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化學知識 > 哪些情況引起化學性肝損傷

哪些情況引起化學性肝損傷

發布時間:2023-01-25 18:01:04

A. 什麼東西慢性中毒致殘

化學物質與毒性物質

近年來傳播媒體經常報導「化學物質」,使一般國民對「化學物質」非常敏感而引起很大的困擾。殺蟲劑、農葯、防腐劑、食物添加劑乃至於空氣污染、水污染,層出不窮的警告都與化學物質相關。因此,化學物質與合成化合物質、毒性物質似乎成了同義字,值得在這里稍作介紹。

世界上一切物質都是化學物質,從礦物、植物到動物無一不是化學物質;而不論是自然生成,或人為合成的化學物質,其成分、性質亦並無分別。例如維他命C是存在水果、蔬菜中的天然物質,在實驗室中,亦可以合成的方法製造出維他命C。只要是維他命C,無論是從橘子中提鍊出來,或由實驗室合成,吃到我們身體里之後,我們的細胞,並不能分辨這維他命C的來源。所以,這兩種不同源的物質會經過相同的新陳代謝作用。

許多天然的有機化學物質都是非常復雜的,大多數的合成化學只在模仿自然。人造的化學物質也有自然界所沒有的,例如塑膠及某些農葯、葯物,但合成的物質,並不見得就有毒。事實上,自然生產的毒物很多,許多植物、動物都含毒素,這已不是新鮮的事了。例如:不久前發生的西施舌中毒案,最近發生的「台灣人蔘」中毒,都是自然毒素。對於細胞而言,凡是它不能用的物質,都是異物(foreign chemical)凡是能用的物質即為生化物質(biochemical)。對甲種細胞可用的生化物質,對乙種細胞可能是不能利用的異物,而「異物」亦不一定有毒。在天然產生的毒素中,botulin就是極毒的物質,1毫克的bolulin可以毒殺一百萬只小白鼠;2微克即是70公斤成人的致死量。

另一項似是而非的觀念是「生物消解」(biodegradability)。「生物消解」作用是說:某種物質,可以被生物體(例如細菌或動植物)利用,經生化作用而分解成簡單物質:如二氧化碳、水等。事實上,許多人造物質都可被生物消解。因為高等動物如人類,含有許多(enzyme)均能將「異物」消解。人類合成物質中最難消解者雖為塑膠,但它卻是無毒的。自然生成的物質,其實也有難以消解的,例如:骨骼、頭發等。所以物質能否自然消解與物質的毒性是兩個獨立的性質並無關連。

由此可見,毒性物質僅是化學物質中的一種,並不是化學物質都有毒;尤其值得注意的是物質的毒性與其是否為人造、是否能自然消解、結構之復雜或簡單,並沒有關系。

毒性效應與危害性的分別

物質的毒性和它會不會造成危害性是兩件不同的事,有毒的物質不一定會造成危害,造成危害的卻不一定有毒。

物質的毒性,不是一種常數;它不像沸點、分子量、硬度等,是不會改變的常數。物質的毒性是指:該物質與器官或細胞產生作用,使其失去原有的功能的一種效應。因此,某物質對甲種生物或細胞,可能極毒;但對乙種生物及細胞,則不會產生毒性效應。所以物質的毒性與其接觸的生物種類有密切的關系。幾乎所有的物質對生物都能造成某種損害,其關點只在「量」而己。例如:胃酸中含有鹽酸(HCL),但如食入濃鹽酸或大量的稀鹽酸,則立即會灼傷食道及胃;又如食鹽,是我們每日食用且不可缺少的物質,但多年前在美國紐約州,即曾發生過嬰兒室的護士,不小心錯將鹽當作糖加入嬰兒奶水中,因而造成20個嬰兒腎臟衰竭死亡。又如霜(三氧化二砷As2O3),是極毒的物質,但少量亦可當做葯用。因此物質的「毒性」與其接觸的「量」有密切關系;與毒性物質接觸的時間與次數亦是決定毒性效應的重要因素。

許多時候接觸的量,並不太高,此時,如果只接觸短時間或一兩次,毒性效應並不明顯,甚至量可以恢復的,但如重復接觸則造成慢性中毒。一氧化碳便是一個很好的例子。極少量的一氧化碳吸入後並不發生傷害,吸煙的時候雖吸入一氧化碳,但並沒有使人致病、致死,但如濃度高,則會產生頭痛,更高濃度則可致死。這是因為一氧化碳與血紅素的親和力極強,是氧氣的200倍,因此吸入大量的一氧化碳時,身體中的血紅素便與一氧化碳結合,使身體缺氧而窒息死亡。因此吸入一氧化碳中毒的人,應立即給予新鮮空氣或氧氣,以趕出體內與血紅素結合的一氧化碳。

危害性(hazard):是指對身體造成傷害的現象,可以對生物體造成危害的原因有多種。物理性的危害如跌落、撞擊;或化學性的危害如灼傷、窒息,乃至對組織之功能產生障礙,使不能發生作用。所以,造成對身體之危害,並不一定由於毒性物質使然,無毒常用的物質,亦可造成傷害。例如:水為日常所用,不可缺的物質,但水亦可以淹死人。老年人或體弱者在澡盆中洗澡時昏厥,乃造成溺斃;小孩在抽水馬桶邊玩水,一不小心,跌入馬桶,頭下腳上而溺死。可見,即使如此不以為危險的物質,在特定情況下亦能產生危害。所以造成「危害」的原因是當時的情況(environmental hazard condition),而並非因為物質之有毒。

