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化學知識 > 岩漿岩主要包括哪些化學成分

岩漿岩主要包括哪些化學成分

發布時間:2023-02-06 11:15:51

『壹』 岩漿岩的化學成分

地殼中存在的所有元素在岩漿岩中幾乎都有發現,但最主要的是O、Si、Al、Fe、Mg、Ca、Na、K、Ti、Mn、P、H等12種元素;它們佔地殼總質量的99%以上,稱為主要造岩元素。因岩漿岩的化學成分常用這些元素的氧化物質量分數來表示,因此常用造岩氧化物來表示岩石的成分。據統計,造岩氧化物的含量在不同的岩漿岩中變化很大,如表1-2、表1-3所示。

表1-2 岩漿岩的化學成分及含量變化

表1-3 中國各岩漿岩的平均化學成分(wB/%)

*括弧內的數值為統計樣品數。 (據黎彤等,1963)

從上述兩表可以看出,絕大多數岩漿岩以SiO2含量為最多,其次為Al2O3,它們的變化通常反映了岩漿岩的化學性質並影響礦物成分。因此,在研究岩漿岩時,常依據SiO2含量,將岩漿岩劃分為不同的類型,即SiO2含量<45%,為超基性岩,45%~52%,為基性岩,52%~66%,為中性岩,>66%,為酸性岩。

岩漿岩中的主要造岩氧化物含量變化是有規律的,從圖1-1和表1-3中可以看出,從超基性岩至酸性岩,隨著SiO2增加,FeO、MgO逐漸減少,K2O、Na2O漸顯增加,CaO和Al2O3由超基性的純橄欖岩至基性的輝長岩增加較大,隨後向中性的閃長岩、酸性的花崗岩則減少。

岩漿岩中除主要和次要造岩氧化物以外,常有一些含量甚微的元素(總量<1),稱為微量元素(trace elements),如:Li、Be、Nb、Ta、Sr、U、Th、Zr、Hf、Rb、Cs、Pb、Zn、Sn等。這些元素雖然量微,但在有利條件下可富集成礦,有的可用以研究岩漿岩的成因,所以具有重要的意義。

岩漿岩中還常含有微量的稀土元素(REE),即元素周期表中的鑭系元素和Y,共16種元素;它們又可分為輕稀土(即鈰族元素)及重稀土(即釔族元家)。稀土元素賦存於岩石中而且不易遭受後期變化,所以常用作研究岩漿的起源、演化和岩漿岩成因。常應用的稀土元素特徵值包括稀土元素總量(∑REE)、輕稀土(LREE)和重稀土(HREE)及其比值、銪異常值(Eu/Eu*)、球粒隕石標准化值(岩石/球粒隕石)(圖1-2)以及其他一些比值,不同成因的岩石,這些值和比值有很大的差異。

對岩漿岩中同位素組成的研究也已引起廣泛重視,同位素豐度值及其變化規律可以有效解決岩漿岩的形成時代,判斷岩漿的起源、演化和岩漿岩的成因等問題。應用研究較多的有18O/16O、87Sr/86Sr、34S/32S、206Pb/204Pb、207Pb/204Pb等。

圖1-1 侵入岩SiO2與其他氧化物之間的關系

圖1-2 不同岩漿岩的稀土元素配分型式(據C.J.Allegre等,1978)

『貳』 岩漿由什麼成分組成

火成岩或稱岩漿岩,是指岩冷卻後(地殼里噴出的岩漿,或者被融化的現存岩石),成形的一種岩石。現在已經發現700多種岩漿岩,大部分是在地殼裡面的岩石。常見的岩漿岩有花崗岩、安山岩及玄武岩等。一般來說,岩漿岩易出現於板塊交界地帶的火山區。

