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催化劑都有哪些呢
中學化學實驗中用到的催化劑有:二氧化錳、硫酸、鐵粉、氧化鋁等。
1、二氧化錳催化劑。如,①KClO3分解製取氧氣的實驗;②過氧化氫分解實驗。
2、硫酸催化劑。如,①乙烯的實驗室製取實驗;②硝基苯的製取實驗;③乙酸乙酯的製取實驗;④纖維素硝酸酯的製取實驗;⑤乙酸乙酯的水解實驗;⑥糖類(包括二糖、澱粉和纖維素)水解實驗。
其中①-④的催化劑為濃硫酸,濃硫酸同時還作為脫水劑,⑤⑥的催化劑為稀硫酸,其中⑤也可以用氫氧化鈉溶液做催化劑
3、鐵催化劑。如溴苯的製取實驗(實際上起催化作用的是溴與鐵反應後生成的溴化鐵)。
4、氧化鋁催化劑。如石蠟的催化裂化實驗。
生物催化劑
酶是生物催化劑,是植物、動物和微生物產生的具有催化能力的有機物(絕大多數的蛋白質。但少量RNA也具有生物催化功能),舊稱酵素。生物體的化學反應幾乎都在酶的催化作用下進行。酶的催化作用同樣具有選擇性。
例如,澱粉酶催化澱粉水解為糊精和麥芽糖,蛋白酶催化蛋白質水解成肽等。活的生物體利用它們來加速體內的化學反應。如果沒有酶,生物體內的許多化學反應就會進行得很慢,難以維持生命。大約在37℃的溫度中(人體的溫度),酶的工作狀態是最佳的。
如果溫度高於50℃或60℃,酶就會被破壞掉而不能再發生作用。因此,利用酶來分解衣物上的污漬的生物洗滌劑,在低溫下使用最有效。酶在生理學、醫學、農業、工業等方面,都有重大意義。目前,酶制劑的應用日益廣泛。
❷ 高中化學中有那些需要的催化劑的反應
不好想…我只想到一個,就是過氧化鈉與二氧化碳的反應,我們知道乾燥的二氧化碳不與過氧化鈉反應。過氧化鈉和水生成氫氧化鈉,氫氧化鈉再和co2反應又會生成水,所以水就有催化劑的作用
❸ 催化劑有哪些
催化劑有:過氧化物催化劑、固體酸催化劑、有機鹼催化劑、金屬催化劑等。
在化學反應里能改變反應物化學反應速率(提高或降低)而不改變化學平衡,且本身的質量和化學性質在化學反應前後都沒有發生改變的物質叫催化劑(固體催化劑也叫觸媒)。
據統計,約有90%以上的工業過程中使用催化劑,如化工、石化、生化、環保等。催化劑種類繁多,按狀態可分為液體催化劑和固體催化劑;按反應體系的相態分為均相催化劑和多相催化劑,均相催化劑有酸、鹼、可溶性過渡金屬化合物和過氧化物催化劑。
催化劑在現代化學工業中佔有極其重要的地位,例如,合成氨生產採用鐵催化劑,硫酸生產採用釩催化劑,乙烯的聚合以及用丁二烯制橡膠等三大合成材料的生產中,都採用不同的催化劑。
❹ 化學常見催化劑有幾種
催化劑種類繁多,按狀態可分為液體催化劑和固體催化劑;按反應體系的相態分為均相催化劑和多相催化劑,均相催化劑有酸、鹼、可溶性過渡金屬化合物和過氧化物催化劑。
多相催化劑有固體酸催化劑、有機鹼催化劑、金屬催化劑、金屬氧化物催化劑、絡合物催化劑、稀土催化劑、分子篩催化劑、生物催化劑、納米催化劑等;按照反應類型又分為聚合、縮聚、酯化、縮醛化、加氫、脫氫、氧化、還原、烷基化、異構化等催化劑;按照作用大小還分為主催化劑和助催化劑。
因此,利用酶來分解衣物上的污漬的生物洗滌劑,在低溫下使用最有效。酶在生理學、醫學、農業、工業等方面,都有重大意義。當前,酶制劑的應用日益廣泛。