反之有毒的物質如放在密閉的器皿內,不與外界接觸,則危害無由產生。所以毒性物質產生危害性的條件,乃是接觸的機會;不與之接觸則可避免有毒物質對身體造成的傷害了。

有些物質具有極易產生傷害的性質,那麼這些物質,自然就易於造成傷害。對這些物質的操作、使用、貯存或處理,都要特別小心。這一類的物質,我們便稱為有危害性物質。凡物質如果具有:一、爆炸性,遇到熱或震動會產生劇烈反應大量氣體者,例如過氧化物、炸葯等;二、易燃性,燃點低,可燃之范圍廣,如可燃氣體、氫氣、天然氣或有機溶劑、汽油等易揮發物質;三、腐蝕性,例如強酸、強鹼、等物質能腐蝕容器,灼傷皮膚;四、毒性,有毒物質如氰化物、重金屬鹽、農葯等。但有害物質如果處理適當不使其產生反應,不使其與人體接觸,則並不能使災害發生,所以對有害物的態度,不是恐懼而是小心的處理。

影響毒性效應的因素

劑量與接觸頻率的影響

生物體對有毒物質會產生反應,都與其所受到的毒物的「劑量」有關。所謂「劑量」就是暴露量與暴露時間的乘積,例如在很高的一氧化碳濃度下,很短的時間就會中毒,甚至立即死亡。但如濃度不太高,則要視中毒時間久暫而定其中毒深淺,如果時間很短,則身體經過新陳代謝的作用,亦可將有毒物質排出體外,而影響極微或不受害。

由圖一可見,在少量的劑量下(直到a量)其作用均甚微,但劑量增加到b時,則毒性效應改變之速率急遽增加,終至產生100%之效應,即組織效應喪失或壞死。如果這種效應,是以生物體死亡的數目表示,則在上限時,所明動物均死亡,在下限時,則無任何動物受影響。當所用之劑量,恰使50%之實驗動物死亡時,此劑量c,便稱為該物質對某動物體之50%致死量(50% leathal dose),即通稱LD50,常用來表示某物質之毒性。

圖一中,d為LD100即100%致死量;a為LD5,即5%之致死量;LD0則稱為無效應劑量(noeffect level),亦是動物對該毒性物質所可容忍之最大限量。由此可見,即使是極毒之物質,如控制其暴露量至極低,亦可不生效應或產生極低之效應。

一種化學物質毒性效應之嚴重性(toxic potency),是基於其對生物體之組織所產生之效應來決定,而這有毒物質之嚴重性亦因其在某個組織(器官)的濃度決定。因此,有毒物質在短時間、高濃度的暴露下所造成的毒性效應,常較長時間、低濃度之同等總暴露,所造成之毒性效應為高。此乃是因為每一個小劑量,均可能隨時被身體組織解毒,但一個大的劑量則可能在任何解毒作用生效前,已對組織產生了決定性的結果。因此,某種有毒物質,如果人的解毒或排出體外之速度慢於他接受的速度,則可能在體內產生累積。

這是因為生物細胞經常得維持著「動態平衡」(dynamic balance)。當生物體吸收外界物質後,經過新陳代謝,一部分排出體外,一部分暫時儲存在體內。如果外界的濃度高,這些暫存的物質便會增加,即一般所說的生物累積;但如外界的濃度降低,生物體內積存的物質又會根據平衡的原理排出(見圖二)。

圖二中,生物體暴露於有害物環境後,有時毒性效應最初增加,但在一日終了,回家休息時則可因不繼續暴露而降低,第二日再從前一日之基點繼續增加,如此反覆增減,直至第六、第七日因完全休息,故其含量降至零或背景值。第八日(第二周)再回至工作場所時,則又可從頭來起,而不受過去累積之影響。由此可見,工作的休閑時間是極重要的,如因加班而縮短休閑時間,則基線增高,若除去周末,則更可能使暴露量產生危險。

反過來說,有益的東西亦可有害,「量」是決定的因素。例如維他命是身體的必需品,許多病症都是由缺乏維他命引起,但如過量服用,則不但無益,甚至致病或致死。下表說明即使常見的食物中所含的某幾種物質,如果攝取過量亦可致死。

【瀏覽原件】

此外,許多物質常有正負兩面的效應。例如:我們的飲食中如果多吃含低血脂肪食物,雖可減少心臟病的機率,但是同時卻增加患大腸癌之機率。肉類腌制時加硝,是人類對保存食物技術上的一大成就,因硝能遏阻肉毒素(bolulison)之生長,肉毒素是極毒的物質,未發明用硝以前,常是吃腐肉致死的原因。但硝卻增加罹患胃癌之機率。

毒性物質進入人體的方式

毒性作用的產生,第一個條件是毒性物質進入人體與組織接觸,然後才能對組織產生作用,使組織喪失原有的功能,而造成毒性效應。所以,毒物如不能與生物體接觸,則不能產生作用。是以在一密閉器皿內之有劇毒物(如NaCN,或As2O3)對人體健康並無影響。了解毒物進入人體的途徑,則可設法避免毒物的侵入。毒物進入人的途徑不外由空氣吸入、皮膚吸收或食入三種。茲分述如下:

一、由呼吸進入人體:這類污染物包括所有浮游在空氣中的污染物。以形態而分則可分為氣體、蒸氣及粒狀物。其中粒狀物可含噴霧、塵粒、霧氣、煙汽、水滴、煙霧及煙等。

雖然醫院急診室中,中毒的病人大都是因為誤食毒性物質,或有意服毒,才造成生命的危險現象,但因環境中或工作環境中,污染物使人致病致死的原因,卻大不相同。空氣中污染物的影響,遠較皮膚吸收或食入之影響來得大。

空氣污染是工業上最嚴重的污染,也是最棘手的問題,為什麼呢?因為人人必須呼吸,人可以幾星期不吃飯,幾天不喝水,但只能幾分鍾不吸氣。人體的每個器官,每種組織都在呼吸,嚴格來說就是吸取氧氣,放出二氧化碳,而所有氣體的交換,卻必須借重呼吸道。人體的呼吸道包括鼻、氣管、支氣管、肺囊,支氣管分叉達25~100百萬小支,而這些微氣管,最後終於30億個肺囊。人氣管的橫斷面其面積不過2平方公分,而肺囊的總面積卻達8000平方公分。肺的表面積在靜止時約為27.87平方公尺,深呼吸時可達92.90平方公尺。一個人正常工作八小時,約需吸入8.50立方公尺之空氣,人體表面的皮膚不過0.57立方公尺。

