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復旦大學化學系的介紹
復旦大學化學系始建於1926年。1952年全國高校院系調整,原浙江大學、交通大學、同濟大學、滬江大學、大同大學、震旦大學與復旦大學七校的化學系合並,成為今日的復旦大學化學系。歷經八十餘年,化學系已成為我國培養一流化學人才的重要基地之一。化學系是我國最早的化學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及博士後流動站之一,無機化學、分析化學、有機化學、物理化學、化學生物學五個二級學科均招收博士和碩士研究生。本科教育設有化學專業和應用化學專業,1993年被確定為「國家理科基礎學科研究和教學人才培養基地」。
② 化學這門學科的起源
一、化學的前奏
1.人類文明的起點——火的利用
在幾百萬年以前,人類過著極其簡單的原始生活,靠狩獵為生,吃
的是生肉和野果。根據考古學家的考證,至少在距今50
萬年以前,可以
找到人類用火的證據,即北京周口店北京猿人生活過的地方發現了經火
燒過的動物骨骼化石。
有了火,原始人從此告別了茹毛飲血的生活。吃了熟食後人類增進
了健康,智力也有所發展,提高了生存能力。
後來,人們又學會了摩擦生火和鑽木取火,這樣,火就可以隨身攜
帶了。於是,人們不再是火種的看管者,而成了能夠駕馭火的造火者。
火是人類用來發明工具和創造財富的武器,利用火能夠產生各種各
樣化學反應這個特點,人類開始了制陶、冶金、釀造等工藝,進入了廣
闊的生產、生活天地。
2.歷史悠久的工藝——制陶
陶器是什麼時候產生的,已很難考證。對陶器的由來,說法不一,
有人推測:人類最原始的生活用容器是用樹枝編成的,為了使它耐火和
緻密無縫,往往在容器的內外抹上一層粘土。這些容器在使用過程中,
偶爾會被火燒著,其中的樹枝都被燒掉了,但粘土不會著火,不但仍舊
保留下來,而且變得更堅硬,比火燒前更好用。這一偶然事件卻給人們
很大啟發。後來,人們乾脆不再用樹枝做骨架,開始有意識地將粘土搗
碎,用水調和,揉捏到很軟的程度,再塑造成各種形狀,放在太陽光底
下曬干,最後架在篝火上燒製成最初的陶器。
大約距今
1
萬年以前,中國開始出現燒制陶器的窯,成為最早生產
陶器的國家。陶器的發明,在製造技木上是一個重大的突破。制陶過程
改變了粘土的性質,使粘土的成分二氧化硅、三氧化二鋁、碳酸鈣(gài)、
氧化鎂(měi)等在燒制過程中發生了一系列的化學變化,使陶器具備了防
水耐用的優良性質。因此陶器不但有新的技術意義,而且有新的經濟意
又。它使人們處理食物時增添了蒸煮的辦法,陶制的紡輪、陶刀、陶挫
等工具也在生產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同時陶制儲存器可以使穀物和水
便於存放。因此,陶器很快成為人類生活和生產的必需品,特別是定居
下來從事農業生產的人們更是離不開陶器。
3.冶金化學的興起
在新石器時代後期,人類開始使用金屬代替石器製造工具。使用得
最多的是紅銅。但這種天然資源畢竟有限,於是,產生了從礦石冶煉金
屬的冶金學。最先冶煉的是銅礦,約公元前3800
年,伊朗就開始將銅礦
石(孔雀石)和木炭混合在一起加熱,得到了金屬銅。純銅的質地比較軟,
用它製造的工具和兵器的質量都不夠好。在此基礎上改進後,便出現了
青銅器。
到了公元前3000~前2500
年,除了冶煉銅以外,又煉出了錫(xī)
和鉛(qiān)兩種金屬。往純銅中摻入錫,可使銅的熔點降低到800℃左
右,這樣一來,鑄造起來就比較容易了。銅和錫的合金稱為青銅(有時也
含有鉛),它的硬度高,適合製造生產工具。青銅做的兵器,硬而鋒利,
青銅做的生產工具也遠比紅銅好,還出現了青銅鑄造的銅幣。中國在鑄
造青銅器上有過很大的成就,如殷朝前期的「司母戊」鼎。它是一種禮
器,是世界上最大的出土青銅器。又如戰國時的編鍾,稱得上古代在音
樂上的偉大創造。因此,青銅器的出現,推動了當時農業、兵器、金融、
藝術等方面的發展,把社會文明向前推進了一步。
世界上最早煉鐵和使用鐵的國家是中國、埃及和印度,中國在春秋
時代晚期(公元前
6
世紀)已煉出可供澆鑄的生鐵。最早的時候用木炭煉
鐵,木炭不完全燃燒產生的一氧化碳把鐵礦石中的氧化鐵還原為金屬
鐵。鐵被廣泛用於製造犁鏵、鐵■(一種鋤草工具)、鐵錛等農具以及鐵
鼎等器物,當然也用於製造兵器。到了公元前8~前
7
世紀,歐洲等才相
繼進入了鐵器時代。由於鐵比青銅更堅硬,煉鐵的原料也遠比銅礦豐富,
在絕大部分地方,鐵器代替了青銅器。
4.中國的重大貢獻——火葯和造紙
黑火葯是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為什麼要把它叫做「黑火葯」呢?
