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化學元素周期表的活潑性規律是什麼
結合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律可以表述為:隨著原子序數的增加,元素的性質呈周期性的遞變規律:在同一周期中,元素的金屬性從左到右遞減,非金屬性從左到右遞增, 在同一族中,元素的金屬性從上到下遞增,非金屬性從上到下遞減;同一周期中,元素的最高正化合價從左到右遞增(沒有正價的除外),最低負化合價從左到右逐漸增高;同一族的元素性質相近. 同一周期中,原子半徑隨著原子序數的增加而減小. 同一族中,原子半徑隨著原子序數的增加而增大. 如果粒子的電子構型相同,則負離子的半徑比陽離子大,且半徑隨著電荷數的增加而減小.(如O2?>F?>Na+>Mg2+)注意:以上規律不適用於稀有氣體. 此外還有一些對元素金屬性、非金屬性的判斷依據,可以作為元素周期律的補充:元素單質的還原性越強,金屬性就越強;單質氧化性越強,非金屬性就越強. 元素的最高價氫氧化物的鹼性越強,元素金屬性就越強;最高價氫氧化物的酸性越強,元素非金屬性就越強. 元素的氣態氫化物越穩定,非金屬性越強.『 還有一些根據元素周期律得出的結論:元素的金屬性越強,其第一電離能就越小;非金屬性越強,其第一電子親和能就越大.
㈡ 什麼是化學惰性
惰性是指基本沒有活性,在一般情況下不和其它元素反應。
而穩定性是指在一個定的條件下能夠長期存在,這個物質並不是不反應或者說是不活躍,而是有一定的條件的。譬如硫酸在標准狀態下具有一定的穩定性。但是硫酸是強酸啊。他是很活躍的,但是這里說的穩定性就是指他在標准狀態下可以穩定存在。 惰性就不一樣了,他是很難與其他物質反應。但並不是說不反應,而是很難!!!
㈢ 元素性質活不活拔跟啥有關
元素的性質是否活潑是與它的得失電子能力息息相關的。
原子的原子核周圍都有電子排布,當核外電子的最外層排布滿足8電子結構時,該元素原子的化學性質比較穩定,大多數的原子的最外層電子都有達到最穩定結構的趨勢,但是由於自身電子的不足,就影響了它們得失電子的能力,它們在得到或失去電子後,最外層原子達到8電子結構就會達到最穩定的狀態,所以它們得失電子的能力就代表了他們的活潑性。
最穩定的狀態就是該元素原子達到了8電子結構,當它的結構達到了最穩定它的化學性質也就不活潑了。當一種元素的原子很容易得到電子或者很容易失去電子,那麼這種元素就是不穩定的,也就是比較活潑的。判斷元素活潑性是根據它發生的化學變化,當有電子得失時,那麼就會有化學變化,也就是該元素不穩定,易於其它物質發生反應。
當一種元素得到或者失去電子的能力變得很弱時,它就不容易與其他物質發生化學反應,這也就對應著這種元素是比較穩定的。所以說,元素原子的得失電子能力決定了元素的活潑性。
㈣ 惰性元素反應活性順序
在周期表中反應最低的應該是惰性元素,也就是零族元素,一般都是這樣的,是在化學元素周期表中的最右邊的數列,他們大部分都是氣體,因此也叫做惰性氣體。
㈤ 什麼是惰性元素
惰性元素就是那些化學性質穩定的稀有氣體。
在元素周期表中,一共有6種惰性元素,即:氦、氖、氬、氪、氙和氡。因為它們在宏觀上都以氣體的形式存在,所以又叫「惰性氣體元素」。在惰性氣體元素的原子中,電子在各個電子層中的排列,剛好達到穩定數目。因此原子不容易失去或得到電子,也就很難與其它物質發生化學反應。很難與其它物質發生化學反應,也就是這這些元素的 「惰性」所在。 稀有氣體,又稱作惰性氣體或貴氣體,是指元素周期表上的第18族元素(IUPAC新規定,即原來的0族),它們在常溫下全部是以單原子為分子的氣體。 包括氦、氖、氬、氪、氙、氡6個元素,屬周期系零族元素。曾稱惰性氣體。在稀有氣體發現的初期,認為這6種元素在地殼中的含量很少,故稱為稀有氣體。根據現有資料,氬的含量並不稀少,而且在太陽中,氦是蘊藏量僅次於氫的元素。因此,稀有氣體只能作為歷史名稱而被沿用下來。稀有氣體是19世紀末、20世紀初陸續由英國W.拉姆齊等從空氣中發現的。
空氣中約含1%(體積百分)稀有氣體,其中絕大部分是氬。稀有氣體都是無色、無臭、無味的,微溶於水,溶解度隨分子量的增加而增大。稀有氣體的分子都是由單原子組成的,它們的熔點和沸點都很低,隨著原子量的增加,熔點和沸點增大。它們在低溫時都可以液化。稀有氣體原子的最外層電子結構為ns2np6(氦為1s2),是最穩定的結構,因此,在通常條件下不與其他元素作用,長期以來被認為是化學性質極不活潑,不能形成化合物的惰性元素。直到1962年,英國化學家N.巴利特才利用強氧化劑PtF6與氙作用,製得了第一種惰性氣體的化合物XePtF6,以後又陸續合成了其他惰性氣體化合物,並將它的名稱改為稀有氣體。空氣是製取稀有氣體的主要原料,通過液態空氣分級蒸餾,可得稀有氣體混合物,再用活性炭低溫選擇吸附法,就可以將稀有氣體分離開來。
