲存在大腦中或其他載體上形成不時取用的"資料庫"的過程稱作文獻資料搜集法.它包括閱讀法,剪報法,筆記法和現代化技術存貯法(如復印,電腦存貯,光碟存貯等).
三,格式與寫法
文獻綜述的格式與一般研究性論文的格式有所不同.這是因為研究性的論文注重研究的方法和結果,而文獻綜述要求向讀者介紹與主題有關的詳細資料,動態,進展,展望以及對以上方面的評述.因此文獻綜述的格式相對多樣,但總的來說,一般都包含以下部分具體格式:①綜述題目;②作者單位;③摘要;④關鍵詞;⑤前言;⑥主題;⑦總結;⑧參考文獻.下面著重介紹前言,主題部分,總結部分及參考文獻.撰寫文獻綜述時可按這四部分擬寫提綱,再根據提綱進行撰寫工.
(一) 前言部分
前言部分,主要是說明寫作的目的,介紹有關的概念及定義以及綜述的范圍,扼要說明有關主題的現狀或爭論焦點,使讀者對全文要敘述的問題有一個初步的輪廓.前言部分要寫清:
(1)首先要說明寫作的目的.
(2)有關概念的定義.
(3)規定綜述的范圍,包括:"專題涉及的學科範圍",綜述范圍切忌過寬,過雜,"時間范圍",必須聲明引用文獻起止的年份.
(4)扼要說明有關問題的現況或爭論焦點,引出所寫綜述的核心主題,這是廣大讀者最關心而又感興趣的,也是寫作綜述的主線.
(二)主題部分
主題部分,是綜述的主體,其寫法多樣,沒有固定的格式.可按年代順序綜述,也可按不同的問題進行綜述,還可按不同的觀點進行比較綜述,不管用那一種格式綜述,都要將所搜集到的文獻資料歸納,整理及分析比較,闡明有關主題的歷史背景,現狀和發展方向,以及對這些問題的評述,主題部分應特別注意代表性強,具有科學性和創造性的文獻引用和評述.
(三) 總結部分
總結部分,與研究性論文的小結有些類似,將全文主題進行扼要總結,對所綜述的主題有研究的作者,最好能提出自己的見解.
(四)參考文獻
參考文獻雖然放在文末,但卻是文獻綜述的重要組成部分.因為它不僅表示對被引用文獻作者的尊重及引用文獻的依據,而且為讀者深入探討有關問題提供了文獻查找線索.因此,應認真對待.參考文獻的編排應條目清楚,查找方便,內容准確無誤.
四,注意事項
由於文獻綜述的特點,致使它的寫作既不同於"讀書筆記""讀書報告",也不同於一般的科研論文.因此,在撰寫文獻綜述時應注意以下問題:
搜集文獻應盡量全.掌握全面,大量的文獻資料是寫好綜述的前提,否則,隨便搜集一點資料就動手撰寫是不可能寫出好多綜述的,甚至寫出的文章根本不成為綜述.
注意引用文獻的代表性,可靠性和科學性.在搜集到的文獻中可能出現觀點雷同,有的文獻在可靠性及科學性方面存在著差異,因此在引用文獻時應注意選用代表性,可靠性和科學性較好的文獻.
要圍繞主題對文獻的各種觀點作比較分析,不要教科書式地將有關的理論和學派觀點簡要地匯總陳述一遍.
文獻綜述在邏輯上要合理,即做到由遠而近先引用關系較遠的文獻,最後才是關聯最密切的文獻.
評述(特別是批評前人不足時)要引用原作者的原文(防止對原作者論點的誤解),不要貶低別人抬高自己,不能從二手材料來判定原作者的"錯誤".
文獻綜述結果要說清前人工作的不足,襯托出作進一步研究的必要性和理論價值.
採用了文獻中的觀點和內容應註明來源,模型,圖表,數據應註明出處,不要含糊不清.
文獻綜述最後要有簡要總結,表明前人為該領域研究打下的工作基礎.
所有提到的參考文獻都應和所研究問題直接相關.
文獻綜述所用的文獻,應主要選自學術期刊或學術會議
所引用的文獻應是親自讀過的原著全文,不可只根據摘要即加以引用,更不能引用由文獻引用的內容而並末見到被引用的原文,因為這往往是造成誤解或曲解原意的重要原因,有時可給綜述的科學價值造成不可彌補的損失.
總之,一篇好的文獻綜述,應有較完整的文獻資料,有評論分析,並能准確地反映主題內容.