有毒物質對人體作用時,必須先接觸。因而接觸面越廣,則受到傷害越大。人體肺部的表面積即使是在靜止狀態時,亦是全部皮膚面積的15倍,無怪乎由呼吸進入人體,接觸最廣。

空氣中之污染物,進入鼻腔因其顆粒大小不同,而分布於呼吸道之各個不同部位。粒狀直徑 5 ~ 50μ者,大都沈集在鼻腔;4 ~ 5μ則積於肺;1μ則有一半在肺中沈積,另一半呼出;而小於0.5μ則有60%留在肺囊,其他呼出體外。污染物一旦達到肺囊,則其毒性作用因其溶解度及化學活性而異,其溶解度高而化學活性大者,常造成急性發炎及肺水腫;溶解度低者,則經血液而帶至其他目的器官。

吸入污染物其對肺臟之不良影響,大約可分為三大類:

(一)噴霧及塵粒(aerosols and sts),此類物質在肺囊沈積,則可能產生組織之破壞或反應,乃至物理性之阻塞,而使可用肺表面積減少。例如石棉塵與煤塵造成的塵肺症,即屬此類。

(二)有毒氣體其與呼吸道組織直接產生反應者,例如活性高、溶解度低的化合物,如NO2、光氣等,則能進入較深的部位,會對黏膜產生化學性灼傷,導致肺水腫,直接影響肺囊之氣體交換。又如活性高、溶解度亦高的SO2、NH3等,因極易溶於水故常在鼻腔時已溶解,而產生種種上呼吸道疾病,極少有機會進入支小氣管。

(三)有毒氣體或噴霧(aerosols)亦有與肺不發生作用,但直接進入血液者。其作用有的是與血液作用,或經血液而達其他組織細胞而產生作用,例如CO,即與肺不發生影響,但經肺囊進入血液與血紅素結合,而影響血紅素與氧結合之能力因而使人窒息。

其他如金屬煙塵(fume)因顆粒極小,可自由進出肺囊,常可產生急性或慢性的不同作用。例如氧化鎘吸入過量,可產生急性之肺水腫乃至死亡,若長期慢性之吸入,則造成腎臟疾病。

呼吸系統其實也有極好的防衛系統,在我們的氣管里的圓柱形細胞上,有纖毛生長。大約每個細胞有200個纖毛,這些纖毛一天到晚前後擺動,而其快速的動作慢慢將污染物朝鼻子及喉嚨推動。另有兩種細胞分泌黏液,纖毛的揮動使黏液向上運動,任何沈積在肺部的東西就靠這種運動從肺中清出,最後到喉嚨,再吞入胃裡。這種功效對肺來說自然是十分重要。因此任何阻礙使纖毛推動能力減低的作用,都可使污染物在肺中存留的時間增長,而可導致肺中毒。所以,即使吸入致癌性物質如benzo-α pyrene,情況並不嚴重,但如同時吸入SO2,因SO2破壞了纖毛之清潔作用,則足以增長致癌性物質留在肺中的時間,而產生致癌作用。

此外在肺中還有噬食細胞(phagocyte),可以將粒狀物質運到纖毛區或到淋巴地區,或到肺膜地區等,但是有些物質也可以破壞噬食細胞。這些物質當然也會使組織產生病變,塵肺病可能就是這種原因造成的。

一個健康的肺,八小時通常能將污染物清除。此外,支氣管碰到刺激性物質時,肌肉收縮,使氣管縮小,減少刺激物的進入。咳嗽、打噴嚏,亦可排出上呼吸道的剌激性物質。大的顆粒,直徑在10μ以上通常在達到肺囊以前早就沈積。只有非常小的塵粒及霧狀物才會大量達到肺囊,因此小的粒狀物質比大的害處大。

二、由皮膚吸收而進入人體:有毒物質由皮膚吸收而進入人體,是職業性暴露的重要途徑之一。有些物質造成的職業性暴露,往往因其蒸氣壓低,在空氣中濃度低而被忽略,但由於工人皮膚接觸而造成傷害,故應特別注意。

皮膚接觸有毒物質後,有四種可能:(一)皮膚成為有效防阻;(二)因作用而產生刺激(irritation);(三)產生皮膚過敏;(四)物質進入血液至目的器官而產生種種病變。

一般而言,有機物均易為表皮吸收,皮膚的吸收常因溫度與濕度而增加。皮膚吸收常是先吸附再吸收。故已污染的工作服亦是皮膚吸收的主要來源。

工業皮膚病是指在工作場所,因與剌激性物質接觸而產生的皮膚炎症,其現象大部是紅腫、發熱、癢,甚至有痛感,如內皮不受影響則表皮常可完全恢復,一般而言可分兩種。

(一)刺激性皮膚病:可因物理性原因引起者如機械,強熱與強冷;可因化學性引起者,如:酸鹼等。此類作用可引起皮膚發炎,但不會產生過敏,約有2,000種以上之化學物質均屬此一類。

活性極強的物質如酸鹼,只需一碰到,立即產生反應,反之,如清潔劑等則須經反覆接觸才發生反應,有機溶劑大都屬於此類。

(二)過敏性皮膚炎病:此類能引起過敏性之物質,最需注意,因在接觸初期並無現象。其潛伏期可能是數日或數月,但一旦該作業員引起過敏,則即便是極微量之暴露,亦可能引起極嚴重之後果,且影響范圍可包含手、臂、臉,甚至全身。因過敏性皮膚炎症,並不局限在接觸處。

過敏一旦產生,除非能使其完全不接觸,否則無法控制,故常使工人不能回到原來的工作場所。如善用防護面具,並能使他完全不接觸,則可繼續工作,例如:Ni,Cr等。但如該物質之蒸氣壓高,會溢入空氣,例如甲醛、異氰酸甲酯(isocyanates)等,那麼控制它便十分困難了。

