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化學題目怎麼做(請寫下步驟,謝謝)
1、根據CH4與O2反應的化學方程式可求生成二氧化碳與水的質量比為11:9;而鹼石灰既吸收二氧化碳又吸收水,所以增重的0.6g為生成的二氧化碳與水的質量總和.那麼按照生成二氧化碳與水的質量比,可求出二氧化碳的質量為:06g*11/(11+9)=0.33g,水的質量為0.27g;進而利用化學方程式可求出反應掉的CH4(O2是過量的)的質量為0.12g
2、CH4的摩爾質量為16g/mol,所以反應掉的CH4的質量為0.12g即可求出其量為0.0075mol;而氣體在標況下的摩爾體積均為22.4L/mol,所以0.0075mol則體積實為168mL
3、再由化學反應中二反應物的體積關系為(見系數)1:2,則反應掉的O2的體積應為168*2=336ml,所以剩餘氣體的體積為840-168-336=336mL,即為鹼石灰吸收後所剩氣體的體積(在標准狀況下)
4、又因氧氣為過量的,所以剩餘氣體均為氧氣,因此原混合氣體的體積比為168:(336+336)=1:4
2. 做化學題的技巧(高三)
經常聽學生抱怨:上課能夠聽懂老師講的內容,也能夠背下來講的知識,就是一到做題的時候就傻眼了,不知道從何入手。其實,習題是化學學科教學中的一個重要環節。合適的化學練習題不僅能幫助學生復習和鞏固所學的知識,而且能訓練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也可以及時了解學生前階段的學習情況,從而調控下一階段的教學進度、難度及方法;反之,不適宜的練習題,不僅會失去練習題本身在教學中的作用,而且會造成學生心理上的混亂,給教學帶來不應有的困難。所以,我們應該重視習題。
1、習題與所學內容要同步
我們應該認真研讀課程標准,正確把握知識講解的深廣度。學習完新課程後,及時尋找與新課程緊密相關的習題。在習題選擇上我們要考慮學生的理解和接受能力。不能超越學生的知識和能力水平,不能離開實質性內容去考查沒有實際意義的東西,也不能超出大綱、高考規定的要求,更不能去選擇沒有定論的,使人摸不著頭腦的習題。比如說必修1 中我們只研究了氯氣的性質,就沒有必要讓學生做氯氣制備的習題。必修2中我們再繼續研究氯氣的制備。否則只會增加學生的負擔,達不到預期的效果。
2、對一些重要題型的解題方法進行認真的研討
教師要有目的、有計劃、由淺入深地布置數量適當、富有啟發性的化學習題,以調動並保持好學生學習化學的積極性。當然,訓練習題不可出現偏題和怪題。在學習了氯氣的性質時,曾經在網上下載過這樣的習題
[例1]:研究性學習(或探究性學習)是一種重要的學習方式,有助於培養同學們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下面是甲、乙兩同學關於「氯氣與水反應以及漂白作用」課題的探究。
甲同學取兩瓶乾燥的氯氣,第一瓶放入乾燥的有色布條,另一瓶放入濕潤的有色布條。可以觀察到第一個集氣瓶中,有色布條 ,(填:褪色或不褪色,下同)第二個集氣瓶中有色布條 。乙同學認為甲同學的操作不完整,他補充了一個實驗;在一塊有色布條上滴加稀鹽酸,可觀察到有色布條 。
在上述空白處填上合適的內容,並完成下列問題:
(1)從甲乙兩同學實驗,可以得到的結論有 (選填序號)
A.氯氣與水發生了反應
B.使有色布條褪色的物質是HClO
C.乾燥的氯氣不能使乾燥的有色布條褪色
D.稀鹽酸沒有漂白作用
(2)甲同學的兩個實驗現象差別的原因是因為氯氣與水發生了化學反應,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甲同學的這種實驗方法稱為 實驗。
(3)乙同學補充實驗的目的是 ,為何乙沒有採用在有色布條上滴加次氯酸 。