文獻綜述範文之一
制度與經濟發展和增長理論綜述
摘要:
關鍵詞:(略)
制度與經濟發展的關系與制度的起源,制度變遷與創新,國家制度供給一起被稱為是新制度經濟學的"四大支柱",而且,在很大意義上,制度的起源,變遷與創新,供給與需求都與經濟發展和增長相關.從結論上說,有效率的制度促進經濟增長和發展;無效率的制度會抑制甚至阻礙經濟增長和發展.
一,經濟增長與發展理論回瞻
1.馬克思經濟增長理論中關於制度的論述
馬克思認為,沒有抽象的生產,也沒有離開制度(馬克思的提法是生產關系,實質上就是制度)的生產力及其發展.生產力總是在一定生產關系中組織和運行的.先進的生產關系會促進生產力的發展,落後的生產關系會阻礙生產力的發展.一個持續一定時間跨度的相對穩定的生產關系(制度框架)為生產力提供了一個相應發展的制度"空間",這對許多經濟學家研究制度與經濟增長和發展關系是一個極為重要的啟示.
2.西方經濟增長理論主要流派的論述
(1)模型派
他們認為:社會經濟的增長或發展是促進經濟增長的各種生產要素的組合,配置,疊加和質變的結果.他們將各種增長要素作為自變數,把經濟增長(通常用國民生產總值,國民收入,人均收入等表示)作為因變數,確定函數關系,建立各種經濟增長模型,解釋經濟現象.最著名的有哈羅德=多馬經濟增長模型,新古典經濟增長模型(即索洛=斯旺模型)以及卡爾多,羅賓遜,帕西內蒂等人倡導的劍橋經濟增長模型.這些經濟增長模型實質上只是說明了長期經濟增長與短期,中期經濟增長之間的關系,力求使得產出決定的總需求的增長要與生產產品的總生產能力匹配,逐漸強調了技術進步在經濟增長中的作用,忽視了制度因素的作用.
(2)結構派
他們認為,經濟增長和發展既是一國經濟量(總量與均量)和能力的增長與擴張過程,也是一國經濟結構的轉換過程.主要有劉易斯等的"二元結構論";納克斯的"貧困循環論";由"投資不可分性"而產生的羅丹的"大推進論";錢納里等人主張的"發展型式"理論;以及"兩缺口理論",以及"平衡與不平衡增長"的理論等等.在這一流派中,已經隱含著制度這一因素和背景.其中,劉易斯的"二元結構"理論尤為明顯.因此,有人甚至將劉易斯劃為新制.
(3)階段派
代表人物是羅斯托,他將經濟發展劃分為六個階段,即傳統社會階段,為起飛准備條件階段,起飛階段,成熟階段,高額群眾消費階段和追求生活質量階段.不難看出,制度背景的框架越來越明顯.
(4)因素派或起源派
這一流派中,丹尼森將經濟增長的因素劃分成為兩大類:生產要素投入量和生產要素生產率.細分為八個方面,(有人歸納為7個)即:使用的勞動者的數量及結構;工作小時;使用勞動者的教育程度;資本存量的規模;知識的狀態;分配到無效使用中的勞動的比重;市場規模;短期需求壓力的格局和強度.
丹尼森在1967年出版的《為什麼增長率不同:戰後幾個西方的經驗》中利用了因素分析方法.習慣稱為丹尼森模型.在這個模型中,引發了兩個問題:
第一個問題:各個因素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可以通過模型進行計算,但是,是什麼原因(因素)將這些因素的潛在生產力轉化為現實生產力
第二個問題:將應該計算的因素計算之後,仍然存在"剩餘"或"余值",即所謂"剩餘溢出",那麼,這些"余值"應該歸入到哪個因素
而庫茲涅茨強調需求結構的高改變率對現代經濟增長中生產結構的高轉換率影響巨大.它會引起創造新產品的技術高新與發明,促進新產業的形成與發展,最終促進現代經濟增長和發展的速度.
(5)新增長理論派
主要有羅默的"收益遞增經濟增長模式";盧卡斯的"專業化人力資本積累增長模式";鮑依德的"動態聯合體資本增長模式";阿溫楊的"創新與有限度的邊干邊學模式"等等.這些理論不僅將知識和人力資本因素引入經濟增長模式,更值得注意的是,新增長理論確認了制度與政策對經濟增長的重要影響,並總結出了一套政策來促進經濟發展,例如,支持教育;刺激物質資本的投資;保護知識產權;支持研究與開發工作;實行有利於新思想形成並在世界范圍內傳遞的國際貿易政策;避免政府在市場上的大的扭曲等.
(6)勞動分工演進派
楊小凱為代表的這一學派首先指出了新古典微觀經濟學的先天不足,即,將社會的產業結構或分工狀態當作固定不變的因素,然後研究資源在其中的最優配置,然後構建了分工演進模式解釋經濟增長.他們認為,當人們經驗不多時,生產率低下,因此付不起交易費用,人們只有選擇自給自足.通過實踐學習,生產率提高,能夠付得起交易費用,因而,人們開始選擇高一級的分工與專業化水平.而這種通過專業化學習會加速學習速度,從而可以支付更高的交易費用.這個正反饋(良性循環)將使勞動分工自發地演進.分工之所以能提高生產力正是因為專業化造成了某種信息不對稱,賣者對於自己生產的產品知之甚多,而作為買者卻知之甚少.
楊小凱等人的分工演進理論模式給我們有兩點啟示:
啟示一:促進分工與交易以及知識的發展對經濟增長和發展極為重要.
啟示二:一國的制度創新,應當朝促進分工,降低交易費用,提高交易效率方向發展.
(7)"反增長"或"零增長"派
以米多斯為代表的經濟學家認為人類經濟增長和發展付出的代價太大,因此主張反增長或增長價值懷疑論;米多斯將人口增長,糧食供給,資本投資,環境污染和能源消耗等5大因素連接成為一個"反饋迴路",建立了"世界末日模型".為了避免世界末日來臨,就必須使主要的經濟增長因素實現"零增長",因此,該理論被稱為"增長極限論"或"零增長論".
二,新制度經濟學派的主要論點
1.諾斯的觀點
(1)制度和經濟增長與發展的關系
新制度經濟學派對制度與經濟發展有創造性貢獻的是諾斯.他關於經濟增長與發展理論的核心論點簡明扼要,即,經濟增長和發展的關鍵是制度因素,一種提供適當的個人刺激的有效的制度是促進經濟增長的決定性因素,而在制度因素中,財產關系的作用最重要.其依據是,在傳統經濟學中,市場的運作被假定為完備的信息,明確界定的產權條件和零成本的運行過程.人們在市場交易的過程被過濾為單純的價格機制的操作,就連為達成交易而搜尋信息的費用也不存在了.在這一模式分析邏輯下,其它一些協調組織與組織經濟活動的"制度"和"組織"被看成無足輕重.如果用傳統經濟學分析方法無法解釋1600年到1850年海洋運輸業在技術上並無多大進步的情況下,生產率卻有較大幅度提高的現象.因此,制度因素不可忽視.制度的功效在於通過一系列的規則來界定交易主體間的相互關系,減少環境中不確定性和交易費用,進而保護產權,增進生產性活動,使交易活動中的潛在收益成為現實.
諾斯指出:制度環境是一系列用來確定生產,交換與分配的基本的政治,社會,法律規則,制度安排是支配經濟單位之間可能合作與競爭方式的規則,而制度本身是"一整套規則,它遵循的要求和合乎倫理道德的行為規范,用以約束個人的行為."也就是說,制度不同於體制,它是一系列被制訂出來的規則,守法程序和行為的道德倫理規范,旨在約束追求主體福利或效用最大化利益的個人行為.制度框架約束著人們的選擇集.既然這些規則不僅造就了引導和確定經濟活動的激勵系統,而且決定了社會福利與收入分配的基礎,那麼,制度結構在靜態上就決定了一個經濟實體及其知識技術出路的增長率.諾斯認為:許多經濟學家將創新,規模經濟,教育,資本積累和知識進展等等歸入經濟增長的原因,其實就是經濟增長本身.而引起經濟增長的真正原因是制度的變遷.制度變遷是從均衡到不均衡又回到均衡的過程.在各種因素使潛在的外部利潤在現有的制度安排下無法實現時,新的制度就有可能建立以降低成本.他認為,除非現行的經濟組織或制度安排是有效率的,否則,經濟增長不會簡單發生.進而,諾斯對制度的供給與需求進行了分析,當制度的供給與需求相一致時,達到制度均衡.這種制度均衡的實現條件是制度供給者的邊際收益等於邊際成本,即MR=MC.據此,諾斯提出了構建有效率的新制度的基本(理想)標准或原則是使得新機制(制度)下個人收益率與社會收益率相等或接近.
(2)國家在制度變遷中的作用
國家並非"中立"的,國家決定產權結構,而經濟增長有賴於明確的產權,但在技術和現有的組織制約下,產權的創新,裁定和行使代價都極為昂貴,因此國家作為一種低成本的提供產權保護與強制力的制度安排應運而生,以維護經濟增長和發展,並最終對造成經濟的增長,發展,衰退或停滯的產權結構的效率負責.
(3)意識形態理論
意識形態的特徵有三個:
第一,意識形態是節約機制,通過它,人們認識了他們所處環境,減少了"試錯"成本.
第二,意識形態會通常與個人觀察世界時對公平,公正所持的道德,倫理評價交織在一起,也就是說有時會在相互對立的理論和意識形態中作出選擇.例如,收入分配是否公平的評價等.
第三,當人們原有的觀念或經驗與意識形態不符時,他們就會改變試圖其意識形態,來發展一套更加適合其觀念或經驗的新的理性選擇.
因此,意識形態是影響制度安排和經濟變化的另一個重要因素.
2.國際經濟增長中心的最新研究表明:
(1)發展中國家普遍面臨著維持經濟增長和提高經濟效率兩大難題,而問題的根源在於基本制度框架,例如,尋租.
(2)制度安排是經濟發展的主要動力.首先,制度通過影響信息和資源的可獲得性,塑造力以及建立社會交易的基本規劃而擴展了人類的選擇,即經濟發展的目標.其次,制度"矯正價格"的努力成效,即對經濟發展的基本的和長期貢獻.再次,盡管技術創新會推動經濟發展,但在發展中國家技術創新依賴於促進創新,界定產權和契約關系或分擔外在風險的各種制度安排.
(3)從制度的供給與需求方面研究,制度創新需求產生於經濟中無效率的增多,技術變化,市場特徵以及確立個人與集團維護自身利益方式的立法秩序;而制度供給依賴於立法秩序,制度設計成本及尋找可選擇目標的知識基礎.因此,發展中國家必須確立以立法秩序為核心的制度環境,塑造市場力量以驅動創新.
