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如何判斷化學方程式是否反應反應的先後順序
所有的化學反應不外乎:化合反應;分解反應;置換反應;復分解反應。
首先就是要掌握好這幾種反應實質.反應的條件.反應的原理!
1.化合反應:化合反應指的是由兩種或兩種以上的物質生成一種新物質的反應。根據這一定義,初中化學里所接觸到的化合反應有如下一些情況:
1).金屬+氧氣→金屬氧化物
很多金屬都能跟氧氣直接化合。例如常見的金屬鋁接觸空氣,它的表面便能立即生成一層緻密的氧化膜,可阻止內層鋁繼續被氧化。4Al+3O2===(點燃) 2Al2O3
2).非金屬+氧氣→非金屬氧化物
經點燃,許多非金屬都能在空氣里燃燒,如:
C+O2====(點燃) CO2
3).金屬+非金屬→無氧酸鹽
許多金屬能與非金屬氯、硫等直接化合成無氧酸鹽。
4).氫氣+非金屬→氣態氫化物
因氫氣性質比較穩定,反應一般需在點燃或加熱條件下進行。
5).鹼性氧化物+水→鹼
多數鹼性氧化物不能跟水直接化合。判斷某種鹼性氧化物能否跟水直接化合,一般的方法是看對應鹼的溶解性,對應的鹼是可溶的或微溶的,則該鹼性氧化物能與水直接化合。
對應的鹼是難溶的,則該鹼性氧化物不能跟水直接化合。如CuO、Fe2O3都不能跟水直接化合。
6).酸性氧化物+水→含氧酸
除SiO2外,大多數酸性氧化物能與水直接化合成含氧酸。
7).鹼性氧化物+酸性氧化物→含氧酸鹽
大多數鹼性氧化物和酸性氧化物可以進行這一反應。其鹼性氧化物對應的鹼鹼性越強,酸性氧化物對應的酸酸性越強,反應越易進行。
8).氨+酸→銨鹽
判定是否是化合反應只需要記住以上化合反應的分類和化合反應的定義!
2.分解反應:分解反應,是化學反應的常見類型之一,是化合反應的逆反應。它是指一種化合物在特定條件下分解成二種或二種以上較簡單的單質或化合物的反應。如水在通電的情況下會分解成氫氣和氧氣;氯酸鉀加熱分解成氯化鉀和氧氣等(二氧化錳為催化劑)。
判斷這種反應就看反應物是否單一,生成物是否是兩個以上,其他的就要根據物質本身的性質來判斷了!
3.置換反應:置換反應是無機化學反應的基本類型之一,指一種單質和一種化合物生成另一種單質和另一種化合物的反應,可表示為:
A+BC→B+AC
置換關系是指組成化合物的某種元素被組成單質的元素所替代。
一、根據反應物和生成物中單質的類別,置換反應有以下4種情況:
①較活潑的金屬置換出較不活潑的金屬或氫氣,例如:
Fe+CuSO4=Cu+FeSO4
Zn+2HCl=H2↑+ZnCl2
②較活潑的非金屬置換出較不活潑的非金屬,例如:
Cl2+2NaBr=Br2+2NaCl
O2+2H2S=2S↓+2H2O
③非金屬置換出金屬,
④金屬置換出非金屬,
溶液中或氣體之間發生的置換反應在常溫下進行,氣體與固體或兩種固體之間發生的置換反應一般需在高溫下進行。
一、根據反應環境的類別,置換反應有以下2種情況
(1)干態置換 在加熱或高溫條件下固體與固態或固體與氣體發生的置換反應。
(2)濕態置換 在水溶液中進行的置換反應。
①金屬跟酸的置換,是金屬原子與酸溶液中氫離子之間的反應。如:
Zn+2HCl====ZnCl2+H2↑
2Al+3H2SO4(稀)====Al2(SO4)3+3H2↑
②金屬跟鹽溶液的置換,是金屬原子跟鹽溶液中較不活動金屬的陽離子發生置換。如:
Cu+Hg(NO3)2====Hg+Cu(NO3)2
濕態置換遵守金屬活動性順序。
置換反應必為氧化還原反應,但氧化還原反應不一定為置換反應。
判斷這種反應是否發生就要牢記金屬活動性順序表了,還有就是各種單質氧化還原性,除去金屬活動性順尋表中的金屬,其他的非金屬等就可以根據電子層的排布和穩定性來判斷!
