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化學知識 > 化學課堂如何引入傳統文化

化學課堂如何引入傳統文化

發布時間:2023-02-16 15:38:20

① 如何在化學課堂中滲透德育

如何在化學課堂中滲透德育
隨著教學的不斷發展,老師傳授給學生的不僅僅是知識,還應在非智力因素方面的教育加強滲透。當前人們常常探討教書育人,實則指傳授知識的同時,還要對學生非智力因素發展的加強,讓學生各方面素質都可以獲得發展,成為符合當前社會需求的人才。育人的實質就是培養健全的人格,因此,不僅要加強學生各方面能力的培養,還要加強學生人文素質的培養。化學教育不只是傳授知識和培養能力,更應是傳播文化,化學老師在教學過程里應隨時掌握學生的思想動態,不斷滲透人文教育,將知識、能力、人文相結合,為社會的發展輸送不同能力的合格型人才。
一 人文教育的含義
人文教育是指在人文精神的感染下,通過人文學科為基準實施的教育;人文教育的宗旨是為了提升學生在人文方面精神、文化方面的素養。人文教育指在人文學科的范疇里執行,傳統意義上的人文教育指通過學科的形式存在。人文教育具備了以下特點:(1)人文教育不再是古典人文主義時期對精英教育的意義,也不只是通過古典教育的內容作為價值取向;(2)人文教育培養的是完整的人;(3)人文教育應積極開發人的左腦、右腦。
二 初中化學教學中人文教育的現狀
長久以來,受到只注重升學率的應試教育影響,初中化學教學長期以來都是將知識教學當作教學重心。由於教學目標的偏差,初中化學教學較少涵蓋人文精神的培養,人文教育被不斷淡化,具體體現為教學內容過於重視邏輯性、系統化及網路化的化學知識結構設定,將學生對社會、生活乃至就業方面的化學素質需求過於忽略,也對化學在科技研究乃至社會應用層面上的問題過於忽略。在教學過程里,局限於加強掌握化學知識、解題技能的理性思維訓練,忽略了人們在情感、心願等方面非理性因素的需求及發展。在教學方法上,推崇理性,追尋規范化、統一化,忽略學生獲得個性解放及創新能力的培養。學生每天雖然都處在豐富的化學世界中,但是欠缺通過已掌握的知識對周圍相關現象及問題處理的能力。老師始終將教給學生化學知識當作自身唯一的教學目標,學生如果沒有掌握好知識,老師就會有挫敗感。可當前倡導的是令所有人都發展的教育,而非經營式教育。化學教育承擔的是令所有人都具備化學素養的責任。學生也應具有一定的化學素養,這也是教學的終極目標。所以,化學教學應將精力放在化學基本知識及和化學相關的人文教育方面,而非對學生而言較難的專業問題方面。
三 在初中化學教學中滲透人文教育的策略
1.進行豐富多彩的活動,展現化學美的育人功能
審美教育是人們在人文素質方面不可欠缺的構成部分,美育不但可以提升素質、陶冶情操,並且有利於智力的開發,是一種崇高的精神活動,對加快學生整體發展具有無法取代的作用。化學美屬於科學美,化學在展現物質內部豐富的運動方式和規律時,體現了化學范疇中具備的豐富的美育素材,所以,具有特殊的美學意義。
2.透過化學科學研究實驗,養成學生求真務實的人文精神
初中教學的人文精神中心思想為讓學生全面發展,也就是讓學生在學習科學知識、建立科學素養的同時,培養其具備積極、向上、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初中化學探究實驗是培養學生人文精神的主要依據,在這一過程里,不但是探索化學知識的過程,還是令學生了解科學家如何進行科學探索的過程,感受科學研究所經受的困苦,養成學生嚴謹的實驗態度、勇敢探索、堅毅的科學品質以及求真務實的人文精神。
3.充分探尋化學哲理,培養學生堅強的奮斗精神及毅力
在以往的化學教學中,老師會竭盡所能地運用化學史及科學家的奮斗過程、人格魅力來激發學生,讓學生對學習勇敢追求,為事業勇於奉獻,從而感受人文教育。在教學過程里,應將傳授知識及德育的最佳結合點確定好,在潛移默化中進行滲透。化學中富含的哲理,一線老師應積極開發這些資源。
4.大量實施探究活動,培養學生團結合作的意識
懂得如何合作是教育的目標之一,也是化學大綱中的新要求。由於經濟的不斷提高,知識的不斷進步,國家間的經濟、科技往來的不斷擴大,人們相互間的合作和交流也十分頻繁,以自我為中心的學習、生活方式會對人際往來、生活品質造成嚴重的影響,只有具備合作精神、和睦相處的品質,才可以在當前時代站穩腳跟。學生在實驗中,需要進行分工合作,一定要具備團結互助的精神,才可以將實驗的任務完成。
四 結束語
要建立具有現代化、高品質的社會主義人才,只加強學術能力是不夠的,人文精神的滲透是不可欠缺的。老師不僅要注重知識的傳授,還應有效地運用當前的教材,有計劃地將人文因素滲透進去,為社會提供更全面的人才。