(4)在市場經濟不發達的發展中國家,根本問題是缺乏發展市場經濟的制度背景.如法律和秩序,穩定的道德,產權的界定,人力資本的供給,公共品的提供,支配交易和分擔風險的法規等.因此,在發展中國家,如何使政府發揮"主導"作用,制訂一套公開,透明的規則體系,防止尋租,以權謀私和欺詐行為,為市場經濟運作製造出公平合理的制度環境,才是實現市場經濟順利轉型並高效運作的必不可少的條件.
三,簡單的評述及問題
1.諾斯將制度因素納入經濟增長的框架,把制度作為經濟增長的內生變數,應用現代產權理論說明制度變遷與經濟增長的關系,指出制度變遷是經濟增長的重要因素之一.他使制度研究和分析更加成熟,對經濟學發展作出了貢獻.
2.新制度經濟學派方法的應用的影響越來越廣泛,許多原來對制度不以為然的經濟學家廣泛地吸收和利用了新制度經濟學家們的分析方法,普遍認為,解決經濟發展問題,不僅只關注資本積累,技術引進,資金籌集,產業結構優化,就業的改善等等純經濟方面的因素,而更加應該將注意力放在制度因素對於經濟增長的促進或阻礙作用上.
3.將制度因素納入經濟增長和發展問題研究的范圍內,大大擴大了經濟發展問題的研究視野,而研究對象也由以前的以資本主義發展中小國家或地區為主轉向發展中的大國.
4.幾個應當深入研討的問題
(1)在許多人看來,制度仍然是一個非常抽象的概念,如何將制度因素進一步量化.
(2)既然制度變遷在經濟發展中非常重要,怎樣才能加快制度變遷的步伐,促進經濟的發展.
(3)在信息化時代,信息的獲取已經非常容易,那麼,新制度經濟學派的理論基石之一的交易費用的地位是否會動搖.
新制度經濟學派的許多觀點越來越多地為人們所接受,其影響力也越來越大,但上述這些問題仍然困擾著新制度經濟學派及其追隨者,有待於進一步的探討.
【參考文獻】
[1][美]道格拉斯C諾斯,陳郁,羅華平等譯:《經濟史中的結構與變遷》[M],上海三聯書店,1991
[2][美]科斯,諾斯等:《財產,產權與制度變遷》[M],上海三聯書店,1991
[3]國際經濟增長中心V奧斯特羅姆和D菲尼,H皮希特編,王誠等譯:《制度分析與發展的反思:問題與選擇》,商務印書館,1992
[4]張宇燕:《經濟發展與制度選擇:對制度的經濟分析》[M],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2
[5]林毅夫:《再論制度,技術與中國林業發展》[M],北京大學出版社,2000
[6]盧現祥:《西方新制度經濟學》[M],中國發展出版社,1999
[7]李悅:《產業經濟學》[M],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8
[8]羅斯托:《從起飛進入持續增長的經濟學》[M],四川人民出版社,1988
[9]庫茲涅茨:《各國的經濟增長》[M],商務印書館,1985
文獻綜述範文之二
經濟全球化理論流派回顧與評價
摘要:我國已加入WTO,對於在激烈的國際競爭市場里處於弱勢的我國絕大多數企業,研究經濟全球化問題是十分迫切和必要的,本文綜合了18世紀以來各主要流派的經濟全球化理論,並簡要評價,提出我們的看法,以便為政府宏觀引導企業微觀決策以及理論研究提供參考.
關鍵詞:經濟全球化/世界市場/國際貿易/經濟一體化
經濟全球化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隨著國際經濟一體化進程的加快,目前經濟全球化正向縱深層次發展.我國已加入WTO,一方面,成千上萬的跨國公司蜂擁而至:我國正在成為世界市場的一部分;另一方面,成百上千的我國企業走出國門:我國已漸漸融入世界經濟這個大家庭中.但我國絕大多數企業在激烈的國際市場競爭中處於劣勢,政府一時也難以認清復雜的國際市場,因此,研究經濟全球化理論已是十分迫切與必要.
一,經濟全球化理論流派回顧
經濟全球化理論在西方始於英國的工業革命時期,在過去200多年的歲月里,各主要流派的經濟學家從不同的角度,立場對經濟全球化做了全面,深入的研究,取得了豐碩的成果,本文根據不同時期,不同性質,不同內容將其歸納為以下幾種流派:
(一)馬克思主義經典經濟學家的經濟全球化理論
1.馬克思恩格斯的經濟全球化思想.我們可從馬恩(對馬克思,恩格斯的簡稱,下同)1845年的著作《德意志意識形態》中馬克思分析,表述"世界歷史"的定義與特徵里看出馬克思對經濟全球化的最初理解.他說:"……生產力的這種發展(隨著這種發展,人們的世界歷史性而不是地域性的存在同時已經是經驗的存在)之所以是絕對必要的實際前提,還因為如果沒有這種發展,那就只會使貧困,極端貧困的普遍化;而在極端貧困的情況下,必須會重新開始爭取生活必需品的斗爭,也就是說,全部陳腐污濁的東西又要死灰復燃.其次,生產力的這種發展之所以是必需的實際前提,還因為,只有隨著生產力的這種普遍發展,人們的普遍交往才能建立起來;普遍交往,一方面,可以產生在一切民族中同時都存在著'沒有財產的'群眾這一現象(普遍競爭)使每一民族都依賴於其他民族的變革;最後,地域性的個人為世界歷史性的經驗上普遍的個人所替代."(注: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全集[M].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95,86.)恩格斯在其著作《共產主義原理》中指出:"單是大工業建立了世界市場這一點,就把全球人民,尤其是各文明國家的人民,彼此緊密地聯系起來,致使每一國家的人民都受著另一個國家的事變的影響."(注: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全集[M].第4卷,人民出版社,1972,368.)由此可見,最初,馬克思把經濟全球化寓於"世界歷史"之中,生產力的發展導致各國人民的普遍交往,彼此緊密聯系是世界歷史的主要內容.恩格斯則認為,資本主義大工業是導致經濟全球化的根本誘因,經濟全球化的最根本內容和基礎是以世界市場為紐帶的世界性的物質生產和消費.1848年,馬恩在其合著的《共產黨宣言》中又指出:"資產階級,由於開拓了世界市場,使一切國家的生產和消費都成為世界性的了……過去那種地方的民族的自給自足和閉關自守的狀態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互相往來與各方面的相互依賴所代替了,……隨著貿易自由的實現和世界市場的建立,隨著工業生產以及與之相適應的生活條件的趨於一致,各國人民之間的民族隔絕和對立日益消失."(注: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全集[M].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95,267.)在馬恩看來,只有在各地區,各民族廣泛分工的基礎上形成世界市場,才意味著從根本上消滅了各地區,各民族相對孤立的發展狀態,從而最終形成相互依賴,相互制約的,統一的世界市場;同時,隨著世界市場的形成,各地區,各民族之間的其他方面的交往必然也隨之發展起來.由此可見,馬恩在這里認識到了經濟全球化與民族問題,國際分工的關系,並意識到經濟全球化所帶來的非經濟影響.馬克思在其不朽著作《資本論》里較為詳細地論述了生產全球化,資本全球化以及它們的影響.他說:"現在,一切國外投資都已採取股份形式…",(注:馬克思.資本論[M].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75,1030.)"成立國際卡特爾,例如英國和德國在鐵的生產方面成立的卡特爾,使得英,德兩國的鐵產量飛速增長……"(注:馬克思.資本論[M].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75,495.).可見,馬克思已經充分認識到了作為經濟全球化的推動主體:跨國公司的早期形式——卡特爾的性質與作用.後來他又指出,"資本輸出的目的有兩種,一種是作為支付手段或購買手段的輸出,另外一種是作為投資為目的的輸出."(注:馬克思.資本論[M].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75,653.)"資本輸往國外……是因為他在國外能夠按較高的利潤率來使用."(注:馬克思.資本論[M].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75,285.)"生產的全球化使古老的民族工業被消滅,代之而起的是使用來自世界各國原料的工業……生產的'國界'因此被模糊."(注:馬克思.資本論[M].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75,497.)從以上論述看出,馬恩不僅找到了經濟全球化執行主體——跨國公司,分析了經濟全球化的具體運行方式:生產全球化和資本運作全球化(商品資本,借貸資本,產業資本的全球化),而且還指出經濟全球化的根本動力是對利潤的追求以及經濟全球化對民族工業的影響.
2.現代西方馬克思主義經濟學家的經濟全球化思想.當代西方馬克思主義經濟學家結合當代資本主義經濟發展的實際,論述了資本主義經濟全球發展的新特點與經濟全球化發展相聯系的世界經濟格局的形成,以及對發展中國家經濟發展的影響.巴蘭在其《增長的政治分析》中認為,不發達國家經濟落後的根源是外來資本主義的滲透(即資本主義經濟全球化),它一方面攫取了很大一部分生產剩餘,為發達國家資本主義的加速發展創造條件;另一方面,

