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己內醯胺的危害
己內醯胺;ε-己內醯胺;Caprolactam
資料 國標編號 ----
CAS號 105-60-2
分子式 C6H11NO;NH(CH2)5CO
分子量 113.18
白色晶體;蒸汽壓0.67kPa/122℃;閃點110℃;熔點68~70℃;沸點270℃;溶解性:溶於水,溶於乙醇、乙醚、氯仿等多數有機溶劑;密度:相對密度(水=1)1.05(70%水溶液);穩定性:穩定;危險標記;主要用途:用以製取己內醯胺樹脂、己內醯胺纖維和人造革等,也用作醫葯原料
2.對環境的影響
一、健康危害
侵入途徑:吸入、食入、經皮吸收。
健康危害:經常接觸本品可致神衰綜合征。此外,尚可引起鼻出血、鼻干、上呼吸道炎症及胃灼熱感等。本品能引起皮膚損害,接觸者出現皮膚乾燥、角質層增奪取、皮膚皸裂、脫屑等,可發生全身性皮炎,易經皮膚吸收。
二、毒理學資料及環境行為
毒性:低毒類。致痙攣性毒物和細胞原生質毒。主要用途於中樞神經,特別是腦干,可引起裨臟器的損害。
急性毒性:LD501155mg/kg(大鼠經口);70g(人經口致死量)
亞急性和慢性毒性:大鼠經口500mg/kg×6月體重、血相有變化,大腦有病理損害;人吸入61mg/m3以下,上呼吸道炎症和胃有灼熱感等;人吸入17.5mg/m3神衰癥候群和皮膚損害;人吸入10mg/m3以下×3~10年,有神衰癥候群發生。
危險特性:遇高熱、明火或與氧化劑接觸,有引起燃燒的危險。受高熱分解,產生有毒的氮氧化物。粉體與空氣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當達到一定的濃度時,遇火星發生爆炸。
燃燒(分解)產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氮氧化物。
3.現場應急監測方法
4.實驗室監測方法
空氣中已內醯胺含量測定:如果本品在空氣中呈塵埃狀,則以過濾器收集,若呈氣化狀則用撞擊式取樣管收集,然後用氣液色譜法分析。
5.環境標准
中國(TJ36-79) 車間空氣中有害物質的最高容許濃度 10mg/m3
前蘇聯(1977) 居民區大氣中有害物最大允許濃度 0.06mg/m3(最大值,晝夜均值)
中國(待頒布) 飲用水源水中在害物質的最高容許濃度 3.0mg/L(以BOD計)
前蘇聯(1978)生活飲用水和娛樂用水水體中有害物質的最大允許濃度 1.0mg/L
嗅覺閾濃度 0.3mg/m3
6.應急處理處置方法
一、泄漏應急處理
隔離泄漏污染區,周圍設警告標志,切斷火源。應急處理人員戴自給式呼吸器,穿化學防護服。不要直接接觸泄漏物,用清潔的鏟子收集於乾燥凈潔有蓋的容器中,運至廢物處理場所。如大量泄漏,收集回收或無害處理後廢棄。
二、防護措施
呼吸系統防護:空氣中濃度超標時,戴面具式呼吸器。緊急事態搶救或逃生時,應該佩帶自給式呼吸器。
眼睛防護:戴化學安全防護眼鏡。
防護服:穿工作服。
手防護:戴橡皮膠手套。
其它:工作後,淋浴更衣。注意個人清潔衛生。
三、急救措施
皮膚接觸:脫去污染的衣著,用大量流動清水徹底沖洗。
眼睛接觸:立即翻開上下眼瞼,用大量流動清水或生理鹽水沖洗。就醫。
吸入:脫離現場至空氣新鮮處。就醫。
食入:誤服者漱口,給飲牛奶或蛋清,就醫。
滅火方法:霧狀水、泡沫、二氧化碳、乾粉、砂土。
[編輯本段]己內醯胺生產工藝
