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化學知識 > 中國最偉大的化學家是哪些

中國最偉大的化學家是哪些

發布時間:2023-03-12 18:43:50

『壹』 中國有哪些科學家在化學上做出傑出貢獻最好把做出的

王璡,分析化學家、教育家。是我國近代分析化學和中國科學史研究的先驅者之一。他畢生致力於理科和師范大學的教育和科學研究,培育了中國幾代科學技術人才。他還長期從事化學史的研究工作,是用分析實驗結果為依據並與歷史考證相結合的方法研究化學史的開拓者之一。候德榜,著名化工專家,字致本。1890年8月9日生於福建省閩候縣坡尾鄉一農民家庭,1974年8月26日卒於北京。1907年以優異成績畢業於美國教會的福州英華書院,1910年考取清華留學預備學堂高等科,1913年以全部功課十科均滿分完成預科學業並公費派往美國留學,1917年獲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化工專業、1919年獲哥倫比亞大學碩士學位,1921年獲該校博士學位。1921年10月回國後出任中國化工工業開拓者范旭東開的天津塘沽鹼廠總工程師。建國後,1951年任中國化學會理事長,1955年被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今中科院院士),1958年9月任中國科協副主席。1963年任中國化工學會理事長。候德榜一生功績卓越,為中國化學工業發展做出卓越貢獻,是中國近代化工工業的奠基人,世界制鹼權威。他一生共獲20多項榮譽。撰寫過《manufactureofsoda》、《從化學家觀點談原子能》、《制鹼工學》等10餘部著作,發表過60多篇論文,被范旭東稱為「國寶」,其塑像立於北京化工大學院內,為後人共仰。邱宗岳,化學教育家,南開大學化學系的創始人,理學院的奠基人之一。他將南開大學化學系出了特色,注重學生的基礎理論教育和實驗訓練,為國家培育出大批科技人才。還有??太多了!!!!!!!

『貳』 中國的偉大科學家有哪些

1、錢學森(著名科學家、物理學家。我國近代力學事業的奠基人之一。在空氣動力學、航空工程、噴氣推進、工程式控制制論、物理力學等技術科學領域做出許多開創性貢獻。)

2、錢三強(核物理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在「核裂變」方面成績突出,是許多交叉學科和橫斷性學科的倡導者。為中國原子能科學事業的創立和「兩彈」研究作出了重要貢獻)

3、竺可楨(地理學家、氣象學家、中國現代氣象學和地理學的一代宗師,是我國物候學研究的創始者、推動者)

4、李四光(古生物學家、地層學家、大地構造學家、第四紀冰川學家。是中國地質力學的創始人。化石新分類標準的提出、中國南方震旦紀與北方石炭紀地層系統的建立、中國東部第四紀冰川的發現與研究是他對地質科學的重大貢獻。)

5、袁隆平(農學家、雜交水稻育種專家,中國研究雜交水稻的創始人,世界上成功利用水稻雜交優勢的第一人。他於1981年榮獲我國第一個國家特等發明獎,被國際上譽為「雜交水稻之父」。)

6、丁肇中,男,1936年1月27日生於美國密歇根州安阿伯城,祖籍是中國山東省日照市,實驗物理學家。1959年獲美國密西根大學物理學學士和數學學士學位,1962年獲得美國密歇根大學物理學博士學位,1965年發現反氘核

7、周培源(著名力學家、理論物理學家、教育家和社會活動家,我國近代力學事業的奠基人之一)

8、王淦昌:出生於江蘇常熟,核物理學家、中國核科學的奠基人和開拓者之一、中國科學院院士、「兩彈一星功勛獎章」獲得者。

9、鄧稼先(物理學家,在核物理、理論物理、中子物理、等離子體物理、統計物理和流體力學等方面取得突出成就)

10、何澤慧:籍貫山西靈石,江蘇蘇州人。傑出的核物理學家 。1936年畢業於清華大學。1940年獲德國柏林高等工業大學工程博士學位。1980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被譽為「中國的居里夫人」。

11、錢偉長:江蘇無錫人,世界著名科學家,教育家,傑出的社會活動家。1935年清華大學物理系畢業後,考取清華大學研究院。1940年赴加拿大多倫多大學應用數學系學習,主攻彈性力學,1942年獲多倫多大學博士學位。

