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藝鑫文化藝術培訓學校地址在哪裡
查不到北京體育大學文化藝術職業學校的具體地址。但可以查到北京市文化藝術職業學校:北京市豐台區南四環中路38
② 我有兩個小孩,戶口在仁懷,想來遵義上五年級和六年級,不知道在哪個學校好,也不知道需要什麼樣的條件
到你想去的學校問問就知道
③ 仁懷育英中學與仁懷私立文化學校誰更好
這兩個學校都是不相上下的
教學水平、管理制度都有很大的相同的地方
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一間學校就可以了
④ 仁懷十二中在哪裡
學校創建於1996年秋季,曾一度冠名為仁懷市第十二中學,2002年更名為仁懷市壇廠中學。學校現在是一所有18個教學班,70多名教職工,1200多名學生的市直農村寄宿制初級中學。
⑤ 關於文化學校
中學生反學校文化在我國已初見端倪。多數研究者將中學生反學校文化納入到中學生「偏差行為」中加以研究,未能從文化學的角度加以揭示。中學生反學校文化作為一種亞文化,是對學校主流文化價值觀的異化,其產生與社會文化因素、家庭教育因素、學生個體因素、教育本身因素有密切關系。應對這一中學生反文化現象,可以根據不同的情況分別或同時採取同化、滲透和包容的策略。
反學校文化 中學生 內涵 成因 對策
隨著現代社會文明程度的提高,特別是我國改革開放力度的加大、大眾傳媒的普及和各種娛樂方式的出現,現代學校教育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沖擊,教育的難度也越來越大:師生沖突、校園暴力、逃課厭學、拉幫結派、破壞公物、自私冷漠、酗酒追星等現象在校園中隨處可見,尤其是處於「叛逆階段」的中學生表現得更加突出。從大量教育事實來看,學校在對中學生的教育上既有和諧一致的一面,也存在著分歧、沖突的一面。
眾所周知,文化對社會的發展具有無以倫比的巨大作用,同樣,學校文化對學生及學校本身的發展也具有不可忽視的作用。首先,學校是傳播主流文化的主要場所;其次,學校中一切文化因子都可以作用於人的心靈,並使其自由地陶冶、教化、豐富和升華。教育的最終目的並非僅僅是傳授已有的知識,更應該是將人的創造力誘導出來,喚醒其生命感、正義感、道德感並逐漸建立其價值觀和信仰,在這個過程中學校文化就充當著這樣一種「喚醒」的職責。然而,對有些學生而言,學校並不是一個「樂園」。學校越想促使他們順應主流文化方向發展,能有良好的表現和反應,卻越會激起這些學生的不滿與反抗。面對這種反抗學校行為的現象,一般的研究者大多將這些學生的行為視為一種「行為偏差」(deviant),然後極力的從心理輔導、心理咨詢方面入手,甚至予以生理方面診斷治療。
學生的內心世界宛如一個大黑箱,若未能適當的開啟,細心地察覺,即使教育付出再多的努力,也難以實現教育目標。如果對於學生反學校文化處理僅僅用行政手段給予處罰:警告、記過、甚或開除,而未能窺視到他們產生反學校文化的真正原因,其效果有可能適得其反。因此以中學里那些經常被學校視為「偏差行為」的學生為重點研究對象,探討中學生反文化的成因,探詢整合中學生反學校文化的對策,不僅能提供一個新的角度來了解學校與學生沖突的原因,而且對學校存在的不當文化體制與教育價值觀念的改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 反學校文化的內涵及表徵
