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化學知識 > 如何強化學生唯物史觀

如何強化學生唯物史觀

發布時間:2023-01-14 01:45:54

Ⅰ 8.在教學實踐中如何培養學生核心素養——以歷史學科為例

  北京師范大學歷史博士    朱漢國

朱漢國,北京師范大學教授,歷史博士講解歷史教學實踐實施核心素養。

課程結構設計、內容選擇、課程實施,都要貫穿發展學生核心素養任務。

「學科核心素養」的來歷,十八大以來提出的,

正確價值觀占首位~必備品格-關鍵能力

雙基-三維-學科核心素養,新要求,具體體現。

高中歷史培養學生正確價值觀有哪些?歷史觀:唯物史觀,偉大祖國的認同,台有問題歷史教材,對大陸有成見,學生國家觀不正確。民族觀古代歷史,去其糟粕,取其精華,文化觀中國的傳統文化傳承。

國家:富強 民主 文明 和諧

社會:自由 平等 公正 法制

個人:愛國 敬業 誠信 友善

政治思想品格,道德人格,史學品格三方面。求真求實、貫通意識、批判思維。

唯物史觀-時空觀念-史料事實-歷史解釋-家國情懷。

1.加強教師研修活動。新課程、新教材、新高考變化。學業合規性考試,等級性考試。

2.教學目標~整合內容~設計過程~多維評價

3.開發課程資源,創造條件。

Ⅱ 加深學生對歷史知識的記憶理解,怎樣幫助學生養成正確、全面的歷史觀呢

大家都知道,我國是一個擁有五千年深厚底蘊的四大文明古國。因而,對我國歷史的研究能使學生們對國內歷史大事件與發展有全面的了解,那也是歷史教學基本要求。與此同時,史學理論一方面能使學生們更加全面了解歷史大事件和歷史知識點,另一方面還可以遭受各種各樣歷史名人和體制的影響啟發。

激發學生應用所學的知識的觀念

在高中歷史教學課堂環節中,極為重要的課堂教學目標使學生產生以史為鏡的態度,激發學生根據歷史時間關心實際邏輯思維,從而運用自己的思維,完善自己的理論體系。因而,在具體歷史的教學課程中,老師也必須重視塑造學生的思想觀念,使學生掌握歷史發展規律和歷史大事件的實質,讓學生充分體現古往今來全線貫通,以古為今。

Ⅲ 歷史課中怎樣培養學生的辯證唯物主義觀點

培養學生歷史唯物主義和辯證唯物主義世界觀和方法論,增強學生理論思維能力,既是社會科學專業教學的理論基本要求,也是深層上育人的內容。教師應將這一內容貫徹於教學的全過程,並不斷提示學生梳理和把握貫穿於講授中的歷史唯物主義和辯證唯物主義的觀點,辯證邏輯的思路。以幫助學生形成理論思維能力,而不是讓學生僅僅掌握知識本身。

Ⅳ 初中歷史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唯物史觀的思維方式

《歷史課程標准》提出歷史學科的性質是:通過歷史教學,使學生進一步運用唯物史觀對社會歷史進行觀察與思考,逐步形成正確的歷史意識。歷史是義務教育階段的必修課。學生通過歷史課程的學習,可以獲得歷史基本知識和技能,初步了解人類社會歷史發展的基本過程,逐步學會運用歷史唯物主義觀點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建國後唯物史觀在我國史學研究領域占據主導地位,歷史教材也都是根據歷史唯物主義觀點編寫,這一理論為我們提供了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以及闡釋人類社會歷史發展規律的最銳利的思想武器。初中歷史教學對學生進行初步的歷史唯物主義觀點教育,尤其是社會歷史發展規律的教育,有益於學生的終身發展。但在實際教學中,往往被歷史教師有意無意地忽視掉,使歷史課變成了故事課或史料堆砌課,學生既學不到方法,也掌握不了歷史的發展規律。永遠只知道「是什麼」,而不知道「為什麼」,因而容易造成教學模式老化,教學內容僵化,教學過程鈍化。那麼,如何在初中歷史課堂培養學生的歷史唯物主義思維方式呢?