② 如何推動傳統文化進校園進課堂

一、將傳統文化「請」進校園,著力營造富有濃厚的傳統文化氣息的校園環境。
高品位的校園文化環境能為語文教學提供廣闊的空間。徜徉在一個隨時隨地都能學到新知識、新學問,能獲得審美感受的校園中,更能激發學生對傳統文化的興趣。
具體說來,學校的整體規劃建設,可以設計一些能體現我國傳統文化精髓的代表性建築、人物塑像、園林景觀等。一草一木暗香浮動,一字一畫德育無聲。學生只有在校園中潛移默化地受到傳統文化的熏陶,才能將其內化為求知做人的基本態度和基本品質。
其次,要創設文化課堂教學情境。像在教室的牆壁上張貼古代名人的畫像和書法家撰寫的名言警句,在黑板報上專門開辟「民族文化快餐」一角等等,以此來營造一種濃厚的文化氛圍。
二、立足課堂,播撒傳統文化的種子
(一)、激發興趣,讓學生找到成功的樂趣。
回望歷史,古人學語文不僅有強記,也有孔子與學生「浴乎沂,風乎舞雩」的暢快,更有各種各樣的輕松的文字游戲。開玩笑、猜謎語、寫對聯、填詩詞,嬉笑怒罵,激揚文字,將語言玩到盡興玩到極致。也有垂髫小兒、弱冠書生學以致用,在日常生活中常享「語文」的樂趣,常品成功的快樂。
我們的老師,要努力營造語文課堂的文化氛圍,力求語文課多一點文化氣息,讓學生在課堂上領略到「文化」應有的甜味與魅力。要努力讓語文動起來、活起來,從歷史故事中明理,從歷史笑話幽默中得智,從成語典故中積知,從對聯猜謎中獲趣,從多種渠道入手,積極激趣讓學生切實感受到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從而震撼他們的心靈,讓學生人人成能手、成英雄。
我的做法是,精心選擇三百個典型的成語,既學習語音字形,成語運用,又增加作文文采,還能了解一些文化常識,知道一些文學典故,更能帶動名句名篇的背誦。我們進行成語接龍,師生名字鑲嵌,歷史故事大串聯等活動,收效很大。此外,散文、詩歌品賞,對聯,猜謎,及自製謎面。雖然有些幼稚,但在快樂中激發了學生的興趣,開啟了學生的創造才能。玩轉語言,玩透語文,學生再面對課本、考試、競賽,便能找到「老叟戲頑童」的快樂。
在教學中,我常引用與課文相關的典故詩文,鋪墊蓄勢導入新課,激發學生強烈的學習慾望和興趣。或者根據課文內容選擇恰當的播放音樂,或激昂慷慨或沉緩婉轉的音樂。或者利用多媒體製作相關影像材料,讓學生在耳濡目染中,感受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的精湛與美妙。
(二)深入挖掘教材的文化內涵,並通過恰當的方式傳遞給學生。
1.感受傳統文化的自然美。教材中寫景、狀物、山水游記、田園詩歌等課文,對自然美進行了鍾情的描述,展現在我們面前的是一幅幅多姿多彩的自然畫面,這些圖景經過了作者的攝取拼接,已不再是純客觀景物,它已經是人格化了的自然,它飽含了作者的情思。
2.感受傳統文化的社會美。教材中的課文為我們展開了一軸軸性格鮮明的人物畫卷和一幅幅生動的社會畫面。正義感,嫉惡如仇的精神,對愛情的忠貞,虛心好學的品質,見義勇為,樂於助人的精神構成了社會美的主體。《鄒忌諷齊王納諫》中虛心接受批評、聞過即改的作風,《送東陽馬生序》中不辭勞苦、虛心求學的精神等等,都可在學生心靈中種下真、善、美的種子。教師要准確傳導出作品中的情感特徵,讓學生在心靈深處受到傳統文化的震撼,受到洗禮,從而陶冶其美好高尚的情操。
3.感受傳統文化的藝術美。教材中有不少內容是對藝術的直接表現,在處理此類教材時要把學生引入到語言描繪的情景交融、物我兩忘的審美意境。而美妙的音樂、優美的歌聲、動聽的朗誦、悅耳的語言,能讓學生在濃郁的藝術氛圍中體味語言、聲韻之美。