㈦ 求一篇應用化學專業的文獻綜述

文獻綜述
鄰菲啰啉及其衍生物的合成及應用
http://www.yyhg.tzc.e.cn/eWebEditor/UploadFile/20071229161715275.doc

化學鍍銅研究進展
http://www.paper999.com/download.aspx?id=if0q5s
(點擊一次廣告後即可下載)

文獻綜述是對某一方面的專題搜集大量情報資料後經綜合分析而寫成的一種學術論文,它
是科學文獻的一種。文獻綜述是反映當前某一領域中某分支學科或重要專題的最新進展、
學術見解和建議的它往往能反映出有關問題的新動態、新趨勢、新水平、新原理和新技術
等等。

要求同學們學寫綜述,至少有以下好處:
①通過搜集文獻資料過程,可進一步熟悉科學文獻的查找方法和資料的積累方法;
在查找的過程中同時也擴大了知識面;
②查找文獻資料、寫文獻綜述是科研選題及進行科研的第一步,因此學習文獻綜述
的撰寫也是為今後科研活動打基礎的過程;
③通過綜述的寫作過程,能提高歸納、分析、綜合能力,有利於獨立工作能力和科
研能力的提高;
④文獻綜述選題范圍廣,題目可大可小,可難可易。對於畢業設計的課題綜述,則
要結合課題的性質進行書寫。

文獻綜述與「讀書報告」、「文獻復習」、「研究進展」等有相似的地方,它們
都是從某一方面的專題研究論文或報告中歸納出來的。但是,文獻綜述既不象「讀書報告
」、「文獻復習」那樣,單純把一級文獻客觀地歸納報告,也不象「研究進展」那樣只講
科學進程,其特點是「綜」,「綜」是要求對文獻資料進行綜合分析、歸納整理,使材料
更精練明確、更有邏輯層次;「述」就是要求對綜合整理後的文獻進行比較專門的、全面
的、深入的、系統的論述。總之,文獻綜述是作者對某一方面問題的歷史背景、前人工作
、爭論焦點、研究現狀和發展前景等內容進行評論的科學性論文。