Ⅳ 如何提高學生對歷史學科的學習興趣

一、引導學生端正學習歷史目的 興趣產生於需要。高中歷史教學不只是表現在學生會考、高考的需要,更應從歷史的時代功能中發現其存在的不可替代的價值。正如2002年高中《歷史教學大綱》中指出,歷史教學的目的在於掌握知識,培養能力,更主要的是形成歷史使命感,培養國際意識,形成「健全的人格,具有符合社會發展需要的公民意識和人文素養。」歷史教育的終極目標是人格教育,以德育人,以史育人,是歷史教育進行民族自尊心和健全的國民人格教育的重要途徑。這樣就把學生引入了求知的大門,端正了學習態度的心理定勢,為今後順利開展教學工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二、建立和諧合作的師生關系 教育心理學告訴我們,相容的師生關系直接影響著學生的學習情緒,師生心理相容能提高教學效果.學生喜歡這位老師,就相信老師講授的道理,願意學習老師講授的知識,自然就對老師講的課表現出濃厚的興趣,這就是我們常說的"愛屋及烏"。學生如果不喜歡,甚至害怕這位老師,要想他們對這位老師所授的課程感興趣是很困難的。可見,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應做學生的知心朋友,必須在教學中培養學生對老師的親切感,創造一個師生心理相容的良好環境建立起相互信任、尊重、幫助、團結、友愛、共同進步的良好關系。學生親其師,才能信其道,樂其道。教學中本人通過親切和藹的體態語言,設身處地的課堂提問,朋友式的交流,潤滑了學生的心田。在課外活動中,也經常參與學生的各項活動,在活動中融洽了師生的情感,同時又了解了學生學習動態。 三、運用恰當的教學方法 教無定法,貴在得法,教法從來無孰優孰劣之分,關鍵在於能否實現教學目的。教師教學風格、個性就體現在所選教法上。只有人的現代化,才能實現歷史教學的現代化。面對瞬息萬變的新世紀,伴著革故鼎新的課程改革步伐,教師應順 應潮流,乘勢而上,努力轉變教學理念。根據學生「最近發展區」,選擇最佳的教學方法,努力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爭取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1、 新穎有趣的導語俗話說:「萬事開頭難」。而「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講好一節課的開頭是調動學生學習興趣、引發學生注意的第一步,如果學生在上課一開始就能注意聽講,他們才有可能連續認真地聽下去。否則,學習效果必然受到影響。作為教師對教材和學生實際應有準確把握,設計出能引發學生學習興趣的新穎導語。以教學重難點為引線,通過一個笑話,一個以動作,一種社會現象等,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引發學生注意焦點,從而增強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自覺性。如上《三國鼎立》這一課時,教師在課前先播放一曲《滾滾長江東流水》音樂,就可以把學生的思維馬上帶入一個氣勢磅礴,刀光劍影的三國紛爭歷史畫面中,也為上好本節內容、理解本課教材埋下了良好的伏筆,製造了活躍的課堂氣氛;如上《反對北洋軍閥統治的斗爭》一課時,可先講一段「袁世凱為何會稱皇帝的傳說」,學生則在故事中感受到袁世凱稱帝的可笑,必遭人民的反對;或在講《19世紀中後期的邊疆危機和中法戰爭》這課時教師激情朗讀一首:「大將籌邊尚未還,湖湘弟子滿天山,新栽楊柳三千里,引得春風度玉關。」的詩句,這樣學生就會在詩情畫意中懷著好奇心一步一步漸入佳景。