4.復分解反應:由兩種化合物互相交換成分,生成另外兩種化合物的反應,叫做復分解反應。
復分解反應的本質是溶液中的離子結合成難電離的物質(如水)、難溶的物質或揮發性氣體,而使復分解反應趨於完成。
為了正確書寫復分解反應的化學方程式,必須熟記常見酸、鹼、鹽的溶解性表,正確地運用物質的溶解性。
方法指導:復分解反應是在學習了化合反應、分解反應和置換反應的基礎上,學習的又一化學反應基本類型。要理解它必須抓住概念中的「化合物」和「互相交換成分」這兩個關鍵詞。酸、鹼、鹽溶液間發生的反應一般是兩種化合物相互交換成分而形成的,即參加反應的化合物在水溶液中發生電離離解成自由移動的離子,離子間重新組合成新的化合物,因此酸、鹼、鹽溶液間的反應一般是復分解反應。因為此類反應前後各元素的化合價都沒有變化,所以復分解反應都不是氧化還原反應。
2.復分解反應發生的條件
根據復分解反應趨於完成的條件,復分解反應發生需要一定條件。下面從反應物和生成物兩方面,按以下四類反應具體分析復分解反應發生的條件。
(1)酸+鹽—→新酸+新鹽
反應物中酸必須是可溶的,生成物中至少有一種物質是氣體或沉澱或水。
如:2HCl+CaCO3=CaCl2+H2O+CO2↑
(2)酸+鹼—→鹽+水
反應物中至少有一種是可溶的。
如:H2SO4+Cu(OH)2=CuSO4+2H20
(3)鹽+鹽—→兩種新鹽
反應物中的兩種鹽都是可溶性的,且反應所得的兩種鹽中至少有一種是難溶的。
如:Na2SO4+BaCl2=2NaCl+BaSO4↓
(4)鹽+鹼—→新鹽+新鹼
反應物一般都要可溶,生成物中至少有一種是沉澱或氣體(只有氨鹽跟鹼反應才能生成氣體)。
如:2NaOH+CuSO4=Na2SO4+Cu(OH)2↓ ; NaOH+NH4Cl=NaCl+NH3↑+H2O
Fe(OH)3與NaCl不發生反應
(5)酸+鹼性氧化物—→鹽+水
反應物中鹼性氧化物必須溶於酸
如:CuO+2HCl=CuCl2+H2O
方法指導:概括上述四種類型的復分解反應能夠發生並趨於完成的條件,可分成兩方面記憶掌握。一方面是對反應物的要求:酸鹽、酸鹼一般行,鹽鹽、鹽鹼都需溶;另一方面是對生成物的要求:生成物中有沉澱析出或有氣體放出,或有水生成。這兩方面必須兼顧,才能正確地書寫有關復分解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反應條件:
氣體:CaCO3+2HCl=CaCl2+H2O+CO2↑
沉澱:Ca(OH)2+NaCO3=CaCO3↓+NaOH
水:H2SO4+2NaOH=NaSO4+2H2O
判斷這種反應是否發生,最簡單的方法是將反應物分解成離子,再將各種離子都組合一邊形成新的物質,在看這些物質中是否有水,沉澱,氣體,難電離物質,有則反應發生,無則反應無法進行!
B. 請問如何能夠自己推測化學方程式
這個是這樣的,因為NaHSO4是顯酸性的,在少量的情況下能被Ba(OH)2中和,但是Ba(OH)2有兩個OH-,NaHSO4是一元酸,只能中和其中一個,剩下的一個就只能被留下來了,因為Ba2+被沉澱出來了,所以只能生成NaOH,但是如果NaHSO4過量,會繼續和NaOH反應,中和其中的OH-,所以就生成了Na2SO4。為什麼說NaHSO4是一元酸呢?因為H2SO4是二元酸,它的分解過程是先變成H+和HSO4-,然後HSO4-再變成H+和SO42-,這個其中有一個H+,所以說NaHSO4是一元酸...