物質組成
①化學成分。主要由氧、硅、鋁、鐵、鈣、鈉、鉀、鎂、鈦、錳、氫、磷岩漿岩平均化學成分表等12種元素組成。它們被稱為造岩元素,約占火成岩總重量的99%以上,尤以氧最多,占總重量的46%以上。其餘所有元素的重量總和還不到1%。它們常用氧化物百分數表示(表1)。SiO2是岩漿岩中最重要的一種氧化物,其含量是岩石分類的一個主要參數。如SiO2含量大於65%的火成岩稱酸性岩,含量52%~65%者為中性岩,45%~52%者為基性岩,小於45%者為超基性岩。K2O+Na2O重量百分數之和稱為全鹼含量,也是岩石分類的一個重要參數。除12種主要元素外,火成岩中還含有許多種微量元素,如Au、Ag、As、B、Ba、Be、Cu、Pb、Zn、F、Cl、S、Ce、Li等。
②礦物成分。常見的礦物有20多種,通稱造岩礦物(表2)。依其化學火成岩某些常見岩漿岩的礦物成分成分可分為兩類。硅鋁礦物,SiO2與Al2O3含量高,不含FeO、MgO,如石英類、長石類和似長石類。這類礦物顏色淺,故也稱淺色或淡色礦物。鐵鎂礦物,FeO和MgO的含量較高,SiO2含量較低。如橄欖石類、輝石類、角閃石類及黑雲母類等。這類礦物的顏色較深,故又稱深色或暗色礦物。硅鋁礦物和鐵鎂礦物在火成岩中的比例是岩石鑒定和分類的重要標志之一。火成岩的礦物成分和化學成分取決於岩漿來源,也取決於岩漿演化成岩的總過程。如來自幔源的岩漿富含鐵、鎂、鉻等元素,形成的岩石以鐵鎂礦物為主,而來自殼源的岩漿富含硅鋁元素,形成的岩石以硅鋁礦物為主,花崗質岩漿在演化過程中與碳酸鹽岩接觸交代形成的矽卡岩以含鈣礦物為主等。
結構構造指組成火成岩的礦物及其集合體的形態、外貌和相互關系。它既是岩石分類命名的重要依據,也是岩石形成時的物理化學條件的反映(如岩漿性質、圍岩性質、構造環境等)。藉助結構構造的研究,可以幫助解決火成岩的成因、演化等問題。①常見的火成岩結構:反映火成岩結晶程度的有全晶質結構(多見於深成岩)、玻璃質結構(多見於酸性噴出岩)和半晶質結構(多見於淺成岩和超淺成岩的邊緣相);反映礦物自形程度的有自形粒狀結構、它形粒狀結構和半自形粒狀結構等;反映礦物顆粒間相互關系的有交生結構、反映邊結構、環帶結構、包含結構和填隙結構等。②常見的構造:反映侵入岩的構造有塊狀構造、帶狀構造、斑雜構造、晶洞構造、流動構造、原生片麻狀構造等;反映噴出岩的構造有氣孔狀、杏仁狀構造(多見於熔岩層的頂部)、枕狀構造(多見於海相基性熔岩)、流紋構造(多見於酸性熔岩)、柱狀節理構造(多見於厚層狀基性熔岩)。

http://ke..com/view/83402.htm#8

『叄』 岩漿岩礦物成分組成

岩漿岩的礦物成分

造岩礦物:組成岩石的礦物,常見的不過二十多種,這些構成岩石的礦物通稱為造岩礦物。

一、 硅鋁礦物和鐵鎂礦物

常見的造岩礦物,根據其化學成分的特點,可以分為兩類:

1、
硅鋁礦物:SiO2和Al2O3的含量較高,不含FeO、MgO,其中包括石英類,長石類及似長石類。這些礦物的顏色較淺,所以又稱淺色或淡色礦物。

2、
鐵鎂礦物:FeO與MgO的含量較高,SiO2含量較低。其中包括橄欖石類、輝石類、角閃石類及黑雲母類等。這些礦物的顏色一般較深,所以又稱為深色或暗色礦物。

岩漿岩中暗色礦物的含量通常稱為色率,又稱顏色指數。 二、 主要礦物、次要礦物、副礦物

按照礦物在岩漿岩中的含量和在岩漿岩分類中的作用,可分為主要、次要和副礦物三類。 1、
主要礦物:指在岩石中含量多,並在確定岩石大類名稱上起主要作用的礦物。例如一般花崗岩的主要礦物是石英和長石,沒有石英或石英含量不夠,則岩石為正長岩類;沿有長石則為石英岩或脈石英。所以對花崗岩來說,石英和長石都是主要礦物。

2、
次要礦物:指在岩石中含量少於主要礦物的礦物。對於劃分岩石大類雖不起作用,但對確定岩石種屬起一定作用的礦物,含量一般小於15‰。如閃長岩類中,石英是次要礦物。閃長岩中有石英可稱石英閃長岩,無石英,或石英含量小於5%,則稱閃長岩,但二者均屬閃長岩類。