這還要從它所用的原料談起。火葯的三種原料是硫磺、硝(xiāo)石和木
炭。木炭是黑色的,因此,製成的火葯也是黑色的,叫黑火葯。火葯的
性質是容易著火,因此可以和火聯系起來,但是這個「葯」字又怎樣理
解呢?原來,硫磺和硝石在古代都是治病用的葯,因此,黑火葯便可理
解為黑色的會著火的葯。
火葯的發明與中國西漢時期的煉丹術有關,煉丹的目的是尋求長生
不老的葯,在煉丹的原料中,就有硫磺和硝石。煉丹的方法是把硫磺和
硝石放在煉丹爐中,長時間地用火煉制。在許多次煉丹過程中,曾出現
過一次又一次地著火和爆炸現象,經過這樣多次試驗終於找到了配製火
葯的方法。
黑火葯發明以後就與煉丹脫離了關系,一直被用在軍事上。古代人
打仗,近距離時用刀槍,遠距離時用弓箭。有了黑火葯以後,從宋朝開
始,便出現了各種新式武器,例如用弓發射的火葯包。火葯包有火球和
火蒺藜兩種,用火將葯線點著,把火葯包拋出去,利用燃燒和爆炸殺傷
對方。
大約在公元
8
世紀,中國的煉丹術傳到了阿拉伯,火葯的配製方法
也傳了過去,後來又傳到了歐洲。這樣,中國的火葯成了現代炸葯的「老
祖宗」。這是中國的偉大發明之一。
紙是人類保存知識和傳播文化的工具,是中華民族對人類文明的重
大貢獻。在使用植物纖維製造的紙以前,中國古代傳播文字的方法主要
有:在甲骨(烏龜的腹甲和牛骨)上刻字,即所謂的甲骨文;甲骨數量有
限,後來改在竹簡或木簡上刻字。可是,孔子寫的《論語》所用的竹簡
之多,份量之重是可想而知的;另外,用絲織成帛(bó),也可以用來寫
字,但大量生產帛卻是難以做到的。最後才有了用植物纖維製造的紙,
一直流傳到今天。
1957
年
5
月,中國考古工作者在陝西省西安市灞(bà)橋的一座古代
墓葬中發現一些米黃色的古紙。經鑒定這種紙主要由大麻纖維製造,其
年代不會晚於漢武帝(公元前156~公元前87
年),這是現存的世界上最
早的植物纖維紙。
提起紙的發明,人們都會想起蔡倫。他是漢和帝時的中常侍。他看
到當時寫字用的竹簡太笨重,便總結了前人造紙的經驗,帶領工匠用樹
皮、麻頭、破布、破魚網等做原料,先把它們剪碎或切斷,放在水裡長
時間浸泡,再搗爛成為漿狀物,然後在席子上攤成薄片,放在太陽底下
曬干,便製成了紙。它質薄體輕,適合寫字,很受歡迎。
造紙是一個極其復雜的化學工藝,它是廣大勞動人民智慧的產物。
實際上,蔡倫之前已經有紙了,因此,蔡倫只能算是造紙工藝的改良者。
5.煉丹術與煉金術
當封建社會發展到一定的階段,生產力有了較大提高的時候,統治
階級對物質享受的要求也越來越高,皇帝和貴族自然而然地產生了兩種
奢望:第一是希望掌握更多的財富,供他們享樂;第二,當他們有了巨
大的財富以後,總希望永遠享用下去。於是,便有了長生不老的願望。
例如,秦始皇統一中國以後,便迫不及待地尋求長生不老葯,不但讓徐
福等人出海尋找,還召集了一大幫方士(煉丹家)日日夜夜為他煉制丹砂
——長生不老葯。
煉金家想要點石成金(即用人工方法製造金銀)。他們認為,可以通
過某種手段把銅、鉛、錫、鐵等賤金屬轉變為金、銀等貴金屬。像希臘
的煉金家就把銅、鉛、錫、鐵熔化成一種合金,然後把它放入多硫化鈣
溶液中浸泡。於是,在合金錶面便形成了一層硫化錫,它的顏色酷似黃
金(現在,金黃色的硫化錫被稱為金粉,可用作古建築等的金色塗料)。
這祥,煉金家主觀地認為「黃金」已經煉成了。實際上,這種僅從表面
顏色而不從本質來判斷物質變化的方法,是自欺欺人。他們從未達到過
「點石成金」的目的。
虔誠的煉丹家和煉金家的目的雖然沒有達到,但是他們辛勤的勞動
並沒有完全白費。他們長年累月置身在被毒氣、煙塵籠罩的簡陋的「化
學實驗室」中,應該說是第一批專心致志地探索化學科學奧秘的「化學
家」。他們為化學學科的建立積累了相當豐富的經驗和失敗的教訓,甚
至總結出一些化學反應的規律。例如中國煉丹家葛洪從煉丹實踐中提
出:「丹砂(硫化汞)燒之成水銀,積變(把硫和水銀二者放在一起)又還
成(交成)丹砂。」這是一種化學變化規律的總結,即「物質之間可以用
人工的方法互相轉變」。
煉丹家和煉金家夜以繼日地在做這些最原始的化學實驗,必定需要
大批實驗器具,於是,他們發明了蒸餾器、熔化爐、加熱鍋、燒杯及過
濾裝置等。他們還根據當時的需要,製造出很多化學葯劑、有用的合金
或治病的葯,其中很多都是今天常用的酸、鹼和鹽。為了把試驗的方法
和經過記錄下來,他們還創造了許多技術名詞,寫下了許多著作。正是
這些理論、化學實驗方法、化學儀器以及煉丹、煉金著作,開挖了化學
這門科學的先河。
