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簡述四個醫學模式特點
1.神靈主義的醫學模式
起源於原始社會,由於當時的生產力水平極為低下,人們相信「萬物有靈」,將疾病看作是神靈的懲罰或惡魔作祟所致。人們治療疾病的手段或者祈禱神靈的保佑或寬恕,或者採取驅鬼或避邪的方式免除疾病。今天在一些偏遠地區或某些文化中還可見到這種模式的遺跡。
2.自然哲學的醫學模式
大約與公元前3000年左右出現,隨著生產力的發展人們開始認識到人體的物質基礎和疾病的客觀屬性醫學教育`網整理。以中國古代中醫提出的「天人合一」的思想及古希臘希波克拉底等人提出的「體液學說」等為代表。這一模式的哲學觀以樸素的唯物論、整體觀和心身一元論為基礎。
3.生物醫學模式
公元十四、五世紀以來,西方文藝復興運動極大地促進了科學的進步,也大大推動了醫學科學的發展。哈維創立了血液循環說並建立了實驗生理學的基礎,摩爾根尼關於疾病的器官定位的研究、以及魏爾嘯創立的細胞病理學等一系列成果奠定了現代醫學的基石,也標志著生物醫學模式的建立。到今天為止。生物醫學模式極大地促進了醫學的發展,使人們對疾病的認識越來越深入和細致。但是,這一模式也使心身二元論和機械唯物論的哲學觀成為主導,使人們忽視了疾病與健康的相對性以及人的生物、心理、社會諸因素間的聯系及相互影響。因此這一模式本身也存在著內在的缺陷,並在醫療實踐中會帶來一些消極影響。
4.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
1977年美國醫生恩格爾在「科學」雜志上發表文章「需要新的醫學模式—對生物醫學模式的挑戰」,批評了生物醫學模式「還原論」和「心身二元論」的局限,並提出了「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的概念。這一模式並不排斥生物醫學的研究,而是要求生物醫學以系統論為概念框架、以身心一元論為基本的指導思想醫學教育`網整理,既要考慮到病人發病的生物學因素,還要充分考慮到有關的心理因素及環境和社會因素的影響,將所有這些因素看作是相互聯系和相互影響的。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為醫學的發展提供了新的指導思想,也是醫學心理學發展的重要依據。
B. 醫學模式的三個階段
醫學模式的三個階段是古代經驗醫學和機械醫學模式、近代實驗醫學和生物醫學模式和現代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
醫學模式是指一定歷史時期內醫學發展的基本觀點、概念框架、思維方式、發展規范的總和。它反映人們用什麼觀點和方法研究、處理健康與疾病問題,決定著人們對人的生命、生理、病理、預防、治療等問題的基本觀點.指導人們的醫療實踐活動。
C. 醫學模式有哪幾種各自特點與局限如何
由於醫學包括認識和實踐兩個方面,所以醫學模式也就包括醫學認知模型(medical model)和醫學行為模式(medical pattern)。
前者是指一定歷史時期人們對醫學自身的認識,即醫學認識論;後者是指一定歷史時期人們的醫葯實踐活動的行為範式,即醫學方法論。醫學模式是從實踐中抽象出來的理論概念,常用語言文字或圖像表示。醫學模式一經形成,便會成為醫學實踐的指導。