在平時的教學實踐中,我們的老師可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挖掘教材蘊涵的文化內涵:(1)從課文注釋、閱讀提示入手,挖掘有關文化常識;(2)從故事情節入手,挖掘整篇(部)著作的文化內涵;(3)從課文主題入手,挖掘優秀的傳統美德;(4)從課文詞句入手,挖掘相關的文化背景、哲理境界;(5)從課文插圖、課後練習入手,挖掘文化意趣。
(三)、強化誦讀,與賢哲進行精神的對話、心靈的溝通,進而喚醒學生的心智與靈魂、促進其生命成長。
古語雲,「讀書百遍,其義自見」,「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這些都是至理名言,是前人的成功經驗。語文教材中的文學作品,大多膾炙人口,文質兼美,從先秦詩歌、漢賦、唐詩、宋詞到元曲,這些課文里所體現出來的意境美、語言美,光靠老師的分析、講解是遠遠不夠的,還要靠學生通過朗讀去體味。優秀的必是感人的,感人的必是有生命的,有生命的學生肯定也會喜歡。加之漢語具有一字一音,聲、韻、調和諧的特點,因此,加強朗誦教學,使學生感受傳統文化中漢語的音韻美,是其他學科所不能比及的。
三、在課外實踐活動中,滲透、弘揚傳統文化。
(一)引領學生親近名著,品味經典。大凡名著,都是一個時代智慧的結晶, 是中華民族優秀文化之根,這些啟迪智慧的典籍,大多是能打動人心靈的作品,是時代和民族的瑰寶,理應功在當時,利在千秋,應該讓經典伴隨學生的成長。
教師應該有計劃、有步驟地給學生推薦一些閱讀范圍,如古代神話、民間傳說、唐詩宋詞、明清小說等等,讓學生感受經典,從而夯實他們的文化基礎,提高人文素養,感受民族情感,陶冶高雅的情操。
在潛心閱讀的基礎上,我們可以倡導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自由選擇對名著展開深度研究的主題,以《水滸傳》為例:《水滸傳》中人物外貌與性格的研究;《水滸傳》中人物別名的來源;《水滸傳》中武器與人物的關系;從歇後語看水滸故事……然後由個人或分小組研究討論。有的閱讀《水滸傳》,有的欣賞《水滸傳》的電視劇精彩片段,有的搜索有關《水滸傳》的歇後語、人物稱號,然後教師用一節課的時間圍繞水滸文化進行多種形式的交流,讓學生掌握更多更全面的知識。
(二)、激勵學生走進傳統節日,傳承中華文化。現在不少學生對我們的傳統節日淡漠了。傳統節日蘊含著我們民族的情感追求。端午節,人們吃粽子,劃龍舟,都有著憑吊屈原的主題。人們懷念屈原實際是在傳遞著愛國精神的火炬。中秋節吃月餅、除夕夜吃餃子,這都反映了我們民族重團圓、重親情、重和諧的情感追求。在這些節日里,應提醒學生從中感受文化的氛圍。
教師可以利用語文研究性學習或綜合性學習的形式,以某個傳統節日為契機進行語言實踐。在端午節來臨之際,引導學生查詢和端午節相關的一些信息,如端午節有哪些別名?端午節的來歷及與哪些著名的人物有關?你知道屈原、伍子胥的生平事跡嗎?端午節有哪些傳統習俗?在查詢的基礎上整理資料、撰寫報告,以網頁、演示文稿等形式進行交流。還可以看《屈原》、唱《橘頌》、吟詩詞、賽龍舟、插艾葉、佩香囊、吃粽子……一個傳統節日,從查詢資料到實踐體驗,可以安排一個較長的周期,讓學生在實踐中學語文,在營造節日氛圍的過程中感受特有的民族風情。
春節、元宵節、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重陽節,如果這些重要的傳統節日讓我們的學生在語文學習中有計劃地去探究、去實踐體驗,這樣的文化傳承是意義深遠的。
另外,還可以引導學生調查了解家鄉特有的節慶、傳統習俗,傳統文化藝術及淵源。引導學生廣泛閱讀有關家鄉的文選典籍,並初步了解家鄉婚嫁文化、飲食文化、節令文化等傳統文化形式。考察家鄉的名勝古跡與由來。考察家鄉的歷史名人和遺跡。考察家鄉某些地名的由來。考察家鄉的飲食文化、服飾文化特點。訪問民間藝人,了解傳統工藝。組織學生為宣傳家鄉的傳統文化開展實踐活動。