從這些史實可見,煉丹家和煉金家對化學的興起和發展是有功績
的,後世之人決不能因為他們「追求長生不老和點石成金」而嘲弄他們,
應該把他們敬為開拓化學科學的先驅。因此,在英語中化學家(chemist)
與煉金家(alchemist)兩個名詞極為相近,其真正的含義是「化學源於煉
金術」。
二、創建近代化學理論
——探索物質結構
世界是由物質構成的,但是,物質又是由什麼組成的呢?最早嘗試
解答這個問題的是我國商朝末年的西伯昌(約公元前1140
年),他認為:
「易有太極,易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以陰陽八卦來解
釋物質的組成。
約公元前1400
年,西方的自然哲學提出了物質結構的思想。希臘的
泰立斯認為水是萬物之母;黑拉克里特斯認為,萬物是由火生成的;亞
里士多德在《發生和消滅》一書中論證物質構造時,以四種「原性」作
為自然界最原始的性質,它們是熱、冷、干、濕,把它們成對地組合起
來,便形成了四種「元素」,即火、氣、水、土,然後構成了各種物質。
上面這些論證都未能觸及物質結構的本質。在化學發展的歷史上,
是英國的波義耳第一次給元素下了一個明確的定義。他指出:「元素是
構成物質的基本,它可以與其他元素相結合,形成化合物。但是,如果
把元素從化合物中分離出來以後,它便不能再被分解為任何比它更簡單
的東西了。」
波義耳還主張,不應該單純把化學看作是一種製造金屬、葯物等從
事工藝的經驗性技藝,而應把它看成一門科學。因此,波義耳被認為是
將化學確立為科學的人。
人類對物質結構的認識是永無止境的,物質是由元素構成的,那麼,
元素又是由什麼構成的呢?1803
年,英國化學家道爾頓創立的原子學說
進一步解答了這個問題。
原子學說的主要內容有三點:1.一切元素都是由不能再分割和不能
毀滅的微粒所組成,這種微粒稱為原子;2.同一種元素的原子的性質和
質量都相同,不同元素的原子的性質和質量不同;3.一定數目的兩種不
同元素化合以後,便形成化合物。
原子學說成功地解釋了不少化學現象。隨後義大利化學家阿佛加德
羅又於1811
年提出了分子學說,進一步補充和發展了道爾頓的原子學
說。他認為,許多物質往往不是以原子的形式存在,而是以分子的形式
存在,例如氧氣是以兩個氧原子組成的氧分子,而化合物實際上都是分
子。從此以後,化學由宏觀進入到微觀的層次,使化學研究建立在原子
和分子水平的基礎上。
三、現代化學的興起
19
世紀末,物理學上出現了三大發現,即
X
射線、放射性和電子。
這些新發現猛烈地沖擊了道爾頓關於原子不可分割的觀念,從而打開了
原子和原子核內部結構的大門,揭露了微觀世界中更深層次的奧秘。
熱力學等物理學理論引入化學以後,利用化學平衡和反應速度的概
念,可以判斷化學反應中物質轉化的方向和條件,從而開始建立了物理
化學,把化學從理論上提高到了一個新的水平。
在量子力學建立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化學鍵(分子中原子之間的結
合力)理論,使人類進一步了解了分子結構與性能的關系,大大地促進了
化學與材料科學的聯系,為發展材料科學提供了理論依據。
化學與社會的關系也日益密切。化學家們運用化學的觀點來觀察和
思考社會問題,用化學的知識來分析和解決社會問題,例如能源危機、
糧食問題、環境污染等。
化學與其他學科的相互交叉與滲透,產生了很多邊緣學科,如生物
化學、地球化學、宇宙化學、海洋化學、大氣化學等等,使得生物、電
子、航天、激光、地質、海洋等科學技術迅猛發展。
化學也為人類的衣、食、住、行提供了數不清的物質保證,在改善
人民生活,提高人類的健康水平方面作出了應有的貢獻。
現代化學的興起使化學從無機化學和有機化學的基礎上,發展成為
多分支學科的科學,開始建立了以無機化學、有機化學、分析化學、物
理化學和高分子化學為分支學科的化學學科。化學家這位「分子建築師」
將運用善變之手,為全人類創造今日之大廈、明日之環宇。
2.元素發現史上的兩次奇跡及科學方法研究
陝西省渭南師范專科學校化學系張文根
化學發展史上,從個人發現新元素的數量方面講,出現過兩次奇跡。
值得研究的是,兩次奇跡基本上都採用了類似的科學研究方法。
1.戴維與新元素的發現
英國化學家戴維(H·Davy,1778~1829)出生於木刻匠家庭,從小就
喜愛化學實驗。他曾用自己的身體試驗氧化亞氮(笑氣)氣體的毒性,發
現其麻醉性,使醫學外科手術發生了重大改途;他還發明了安全礦燈,