C. 高中化學氧化還原反應怎樣預測氧化還原反應的產物
一般來說,高中化學氧化還原反應會遵循歸中反應歸。歸中反應就是指同種元素的不同化合物發生氧化還原反應,那種元素的化合價向中間靠攏.現在我列舉另一個
比如高一化學離子反應也就是氧化還原反應。這個概念,「凡是有離子參加或者離子生成的化學反應叫離子反應」,那麼我們就要具體的來理解這個概念中的每個字詞句的具體含義。首先是離子,中學化學中的離子指的是可自由移動的離子,進而聯想到什麼情況下才有自由移動的離子呢?通過前面對電解質電離知識的學習知道,能夠產生自由移動的離子的有兩種情況,一種是離子化合物(包括鹽和鹼)在熔融狀態下,一種是在水溶液中,也就是說只有在這兩種狀態下才有可能產生自由移動的離子。對下面這個反應:2NH4Cl Ca(OH)2=2NH3↑ CaCl2(s) 2H2O↑,雖然反應物中均含有離子,但是不是自由移動的離子,在生成物中也是沒有自由移動的離子,中學階段對這樣的反應不研究,也寫不出它的離子反應方程式來,只能用化學方程式來表示。其次是「有離子參加或者離子生成」,這里包含了兩層意思,第一,很明顯反應物中有離子參加而沒有要求生成物中一定要有離子生成,同樣,生成物中有離子生成時也不一定非要反應物中有離子參加,比如以下兩個反應:(1)Ca(OH)2 Ca(HCO3)2=2CaCO3↓ 2H2O,(2)2Na 2H2O=2NaOH H2↑; 第二,在離子反應的概念中,其中一個「有」字,說明並非一定要所有的反應物都以自由移動的離子來參加反應,至少有一種即可,當然也就並非生成物中也一定要有自由移動的離子生成
D. 化學方程式怎麼計算
你好,很高興為你解答:
化學方程式的計算:
1.讀懂題目,明確已知什麼、要求什麼、涉及到哪些化學反應;
2.根據題目要求,設立未知數;
3.根據題目所涉及的化學反應,寫出化學方程式;
4.找到與計算相關的物質;
5.在相關物質的正下方標出與之對應的相對質量;
6.在相對質量的正下方標出與物質對應的實際質量;
7.根據化學方程式的意義(相對質量的比等於實際質量的比)列出比列等式;
8.解出方程,得出結果;
9.計算完成。
E. 高中化學方程式能自己推導出來是嗎我初中化學沒學好,怎麼推導的
理論上是可以的。根據元素周期律,每一族,每一周期內的元素具有相似的性質,其化合物也具有一定的相似的化學性質。但是推導的前提,是基礎的化學方程式已經能夠熟練掌握。
比如說Al(OH)3作為兩性氫氧化物,能夠與酸和鹼發生反應,生成相應的鹽。
Al(OH)3+3H+ →Al3++3H2O
Al(OH)3+OH-→AlO2-+2H2O
而在元素周期表中第二三周期存在對角線規則,Be的性質與Al相似,也就可以推測Be得氫氧化物也是一種兩性化合物,因此可以推導其化學方程式。
Be(OH)2+2HCl=BeCl2+2H2O
Be(OH)2+2NaOH=Na2Be(OH)4
在實際應用與測試中,對於化學方程式的推導大多數是對於已知化合物進行反應類型判斷,並給出相關反應產物,進一步進行配平。氧化還原反應作為高頻考點,應該熟練掌握。
以上,如果滿意,請採納。
F. 高中怎麼自己推化學方程式需要知道什麼
通過幾個方面
1、反應物和生成物,可以由此來配平。
2、實驗現象。比如澄清的石灰水變渾濁就是有co2
3、根據電子得失來推斷。比如水和鈉的反應,因為鈉得電子,所以要有一個失點子,故知道生成氣體為氫氣。
