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化學學科核心素養
化學學科核心素養包括「宏觀辨識與微觀探析」「變化觀念與平衡思想」「證據推理與模型認知」「科學探究與創新意識」「科學精神與社會責任」5個維度,其內涵分述如下。
素養1 宏觀辨識與微觀探析 能從不同層次認識物質的多樣性,並對物質進行分類;能從元素和原子、分子水平認識物質的組成、結構、性質和變化,形成「結構決定性質」 的觀念。能從宏觀和微觀相結合的視角分析與解決實際問題。
素養2 變化觀念與平衡思想 能認識物質是運動和變化的,知道化學變化需要一定的條件,並遵循一定規律;認識化學變化的本質是有新物質生成,並伴有能量的轉化;認識化學變化有一定限度,是可以調控的。能多角度、動態地分析化學反應,運用化學反應原理解決實際問題。
素養3 證據推理與模型認知 具有證據意識,能基於證據對物質組成、結構及其變化提出可能的假設,通過分析推理加以證實或證偽;建立觀點、結論和證據之間的邏輯關系;知道可以通過分析、推理等方法認識研究對象的本質特徵、構成要素及其相互關系,建立模型。能運用模型解釋化學現象,揭示現象的本質和規律。
素養4 科學探究與創新意識 認識科學探究是進行科學解釋和發現、創造和應用的科學實踐活動;能發現和提出有探究價值的問題;能從問題和假設出發,確定探究目的,設計探究方案,進行實驗探究;在探究中學會合作,面對「異常」現象敢於提出自己的見解。
素養5 科學精神與社會責任 具有嚴謹求實的科學態度,具有探索未知、崇尚真理的意識;贊賞化學對社會發展的重大貢獻,具有可持續發展意識和綠色化學觀念,能對與化學有關的社會熱點問題做出正確的價值判斷。
上述5項素養立足高中生的化學學習過程,各有側重,相輔相成。「宏觀辨識與微觀探析」「變化觀念與平衡思想」「證據推理與模型認知」體現了具有化學學科特質的思想和方法;「科學探究與創新意識」從實踐層面激勵創新,「科學精神和社會責任」進一步揭示了化學學習更高層面的價值追求。上述素養將化學知識與技能的學習、化學思想觀念的建構、科學探究與解決問題能力的發展、創新意識和社會責任感的形成等方面的要求融為一體,形成完整的化學學科核心素養體系。
㈡ 化學學科的核心素養
「宏觀辨識與微觀探析」
「變化觀念與平衡思想」
「證據推理與模型認知」
「科學探究與創新意識」
「科學態度與社會責任」
以上是高中化學課程標准中提出的化學學科核心素養。
短短的45個字,真正要表達什麼意思,作為一線的教師如何去備課,要注意什麼?在王鋒老師編著的《核心素養視野下初中化學教學策略研究》一書中,找到了一些答案!
學科核心素養是學科育人價值的集中體現,是學生通過學科學習的逐步形成的正確價值觀念、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這是高階目標。
高階目標,是不斷強化提升的過程,需要教師從不同角度入手,讓學生經歷長期的、一系列的學習活動,不可能一蹴而就。
「宏觀辨識與微觀探析」 ,核心內涵是建立宏觀現象與微觀世界的關系,教學過程應突出表徵策略,即教學上應重視建立「宏觀—符號—微觀」三重表徵,應用符號表徵宏觀與微觀的本質規律。
「科學探究與創新意識」, 核心內涵是發展學生科學探究能力和創新意識,教學過程應突出探究策略,即教學上應通過實驗等實踐途徑,開展對相關問題的探究,讓學生經歷科學探究過程,訓練學生的科學思維方法,發展學生科學探究能力和創新意識。
㈢ 如何培養高中學生化學學科的核心素養
學科的核心素養是學科的靈魂,體現了學科在社會生活中的價值觀。化學知識是在社會生活中發展起來的學科,只有服務於生活,才能體現其真正的價值。要讓知識融於社會,服務於生活,就必須掌握其核心素養。我們要用科學知識提高生活質量,而不是用科學知識「造假」以降低生活質量。因此,要讓學生理解化學核心素養是作為一個生活在現代社會中的人不可缺失的一個方面,本文對如何培養學生的化學核心素養進行了闡述。
關鍵詞: 化學教學 核心素養 社會生活
1.社會生活離不開化學,化學核心素養是未來發展不可缺少的因素。