『叄』 中國著名化學家

發明好「侯氏聯合制鹼法」的侯得榜最有名了。
侯德榜,著名科學家,傑出的化工專家,我國重化學工業的開拓者。他於20年代突破氨鹼法制鹼技術的奧秘,主持建成亞洲第一座純鹼廠;30年代領導建成了我國第一座兼產合成氨、硝酸、硫酸和硫酸銨的聯合企業;四五十年代又發明了連續生產純鹼與氯化銨的聯合制鹼新工藝,以及碳化法合成氨流程制碳酸氫銨化肥新工藝,並使之在60年代實現了工業化和大面積推廣。他還積極傳播交流科學技術,培育了很多科技人才,為發展科學技術和化學工業做出了卓越貢獻。
侯德榜,名啟榮,號致本,1890年8月9日生於福建省閩侯縣一個普通農家。自幼半耕半讀,勤奮好學,有「掛車攻讀」美名。1903—1906年,得姑媽資助在福州英華書院學習。他目睹外國工頭蠻橫欺凌我碼頭工人,耳聞美國的舊金山種族主義者大規模迫害華僑、驅逐華工等令人發指的消息,使之產生了強烈的愛國心。他曾積極參加反帝愛國的罷課示威。1907—1910年,就讀於上海閩皖鐵路學院。畢業後,在英資津浦鐵路當實習生。這期間,侯德榜進一步感受到帝國主義者憑技術經濟優勢對貧窮落後的中國和人民進行殘酷剝削與壓迫,立志要掌握科學技術,用科學和工業來拯救苦難的中國。1911年,侯德榜考入北平清華留美預備學堂,以10門功課1000分的優異成績譽滿清華園,1913年被保送人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化工科學習。1917年畢業,獲學士學位,再入普拉特專科學院學習製革,次年獲製革化學師文憑。1918年又人哥倫比亞大學研究院研究製革,1919年獲碩士學位,1921年獲博士學位。由於學習成績優異,侯德榜被接納為美國Sigma Xi科學會會員和美國Phi L ambda Upsilon化學會會員。侯德榜的博士論文《鐵鹽鞣革》,圍繞鐵鹽的特性以大量數據深入論述了鐵鹽鞣製品易出現不耐溫、粗糙、粒面發脆、易腐、易吸潮和起鹽斑等缺點的主要原因和對策,很有創見。《美國製革化學師協會會刊》特予連載,全文發表,成為製革界至今廣為引用的經典文獻之一。
1921年,侯德榜接受永利制鹼公司總經理范旭東的邀聘,離美回國,承擔起續建鹼廠的技術重任。在制鹼技術和市場被外國公司嚴密壟斷下,侯德榜帶領廣大職工長期艱苦努力,解決了一系列技術難題,於1926年取得成功,正常生產出優質純鹼。在總結親身實踐的基礎上,侯德榜用英文撰寫了《純鹼製造》(Manu-facture of Soda)一書,1933年在紐約出版,在學術界和工業界產生了深遠影響。1934年,永利公司為了「再展化工一翼」和生產化肥,決定建設兼產合成氨、硝酸、硫酸、硫酸銨的南京錏廠,任命侯德榜為廠長兼技師長(即總工程師),全面負責籌建。侯德榜深知籌建這個聯合企業的復雜性,且生產中涉及高溫高壓、易燃易爆、強腐蝕、催化反應等高難度技術,是當時化工高新技術之最;而國內基礎薄弱,公司財力有限,工作難度極大。他很耽心「……萬一功虧一簣,使國人從此不敢再談化學工業,則吾等成為中國之罪人矣!」但抱著「只知責任所在,拚命為之而已」的決心,知難而上。他按照「優質、快速、廉價、愛國」的原則,決定從國外引進關鍵技術,招標委託部分重要的設計,選購設備,選聘外國專家……結果,僅用30個月,就於1937年1月建成了這座重化工聯合企業,一次試車成功,正常投產,技術上達到了當時的國際水平。它給以後引進技術多快好省地建設工廠提供了好經驗。這個廠,連同永利鹼廠一起,奠定了我國基本化學工業的基礎,也培養出了一大批化工科技人才。但不久,發生「七七事變」,日本侵略軍逐漸逼向南京,曾先後3次以「工廠安全」相要挾,提出「合作」管理南京錏廠的要求。侯德榜和同仁們大義凜然,堅持「寧舉喪,不受奠儀」,拒絕「合作」;同時,積極響應抗戰,利用工廠設施,轉產硝酸銨炸葯和地雷殼等物資,支援前線。工廠被日本飛機3次轟炸,無法生產之後,侯德榜又組織職工緊急拆遷設備,並將人員和資料一同送往內地。
1938年,永利公司在川西五通橋籌建永利川廠,范旭東任命侯德榜為廠長兼總工程師。在十分困難的條件下,侯德榜帶領職工,生產自助,維持公司人川員工生計;同時,著手籌辦四川鹼廠。由於四川的條件不適於沿用氨鹼法,侯德榜特於1939年率隊赴德國考察,准備購買察安法專利。在對方提出辱國的條件下,侯德榜中止談判,發憤自行研究新的制鹼方法。他領導一大批科研設計人員經過艱苦努力,於1941年研究出融合察安法與蘇爾維法兩種方法、制鹼流程與合成氨流程兩種流程於一爐,聯產純鹼與氯化銨化肥的新工藝。1943年完成半工業裝置試驗,但由於戰爭和政局混亂,沒有條件繼續實現工業化而中斷。1945年8月,日本侵略者投降不久,范旭東逝世,侯德榜繼任總經理,全面領導永利化學工業公司的工作。他立即組織恢復永利沽廠與南京錏廠的生產。