(4)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選填序號)
A. 氯水有漂白作用是因為氯水中含有次氯酸的緣故
B. 次氯酸有漂白作用是因為它有強酸性
C. 次氯酸不穩定,使它轉變成鹽就比較穩定且易於保存
D. 漂粉精不能與酸接觸,也不能長期暴露在空氣中
(5)已知:稀鹽酸可以使紫色石蕊試液變紅;稀鹽酸中存在H2O、Cl- 和H+。請你從上面課題的探究中得到啟發,利用所給出的試劑,設計兩個簡單實驗探究可能是鹽酸中哪一種微粒使紫色石蕊試液變紅,把相應內容填入下表。
實驗可能用到的試劑:a.稀硫酸 b.稀鹽酸 c.稀硝酸 d.紫色石蕊試液 e.NaCl溶液 f.NaOH溶液 g. 蒸餾水 h.AgNO3溶液
(表格略)
我覺得這道題在氯氣的性質的習題總非常有代表性,它基本概括了氯氣性質的大部分內容,而且也符合現在素質教育的要求:培養學生探究的能力。所以拿出來跟大家分享一下。
3、習題要有實用性
所選題目應注重以事實為基礎解決實際問題。比如說必修中學習了碳及其化合物間的轉化,課本後面的習題就非常有實用性。
[例2]隨著工業化程度的提高以及世界范圍內人工採伐林木量的增加,森林面積銳減,大氣中二氧化碳的濃度逐漸增加。由於二氧化碳對從地表射向太空的長波特別是紅外輻射有強烈的吸收作用,從而部分阻礙了地球向太空輻射能量。
(1)人們把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所產生的效應稱為
(2)這種效應會使
(3)大量採伐森林會使大氣中的二氧化碳的濃度增加的原因是
(4)為了減緩大氣中二氧化碳的濃度,可採取哪些可行的措施?
很多老師不重視課後習題,認為課後習題太簡單,其實課後習題都是一些非常基礎的題。非常適合學生剛學完新課就做的習題。我覺得這道題的實用性非常強。這是與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學生們通常對於常見的現象漠不關心,通過習題他們既能對碳及其化合物的有關性質有所了解,又對現在的環境問題有所關注,一舉兩得。
4、習題要有綜合性
尤其是在復習階段練習題所涉及的知識,題型和解題方法,不僅是正在學習的章節,還應有限度地滲入前階段的、甚至上一學期的知識。通過練習,學生對知識溫故而知新。高考題都是一些非常綜合的題,所以在平常的練習中也要滲透。
當然,習題還應該具有基礎性,開拓性,層次性等等。同時要發揮習題的作用,還應該注重習題的講解。我們過去講習題時觀念陳舊,害怕學生這里不懂,那裡不懂,通常是從頭講到尾,以為這樣學生就懂了,練習中出現的問題就解決了。殊不知這是典型的知識「灌輸」型,老師的任務「完成」了,學生的「任務」也就完成了。殊不知這樣的習題講解對學生能力的提高沒有一點兒幫助。我們應該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只有通過學生親自探究,親自找出錯誤的原因,才能舉一反三,下次不犯同樣的錯誤,學生的學習能力也得到了提升。通過習題引導學生走向生活生產,解決實際問題,真正體會到學好化學的意義。
3. 做化學應用題有什麼方法和技巧
首先,要分析解題原理,原理是解題的第一步,是解題的關鍵,是解題的基礎;
其次,其要分析解題條件,分析解題條件包括分析已知解題條件和分析未知解題條件兩種,已知條件是解題的關鍵,未知解題條件是待解決的問題,是問題的指揮中心,是分析和解題的指揮棒.
採用以下方法:
1化學方程式計量系數比
2物質的量系數比
3電子守恆電荷守恆
4. 高考化學化學與生活那種題怎麼解決
1.扎實掌握化學基礎知識;
2.了解並關注生活生產中的化學問題;
3.加強化學與生活題型的練習,把握這類題目的命題方向和解題思路與方法。
5. 化學題怎麼做啊
題在哪裡?