2、把握課程的難易程度課程的難易程度要與不同學生的水平相適宜。程度太難,學生學不會,沒有成就感,就不會有興趣學習,成績越差,學習越沒興趣,形成惡性循環。對此教師應深入淺出,化難為易。如講中國近代史時的:「半殖民地」、「半封建」這兩個概念非常抽象,對於學生講不容易理解,教師可以通過比較的方法,結合鴉片戰爭前後中國政治、經濟史實的變化自然地引出。鴉片戰爭後,一系列不平等條約的簽訂,使中國的領土主權、關稅主權、司法主權開始遭到嚴重破壞,一個國家的主權部分不能自主了。這就是「半殖民地」;「半封建」要從經濟上看,鴉片戰爭前,中國是自給自足的封建經濟逐步解體,同時資本主義因素發展起來,既存在封建經濟,又有資本主義經濟,這就是「半封建」,這樣學生就比較容易理解了。當然,教學時適當增加難度也可以刺激智力發展,刺激是大腦發展的營養,它可以增加學生的智力負荷,驅使學生開動腦筋,從而引發學習興趣。反之,程度太易,平談無味,唾手可得,學習也沒有興趣。因此,教師在利用學生"最近發展區"教學的同時,要依據教學大綱和教材內容,在學生原有知識的基礎上適當提高教學內容的難度,挖掘學生的"潛在水平",讓他們在摘取果子時有 "跳一跳"的感覺,做到難而有趣。 3、培養學生敢於提問、質疑,增進學生探究的興趣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這就是期望感到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兒童的精神世界中,這種要求特別強烈」。如果忽視之,「這種需要就會萎謝,而對知識的興趣也就隨之熄滅」。 本人十分注意在課堂內外讓學生提問、質疑,並且比賽誰提的問題有價值。學生們也十分歡迎這一點,參與的熱情非常高,學生的思維也常常在這時候迸發出絢爛的火花。對於學生提出的問題,我總是讓那些不提問題的同學回答,以期調動更多學生的積極性;對於學生發表的不同見解,即使是錯誤的,我也不簡單否定,而是陳述我的意見,讓大家比較、鑒別、判斷;對於學生的意見,無則加勉,有則公開糾正,不怕丟面子;也有答不出來學生問題的時候,我總是下來查資料或請教同行再給學生一個明確的答復,決不搪塞。如上《太平天國運動》一課時,有的學生提出:拜上帝教是不是邪教?我首先高度肯定了學生所提問題質量高和勇於探索精神,接著細心地解答了學生,使學生加深了對教材的理解。如有的學生對電視劇中的紀曉嵐、李鴻章、孫中山等人的行為也提出了個人的見解,為此我也耐心細致地與學生們共同探討。通過學生的提問、質疑,使教與學得到了及時的反饋,密切了師生之間的關系,培養了他們探究教材的積極性,尤其是調動了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4、運用諧音記憶方法,減輕學生負擔,增加學習興趣。 諧音記憶法,是藉助相同或相近的讀音,變單一枯燥的歷史內容為具體生動親近的語言,從而迅速巧妙牢記某一知識點的一種快捷簡便的歷史學習方法。它言簡意賅,形象生動,琅琅上口,立竿見影。記憶一些歷史知識既快又牢,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如讓學生掌握1842年《中英南京條約》內容中的五處通商口岸:福州、廈門、上海、寧波、廣州,則可用諧音記憶為:「上(上海)下(廈門)服(福州)您(寧波)管(廣州)。」學生在一片笑聲中很快就可以把這個知識點給記牢了。又如太平天國運動中洪秀全封五王:東王--楊秀清、西王--肖朝貴、南王--馮雲山、北王--韋昌輝、翼王--石達開,可用諧音記憶法形象記憶為:「東西南北翼,楊肖馬(馮)尾(韋)失(石)。」可見,諧音記憶法能將樂學速記融為一體,還可以開拓智能、陶冶志趣。 在復習課中,採取這種方式也特別有效。