錏廠的硝酸設備在戰爭中被日本侵略者運往日本,經侯德榜和李燭塵等人一再向有關方面嚴正交涉,他親赴東京找盟軍總司令部等有關方面據理力爭,才於1948年全部歸還,恢復硝酸生產,至今仍在運行。1947年,侯德榜受聘兼任印度塔塔公司顧問總工程師,先後5次赴印度指導改進該公司鹼廠的設備和技術,使這個鹼廠正常運轉,生產出優質純鹼。對此,後來尼赫魯總理訪華時也大加贊揚,引以為中印兩國人民友誼的典範。1949年,侯德榜第5次赴印期間,得知中共中央領導人很關心永利的事業,並希望與他共商國家大計,使之十分激動,力克重重阻礙,繞道泰國、香港、韓國趕回北京。聶榮臻元帥親自到車站迎接。毛澤東主席在接見他時說:「革命是我們的事業,工業建設要看你們的了!希望共同努力建設一個繁榮富強的新中國。」周恩來總理親自到永利駐京辦事處探望他,祝賀他勝利返國,贊揚他的愛國主義精神,邀請他參加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商國事,設計建設新中國的藍圖」。侯德榜受到極大鼓舞,決心加倍努力工作,報效祖國。之後,他相繼當選為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首屆委員,第二、三、四屆常委;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二、三屆代表;先後被任命為中央財經委員會委員,政務院重工業部技術顧問,化學工業部副部長;受聘為中國科學院技術科學部委員等等。1953年,他參加了民主建國會,並當選為第一、二屆中央常委。同時,他更加勤奮於科學技術工作,為發展化學工業日夜操勞。他先後向中央領導人介紹過「永利公司建設十大化工企業的設想」,提出過「對復興工業的意見」等多項建議。他參與了全國化學工業和科技事業的許多重要決策,領導了化工行業許多重大科技活動。在他的建議和指導下,對聯合制鹼新工藝繼續進行補充試驗和中間試驗,1962年實現了工業化,成為我國生產純鹼和化肥的主要方法之一。1958年,他又提出了碳化法合成氨流程制碳酸氫銨化肥新工藝的設想,親自領導示範廠的設計、施工、試驗和改進,1965年獲得成功。在各級政府大力支持和廣大職工共同努力下,陸續推廣建廠1000多座,其產量長期佔全國氮肥總產量一半以上,對我國農業的發展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此外,侯德榜在發展磷肥、農葯、聚氯乙烯、化工機械等工業和化工防腐技術,以及傳播交流科學技術,培育科技人才等方面,也作出了許多貢獻。1972年以後,侯德榜日漸病重,行動不便,仍多次要求下廠視察,幫助解決技術問題,還多次邀請科技人員到家裡開會,討論小聯鹼技術的完善與發展等問題,嘔心瀝血,直至生命的最後一息。 侯德榜畢生的科學技術實踐,為後人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和物質財富。
突破氨鹼法製造純鹼的奧秘
純鹼,學名碳酸鈉,是生產玻璃、搪瓷、紙張等許多工業品、食品和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基本化工原料。1861年比利時人蘇爾維發明的氨鹼法,即用食鹽、氨和二氧化碳反應製造純鹼的方法,適於大工業生產,產品質量高,成本低,遠優於早期用芒硝經硫化鈉制純鹼的呂布蘭法。但這種生產方法長期被幾大公司控制著,封鎖技術,壟斷純鹼市場。1917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卜內門公司在我國乘機抬高鹼價七八倍,甚至有行無市,致使不少以鹼為原料的工廠紛紛倒閉。愛國實業家范旭東為此十分痛心,特集資開辦永利制鹼公司。經多方努力從美國買來一套東拼西湊的鹼廠圖紙和一些設備,1919年開始在天津塘沽建廠。施工中,設計圖紙和設備出了許多問題,氨鹼法制鹼技術的復雜性和難度逐漸被受到重視。連續化的制鹼流程從化鹽、燒灰、吸氨、碳化、煅燒、蒸氨到動力,一環扣一環,連成整體,均需配套協調動作,才能正常生產;任何局部故障或失調,都會牽動全廠,造成事故。范旭東認識到:要搞好這樣的現代化化工廠,沒有可靠的專家來主持技術工作,肯定不行。經陳調甫熱誠推薦,范旭東選中了在美國攻讀博士的侯德榜。1921年初,他寫信並派專人送到美國,坦誠書懷,邀請侯德榜「學成回國,共同創辦中國的制鹼工業」。純鹼工業的重要性、問題的緊迫性以及范旭東工業救國的抱負、膽識和熱誠,深深打動了侯德榜。他把邀請視為報效祖國的良機,毅然相許。