1943年,德國法本公司通過環己酮-羥胺合成(現在簡稱為肟法),首先實現了己內醯胺工業生產。隨著合成纖維工業發展,對己內醯胺需要量增加,又有不少新生產方法問世。先後出現了甲苯法(又稱斯尼亞法);光亞硝化法(又稱PNC法);己內酯法(又稱 UCC法);環己烷硝化法和環己酮硝化法。新近正在開發的環己酮氨化氧化法,由於生產過程中無需採用羥胺進行環己酮肟化,且流程簡單,已引起人們的關注。
在已工業化的己內醯胺各生產方法中,肟法仍是80年代工業應用最廣的方法,其產量占己內醯胺產量中的絕大部分。甲苯法由於甲苯資源豐富,生產成本低,具有一定的發展前途。其他各種生產方法,鑒於種種原因,至今仍未能推廣。如以環己烷為原料的方法中,PNC法具有流程短、原料價廉等優點;但耗電多、設備腐蝕嚴重。
在己內醯胺的生產過程中,往往副產硫酸銨,但由於硫酸銨滯銷,因此,減少或消除副產硫酸銨,成為評價當今己內醯胺工業生產經濟性的一個重要因素。
肟法:各種肟法的主要生產步驟如下:
拉西羥胺合成法(由法本公司開發)是用二氧化硫還原亞硝酸銨生成羥胺二磺酸鹽(簡稱二鹽),二鹽水解生成硫酸羥胺。硫酸羥胺與環己酮在80~110℃下反應生成環己酮肟(簡稱肟)和硫酸,然後用25%氨水中和至pH約7,肟和硫酸銨溶液即分層析出。
HPO法(由荷蘭國家礦業公司開發)80年代發展很快。HPO法是在磷酸鹽緩沖溶液中,採用以木炭或氧化鋁為載體的鈀催化劑,使硝酸根離子加氫生成羥胺鹽,並在甲苯溶劑中與環己酮肟化。
HPO法使羥胺合成與肟化工藝結合起來,肟化無副產硫酸銨。在反應廢液中,加入硝酸後便可返回硝酸根離子加氫工序重新使用。
一氧化氮還原法(瑞士尹文達研究和專利公司和聯邦德國巴斯夫公司開發)是在稀硫酸中用鉑催化劑(見金屬催化劑)使一氧化氮加氫,此法副產硫酸銨少,但要求原料純度高,並要增設催化劑回收工序,目前應用較少。
貝克曼重排(簡稱轉位)肟在發煙硫酸中轉位,反應溫度80~110℃,收率97%~99%。產物再用13%氨水中和。
中和生成粗己內醯胺溶液(又稱粗油)和硫酸銨。為消除轉位副產硫酸銨,荷蘭國家礦業公司開發了硫酸循環法。它是將轉位產物中的硫酸中和生成為硫酸氫銨,然後用溶劑萃取出己內醯胺。硫酸氫銨再熱解為二氧化硫,二氧化硫轉化為發煙硫酸循環使用。無副產硫酸銨的轉位方法還有氣相轉位法、離子交換樹脂法、電滲析分離法等。
[編輯本段]己內醯胺精製
各種己內醯胺生產方法中,均需對己內醯胺進行精製。一般精製方法有:化學精製(高錳酸鉀氧化、催化加氫等)法、萃取法、重結晶法、離子交換樹脂法、真空蒸餾法等,為獲得高純度產品,工業上一般是組合幾種方法進行聯合精製。
甲苯法
甲苯在鈷鹽催化劑作用下氧化生成苯甲酸;反應溫度160~170℃,壓力0.8~1.0MPa,轉化率約30%,收率為理論值的92%。苯甲酸用活性炭載體上的鈀催化劑進行液相加氫生成六氫苯甲酸;反應溫度170℃,壓力1.0~1.7MPa,轉化率99%,收率幾乎達100%。在發煙硫酸中,六氫苯甲酸與亞硝醯硫酸反應生成己內醯胺,並用氨水中和;轉化率50%,選擇性90%。為減少或消除副產硫酸銨,開發了改良的副產硫酸銨減半法和無副產硫酸銨法。
② 過氧乙酸引到皮膚燒灼應該怎麼處理
燒傷後應該立即用大量清水或者弱鹼性水(肥皂水、洗衣粉溶液,蘇打水)沖洗,然後根據燒傷創面的情況進行清創消毒包紮或者暴露塗碘伏燈治療,1度燒傷可以在7天之內癒合,2度燒傷需要15天左右。