在元素周期表中,一共有6種惰性元素,即:氦、氖、氬、氪、氙和氡。因為它們在宏觀上都以氣體的形式存在,所以又叫「惰性氣體元素」。在惰性氣體元素的原子中,電子在各個電子層中的排列,剛好達到穩定數目。因此原子不容易失去或得到電子,也就很難與其它物質發生化學反應。很難與其它物質發生化學反應,也就是這這些元素的 「惰性」所在。
㈥ 元素的活潑性與什麼有關
化學元素的活潑性,是指元素與其他物質反應的難易程度。越易和別的物質反應,元素越活潑。越難與其他物質反應,元素越不活潑,即越穩定。
注意一下,你所說的氮氣不如氧氣活潑,這是單質(或者說是分子)的活潑性,而不是元素的活潑性。化學中要注意區分這些概念。因為,元素活潑性和分子活潑性的成因是完全不同的。
對於氮氣和氧氣,氮氣的活潑型低於氧氣的活潑性,本質是每個氮氣分子中有三個氮氮鍵,加起來鍵能很高,所以氮分子中的氮原子結合得很牢固,其間的化學鍵不易斷裂,導致不易發生原子重組(化學反應是原子重新組合的過程),所以不易反應,活潑性低。而氧分子中只有兩個氧氧鍵,加起來鍵能比較低,所以易反應。當然,這也與氧元素的易得電子的性質有關聯。但是,分子的活潑性,主要是看鍵能大小。(到了大學,也可以用分子軌道理論來解釋,通過比較鍵級,從而比較分子的穩定性)
對於元素的活潑性,我們就主要考慮元素原子的最外層電子的排布情況。在這里,我也曾有過誤區,現在明白了。原子最外層電子數不超過八(除第一周期外),最外層電子少於四(尤其是只有一個或兩個電子時),易失電子,活潑;最外層電子大於四(尤其是有六個或七個電子),易得電子,同樣活潑;而最外層電子為四或接近四時,不易得失電子,不活潑;最外層電子為八(第一周期,最外層電子為2)的元素,最穩定,組成惰性氣體一族,因為不易一下失掉八個電子,也不易再得電子(因為得的電子填充到下一層,整體能量將增高,而物質要穩定是趨向於能量最低的狀態,即能量最低原理)。
這樣解釋,你應該就可以瞭然了。
㈦ 金屬化學元素的活躍性的順序是什麼
K>Ca>Na>Mg>Al>Zn>Fe>Sn>Pb>(H)>Cu>Hg>Ag>Pt>Au
鉀、鈣、鈉、鎂、鋁、鋅、鐵、錫、鉛、(氫)、銅、汞、銀、鉑、金
元素的金屬性是指元素的原子失電子能力,判斷元素金屬性強弱,主要可從以下幾方面來判斷。
一、依金屬活動順序表判斷
金屬活動順序表中,一般位置越後的金屬,金屬性越弱,原子的還原性越弱。
例外:金屬活動性:Sn>Pb,但元素的金屬性: Pb > Sn。
二、依元素周期表判斷
1.同一周期,從左到右:原子的還原性逐漸減弱,氧化性逐漸增強;其對應的離子的氧化性逐漸增強,還原性逐漸減弱。
2.同一主族,從上到下:原子的還原性逐漸增強,氧化性逐漸減弱;其對應的離子的氧化性逐漸減弱,還原性逐漸增強。
三、根據金屬原子失電子吸收的能量判斷
元素的原子或離子得到或失去電子時必然伴隨著能量的變化,就金屬原子失電子而言,在一定條件下,失電子越容易,吸收的能量越少,失電子越難,吸收的能量越多,故根據金屬原子在相同條件下失電子時吸收能量的多少可判斷金屬元素的金屬性強弱
四、根據元素的最高價氧化物水化物的鹼性強弱判斷
如鹼性:LiOH<NaOH<KOH<RbOH,則有還原性大小關系為:Li<Na<K<Rb。
再如:NaOH為強鹼,Mg(OH)2為中強鹼, Al(OH)3為兩性氫氧化物,則金屬性強弱順序為:Na> Mg>Al。
五、根據金屬單質與水或酸反應置換出氫的難易判斷
與水反應越易、越劇烈的金屬單質,其原子越易失電子,該金屬活潑性越強,如Na與冷水劇烈反應,Mg與熱水反應,與冷水不反應,Al與熱水反應很慢,則金屬性:Na> Mg>Al。Fe與鹽酸反應放出氫氣,Cu與稀鹽酸不反應,則金屬性:Fe>Cu。
(7)化學惰性元素怎麼活躍擴展閱讀:
金屬活動性順序表中10號氫是過渡元素,它前面的可以置換出氫,它後面的則不可以.也就是說,氫前面的可以和酸反應生成氫氣,而氫後面的基本不和酸反應,就算反應也不生成氫氣.
置換反應原則:一種金屬可以置換出沒有它活潑的金屬.
化學元素的活潑性,是指元素與其他物質反應的難易程度。越易和別的物質反應,元素越活潑。越難與其他物質反應,元素越不活潑,即越穩定。
注意一下,你所說的氮氣不如氧氣活潑,這是單質(或者說是分子)的活潑性,而不是元素的活潑性。化學中要注意區分這些概念。因為,元素活潑性和分子活潑性的成因是完全不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