一到永利鹼廠,侯德榜就全身心撲在了工作上。當時,鹼廠設備安裝已全面展開,侯德榜從邊干邊學入手,逐步熟悉情況,探索問題,解決問題。試車過程中,陸續出現問題和事故好幾百起,彼伏此起,延續幾年。其中包括蒸氨堵塔、巨震、碳化塔液泛、結疤,煅燒爐結疤、咬刀、燒裂,產品帶色等重大技術問題。他通過深入現場,親自觀察、檢測、操作,掌握第一手材料;他依靠廣大職工,聽取意見和建議,組織指導他們查閱書刊資料,搞試驗研究,搞處理方案,逐一解決這些問題。在解決蒸氨工序結疤堵塔問題中,侯德榜和他的同事們經過反復探索,找出了硫酸銨、煉焦氨水等不同氨源對結疤的不同影響,以及它們對氨氣濃度和氨鹽水質量的不同影響,從而得出了各自不同的適宜操作條件。對於碳化工序,他們通過計算、測定、試驗等,深入研究了反應熱、溶解熱、四元體系相圖等從理論到實踐的廣泛問題,對碳化塔及換熱器的型式、結構、尺寸、配伍、操作條件、碳化/清洗倒塔制度、異常狀況等都找到了合適的參數與措施。關於煅燒工序,他們研究弄清了鹼灰濕度對結疤的影響,找出了適量硫化物對確保白色純鹼的作用機理與操作辦法;通過研究煅燒過程溫度/分解速度的變化進程、熱腐蝕與煅燒爐的材質與結構等問題,自行設計、委託製造,用上了先進的回轉式煅燒爐。到1926年6月,侯德榜和他的同事們陸續解決了各工序的問題,徹底掌握了氨鹼法制鹼的全部技術秘密,而且比蘇爾維法有所創造,有所改進,從而使這座亞洲第一鹼廠生產出了紅三角牌優質純鹼。8月,這種純鹼在美國費城「萬國博覽會」上獲得了金質獎章,並被譽為「中國工業進步的象徵」。
永利制鹼公司曾長期遭受別人壟斷技術、獨霸市場的折磨,多次瀕臨天折,侯德榜對此感受很深,在鹼廠生產成功之後,他不願看到後來人再受箝制。他堅守老師傑克遜(D.D.Jackson)的銘言:「科學技術是屬於全人類的,它應該造福於人類」,他說:「我們決不做第二個蘇爾維,第二個卜內門」,決心把自己多年實踐獲得的制鹼技術經驗公布於世。范旭東對此大為贊賞、支持。1933年,侯德榜用英文撰寫了《純鹼製造》(Manufactureof soda)一書,作為美國化學會叢書之一,在紐約出版。在該書前言中,侯德榜寫道:「本著作可說是對存心嚴加保密長達世紀之久的氨鹼工藝的一個突破。書中敘述了氨鹼製造方法。對其細節盡可能敘述詳盡,並以做到切實可行為本書的特點。書中內容是作者在廠十多年從直接參加操作中所獲的經驗、記錄以及觀察、心得等自然發展而形成的……總的來說,製造廠已得到本工業獨特要求的充分保護,而其細節只能通過多年實際操作親身體現方可獲得,至於工廠的特殊環節可以說任何一個好的設計師通過一些試驗都能得到好的解決方法,所以無必要為本工業對外保密……在物理化學這一領域中處理大量氣體與液體的經驗及數據應當公諸於世界,為其他化學工業所利用。這是出版此書的基本動機。」這段前言,恰如其分地概括了這本書的宗旨和性質。這本書的出版,結束了氨鹼法制鹼技術被壟斷、封鎖的歷史,在學術界和工業界受到高度重視,被公認為制鹼工業技術的權威著作。美國著名化學家威爾遜教授稱贊這是「中國化學家對世界文明所作出的重大貢獻」。它相繼被譯成多種文字出版,對世界制鹼工業的發展起了重要作用。
為了表彰侯德榜突破氨鹼法制鹼技術奧密的功績,1930年哥倫比亞大學授予他一級獎章;1933年中國工程師協會授予他榮譽金牌;1943年英國皇家學會聘他為名譽會員,是當時全世界僅有的12位名譽會員之一。
發明聯合制鹼新工藝
聯產純鹼和氯化銨的連續法聯合制鹼新工藝,是純鹼生產技術發展歷程中繼呂布蘭法、氨鹼法之後的第三次飛躍。它的出現,正如侯德榜後來在《制鹼化學》一書中指出的那樣,是由於氨鹼法消耗原料(食鹽)多,不經濟;廢液量甚大,要佔用大片土地來堆積且污染水源。為了克服這些缺點,1931年,察安公司首先用碳酸氫銨處理鹽鹵的方法在捷克建了一座日產純鹼和氯化銨各10噸的工廠,其食鹽利用率可達90%—95%。1938年在籌建永利川廠純鹼裝置之初,由於四川井鹽昂貴,耕地少等缺點,侯德榜等人.認為不能沿用氨鹼法,因此侯德榜乃率隊到德國洽購察安法專利。在德意日已結成法西斯軸心的政治背景下,他們一行在旅途和工作中遭遇困難重重。談判中,對手先以高價勒索,後又提出:「用察安法生產的產品,不準向滿州國出售。」公然否定東三省是我國領土。對這種損權辱國的條件,侯德榜十分氣憤,當即據理批駁,中止談判,撤離德國。之後,侯德榜利用他的豐富經驗和淵博知識,組織指導永利公司大批技術骨幹開展了新法制鹼的研究。第一步,先摸索仿試察安法。當年就在川西五通橋開始試驗。當時,四川科研器材、試劑、資料十分匱乏,舉步維艱。次年春,侯德榜安排科研人員將試驗遷到香港進行,他自己在紐約函電聯系指導。通過500多次試驗,分析2000多個樣品,侯德榜和幾位技術骨幹基本掌握了察安法。第二步,侯德榜決定研究碳酸氫銨水溶液與食鹽粉直接復分解的方法。1940年初,試驗獲得了初步結論,隨即在上海法租界安排進行擴大試驗。同時,增派技術人員到美國深入進行補充試驗,並著手進行鹼廠設計。1941年初,在美國的試驗得到了准確的結論,並查明了察安法專利報告所謂「該法的關鍵在中間鹽的加入」的虛妄論斷。同時,上海的擴大試驗也初步得到了近似小試的結果,表明新法制鹼初步成功。永利川廠廠務會議決定將新法命名為「侯氏鹼法」,馳電紐約,祝賀侯德榜「積二十年深邃學理之研究與獻身苦幹之結果,設計適合華西環境之新法制鹼,為世界制鹼技術辟一新紀元」。