寫文獻綜述一般經過以下幾個階段:即選題,搜集閱讀文獻資料、擬定提綱(包
括歸納、整理、分析)和成文。

一、選題和搜集閱讀文獻
撰寫文獻綜述通常出於某種需要,如為某學術會議的專題、從事某項科研、為某
方面積累文獻資料等等,所以,文獻綜述的選題,作者一般是明確的,不象科研課題選題
那麼困難。文獻綜述選題范圍廣,題目可大可小,大到一個領域、一個學科,小到一種算
法、一個方法、一個理論,可根據自己的需要而定。

選定題目後,則要圍繞題目進行搜集與文題有關的文獻。關於搜集文獻的有關方
法,可以如看專著、年鑒法、瀏覽法、滾雪球法、檢索法等等,在此不述。搜集文獻要求
越全越好,因而最常用的方法是用檢索法。搜集好與文題有關的參考文獻後,就要對這些
參考文獻進行閱讀、歸納、整理,如何從這些文獻中選出具有代表性、科學性和可靠性大
的單篇研究文獻十分重要,從某種意義上講,所閱讀和選擇的文獻的質量高低,直接影響
文獻綜述的水平。因此在閱讀文獻時,要寫好「讀書筆記」、「讀書心得」和做好「文獻
摘錄卡片」。有自己的語言寫下閱讀時得到的啟示、體會和想法,將文獻的精髓摘錄下來
,不僅為撰寫綜述時提供有用的資料,而且對於訓練自己的表達能力,閱讀水平都有好處
,特別是將文獻整理成文獻摘錄卡片,對撰寫綜述極為有利。

二、格式與寫法
文獻綜述的格式與一般研究性論文的格式有所不同。這是因為研究性的論文注重
研究的方法和結果,特別是陽性結果,而文獻綜述要求向讀者介紹與主題有關的詳細資料
、動態、進展、展望以及對以上方面的評述。因此文獻綜述的格式相對多樣,但總的來說
,一般都包含以下四部分:即前言、主題、和參考文獻。撰寫文獻綜述時可按這四部
分擬寫提綱,再根據提綱進行撰寫。

前言部分,主要是說明寫作的目的,介紹有關的概念及定義以及綜述的范圍,扼
要說明有關主題的現狀或爭論焦點,使讀者對全文要敘述的問題有一個初步的輪廓。

主題部分,是綜述的主體,其寫法多樣,沒有固定的格式。可按年代順序綜述,
也可按不同的問題進行綜述,還可按不同的觀點進行比較綜述,不管用那一種格式綜述,
都要將所搜集到的文獻資料歸納、整理及分析比較,闡明有關主題的歷史背景、現狀和發
展方向,以及對這些問題的評述,主題部分應特別注意代表性強、具有科學性和創造性的
文獻引用和評述。

部分,與研究性論文的小結有些類似,將全文主題進行扼要,對所綜述
的主題有研究的作者,最好能提出自己的見解。

參考文獻雖然放在文末,但卻是文獻綜述的重要組成部分。因為它不僅表示對被
引用文獻作者的尊重及引用文獻的依據,而且為讀者深入探討有關問題提供了文獻查找線
索。因此,應認真對待。參考文獻的編排應條目清楚,查找方便,內容准確無誤。

三、注意事項
由於文獻綜述的特點,致使它的寫作既不同於「讀書筆記」「讀書報告」,也不
同於一般的科研論文。因此,在撰寫文獻綜述時應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⒈搜集文獻應盡量全。掌握全面、大量的文獻資料是寫好綜述的前提,否則,隨便搜集一
點資料就動手撰寫是不可能寫出好多綜述的,甚至寫出的文章根本不成為綜述。
⒉注意引用文獻的代表性、可靠性和科學性。在搜集到的文獻中可能出現觀點雷同,有的
文獻在可靠性及科學性方面存在著差異,因此在引用文獻時應注意選用代表性、可靠性和
科學性較好的文獻。
⒊引用文獻要忠實文獻內容。由於文獻綜述有作者自己的評論分析,因此在撰寫時應分清
作者的觀點和文獻的內容,不能篡改文獻的內容。
⒋參考文獻不能省略。有的科研論文可以將參考文獻省略,但文獻綜述絕對不能省略,而
且應是文中引用過的,能反映主題全貌的並且是作者直接閱讀過的文獻資料。

總之,一篇好的文獻綜述,應有較完整的文獻資料,有評論分析,並能准確地反
映主題內容。

㈧ 實驗報告怎麼寫

實驗報告常用的內容與格式如下

1、實驗名稱以及姓名學號

要用最簡練的語言反映實驗的內容。如驗證某程序、定律、演算法,可寫成「驗證什麼」、「分析什麼」等。



2、實驗日期和地點

比如2020年4月25日,物理實驗室。

3、實驗目的

目的要明確,在理論上驗證定理、公式、演算法,並使實驗者獲得深刻和系統的理解,在實踐上,掌握使用實驗設備的技能技巧和程序的調試方法。一般需說明是驗證型實驗還是設計型實驗,是創新型實驗還是綜合型實驗。

4、實驗設備(環境)及要求

在實驗中需要用到的實驗用物,葯品以及對環境的要求。

5、實驗原理

在此闡述實驗相關的主要原理。

6、實驗內容

這是實驗報告極其重要的內容。要抓住重點,可以從理論和實踐兩個方面考慮。這部分要寫明依據何種原理、定律演算法、或操作方法進行實驗。詳細理論計算過程。

7、實驗步驟

只寫主要操作步驟,不要照抄實習指導,要簡明扼要。還應該畫出實驗流程圖(實驗裝置的結構示意圖),再配以相應的文字說明,這樣既可以節省許多文字說明,又能使實驗報告簡明扼要,清楚明白。

(8)化學專業文獻閱讀報告怎麼寫擴展閱讀

實驗報告的寫作對象是科學實驗的客觀事實,內容科學,表述真實、質朴,判斷恰當。實驗報告以客觀的科學研究的事實為寫作對象,它是對科學實驗的過程和結果的真實記錄,雖然也要表明對某些問的觀點和意見,但這些觀點和意見都是在客觀事實的基礎上提出的。

確證性是指實驗報告中記載的實驗結果能被任何人所重復和證實,也就是說,任何人按給定的條件去重復這頂實驗,無論何時何地,都能觀察到相同的科學現象,得到同樣的結果。可讀性是指為使讀者了解復雜的實驗過程,實驗報告的寫作除了以文字敘述和說明以外,還常常藉助畫圖像,列表格、作曲線圖等文式,說明實驗的基本原理和各步驟之間的關系,解釋實驗結果等。