3、 副礦物:在岩石中含量很少,通常不到1‰。因此,在一般岩石分類命名中不起作用。

三、 礦物的成因類型 1、 原生礦物:是在岩漿冷凝過程中結晶出來,而且在岩石形成過程中相對穩定的礦物、殘余礦物和反應礦物三個亞類。

正常礦物:是直接從岩漿中結晶出來,而且在岩石形成不定期程中相對穩定的礦物。如噴出岩中新鮮的透長石斑晶。

殘余礦物和反應礦物:礦物從岩漿中析出後,因溫度、壓力、成分等發生變化,使這些礦物受到部分反應、分解。其中尚未遭受變化的殘留部分叫殘余礦物,而反應、分解所形成的新礦物,稱反應礦物。例如由岩漿中早期析出的鎂橄欖石,與岩漿中SiO2反應形成了頑火輝石,那麼頑火輝石就是反應礦物;而未反應完的殘留的橄欖石就是殘余礦物。

2、
成岩礦物:在岩漿完全結晶後,由於外界物理化學條件的變化(主要是溫度和壓力的降低),使原生礦物發生轉變而新形成的礦物叫成岩礦物。如由高溫石英變成低溫石英,由透長石變成正長石。

3、
岩漿期後礦物:在岩漿基本上凝固成固體的岩石後,由於受殘余揮發份和岩漿期後溶液的作用(蝕變、交代及充填)而生成的礦物。它往往交代原生礦物,或充填在礦物的孔隙及晶洞中。包括氣成礦物,如電氣石、螢石、黃玉等,也包括那些自—它變質礦物,例如由橄欖石變成的蛇紋石、滑石、皂石等。

4、 它生礦物:它們是由岩漿同化了圍岩和捕虜體所生成的礦物。在純凈的正常岩漿中不會析出這類礦物。

5、
外生礦物:岩石受到各種外界營力,主要是地表風化而形成的礦物,又稱表生礦物。這些礦物的形成,與原來的岩漿及岩漿期後氣體液體的活動沒有成因上的聯系。如鉀長石風化變成高嶺土。

四、 礦物相
礦物相:岩漿岩不的礦物成分與形成條件的有機聯系,稱為礦物相。岩漿岩中的主要礦物相如下:

1、 火山相:以出現高溫低壓礦物為特徵。是快速晶出、反應不完全的產物。如出現高溫石英、透長石、歪長石、高溫斜長石、六方鉀霞石。

1) 干火山相:多數火山岩(尤其是玄武岩)屬於此相。 2) 濕火山相:次火山岩、超淺成的脈岩,以及個別粘度大、揮發份多的火山岩屬於此相。

2、 深成相:以出現低溫、高壓礦物為特徵。是緩慢冷卻、結晶完全、反應平衡的產物。如出現低溫石英、正長石、微斜長石、低溫斜長石、斜方輝石等。

1) 干深成相:不出現含水礦物——角閃石、黑雲母、白雲母,也不出現需水礦物——黑榴石及方鈉石類。

2) 濕深成相:結晶溫度最低,岩漿粘度最小,含水及需水礦物,尤其以出現角閃石白雲為特徵。

3) 混合相:火山相與深成相兼而有之者,稱混合相。

『肆』 岩漿岩的礦物成分

SiO2是組成岩漿岩最主要的化學成分。SiO2和各種金屬元素形成多種硅酸鹽礦物,各種硅酸鹽礦物又組成各種岩漿岩。因此組成岩漿岩的礦物以硅酸鹽礦物為主,其中最多的是鉀長石(K[AlSi3O8])、斜長石((Na,Ca)[AlSi3O8])、石英(SiO2)、黑雲母(K(Mg,Fe)3[AlSi3O10](OH,F)2)、角閃石((Ca,Na)2-3,(Mg,Fe,Al)5[Si6(Si,Al)2O22](OH,F)2)、輝石((Ca,Mg,Fe,Al)2[(Si,Al)2O6])、橄欖石((Mg,Fe)2[SiO4])等,占岩漿岩礦物總量的99%,所以稱之為岩漿岩的造岩礦物。其中石英、長石顏色較淺,稱為淺色礦物,因以二氧化硅和鉀、鈉的鋁硅酸鹽類為主,又稱硅鋁(長英質)礦物;黑雲母、角閃石、輝石、橄欖石顏色較深,稱為暗色礦物,因以含鐵、鎂的硅酸鹽類為主,又稱為鐵鎂質礦物。