4、歸納方程式。化學反應有幾類比如化合,復分解等等,知道這些,了解原理,看到一類的方程式就能推斷出來了
G. 怎麼推導化學方程式
3no2+h2o=2hno3+no乘2倍跟2no+o2=2no2相加得4no2+o2+2h2o=4hno3。
2no+o2=2no2乘3倍跟3no2+h2o=2hno3+no乘2倍相加得4no+3o2+2h2o=4hno3
。
都是相加時把中間產物能消掉。
這兩個方程式也可用氧化還原配平方法來記。
H. 可以從哪些角度預測氣體化學性質
可以從哪些角度預測氣體化學性質:從物質類別角度(主要是復分解反應規律)物質化學性質的預測角度。
I. 如何背記化學方程式怎麼推斷化學式
根據元素周期表所分的簇類,不同的簇具有不同的性質,同簇的元素的性質大致相同;每個元素的最外電子層決定他到底是得到電子還是失去電子(小於4的一般都是失去電子為正),這樣就可以推出生成物的結構,再根據元素守恆,對方程式進行配平。
J. 化學方程式怎麼分析
化學方程式是初中化學學習的重點和難點,其中涉及到化學式、質量守恆定律,如何正確的書寫化學方程式、怎樣利用化學方程式進行簡單的計算的等知識點。如果教師教學不得法,學生就很難掌握方程式的知識點。在沒有弄清化學方程式的概念時,很多同學耗費大量的時間去死記硬背化學方程式,背到了後面的忘了前面學的方程式,特別是在做題中一旦出現沒有見過的化學方程式就不知道如何解決問題。為了突破這個教學難點,我在實施初中化學新課程標准實踐中,從以下幾方面進行教學設計下:
第一:從定義入手,弄清概念的含義
由於前面學習了化學元素和化學式,在創設情境引入時,我用復習引入的方法要求學生回顧元素符號、化學式的概念及其表達的意義,利用類比的方法指導學生學習化學方程式的概念和表達的意義,找出它們之間的聯系和區別。抓住化學方程式的四個意義,即弄清反應物、生成物各是什麼;化學反應發生的條件;反應物和生成物中各物質質量比,即反應物和生成物各物質分子個數比;生成物的狀態。
第二:記清化學符號,合理使用
弄清化學方程式的含義的同時,要求學生能定性的正確讀出化學方程式,並記住「和」、「生成」、「加熱」、「氣體」生成、「沉澱」生成等幾種符號的表示。掌握標向上箭頭、向下箭頭的條件。標向上箭頭條件:即反應物中沒氣體,生成物不止一種時,生成物中有氣體,同時滿足這三個條件才標向上的箭頭,缺一不可;標向下箭頭條件:化合物在溶液中發生化學反應,有沉澱生成並且沉澱附在容器底部或內壁上才能標向下的箭頭。箭頭要求既不隨便用,也不能遺漏。
最後,根據化學反應前後,質量相等的原則執行質量守恆定律
在書寫化學方程式時要以客觀事實為基礎,遵循質量守恆定律。最後可以用質量守恆定律來檢查所書寫的化學方程式是的正確與否,如從微觀的角度觀察化學反應前後原子的種類和個數都不變。讓學生熟悉書寫步驟,養成檢查的良好習慣,慢慢熟悉,不斷積累,做到最終會書寫化學方程式。在此,需要注意的是方程式的定性讀法,從宏觀上要求將各物質在什麼樣的條件下進行反應的質量比讀出來,微觀上將各物質進行化學反應的分子(原子)個數比讀出來。如:從宏觀上讀作:在點燃的條件下,每12份質量的碳與32份質量的氧氣恰好完全反應,生成44份質量的二氧化碳。從微觀上讀作:每一個碳原子和1個氧分子反應生成1個二氧化碳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