醫學模式( medical model )又叫醫學觀,是人們考慮和研究醫學問題時所遵循的總的原則和總的出發點即是人們從總體上認識健康和疾病以及相互轉化的哲學觀點,包括健康觀、疾病觀、診斷觀、治療觀等,影響著某一時期整個醫學工作的思維及行為方式,
從而使醫學帶有一定的傾向性、習慣化了的風格和特徵。已由生物醫學模式轉變為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醫學心理學正是適應這一轉變而逐步發展、完善起來的 。
拓展資料
醫學模式:(medical model, pattern):由於文化體系和醫學目的不同,在醫學理論教學與臨床實踐中所形成的各自不同的風格、理念與規范。醫學模式的討論是出現於西醫引入國內以後,無論從不同角度觀察,中、西醫的醫學模式均有區別。
例如傳統醫學屬於生命醫學、人類醫學、生態醫學、健康醫學的范疇;而生物醫學則屬於循證醫學、疾病醫學、理化醫學、對抗醫學的范疇。
D. 醫學領域怎樣分類
醫學可分為現代醫學(即通常說的西醫學)和傳統醫學(包括中(漢)醫、藏醫、蒙醫、維醫、朝醫、彝醫、壯醫、苗醫、傣醫等)多種醫學體系。不同地區和民族都有相應的一些醫學體系,宗旨和目的不相同。印度傳統醫學系統也被認為很發達。
研究領域大方向包括基礎醫學、臨床醫學、法醫學、檢驗醫學、預防醫學、保健醫學、康復醫學等。
基礎醫學包括:醫學生物數學,醫學生物化學,醫學生物物理學,人體解剖學,醫學細胞生物學,人體生理學,人體組織學,人體胚胎學,醫學遺傳學,人體免疫學,醫學寄生蟲學,醫學微生物學,
醫學病毒學,人體病理學,病理生理學,葯理學,醫學實驗動物學,醫學心理學,生物醫學工程學,醫學信息學,急救學,護病學,新中心法則。
臨床醫學包括:臨床診斷學,實驗診斷學,影像診斷學+放射診斷學+超聲診斷學+核醫診斷學,臨床治療學, 職能治療學,化學治療學,生物治療學,血液治療學,組織器官治療學,飲食治療學,物理治療學,語言治療學,心理治療學,內科學,外科學,泌尿科學,婦產科學,兒科學,
老年醫學,眼科學,耳鼻喉科學,口腔醫學,傳染病學,皮膚醫學,神經醫學,精神病學,腫瘤醫學 ,急診醫學,麻醉學護理學,家庭醫學,性醫學,臨終關懷學,康復醫學,保健醫學,聽力學。
(4)化學醫學模式分類包括哪些擴展閱讀
中西醫學差異
中、西醫學運用不同的思維模式診治疾病,其基本理論各成體系並有根本差異。中西醫學的差異不僅僅是有否實證的科學理念,最主要的是兩種文化體系的差別。從理論上講,中西醫學是兩種不可能統一的醫學體系。
「中體西用」曾成為中西醫匯通派的指導思想,但由於兩種醫學的根基不同,硬在中醫之體上套上西醫之用,近一個世紀的事實證明,「匯通醫學的體用判斷脫離了中西醫學的事實認識,以價值認識代替了事實認識,決定最終結果勞而無功」,因此,中、西醫學應並存共榮而不必強求統一。
盡管中、西醫學還不可能融合成為一種統一的醫學模式,但可以獨立發展,並存共榮,整合互補。緣於現代資訊理論、系統論和控制論的影響,西醫學的發展趨勢若僅僅是單純地重視分析而忽略了整體結構和整體功能,無疑將漸行漸窄。而中醫講究「感悟」,未免夾帶有很多主觀因素,難以客觀地定量,定性。
若中醫的診察疾病能參考現代醫學的微觀分析,將辨證與辨病相結合,實現宏觀與微觀的統一,使中醫診斷客觀化,即把分析與綜合相結合的方法引入中醫理、法、方、葯的研究,使二者有機結合,互相借鑒、補充,避免各自的片面性、局限性。