優秀的中華傳統文化,就是那夢中的伊人,她美麗著,微笑著,深思著……回到源頭,走進古典,彷彿進入了豁然開朗的桃花源。在大語文的時空里,我們掬古典之泉,濯蒙塵之心,我們在愉悅中學會孝敬,學會關愛,學會誠信,學會思考,學會勤奮,學會優美,學會深刻……語文讓我們快樂,語文讓我們聰明,語文讓我們美麗,語文讓我們高尚,語文讓我們有了內涵,語文讓我們體現出了人的意義、人的價值、人的尊嚴!
閱讀經典文本還可以改變一個人的形象、氣質,教會學生學會做人。儒家的厚德載物、剛正不阿、誠信仁愛、尊師重道,道家的順應自然、淡泊名利、虛懷若谷,佛學的寵辱不驚、進退從容、自然清靜,這些都值得學生去學習、體會和進行創造性轉化。長期沐浴在書香里、浸潤在文化中的學生會變得情趣高雅、語言文雅、行為儒雅、氣質優雅。
總之,將傳統文化「請」進校園,「請」進課堂,讓傳統文化滲透到語文教學中來,讓我們的學生在靈魂深處,夯實傳統文化殿堂之基,凈化每個學生的心靈,這是我們每個教育工作者永遠的責任和使命。

③ 如何在教學中弘揚傳統文化

首先要不斷積累和儲備傳統文化的知識,了解傳統文化的精髓。傳統文化博大精深,涉及范圍非常廣博。只有老師自身有了足夠的傳統文化知識儲備,才能在你的教學中靈活地應用傳統文化,才能不失時機地把傳統文化傳播給學生。

④ 老師應該如何在教學中融入中國傳統文化

我國有非常悠久的歷史,而中國文化博大精深,到現在為止,很多傳統文化已經在我們的生活中不常見,而且新生代的人們也沒有辦法理解這些傳統文化的真正意義,對於一個國家的傳承來說,這是萬萬不好的,所以現在國家在各方面的提倡老師在教學中融入中國傳統文化,那麼作為一個使用高科技教學的老師來說,如何教學才能融入中國傳統文化呢?

再者,現在的小學都比較注重課外實踐,老師可以經常性地組織自己班裡的學生去一些經典的地方做紀念,尤其是春遊秋遊的時候,可以組織同學們去博物館,或者是有意識意義的傳統文化宣傳的地方,也可以組織學生寫對聯,練毛筆字,這些方式都能很有效地促進學生對於中華傳統文化的熱愛。同樣這樣也可以促進學生在語文上的進步,讓學生對於語文產生了一個非常濃厚的興趣。

⑤ 如何把中華傳統文化應用到教育教學中

隨著中國經濟、政治、文化的深入發展,一股國學熱席捲整個文化領域,使得中國傳統文化中以道德倫理價值為取向的思想,再次受到熱切關注。而以道德倫理為取向的國學,為小學生道德教育提供了新的方向。本文則從國學經典所蘊含著豐富的道德教育資源、國學經典中有哪些道德意義以及如何運用國學經典進行道德教育三個方面進行分析和論述如何在小學道德教育中實施國學經典的教育。

小學生道德教育在小學教學中占重要的地位,主要以五愛為基本內容的社會公德教育和有關的社會常識教育,思想內容比較陳舊,容易使學生產生厭倦之情。中華傳統文化經典蘊含著優秀的傳統美德,在培養小學生的道德品質方面具有一定的積極作用。將這些經典積淀在腦海里,會在他們幼小的心靈中潛移默化地影響其日後的人生態度和方向。因此,運用國學經典進行道德教育,是小學生道德教育的一個十分重要的途徑。