不久,太平洋戰爭爆發,上海法租界被日軍佔領,新法制鹼的擴大試驗被迫中斷;同時永利化學工業公司在其撤退中的設備器材等盡陷敵手,川廠的建設前景受到了嚴重威脅。在范旭東的支持下,侯德榜仍繼續進行他的第三步試驗,即研究制鹼流程與合成氨流程結合,連續生產純鹼與氯化銨的工業試驗方案。他在美國購買了已受控制的液氨,空運四川。郭錫彤等技術人員和工人們按照侯德榜的方案,在川西五通橋建設了一套日產純鹼和氯化銨各幾十公斤的連續法中間試驗裝置。1943年秋,開車試驗,精製的鹽液(含鹽母液)送人吸收塔,用(氨廠的)氨進行氨化後,送碳化塔,用(氨廠的)二氧化碳進行碳酸化,得到含碳酸氫鈉結晶的反應液,過濾,濾餅煅燒,得純鹼;濾液經降溫,加人粉鹽,析出結晶,再過濾,將結晶乾燥,得氯化銨;母液加鹽,再送吸收塔氨化……如此循環,連續運轉,不斷製得純鹼和氯化銨兩種產品。試驗運行順利,確立了「侯氏鹼法」的原則流程。它融合了氨鹼法與察安法,使鹼廠與氨廠密切結合,食鹽利用率達95%—98%,沒有廢液排出,投資和產品成本比分別建廠可大幅度降低。同年12月,中國化學會特將第十一屆年會安排在永利川廠舉行。通過聽取報告和參觀試驗車間操作運行,年會對「侯氏鹼法」給予高度評價,並致函在國外的侯德榜表示祝賀。這一新工藝還在1949年和1953年兩次得到主管專利機關批准,獲得專利證書。不幸的是,由於戰爭影響,條件困難,這套中試裝置運轉兩個多月就停產了。
1945年抗戰勝利後,永利公司的精力轉向了恢復塘沽鹼廠與南京錏廠的生產,隨後,又受內戰影響,永利川廠的建設和「侯氏鹼法」的工業化問題長期未能繼續。1949年底,侯德榜受中央財經委員會和重工業部委託,率團到東北考察時,發現生產氨的大連化學廠與生產鹼的遠東電業曹達工廠隔牆為鄰,是發展聯合制鹼的極好條件,當即建議兩廠結合,採用這一新工藝;同時,建議在恢復大連化學廠生產的過程中,建立聯合制鹼的生產試驗車間。他的建議得到有關各方支持,很快調集了大批技術人員,在侯德榜的指導下,開展了日產10噸的試驗裝置設計、設備製造、安裝、試驗;同時,在實驗室進行補充試驗。1952年底,試驗裝置投入全流程試驗不久,主管部門傳來蘇聯某專家的意見,說「氯化銨肥效有問題;蘇聯不以氯化銨為肥料,也不搞聯合制鹼,」試驗被迫停了下來。迎著「一邊倒」的壓力,侯德榜認真進行調查研究,充分掌握了德國、朝鮮、英國、日本以及蘇聯和我國東北、華北使用與試用氯化銨的大量資料,證明「肥效肯定」。1957年初,侯德榜,「堅持科學真理,這是科學家的基本信念」,給化工部***組寫報告,並找彭濤部長面談,坦誠、嚴肅、詳細陳述了對蘇聯專家意見的看法,以及日本已有3個氨鹼廠改用類似方法生產了氯化銨。不久,彭部長告訴他:「周總理剛才來電話,說部***組的報告和你的信都收到了。中央討論了這個問題,同意你的意見,支持你繼續把大連的試驗搞下去,希望早日成功。周總理還說,你年紀大了,要多加保重。」這年下半年,試驗重又展開,並進一步充實力量,隨後。開展了16萬噸級生產車間的設計。在侯德榜的指導下,進一步完善了聯合制鹼流程,確定了工藝參數、設備選型等生產所需數據。其中,「改用兩次碳化」,進一步穩定提高了單位含鹽母液所得氯化銨與鹼的產率;結晶器的研究和防腐蝕的研究也取得了成果;搭伴試驗的蒸汽煅燒爐,進一步提高了全流程的技術先進性。1961年,第一條8萬噸級生產線建成,投入試生產。1964年,試生產達到了預定的各項指標,國家科委副主任親臨現場,主持通過了聯合制鹼新工藝的技術鑒定。之後,這種新工藝陸續在全國50多家工廠推廣,年產純鹼和氯化銨各達百多萬噸,成為我國生產純鹼和化肥的主要方法之一。
發明碳化法合成氨流程制碳酸氫銨化肥。
50年代中期,億萬中國農民發展農業的積極性空前高漲,迫切需要化肥。1957年初,化工部彭濤部長提出了遍地開花辦小氮肥廠的戰略構想,在廣大技術人員中開展了大討論。討論很快集中到氨加工品種選擇這個關鍵問題。同年7月,侯德榜在大連鹼廠參觀食用碳酸氫銨小裝置時受到了啟發。他運用聯合制鹼新工藝的思路,進一步想出了把碳酸氫銨的生產融入合成氨生產之中的方法。合成氨生產流程中有個水洗工序,用水吸收變換氣中的二氧化碳,可以使合成氣凈化。侯德榜設想,將水洗改成氨水洗,用合成氨車間生產的氨製成氨水代替水,吸收二氧化碳,可以在凈化合成氣的同時生成碳酸氫銨,使脫碳工序與氨加工車間合而為一。這種辦法,既不要特殊材料,又能大幅度降低氮肥廠的投資、能耗和產品成本;搞小型裝置,不僅降低了設備製造、安裝及生產操作管理的難度,而且產品可就地就近使用,能減少分解損失,節省包裝運輸費用。這些優點可能是當前中國條件下大辦化肥,實現彭濤部長構想的希望所在。他立即向彭濤部長提出建議,很快得到了部領導和廣大技術人員的支持。通過進一步研討、計算,侯德榜和有關設計人員擬定了工藝流程和設計方案。經部領導批准,決定首先利用上海化工研究院已有的合成氨車間加以改造,作為年產2000噸合成氨配8000噸碳酸氫銨的縣級小氮肥廠示範試驗裝置。