在2015年3月底,由教育部簽發的《教育部關於全面深化課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意見》明確提出「核心素養體系」的概念,將「核心素養體系」放在深化課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目標的基礎地位,並作為未來發展不可缺少的因素,社會公認為是我國未來基礎教育改革的靈魂。作為生活在現代社會中的人,衣食住行都離不開化學。部分人利用化學知識影響正常人們的生活環境,造假制假;部分人利用化學知識造福人類,提升人們的生活質量。只有掌握化學知識,才能甄別生活中的真善美。所以,隨著課程改革的深化,化學核心素養越來越彰顯其服務於生活的魅力。正因為社會生活的需求,我們不得不在學生時代使他們具備必要的化學學科素養、思維素養和信息素養等。
2.把握化學學科核心素養體系,讓知識不斷豐富社會生活。
高中化學學科核心素養體系由五個主要方面組成:
2.1.高中化學學科核心素養體系的宗旨是培養現代中學生完美人格和終身學習能力,在教育過程中促使他們從更高的視野和境界上自我發展。
2.2.培養高中生具備一定的化學素養,如化學的基本理論、基礎實驗知識;化學學科中的質量守恆、電子守恆、能量守恆等思想,環境應用中的綠色化學思想;學會用歸納演繹推理、比較分析判斷的學科基本方法等對概念做出甄別。
2.3.構建高中生的化學思維素養,讓學生真正理解「物質的結構決定了其具有性質、物質的性質決定它可以具備的用途」內涵,並從微觀角度辯證地認識化學,從而提升學生的化學邏輯思維素養。
2.4.搭建高中生化學信息素養的平台,培養他們具備相應的化學信息處理能力。為了更好地服務人類社會,工農業生產是化學應用的重要途徑,讓學生在工藝流程、合成路線、化學程序等方面探究化學知識的奧秘是未來才華貢獻人類的關鍵。因此,只有搭建一定的化學信息素養的平台,才能讓學生在大浪淘沙中鍛煉自己、提升自己。
2.5.提升高中生的創新發展素養,在合作中學會交流,逐步形成積極向上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3.在教育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化學核心素養,不斷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
新課程的三維目標與化學核心素養是一脈相承的。核心素養是在三維目標的基礎上發展壯大的,它具有三維目標的內涵,同時有更鮮美的教育特色。
3.1.教師要全面掌握化學學科核心素養體系,了解核心素養體系與之前的「三維目標」的關系。傳統教育強調的是化學的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隨著新課改的推進,「雙基」並不能完整展示化學體系,隨之而來的是三維目標,發展到現在的核心素養。這一過程體現的是我國教育從教書走向育人的歷程,換句話說是教育「軟體」的逐步升級。如學習氯氣的性質時,「雙基」要求的是理解該反應體現了氯氣的氧化性,能寫出相應的化學方程式即可;「三維目標」則在「雙基」的基礎上培養他們明確這是工業生成鹽酸的重要反應的價值取向;作為「核心素養」需要學生對氯氣和氫氣的反應有「創新」認識,如氯氣和氫氣的混合氣體在受熱、光照等條件下產生爆炸,學生可以提煉出相關信息,從化學實驗或工業流程的安全的角度感悟。
3.2.中學化學知識具有由表及裡、由淺入深的過程,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就必須加強教學的計劃性。為了有豐碩的成果,農民或在不同的季節種下不同的農作物,在不同的時期使用不同的肥料。學習也是如此,不同階段學生應該掌握不同的知識,同一知識也有不同的認識層面,因材施教必須體現學科知識的深化過程。