㈨ 化學課題研究開題報告

化學課題研究開題報告

開題報告是指開題者對科研課題的一種文字說明材料。這是一種新的應用寫作文體。下面我們來看看化學課題研究開題報告,歡迎閱讀借鑒。

「高中生化學學業多元化評價」課題研究開題報告

一、課題的內涵概要

所謂「多元評價」是指為了全面了解學生的學習歷程,激勵學生的學習和改進教師的教學,所建立的評價目標多元、評價方法多樣的評價體系。對化學的學習評價要關注學生學習的結果,更要關注他們學習的過程;要關注學生化學學習的水平,更要關注他們在化學活動中所表現出來的情感與態度。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信心,強調學生個體過去與現在的比較,通過評價使學生真正體驗到自己的進步。

所謂「高效教學」,就是要最大程度地發揮課堂教學的功能和作用,在單位時間內,即在課堂40分鍾內高效完成教學任務,實現教育教學的三維目標整合,以求得課堂教學的最大效益。我們認為,我們平時所說的「輕負擔、高質量、向課堂教學要效益」,就是「高效教學」這種課堂教學理念的折射和反映。但是,「高效教學」不應該僅僅是指知識的傳授、技能的增進,而且還應該包括「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等方面的要求。其顯性標志應該是:課堂教學既要有課程內容選擇上的廣度和深度,還要有課程實施安排上的密度和適度,更要有課程組織落實上的力度和效度。也就是說,「高效教學」的課堂要做到信息量大、思維含量高,情感培育要真正觸及人格與靈魂。

二、課題研究預期並已基本解決的問題

通過本課題的研究,基本解決了以下主要問題:

1、通過評價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化學學習的自信心;

2、通過實踐,使課堂變得活躍,學生積極參與學習,學習效果明顯。

3、研究解決相應學科高效課堂的評價體系,用客觀、准確、科學的評估手段促進課堂教學效益的提高。

4、通過該課題的研究,使自己在研究中學會研究,更新了教育觀念,用先進的理念指導化學教學,做到學用結合,學用同步,注重實效,結合學校自身優勢,不斷進行改革嘗試,促進自身的專業發展,加快教學方式和學生評價方式的轉變。

三、課題研究的意義

課堂教學評價是一項不斷地發現價值、判斷價值和提升課堂教學價值的活動;是完整的教學過程不可分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在促進課堂教學質量不斷提高方面有重要作用,同時對推動教師專業發展也有很大意義。課堂教學評價具有多種功能,比如導向、激勵、預測、鑒定、診斷、改進、考核、管理功能等。通過本課題研究我們一方面了解了我校課堂教學的現狀,分析在課堂教學高效化方面存在的問題和原因。研究解決化學學科高效課堂的評價體系,用客觀、准確、科學的評估手段促進課堂教學效益的提高。

根據當前課程改革的背景和我校未來幾年教育事業的發展規劃,通過對我校課堂教學高效化發展的研究,結合先進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論,去粗取糧、取長補短,可以更好地促進全校教師的專業化發展和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從而實現高效率、高質量的教育和教學。

四、課題研究的政策或理論依據

1、新課程的評價理念

課程標准在基本理念中也明確指出:「評價的主要目的是為了全面了解學生的化學學習歷程,激勵學生的學習和改進教師的教學;應建立評價目標多元、評價方法多樣的評價體系。對化學學習的評價要關注學生的學習結果,更要關注他們學習的過程;要關注學生化學學習的水平,更要關注他們在化學活動中所表現出來的情感與態度,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信心。」

2、建構主義的教育思想

該理論認為,學生知識的獲得不是通過教師簡單的講授獲得的,而是學生在一定的學習情境下,藉助他人的幫助利用必要的學習資料,通過意義建構的方式獲得的,該理論指導下的教學設計原則強調設計輕松有意義的教學效果評價方法。該理論要求老師在教學中應具備建構性教學理念,通過教建構促進學生學建構,通過建構性教引導學生建構性學,在建構性教與學的偶聯中,謀求教學效果的高效益。

3、多元智能理論

該理論認為人的發展中有七種智能必須受到關注,而且同等重要,即音樂智能、身體運動智能、化學邏輯智能、語言智能、空間智能、人際關系智能、自我認識智能等,每個個體在成長過程中可能只有一種智能達到輝煌境界,而事實上幾乎具有任何程度文化背景的人都需要運用多種智能的組合來解決實際生活、學習中的問題。因此,認為每一個人都是具有多種能力組合的個體,而不是只擁有單一的、用紙與筆可以測出的解答問題能力的個體,顯得十分重要。

(3)有效教學理論。該理論源於20世紀上半葉西方的教學科學化運動。有效教學理論的核心是教學的效益。

①「有效教學」關注學生的進步或發展;

②「有效教學」關注教學效益,要求教師有時間與效益的觀念;

③「有效教學」需要教師具備一種反思的意識,要求每一個教師不斷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學行為;

④「有效教學」也是一套策略,有效教學需要教師掌握有關的策略性知識,以便於自己面對具體的情景作出決策。

五、課題研究過程

(一)研究步驟:

1、前期工作(20xx年6月—20xx年9月)

選定研究課題,搜集大量相關的文獻資料,通過學習和調查研究,摸清了教情與學情,撰寫了課題研究方案。

2、具體實施階段:(20xx年10月—20xx年6月)

分析原因,制定對策,並付諸實踐,總結經驗,。同時,開展課題研討課及教學反思的交流活動,並撰寫可以研究相關論文。

3、成果總結階段(20xx年6月-20xx年3月)

收集整理課題研究的過程性資料,進行分析、歸納、提煉、總結,撰寫研究報告。

(二)化學課堂教學評價的內容和標准研究

通過上階段的研究,我們認為應考慮在以下五個維度上構建化學課堂教學評價的內容和標准:

(1)教學目標;

(2)教學策略與方法;

(3)教師角色;

(4)學生角色;

(5)教學效果。

1、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是教學活動的出發點和歸宿,也是預先想要達到的結果。它是評價教學效果的依據。教學目標的制定必須正確處理《標准》、教材以及學生實際水平三者之間的關系,從知識、能力以及情感與態度這三方面作出統一的考慮。作為化學教師,要善於將教學單元的總目標恰當地分解為每課時的教學目標。具體評價標准如下:

(1) 教學目標全面、具體、明確,符合《標准》要求。

(2) 符合教材和學生實際,教學要求恰如其分。

2、教學策略與方法

同樣的教學內容,經由不同的老師講授,達到的效果可能完全不同,這就是教學策略和方法重要性的體現。由於高中生的年齡特點決定高中化學課堂教學必須從學生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出發,創設生動活潑的問題情境,在學生動眼觀察、動手操作,動腦鬧思考,動口交流等多種感官參與下,完成對知識的主動構建,所以高中化學的課堂教學評價就不僅要關注課堂教學結果,而且要關注課堂教學過程,不僅要關注教師的教學行為,更要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情感體驗等。教學策略因勢利導,照顧到學生的差異,為不同學生的發展提供充分的學習機會,給予充分的指導。