1958年春,侯德榜率領一批技術人員到上海,與有關單位合作,進行設計、設備試制、安裝及試驗。在「大躍進」的熱潮中,68歲的侯德榜與大家同吃同住,爬高塔,下地溝,挑燈夜戰,搶時間搞設計、施工。在工作中,侯德榜高度重視工程質量與節約,對技術問題一絲不苟,每張圖紙都經他校核到每一個尺寸確實無誤,再簽字發出。為了降低設備製造難度,使沒有大型水壓機的省級機械廠也能製造全套設備,能確保設備質量,能安全運轉。侯德榜特別注意革新製造工藝。其中,對於採用鑄鋼工藝取代鍛造工藝製造高壓容器(包括合成塔、銅液塔、鹼洗塔等)之類重大問題,他既積極,又慎重。一方面,他積極倡導,大力支持;另一方面,再三組織上海機電系統的有關人員研討落實其可行性、可靠性及其相應措施。還親自找當時在上海工作的德國機械專家孔歇爾教授討論,證核無誤之後,才確定進行試制和試驗。對其中高壓高溫運轉的關鍵設備合成塔,他還親自參加爆破試驗,確證安全可靠才同意在小氮肥廠中採用。1958年4月底,示範裝置建成,「五一」節那天按計劃開車試驗,當天下午順利打通了全流程,生產出了第一批碳酸氫銨化肥。接著,在化工部安排下,由部分省市採用定型設計和統一製造的成套設備,陸續建設13套縣級氮肥廠試驗裝置,從煤、焦造氣到生產出化肥,進一步試驗這種新工藝的廣泛適應性,積累經驗,以便大面積推廣。
由於各地條件不盡相同,這13套裝置存在不少因地制宜的差異,試驗工作十分復雜,其中,二氧化碳與氨是否平衡問題,眾說紛紜,莫衷一是,而影響卻很大。為了防止不平衡對全流程的影響,有的廠已在流程中增加了高壓水洗,回收高濃度的二氧化碳,用以提高碳化效率,調節平衡。但這樣一來,新工藝的許多優點就不存在了。侯德榜對這些試驗,尤其對平衡問題抓得很緊。一面自己查閱資料,組織檢測、計算、試驗,一面深入各試驗現場,調查研究,總結交流。他先後提出了吸氨與碳化工序影響穩產高產的主要操作條件和適宜的參數,碳酸氫銨的濕度與穩定性的關系,降低碳酸氫銨濕度的方法以及其他提高碳酸氫銨穩定性的措施等等,指導各地搞好試驗。對於丹陽化肥廠狠抓二氧化碳與氨的平衡試驗研究,侯德榜特別關心,曾同彭濤部長一起向江蘇省化工廳主持該廠試驗的陳東總工程師布置任務,提出要求;又親自八下丹陽,與該廠一起研討問題,總結經驗,觀察措施效果。這個廠在已有水洗脫碳裝置的基礎上,結合管理,將送人水洗塔的變換氣量逐步減小,送人氨水塔的變換氣量逐步增大,最後做到全部不送水洗,只送氨洗。1962年實現了全流程二氧化碳和氨的平衡,保證了高產、穩產、低能耗,這標志碳化法合成氨流程制碳酸氫銨化肥的新工藝通過了技術關和經濟關。之後,在全國各地進一步迅速推廣這種新工藝,建廠達1000多家,而且有的廠又陸續擴建增產。從70年代中期開始,這種小氮肥廠的產量長期佔全國氮肥總產量一半以上,為我國農業的發展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1965年,國家科委特向以侯德榜為首的3位技術負責人和4個有重大貢獻的單位頒發了發明證書,給予了表彰。
傳播科技知識培育科技人才
自幼樹立「科學救國」、「工業救國」宏願的侯德榜,十分熱心科技知識的傳播與應用,注意愛護和培育科技人才。
早在美國求學時,侯德榜就積極收集對我國發展工業有實用價值的技術。1917年他在《科學》雜志上發表了至今仍有技術指導作用的《碳化矽之製造》等科技文章。對自己從事科技工作的成果和心得體會,他認真總結,勤於筆耕,力求翔實地公諸於世。於1959年出版的《制鹼工學》這部巨著的前言中。侯德榜寫道:「我國制鹼工業獲得突飛猛進之發展,工人成為國家的主人,迫切要求掌握技術。因此,塘沽永利鹼廠員工將作者的英文第二版(編者按:指1942年出版的《純鹼製造》)譯為中文……但作者認為英文第二版之內容,已為十數年前的資料,尤以其中多系外國資料,現應結合中國的資源情況,作重要之修訂和補充……近承化學工業部領導同志以作者多病,給予休養,因得在青島及北京小湯山兩地,於休養時期歷時四五個月,完成此書,以償夙願……若能有裨於亞、非、拉丁美洲國家建立自己的制鹼工業,並促進其國家的化學工業的獨立,擺脫帝國主義者的控制,則更是欣幸的。」這些話,深刻地反映了侯德榜從事著述的心情。在這種心情的驅動下,畢生忙於生產建設的侯德榜,竟撰寫出版了10部科技圖書和70多篇論文,共250餘萬字。對傳播技術、培養人才起了重要作用,也為我國和世界科技知識寶庫增添了財富。