這將有利於中西醫學的優勢互補,「和而不同」,多元發展,中醫葯在防治非典、禽流感和艾滋病方面發揮的獨特作用也證實了二者的有機結合,具有肯定的臨床療效。
E. 誰能總結一下幾個階段醫學模式的名稱和特點直到信息醫學模式的,論文急用,謝謝!
「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而醫學,是預防與治療疾病的藝術與科學。醫學史不僅包含著「形而下」的醫療器械與技術、亦即醫學歷史客觀發展的內容;更是反映著「形而上」之道,也就是醫學模式的演變。
醫學史,顧名思義就是醫學的歷史,
(論) 它是以醫學為研究對象的歷史科學
(文) 。歷史就是指過去的人類社會活
(帶) 動,故有了人類便有了歷史。醫療行為是
(瀉) 隨著人類的產生發展而
(請) 產生發展的。因此,醫學有著十分悠久的歷
(家) 史。隨著人類不不斷發展與進步,醫學的
(泥) 器械與技術得到了長足發展
(稱) ,在這種發展中,也發生了醫生的地位
等一系列的醫學方式的改變,人們逐步改變了對疾病、對講康的認識,也就是醫學模式的進步。
從歷史上來看:醫學的發展可謂經歷了:史前原始醫學、奴隸社會醫學、中世紀醫學、文藝復興時期醫學、17、18、19、20世紀等多個不同的發展階段(中國醫學史的發展與世界相對獨立,故又另分為萌芽、奠基、興盛發展、近現代中醫等幾個階段)。本文主要從史前醫學到中世紀、十七世紀到十九世紀 兩個階段來論述醫學史與醫學模式的發展。醫學史的發展相對客觀,它是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而進步的,呈現出明顯的歷史時期;而由於醫學模式是形而上的哲學層面的醫學世界觀和方法論,故醫學模式的轉變是界限不明顯、改變不徹底的。從先後產生順序可大致分為:神靈主義醫學模式、自然哲學醫學模式、機械醫學模式、生物醫學模式以及最新提出的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時已至今,但仍有許多落後地區和偏遠山區信奉原始而不可學的神靈主義醫學模式,由此可見醫學模式發展的多元化與各種醫學觀點的共存是很現實的情況。
人類不同於動物,主要在於人有自我意識與較高的智力:人類懂得保全自己,主動與自然界斗爭,而不是與大多數動物一樣只是躲避。疾病是人類與生俱來的,人類在原始社會中與自然界長期斗爭,出於生存和繁衍的本能,開始與各種疾病作斗爭,經過長期的經驗積累,產生了一門新的技術——醫學。由於原始時期人們的認識能力低下,對幾乎所有生命現象都不能作出合理的解釋,人們無法理解生死禍福的超自然力量,只能是一種強大的力量支配著人類,所以這一時期醫學的主要形式是巫術、對神的崇拜、祭祀等;相應的,這一時期的醫學模式主要是神靈主義醫學模式,具體體現為無疑混雜的醫療行為等。之後人類逐漸進入奴隸社會,隨著生產力的發展和人們認識能力的提高,一些人開始對自然現象進行思考,於是產生了樸素的自然哲學觀念,產生了自然哲學醫學模式,並影響著醫學史的發展。哲學家們開始試圖用哲學思想來解釋醫療經驗,於是產生了希波克拉底提出的「四體液學說」、中國的「陰陽五行學說」等等,這些理論可謂在原始經驗與神巫醫學基礎上的理性升華。到了中世紀,阿拉伯帝國興起,阿拉伯醫學對世界醫學的影響逐漸增加,而許多葯學、病理學研究也都取得了進展。而此時的中國卻基本未受影響,中國文明繼續沿著其軌道向前發展,中國的中醫學也在繼續蓬勃的發展,產生了大量經典著作、奠定了中醫學的理論基礎。正是由於此時期中國醫學發展的獨立性,至今來講中醫還是作為一門相對獨立的醫學存在。
至此,由原始社會到中世紀的醫學歷史、醫學模式發展基本講述完畢,不難看出,在中世紀以前,世界醫學發展經歷了由巫術到醫術、由感性到理性的變化,而中外醫學的發展也基本上是同步的,但自從中世紀在往後,由於前文所提到「中國文明未受到歐洲太多干擾」之原因,中醫與西醫分道揚鑣。