解決了因火焰引起的瓦斯爆炸,對19
世紀歐洲煤礦的安全開采做出了有
益的貢獻。但是,他一生最輝煌的成就莫過於新元素的發現。
1799
年,義大利物理學家伏特(A·Volta)發現了金屬活動順序,並
應用其發明了伏特電池。次年,英國化學家尼科爾森(W.Nicholson)和
卡里斯爾(A·Carlisle)利用伏特電池成功地分解了水。從此,電在化學
研究中的應用引起了科學家的廣泛關注。
1806
年,戴維對前人有關電的研究進行了總結,預言這種手段除可
以把水分解為氫氣和氧氣外,還可能分解其他物質,這一科學思想使他
把電與物質組成聯系起來,從而導致了一系列新元素的發現。
1777
年之前,對於鹼類和鹼土類物質的化學成分,人們普遍認為具
有元素性質,是不能再分解的。法國化學家拉瓦錫(A·L·Lavoisier)創
立氧化理論之後,則認為這兩類物質都可能是氧化物。1807
年,戴維決
心用實驗來證實拉瓦錫的見解,同時也想驗證一下自己預言的正確性。
最初他用苛性鉀或苛性鈉的飽和溶液實驗,發現鹼沒有變化,只和
水電解結果一樣。通過分析,他認為應該排除水這個干擾因素。於是改
用熔融苛性鉀,結果發現陰極白金絲周圍出現了燃燒更旺的火焰,說明
由於加熱溫度過高,分解出的產物立刻又被燃燒了。後來他換用碳酸鉀
並通以強電流,但陰極上出現的金屬顆粒還是很快被燒掉了。最後,他
總結教訓,在密閉坩堝內電解熔融苛性鉀,終於拿到了一種銀白色金屬,
並進行性質實驗,發現在水中能劇烈反應,出現淡紫色火焰,顯然是該
金屬與水作用放出氫氣的結果。山此,戴維判斷這是一種新金屬,取名
為鉀。不久,他又從苛性蘇打中電解出了金屬鈉。次年,用同樣方法,
他從苦土(MgO)、石灰、菱鍶礦(SrCO3)和重晶石(BaCO3)中分別又發現了
新元素鎂、鈣、鍶和鋇。
1807
年12
月,盡管當時英法兩國正進行著戰爭,法國皇帝拿破崙仍
然頒發勛章,以嘉獎戴維的卓越成就。但是,戴維並沒有因此驕傲起來。
金屬鉀被發現以後,他由該金屬可從水中分解出氫氣受到後發,認為鉀
也應該能夠分解其他物質。於是在1808
年,他將鉀與無水硼酸混合,在
銅管中加熱,得到了青灰色的非金屬硼。這樣,不到兩年,戴維就發現
了
7
種新元素。如果加上他1810
年和1813
年確定的氯元素和碘元素,
戴維一生發現和確認的元素就有
9
種。這一成就在他去逝之前的52
個元
素發現史上,無人能與其媲美。
③ 大學里化學的各個專業主要學些什麼
化學專業基礎課主要有無機化學、有機化學、物理化學、分析化學四門。大一一般會開無機、有機兩門課,會同時開相應的實驗課。這兩門課高中時都接觸過,只是學習的深度不同。數學改學高等數學了,物理課也有,不過不是主課。另外,還會有英語、馬哲等公共課。如果你大學畢業想考研的話,考試的內容基本上就是這些專業基礎課還有公共課,視報考的學校不同,有的加考高等數學。
化學專業
業務培養目標:本專業培養具備化學的基礎知識、基本理論和基本技能,能在化學及化學相關的科學技術和其它領域從事科研、教學、技術及相關管理工作的高級專門人才。
主要課程:無機化學、分析化學(含儀器分析)、有機化學、物理化學(含結構化學)、化學工程基礎等。
應用化學專業
業務培養目標:本專業培養具備化學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較強的實驗技能,能在科研機構、高等學校及企事業單位等從事科學研究、教學工作及管理工作的高級專門人才。
主要課程:無機化學、分析化學(含儀器分析)、有機化學、物理化學(含結構化學)、化學工程基礎及化工制圖。
一 北京大學化學學院
北京大學化學系始建於1910年,是國內最早建立的化學系之一,也是國內目前學科非常齊全、綜合實力很強的化學教育和研究機構。1995年北京大學化學系更名為北京大學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2001年原技術物理系應用化學專業並入後改為化學學院。
目前,化學學院設有5個系:化學系、材料化學系、高分子科學與工程系、應用化學系和化學生物學系,7個研究所或研究中心和2個國家重點實驗室和1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2001年,無機化學、物理化學、高分子化學與物理、有機化學和分析化學5個學科再次被評為國家教育部重點學科。1993年,化學專業被國家教委遴選為國家理科基礎科學研究和教學人才培養基地。