『肆』 對中國近代化學做出過傑出貢獻的科學家

中國近代化學工業,科普事業的先驅和奠基人。

侯德榜(1890年8月9日~1974年8月26日),生於福建閩侯(今福州),科學家,化學家,赴美留學,入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化工科學習,後在哥倫比亞大學研究院,1921年獲博士學位。被選入美國最高榮譽sigmaxi科學會會員。譽滿國際化學工業界,英國皇家學會聘他為名譽會員,美國化學工程師學會和美國機械工程師學會,也先後聘他為榮譽會員。中國重化學工業的開拓者。近代化學工業的中國化學科普事業的先驅和奠基人。

中國近代化學,細菌和病毒學的化學科普事業的先驅和奠基人。

高士其(1905年11月—1988年12月19日,原名高仕錤,福建閩縣(今福州市區)鰲峰坊人,改名高士其,棄仕途和金錢不要,立志不做官,不愛錢,以科學家造福中國。1927年獲美國芝加哥大學化學學士學位。1930年又畢業於美國芝加哥大學醫學研究院。中國為記念他的貢獻,把國際的一顆行星命名為高士其星。科學家,化學家。細菌和病毒學家的中國化學科普事業的先驅和奠基人。

中國普及科學的先驅,統一化學名詞的奠基人。

鄭貞文(1891年—1969年)字幼坡,號心南,福州長樂縣人。1891年3月2日出生於福州一個沒落的封建家庭。12歲時考取秀才,15歲赴日本留學。1909年他在日本加入中國同盟會。1915入日本東北帝國大學攻讀理論化學,1918年畢業,獲理學士學位。鄭貞文是自然科學專門學會的發起人。翻譯和編著了多種自然科學著作,積極將近代科學知識向國內廣為傳播,內容涉及數學、物理學、化學、地理學、動物學、植物學、氣象學等多種學科。普及科學的先驅。將錯綜復雜的外國有機化學名詞,譯成統一的中文用語。統一化學名詞的奠基人。

近代和現代中國石油化學領域開拓者和奠基人。

蕭光琰(1920—1968),中國物理化學家;福建福州人;一九四二年五月,他以優異的成績畢業於美國坡蒙那大學化學系。一九四五年十二月畢業於美國芝加哥大學研究院,曾專攻物理化學,獲得化學博士學位:一九四六年任芝加哥大學化學系助理研究員。一九四七年任芝加哥大學冶金研究所研究員、一九四七年八月任美國美孚石油公司化學師。他在美國時,連得過四枚金質獎章。回國後,從事的「頁岩油催化裂化及其氮中毒的機理研究」和「電子酸性催化劑研究」填補了中國的空白。中國石油化學領域開拓者,石油化學領域奠基人。

中國最早生物化學家先軀,開拓者,奠基人,中國近代和現代最偉大的科學家之一。

吳憲(1893-1959),福建福州人。生物化學家、營養學家、醫學教育家。中央研究院第一屆院士。1912年赴美入麻省理工學院攻讀造船工程,後改習化學,1916年獲理學士學位後留校任助教;1917年被哈佛大學醫學院生物化學系錄取為研究生;1919 年獲博士學位;1920年回國任北京協和醫學院生物化學系任教;1946年任中央衛生實驗院北平分院院長兼營養研究所所長。吳憲一生發表研究論文l63篇,專著3種。他開拓的領域主要包括:臨床生物化學、氣體與電解質的平衡、蛋白質化學、免疫化學、營養學以及氨基酸代謝等方面,此外,還涉及到性激素、抗生育等方面。美國學者里爾頓·安德森(J·Reardon-Anderson)將他譽為「中國化學的巨人」,並評價道:「毫無疑問,吳憲是20世紀前半葉中國最偉大的化學家,或者說是最偉大的科學家。當他在1919年發表他的第一項研究時,在中國還沒有任何一類的化學研究。他在國際上,是美國科學促進會會員、美國化學會會員、美國生物化學家協會會員、美國實驗生物學和醫學會會員、荷蘭《生物化學與生物物理學報》顧問委員、原德國自然科學院名譽院士、美國亞拉巴馬州科學院院士、美國自然科學榮譽學會(Sigma Xi Society)會員,以及聯合國糧食農業組織營養顧問委員會常務委員(1948-1949年)和熱能需要量委員會委員(1949-1950年)。他的名字被收入《國際醫學名人錄》(International Who's Who in World Medicine)、《美國科學名人錄》(American Men of Science,第九版)、《中國名人錄》(Who's Who in China)、以及《科學家傳記大辭典》(Dictionary of Scientific Biography)等書。他開拓的《一種血液分析系統》引發了一場血液化學方面的革命。吳憲對於國際生物化學和中國科學事業的貢獻卓著,並贏得了國際學術界的崇高聲望和在中國科學界的地位。生物化學界一代巨人。