(三)由吞食進入人體:有毒物質亦可經由口腔之吞食進入人體。人從呼吸道吸入之有毒粒狀物,經由氣管的鞭毛作用,推向喉嚨然後吞入;另外,亦可由遭受污染之食物帶入,例如骯臟的手,在吸煙、拿飲料、取食物時將食物污染。

毒性分類及毒物暴露方法

物質的毒性作用常以LD50或LC50(lethalconcentration,吸入之濃度使50%之動物致死)來表示,一般以單位體重所攝取毒物量,所產生的影響來比較,亦即造成一半實驗動物發生死亡的現象來比較。從極毒到無害共分六等級,表一列出這六個等級的一般公認界限。

毒性效應又可分為急性、慢性及延遲性三種中毒現象。一次較大量的暴露,即產生系統性的損害,立刻產生臨床現象或死亡,叫做急性中毒。例如氰化物中毒,可使組織立即缺氧而死亡。慢性中毒是對毒物質經過一段時間的重復暴露,少量毒性物質因未能完全排出體外,逐漸累積至某一程度而造成系統性的破壞。例如有機溶劑,長期吸入後造成肝臟之疾病。慢性中毒,是指三個月以上才產生的中毒現象;延遲性中毒則界於急性與慢性之間。

有時,同一物質,大量暴露則產生急性中毒,少量暴露則產生慢性中毒。急性與慢性中毒可以產生不同的症狀,例如大量吸入四氯化碳,急性中毒時是中樞神經麻痹,少量經常吸入則造成慢性中毒的肝損傷。三氧化二砷急性中毒時是消化系統出血、嘔吐、下痢等,但慢性中毒則為皮膚病,周邊神經疾病。鉛中毒,急性是腸胃受傷,慢性中毒則使造血系統產生病變,引起貧血症。毒性物質暴露的方法常常是影響毒性的原因,因為不同的暴露方法決定化學物質進入人體的「量」;而不同的暴露方法又決定不同的代謝過程,因而決定人體內毒物代謝的歷程。毒性效應受下列三種因素影響:一、各種組織器官接觸的次序;二、生理代謝作用及三、目的器官。

以上三種原因即造成不同效應,因此,維他命D如果食入過量則造成急性(高毒性)中毒,但如皮膚接觸,則根本無毒,不產生任何急性或慢性效應。又如汞,汞元素毒性很低,與皮膚接觸甚至誤吞入少許,均不產生傷害。但如由空氣吸入其蒸氣,則在體內可以產生有機汞,會造成慢性中毒。有機汞如經食入亦會造成中毒現象。因此,如污染的水中含汞,由魚貝類吸收後變成有機汞,再由人類吸收則能變成病變。因此急性慢性中毒,常常因關繫到不同的系統、不同的器官、不同生化步驟,而產生不同的症狀。

幾個關心的問題

戴奧辛

戴奧辛(dioxin)實際上代表了一族的化合物,它的基本構造是兩個氧原子將兩個苯連結在一起(見圖三),其中幾個氫原子均可被氯取代。所以如以不同數目之氯原子取代其中的氫,則可共得75種不同的氯化物,這是為什麼我們說戴奧辛的分子結構很復雜。其中最出名的一種,也是大家認為毒性最高的是2,3,7,8 tetrachlorodibenzo-p-dioxin,簡寫成T C D D。T C D D是製造除草劑2,4,5-T及抗菌劑hexachlorophene之副產物。

T C D D被稱為世紀之毒,主要是因為1973~78年間,所做的動物急性毒性試驗得到的資料,顯示T C D D對幾種動物的毒性(見表二):戴奧辛對天竺鼠毒性最強,口服的0.6微克/公斤即達50%的致死量;對地鼠(hanster)最弱,其LD50為1,157微克/公斤,差別達3,000倍之巨。其實戴奧辛對人的毒性並不如想像的嚴重。雖然,它的毒性曾為新聞的焦點,但實際上,可以證實因戴奧辛而死亡的人一個也沒有,也並未能證實有嚴重的慢性毒性。在好幾個工廠意外事件中,最嚴重的影響是產生氯痤瘡,一種因氯化物產生的皮膚病。

社會大眾對戴奧辛的恐懼,不僅是因為它的毒性高(即使是1,157微克/公斤仍屬高毒性),更因為在動物實驗中,T C D D在13×10-9克/公斤/天之劑量下即對小白鼠,能引起畸胎,也證實T C D D對小白鼠及老鼠可引起癌腫。

值得一提的是兩次由犯人所做的志願實驗資料,其一是在60人志願試驗者,接受200~8000毫微克(即3~114毫克/公斤,對平均70公斤體重而言),二周後再重復一次。結果,沒有任何人有氯痤瘡或其他任何臨床症狀,而這個濃度對兔子是會產生氯痤瘡的。第二次是10個志願犯人,以107,000毫微克/公斤之劑量擦於皮膚,結果其中8人產生氯痤瘡,但亦無其他症狀。由此可見,戴奧辛對人類的毒性遠較我們估計為低,而社會大眾的恐懼情緒、政府機構對證據不足之情況下反應的態度,實為引發整個「戴奧辛惶恐」的原動力。

黃樟素

九層塔含黃樟素的問題,曾經一度引起社會極度矚目,在消費者杯弓蛇影,草木皆兵的心情下,甚至使市場上九層塔滯銷,炒蚵仔煎不敢用。九層塔中黃樟素的含量究竟是否足以造成健康的風險,且讓我們來做一個檢討。根據報導,在動物試驗中1 ppm的黃樟素(safrole),不產生臨床症狀。假設這個數據也可引用到人類,那麼我們可做一個簡單的計算:

假設人的體重量60公斤,則無症狀暴露量為

1微毫克/克×60×103=60毫克黃樟素今九層塔中黃樟素之含量為300 ppm(據報載),一盤蚵仔煎約用20克之九層塔,每盤蚵仔煎所含之黃樟素為300微毫克/克×20克=6,000微毫克=6毫克,亦即吃10盤蚵仔煎,你食入的九層塔即可能給了你太多的黃樟素,但誰一天吃10盤蚵仔煎呢?