二 南京大學化學化工學院
南京大學化學化工學院現有化學和應用化學2個本科專業,無機化學、分析化學、有機化學、物理化學、高分子化學及物理和應用化學6個碩士專業,前5個為博士專業,其中無機化學、分析化學、物理化學和高分子化學與物理4個學科為國家重點學科,化學化工學院形成了從專科、本科、碩士、博士到博士後教育的完整的人才培養層次,於1991年被國家教委首批列為全國理科化學基礎學科研究和人才培養基地。
三 南開大學化學學院
南開大學化學學院是由原化學系、元素有機化學研究所、高分子化學研究所、應用化學研究所、新能源材料化學研究所、中心實驗室合並組建的實體化專業學院,1995年4月正式成立。化學系成立於1921年,是國內大學中最早建立的化學系之一,邱宗岳、楊石先是重要的創始人。元素有機化學研究所成立於1962年10月,是在周恩來、聶榮臻的親自關懷下創辦的我國高校第一個化學研究機構,楊石先校長兼任所長。
截止2002年底,化學學院設有3個系(化學系、材料化學系、化學生物學系),4個研究所(元素有機化學研究所、高分子化學研究所、新能源材料化學研究所、應用化學研究所),2個中心(中心實驗室、理論與計算化學中心),擁有3個國家重點學科(有機化學、高分子化學與物理、農葯學),2個國家重點實驗室(元素有機化學、吸附分離功能高分子材料),1個國家基礎科學研究和教學人才培養基地。
四 吉林大學化學學院
1952年,老一代化學家蔡鎦生院士、陶慰孫教授、關實之教授、唐敖慶院士和孫家鍾、江元生、徐如人、沈家驄等知名學者創建了吉林大學化學系,2001年4月,由原吉林大學化學系等5所學校的化學部分合並組建了化學學院。化學學院是我國首批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單位,首批博士後科研流動站,擁有無機化學、物理化學和高分子化學與物理3個國家重點學科。化學學科建有7個國家級研究機構。
五 復旦大學化學系
復旦大學創建於1905年,1926年建立理工科化學班,1929年更名為化學系。1952年進行院系調整,將原復旦大學、浙江大學、交通大學、同濟大學、滬江大學、大同大學及震旦大學7校化學系合並成今日復旦大學化學系。
化學系設有無機化學、分析化學、有機化學、物理化學(包括電化學、催化學、表面化學和激光化學)4個二級學科以及應用化學研究所和激光化學研究所,並擁有「211」工程建設的表面科學實驗室(表面及界面化學部分)、基礎化學實驗教學中心及綜合化學實驗中心。物理化學學科則是國家教委最早批準的重點學科之一,也是復旦大學學科建設中的重中之重。
六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化學系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化學系主要科研方向有超導材料、納米化學、生物無機化學、稀土配位化學、化學鍵理論、超分子化學、物理有機化學、生物有機化學、天然產物化學、有機合成化學、分析科學、計算機化學(化學信息學與分析儀器)、環境分析化學、生命分析化學等。
本科設化學專業,研究生設無機化學、分析化學和有機化學3個博士點和碩士點,並可接納博士後研究人員。
七 蘭州大學化學化工學院
蘭州大學化學化工學院正式組建於1998年7月,是在原化學系的基礎上,與有機化學研究所、分析測試中心和應用有機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現代物理系放射化學教研室合並組成。功能有機分子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擁有國內一流的有機化學科研條件,對國內外開放。分析測試中心是擁有各類大型分析測試儀器設備、具有法律效力分析評價資格的分析測試單位,有很強的分析測試能力。
化學化工學院是國家首批具有學士、碩士、博士學位授予權和首批設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的單位之一。下設2個系,8個研究所,3個研究中心。擁有功能有機分子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化學學科國家理科基礎科學研究和教學人才培養基地,無機化學、分析化學、有機化學、物理化學、高分子化學與物理5個博士點,無機化學、分析化學、有機化學、物理化學、高分子化學與物理、化學工藝、應用化學7個碩士點。