3、教師角色

對教師角色這一課堂教學評價內容的思考,我們認為:教師在一節課中所承擔的某種角色往往決定這節課的成敗好壞。許多專家認為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扮演的角色有多種:

(1)教師是學生的親密夥伴,扮演合作人的'角色,幫助學生訪問和處理信息;

(2)教師扮演「總設計師」、「舞台總導演」的角色,為學生的登台表演作準備。

(3)教師的「服務者」角色,所謂服務者是指教師為學生的學習提供訪問信息的多種方式,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等。我們通過對周圍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所扮演的角色經過分析,發現當前教師特別一些老教師在對教師角色這一問題沒有很好的把握,延續著以往教師作為課堂主宰,絕對權威的角色,課堂中教師怎樣講,學生就怎樣聽。教師的這一角色使自己成為了課堂教學的主體;而忽視了學生才是真正的主體,教師的這一角色定位註定了整堂課教學的失敗。因此,教師要注意自身在課堂教學中的角色定位,正確合理的角色定位是一堂好課的前提條件。

4、學生角色

課堂教學評價內容中的學生角色是指在教學過程中學生以何種身份,以怎樣的形式來獲取知識的。根據對部分教師的了解,他們對學生在課堂中以怎樣的角色出現都有著較正確的認識,都認為學生應對自己的學習負有責任,也就是說學生應把學習當作一種內在的需要,而不是在外力的作用下被動的加以學習的,他們是主動的知識尋求者,他們有自己的選擇,有獲取知識,重新建構知識的需求和能力,他們有著對知識的自我理解,是課堂教學中真正的主體。但在調查中我們也發現這樣一種現象,有些老師認識歸認識,實際課堂教學中卻把學生當作被動接受知識的「機器」,儲存知識的「容器」,學生很少以其原有的真正角色出現在課堂教學中。因此,教師在課堂教學中不搞請學生的角色,忽視學生的主體角色,將會對課堂教學的成敗起到十分關鍵的作用。

5、教學效果

教學效果主要指通過教學過程的反饋信息檢驗教學目標達到的程度。一堂課水平的高低,主要看教學效果,即「講求實效」。具體評價標准如下:

(1)達到預定的教學目標,教學效果好。

(2)學生思維活躍,信息交流暢通;學生會學,學習主動,課堂氣氛好。

(3)學生應答面廣、質量高。

(4)信息量適度,學生負擔合理,課內練習正確率高。

(5)使學生在獲得必要的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的同時,促進學生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和諧發展,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與創新意識。

(二)構建化學課堂評價方法

做了前面的基礎工作之後,著重分析當前學生在學習化學中存在的一些問題,如:平時上課忘帶書,不認真聽講,討論時趁時講話,分析時不注意傾聽,作業經常忘做諸多現象,而教師方面則存在著課堂教學評價目的單一,缺乏情境化和規范性,根據以上情況初步制定了化學學科學生評價體系,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並在實踐中不斷地嘗試,不斷地改進,現基本已形成一個模式。

1、教師重新認識評價目的

不少教師認為評價目的無非是將學生分為好、中、差三等級或選拔人才。這些認識是受傳統應試教育的影響下形成的,並不符合新課程的要求。新課程下的評價目的是什麼?「促進發展」是新一輪課程改革中所提出的評價觀的精髓。教學評價的主要目的是獲取教學活動的反饋信息,檢測學生學到了什麼?學到何種程度?以及判斷教學是否達到了預定的教學目標?若沒有達到,具體的原因在哪裡?有沒有加以調整的可能必要等等。由此可見,評價起著診斷、反饋及促進的作用,是促進師生共同發展的有效教學手段。要全面認識評價的作用,教師必須與時俱進,不斷學習新課程理念,認真領會並在新課程理念下大膽創新,如此,才能使我們的教學擺脫條條框框的限制,才能如魚得水地掌握屬於自己的課堂教學。

2、結果與過程並重。

以往過分強調對學習結果的評價,主要看課堂上學生學會了什麼。而現在提出的關注學生化學學習的過程,並不是不要學習的結果。相反,對高中化學課堂教學質量所涉及的內容提出了更高、更加廣泛的要求。是要求學生在課堂上,能以積極的情感投入到教學之中,運用一定的方法,經歷化學知識的探究過程,更好的掌握知識,形成技能。因此說,結果與過程是相輔相成的關系,它們並不是一對矛盾,而是一個相輔相成的統一體。沒有學生的情感的積極投入,沒有學生對學習過程的有效參與,只專注結果,只會加重學生學習負擔,重走題海戰術之路;而課堂上看起來熱熱鬧鬧,到下課學生卻一無所獲的過程,說明學生並沒有真正投入到化學學習之中,長此以往,沒有深厚的知識底蘊,三維目標的落實只能成為一句空談,因此,我們強調在教學中應該把知識的形成過程放在教學的首位,是要使學生經歷真正的認知過程,獲得具有生命力的有用的知識,同時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

3、評價中不忘賞識每一個「主體」

多元化評價要始終把學生放在「人」的位置上,放在「主體」的位置上,尊重學生的個性,充分發揮學生自我評價和為他人評價的主體作用。我們知道人的深層需要都有渴望別人賞識的願望,因此,評價應以激勵為主,應注意情感效應。例如,當學生的想法是有道理的,但表述得不夠清楚,教師可以說「你的想法很有道理,老師已明白了你的意思,如果說得更明確些,那麼大家就都能明白你的意思了,試試看。」如果學生的想法是完全錯誤的,也應用委婉的口氣說:「看得出,你正在積極思考,但這種結論是錯誤的,沒關系,再想想。」如果有的學生的想法出乎老師的預料,但很有道理,教師可以欣喜地說:「好!有創新,老師也從你的想法中長了見識。」當然激勵的語言要注意恰到好處。千萬不要言過其實,給人帶來虛假的感覺,同時也要注意避免單調枯燥,總是把一些套語進行機械重復,如「你真棒!」「好的!」「很好!」 課堂教學中,師生間只有相互交流、彼此溝通,才能達到最佳教學效果,而課堂上的提問、回答、評價,則是相互交流的最好時機。教師對學生的課堂評價應是多樣化的,具有針對性和鼓勵性。