談到反學校文化,首先便涉及一個如何界定「反文化」的問題。提起「反文化」(counter-culture)一詞,人們會很自然地聯想起美國60年代的搖滾樂、吸毒、性反常、墮胎、裸奔等迷戀怪癖和追求荒誕的嬉皮文化,以及嬉皮士們在紐約中央公園、舊金山金門公園和紐約郊外伍德斯托克(Woodstock)的晝夜狂歡,及至以後的「政治正確」(political correctness)、多元文化(muti-culture)及其對主流文化的挑戰;如果嚴格從字面上理解,「反文化」運動是指美國60年代在青年人當中流行的以反戰和反主流文化為特徵的一種價值觀、文化和生活方式[1]。對於學生反學校文化,我國學者鄭金洲認為:「反學校文化是與學校主流文化相對立的一種文化,它所倡導的價值標准與行為規范是與學校的主導價值規范相悖的」 ① 。國內多數學者研究認為「反學校文化」是「偏差行為」中的一種類型,他們大多是從教育學、心理學的角度出發的,對此進行解釋。例如對待「師生沖突」,持教育學觀點的人認為:師生關系本質上是一種教與學的關系,只要教師教學方法得當,講究教育教學藝術,師生沖突就可以避免了;持心理學觀點的則認為:與學生關系融洽的教師總是具有人格上的某種魅力———富有愛心、和藹可親、公正、知識淵博;相反,冷漠、偏心、不負責任、才疏學淺的教師很容易同學生發生沖突[2]。
余秋雨先生認為:「文化思考最明顯的優勢在於它更善於進行時空上整體把握」[3] 。當我們打破觀察教育現象的眼界,用文化的觀念理解學校教育就會在一個更廣闊的背景上揭示出真實。綜觀國內對學生「偏差行為」的相關研究能真正放在文化層面去思考的少之又少,能從教育社會學、教育哲學的觀點出發,從學生對學校反對行為的解釋中,去探究學生反文化的內在價值觀及行為特徵的研究更為罕見,可以說在這方面的研究我國還是一個盲點。
西方反文化的創始人羅扎克認為,反文化是同現有的文化徹底決裂[4]。而從我國中學生反學校文化表徵來看,「反學校文化在本質上是校園文化中根本價值觀之異化」,以此觀點來分析當前我國中學生反學校文化較為恰當[5]。在與正統學校文化的對抗中,我國中學生反學校文化體現在侮辱師長、挑戰權威、違反校規、考試作弊、網路成癮、酗酒賭博、穿奇裝異服、留怪異發型、甚至打架斗毆等。按外部表徵,學生反學校文化大致可以分為如下五種類型。
偏激反抗型:這類學生對於學校的管理、教育,通常採取直接而明確的對抗方式,如在課堂上直接與老師沖突,不接受老師訓導,甚至要求罷免教師、上訪、破壞公物、與學校打官司等。他們對其它同學表示出一種輕蔑的態度,稱這些學生為「應聲蟲」;他們有一定的號召力,在非正式群體中的有較強的影響力,破壞性較大。
陽奉陰違型:這類學生表面上看認同學校文化,並遵守學校的規范,實際上心裡並不真正認可學校的教育目標。陽奉陰違,時而附和著學校的主流文化,時而又站在反對學校的一方,在特定的場合還會表現得非常激烈。
疏離逃避型:學校里出現的 「逃課族」就屬於此類,他們對於自己不喜歡的科目或不喜歡的老師所上的課採取逃課躲避。對他們而言,逃課已不再是一種太大的過錯,而是一種很時髦、很刺激的舉動。他們整日不願與老師見面,處處躲避老師或躲避勞動、集體活動等。
冷漠消極型:這類學生並不十分討厭學校生活,但學習無目標,到學校來唯一目的就是在學校環境的庇護下,逃避家長和社會的壓力,對任何事情都無興趣,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鍾。他們缺乏愛心、缺乏熱情,認為所有人的善舉都是「矯揉造作」,或另有目的。
自傲玩樂型: 這類學生從心裡看不起老師,自傲自大,到學校來就是為了玩得快活。酗酒賭博,捧歌星追女孩,就象《流星花園》中的F4。他們過度沉溺於網路游戲,在虛擬世界中尋找體驗。
上述五種類型有一個共同特徵,即對學校主流文化價值的懷疑、批判、叛離、拒斥,是對學校核心價值觀的異化,但還沒有出現西方研究者所提出的「反文化的主要目標不是獲得經濟上的權利,而是在文化上提出強烈挑戰②」,用自己的一套價值觀來取代學校的核心價值。不過從收集到的信息上來看,我國學生反學校文化正呈現出:顯性化、多樣化、強烈化、長期化、低齡化的發展趨勢。[6]