一、國學經典蘊含著豐富的道德教育資源

中華傳統文化源遠流長,五千年的文化積淀,孕育了中華民族誠信友愛、溫文有禮的優雅人格。國學經典不僅是中國悠久傳統文化的明證,也是每一個中國人的立身處世之本,更是我們不可或缺的精神力量。

如《論語》是我國古代一部十分重要的經典,它包含了立身、處事、為學、從政等豐富的人生經驗和人生智慧。它融政治、倫理、道德與教育為一體,其核心是做人,是倫理道德修養。它提出的許多做人的原則和格言,如君子欲訥於言而敏於行、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唯仁者能好人,能惡人等等,具有普遍的意義。

又如《弟子規》,雖然總共僅有1080個字,360句,但卻把一個人如何孝敬父母、友愛兄弟、立身處事、待人接物、修身治學等等的態度和禮儀概括的淋漓盡致。《弟子規》所闡述的道理,譬如財物輕,怨何生,言語忍,忿自泯;將加人,先問己,己不欲,即速已;事諸父,如事父,事諸兄,如事兄;泛愛眾,而親仁等教誨,適用於不同宗教、不同種族、不同國家以及各行各業,男女老少。《弟子規》的編寫次序也是中國古人教育經驗的總結,符合教育的規律。

其他的如《童蒙須知》、《孝經》、《禮記》、《顏氏家訓》等一系列經典蘊含著優秀的傳統美德,學習國學經典,可以讓小學生系統地直面中華傳統文化的精華,接受中華傳統文化和傳統美德的熏陶,在潛移默化中形成優秀的道德品質。

二、國學經典的道德意義分析

(一)國學經典符合小學生的認知心理發展特點。現代心理學研究表明,13歲以前的少年兒童,他們的記憶能力較強,而其邏輯思維推理能力、抽象思維能力比較弱,還沒有充分發展起來。及早讓兒童學習中國文化經典,接受傳統優秀文化的熏習,即是在他心靈最純凈、記憶力最佳的黃金時期,接觸最具有智能和價值的經典。將這些經典積淀在腦海里,雖然他們這時還不完全理解,但會在他幼小的心靈中潛移默化地影響其日後的人生態度和方向。以文而化,逐漸培植其福德、開啟其智慧,從而奠定他一生的高遠見識和優美人格。而且,隨著年齡的增長,知識和閱歷的增加,他們會逐漸加強對經典的理解,經典遂成為他一生開智、受益、勵志、成長的源泉。

(二)國學經典教育的精髓在於潛移默化而非灌輸。現階段我國的小學教育片面灌輸知識技能,急功近利,讓兒童身心疲憊,以兒童發展為本的教育的核心價值被忽略,教育的科學規律被漠視。當下,一些機構利用社會、家長的認識誤區,打著培養小神童、小天才的旗號引人眼球,實則為賺取千金萬金的學費。這種拔苗助長、把教育當成商業、產業來做的結果,誤導了兒童發展。

學習國學經典不僅可以讓孩子多認識字詞,奠定大語文之根基,培養文化氣質,更重要的是可以通過感悟聖賢文明,通曉啟迪心智,陶冶品行,提高修養,培養儒雅風范,明白做人的道理,歸根到底就是提高人的根本素質。在孩子們還不具備對古詩文經典充分理解力的時候,就把經典交給他們,乍一看莽撞,實際上卻是文明傳承的絕佳措施,幼小的心靈純凈空廓,由經典奠基可以激發起他們一生的文化嚮往。孩子們從小接受這樣的熏陶,國學經典將在他們心裡埋下種子,隨著他們慢慢長大,會與他們形影相隨,對他們的一生都將產生積極影響。讓國學經典點點滴滴融入孩子們的生活當中,讓孩子們得到一種民族情感性格的熏陶,使孩子們養成孔孟所提倡的至大至剛的人格,至關重要。

