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英文縮寫 _ pops _ pops是什麼意思
英文縮寫 pops
❷ 持久性有機污染物的分類
1.國際POPs公約首批持久性有機污染物
分為有機氯殺蟲劑、工業化學品和非故意生產的副產物三類。
第一類——殺蟲劑: ⑴艾氏劑(aldrin):施於土壤中,用於清除白蟻、蚱蜢、南瓜十二星葉甲和其他昆蟲。1949年開始生產,已被72個國家禁止,10個國家限制。⑵氯丹(chlordane):控制白蟻和火蟻,作為廣譜殺蟲劑用於各種作物和居民區草坪中,1945年開始生產,已被57個國家禁止,17個國家限制。⑶滴滴涕(DDT):曾用作農葯殺蟲劑,但目前用於防治蚊蠅傳播的疾病,1942年開始生產,已被65個國家禁止,26個國家限制。⑷狄氏劑(dieldrin):用來控制白蟻、紡織品害蟲,防治熱帶蚊蠅傳播疾病,部分用於農業,產生於1948年,被67個國家禁止,9個國家限制。⑸異狄氏劑(endrin):噴灑棉花和穀物等作物葉片殺蟲劑,也用於控制嚙齒動物,1951年開始生產,已被67個國家禁止,9個國家限制。⑹七氯:用來殺滅火蟻、白蟻、蚱蜢、作物病蟲害以及傳播疾病的蚊蠅等帶菌媒介,1948年開始生產,已被59個國家禁止,11個國家限制。⑺六氯代苯(HCB):首先用於處理種子,是糧食作物的殺真菌劑,已被59個國家禁止,9個國家限制。⑻滅蟻靈(mirex):用於殺滅火蟻、白蟻以及其他螞蟻,已被52個國家禁止,10個國家限制。⑼毒殺芬(toxaphene):棉花、谷類、水果、堅果和蔬菜殺蟲劑,1948年開始生產,已被57個國家禁止,12個國家限制[2]。
第二類——工業化學品: 包括多氯聯苯(PCBs)和六氯苯(HCB)。⑴ PCBs:用作電器設備如變壓器、電容器、充液高壓電纜和熒光照明整流以及油漆和塑料中,是一種熱交流介質 ⑵HCB:化工生產的中間體[2-4]。
第三類——生產中的副產品:二惡英和呋喃,其來源:⑴不完全燃燒與熱解,包括城市垃圾、醫院廢棄物、木材及廢傢具的焚燒,汽車尾氣,有色金屬生產、鑄造和煉焦、發電、水泥、石灰、磚、陶瓷、玻璃等工業及釋放PCBs的事故。⑵含氯化合物的使用,如氯酚、PCBs、氯代苯醚類農葯和菌蟎酚。⑶氯鹼工業。⑷紙漿漂白。⑸食品污染,食物鏈的生物富集、紙包裝材料的遷移和意外事故引起食品污染。國際對POPs的控制:禁止和限制生產、使用、進出口、人為源排放,管理好含有POPs廢棄物和存貨[5]。
2.地區公約中的POPs名單
1998年6月在丹麥奧爾胡斯召開的泛歐環境部長會議上,美國,加拿大和歐洲32個國家正式簽署了《關於長距離越境空氣污染公約》(LRTAP)框架下的持久性有機污染物協議書。該協議書規定,禁止或削減POPs物質的排放並禁止和逐步淘汰某些含有POPs產品的生產。協議書中所提出的受控POPs共16種(類),包括UNEP中提出的12種物質(上文中的三大類)之外,還包括:六溴聯苯,林丹,多環芳烴和開蓬(十氯酮)。
3.新POPs名單
事實上,符合POPs定義的化學物質還遠遠不止上面所提到的12種或16種,一些機構和非政府組織已相繼提出了關於新POPs的建議,2004年8月,歐盟在一份題為「化學污染:委員會想從世界上清除更多的骯臟物質」的新聞稿中提議擴大POPs名單,擬在《斯德哥爾摩公約》中加入下列9種新POPs:開蓬,六溴聯苯,六六六(包括林丹),多環芳烴,六氯丁二烯,八溴聯苯醚,十溴聯苯醚,五氯苯,多氯化萘(PCN)和短鏈氯化石蠟。
另外一些被學術界或非政府組織提名的新POPs物質包括:毒死蜱,阿特拉津和全氟辛烷磺酸類。
❸ POPs (持久性有機污染物)的詳解