過氧乙酸,溶於水、醇、醚、硫酸。屬強氧化劑,極不穩定。在-20℃也會爆炸,濃度大於45%就有爆炸性,遇高熱、還原劑或有金屬離子存在就會引起爆炸。易燃,具爆炸性,具強氧化性,強腐蝕性、強刺激性,可致人體灼傷。
作用與用途:
系廣譜、速效、高效滅菌劑,本品是強氧化劑,可以殺滅一切微生物,對病毒、細菌、真菌及芽孢均能迅速殺滅,可廣泛應用於各種器具及環境消毒。0.2%溶液接觸10分鍾基本可達到滅菌目的。用於空氣、環境消毒、預防消毒。
用作紙張、石蠟、木材、澱粉的漂白劑。醫葯工業用作飲水、食品和防止傳染病的消毒劑。有機工業用作製造環氧丙烷、甘油、己內醯胺的氧化劑和環氧化劑。
安全事項:
⒈易分解,消毒用溶液需現配現用。
⒉配製消毒液時,戴上橡膠或塑料手套,操作要輕拿輕放,防止濺入眼睛、皮膚、衣物上。
⒊請勿用於金屬器具消毒。
⒋遮光、低溫、陰涼處保存。
③ 己內醯胺的安全措施
皮膚接觸:脫去污染的衣著,用大量流動清水沖洗。
眼睛接觸:提起眼瞼,用流動清水或生理鹽水沖洗。就醫。
吸入:脫離現場至空氣新鮮處。如呼吸困難,給輸氧。就醫。
食入:飲足量溫水,催吐。就醫。
工程式控制制:密閉操作,局部排風。
呼吸系統防護:空氣中粉塵濃度超標時,建議佩戴自吸過濾式防塵口罩。緊急事態搶救或撤離時,應該佩戴空氣呼吸器。
眼睛防護:戴化學安全防護眼鏡。
身體防護:穿防毒物滲透工作服。
手防護:戴乳膠手套。
其他防護:工作完畢,淋浴更衣。注意個人清潔衛生。
應急處理:隔離泄漏污染區,限制出入。切斷火源。建議應急處理人員戴防塵面具(全面罩),穿防毒服。用潔凈的鏟子收集於乾燥、潔凈、有蓋的容器中,轉移至安全場所。若大量泄漏,收集回收或運至廢物處理場所處置。
滅火方法:消防人員須佩戴防毒面具、穿全身消防服,在上風向滅火。
滅火劑:霧狀水、泡沫、乾粉、二氧化碳、砂土。
④ 己內醯胺的使用注意事項
侵入途徑:吸入、食入、經皮吸收;
健康危害:經常接觸本品可致神衰綜合征。此外,尚可引起鼻出血、鼻干、上呼吸道炎症及胃灼熱感等。該品能引起皮膚損害,接觸者出現皮膚乾燥、角質層增奪取、皮膚皸裂、脫屑等,可發生全身性皮炎,易經皮膚吸收;
毒性:低毒類。致痙攣性毒物和細胞原生質毒。主要用途於中樞神經,特別是腦干,可引起裨臟器的損害;
急性毒性:LD501155mg/kg(大鼠經口);70g(人經口致死量);
亞急性和慢性毒性:大鼠經口500mg/kg×6月體重、血相有變化,大腦有病理損害;人吸入61mg/m3以下,上呼吸道炎症和胃有灼熱感等;人吸入17.5mg/m3神衰癥候群和皮膚損害;人吸入10mg/m3以下×3~10年,有神衰癥候群發生;
運輸注意事項:起運時包裝要完整,裝載應穩妥。運輸過程中要確保容器不泄漏、不倒塌、不墜落、不損壞。嚴禁與氧化劑、鹼類、食用化學品等混裝混運。運輸途中應防曝曬、雨淋,防高溫。車輛運輸完畢應進行徹底清掃;
儲存注意事項:儲存於陰涼、通風的庫房。遠離火種、熱源。應與氧化劑、鹼類、食用化學品分開存放,切忌混儲。配備相應品種和數量的消防器材。儲區應備有合適的材料收容泄漏物;
包裝注意事項:一般採用雙層包裝袋,內袋為聚乙烯薄膜袋,熱合封口;外袋為牛皮紙、聚乙烯等三合一復合袋。
⑤ 24歲員工燒傷身亡為什麼得不到賠償
據央視網報道,今年5月31日,廣東新會美達錦綸股份有限公司(美達股份,000782.SZ)一生產車間內,因萃取塔發生故障,24歲員工馮某被嚴重燙傷,初診為全身多處特重燒傷(98%)。7月24日,馮某在經歷全身被感染、雙圌腿被截肢後離世?。