二、中學生反學校文化的問題歸因
我們通過訪談調查(為了重視學生的「主體性」,了解學生反抗學校文化的深層意義,研究者利用本地三所中學為研究基地,一方面了解學生反抗學校的態度、類型、表徵;另一方面,也從學生對反抗學校的解釋中,探究影響學生反抗學校文化的真正原因。)、參與型觀察(我們和被觀察者一起生活、學習,在密切的相互接觸和直接體驗中傾聽和觀察他們的言行。在整個研究過程中,我們都以相同的身份參與、觀察教育現場,在親歷中探索和建構我們研究課題。)發現,反學校文化的形成和發展既有社會文化因素、家庭教育因素、學生個體因素、也有教育本身因素。
(一)社會文化因素
1、社會轉型導致價值觀念重估。當前,中國正處於世界大變動、社會大轉型、教育大變革的時代。社會轉型期所產生的種種矛盾、對立以及自身特有的不確定性,滋生著各種各樣的文化形式。文化既面臨發展問題,又面臨轉型問題,這兩類問題互相交織在一起,使得問題更為復雜,矛盾也更為突出。社會轉型期所特有的模糊性和彌散性,使得人們對未來發展的預見能力降低。處於世界觀形成關鍵期的中學生,原有相對恆定的主流價值觀陷入迷茫,發生重估,價值趨向陷入混沌之中。
2、社會分層導致利益分配不均。中國現有社會階層已呈現分化明顯、貧富懸殊、教育失衡、利益分配不均等現象,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文化態勢。同樣的學生卻享受者差異較大的教育資源;有錢人可享受到特殊的教育;階層常常影響著學生能否進入學校以及進入學校所享有的不同的價值觀念。部分學生在利益分配不均中,「自我」得不到保障,失去自身尊嚴的感覺。學生的反學校文化的情緒也就隨之出現。
3、文化多元導致精神向度混亂。在現代社會中,多元文化雖然不像一些研究者所說的充滿了各種亞文化與主流文化的對抗和沖突,但也確實體現和滲透於社會的各個方面。文化的「堅冰」已被打破,社會結構急劇變動,文化多元的狀況也已基本形成,如何在多元中保持相對一致的價值規范成了學校教育的一個難題:道德理想主義色彩已經淡化,世俗化的傾向日趨加強。從而使學生在各種各樣的社會變化和社會問題面前,精神向度變得混亂,形成了道德觀念的真空感。
4、大眾傳媒導致傳統理想斷裂。大眾傳媒的發展,一方面使大眾文化與藝術呈現出前所未有的貼近,為青少年的成長營造一個相對自由和寬松的社會環境,另一方面,它的繁榮又猛烈地沖擊著以人文精神為價值目標的精英文化和體現官方意識的主流文化。大眾媒體經常以事件「真實」的面目,原原本本的呈現出來,甚至加以渲染誇大,忽略事實背後的不良影響,尤其是心智未臻成熟的中學生,對於事件只看到表面,不能深入了解事理,價值觀與人生觀容易受到混淆,誤導他們的判斷,致使當代青少年的發展失去方向。特別是大眾傳媒中蘊涵的日益突出的暴力幫派、色情賭博等,嚴重影響著學生的思想觀念和行為方式,使中學生的傳統理想斷裂,心靈受到污染。美國學者派克(Paik)和卡姆斯托克(Comstock)通過對大量的事實和數據分析,說明大眾多媒體所提供的暴力、色情已經成為青少年學生不良行為的罪魁禍首。[7]
5、「英雄主義」導致盲目冒險。我們經常在鬧市區的宣傳牌上看到:「崇尚拼搏、鼓勵冒險、寬容失敗」的標語,這些標語本來是鼓勵人們自主創業。然而,現今社會上存在著不管所沖所拼的目的是對還是錯,只要敢冒險就被封為「英雄」,就是眾人矚目的焦點,甚至成為大眾崇拜的偶像。思想簡單、熱情有餘、敢拼敢沖的中學生,無不受其影響,形成了不服管束、自由散漫、盲目冒險的性格特徵。
(二)家庭教育因素
