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化學知識 > 化學需氧量公式中的8000怎麼得來的

化學需氧量公式中的8000怎麼得來的

發布時間:2023-03-06 05:58:59

A. 總需氧量的計算公式是什麼

總需氧量AOR=氧化有機物需氧+細胞內源呼吸需氧+硝化過程需氧-脫氮過程產氧。

主要是有機物質在燃燒中變成穩定的氧化物所需要的氧量,結果以O2的含量(mg/L)計。總需氧量的測定,是在特殊的燃燒器中,以鉑為催化劑,於900℃下將有機物燃燒氧化所消耗氧的量,該測定結果比COD更接近理論需氧量。

TOD用儀器測定只需約3min可得結果,所以,有分析速度快、方法簡便,干擾小、精度高等優點,受到了人們的重視。如果TOD與BOD5間能確定它們的相關系數,則以TOD指標指導生產有更好的實用意義。

生化需氧量與化學需氧量區別:

化學需氧量是以化學方法測量水樣中需要被氧化的還原性物質的量。水樣在一定條件下,以氧化1升水樣中還原性物質所消耗的氧化劑的量為指標,折算成每升水樣全部被氧化後,需要的氧的毫克數,以mg/L表示。

它反映了水中受還原性物質污染的程度。該指標也作為有機物相對含量的綜合指標之一。生化需氧量和化學需氧量的比值能說明水中的有機污染物有多少是微生物所難以分解的。微生物難以分解的有機污染物對環境造成的危害更大。

B. COD值的理論計算公式是什麼啊

COD值理論計算:

COD即氧化水中可氧化物質(如有機物、亞硝酸鹽、亞鐵鹽、硫化物)所消耗的氧量,對於有機物來說,即是將其氧化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故可根據化學式中碳、氫、氧原子數計算COD的理論值。換算系數=(碳原子數*2+氫原子數*0.5-氧原子數)*16/分子量

如:磷酸三丁酯 (C4H9O)3PO 分子量為266

其換算系數為:3*(8+4.5-1)*16/266=2.1

COD值:

化學需氧量COD(Chemical Oxygen Demand)是以化學方法測量水樣中需要被氧化的還原性物質的量。廢水、廢水處理廠出水和受污染的水中,能被強氧化劑氧化的物質(一般為有機物)的氧當量。

在河流污染和工業廢水性質的研究以及廢水處理廠的運行管理中,它是一個重要的而且能較快測定的有機物污染參數,常以符號COD表示。

(2)化學需氧量公式中的8000怎麼得來的擴展閱讀

BOD5與COD的關系:

BOD5不僅僅是一個重要的水質指標,更是污水生物處現過程中的一個極為重要的控制參數。但是由於測定時間較長(5d),不能及時反映和指導污水處理裝置的運行,只能用於工藝效果評價和長周期的王藝調控。

對於特定的污水處理廠,可以建立BOD5和COD的相關關系,用COD粗略估計BOD5值來指導處理工藝的調整。有時會因為某些生產污水不具備微生物生長繁殖的條件(如存在有毒有機物),無法准確測定其BOD5值。

化驗污水的化學需氧量COD值可以較准確地測定水中有機物含量,但化學需氧量COD不能區別可生物降解有機物和不可生物降解的有機物。

人們習慣於利用測定污水的BOD5/COD來判斷其可生化性,一般認為,污水的BOD5/COD大於0.3就可以利用生物降解法進行處理,如果污水的BOD5/COD低於0.2.則只能考慮採用其他方法進行處理。

化學需氧量COD值一般高於生化需氧量BOD5值,其間的差值能夠大概反映污水中不能被微生物降解的有機物含量。對於污染物成分相對固定的污水來說,COD與BOD5之間一般都有一定的比例關系,可以互相推算。

加上COD的測定所用時間較少,按迴流2h的國家標准方法來化驗,從取樣到出結果,只需要3~ 4h,而測定BOD5值卻需要5d時間,因此在實際污水處理運行管理中,常利用COD作為控制指標。

C. 化學需氧量的計算公式是什麼

COD值理論計算:

.COD即氧化水中可氧化物質(如有機物、亞硝酸鹽、亞鐵鹽、硫化物)所消耗的氧量,對於有機物來說,即是將其氧化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故可根據化學式中碳、氫、氧原子數計算COD的理論值。

換算系數=(碳原子數*2+氫原子數*0.5-氧原子數)*16/分子量

如:磷酸三丁酯 (C4H9O)3PO 分子量為266

其換算系數為:3*(8+4.5-1)*16/266=2.1

(3)化學需氧量公式中的8000怎麼得來的擴展閱讀:

注意事項

1、使用0.4g硫酸汞絡合氯離子的最高量可達40mg,如取用20.00mL水樣,即最高可絡合2000mg/L氯離子濃度的水樣。若氯離子的濃度較低,也可少加硫酸汞,使保持硫酸汞:氯離子=10:1(W/W)。若出現少量氯化汞沉澱,並不影響測定。