中國近代和現代物理電化學創立者,量子電化學開拓者,電化學開拓和奠基者之一。

田昭武,1927年6月28日出生於福建福州,物理化學家,中國電化學學科帶頭人之一,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廈門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原校長 。田昭武主要從事電化學研究,重視與數理及其他化學學科的結合,研究領域包括光電化學、電化學掃描隧道顯微技術、三維微加工技術、晶元生化實驗研究、譜學電化學和量子電化學等 。1949年,開始獨立主講《物理化學》和《物質結構》兩門主幹課。他還承擔國家部委委託廈門大學舉辦的全國性電化學培訓班、研討班擔任主講 。田昭武提出多孔電極極化的「特徵電流」概念和「不平整液膜」模型,創立電極絕對等效電路的新解法和測量電極瞬間阻抗的選相調輝技術。設計和推廣多種電化學技術和儀器,如新一代的離子色譜抑制器、微區腐蝕測量系統和中國國內第一台電化學綜合測試儀等。在化學電源、金屬腐蝕和電化學分析方面,都有結合生產實際的研究成果] 。截至2014年11月,田昭武先後獲得國際發明專利和國家發明專利共35項,其中作為第一發明人的專利為16項、獲得國家自然科學獎、國家發明獎以及省部級以上科技獎勵共七項。

『伍』 中國歷史上的著名化學家有哪些

侯德榜

(1890—1974)

侯德榜,著名科學家,傑出的化工專家,我國重化學工業的開拓者。他於20年代突破氨鹼法制鹼技術的奧秘,主持建成亞洲第一座純鹼廠;30年代領導建成了我國第一座兼產合成氨、硝酸、硫酸和硫酸銨的聯合企業;四五十年代又發明了連續生產純鹼與氯化銨的聯合制鹼新工藝,以及碳化法合成氨流程制碳酸氫銨化肥新工藝,並使之在60年代實現了工業化和大面積推廣。他還積極傳播交流科學技術,培育了很多科技人才,為發展科學技術和化學工業做出了卓越貢獻。

『陸』 歷史上做出突出貢獻的中國化學家有哪些

中國傑出的化學家唐敖慶
唐敖慶,1915年生於江蘇宜興.1940年畢業於西南聯大,1949年獲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博士學位,1950-1952年任北京大學教授,1952-1986年任吉林大學教授、校長,1986年任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主任、名譽主任.中國科學院院士,國際量子分子科學研究院院士.
唐敖慶教授是中國傑出的化學家,數十年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的科學成就.他創造性地發展和完善了配位場理論及研究方法,獲1982年國家自然科學一等獎;提出和發展分子軌道圖形理論的一系列新的數學方法和模型,深化了對化學拓樸規律的認識,獲1987年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唐敖慶教授還對高分子反應,即縮聚、交聯與固化、加聚、共聚與裂解等領域進行了系統研究,獲1989年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1991年以後,他重點從事高碳原子簇的研究工作,在對稱性、電子結構及穩定性規律方面取得成果.

『柒』 中國化學家有哪些

最偉大的化學家-門捷列夫
其他化學家:約翰·道爾頓
安托萬—洛朗·拉瓦錫
皮埃爾·居里
瑪麗·居里
葛洪
盧嘉錫
侯德榜
黃鳴龍
張青蓮
.還有很多,其實高中化學書每一章後面都有一些化學家的介紹。

『捌』 歷史上做出突出貢獻的中國化學家有哪些以及簡要說明他們的貢獻,最好能條理一點。謝謝

中國傑出的化學家唐敖慶
唐敖慶,1915年生於江蘇宜興.1940年畢業於西南聯大,1949年獲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博士學位,1950-1952年任北京大學教授,1952-1986年任吉林大學教授、校長,1986年任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主任、名譽主任.中國科學院院士,國際量子分子科學研究院院士.
唐敖慶教授是中國傑出的化學家,數十年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的科學成就.他創造性地發展和完善了配位場理論及研究方法,獲1982年國家自然科學一等獎;提出和發展分子軌道圖形理論的一系列新的數學方法和模型,深化了對化學拓樸規律的認識,獲1987年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唐敖慶教授還對高分子反應,即縮聚、交聯與固化、加聚、共聚與裂解等領域進行了系統研究,獲1989年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1991年以後,他重點從事高碳原子簇的研究工作,在對稱性、電子結構及穩定性規律方面取得成果.

閱讀全文

與中國最偉大的化學家是哪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35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399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44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37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78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02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93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695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81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17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49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79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93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55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43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32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44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20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80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