可見教學中,教師不但要給學生以鼓勵為主的評價,要表達出對學生的充分信任,而且還要創造條件,讓學生獲得成功的喜悅。因此,教師對學生有獨特見解和有一定科學依據的回答,甚至有的學生對老師或教材有不同的看法,要敢於放下架子,尊重學生的見解,給予高度的贊賞,使學生在教師的贊賞性評價中獲得自信,感受自我價值的存在。由此我們不難看出,學生在學習、成長的過程中有被贊美、被鼓勵的需求。作為教師與家長在評價過程中,我們強調「多在學生的位置上想一想」的想法,「寬容學生的失誤,鼓勵學生的成功」,能多元化、多角度地讓學生體驗到成功的愉悅,樹立對學習、生活的自信。

4、評價不忘家校的溝通

在教學中通過問卷調查、家長進課堂、主題家長會等活動的開展,讓家長更了解自己的孩子,讓孩子更愛自己的父母,讓老師更能夠公正客觀的評價學生的表現。

家長對學生,對學校以及對整個教育都會經常做出自己的價值判斷,並直接對子女做出經常性的評價。讓家長記錄孩子回家化學學習的情況,做到化學教學向家庭與課外的延伸,架起了家長和老師的橋梁,讓彼此都了解到孩子另一面的學習表現,能讓我們及時地發現存在的問題,及時給予幫助和鼓勵。我們將家長評價可在「個體自評」的基礎上穿插於「小組互評」和「教師導評」的過程中,或在之後進行。家長在評價之後,可以寫簡要的評語,也可以寫意見或建議。「家長評價」主要側重於評價學生在家庭的表現,讓學生學習化學的責任感增強了,體驗到點滴的成功感,而且還逐步養成了自主學習的習慣,培養學生學習化學的能力。

5、學生對學生的評價

⑴激發學生參與學習評價的興趣

在實驗的初始階段,我們盡量採用實物演示、動畫演示、課堂游戲等方法吸引學生的注意,以這些直觀形象的手段,創設情境,激發起學生評價的興趣,調動起他們參與評價的積極性。在學生初步嘗試評價的時候,要求教師多採用激勵性語言鼓勵學生大膽說出自己的想法,對發言流利、聲音響亮的同學給予表揚,由此建立起他們評價的信心。在學生基本掌握了評價的方法後,我們多採用小組競賽、對組合作、大組交流等多種活動形式擴大學生主動學習的空間,釋放學生的精神活力,激活他們的思維,使他們在輕松愉悅的學習交往中主動發言,積極交流。

⑵教給學生評價的方法

要讓學生參與評價,教師就必須發揮「引導」的作用,幫助學生掌握評價的方向,點撥他們評價的方法和要領,我們主要採取三方面做法教會學生評價的方法:

①建立評價的常規

評價,對於學生來說是一件全新的事物,建立一套完整的課堂評價常規有利於幫助學生順利掌握參與評價的步驟。課堂評價常規包括「聽」、「想」、「評」、「聽」。「聽」是指聽清楚對方的發言,這是做好評價的前提。「想」是根據別人發言內容進行思考,組織好評價的語言。「評」也就是以一定的評價標准進行評價。最後的「聽」是虛心地傾聽別人的反饋意見。課堂上建立了評價常規,學生評價的內容就更具體充實,更具有針對性。

②掌握評價的基本形式和方法

評價有著多種多樣的形式,如果從課堂教學的組織形式上劃分,有自我評價、同桌評價、小組評價、對組評價、全班評價、師生評價等六種評價形式。如果從課堂教學的方法上劃分,評價又可以分為以下的七項:多項評價,即讓學生圍繞問題,從不同角度採取不同的方法解決。比較評價,即當問題的答案出現兩種不同意見時,讓學生進行比較。補充評價,即在聽取別人的發言後,在贊同的同時,補充自己的意見。建議性評價,即對解決某些問題提供參考意見,或針對不足提出解決方法。爭議性評價,即對問題的答案提出異議,據理力爭。贊賞性評價,即贊同別人的意見,並說明自己贊同的理由。創造性評價,即發表自己獨特的見解。

6、評價中做到因人而異

任何一個學生因為先天因素或後天因素的制約,其身體發育或個性發展都有差異。因此,在教學評價中,教師應從實際出發,區別對待。做到因人而異,教師應根據情況做出期待式的評價。對學生在課堂上製作的作品進行及時合理的評價,對那些製作有困難的同學,進行及時的指導,並做出相應的縱向評價。

六、課題研究的結果

1、評價促進了學生的發展:

從學生方面分析。新的評價方案的實施不僅讓學生成為了評價的主人,同時也真實地記錄了學生學習化學全過程的表現和成果,學生得到更多的是表揚和鞭策。學生可以大膽地發表見解,創新精神得到了較好的培養,個性得到了張揚,自主、合作和課外探究能力得到較快的發展。由於創設了富有生機和活力的課堂教學氣氛,學生興趣盎然、熱情參與、較好地解決了學習態度,學習習慣等問題。學生的學習方式發生了轉變,由原來被動的接受轉變為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體現在學生開始能主動地收集、處理和發布信息資料,懂得自己做知識歸納小結,自己給自己評價,能主動參與合作和交流,也敢於上台表演和展示自我。

2、促進了教師的專業成長:

(1)提升了教師的教育理念。

自我批評的創新人格,而且使教師懂得了應當以全體學生為主體,從學科學習入手,通過主課堂主渠道的教育教學、科技創新活動,使學生個性得到充分發展、各方面素養得到全面培養、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得到科學訓練。有教師總結說「生命在評價活動中豐富,課堂在評價活動中生動,學生在評價活動中發展,教師在評價活動中成長,課程在評價活動中回歸。」

(2)強化了教師的專業發展意識。

教師是具有專業知識、能力、訓練、組織、倫理、自主、服務、成長的專業專業人員。教師是持續發展的主體——生理已成熟、但心智上仍有無限的發展空間,教育的發展與創新都必須與教師的成長與發展並進。教師既是學習者和研究者——教師專業發展是一種「自我引導」的結果。教師始終是一個持續的學習者。教師有能力對自己的教育行為加以思考、研究、改進。由教師來研究改進自己專業的實際問題是最直接、最有效的自我培訓方式。

七、研究體會與思考

1、觀念需要更新。在教師中或多或少還存在著陳舊的評價和考試觀念,以及對評價與考試制度改革進程的疑慮。

2、方法需要掌握。教師對新的評價體系還了解不深,在評價操作上還沒有充分體現課程改革的新要求。

3、影響需要擴大。家長、社會對課程改革、新課程評價標准、內容、方法,知之甚少,理解力缺乏,因此需要我們多加宣傳、擴大影響,取得家長、社會對課改的理解與支持。

;
閱讀全文

與化學專業文獻閱讀報告怎麼寫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38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03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49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41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83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07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98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00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86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22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54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83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98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66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46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36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49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22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85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