2、對於化學需氧量小於50mg/L的水樣,應改用0.0250mol/L重鉻酸鉀標准溶液。回滴時用0.01mol/L硫酸亞鐵銨標准溶液。

3、水樣加熱迴流後,溶液中重鉻酸鉀剩餘量應為加入量的1/5—4/5為宜。

4、用鄰苯二甲酸氫鉀標准溶液檢查試劑的質量和操作技術時,由於每克鄰苯二甲酸氫鉀的理論CODCr為1.176g,所以溶解0.4251g鄰苯二甲酸氫鉀(HOOCC6H4COOK)於重蒸餾水中,轉入1000mL容量瓶,用重蒸餾水稀釋至標線,使之成為500mg/L的CODcr標准溶液。用時新配。

5、CODCr的測定結果應保留三位有效數字。

6、每次實驗時,應對硫酸亞鐵銨標准滴定溶液進行標定,室溫較高時尤其注意其濃度的變化。

所謂化學需氧量,是在一定的條件下,採用一定的強氧化劑處理水樣時,所消耗的氧氣的量。它是表示水中還原性物質多少的一個指標。

水中的還原性物質有各種有機物、亞硝酸鹽、硫化物、亞鐵鹽等。但主要的是有機物。因此,化學需氧量(COD)又往往作為衡量水中有機物質含量多少的指標。化學需氧量越大,說明水體受有機物的污染越嚴重。

化學需氧量(COD)的測定,隨著測定水樣中還原性物質以及測定方法的不同,其測定值也有不同。目前應用最普遍的是酸性高錳酸鉀氧化法與重鉻酸鉀氧化法。

高錳酸鉀(K2MnO4)法,氧化率較低,但比較簡便,在測定水樣中有機物含量的相對比較值時,可以採用。重鉻酸鉀(K2Cr2O7)法,氧化率高,再現性好,適用於測定水樣中有機物的總量。

D. 化學需氧量的測定

反應裝置與外界不聯通、反應裝置後面用短導管連接一個集氣瓶,集氣瓶後面用導管接到裝滿水的大量筒中,反應前後量筒中水的體積減少量即為反應中的耗氧量,誤差原因:少量氧溶於水、裝置氣密性不夠好、讀數誤差

E. 化學需氧量怎麼計算

化學需氧量

定義:水樣在一定條件下,以氧化1升水樣中還原性物質所消耗的氧化劑的量為指標,折算成每升水樣全部被氧化後,需要的氧的毫克數,以mg/L表示。它反映了水中受還原性物質污染的程度。該指標也作為有機物相對含量的綜合指標之一。

測定方法:
重鉻酸鹽法
化學需氧量測定的標准方法以我國標准GB11914《水質化學需氧量的測定重鉻酸鹽法》和國際標准ISO6060《水質化學需氧量的測定》為代表,該方法氧化率高,再現性好,准確可靠,成為國際社會普遍公認的經典標准方法。
其測定原理為:在硫酸酸性介質中,以重鉻酸鉀為氧化劑,硫酸銀為催化劑,硫酸汞為氯離子的掩蔽劑,消解反應液硫酸酸度為9mol/L,加熱使消解反應液沸騰,148℃±2℃的沸點溫度為消解溫度。以水冷卻迴流加熱反應反應2h,消解液自然冷卻後,以試亞鐵靈為指示劑,以硫酸亞鐵銨溶液滴定剩餘的重鉻酸鉀,根據硫酸亞鐵銨溶液的消耗量計算水樣的COD 值。所用氧化劑為重鉻酸鉀,而具有氧化性能的是六價鉻,故稱為重鉻酸鹽法。

參見網路:http://ke..com/link?url=_u-P7OTq4zuUlZmfcAayZpK-_

F. 化學需氧量COD計算公式是怎麼推導的為什麼乘以8請詳細解釋一下!越詳細越好

高錳酸鹽法測定化學需氧量(COD)稱為高錳酸鹽指數IMn,是以每升樣品消耗毫克氧數表示(O2,mg/L)。

IMn={[10(10+V1)/V2]x10x8x1000}/100

V1——加熱完畢後,加入10.00mL濃度為0.010 0mo1/L草酸鈉溶液至溶液變為無色。趁熱用高錳酸鉀溶液滴定至剛出現粉紅色,並保持30s不退。記錄消耗的高錳酸鉀溶液體積,消耗高錳酸鉀溶液體積,mL;

V2——向空白試驗,滴定後的溶液中加入10.00mL草酸鈉溶液。如果需要,將溶液加熱至80℃。用高錳酸鉀溶液繼續滴定至剛出現粉紅色,並保持30s不退。記錄下消耗的高錳酸鉀溶液體積,所消耗高錳酸鉀溶液體積,mL;

C——草酸鈉標准溶液,0.010 0mo1/L。

這里僅給出結果計算,具體操作步驟參考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准 水質 高錳酸鹽指數的測定 GB 11892—89
希望可以幫助你哦!!!

閱讀全文

與化學需氧量公式中的8000怎麼得來的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04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372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17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10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48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369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60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671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50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989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22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48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59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29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13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01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06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388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52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