持久性有機污染物(POPs)是指人類合成的能持久存在於環境中、通過生物食物鏈(網)累積、並對人類健康造成有害影響的化學物質。 與常規污染物不同,持久性有機污染物對人類健康和自然環境危害更大:在自然環境中滯留時間長,極難降解,毒性極強,能導致全球性的傳播。被生物體攝入後不易分解,並沿著食物鏈濃縮放大,對人類和動物危害巨大。很多持久性有機污染物不僅具有致癌、致畸、致突變性,而且還具有內分泌干擾作用。研究表明,持久性有機污染物對人類的影響會持續幾代,對人類生存繁衍和可持續發展構成重大威脅。 首批列入《關於持久性有機污染物的斯德哥爾摩公約》受控名單的12種POPs如下: 有意生產——有機氯殺蟲劑:滴滴涕、氯丹、滅蟻靈、艾氏劑、狄氏劑、異狄氏劑、七氯、毒殺酚。 有意生產——工業化學品:六氯苯和多氯聯苯。 無意排放——工業生產過程或燃燒生產的副產品:二惡英(多氯二笨並-p-二惡英)、呋喃(多氯二笨並呋喃)。
❹ POPs是什麼意思
持久性有機污染物的意思,是英文Persistent Organic Pollutants的縮寫,它是一類具有長期殘留性、生物累積性、半揮發性和高毒性,並通過各種環境介質(大氣、水、生物等)能夠長距離遷移對人類健康和環境具有嚴重危害的天然的或人工合成的有機污染物。
與常規污染物不同,持久性有機污染物對人類健康和自然環境危害更大:在自然環境中滯留時間長,極難降解,毒性極強,能導致全球性的傳播。被生物體攝入後不易分解,並沿著食物鏈濃縮放大,對人類和動物危害巨大。很多持久性有機污染物不僅具有致癌、致畸、致突變性,而且還具有內分泌干擾作用。
(4)pops包括多少種化學物質擴展閱讀
首批列入《關於持久性有機污染物的斯德哥爾摩公約》受控名單的12種POPs:
1、有意生產-有機氯殺蟲劑:滴滴涕、氯丹、滅蟻靈、艾氏劑、狄氏劑、異狄氏劑、七氯、毒殺酚;
2、有意生產-工業化學品:六氯苯和多氯聯苯;
3、無意排放-工業生產過程或燃燒生產的副產品:二惡英(多氯二苯並-p-二惡英)、呋喃(多氯二苯並呋喃)
❺ POPs是指哪些物質
你好!POPs是英文(Persistent Organic Pollutants)的縮寫,中文名稱為「持久性有機污染物」,它是一類具有長期殘留性、生物累積性、半揮發性和高毒性,並通過各種環境介質(大氣、水、生物等)能夠長距離遷移對人類健康和環境具有嚴重危害的天然的或人工合成的有機污染物.根據POPs的定義,國際上公認POPs具有下列四個重要的特性: (1)能夠在環境中持久地存在.由於POPs物質對生物降解、光解、化學分解作用有較高的抵抗能力,一旦被排放到環境中,它們難於被分解. (2)能蓄積在食物鏈中,對有較高營養等級的生物造成影響.由於POPs具有低水溶性、高脂溶性的特點,導致POPs從周圍媒介中富集到生物體內,並通過食物鏈的生物放大作用達到中毒濃度. (3)能夠經過長距離遷移到達偏遠的極低地區.POPs所具有的半揮發性使得它們能夠以蒸汽形式存在或者吸附在大氣顆粒上,便於在大氣環境中做遠距離的遷移,同時這一適度揮發性又使得它們不會永久停留在大氣中,能夠重新沉降到地球上. (4)在一定的濃度下會對接觸該物質的生物造成有害或有毒影響.POPs大都具有「三致(致癌、致畸、致突變)」效應. 判斷一種物質是否是POPs應當建立科學的判斷基準,ICCA(化學品協會國際理事會)推薦的判斷基準包括: (1)持久性基準:用半衰期(t1/2)來判斷,在水體中為180d,在底泥中為360d,在土壤中為360天; (2)生物蓄積性基準:用生物富集系數來判斷,BCF>5000; (3)關於遠距離遷移並返回到地球上的基準:半衰期2d(空氣中)以及蒸汽壓在0.01~1kpa; (4)判斷在偏遠的極低地區一種物質是否存在的基準:該物質在水體中質量濃度大於10ng/L. POPs公約是在聯合國環境規劃署(UNEP)主持下,為了推動POPs的淘汰和削減、保護人類健康和環境免受POPs的危害,國際社會於2001年5月23日在瑞典首都共同締結的專門環境公約,其全稱是《關於持久性有機污染物的斯德哥爾摩公約》.此公約的成功簽署,被認為是繼《巴塞爾公約》、《鹿特丹公約》之後,國際社會在有毒化學品管理控制方面邁出的極為重要的一大步. 