對此,美達股份稱,本次發生萃取塔噴水是投產30多年以來的第一次,主要原因是意外性引起的,間接原因也有傷者安全意識不足的問題,屬意外導致的工傷事故。在馮某治療期間,公司共預付治療總費用1988273.61元。又稱,家屬此前兩次分別向公司提出450萬元和250萬元賠償金,均被拒絕。
這段話隱含的意思大概有這么幾點:事故是意外。傷者自己也有原因。公司已經仁至義盡。家屬還要賠償,是無理取鬧。
美達股份似乎忘了一個常識:對於父母來說,孩子的生命永遠是第一位的,是多少錢都換不來的。生命逝去,對事故原因的質疑、追尋,對責任的認定,對責任方的追究,更是任何法治社會都不容忽視的公民圌權利。
根據馮某家屬的說法,首先,事情發生後,美達股份沒有將馮某及時送醫,原本開車15分鍾的路程,花了1小時20分。其次,燙傷馮某的不是普通熱水,而是含有8%的己內醯胺,美達股份涉嫌隱瞞了這一實情,導致馮某被錯誤治療。第三,美達股份未給馮某配穿合格衣服,且公司未對設備進行正常維護。
具體的事故細節和責任認定,當然還需要權威機構的說法,但結合以上幾點看,起碼可以明確的是,事故發生後,馮某沒有被及時送醫;在治療過程中,美達股份也沒有充分尊重和盡力滿足家屬的合理需求。
如果查明馮某受傷與美達股份的安全保障不到位有關,馮某死亡與美達股份救治不及時有關,可能就不是「墊付全部醫療費用,並在相關工傷賠償金之外,出於人道主義給家屬適當慰問金」那麼簡單了。特別是如果水中真含有8%的己內醯胺,「意外事故」極有可能轉化成安全責任事故,企業就將被追究法律責任。?
從近段時間發生的惡性案圌件來看,無論是滴滴順風車司機殺人案圌件,還是碧桂園施工現場的傷亡事件,以及此次美達股份事故,都與企業的安全意識不強、安全管理存在漏洞、安全責任落實不到位有關。企業發生安全事故,首先要從自身找原因,而不是事故發生後,首先把責任推給受害者。
明顯是推卸責任。
消息來自網易新聞。
⑥ 己內醯胺有毒不
一、健康危害侵入途徑:吸入、食入、經皮吸收。
健康危害:經常接觸本品可致神衰綜合征。此外,尚可引起鼻出血、鼻干、上呼吸道炎症及胃灼熱感等。本品能引起皮膚損害,接觸者出現皮膚乾燥、角質層增奪取、皮膚皸裂、脫屑等,可發生全身性皮炎,易經皮膚吸收。二、毒理學資料及環境行為毒性:低毒類。致痙攣性毒物和細胞原生質毒。主要用途於中樞神經,特別是腦干,可引起裨臟器的損害。
急性毒性:LD501155mg/kg(大鼠經口);70g(人經口致死量)
亞急性和慢性毒性:大鼠經口500mg/kg×6月體重、血相有變化,大腦有病理損害;人吸入61mg/m3以下,上呼吸道炎症和胃有灼熱感等;人吸入17.5mg/m3神衰癥候群和皮膚損害;人吸入10mg/m3以下×3~10年,有神衰癥候群發生。危險特性:遇高熱、明火或與氧化劑接觸,有引起燃燒的危險。受高熱分解,產生有毒的氮氧化物。粉體與空氣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當達到一定的濃度時,遇火星發生爆炸。
燃燒(分解)產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氮氧化物。3.現場應急監測方法
4.實驗室監測方法
空氣中已內醯胺含量測定:如果本品在空氣中呈塵埃狀,則以過濾器收集,若呈氣化狀則用撞擊式取樣管收集,然後用氣液色譜法分析。5.環境標准
中國(TJ36-79) 車間空氣中有害物質的最高容許濃度 10mg/m3