在文藝復興及其以後的一段時期(十七至十九世紀為止),西方醫學在哲學的蓬勃發展中,逐漸受到唯物主義的影響,出現了許多醫學學科,也開始了對病因的追尋,西方醫學進入了科學發展的軌道。17世紀以後,隨著物理學的發展,人們學會了用顯微鏡等器械研究人類,以至後來人們甚至認為人體類似機器;化學的發展也使人們認為人體的生理反應不過是一系列的化學變化;這種以機械唯物論為基礎的醫學模式的醫學被稱為機械醫學模式。這一階段,西方醫學得到了迅猛發展,特別是在19世紀,進化論的重新提出與細胞學說的建立使醫學的發展進入了更加系統化、理性化的生物醫學模式,人們開始從組織胚胎學、葯理生理學、病理生理學等各個生物醫學相關學科來進行對醫學、對疾病本質問題的研究。醫學的研究與發展進入了細胞、亞細胞水平,而各種醫療理論與醫療技術也先後出現,醫學逐步進入現代模式。而中國文明的連續性則決定了中國中醫發展的獨立性與相對封閉性,西醫在這一階段也進入了中國,但是中醫的理論體系與治療方式並未受太多的影響,兩者處於並存的狀態。
縱向來看:通過回顧醫學進程我們不難發現醫學模式的轉變呈現出螺旋式上升的規律:醫學每前進一步,都帶有明顯的歷史痕跡,但又都不是簡單地重復歷史,而是在不斷地繼承歷史,同時又不斷地超越歷史和不斷地創造歷史。
橫向來看:目前可謂中西醫並存;西醫整體是建立在實驗研究的基礎上,屬於實驗醫學,所有技術都是有據可依的,但是它的發展過於追求分部化、分別研究,而忽略了人的整體性;中醫則是樸素的唯物主義經驗醫學,是幾千年的歷史中通過積累大量經驗而總結得出的,許多治療技術無法明確說出其機理,但中醫的經驗性直接決定了其對人體整體的關注,中醫的許多理論在目前看來是十分科學、正確的。
醫學史的發展是曲折而多元的,醫學模式是隨著人們思想覺悟的提高而不斷發展的,一文難以概括,惟願能以此說明一些問題,能引發一些思考。
F. 醫學模式經歷了哪幾個階段
醫學模式(medicalmodel)指一定時期內人們對疾病和健康總體的認識,並成為當時醫學發展的指導思想。也是一種哲學觀在醫學上的反映。在醫學的發展進程中大體經歷了四種醫學模式。
1、神靈主義醫學模式(spirtualismmedicalmodel):
原始社會的初民希望自己的生命世界可以永存不朽,形成了天命的觀念,並形成了人類最早期的疾病觀與健康觀,即神靈主義醫學模式的體現。
公元5~15世紀,中世紀時期,基督教的宗教思想占統治地位,與宗教神學自然觀相適應,確立了神靈主義醫學模式。神靈主義的醫學模式認為人的生命與健康是上帝神靈所賜,疾病和災禍是天譴神罰。
因此人們主要依賴:求神問卜、祈禱。如:「巫醫」等。
2、自然哲學的醫學模式():
宗教是對自然力的屈服,並將其神秘化的結果;醫學是對自然力的征服,並將其明朗化的結果。
在公元前數百年間,在西方的古希臘、東方的中國等地相繼產生了樸素的辨證的整體醫學觀,對疾病有了較為深刻的認識,形成了自然哲學醫學模式。
祖國醫學的陰陽五行學說認為:金、木、水、火、土5種元素可以相生、相剋,並且與人體相應部位對應,五行若生克適度則生命健康。
在古希臘,人們依據當時自然哲學中流行的土、水、火、風4元素形成萬物的學說來解釋生命現象。
3、機械論的醫學模式(mechanisticmedicalmodel):
從16世紀文藝復興運動起,隨著牛頓的古典力學的理論體系建立,形成了用「力」和「機械運動」去解釋一切自然現象的形而上學的機械唯物主義自然觀。
出現了「機械論醫學模式」,認為「生命活動是機械運動」。把健康的機體比作協調運轉加足了油的機械。
這一機械論的思想,統治了醫學近兩個世紀,直到18世紀,機械論的醫學思想對醫學的發展出現雙重性,一方面認為機體是純機械的,從而排除了生物、心理、社會等因素對健康的影響,而常常用物理、
化學的概念來解釋生物現象。另一方面機械論又使解剖學、生物學獲得了進展,大大推動了醫學科學的發展。
4、生物醫學模式(biomedicalmodel):
英國醫生哈維在1628年發表《心血運動論》建立血液循環學說作為近代醫學的起點,生物科學在這一時期相繼取得了很多巨大成就和發現。此時期的醫學建立在生物科學基礎之上,開始形成了生物醫學模式。
19世紀自然科學的三大發現,即能量守恆定律、細胞學說和進化論,進一步推動了生物學和醫學的發展,科學方法被廣泛的應用於醫學實踐,這時對健康的認識已有很大的提高,並建立了健康的生物醫學觀念。生物醫學模式可以簡單地解釋為:細胞病變→組織結構病變→功能障礙。
生物醫學模式是醫學發展的重大進步,研究生物體本身結構和功能及其對各種內外環境因素的生物反應和疾病過程,至今仍是醫學研究的基本課題。但這種形而上學的認識方式「只看到了它們的存在,看不到它們的產生、發展和滅亡,只看到了它們的靜止狀態,而忘記了它們的運動」。