風險預估

對毒性物質可能引起的災害,怎樣來做風險預估呢?圖四及圖五將風險預估及訂定風險相應措施所應採的步驟簡單的表示出來。簡單的說風險預估包括:一、危害的鑒定——該危險物品是否會造成此一特定不良效果;二、能否建立劑量效應關系?其關系如何?又暴露劑量對人體反應的關系如何(經意外事件來估計)?三、暴露量之量度、評估——各種案件下,評估目前暴露之情況或可能的暴露情況。

根據以上的資料再來做風險率的鑒定,即10萬人口(或百萬人口)中,可能產生不良作用之人口、可能發生的機率以及發生的嚴重性,再由此來採取行動。由此可知,健康的風險,必須就物質對人體的毒性、暴露方式、暴露量來決定。真正的健康風險並不等於社會大眾的恐懼,我們對毒性物質可能引起的災害,應當冷靜的以科學方法估計其風險率,採取預防的相應措施,而不是以恐懼的情緒來左右現實。

B. 化學性肝損傷有啥症狀,健安適護肝片有幫助嗎

健安適護肝片對化學性肝損傷有輔助保護功能的哦,酒精、葯物、化學物質都可能造成肝臟的損傷。一旦形成化學性肝損傷,患者就會出現惡心、腹脹、腹痛⌄尿黃、皮膚瘙癢等情況。這時候改變生活和飲食習慣,多攝入一些護肝食物對身體會好一些。像水飛薊賓就是目前公認有護肝作用的天然活性成分,還有葛根,它是解酒毒的,還能抑制炎症細胞;丹參也對肝臟很友好,以及能降低轉氨酶指數的五味子,這些都是中成葯,很天然,健安適護肝片就含有這些成分,安全養肝護肝。

C. 有哪些常見但是卻危害健康的化學物質

食品安全危害(Food safety hazards)是指潛在損壞或危及食品安全和質量的因子或因素,包括生物、化學以及物理性的危害,對人體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 危險。一旦食品含有這些危害因素或者受到這些危害因素的污染,就會成為具有潛在危害的食品(Potentially hazardotIs foods),尤其指可能發生微生物性危害的食品。
食品安全危害可以發生在食物鏈的各個環節,其差異較大,按照HACCP危害分析的通常分類,有四種類型。
一、生物性危害
常見的生物性危害包括細菌、病毒、寄生蟲以及黴菌。
1.細菌
按其形態,細菌分為球菌、桿菌和螺形菌;按其致病性,細菌又可分為致病菌、條件病菌和非致病菌。食品中細菌對食品安全和質量的危害表現在兩個方面。
(1)引起食品腐敗變質。
(2)引起食源性疾病。若食品被致病菌污染,將會造成嚴重的食品安全問題。
2.病毒
病毒非常微小,不僅肉眼看不見,而且在光學顯微鏡下也看不見,需用電子顯微鏡才能察覺到。病毒對食品的污染不像細菌那麼普遍,但一旦發生污染,產生的後果將非常嚴重。
3.寄生蟲
在寄生關系中,寄生蟲的中間宿主具有重大的食品安全意義。畜禽、水產是許多寄生蟲的中間宿主,消費者食用了含有寄生蟲的畜禽和水產品後,就可能感染寄生蟲。例如吸蟲(Trematoles)中間宿主是淡水魚、龍蝦等節肢動物,生吃或烹調不適,會使人感染吸蟲。
4.黴菌
黴菌可以破壞食品的品質,有的產生毒素,造成嚴重的食品安全問題。例如黃麴黴素、雜色麴黴素、赭麴黴素可以導致肝損傷,並具有很強的致病作用。
二、化學性危害
常見的化學性危害有重金屬、自然毒素、農用化學葯物、洗消劑及其他化學性危害。
1.重金屬
重金屬,如汞、鎘、鉛、砷等,均為對食品安全有危害的金屬元素。食品中的重金屬主要來源於三個途徑:(1)農用化學物質的使用、工業三廢的污染;(2)食品加工過程所使用不符合衛生要求的機械、管道、容器以及食品添加劑中含有毒金屬;(3)作為食品的植物在生長過程中從含高金屬的地質中吸取了有毒重金屬。
2.自然毒素
許多食品含有自然毒素,例如發芽的馬鈴薯(土豆)含有大量的龍葵毒素,可引起中毒或致人死亡;魚膽中含的5一a鯉醇,能損害人的肝腎和心腦,造成中毒和死亡;霉變甘蔗中含3一硝基丙醇,可致人死亡。自然毒素有的是食物本身就帶有,有的則是細菌或黴菌在食品中繁殖過程中所產生的。
3.農用化學葯物
食品植物在種植生長過程中,使用了農葯殺蟲劑、除草劑、抗氧化劑、抗菌素、促生長素、抗霉劑以及消毒劑等,或畜禽魚等動物在養殖過程中使用的抗生素,合成抗菌葯物等,這些化學葯物都可能給食物帶來危害。世界各國對農用化學葯物的品種、使用范圍以及殘留量作了嚴格限制。例如歐盟規定,中國出口到歐洲的蜂蜜中氯黴素的殘留不得超過0.1ng/mL。
4.洗消劑
洗消劑是一個常被忽視的食品安全危害。問題產生的原因有:(1)使用非食品用的洗消劑,造成對食品及食品用具的污染;(2)不按科學方法使用洗消劑,造成洗消劑在食品及用具中的殘留。例如,有些餐館使用洗衣粉清洗餐具、蔬菜或水果,造成洗衣粉中的有毒有害物毒,如增白劑等,對食品及餐具的污染。
5.其他化學危害
化學性危害情況比較復雜,污染途徑較多,上面講的是一些常見的、主要化學性危害,還有濫用食品添加劑、機械潤化油等其他化學性危害。
三、物理性危害
物理性危害與化學性危害和生物性危害相比,有其特點,往往消費者看得見。因而,也是消費者經常表示不滿和投訴的事由。物理性危害包括碎骨頭、碎石頭、鐵屑、木屑、頭發、蟑螂等昆蟲的殘體、碎玻璃以及其他可見的異物。物理性危害不僅令食品造成污染,而且時常也損壞消費者的健康。
四、轉基因食品的危害
自從1973年,美國斯坦福大學的科恩教授開發成功轉基因技術,轉基因技術被逐漸應用於農產品的生產,但轉基因食品是否安全,目前卻沒有一個人能做出肯定的回答。1999年3月,《自然》雜志發表了康乃爾大學Losey等人認為轉基因作物有毒性的論文,引起了世界的震驚,其報道的轉基因Bt玉米毒死黑脈金斑蝶的幼蟲可謂轉基因作物短期不良反應的一個實例12]。據推測,長期不良效應的發現正如六六六、DDT、PPA等葯物的不良效應一樣需要一定時間。歐盟國家在2000年6月決定暫停轉基因產品的種植和流通,日本曾對轉基因食品的安全性深信不疑,但自Losey等人的論文發表後,也將重新對轉基因食品的安 全進行進一步研究。轉基因技術的應用一方面給食品行業的發展帶來前所未有的機遇,另一方面轉基因食品安全的不確定性也給食品安全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挑戰。