中學化學教材分為必修和選修兩個部分。初入高中,學生對化學的認識僅僅停留在表面,多數知識是死記硬背得來的,如元素的化合價、酸鹼鹽的化學性質、氫氣、氧氣、二氧化碳氣體的制備等,構建不了化學的知識體系,更談不上學科素養。於是在必修1中採用物質分類的方法培養學生對物質的共同的性質的認識,並在後面的金屬和非金屬元素及其化合物的學習中不斷發展和深化。又如學生掌握一定的化學基礎知識之後,在必修2中涉及元素周期律的知識,其目的是讓學生在已有知識基礎上學會用化學思維進行歸納和推理。周期律就是對金屬性和非金屬性的具體認識的一種化學思想,在高考試題中是一個熱點問題,凸顯了化學素養在中學教育過程中的重要地位。因此,在平時的教學中必須貫穿核心價值觀的培養,在不同的章節融入不同的學科能力。
3.3.化學核心素養更多的是在思維能力層面上,讓學生的認知發生飛躍就必須掌握屬於化學學科內在的規律。化學是一個宏觀辨識與微觀探析的過程,物質的結構是微觀的,決定了它所具有的性質,明確了物質的性質,才能為我所用。所以對物質的微觀結構探析可以預測物質在特定條件下可能具有的性質和可能發生的變化。例如,學生最初對氮氣的認識來源於初中空氣的成分,從元素周期表的位置分析氮元素具有較活潑的非金屬性,但是氮氣卻是一種惰性較強的氣體。通過氮氣的結構分析,存在N≡N共價鍵,鍵能大,所以不活潑。然而氮元素畢竟是非金屬性較強的元素,所以氮氣在特定的條件下仍然會發生相應的化學反應。如工業合成氨,放在電條件下N 和O 的化合反應等,只不過是反應的條件苛刻罷了。學生理解了反應特徵,就知道N2作為保護氣體應該是常溫或低溫,高溫下就可能破壞N≡N共價鍵,就可能凸顯出氮元素活潑的非金屬性的方面。
化學學科的內在規律有很多,變化是規律的核心。無論是質量守恆、還是能量守恆無論是可逆反應還是自發反應,從不同角度對紛繁復雜的化學變化進行分類研究,逐步揭示各類變化的特徵和規律,這才是化學的核心素養。
總之,化學的核心價值觀在於終身學習和科學求實。一句典型的高考試題中的語言就是「化學無處不在」,化學已經融於現代技術、社會和環境之中,這正是化學的核心素養在社會發展中折射出來的巨大魅力,這種化學的核心素養不容忽視,無可替代。
㈣ 高中化學核心素養包括哪幾個方面
高中化學學科核心素養包括「宏觀辨識與微觀探析」「變化觀念與平衡思想」「證據推理與模型認知」「科學探究與創新意識」「科學精神與社會責任」5個維度。
素養宏觀辨識與微觀探析能從不同層次認識物質的多樣性,並對物質進行分類;能從元素和原子、分子水平認識物質的組成、結構、性質和變化,形成「結構決定性質」的觀念。
並對物質進行分類;能從元素和原子、分子水平認識物質的組成、結構、性質和變化,形成「結構決定性質」的觀念。能從宏觀和微觀相結合的視角分析與解決實際問題。素養2變化觀念與平衡思想能認識物質是運動和變化的,知道化學變化需要一定的條件,並遵循一定規律;認識化學變化的本質是有新物質生成,並伴有能量的轉化;認識化學變化。
㈤ 化學核心素養是什麼
化學核心素養是具備的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能通過觀察、辨識一定條件下物質的形態及變化的宏觀現象,初步掌握物質及其變化的分類方法,並能運用符號表徵物質及其變化;能從物質的微觀層面理解其組成、結構和性質的聯系。
化學概括
化學專業是一種大學專業。化學專業培養具備化學的基礎知識、基本理論和基本技能,能在化學及與化學相關的科學技術和其它領域從事科研、教學技術及相關管理工作的高級專門人才。
培養具有良好的科學、文化素養,能夠較系統扎實地掌握化學基礎知識、基 本理論和基本技能,富有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能在化學及相關領域從事科研、教學及其他工作 的人才。
㈥ 化學學科核心素養5個要素之間的關系
關於高中化學學科核心素養5個要素之間的關系:在不同觀察者眼中,高中化學學科,核心素養,5個要素之間有著不同的相互關系。
吳星教授認為可以表示成「1+4」的四面體關系。其中,「科學探究與創新意識」在中心位置;「宏觀辯識與微觀探析」「變化觀念與平衡思想「即以化學科學探究為載體,又是化學科學探究的研究內容和思維視角;「證據推理與模型認知」是化學科學探究形成結論的思維方法;「科學態度與社會責任」是化學科學探究在態度情感和價值觀維度的重要成果。