如學生在復習掌握第二次鴉片戰爭中,俄國侵佔我國北方領土其中1858年通過中俄《瑗琿條約》,割佔中國東北外興安嶺以南黑龍江以北的領土,成為割佔領土最多的一個條約,我就引導學生用「我爸(58年)最(割佔領土最多)愛(瑗)東北(條約內容)軍(琿)」進行記憶;又如對「戊戌六君子」的記憶,我用了一句「六君子喋血菜市口,兩楊(楊銳、楊深秀)柳(劉光第)仗義看(康廣仁)靈(林旭)堂(譚嗣同)」。這樣不僅培養了興趣,且能把學生的想像力引入一個廣闊新奇的世界。達到復習的較佳狀態。5、編演歷史劇是激發興趣提高素質的有效途徑多方激發學生學歷史的積極性 ,應強化歷史教學的實踐性,把歷史知識與活生生的生活實際結合起來,學生在活動中學習,自會興趣盎然,在實踐中真正提高能力。如在上《三國鼎立》這一課中,教師指導學生演編「三顧茅廬」一段,學生那維妙維肖的表演,博得同學們的陣陣掌聲。這種全新寓教於樂的教學方式,一改過去教師照本宣科的傳統教法,學生感到無比新奇,自然就來了興趣,並充分發揮了自己的潛能,躍躍欲試。"一千個觀眾就有一千個哈姆萊特",如果能按教材內容和學生實際合理安排,努力創造更多的表演機會,那麼歷史教學不愁沒有學生歡迎,我們離教育目標又更近了一步。 同時,好奇好勝是中學生的特點之一,新異的刺激能引起他們的定向探究活動。一個老師的教學如果形式程式化,老是一成不變的模式,就會使學生產生厭倦感。反之,如果能不斷更新和變化,就可有效地激發學生新的控求活動,保持與發展旺盛的求知慾。因此,我總是要求自己不斷「求新」、「求異」,爭取每節課都能給學生新的刺激。由於經常變換各種方法,學生聽課常聽常新,從而有效地保持、鞏固了學生對歷史課的興趣。 四、運用知識的效果激勵學生教學評估是教學過程的重要內容,也是課程實施的重要環節。教育心理學研究表明:興趣發端於動機,伴隨著行動過程,落實在行動結果的滿足上。這就是說,學生學習有願望、有行動,但行動結果沒有滿足感,難以產生興趣。學生通過學習獲得某種啟迪,受到了教益,學到了真本領,及時受到全體師生的肯定、贊賞、表揚和鼓勵,就會極大地增強學生的熱情。學習的內部誘因得到了正強化,從而產生進一步學習的願望,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學業評價中,教師不僅在課堂上毫不吝嗇的表揚學生,更應注重在作業批改或單元練習上給予一小段文字式的鼓勵性評價,它將更能激發學生自覺地奮起揚蹄。 教育心理學研究表明,在中學生的頭腦中,生動形象的東西仍占激起其大腦興奮的主導地位,這種學習心理特點就決定了我們的課堂教學必須重視趣味性。「教師應當始終把引發學習和發展的內在動力即個性興趣和求知慾擺在首位」。興趣作為一種教學中的必要手段,它不僅能積極地、能動地、自覺地開發學生的學習智慧,增進學生的求知慾望,而且還能藉助這一能動的開發、傳導智力的作用,進而達到培養學生的歷史意識,尊重歷史 的客觀規律,正確樹立唯物史觀的基本觀點和科學的思維方法。從而實現教育目的,完成教育任務,提高學習效果。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途徑和手段是多種多樣的,作為跨越世紀的歷史教師,咀嚼過兩千年仁德治國禮儀之邦的滋養,秉承著中華數千年文化底蘊的熏染,接受了當今世界先進文化信息的浸育,理當勇於探索,為新時期教育基礎改革做出應有的貢獻。結束語:興趣培養是古往今來影響教育教學質量的一個重要教育原則,更是當今課程改革中教師理念轉變的首要因素。對中學歷史教學現狀而言,主要落實於課堂教學的現代化方法和手段中,並延伸到課堂內外。本人雖針對學生實際做了一些嘗試,得到了一點收獲,但自覺還遠遠未達到滿意的效果。若能不斷提高自身素質,並在教學中更多使用現代多媒體等教學手段,必能增添學生無窮的學習樂趣。