八 廈門大學化學化工學院
廈門大學化學化工學院是在化學系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化學系成立於1922年,是廈門大學最早成立的系所之一。化學系歷來師資力量雄厚,紀育灃、傅鷹、盧嘉錫、蔡鎦生、錢人元、陳國珍等中科院前學部委員或知名教授曾執教於此,為化學系特別是物理化學和分析化學學科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也為化學系樹立了優良的學術傳統。
學院擁有化學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予點和博士後科研流動站,物理化學和分析化學2個國家重點學科。
九 武漢大學化學與分子科學學院
武漢大學化學與分子科學學院是我國建立最早的化學院(系)之一。其歷史可以追溯到1893年(光緒十九年)湖廣總督張之洞在漢陽煉鐵廠建立的化學學堂。1997年12月在化學系的基礎上組建武漢大學化學學院。2001年1月,新武漢大學對院系進行學科歸並,由相關專業組建成武漢大學化學與分子科學學院。
學院擁有教育部生物醫用高分子重點實驗室和世界銀行貸款重點項目:稀土元素分析及生物電分析化學和電化學重點實驗室。有國家重點學科點:分析化學和湖北省重點學科點:有機化學,有國家計量論證合格單位:分析測試中心。
目前,化學專業為一級學科博士學位、碩士學位授予點,涵蓋物理化學、分析化學、高分子化學與物理、有機化學和無機化學5個二級學科。材料物理與化學為博士學位授予點。應用化學、化學工藝為碩士學位授予點。
十 清華大學化學系
清華大學化學系成立於1926年,當新中國成立時,已成為國內高校中師資力量最雄厚,學術水平最高的化學系之一。我國許多著名的化學家,如黃子卿、張子高、高崇熙、薩本鐵、唐有祺、申泮文、張滂、馮新德、張青蓮、嚴仁蔭、馬祖聖、高振衡等教授都曾在清華大學化學系學習或任教。
化學系設置「化學」一個本科專業,培養具有較雄厚化學基礎的高素質綜合人才。並受理學院委託招收化學-生物學基礎科學班四年制本科生30人左右。化學系每年有80%以上的本科畢業生在國內、外深造,繼續攻讀碩士、博士學位。自2003年起按一級學科(化學)招收、培養博士和碩士研究生。
十一 浙江大學化學系
浙江大學化學系始建於1915年,是我國高等學校中最早設立的化學系之一。1952年院系調整時,部分教師調入復旦大學化學系,或與之江大學化學系合並組建浙江師范學院化學系(1958年成立杭州大學化學系)。1957年浙江大學恢復化學系。1998年四校合並後,由浙江大學化學系與原杭州大學化學系、浙江醫科大學和浙江農業大學基礎部化學教研室合並組建成新的浙江大學化學系。
化學基地批准於1994年,屬第3批國家理科基地,1995年開始招收基地班學生。該基地設有化學博士後流動站,化學一級學科博士點,以及無機化學、有機化學、分析化學、物理化學、環境化學和應用化學6個二級學科碩士點。
④ 化學專業考研可以考什麼專業
專業介紹
有機化學(學科代碼:070303)是一級學科化學下設的二級學科之一,此學科以天然有機產物和生物活性分子、金屬與元素有機化合物為主要研究對象,從研究有機合成化學和物理有機化學著手,發展有機化學的反應、合成、方法和理論。
專業方向
01物理有機化學;02有機合成化;03元素有機化學;04葯物合成化;05有機大分子化學;06配位化學。
就業方向
該專業畢業生可到中等以上的學校做化學教師 化學教學研究人員及其他教育工作者。亦可到生產企業從事相關的研究和應用工作,比如一些大型制葯公司,檢驗檢疫局類的單位。
專業介紹
無機化學(學科代碼:070301)是化學下設的二級學科之一,無機化學是研究無機物質的組成、性質、結構和反應的科學,它是化學中最古老的分支學科。近年來,無機化學的研究與發展越來越受到化學界的重視,現已從最早的理論性研究逐步地進入到人類社會的現代化建設中。無機化學是我國最早設置的化學專業之一。
研究方向
01無機合成化學02能源材料化學03無機納米材料04化學電源05功能性配合物化學06生物無機化學
就業去向
此專業的畢業生主要在高等院校、科研部門、工礦企業、政府機關、貿易部門等相關專業的單位從事教學、科研、生產、檢驗管理;也可在環保、化工、醫葯、外貿、海關、衛生、質檢、輕工、普教等相關單位從事應用研究開發、生產技術管理及產品營銷工作。
專業介紹