1、家庭不和或父母離異,使孩子缺乏歸屬感,易結成幫派。隨著社會開放程度和文明教化的提升,越來越高的離婚率使越來越多孩子缺乏歸屬感。家庭不和,缺乏親情,使孩子更嚮往在同輩團體中找到樂趣。而缺乏正確引領的非正式團體極易形成幫派,個體極易形成暴虐、多疑的性格,成為反抗學校主流文化的成員。
2、家教不當導致「代溝」,形成叛逆性格。在學生家庭教育中存在著過於嚴格、專制的教育,也存在著放任、溺愛的教育。兩種教育產生的結果使孩子要麼孤僻、任性、報復性強;要麼驕橫、抵觸、逆反挑戰以致目無法紀。另外,在調查中我們發現越來越多的貧困學生和富裕學生,也為反學校文化的學生群體增加了一定數量的成員,也就是說,貧富學生成為反學校文化的比例遠遠高於一般家庭的學生。
3、家長對學校的消極態度助長了中學生對學校文化的反抗。對於學生在學校受到老師的批評或懲罰,家長們態度迥異:有的能積極站在學校一邊責怪學生過錯,有的站在孩子一邊責怪學校失職。這兩類家長對學生的影響特別大,消極對待學校態度的家長,其孩子更容易與學校的主流文化唱反調。
(三)學生個體因素
1、身心發展不平衡。中學生正處於身體急速成長的階段,心理的成熟跟不上身體成長的腳步,以至於身心無法平衡適應。心理學研究認為,當中學生頭腦已經形成的某些思想或心理因素,阻礙他對社會行為規則的理解,從而不能把這些要求轉化為自己需要,叫著意義障礙[8]。出現意義障礙就會影響到行為表現,尤其在情緒上表現出強烈、不穩定,具有暴性,常常會意氣用事,忽略事後的不良後果,從而形成與主流文化不相容的性格特徵。
2、遷移作用。根據調查,反學校文化的學生大都是學業成績較差的一群,正當求學時期無法在功課上有滿意的收獲,得不到老師和同學的贊賞與掌聲,只好轉移其他方面來發展,以尋求失落後的滿足感。青少年意志力較為薄弱,當缺乏明確的目標與方向時,很難掌握自己,容易隨波逐流,盲目從眾。他們組成「拜把兄弟」,相互慫恿,違反校規。另外,到了中學階段,由於自我意識增強,活動范圍擴大,各種成人特徵出現,他們希望和教師、父母和其它成人一樣獲得平等的獨立生活權。他們開始對教師、父母的權威懷疑,甚至出現反抗行為。
3、缺乏法律意識。據調查統計,學校里的法制教育往往流於形式,許多學生竟是法盲。因為法制課不是「主課」,所以不受學校重視,自然也就不受學生重視。另外,法制課是作為「思想政治課」的一部分而進入中學課堂的,缺乏專業教師,學生覺得這門課枯燥乏味,其作用也就大大降低。很多學生特別是那些不服學校管教,試圖與學校抗衡的學生不知法而犯法的情形屢屢發生。「激情犯罪」、「游戲犯罪」在青少年犯罪中居高不下。
(四)教育本身的因素
1、學校評價體系的相互矛盾。目前,追求升學率在學校里仍佔有很大的市場,學生的學業負擔過重有增無減,學校追求的價值規范常常背離形式上的價值規范和目標,致使學生無所適從。教師作為學生學業負擔的「執行者」和「製造者」,很容易成為學生的對立面。學校的文化形式與實質的相背離,教育評價 「一元化」,導致學生對自己的滿意與否、優點和缺點的認定都以成績為定位。在這種情況下,一些學業成績相對較差的學生常常成為學校中的邊緣群體,長期缺乏關愛,久而久之,這些學生就走上與學校主流文化相異之路。
2、教學內容與社會現實的脫離。教材與社會現實脫離是目前中學生反學校文化的又一因素。因為,在學習過程中,中學生不能很好地理解他們所學知識的必要性和現實性,因而容易產生挫折感,形成消極的學習態度,並由此導致他們的各種違規行為,特別是在課堂上與老師直接發生沖突,反學校文化的傾向隨之出現。