Ⅵ 如何培養學生的唯物史觀 邵之安

要使每個學生在各個層面上獲的成功,想辦法讓每個學生體驗學習成功的快感,這樣對中學生的激勵作用將會更大,他們參與學習的熱情就會更高。

Ⅶ 如何培養歷史思維能力

歷史思維能力在學生歷史課程學習的過程中處於核心地位,是歷史教學的關鍵所在。傳統的歷史教學更加註重歷史知識的傳授,使學生能夠記憶相關史實與結論。

一、立足課本,把課本讀懂、讀精、讀深。

課本是知識的載體,而能力的培養,又是從基礎抓起的。沒有全面准確的歷史基礎知識,無法談能力的培養,況且,歷史教材本身也包含一些隱性知識,要挖掘出這些知識,只有完全熟悉了教材,才能悟出其中真諦。

二、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使學生變被動學習為主動探究。

歷史教學中,要注意讓學生課前預習,要求學生自己列出提綱,找出每課的重點、難點、疑點。


以討論、辯論、小論文促進學生歷史思維能力和動手能力的發展。

1、以「討論」激發學生的歷史思維能力。

討論要求師生合作,在教師指導下由學生自我完成部分學習任務,並創造性解決學習中的問題,從而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增強學生對基礎知識的理解和掌握,並朝廣度和深度方面拓展。

2、以「辯論」拓寬知識視野,發展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

有計劃有目的的組織辯論會,也是培養學生歷史思維能力的途徑。隨著現代社會信息媒介多樣化,傳統的課堂教學已不能滿足學生的求知慾望。

3、以「小論文」提高學生史論結合的動手能力。

心理學認為,思維活動總是同解決問題聯系在一起的,思維活動可分為再生性思維和創造性思維。

Ⅷ 物理教學中如何對學生進行唯物史觀的教育

可以在開學的時候,講緒論時結合物理發展史著重講一下,以後的課程中基本可以不講。
畢竟我們不是政治課教師。

Ⅸ 在歷史教學中是怎樣培養學生的求真意識和證據意識

看這篇論文
摘 要:隨著新課程改革的大力推進,提出要培養學生重視證據的歷史意識,要從多種渠道獲取歷史信息,用歷史材料解釋歷史。這就要求提高學生分析歷史的能力,以嚴謹、批判的態度對待歷史,堅持實事求是,促進學生自主學習、主動學習。就如何培養學生的證據意識進行闡述和說明。
關鍵詞:初中歷史教學;證據意識;培養策略
在初中歷史教學中,培養中學生證據意識的主要目的是培養學生對所學歷史事件或者人物產生探究思維,善於去探究證明事物的真實性,辨別所需要史料的真偽,理解以歷史材料為依據解釋歷史的重要意義。因此,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教師要加強對學生證據意識的培養。
一、歷史證據意識的概述 從歷史學的角度看,「歷史證據」既屬於史料又區別於史料,它具有針對性和目的性,是指能夠對某個歷史問題有論證價值的歷史材料,是一部分史料,而不是該課題所研究的全部史料,它能夠使歷史事件清晰,證明歷史事件的真實性。而歷史證據意識則是指人的頭腦對於能夠證明某個歷史事件真實性的有關事實或者材料的一種反映,是感覺、思維等各種心理過程的總和。
二、培養中學生歷史證據意識的意義 1.培養學生的證據意識是歷史學科的要求
歷史的本質屬性是「真」,因此歷史知識是否真實可靠,就要看考查它的證據是否可靠充分,作為中學生,要勇於追求堅實可信的史料證據,對歷史資料進行搜集、整理、辨別真偽,最終獲得能夠證明歷史真實性的史料,切不可盲目地記憶歷史結論,要有依據地還原歷史的真實性。
2.培養學生的證據意識是課程理念和目標的要求
在新課程的改革中,教育部明確提出中學生歷史課程標准由課程基本理念和課程目標兩部分組成,這兩部分都體現出證據意識的重要性。中學生的歷史教學要全面發揮歷史教育的功能,尊重歷史事實,客觀、理性地評價歷史,鼓勵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學習,倡導教師改變教學方式,更加註重對學生證據意識的培養。 3.培養學生證據意識是素質教育的要求 我國一直強調加強學生的素質教育,提高科學文化素養和道德修養,而樹立學生重證據的意識,就是鍛煉學生創新思維,培養學生嚴謹求學的態度,重視科學文化的基本素質教育。學生在唯物史觀的指導下,認識和了解歷史發展進程,更好地認識當代社會,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為社會作出貢獻,實現自身的價值。
三、初中歷史教學中培養學生證據意識的策略
1.教師要提高重證據的歷史意識,積極創新教學方法 中學生的歷史教學主要通過老師把教材上的知識講述給學生,幫助學生獲取歷史知識,教師在傳道授業解惑上起著重要的作用。這就要求教師首先要有重證據的意識,要讓學生明白,歷史是發展的、前進的,是過去了的人類社會實踐活動,它不能重演,要靠證據來證明,比如在講原始周口店人時,要告訴學生化石是其主要證據,通過考古工作者發現化石來判斷原始人居住的部落以及當時人類的生存環境。 教師要改變傳統「滿堂灌」的教學方式,應選擇「探究式」的教學方式,向學生提出問題,激發學生的問題意識,主動探討,積極思考,並保持開放自主,教師可以把教學內容延伸,從教材到史料,如在講授《西安事變》時,教師通過讓學生主動建構知識,使學生直接接觸承載歷史信息的史料,把《中央日報》《解放日報》和《大公報》等不同媒體關於《西安事變》的報道進行研讀,進行對比,找出問題,並結合報紙的辦報背景,讓學生形成多角度考慮問題的方式,在閱讀史料的同時也要關注史料的背景,從而做出客觀的判斷。
另外,也可以組織學生在特定的歷史情境下進行歷史話劇的表演,使歷史事件反映到現實生活中,供學生體會和思考,如,在講甲午中日戰爭的時候,就簽訂條約一事,可以編製成歷史劇,分配角色如李鴻章、日本首相伊藤博文等進行排練,搜集資料進行編寫,在真實的歷史情境下,加深學生對問題的認識,切實地感受歷史人物內心的獨白,有利於培養學生的證據意識;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可以帶領學生走出課堂,去歷史博物館或者歷史遺址進行考察,搜集故事傳說,補充教材內容,鍛煉學生的考察能力。
2.選用合適的教材和影視資源 當前歷史教材有很多版本,因此選擇最適合的才是最好的,一般情況下,圖片和材料都是從具有可信度高的史料中篩選而來的,並且符合當時的學習階段,框架清晰,歷史時間順序安排合理,方便學生理解和掌握;另外還可以選擇一些歷史題材的影視資料,通過生動形象的畫面給學生帶來直觀的感受,通過刻畫某些歷史人物,敘述重大歷史事件,可以增強學生的探究能力,進而培養學生的重證據意識。
在學習歷史課程中,教師要樹立求真務實的態度,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教師通過積極轉變課堂教學方式方法,設計有效的教學活動,培養學生重證據意識,善於運用多樣化的學習方式搜集史料、閱讀和運用史料,不斷推動歷史教學的發展。