D. 食品安全危害有哪些

1、物理危害物,理性危害包括碎骨頭、碎石頭、鐵屑、木屑、頭發、蟑螂等昆蟲的殘體、碎玻璃以及其他可見的異物。物理性危害不僅令食品造成污染,而且時常也損壞消費者的健康。
2、食品中的放射性污染,包括各種放射性同位素污染食品原料等造成的危害。魚類等水產品對某些放射性核素有很強的富集作用,因此需特別引起重視。
3、化學危害,食品中的化學危害是指有毒的化學物質污染食物而引起的危害。化學性危害能引起急性中毒或慢性積累性傷害,包括天然存在的化學物質、殘留的化學物質、加工過程中人為添加的化學物質、偶然污染的化學物質等。
4、真菌性危害,食品中真菌性危害主要包括真菌及其毒素,有毒蘑菇對食品造成的危害。黴菌可以破壞食品的品質,有的產生毒素,造成嚴重的食品安全問題。例如黃麴黴素、雜色麴黴素、赭麴黴素可以導致肝損傷,並具有很強的致病作用。與細菌毒素不同,黴菌毒素可以耐受高溫。
5、病毒性危害,病毒非常微小,不僅肉眼看不見,而且在光學顯微鏡下也看不見,需用電子顯微鏡才能察覺到。病毒對食品的污染不像細菌那麼普遍,但一旦發生污染,產生的後果將非常嚴重。

E. 肝不好的人,應該怎麼樣保肝

回答一個備受關心的問題,這篇文章把“保肝”這件事說透:

有部分朋友可能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比如乙肝、經常飲酒、高脂飲食、服用部分葯物等,導致肝功能不太好,又不敢亂用葯,去找醫生,醫生也只能告訴你,戒酒、低脂飲食,有的人就這樣一直拖著,拖成了肝病。保肝其實不僅指排除誘變因素,而且還包含採取方法提高肝臟功能。

要保肝,首先要明確自己肝不好的原因

當肝臟受到某些致病因素的損害,就會引起肝臟形態結構的破壞和肝功能的異常。這些因素可能包括上面提到的嗜肝性病毒、大量飲酒、高脂飲食,黃麴黴毒素等。

所以,除排除誘因之外,保肝,有很多條途徑,可以通過飲食、可以通過運動、可以服用保肝葯,不管哪條途徑,歸結起來都是三個方面:1、減輕肝臟負擔,2、增加肝臟營養,3、改善肝臟供血。

1、減輕肝臟負擔,是最重要的。別給肝臟太大負擔。不飲酒,不過多食用高蛋白高脂肪的食物。如果肝臟有損傷,甚至肝功能不全了,更要注意了。肝臟有強大的代償及修復功能,但是架不住長期的霍霍。2、營養供給要跟上。這里不是要高蛋白飲食,而最好是氨基酸、肌苷等物質,是肝臟細胞修復所必要的。黃瓜、芹菜、菠菜、花椰菜、海帶等可常食用,對肝臟好。因為所含的B族維生素和維生素D直接或間接參與肝臟的代謝過程,維生素C和維生素E可抵抗肝臟氧化,保持肝細胞活力。3、不要熬夜勞累,適當鍛煉身體。熬夜通常面部出油比較嚴重,特別是對於本身就有肝臟疾病的人群來說,熬夜會讓其病毒變得更加活躍,或會因此讓身體處於更加危險的狀態。

如果說,護肝葯有護肝降黃、護肝降酶、護肝解毒等之分的話,保肝護肝保健品則主要是通過提供肝臟修復的營養物質來間接保肝護肝。所以從這個角度講,何苦花那些冤枉錢呢?

【不葯博士】簡介

博士,執業葯師,高級營養師,守護生命健康,拒絕偽養生,手把手調養一個健康的你!