3、師生關系欠佳易導致沖突與對立。《中國教育報》1999年9月1日發表的「今天,學校的師生關系怎麼樣?——新時期中小學師生關系大調查」得出如下結論:學生在回答「你覺得自己有心裡話時最想找誰說」時,回答最想找班主任或最想找某個教師的僅佔4.8%,最想找父親或母親的佔12.2%,最想找要好的同學或朋友的67%,找不到要說的人的佔15.9%。而教師在回答「在與學生交知心朋友問題」時,61.3%的教師表示很願意和所有學生交朋友,5.3%的教師表示只能與少數學生交朋友,8.6%的教師表示不存在與學生交朋友的問題,4%的教師表示說不清楚。學生在回答「你在學習、生活中發生了困難,需要別人幫助的時候,你首先想到是找誰?」時,12.3%的學生回答找班主任或找某個教師,2.8%的學生回答找父母,52.5%的學生回答找同學,7.25%的學生回答找其他人。這項調查中,61.3%表示很願意和所有的學生交朋友,而只有4.85%的學生最想把心裡話告訴教師,12.3%的學生在有困難的時候首先想找教師。這樣,教師和學生能進行經常地深入地交流,幾乎是不可能的。[9]學生對老師印象不好,自然就不會尊重教師,就不會服從教師的教導,學校的主流文化就很難通過教師有意識的向學生傳遞。
4、學校管理缺乏人文性,使學生合理的要求得不到滿足,從而形成中學生反學校文化。過分嚴格的學校管理,特別是對班級這種比較特殊的社會群體所進行的過分組織化的管理模式,也常常是導致中學生反學校文化的重要原因。「學校不是兵營,不是軍隊,但是,現在好多名牌學校混淆了學校與軍隊組織的區別。他們在電視報紙上做廣告時竟然宣稱他們是實行全封閉、半軍事化管理。……這種所謂的廣告語『半軍事化』是胡言亂語,是違反當代起碼的教育科學常識的,居然炒得火熱,實際上這是反教育、反發展的一種舉措 [10]」。在這種模式管理下,中學生喪失了許多其他的發展樂趣和機會,充沛的精力得不到發泄,從而導致對主流學校文化的反叛。
5、部分教師素質偏低,缺乏對學生文化引領的能力。部分教師缺乏專業技能,缺乏組織能力、授課缺乏藝術性,從而導致學生對學校、老師的不滿。中國教育組織機構基本屬於科層權威體制,教師對學校或對領導不滿時,往往會出現教師不是運用法律去據理力爭,而是在領導背後發牢騷,課堂里的學生成為他們傾訴的對象,有些偏激的話也向學生灌輸。不明究理的中學生很容易被這些教師的情緒所感染,成為與學校抗衡的力量。
三、引導和調適學生反學校文化的策略思路
從上述分析中我們不難看出,要應對反學校文化,需要多方面的努力和配合。我們在對「學生反學校文化成因的探討」的闡述中,其實也包括了對學生反學校文化應對方法的思考。例如有人認為:就教師這方面來說,需要教師反省自身的價值觀念,充分認識自己,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學和思想道德水平;傾聽學生,注意發現學生存在的不同文化現象;形成文化視野,運用文化的觀點分析、診斷學生反學校文化行為;關注邊緣群體,提高他們在學校中的地位;注重課程間、學科間、教師間的統合,形成對反學校文化的共同的干擾手段;把握學生文化發展的動向等。作為教育者,在引導和調適學生反學校文化的策略時,我們嘗試提出以下三種模式。
(一)強制性同化
中學生反學校文化是與學校主流文化相悖的一種文化,是對學校主流文化的異化。從文化性質說,他具有反文化的性質,從文化的類型上說它是一種亞文化。因此相對於學校主流文化來說,它具有消極的破壞作用。它可能會使部分學生形成狹隘、自私、暴虐、貪婪、懶散、放任、目空一切,不負責任等性格特徵和文化心理。對此,教育工作者、教育機構和社會團體要通力合作,要像《中共中央關於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若乾重要問題的決議》中指出的那樣:「加強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是關系國家命運的大事。……全黨全社會都要十分關心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建設,學校、家庭、社會密切配合,為他們的健康成長創造良好環境」。③強制同化一切對中學生有重大危害的文化思潮,凈化校園,高揚主旋律、倡導崇高理想,克服反文化的消極影響。