物理化學(學科代碼:070304)是化學下設的一個二級學科,物理化學是在物理和化學兩大學科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它以豐富的化學現象和體系為對象,大量採納物理學的理論成就與實驗技術,探索、歸納和研究化學的基本規律和理論,構成化學科學的理論基礎。物理化學的水平在相當大程度上反映了化學發展的深度。
就業方向
物理化學專業的畢業生就業還算可以。尤其是催化方向的畢業生,在很多大公司應用比較廣泛,比如中石化,美孚等。此專業的畢業生就業去向有熱工院,儀表儀器所,海洋腐蝕研究所,電力單位,電池生產單位等,尤其是南方做燃料電池的公司很多,待遇也不錯。另外,還可以去做葯品研究員,再就是到食品、汽車企業和技術公司等從事新技術與新產品開發、生產組織、技術服務、質量檢驗和環境監控等技術工作。
學科教學(化學)專業(學科代碼:045106)為專業碩士。專業碩士和學術學位處於同一層次,培養方向各有側重。專業碩士主要面向經濟社會產業部門專業需求,培養各行各業特定職業的專業人才,其目的重在知識、技術的應用能力。
⑤ 我國最早的化學系是哪裡
至於化學系州碰頌的設立,雖然癸卯學制已有計劃,但遲至1910年,京師大學堂才分科,格致科下設化學門,冊鄭這可以說是我國最早的化學系(即北京大學化學系前身)。京師大學堂化學門的學生都是預科德文班的學生。因為當時認為德國科學最發達,欲通科學必通曉德文,故分科時,德文班學生全部分到了格致科。(朱吵襪有王獻主編:《中國近代學制史料》第2輯上冊,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1987年)
⑥ 中國什麼時候出現物理化學的概念
歐洲化學傳入中國,大致可以分為兩個階段。
即從明朝末年到鴉片戰爭為第一階段,傳入的是歐洲的舊化學;
鴉片戰爭以後為第二階段,傳入的是新化學,即科學的化學。傳播的途徑主要有翻譯和教育兩個方面。在翻譯方面,最早且成績卓著的是上海江南製造局,突出的人物是中國化學啟蒙者徐壽。光緒年間,廢除了科舉制度,廣設各級學校,在這些學校的課程中就有化學。傳播化學知識,刊物是一個重要的部分,所以要談談早期刊物及登載有關化學知識的情況。化學,在西方也是發展較遲的一門學科,西方化學知識傳入中國,也比天文學和數學遲。絕大部分西方近代化學知識的傳入是在鴉片戰爭之後。明朝末年傳入中國的化學知識僅限於強酸和火葯的制備。
歐洲物理傳入中國也是在明朝萬曆年間,利瑪竇傳入中國。後來湯若望將光學也引入到中國。
⑦ 你知道化學的歷史發展嗎
化學發展六個時期:
(一)史前期:從遠古到公元前1500年,化學作為一種技術,實際上已經開始出現了。盡管在這個期間,並沒有文字記載,但是在中國、埃及、印度、巴比倫和後來的希臘、羅馬,都可以找到人類利用化學的遺跡。猿人就知道用火,知道用火煮東西和燒制陶器。這可以說是最早期化學的開始。
(二)煉丹時期:大體說來是從公元前1500年到公元1650年。這個時期中國在化學方面的著作最多,例如《參同契》、《道藏》以及重要的本草書,都對我國古代化學成就作了詳細的記載。至於在歐洲,這方面的書籍也很不少,例如阿拉伯、埃及和希臘,在1572年就有一部書,書名是《煉金的化學方法》。在歐洲,已經開始有「化學」這個名詞了,並在1572年出版了《化學原理》一書。許多希臘、阿拉伯、羅馬的有名學者,例如帕拉圖、阿里士多德、阿維森納、給伯爾,都寫了有關化學方面的書,在這方面最有力的證據乃是這些學者開始認識到實驗是科學工作的重要工具。
(三)醫葯化學時期:在1500—1700年這兩百年間,歐洲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科學史上稱之為復興時期。在這個時期歐洲出版了很多最早的化學著作,例如德國化學家格勞貝爾於1684年寫的《新哲學的爐》;德國化學家孔柯爾寫的《化學實驗》;德國冶金學家阿格里柯拉寫過一本名為「DeReMetallica」的書,中國明崇禎十六年李天經和湯若望將此書翻譯出版,中文書名《坤輿格致》,可以說是中國最早翻譯的化學書籍。
(四)燃素時期:這個時期從1650年到1775年,在這個時期出現了很多化學家,例如德國化學家施塔爾,他寫過《化學基礎》一書,是1723年出版的。還有德國化學家貝歇爾,他寫過《冶金術》一書和很多其他著作。盡管他們的理論是不正確的,可是他們做了很多實驗,積累了許多感性知識。一直到1661年,英國化學家波義耳寫了《懷疑派化學家》一書,才開始對於元素理論有了基本的認識。