⑥ 如何在化學教學中滲透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教育

1、在化學課堂教學中,滲透環境教育。
在中學化學教材中,包含許多與環境保護有關的內容,例如作為大氣污染物中的頭號「殺手」CO,在初中課本中都做過初步和系統地學習。在講授該節內容時,給學生講清的CO產生、特性及對人類的危害,並可根據學生和學校的實際情況,組織學生觀看有關CO毒性電影、錄像等及有關中毒後如何處理。給學生講清其形成過程及危害,從而提高學生對環境污染的重視程度。
2、在化學試驗過程中,進行環境教育。
化學試驗作為化學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樣擔負著對學生進行環境教育的重要職責,並且較之課堂教學更具有直觀性。一方面,我以環境污染物為試驗樣品,進行觀察分析與研究。例如我通過化學課外興趣小組,開展環境污染活動調查,組織學生到附近小河、鐵礦選礦廠進行污水排放觀察及污水和蒸餾水的ph值。另一方面,自己做或指導學生做實驗時,也可以切身實地的進行環境教育。例如在做有毒性氣體(如SO2等CO)放出的試驗時,可增加尾氣處理裝置,以減少有毒氣體排放。對實驗結束後的試驗廢液、廢物應放入指定地點,這樣既可減少污染物污染,也教育學生環境保護要身體力行,從自身做起,只有這樣,才能形成良好的環保習慣。

⑦ 淺談如何在化學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

淺談如何在化學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
「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教師的職業不僅僅是教書,更重要的是育人。新的課程標准把德育教育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它指出:「結合教育內容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是化學教育的一項重要任務,它對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具有重要意義。」這就是說明,德育教育在整個教育教學中的重要地位。而目前中學化學教學中卻普遍存在「重視知識傳授,忽視德育教育」的現象。在化學課堂如何將德育教育滲透其中,會使化學課堂活起來,學生的綜合素質不斷提高,達到智育和德育雙贏的效果,下面我結合教材和教學實際談點自己的看法:一、教師的人格魅力是德育教育的最好素材「學高為師,身正為范」,德育是情感陶冶和潛移默化的過程,教師的自身形象和教師體現出來的精神,對學生的影響是巨大的,也是直接的,教師的言語表達、儀表都在無形中給學生美的感染,從而陶冶學生的情操。教師的言傳身教對學生的成長有著很重要的作用,所以教師的每一堂課老師教師用自己的人格來熏陶學生的場合。教師要不斷提高自己各方面的素質,引導學生在學習文化知識的同時培養良好的個性。二、按照《大綱》要求,對學生進行辯證唯物主義教育《中學化學教學大綱》明確提出:中學化學教學的目的之一是:對學生進行辯證唯物主義和愛國主義教育。在現實的化學教科書中,蘊含著豐富的辯證唯物主義觀的素材,在教學過程中,可以有意識地把辯證唯物主義教育與化學教育有機地結合起來。例如:在分子、原子、離子的教學中,讓學生在搞清概念的基礎上樹立物質無限可分的觀點,物質的可分與在某一層次的不可分組成了無窮變化的化學世界。在講授物質的分解與化合、氧化與還原、陰離子與陽離子、溶解與結晶等概念時,運用對立統一規律去闡述。在進行質量守恆定律教學時,闡明這一規律,正好驗證了哲學上物質永恆不變的規律。通過硫酸的由於濃度不同而性質不同等內容,使學生理解量變引起質變的規律。總之,只要細心地去挖掘教材內容,就可以將辯證唯物主義內容滲透到教學過程中,不僅能使學生加深對課程內容的理解,而且有助於學生正確世界觀的形成。三、結合教材,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愛國主義教育是人們對自己的民族及其文化、優良傳統的熱愛之情,培養和提高學生的愛國主義覺悟,是德育工作的重要內容。在化學教材中,介紹中國是世界上對化學工藝發明和使用最早的國家之一,許多發明創造對推進世界文明和科學技術是有卓越貢獻的,造紙術是我國的古代發明之一,我國的造紙工業很發達時,歐洲還在用羊皮作書寫材料。黑火葯的發明和運用,是一種工業的也是經濟的進步,不僅具有實際意義,而且充實了化學理論。此外,1965年我國成功地合成了牛胰島素,是世界上第一個合成蛋白質的國家。目前我國的納米技術也走在世界的前列等。實踐證明,化學教學中,愛國主義有機插入,不但活躍了課堂氣氛,增加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有助於學生樹立遠大理想,培養頑強刻苦的意志品質。四、結合化學史,培養學生勇於探索、不怕困難的品質目前的學生就像溫室里的花朵,怕吃苦,學習上不努力,承受能力都比較差。對於這種現象,結合化學教材中一些化學家的奮斗史,開設第二課堂,培養學生勤奮學習、勇於探索、不怕困難的品質。例如:英國化學家道爾頓,出生在工,出生在英格蘭北部一個窮鄉僻壤,父親是一位織布工人,母親生了6個小孩,有3個因貧窮而夭折。道爾頓讀完小學就因貧窮而輟學,但是他酷愛讀書,在幹完農活空隙還堅持自學,後來在教學中擔任助理教師。工作之餘發憤讀書。在學校的12年,他讀的書比他以後50年的還多,也為他後來的科研奠定了堅實的基礎。針對目前學生學習惰性的情況,有效的學習一下化學家們的奮斗史,激發他們的鬥志,讓他們能夠主動地去學習。五、在化學教學中,增強環境保護意識環境問題是人類社會普遍關心的問題,環境污染、生態破壞、全球惡化以及自然災害和社會問題直接威脅著人類的生存,解決環境問題從化學教學入手是一種有效的方法。初中的教材中,《空氣》、《水》、《燃料與熱量》以及《化學與生活》等許多章節都涉及到環境保護,目的是培養學生的環保意識。例如:初中化學教材第七章「燃料燃燒時對環境的影響」一節中,汽車排放的尾氣造成空氣污染,使人患呼吸道疾病;煤燃燒形成酸雨,使土壤酸化,農作物減產,河流中生物大量死亡,以及對建築物腐蝕,又如《化學與生活》中涉及到的「白色污染」,實際是聚乙烯製成的塑料袋,使用量大而且難分解。在教學中,通過大量圖書的對比,讓學生懂得環境污染的危害性,教育學生從生活中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如不使用一次性筷子和飯盒,使用布袋來代替塑料袋,不踐踏小草等,做好帶頭和宣傳作用,帶動整個家庭甚至社會共同關注環境問題。總之,中學化學教材中有大量的德育教育素材,只要我們仔細地挖掘,將德育教育與化學教育有機地