Ⅹ 如何提高學生的歷史學科素養

學生的歷史素養,重要的就是歷史的思維能力。即讓學生通過對歷史主幹知識的學習,以相關的歷史學理論為指導,去正確地評價歷史事件,弄清歷史發展的因果關系,解釋歷史發展的重要現象,並根據歷史對當時社會的影響提出自己正確認識的能力。那麼如何培養學生的歷史思維能力呢?教師必須認真地分析學生的知識現狀和能力水平,在課堂教學中,充分讓學生參與課堂的教與學,激發學生積極思維的能力。如:教師可以根據教學內容,提出相關的問題讓學生進行思考,並立即讓學生閱讀、整理能夠證實答案的相關史料,在教師的引導下,使學生有機會去創造他們自己的歷史敘述和論據。多樣而適應學生的課堂教學和訓練,對學生歷史思維是最有效的培養。
歷史思維能力的培養,還首先要求教師善於研究教材、考綱;善於研究每一個學生的知識結構。只有如此,才能真正地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因為我們的培養具有針對性和科學性。所以,中學歷史教師的水平不僅僅在於自身的知識和教育教學的態度等。一位優秀的歷史教師,重要的是在對教材主幹知識的把握、考綱的研究、學生情況科學分析的基礎上,全面提高學生的歷史素養,使學生能夠正確地理解、分析重要的歷史事件、解決歷史問題。

閱讀全文

與如何強化學生唯物史觀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36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01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47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39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81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05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96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698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84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20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52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81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96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62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44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34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47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20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83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