1、以後提問的時候,看清楚了再發
2、自己讀一遍,題目完整才能回答
3、一題一問
6. 如何在日常生活中的化學方面擬題
化學是研究物質的性質、組成、結構、變化和應用的科學。自有人類以來就開始了對化學的探索,因為有了人類就有了對化學的需求①。它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無處不在。我國著名滑雪前輩楊石先生說:「農、輕、重、吃、穿、用,樣樣都離不開化學。」沒有化學創造的物質文明,就沒有人類的現代生活。
人是社會的人,社會是人的社會,因此可以從人與化學的關系去探討化學對社會發展的重要性。
化學作為一門龐大的知識體系,能用來解決人類面臨的問題,滿足社的需要,對人類社會做出貢獻。它的成就已成為社會文明的標志,深刻的影響著人類社會的發展②。社會的發展離不開人類的發展,人類的發展離不開人的生存,而人的生存離不開化學。社會的一切發展,生命是基礎。一切生命的起源離不開化學變化,一切生命的延續同樣離不開化學變化。恩格斯說:「生命的起源必然是通過化學的途徑實現的。」沒有化學的變化,就沒有地球上的生命,也就更不會有人類。是化學創造了人類,創造了美麗的地球。
就化學對人類的日常生活的影響來說,化學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無處不在。首先,我們的衣、食、住、行無一不用到化學製品。
「民以食為天」,我們吃的糧食離不開化肥、農葯這些化學製品。1909年哈伯發明的合成氨技術使世界糧食翻倍,如果沒有他發明的這個化學技術,那麼世界上就有一半的人得不到溫飽,那麼世界上就多了一半的人的生命面臨危機了。加工製造色香味俱佳的食品就更離不開各種食品添加劑,如甜味劑、防腐劑、香料、味精、色素等等,多是用化學合成方法或化學分離方法製成的。
如果沒有合成纖維的化學技術,那世界上大多數人就要挨凍了,因為有限的天然纖維根本就不夠用。我國1995年的化學纖維產量為330萬噸,其中90%是合成纖維③。 何況純棉純毛等天然纖維也是棉花、羊毛經化學處理製成的。再有就是合成橡膠,少了合成橡膠,世界上60億人口又有多少億人要穿草鞋過冬啊?合成染料更使世界多了一道多彩繽紛的亮麗風景線。所謂「豐衣足食」,是生命得以延續的保證。沒有了化學,就沒了保證。
再看我們住的房子,石灰、水泥、鋼筋,窗戶上的鋁合金、玻璃、塑料等材料,哪件不是化學製品?離得了鋁合金的木製的窗戶,也離不開化學製品油漆;就算不用玻璃吧,像一些貧窮人家用的尼龍布甚或用的報紙,不是化學製品又是什麼?還有我們的日常生活用品,如牙刷、牙膏、香皂、化妝品、清潔用品等等無一不跟化學沾邊,都是化學制劑。
出了門,我們踏在水泥鋪成的街道上,看到的是鋼筋水泥做的高樓大廈,用以代步的是各種塑料、橡膠、玻璃以及各種合金做的交通工具。這些交通工具還離不開汽油、柴油,各種汽油添加劑、防凍劑和各種潤滑油。如此種種,都是化學製品。現代人類根本無法離開人造化學品,我們每天24小時都被人造化學品所包圍著。
其次,我們的健康長壽也與化學息息相關。體內某些化學元素平衡失調時,就會導致某些危害人類健康的疾病。1953年,美國化學家Miller S L 實驗模擬原始地球上大氣的成分,用H,CH4,NH3和水蒸氣等,通過加熱和火花放電,合成了氨基酸④。1965年和1981年,我國在世界上首次合成了牛胰島素和酵母丙氨酸轉移核糖核酸。蛋白質和核糖的形成是無生命到有生命的轉折點。自此我們人類對自身的了解有了新的突破,為我們人類對生命和健康的研究打下了基礎。正是有了合成各種抗生素和大量新葯物的技術,人類才能控制傳染病,才能緩解心腦血管病,使人類的壽命延長25年。人類的健康成長離不開各種營養品和葯品。如果沒有這些化學葯品,世上不知有多少人要受病魔的折磨,不知有多少人會被病魔奪去生命。