F. 影響食品安全的主要危害和因素有哪些,如何防範

食品安全危害可以發生在食物鏈的各個環節,其差異較大,按照HACCP危害分析的通常分類,有四種類型。
一、生物性危害
常見的生物性危害包括細菌、病毒、寄生蟲以及黴菌。 1.細菌 按其形態,細菌分為球菌、桿菌和螺形菌;按其致病性,細菌又可分為致病菌、條件病菌和非致病菌。食品中細菌對食品安全和質量的危害表現在兩個方面。 (1)引起食品腐敗變質。 (2)引起食源性疾病。若食品被致病菌污染,將會造成嚴重的食品安全問題。 2.病毒 病毒非常微小,不僅肉眼看不見,而且在光學顯微鏡下也看不見,需用電子顯微鏡才能察覺到。病毒對食品的污染不像細菌那麼普遍,但一旦發生污染,產生的後果將非常嚴重。 3.寄生蟲 在寄生關系中,寄生蟲的中間宿主具有重大的食品安全意義。畜禽、水產是許多寄生蟲的中間宿主,消費者食用了含有寄生蟲的畜禽和水產品後,就可能感染寄生蟲。例如吸蟲(Trematoles)中間宿主是淡水魚、龍蝦等節肢動物,生吃或烹調不適,會使人感染吸蟲。 4.黴菌 黴菌可以破壞食品的品質,有的產生毒素,造成嚴重的食品安全問題。例如黃麴黴素、雜色麴黴素、赭麴黴素可以導致肝損傷,並具有很強的致病作用。
二、化學性危害
常見的化學性危害有重金屬、自然毒素、農用化學葯物、洗消劑及其他化學性危害。 1.重金屬 重金屬,如汞、鎘、鉛、砷等,均為對食品安全有危害的金屬元素。食品中的重金屬主要來源於三個途徑:(1)農用化學物質的使用、工業三廢的污染;(2)食品加工過程所使用不符合衛生要求的機械、管道、容器以及食品添加劑中含有毒金屬;(3)作為食品的植物在生長過程中從含高金屬的地質中吸取了有毒重金屬。 2.自然毒素 許多食品含有自然毒素,例如發芽的馬鈴薯(土豆)含有大量的龍葵毒素,可引起中毒或致人死亡;魚膽中含的5一a鯉醇,能損害人的肝腎和心腦,造成中毒和死亡;霉變甘蔗中含3一硝基丙醇,可致人死亡。自然毒素有的是食物本身就帶有,有的則是細菌或黴菌在食品中繁殖過程中所產生的。 3.農用化學葯物 食品植物在種植生長過程中,使用了農葯殺蟲劑、除草劑、抗氧化劑、抗菌素、促生長素、抗霉劑以及消毒劑等,或畜禽魚等動物在養殖過程中使用的抗生素,合成抗菌葯物等,這些化學葯物都可能給食物帶來危害。世界各國對農用化學葯物的品種、使用范圍以及殘留量作了嚴格限制。例如歐盟規定,中國出口到歐洲的蜂蜜中氯黴素的殘留不得超過0.1ng/mI。 4.洗消劑 洗消劑是一個常被忽視的食品安全危害。問題產生的原因有:(1)使用非食品用的洗消劑,造成對食品及食品用具的污染;(2)不按科學方法使用洗消劑,造成洗消劑在食品及用具中的殘留。例如,有些餐館使用洗衣粉清洗餐具、蔬菜或水果,造成洗衣粉中的有毒有害物毒,如增白劑等,對食品及餐具的污染。 5.其他化學危害 化學性危害情況比較復雜,污染途徑較多,上面講的是一些常見的、主要化學性危害,還有濫用[2]、機械潤化油等其他化學性危害。
三、物理性危害
物理性危害與化學性危害和生物性危害相比,有其特點,往往消費者看得見。因而,也是消費者經常表示不滿和投訴的事由。物理性危害包括碎骨頭、碎石頭、鐵屑、木屑、頭發、蟑螂等昆蟲的殘體、碎玻璃以及其他可見的異物。物理性危害不僅令食品造成污染,而且時常也損壞消費者的健康。
四、轉基因食品的危害
自從1973年,美國斯坦福大學的科恩教授開發成功轉基因技術,轉基因技術被逐漸應用於農產品的生產,但轉基因食品是否安全,目前卻沒有一個人能做出肯定的回答。1999年3月,《自然》雜志發表了康乃爾大學Losey等人認為轉基因作物有毒性的論文,引起了世界的震驚,其報道的轉基因Bt玉米毒死黑脈金斑蝶的幼蟲可謂轉基因作物短期不良反應的一個實例。據推測,長期不良效應的發現正如六六六、DDT、PPA等葯物的不良效應一樣需要一定時間。歐盟國家在2000年6月決定暫停轉基因產品的種植和流通,日本曾對轉基因食品的安全性深信不疑,但自Losey等人的論文發表後,也將重新對轉基因食品的安全進行進一步研究。轉基因技術的應用一方面給食品行業的發展帶來前所未有的機遇,另一方面轉基因食品安全的不確定性也給食品安全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挑戰。
防範:1每個企業都應制定和實施衛生標准操作程序或類似文件,以說明企業如何滿足和實施如下衛生條件和規范: 2與食品或食品表面接觸的水的安全性或生產用冰的安全; 3食品接觸表面(包括設備、手套和外衣等)的衛生情況和清潔度; 4防止不衛生物品對食品、食品包裝和其他與食品接觸表面的污染及未加工產品和熟制 品的交叉污染; 5洗手間、消毒設施和廁所設施的衛生保持情況; 6防止食品、食品包裝材料和食品接觸表面摻雜潤滑劑、燃料、殺蟲劑、清潔劑、消毒 劑、冷凝劑及其他化學、物理或生物污染物; 7規范的標示標簽、存儲和使用有毒化合物; 8員工個人衛生的控制,這些衛生條件可能對食品、食品包裝材料和食品接觸面產生微 生物污染; 9消滅工廠內的鼠類和昆蟲。 10每個企業應該對實施SSOP的情況進行檢查、記錄,並將記錄結果存檔、備查。對各類食品實施GMP應按照已經發布或參照相關的良好生產規范,以確定加工產品的設施、方法、操作和控制是否安全,以及這些產品是否在衛生條件下加工。