5、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bio-psycho-socialmedicalmodel)
美國醫學家恩格爾(G.L.Engle)首先指出生物醫學模式的缺陷是「疾病完全可以用偏離正常的可測量生物(軀體)變數來說明;在它的框架內沒有給疾患的社會、心理和行為方面留下餘地」,事實上僅用生物醫學解決不了諸如結核病和性病尤其是艾滋病等疾病的發生、流行和預防問題。
正如艾滋病等性病在生物醫學技術發達的國家仍無法控制,因為這些疾病更多的決定於人們的生活方式和行為以及經濟條件、文化水平等社會因素。同期布魯姆提出的環境健康醫學模式著重強調了環境因素,特別是社會環境因素對健康的影響。
拉隆達和德威爾提出的綜合健康醫學模式,進一步修正和補充了影響人群疾病與健康的主要因素為環境因素、生活方式與行為因素、生物遺傳因素、醫療服務因素。恩格爾在1977年提出了「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
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對生物醫學模式的取代是一種含肯定於其中的辨證的否定。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在整合的水平上將心理作用、社會作用同生物作用有機地結合起來,揭示了3種因素相互作用導致生物學變化的內在機制,形成了一個適應現代人類保健技術的新醫學模式。
參考資料
醫學教育網-醫學模式的四個發展階段
G. 醫學模式自古至今分為哪四種
從古至今,依次產生過以下五種醫學模式。一、 神靈主義的醫學模式 一種主觀,臆想的模式,認為生命和健康是神賜予,疾病傷痛是鬼神的懲罰。所以多數是由巫醫等人通過驅鬼等方法治療。有心理治療的作用,落後而帶有迷信色彩,對現在社會仍有影響。二、 自然哲學的醫學模式 把健康、疾病與自然和社會環境聯系起來,運用自然發展規律法則等來認識健康和疾病,是一種樸素、辯證、全面的模式,但是對疾病的認識仍具有主觀特點。三、 機械唯物主義的醫學模式 以機械唯物主義的觀點,批駁了唯心主義的生命觀和醫學觀,並把醫學帶入實驗醫學時代,對基礎醫學發展有重要作用。它以力學理論解釋疾病和健康,簡單地把人比作機器,忽視了生命極其復雜的一面,忽視了病因與人體變化的聯系,也忽視了人的社會性和生物特性。四、 生物醫學模式 認為每種疾病都必然可以在器官、細胞或分子上找到可以測量的形態學或化學改變,確定出生物的或物理的特定原因,都能夠找到治療的手段。忽略了社會心理因素的影響。 五、 生物-社會-心理醫學模式 從生物、社會、心理多個角度認識、治療疾病,全面而准確。H. 醫學模式,是什麼
現代醫學模式是:生物——心理——
社會
中醫學醫學模式:人體——自然——社會心理(天人一體現)。
醫學模式是對人類健康與疾病的特點和本質的哲學概括,是在不同的社會經濟發展時期和醫學科學發展階段,認識和解決醫學遇見看問題的思考。古代主要是神明模式和自然哲學模式。而現代醫學起源於生物醫學模式,從純生物學角度研究宿主、環境和病因三大因素的動態平衡。隨著人類社會發展和疾病譜的變化,人們逐漸認識到原有醫學模式的不足,提出了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為現代醫學開拓了廣闊的空間,賦予了更豐富的內涵,拓展了醫學的境界。強調關心病人,關注社會,注重技術與服務的共同提高。並且在一定程度上與中國傳統醫學有趨於一致之處。提示了現代醫學的發展方向。
醫學的進展越來越快,在職醫生也要不斷學習才能跟上時代。因而醫院不僅要承擔醫學院校學生的臨床培訓任務,還要組織醫生的繼續教育。於是現代化醫院就成了集治療、預防、科研和教學四項任務於一體的綜合性醫務單位。這種有分有合、分而再合的變化正反映了醫學發展的辯證法。
現代醫學模式的內涵
1現代醫學模式恢復了心理社會因素在醫學研究系統中應有的位置
。
2現代醫學模式更加准確的肯定了生物因素的含義和生物醫學的價值。
3現代醫學模式全方位探求影響人類健康與疾病的因果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