(二)滲透性融化
對於文化的整合僅僅依靠強制性同化是遠遠不夠的。在學生的反學校文化的價值觀中,我們還需要主流文化的滲透,潤物而無聲。例如中學生的早戀已經成為一種普遍現象,學校當然不能任其發展,否則對中學生的健康成長會有較大影響。但如果強制性取締,勢必會由公開轉入「地下」,教師再進行教育更為困難。我們要把握中學生的自我意識、能力水平、心理需求、發展願望,採用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對其價值觀的善惡趨向、優劣真偽進行辨別,滲透主流文化意識,培養健康向上的文化信念和文化行為。
(三)民主多元化
現代教育的目標並不只是培養默默遵守規則的好公民,更要培養有批判精神、有解放意識,有創新能力的「新生代」。對於學生的有些呼聲或做法,例如面對「書包最重的人是我,作業最多的人是我,每天起得最早的、睡得最晚的是我,是我還是我」;「讀書苦,讀書累,讀書還要交學費,不如加入黑社會,有的吃,有的穿,還有美女陪著睡」等校園灰色歌謠,作為教育工作者要從中反思我們的教育內部是否有不當機制?我們的教育價值趨向是否錯位?從這個意義上說,學生反學校文化也有其積極的一面。因此,對於學生當中的一些反文化現象(例如反權威),如果暫時尚未發現其對學生身心有太大的負面影響,我們不妨靜心觀察,說不定它將是我們教育改革的一種趨勢。寬容、多元也不失為一種引領之法。
⑥ 貴州遵義仁懷有哪些高中
仁懷的高中目前主要有一下幾家:
公辦的:仁懷市第一高級中學(一中)、仁懷市第四中學 (魯班四種)、仁懷市酒都高級中學(酒高),仁懷市第三中學(三合三中)
私立:仁懷市育英中學(魯班鎮冠英) 茅台私立文化中學(茅台鎮)、茅台酒廠職工子弟學校(酒廠子校)
條件好最好的還是仁懷市第一中學,其次是仁懷市第四中學,私立學校升學率還可以,但前提是他們的招收人數少,精英培養模式!
⑦ 仁懷市私立文化學校學校如何
在仁懷算比較早的私立學校,辦學規模和質量還是可以的。
⑧ 王竑錡傳統文化學校怎樣招生
他到處演講,忽悠大家去他的學校,當然收費及其昂貴。 學的英語不是公辦學校的教材,也就是說到那裡上學了,如果不想在那裡了,英語和公辦學校銜接不上。這就是他的陰險之處。。。學校地處邊遠郊區,師資力量很差。。。優秀的教師都在公辦學校,誰會去那裡教書,找對象都不好找。。。讀經典,種地佔去了一定的時間。 那學習的時間當然少了,怎麼和公辦的學生去競爭呢? 中國是現實社會,好的高考成績非常重要,考公務員,考教師,律師,技術人員,都需要考一個好的高等院校。。試問 這個學校的學生怎麼去和公辦的競爭呢? 在網上看到高一和高二在一個教室上課,在學點佛法,讀點經文。哪還有時間學習呢? 再說王所講的傳統文化,都是一些玄妙不接地氣的,又成佛 又成大家的? 他學校的學生讀讀經典 就鞥成為傳統文化大師了? 講點大家聽不懂的,就是讓你們崇拜他。 然後忽悠到學校,高收費。 他賺取高額的收益。。。。他是個商人,搞關系 ,忽悠 很厲害的人。。。不要被一些包裝忽悠到。。。。這些都是商人的手段。。。
⑨ 仁懷市第一中學的學校簡介
仁懷市第一中學創辦於1938年,1958年成為完全中學,1998年改制為高級中學,2006年被評為貴州省示範性普通高級中學。學校佔地面積101431 m,建築面積43000 m,綠化面積33467 m。理、化、生標准實驗室、科技活動室、教師電子備課室、計算機、音樂、美術、舞蹈專用教室等教學設備功能齊全;教育教學設施完善,辦學條件優越。