「化學常見催化劑有」氧:化錳MnO2、氧化鐵Fe2O3、氧化鈷CoO、氧化鎳NiO、氧化銅CuO、氧化亞銅Cu2O、氧化鋅ZnO
(4)高中化學中有哪些萃化劑擴展閱讀:
【定義】
在化學反應里能改變反應物化學反應速率(提高或降低)而不改變化學平衡,且本身的質量和化學性質在化學反應前後都沒有發生改變的物質叫催化劑(固體催化劑也叫觸媒)。
【催化反應特徵】
催化反應有四個基本特徵,可以根據定義導出,對了解催化劑的功能很重要。
1、催化劑只能加速熱力學上可以進行的反應。要求開發新的化學反應催化劑時,首先要對反應進行熱力學分析,看它是否是熱力學上可行的反應。
2、催化劑只能加速反應趨於平衡,不能改變反應的平衡位置(平衡常數)。
3、催化劑對反應具有選擇性,當反應可能有一個以上不同方向時,催化劑僅加速其中一種,促進反應速率和選擇性是統一的。
4、催化劑的壽命。催化劑能改變化學反應速率,其自身並不進入反應,在理想情況下催化劑不為反應所改變。但在實際反應過程中,催化劑長期受熱和化學作用,也會發生一些不可擬的物理化學變化。
根據催化劑的定義和特徵分析,有三種重要的催化劑指標:活性、選擇性、穩定性。
【催化劑發現】
催化劑最早由瑞典化學家貝采里烏斯發現。100多年前,有個魔術「神杯」的故事。
有一天,瑞典化學家貝采里烏斯在化學實驗室忙碌地進行著實驗,傍晚,他的妻子瑪利亞准備了酒菜宴請親友,祝賀她的生日。貝采里烏斯沉浸在實驗中,把這件事全忘了,直到瑪麗亞把他從實驗室拉出來,他才恍然大悟,匆忙地趕回家。
一進屋,客人們紛紛舉杯向他祝賀,他顧不上洗手就接過一杯蜜桃酒一飲而盡。當他自己斟滿第二杯酒乾杯時,卻皺起眉頭喊道:「瑪利亞,你怎麼把醋拿給我喝!」瑪利亞和客人都愣住了。瑪麗亞仔細瞧著那瓶子,還倒出一杯來品嘗,一點兒都沒錯,確實是香醇的蜜桃酒啊!
貝采里烏斯隨手把自己倒的那杯酒遞過去,瑪麗亞喝了一口,幾乎全吐了出來,也說:「甜酒怎麼一下子變成醋酸啦?」客人們紛紛湊近來,觀察著,猜測著這「神杯」發生的怪事。
貝采里烏斯發現,原來酒杯里有少量黑色粉末。他瞧瞧自己的手,發現手上沾滿了在實驗室研磨白金時給沾上的鉑黑。他興奮地把那杯酸酒一飲而盡。
原來,把酒變成醋酸的魔力是來源於白金粉末,是它加快了乙醇(酒精)和空氣中的氧氣發生化學反應,生成了醋酸。後來,人們把這一作用叫做觸媒作用或催化作用,希臘語的意思是「解去束縛」。
1836年,他還在《物理學與化學年鑒》雜志上發表了一篇論文,首次提出化學反應中使用的「催化」與「催化劑」概念。
【催化劑組成】
絕大多數催化劑有三類可以區分的組分:活性組分、載體、助催化劑。
活性組分
活性組分是催化劑的主要成分,有時由一種物質組成,有時由多種物質組成。
載體
載體是催化活性組分的分散劑、黏合劑或支撐體,是負載活性組分的骨架。將活性組分、助催化劑組分負載於載體上所製得的催化劑成為負載型催化劑。
助催化劑
助催化劑是加入到催化劑中的少量物質,是催化劑的輔助成分,其本身沒有活性或者活性很小,但是它們加入到催化劑中後,可以改變催化劑的化學組成、化學結構、離子價態、酸鹼性、晶格結構、表面結構、孔結構、分散狀態、機械強度等,從而提高催化劑的活性、選擇性、穩定性和壽命。
【制備方法】
機械混合法、沉澱法、浸漬法、噴霧蒸干法、熱熔融法、浸溶法、離子交換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