⑧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有效融入課堂案例

融入《唱臉譜》課堂案例:

一、教學准備  

1、《唱臉譜》歌曲MV及京劇《打龍袍》選段; 

2、對應《唱臉譜》中歌詞所唱人物,配上京劇中的臉譜圖片; 

3、重點介紹包公的臉譜,並對臉譜形象和人物生平做簡要介紹,配上包公的畫像、影視劇照以及包公祠、包公園的圖片。 

二、教學目標 

1、激發學生對戲曲等傳統文藝的興趣; 

2、通過認識包公,引導學生從包公事例中汲取優秀、向上的道德品質。 

三、課堂引入: 

首先詢問同學們有沒有自己喜歡的歌曲,歌名是什麼,如有活躍學生可請其現場演唱幾句。

(生十分活躍,頻繁舉手報出歌名)而後進一步發問:「除了歌可以唱,還有什麼是可以唱的?」以此問題引導學生回答「唱戲」。(生答「唱戲」)

隨即再提問:「同學們都會唱歌,哪有沒有哪一位同學會唱戲呢?」(生不能唱,有答家中爺爺奶奶愛聽戲者)

最後導入:「既然大家都不會唱戲,老師也不會唱,不過我們先來聽一首有關於戲曲的歌好不好?」(生集體答「好」)。

四、不同人物的臉譜展示:

播放《唱臉譜》MV:(生觀看)播放完畢後,教師提問學生:「這首歌唱得是什麼呀?」(生不能答)教師將臉譜這一詞介紹給學生,點明臉譜在人物形象塑造上的作用。

依次將竇爾敦、張飛、典韋等人物的臉譜圖片放給學生觀看,看畢讓學生分組討論,自己最喜歡哪一個顏色的臉譜,為什麼。

(生討論,各執看法)待討論完畢,請學生回答。(生多喜歡鮮艷、誇張的臉譜)學生答後,教師將不同臉譜顏色對應的不同人物性格粗略地向學生講一講,以引入下一環節。

五、教學反思:

戲曲藝術距離學生的生活較為遙遠,且其表現形式對小學生來說顯得深奧晦澀,因此在教學時一定要深入淺出,讓學生有一個最基礎、最初步的了解即可以。

同時,抓住「包公是一個正直的官員,他出生在合肥」這句話,淺淺地點到思想教育,以免學生不知教師所雲。 

總的來說這堂興趣課增進了學生對傳統文化的了解,尤其是激發了學生去參觀包公園的興趣,這是開課前我所預料不到的。因此適當時候組織學生去集體參觀,不啻為一個不錯的想法。

閱讀全文

與化學課堂如何引入傳統文化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36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399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45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37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80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03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93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696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83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18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50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79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95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58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43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32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46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20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81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