前蘇聯(1977) 居民區大氣中有害物最大允許濃度 0.06mg/m3(最大值,晝夜均值)
中國(待頒布) 飲用水源水中在害物質的最高容許濃度 3.0mg/L(以BOD計)
前蘇聯(1978)生活飲用水和娛樂用水水體中有害物質的最大允許濃度 1.0mg/L
嗅覺閾濃度 0.3mg/m3 6.應急處理處置方法
一、泄漏應急處理隔離泄漏污染區,周圍設警告標志,切斷火源。應急處理人員戴自給式呼吸器,穿化學防護服。不要直接接觸泄漏物,用清潔的鏟子收集於乾燥凈潔有蓋的容器中,運至廢物處理場所。如大量泄漏,收集回收或無害處理後廢棄。二、防護措施呼吸系統防護:空氣中濃度超標時,戴面具式呼吸器。緊急事態搶救或逃生時,應該佩帶自給式呼吸器。
眼睛防護:戴化學安全防護眼鏡。
防護服:穿工作服。
手防護:戴橡皮膠手套。
其它:工作後,淋浴更衣。注意個人清潔衛生。三、急救措施皮膚接觸:脫去污染的衣著,用大量流動清水徹底沖洗。
眼睛接觸:立即翻開上下眼瞼,用大量流動清水或生理鹽水沖洗。就醫。
吸入:脫離現場至空氣新鮮處。就醫。
食入:誤服者漱口,給飲牛奶或蛋清,就醫。滅火方法:霧狀水、泡沫、二氧化碳、乾粉、砂土。
⑦ 你在化學實驗室里經歷過最危險的事情是什麼
以前在南大,本科化學實驗的時候是夏天,同學惡作劇把氫氧化鈉固體放在凳子上,我坐上去就感覺像是被烙鐵燙了一下,不過好在反應快,而且隔著褲子,就疼一下,洗過以後沒事了。我大怒,以後再也不跟那幾個人來往,但並沒有上報。
讀研時候,為了省經費,不用一次性塑料培瓶,大部分還是用的玻璃瓶。細胞貼附對玻璃表面要求特別高,稍有雜質細胞就不能貼附,成片犧牲,所以是用鉻酸洗液洗瓶子,成分是重鉻酸鉀粉末加進濃硫酸里。
剛去時候做實驗是沒份的,先洗瓶子。一大包二三十個玻璃瓶,從鉻酸洗液里提出來,倒盡洗液,然後用自來水反復洗。
實驗室的水龍頭沒有防濺,這一點先按下不表。
當時沒什麼事,過了幾天,發現鞋子上的布酥了,用手指一捅就是一個洞,然後發現新買的羽絨服成了洞洞裝,前襟都是小洞,衣服袖口也開始開線。
原來是水龍頭沖在瓶子上濺起水滴,落在水池邊緣,在洗瓶子時難免前襟蹭到水池,還有水從水池外側流下,滴到鞋子上。白大褂不防水,沾水以後往裡滲透到衣服上。
雖然瓶子上附帶的硫酸和重鉻酸鉀在被水沖過以後濃度較低,但是隨著水分蒸發,會在衣服上濃縮,最後硫酸濃度可以達到70%,加上強氧化性的重鉻酸鉀,腐蝕了衣服,甚至連羽絨服的化纖都能破壞。
那個實驗室的水池,附近地面方圓2米都是坑坑窪窪,像是被鑿子刨過,不銹鋼水管生滿了銹。
後來我就要求調去養老鼠了,說什麼都不洗瓶子了。
我做事還是很小心的,至今保持記錄從未被老鼠咬(包括大鼠),從未針頭扎手,以後估計也不會破了。但架不住洗液這東西太坑了,屬於不揮發的強氧化性和腐蝕性物質,沖洗幾遍以後濺出來的水滴仍然會蒸發濃縮產生腐蝕性,就連硝酸都沒這么坑。
再後來出國留學,就再也沒見過鉻酸洗液,因為各種手續、規章超級麻煩,養細胞都是用一次性塑料培瓶了。澳洲規定六價格是吞入性毒物,吸入性極毒物,劇毒水污染物,嚴禁以任何方式倒入下水道,廢水廢液必須放在專用容器里,交給專門機構回收。
具體洗法其實我是一筆帶過了,沒有說細節,因為現在都不用鉻酸洗液了,說了沒意義。我看評論區各位化學大佬對具體洗法特別感興趣,那我就說說。
鉻酸洗液使用塑料臉盆裝,一般都配大半盆5L
把培瓶倒盡配液,用自來水盪洗,倒盡自來水,放進收集的空臉盆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