(五)定量時期:這個時期從1775年至1900年,這一時期化學研究的目的是開始利用化學知識解決工農業上的許多問題,並利用定量的化學實驗建立了不少化學基本定律。這個時期又稱為近代化學發展時期,很多科學家寫了許多著名的書籍和論文,特別是英國化學家道爾頓在1808年所寫的《化學哲學新體系》一書,提出了原子學說;法國化學家拉瓦錫於1777年發表《燃燒概論》論文,建立了燃燒作用的氧學說,並確立了物質不滅定律,使化學開始進入近代化學時期。接下來,瑞典化學家貝采里烏斯開始使用化學符號;俄國化學家門捷列夫發表周期律;德國化學家李比希和維勒在發展有機化學上作出了重要貢獻,都為現代化學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六)科學相互滲透時期:這個時期基本上從二十世紀初開始。一方面,物理學提出的量子論使化學和物理學有了共同的語言。另一方面化學又向生物學和地質學等學科滲透,使過去很難解決的蛋白質、酶等的結構問題,正在逐步得到解決。過去認為原子是看不見的,現在不但可以用超顯微鏡看到原子,而且原子本身的能量也已經開始被人們利用了。
⑧ 化學起源於哪裡
化學起源於煉金術,而尋找點金石和金丹以求獲得黃金,導致了最初的化學實驗。從古希臘人的模糊思辨到穆斯林學者的具體實驗,是阿巴斯時代的伊斯蘭世界在化學領域的重大進步。曾被譽為「阿拉伯化學之父」的賈比爾·哈彥(720~815年),早年師從什葉派第六代伊瑪目賈法爾·薩迪克,後任巴格達哈里發的宮廷御醫。賈比爾·哈彥認為,從宇宙靈魂到天地萬物乃是流溢生成的過程,相互之間存在著和諧與統一。基於上述理論,賈比爾·哈彥認為,所有的金屬皆為硫與汞相結合的產物,不同的金屬可以通過特定的媒介實現相互的轉化,金屬的貴賤之分取決於硫與汞的含量差異,鐵、銅、鉛等可以通過汞作為媒介轉化為黃金。在實驗方面,賈比爾·哈彥論證了燃燒和還原兩種基本的化學過程,改進了蒸餾、過濾、結晶、熔化、升華等實驗手段,製成硫酸、硝酸、氧化汞、硫化汞、氫氧化鈉等化合物。賈比爾·哈彥修正了亞里士多德關於金屬由火、土、水、空氣4種要素構成的學說,一度震動歐洲學界,直至18世紀方被近代化學理論取代。
在阿拉伯,煉金術不僅僅是現代人所理解的化學,還有其更深層次的含義。阿拉伯人認為煉金術與蘇非神秘主義有著密切的關系,而蘇非教團所採用的精神心理療法,與煉金術也有密切關系,這種療法將煉金術視為一種關於靈魂的科學。除此之外,煉金術與阿拉伯藝術的關系也非同一般,它是聯合伊斯蘭藝術的工藝技術與宗教精神和象徵意義的橋梁,也是理解伊斯蘭藝術內韻的一把鑰匙。
⑨ 中國最早何時何地開設近代化學課程
1962建立京師同文館,設立化學課。
1862年8月24日清政府鑒於″與外國交涉事件,必先識其情性,……欲悉各國情形,必諳其語言文字,方不受人欺矇″。遂於北京肢敬設立旨在培養外交和翻譯人才的″京師同文館″。 京師同文館是清末最早設立的″洋務學堂″,是清政府通過同文館的翻譯、印刷出版活動了解西方世界的窗口。其前身是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設歷知慎立的旨在培養俄文譯員的俄羅斯文館。1900年因庚子事變被迫停辦,1902年被並入京師大學堂。
該校的倡始者是洋務派領袖恭親王奕䜣。第二次鴉片戰爭剛剛結束,奕䜣在時任英國駐華公使館參贊威妥瑪的幫助下,請聖公會英籍傳教士包爾騰擔任首任總教習。該校隸屬於總理各國事務衙門。初設英文館(相當於系),後增設法文、俄文、德文、日文、天文、算學、格致(時對聲光化電等自然科學的統稱)、化學等館。學制分五年、八年兩種。八年制又分前館、後館。後館學有成效者升入前館。學員兼學天文、算學、格物、化學、醫學、機器製造、西洋史地和萬國公法等科。
該校設管理大臣,最後一任猛穗管理大臣是孫家鼐,設總教習、副教習等職。先後在館任職的教習有數學家李善蘭、物理學家徐壽等。外籍教習有包爾騰、傅蘭雅金、歐禮斐、馬士、丁韙良。
⑩ 無機化學是什麼專業
無機化學是化學下屬的二級學科,是以實驗為基礎的一門基礎性學科,是研究無機物質的組成、性質、結構和反應的科學,是化學中最古老的分支學科。
近年來,無機化學的研究與發展越來越受到化學界的重視,現已從最早的理論性研究逐步地進入到人類社會的現代化建設中。無機化學是我國最早設置的化學專業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