學校現有60個教學班,在校學生3500多人,教職工270人,其中專任教師265人,碩士研究生10人,特級教師1人,高級教師54人,中級教師92人,省、地、市級骨幹教師30多人。 建校七十多年來,仁懷一中形成了愛崗敬業、團結協作、樂於奉獻的光榮傳統,形成了「以長徵文化國酒文化培育民族精神,以民主管理修身進學鑄就優質教育」的辦學特色。培養了兩萬余名優秀畢業生,其中有世界著名肝病專家程明亮、青年科學家陳道毅、知名企業家袁仁國等。學校全面實施教育教學改革,規范教育教學管理,大興教育教學科研,教育教學質量不斷攀升,參加各級各類競賽競賽成績斐然。
學校先後獲得「全國學校民主管理先進單位」、「全國體育工作先進集體」、「全國學校藝術教育先進單位」、「全國德育科研先進集體」、「貴州省精神文明建設先進單位」、「貴州省示範高中」、「貴州省中小學實驗示範學校」、「貴州省普通高中課程改革省級實驗樣本校」、「貴州省校園文化建設先進學校」、「全國百所數字校園示範校建設項目學校」等榮譽稱號。 學校的辦學思想是為學生一生奠基,為民族未來負責;學校的辦學理念是科研興校,環境育人;學校的辦學目標是努力將學校創建成環境優美,設備精良,師資高強、管理規范、學術濃厚、質量一流、師 生和諧發展的有特色的省級示範性高級中學。學校的辦學特色是以長徵文化、國酒文化,培育民族精神;以民主管理、修身進學,鑄就優質教育。 面對浪濤洶涌的教育改革浪潮, 仁懷一中任重而道遠,我們會一如既往地以搏浪者的雄姿迎接時代的挑戰,以開拓創新的精神去擁抱更加美好的明天,去描繪更新更美的藍圖。
⑩ 仁懷的社會
2012年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20656元,比上年增加3655元,增長21.5%。農村居民可支配收入6752元,比上年增加975元,增長16.9%。
2012年末全市養老保險參保人數為42883人,比上年增長31.85%;失業保險參保人數為21580人;比上年增長19.59%;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數為78305人,比上年增長15.79%。社會福利事業繼續發展。全市城鄉各級辦福利院、敬老院19個,有床位698張,年末收養人員576人。2012年末享受最低生活保障的人數達45767人。其中:城鎮最低生活保障人數為3899人,城鎮最低生活標准為365元/月;農村最低生活保障人數為41868人,農村最低生活標准為134元/月;全年共發放各種救濟款468萬元;全年國家撫恤、補助各類優撫對象4230人,發放優撫金1657萬元。 高等教育 院校名稱主管部門 辦學層次茅台學院(籌)貴州省教育廳本科高級中等教育、初級中等教育學校 類別學校列表高中仁懷市第一中學仁懷市酒都高級中學仁懷市茅台高級中學仁懷市第三中學仁懷市第四中學仁懷市職業高中初中仁懷市實驗中學仁懷市第二中學仁懷市茅台中學仁懷市育人中學仁懷市九倉中學仁懷市後山民族中學仁懷市二合中學仁懷市火石崗中學仁懷市學孔中學仁懷市大壩中學仁懷市魯班中學仁懷市高大坪中學仁懷市壇廠中學仁懷市五馬中學仁懷市喜頭中學仁懷市冠英中學仁懷市龍井中學仁懷市合馬中學仁懷市茅壩中學仁懷市小灣中學仁懷市長崗中學仁懷市城南中學仁懷市城北中學林閣中學小學 仁懷市中樞一小仁懷市中樞二小仁懷市實驗小學仁懷市城北小學仁懷市蒼龍小學仁懷市鹽津小學仁懷市茅台一小仁懷市魯班一小仁懷市壇廠小學仁懷市五馬小學仁懷市茅壩一小仁懷市後山小學仁懷市龍井小學仁懷市九倉小學仁懷市長崗小學仁懷市二合小學仁懷市合馬小學仁懷市沙灘學院仁懷市三合一小仁懷市火石崗小學仁懷市大壩小學仁懷市學孔小學仁懷市高大坪小學仁懷市喜頭小學仁懷市中樞三小民辦學校貴州省仁懷市育英實驗學校仁懷市周林學校仁懷市私立文化學校全市形成了由學前(幼兒)教育、基礎教育、職業教育、高等教育(籌建中)構成的教育體系。