就生命本身來說,生命過程本身就是無數化學變化的綜合表現。
一個活的有機體 必須有儲存和傳遞信息、繁衍後代、對內調節和對外適應、合理而有效地利用環境的物質與能量等功能。從分子水平看,這些功能正是許多有生物活性分子之間的有組織的化學反應的表現。在這些反應中,一種反應的產物成了另一種反應的起點。生命是一套在細胞內發生的為整體生物所調控的動態化學過程為基礎,當這些過程停止時,生命就停止。生命的停止不意味著一切化學反應的終結,而是生物體的分解降解全部變成無機物的另一套過程的開始。
生命是社會之本,很多人認為,21世紀是生命科學的世紀。所以對生命的構成體的研究成為必要。生命科學的研究在解決糧食、能源、人體健康等人類社會主要問題中有重要作用。生命科學的研究離不開化學的研究,它是生物學、化學、物理學、數學、醫學、環境學等學科之間互相滲透形成的交叉學科,缺一不可。
生命體中支撐著生命的是無數的有機化合物,重要的有糖類、蛋白質、氨基酸、肽鍵、酶、核酸等。
糖是自然界存在的一大類具有生物功能的有機化合物。它主要是由綠色植物通過光合作用形成的。它由C、H、O所組成,化學式為Cn(H2O)n,又叫碳水化合物。糖類包括單糖、多糖、澱粉、糖原、纖維素。生物界對能量的需要和利用均離不開糖類。糖類物質的主要生物功能就是通過生物氧化而提供能量,以滿足生命活動的能量需要。生物界對太陽能的利用歸根到底始於植物的光合作用和CO2的固定,與這兩種現象密切相關的都是糖類的合成。光合作用是自然界將光能轉化變為化學能的主要途徑。糖類不僅是生物體的能量來源,而且在生物體內發揮其它作用,它對各類生物體的結構也起著支持和保護的作用,有時還起到解毒的作用等。總之,糖類是生命體維持生命所不可或缺的。
蛋白質亦然。1839年德國化學家Mnlder G T給它起名叫做蛋白質(Protein),意思是「頭等重要」,可見其重要性。所有蛋白質都含C,N,O,H元素,大多含S或P,有的還含其它元素。蛋白質是氨基酸聚合物,水解時產生的單體叫氨基酸。蛋白質種類繁多,功能各異。它的廣泛而多變的功能決定了它們在生理上的重要性。有的蛋白質起運輸作用,有的起調節或防禦作用。酶也是蛋白質,起催化作用,對生命體的新陳代謝起至關重要的作用。
核酸是由核苷酸組成,而核苷酸是由鹼基、戊糖與磷酸組成。核酸分為核糖核酸(RNA)和脫氧核糖核酸(DNA)兩大類。DNA是生物遺傳物質,它們都是控制遺傳的關鍵,其中DNA的重組技術是遺傳工程研究的主導技術。遺傳工程的研究的發展將為人類解決面臨的食品與營養、健康與環境、資源與能源等一系列重大問題開辟新途徑,也具有極大的經濟發展潛力。如果採用DN重組及細胞融合等技術改造蘇氨酸、色氨酸、賴氨酸等氨基酸的生產菌,氨基酸的含量就能提高幾十倍,生產成本就大大降低。這些氨基酸產品廣泛用於營養食品、助鮮及飼料添加劑等生,從而部分代替了糧食產品。如果生物固氮的遺傳工程能培養出自行供氮的作物,使一切植物如小麥、水稻、玉米等都像豆科植物一樣能自行固定分子態氮並轉化成能被植物吸收的狀態,能直接利用空氣中的氮,不僅可以提高作物產量,增加作物的蛋白質含量,還能大大節省化肥,降低生產成本,減輕環境污染。
總之,不管是生命本身作為一個過程,還是生命得以維持所必須依賴的外在物質條件,都離不開化學。沒有生命還有化學,沒有了化學就絕對不會再有生命存在。化學是生命存在的支柱,也是社會存在和發展的支柱和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