岩漿在緩慢冷凝過程中,由於物理化學條件不斷改變,各種造岩礦物結晶析出有一定的順序。1922年美國鮑溫(N.L.Bowen,1887~1956)通過實驗,證明了在岩漿結晶分異過程中,礦物是按兩個系列結晶出來的。一個是連續反應系列,另一個是不連續反應系列。如圖15-11所示,在連續反應系列中,部分先結晶出來的礦物同剩餘岩漿之間發生作用,形成在化學成分上存在連續變化,而其內部結構無根本改變的一系列礦物,即從富鈣斜長石(基性斜長石)向富鈉斜長石(酸性斜長石)演化的系列;在不連續反應系列中,形成既有化學成分差異,也有內部結構顯著改變的一系列礦物,即按橄欖石、輝石、角閃石、黑雲母順序結晶的系列。最後,上述兩系列又聯合起來形成一個不連續的反應系列,依次結晶出鉀長石、白雲母和石英。稱為鮑溫反應系列。

圖15-11中,縱行表示從高溫到低溫礦物結晶的順序;橫行表示在同一水平位置上的礦物大體是同時結晶,並按共生規律組成一定類型的岩石:首先形成由橄欖石組成的超基性岩,繼而形成由輝石與基性斜長石組成的基性岩,隨後形成由角閃石與中長石組成的中性岩,最後形成由石英、黑雲母、白雲母、鉀長石與酸性斜長石組成的酸性岩。鮑溫反應系列在一定程度上說明了岩漿中礦物結晶順序和共生組合規律,並且得到許多地質現象的證實。但是,自然界中的岩漿作用過程,不僅受溫度條件控制,而且其他條件如壓力、揮發成分、化學成分及其組合比例等都可能影響結晶程序。所以,鮑溫反應系列只能代表礦物結晶順序的一般模式,它不能解釋岩漿岩結晶過程的所有復雜現象。

圖15-11 鮑溫反應系列(簡化)

『伍』 岩漿岩的化學成分

1.主量元素

地球化學研究資料表明,地殼中所有的元素,幾乎在岩漿岩中都存在,只不過其含量不同,含量最多的是0、Si、Al、Fe、Ca、Mg、Na、K、Ti等元素。這些元素常稱為主量元素(major element)或常量元素、主要元素,其總量占岩漿岩總質量的98%以上,其次為P、H、N、C、Mn等。氧的含量最高,占岩漿岩質量的46%以上。岩漿岩的化學成分,常常以氧化物的質量分數來表示(wB,%),岩漿岩中主量元素的含量一般大於0.1%。

根據大量統計資料,岩漿岩的平均化學成分如表1-2所示。岩漿岩主要由SiO2、A1203、Fe2O3、FeO、MgO、CaO、Na2O、K2O和H2O等九種氧化物組成,占岩漿岩總質量的98%以上,其含量變化范圍是:SiO2為34%~75%,少數可達80%; A12O3為10%~20%,在純橄岩中較低;MgO為1%~45%,CaO為0~10%,在某些基性岩中(如高鋁玄武岩)可達16%以上,鐵的氧化物的變化范圍為1%~10%,其中FeO一般高於Fe2O3,Na20一般岩石含量為0~10%,在某些純霞石岩中可高達20%; K2O在白榴岩中可高達20%,但一般岩石中其含量不大於10%,且常低於Na2O的含量。H2O的含量在正常岩漿岩中一般不高於2%,大於2%者常是次生變化所引起的。

表1-2 典型岩漿岩的平均化學成分和礦物成分(%)

續表

(引自Best,2003)

SiO2是最重要的一種氧化物,它是反映岩漿性質和直接影響岩漿岩礦物成分變化的主要因素。因此,根據SiO2的含量,將岩漿岩劃分為四大類:

超基性岩類(SiO2<45%)

基性岩類(SiO245%~53%)

中性岩類(SiO253%~66%)

酸性岩類(SiO2>66%)

岩石的酸性程度就是指SiO2含量高低,SiO2含量高,稱岩石的酸性程度高、基性程度低;反之稱為酸性程度低、基性程度高。岩漿岩中各種氧化物之間的關系十分密切,顯示出有規律的變化(圖1-2)。可以看出,隨著SiO2含量的增加,各種氧化物的含量作有規律的變化:①隨著SiO2含量的增加,FeO和MgO逐漸減少,而K2O、Na2O則漸趨增加;②CaO和Al2O3在純橄岩中含量很低,但在輝石岩、輝長岩中則隨SiO2含量的增加而增加,尤其後者更為顯著,而後隨著SiO2含量的增加又逐漸降低。上述的變化規律與岩石的礦物組成也是統一的。此外,岩石中SiO2含量的多少也稱為岩石中SiO2的飽和度,其高低決定了岩石的礦物組合特徵(見後續介紹)。