王後雄教授認為5個要素分屬思維、實踐和價值三個不同層面,呈「3+1+1」的支撐關系。
鄭長龍教授則以哲學認識論的「實踐—認識—再實踐」的一般過程為依據,認為5個要素分屬實踐,認識和應用三個不同階段,呈「1+3+1」的遞進關系。
㈦ 化學核心素養是什麼 你看明白了嗎
1、化學學科核心素養包括「宏觀辨識與微觀探析」「變化觀念與平衡思想」「證據推理與模型認知」「科學探究與創新意識」「科學精神與社會責任」5個維度。
2、化學學科思想是指人們在認識化學的活動中所運用科學方法的思想意識, 是對化學的本質、特徵、價值的基本認識。如結構決定性質的思想;守恆思想(質量、能量、原子、電荷守恆); 對立統一思想(微觀和宏觀、量變和質變、定性和定量); 控制變數思想; 一般與特殊、歸納與演繹思想; 驗證探究思想; 綠色化學思想; 學以致用思想等等。
㈧ 什麼是化學「核心素養」
前幾年就經常遇到「核心知識」、「核心概念」等核心,往往是指一些重點、難點的知識概念…後來從王磊教授的論文中,看到了一些不太一樣的「核心」——化學學科里一些本質的東西。
十年教學中,其實是有不少困惑的問題,也迷惘過…近年來,經常做實驗,學到了許多嚴謹的證明思路。因此,認為「嚴謹的思考方式」是化學科最核心的素養…不少人脫離化學學習工作的經歷後,就忘記了許多當年辛苦學習所獲的知識。但,只有一些基本的思維模式,保留了下來…
我的論文經常需要人幫我先審稿,我修改後再去雜志社投稿。經常幫我審稿的人是我大學舍友,他當了地科院的輔導員。他多年不摸化學,卻還能發現我的論文中邏輯證明不嚴謹的地方,不客氣的指出。而問他具體修改方案,他就歉意地笑笑——已經不記得許多對我來說很重要的知識了 …
再後來,高中同學邀我參加她的產品推廣活動,她用了許多小實驗、小魔術,演示產品在人體內的作用。令我意外的是,如此大不嚴謹的證明實驗(或准確說是「騙術」),卻引來眾多觀眾的掌聲。因此我想,與其教一些註定會被遺忘的知識,不如與學生分享一些嚴謹的思考方式,也屬於核心素養之一。
㈨ 化學核心素養是什麼
化學學科核心素養:
1、宏觀辨識與微觀探析
能通過觀察、辨識一定條件下物質的形態及變化的宏觀現象,初步掌握物質及其變化的分類方法,並能運用符號表徵物質及其變化。
能從物質的微觀層面理解其組成、結構和性質的聯系,形成「結構決定性質,性質決定應用」的觀念;能根據物質的微觀結構預測物質在特定條件下可能具有的性質和可能發生的變化。
2、變化觀念與平衡思想
能認識物質是在不斷運動的,物質的變化是有條件的;能從內因和外因、量變與質變等方面較全面地分析物質的化學變化,關注化學變化中的能量轉化。
能從不同視角對紛繁復雜的化學變化進行分類研究,逐步揭示各類變化的特徵和規律;能用對立統一、聯系發展和動態平衡的觀點考察、分析化學反應,預測在一定條件某種物質可能發生的化學變化。
3、證據推理與模型認知
能初步學會收集各種證據,對物質的性質及其變化提出可能的假設;基於證據進行分析推理,證實或證偽假設;能解釋證據與結論之間的關系,確定形成科學結論所需要的證據和尋找證據的途徑。
能認識化學現象與模型之間的聯系,能運用多種模型來描述和解釋化學現象,預測物質及其變化的可能結果;能依據物質及其變化的信息建構模型,建立解決復雜化學問題的思維框架。
4、實驗探究與創新意識
發現和提出有探究價值的化學問題,能依據探究目的設計並優化實驗方案,完成實驗操作,能對觀察記錄的實驗信息進行加工並獲得結論。
能和同學交流實驗探究的成果,提出進一步探究或改進實驗的設想;能尊重事實和證據,不迷信權威,具有獨立思考、敢於質疑和批判的創新精神。
5、科學精神與社會責任
具有終身學習的意識和嚴謹求實的科學態度;崇尚真理,形成真理面前人人平等的意識;關注與化學有關的社會熱點問題,認識環境保護和資源合理開發的重要性,具有可持續發展意識和綠色化學觀念。
深刻理解化學、技術、社會和環境之間的相互關系,贊賞化學對社會發展的重大貢獻,能運用已有知識和方法綜合分析化學過程對自然可能帶來的各種影響,權衡利弊,勇於承擔責任,積極參與有關化學問題的社會決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