幼兒園(學前班)187所(班),在園(班)學生7460人;各級各類學校336所,在校學生119649人,其中普通高中5所,在校學生3191人,普通高中錄取率達到25.03%;職業學校1所,在校學生530人;普通初中(含九年制學校)24所,在校學生35207人,普通初中入學率達到101.25%;學齡兒童入學率達到99.03%;普通高校錄取率達到74.08%。2005年,全市各類學校在校學生人數143599人。其中師范學校在校學生1100人;職業培訓中心在校學生620人;普通中學在校學生43498人;小學校在校學生86502人;幼兒園在園幼兒11731人;特殊教育在校生148人,學齡兒童入學率達99.3%。年末教職工6334人,其中專任教師5634人;年末代課教師880人。
全年安排科技三項費229萬元,比上年增長663%。2005年,全市有各類專業技術人員6126人,其中高中級職稱人員878人,占總數的14.3%。在專業人員中:教育職稱人員5038人;衛生技術人員638人;農林水技術人員203人;工程技術人員218人。
2012年,全市各類學校在校學生人數124305人。其中:學前教育學生13208人;義務教育在校學生96205人,其中,小學校在校學生58138人;初中在校學生38067人;高中在校學生12420人;中職在校學生人數2411人,特殊教育在校生61人,學齡兒童入學率達99.36%。年末教職工7276人,其中:專任教師6529人。年末有教育專業技術人員6406人,其中:高級技術人員1715人,占專業技術人員的26.8%。 仁懷是黔北經濟區與川南經濟區的交通樞紐。現有公路網是以S209、S208線兩縱省道為骨架,通過縣道、鄉村道連接全市19個鄉鎮和171個行政村(社區)。茅台高速公路(白臘坎至茅台)於2006年12月19日開工建設,2009年7月17日建成通車,遵赤高速仁懷段於2013年10月18日建成通車。仁懷機場已於2012年12月26日下午正式動工,飛行區指標為4C,預計2016年底建成試飛。
2012年,仁懷市公路通車里程2054公里,其中:省道101公里,縣道169公里,鄉道1124公里,全市通村公路率624公里,全市通村公路率100%。全年完成貨物周轉量30891.15萬噸公里,增長34%,旅客周轉量103136人公里,增長59%。
2012年底仁懷市民用車輛擁有量26451輛,其中:各類客車輛1922(城市公共汽車58輛,城市出租229輛),各類貨車23721輛,農用車808輛。普通二、三輪摩托車達27419輛。 改革開放以來,仁懷逐步加大了對外開放的力度,特別是近些年來,仁懷搶抓國家西部大開發的歷史機遇,立足「培植特色產業,加快以交通、通訊、生態、城市建設等為主的基礎設施建設,建立和完善招商引資優惠政策,加強了與國內外友好城市、協作單位和周邊毗鄰地區的聯系與合作,進一步加大對外開放的力度。先後成功舉辦了「9.酒」茅台觀光節、神秘赤水河旅遊節暨經貿洽談會,協辦了遵義市「三節一會」等大型活動,引進了小糊塗仙、金士力等一大批以釀酒、煤炭、建材、加工為主的大型骨幹企業,為仁懷市的經濟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仁懷市還先後邀請了澳大利亞前總理霍克、俄羅斯金吉謝普區行政長官德羅茲堅科等一大批國際國內知名人士訪問仁懷,接待了一大批國際國內旅遊團隊和考察團,進一步提升了仁懷對外開放的形象,同時還與西藏自治區拉薩市、俄羅斯金吉謝普區、延安市寶塔區締結為友好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