全鹼含量(Na2O+K2O)是另一重要的含量指標。為衡量鹼度與SiO2含量之間的關系,引入了表示岩石鹼性程度高低的里特曼指數(Rittmann index,σ):

圖1-2 鈣鹼性岩石中主要氧化物含量隨SiO2含量變化圖

(據邱家驤,1985)

岩石學(第二版)

以上計算中直接帶入分析測試獲得的某一岩石的主量元素的結果,去掉百分號直接帶入計算,需注意SiO2含量<43%的超基性岩石不進行此計算。按照獲得的σ的大小,劃分出岩石鹼性高低的三個系列,分別是鈣鹼性岩系列(σ<3.3)、鹼性岩系列(σ=3.3~9)和過鹼性岩系列(σ>9)。這三個岩石系列對應著不同的礦物組合。

此外,主量元素中Al2O3的含量也具有重要意義,控制了含Al2O3礦物的共生組合關系。

2.微量元素和同位素

岩漿岩中除含有上述的主量元素外,還含有許多微量元素,也稱痕量元素(trace element)。一般微量元素的含量很低,常用單位為ppm或者10-6。微量元素有多種分類方法。例如,一般分為微量元素(Li、Rb、Cs、V、Co、Ni、Cr、Zr、Hf、Nb、Ta等)和稀土元素(La、Ce、Pr、Nd、Pm、Sm、Eu、Gd、Tb、Dy、Ho、Er、Tm、Yb、Lu和Y)。按照元素在岩漿作用中選擇性行為,又可以分為相容元素(compatible element,優先進入礦物相)和不相容元素(incompatible element,優先進入部分熔融的熔體中)。在礦床學研究中可以分為高溫成礦元素、金屬成礦元素、鉑族元素等。

在岩漿岩中這些微量元素可以通過各種地質作用富集成礦,如與鈉質酸性岩、鹼性岩有關的Li、Be、Rb、Cs、Y、Ti、Zr、Ce和F等;與一定化學類型的超基性岩關系密切的有Cr、Ni、Co、Pt等貴金屬元素;與花崗偉晶岩關系十分密切的稀有放射性元素如Nb、Ta、Zr、Hf、Th、U等。

此外,岩漿岩中還含有多種放射性同位素(radioactive isotope)和穩定同位素(stable isotope),它們與微量元素一起作為地球化學研究的主要對象,用以研究岩漿的形成、演化過程,探索岩石源區的特徵和岩石成因,應用放射性同位素進行定年和地球化學示蹤等,在後續的地球化學等課程中會有更多的介紹。

『陸』 岩漿岩的岩石成分

常見的岩漿岩

花崗岩
是分布最廣的深成侵入岩。

花崗岩
主要礦物成分是石英、長石和黑雲母,顏色較淺,以灰白色和肉紅色最為常見,具有等粒狀結構和塊狀構造。按次要礦物成分的不同,可分為黑雲母花崗岩、角閃石花崗岩等。很多金屬礦產,如鎢、錫、鉛、鋅、汞、金等,稀土元素及放射性元素與花崗岩類有密切關系。花崗岩既美觀抗壓強度又高,是優質建築材料。


橄欖岩
侵入岩的一種。主要礦物成分為橄欖石及輝石,深綠色或綠黑色,比重大,粒狀結構。是鉑及鉻礦的唯一母岩,鎳、金剛石、石棉、菱鐵礦、滑石等也同這類岩石有關。

玄武岩
具有氣孔構造和杏仁狀構造,斑狀結構。根據次要礦物成分,可分為橄欖玄武岩、角閃玄武岩等。銅、鈷、冰洲石等有用礦產常產於玄武岩氣孔中,玄武岩本身可用作優良耐磨耐酸的鑄石原料。

安山岩
主要礦物成分是斜長石、角閃石和少量的輝石等。新鮮時呈灰黑、灰綠或棕色,具斑狀結構。與安山岩有關的礦產主要是銅,其次是金、鉛、鋅等。


流紋岩
是一種與花崗岩化學成分相當的噴出岩。一般色淺,多為淺紅、灰白或灰紅色,具斑狀結構,流紋構造。流紋岩性質堅硬緻密,可作建築材料。

『柒』 岩漿到底是什麼成分

分類: 教育/科學 >> 科學技術
問題描述:

好像科幻小說中總說其能吞噬動其他東西,到底是因為其高溫,還是特殊的化學成分?望高人指教

解析:

由於地殼的保溫作用,越向地心其溫度越高。地核因高壓呈固體狀態。而地殼之下的高溫物質呈液體狀態就是岩漿。根據現代火山噴溢而出的熔岩得知,硅酸鹽是岩漿的主要成分。其中SiO2的含量在80—30%之間;金屬氧化物如Ai2O3、Fe2O3、FeO、MgO、CaO、Na2O等佔20—60%。其它如重金屬、有色金屬、稀有金屬及放射性元素等,它們的總量不超過5%。此外,岩漿中還含有一些揮發性組分,其中主要是H2O、CO2、H2S、F、Cl等。

岩漿岩的形成

岩漿岩主要有侵入和噴出兩種產出情況。侵入在地殼一定深度上的岩漿經緩慢冷卻而形成的岩石,稱為侵入岩。侵入岩固結成岩需要的時間很長。地質學家們曾做過估算,一個2000米厚的花崗岩體完全結晶大約需要64000年;岩漿噴出或者溢流到地表,冷凝形成的岩石稱為噴出岩。噴出岩由於岩漿溫度急聚降低,固結成岩時間相對較短。1米厚的玄武岩全部結晶,需要12天,10米厚需要3年,700米厚需要9000年。可見,侵入岩固結所需要的時間比噴出岩要長得多。

黏度也是岩漿很重要的性質之一,它代表著岩漿流動的狀態和程度。岩漿中SiO2的含量對黏度影響最大,其次是Al2O3,Cr2O3,它們的含量增高,岩漿黏度會明顯增大。酸性岩中SiO2,Al2O3的含量很高,因此,黏度也最大;溶解在岩漿中的揮發份可以降低岩漿的黏度、降低礦物的熔點,使岩漿容易流動,結晶時間延長;此外,岩漿的溫度高,黏度相應變小;岩漿承受的壓力加大,岩漿的黏度也增大。

岩漿岩中有一些自己特有的結構和構造特徵,比如噴出岩是在溫度、壓力驟然降低的條件下形成的,造成溶解在岩漿中的揮發份以氣體形式大量逸出,形成氣孔狀構造。當氣孔十分發育時,岩石會變得很輕,甚至可以漂在水面,形成浮岩。如果這些氣孔形成的空洞被後來的物質充填,就形成了杏仁狀構造。岩漿噴出到地表,熔岩在流動的過程中其表面常留下流動的痕跡,有時好象幾股繩子擰在一起,岩石學家稱之為流紋構造、繩狀構造。如果岩漿在水下噴發,熔岩在水的作用下會形成很多橢球體,稱之為枕狀構造。可見,這些特殊的構造只存在於岩漿岩中。

岩漿岩不論侵入到地下,還是噴出到地表,它們和周圍的岩石之間都有明顯的界限。如果岩漿沿著層理或片理等空隙侵入,常形成類似岩盆、岩床、岩蓋等形狀的侵入體,它們和圍岩的接觸面基本上和層理、片理平行,在地質學上稱為整合侵入;如果岩漿不是沿著層理或片理侵入,而是穿過圍岩層理或片理的斷裂、裂隙貫入,這種情況形成的侵入體被稱為不整合侵入體。人們通常所說的岩牆,就是穿過岩層近乎直立的板狀侵入體,厚度一般為幾十厘米到幾十米,長度可以從幾十米到數十公里,甚至數百公里。

由於岩漿岩和圍岩有很密切的接觸關系,因此,圍岩的碎塊常被帶到岩漿中,成為岩漿的捕虜體。但是生物化石和生物活動遺跡在岩漿岩中是不存在的。

在岩漿從上地幔或地殼深處沿著一定的通道上升到地殼形成侵入岩或噴出到地表形成噴出岩的過程中,由於溫度、壓力等物理化學條件的改變,岩漿的性質、化學成分、礦物成分也隨之不斷地變化,因此,在自然界中形成的岩漿岩是多種多樣、千變萬化的,如基性岩、中性岩、酸性岩,還有鹼性岩、碳酸鹽岩等岩類,也充分說明了岩漿成分的復雜多樣性

閱讀全文

與岩漿岩主要包括哪些化學成分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05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372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18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10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48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369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60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671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50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989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23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49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59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32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13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01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08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388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52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