G. 合輝牌和泰顆粒有什麼作用

合輝牌和泰顆粒主要含有黨參提取物 , 枳椇子提取物 , 紅景天提取物 , 糊精 , 甜菊糖苷 , 紅茶香精等原料,和泰顆粒作用主要是對化學性肝損傷有輔助保護功能,對胃粘膜有輔助保護功能,適合有化學性肝損傷危險者和輕度胃粘膜損傷者人群服用。

H. 化工廠職業病危害有哪些

因為在化工生產中許多化工產品的原料、中間體與產品都是有毒物質,加之生產過程中需要的輔助物料,以及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副產物等,也均可能是有毒物質,因此作業人員在化工生產中大多會接觸到毒物;同時許多作業都會接觸到粉塵;雜訊對工人的影響也很大。總結出來就是有毒氣體、粉塵和雜訊。

I. 化學性肝損傷指什麼,肝功能受損者,如何調整飲食

日常當我們聽到肝功能受損,可能會先聯繫到乙肝。小番健康提醒,肝臟其實最容易受到化學性毒害,即化學肝損傷。肝臟既是最大的消化腺,也是人體解毒器官。所以化學毒素都需要進入這里進行轉化。 肝功能受損與化學性肝損傷 隨著肝功能檢查與肝損傷判斷的普及,除了乙肝之外,我們還應該預防酒精肝和脂肪肝,因為在化學性損傷之中,它們的佔比最高,同樣是肝損傷致病因素。脂肪肝的致病因素主要包括過度飲酒、肥胖、糖尿病。脂肪肝高發於高脂飲食者、肥胖者、過度飲酒者、老年內分泌患者、慢性肝病患者。 脂肪肝同樣能夠引起轉氨酶升高,小番健康提醒,脂肪肝或高發人群除了定期復查肝功能,還應該復查肝臟B超。脂肪肝引起的轉氨酶升高不可以任其發展下去,否則同樣也有惡變可能。 輕度酒精肝、酒精肝、酒精性脂肪肝、酒精性肝纖維化、酒精性肝硬化,這是一條可能發展的惡變趨勢。酒精已經成為化學性肝損傷主要原因,例如長期過量飲酒不僅增加肝臟代謝負擔,還可能誘發酒精肝。 肝功能受損如何調整飲食? 對一般肝病人群提倡低脂肪、低糖、高纖維素、高蛋白質的飲食方法。減少甜食以及動物脂肪,增加蔬果和高蛋白質食物。盡量不攝入含有酒精的飲料,由於飲酒過度會引發肝損傷,導致維生素B族缺少,所以日常若還有少量飲酒者應當及時補充維生素B族。 為了降低腸道毒素對肝臟的負擔,小番健康提醒,可以增加一些有益腸道的益生菌,既能夠改善腸道紊亂,又可以減少肝臟排毒。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J. 肝損傷的5種跡象,不要不當一回事,要趕快養肝

肝臟是體內的重要器官,每天執行多項重要任務以保持身體運轉,包括調節血液中的氨基酸水平、生產膽固醇、產生膽汁以幫助消化等。肝損傷會對身體產生重大的影響,了解肝損傷的症狀,對於治療和恢復肝臟功能非常重要。

1、皮膚和眼睛發黃

肝損傷的最常見指標之一是眼睛和皮膚發黃,這是黃疸的症狀。黃疸是由於血液中膽紅素含量較高引起的,膽紅素是從血液中分解出來的血紅蛋白的產物。

2、皮膚發癢

盡管皮膚發癢可能有許多不同的原因,但有時也是某些類型肝損傷的表現。這通常是肝臟的膽管發炎或肝炎或葯物引起的肝損傷的結果。

3、容易瘀傷

肝臟產生許多必需的蛋白質,其中一種是白蛋白,負責使分子通過血流,另外一些則可以促使血液正常凝結。因此,一旦肝臟受損,通常會很容易瘀傷,因為肝臟會釋放較少的凝血蛋白。

4、水分滯留

水分滯留通常是在晚期肝病或肝硬化期間發生的。肝臟受損導致肝臟的血管壓力增加,液體循環也會減少。發生這種情況時,水會滯留在腹部或手腳中。

5、尿液顏色深

肝臟疾病會導致血液中膽紅素含量較高,膽紅素通過腎臟排泄並作為尿液沖洗掉,尿液也變成深黃色。如果發現尿液顏色深,並且眼睛和皮膚發黃,則很可能是肝結石或某些類型的肝臟疾病。

1、吃 健康 食品

在每頓飯中食用高質量的新鮮水果、蔬菜和瘦肉、魚和堅果等,這樣可以最大程度地減少每天攝入的毒素,並減少已經肝臟的工作量。

此外,咖啡已被證明可以保護肝臟免受損害,藍莓、蔓越莓和葡萄柚等高抗氧化劑食品,可以減少肝臟中有害結締組織堆積的數量,從而減少肝臟炎症和損害。

肝臟負責過濾掉進入體內的任何有毒物質,因此修復肝臟最重要的事情之一就是停止進食有害食物,包括經過大量加工並富含人工成分的食物,例如糖果、碳酸飲料、酒精和其他含有有害化學物質的食品。

2、避免環境毒素

雖然幾乎不可能避免接觸環境毒素,但是可以將毒素減至最少,從而保護肝臟。許多清潔產品和化妝品都含有對羥基苯甲酸酯、阻燃劑、激素破壞劑和其他必須由肝臟處理的化學物質,這給肝臟增加了壓力。

肝損傷通常是由於生活方式因素造成的,如果發現肝臟受損的跡象,請立即與醫生聯系。除了醫生的建議外,還可以採取多種措施來自然修復和治癒肝損傷。讓飲食更 健康 並避免主要毒素,可以極大地減輕肝臟的負擔,讓肝臟有機會自我修復。

# 健康 科普排位賽# #家庭醫生超能團#

閱讀全文

與哪些情況引起化學性肝損傷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660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330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268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954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05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321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18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628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297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949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981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02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11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753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169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259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553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348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14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9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