首批列入公約控制的POPs共有12種(類),它們被合稱為「骯臟的一打(Dirtydozen)」.其中不僅有環保經典名著——《寂靜的春天》所針對的導致「萬鳥齊喑」景象的滴滴涕等有機氯農葯(具體包括:艾氏劑:有機氯農葯,用於防治地下害蟲和某些大田、飼料、蔬菜、果實作物害蟲,是一種極為有效的觸殺和胃毒劑;狄氏劑:有機氯農葯,用於控制白蚊、紡織品類害蟲、森林害蟲、棉作物害蟲和地下害蟲,以及防治熱帶蚊蠅傳播疾病;異狄氏劑:有機氯農葯,用於棉花和穀物等大田作物;滴滴涕:有機氯農葯,曾用於防治棉田後期害蟲、果樹和蔬菜害蟲,具有觸殺、胃毒作用,目前主要用於防治蚊蠅傳播疾病;六氯苯:用於種子殺菌、防治麥類黑穗病和土壤消毒;也用作有機合成的中間體;同時也是某些化工生產中的中間體或副產品;七氯:有機氯農葯,用於防治地下害蟲、棉花後期害蟲及禾本科作物及牧草害蟲;具有殺滅白蚊、火蚊、蝗蟲的功效;氯丹:有機氯農葯,用於防治高粱、玉米、小麥、大豆及林業苗圃等地下害蟲,是一種具有觸殺、胃毒及熏蒸作用的廣譜殺蟲劑.同時因具有殺滅白蟻、火蟻的功效,也用於建築基礎防腐;滅蟻靈:有機氯農葯,具胃毒作用,廣泛用於防治白蚊、火蚊等多種蚊蟲;毒殺芬:有機氯農葯,用於棉花、穀物、堅果、蔬菜、林木以及牲畜體外寄生蟲的防治,具有觸殺、胃毒作用.);有20世紀60~70年代在日本和我國台灣省兩度造成重大環境公害——「日本米糠油事件」和「台灣油症事件」的元兇多氯聯苯;還有在1999年曾在歐洲引起雞肉污染事件軒然大波、直接導致比利時內閣集體下台的二惡英類. 目前,POPs的巨大危害和淘汰、削減的必要性已成為國際社會共識.截至2006年6月底,已有151個國家或區域組織簽署了POPs公約,其中126個已正式批准該公約,公約已於2004年5月17日正式在全球生效.我國是POPs公約的正式締約方,是2001年5月23日首批簽署公約的國家之一.2004年11月11日,公約已正式對我國生效.中國政府已建立了以國家環保總局牽頭、11個相關部委參與的國家POPs履約協調機制,並已在機構建設、能力加強、技術示範、公眾意識加強等方面開展了一系列扎實有效的履約工作.國家環保總局斯德哥爾摩公約履約辦公室為該協調機制的日常辦事機構. 廢棄庫存農葯在許多國家都是個嚴重的問題,數十年來各種廢棄農葯不斷在發展中國家堆積起來.2004年9月,聯合國糧農組織(FAO)曾警告稱庫存的老化殺蟲劑和廢棄殺蟲劑產生的大量有毒化學廢物正對東歐、非洲、亞洲、中東以及拉丁美洲人群及環境產生持久且不斷惡化的威脅.據FAO估計,全球約有超過20萬噸的農葯散布在數千個貯存點,其中大部分的POPs農葯已被禁用或廢棄.目前已發現在非洲等地的有些貯存點因容器銹蝕而導致的POPs滲漏,污染了當地土壤和地下水,成為危害居民健康和生態環境的一個重要環境問題. 廢棄庫存農葯存在的原因有多種:(1)因被禁用原因而積存下來的未售完農葯;(2)因未妥善貯存或保存過期而造成農葯變質;(3)原產品的用途已不再適用;(4)因輔助成分化學變化而導致產品無法使用等.作為20世紀許多國家曾廣泛使用的農葯類別,滴滴涕等POPs農葯的廢棄庫存現象較為普遍. 根據國家環保總局組織的清單調查結果,我國廢棄庫存POPs農葯的總量約為4000~6000噸,其中:滴滴涕廢物量為2600~4500噸;六氯苯、氯丹、滅蟻靈的廢物量約為1500噸.目前在生產領域,已經確定位置與數量的殺蟲劑類POPs廢物為2228~2458噸.在農業流通領域,已核實的滴滴涕廢物量為14噸;衛生流通領域,已知的滴滴涕廢物量為11噸.這些POPs農葯廢物主要分布在江蘇、湖南、四川、山東、天津、山西、河北、遼寧8個省份或地區,占總廢物量的70%~80%.上述POPs廢物基本採取露天堆放和簡易圈圍的存放方式.這些廢棄庫存POPs農葯接下來將按照國家履約斯德哥爾摩公約的國家行動計劃(NIP)的統一部署,逐步完成安全處置或環境無害化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