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化學知識 > 近代化學中有哪些發現

近代化學中有哪些發現

發布時間:2023-03-25 07:09:53

㈠ 歷史上的化學家發現的化學元素

1 H 氫 1766年,英國卡文迪許(731-1810)發現 2 He 氦 1868年,法國天文學家讓遜(1824-1907)和英國 洛克爾(1836-1920)利用太陽光譜發現。1895年,英 國化學家萊姆塞製得。 3 Li 鋰 1817年,瑞典人J.A.阿弗事聰在分析鋰長石時發現 4 Be 鈹 1798年,法國路易.尼古拉.沃克蘭發現 5 B 硼 1808年,英國戴維、法國蓋.呂薩克和泰納爾發現並製得 6 C 碳 古人發現 7 N 氮 1772年,瑞典舍勒和丹麥盧瑟福同時發現氮氣,後由法國拉瓦錫確認為一種新元素 8 O 氧 1771年,英國普利斯特里和瑞典舍勒發現 9 F 氟 1786年化學家預言氟元素存在,1886年由法國化學家莫瓦桑用電解法製得氟氣而證實 10 Ne 氖 1898年,英國化學家萊姆塞和瑞利發現 11 Na 鈉 1807年,英國化學家戴維發現並用電解法製得 12 Mg 鎂 1808年,英國化學家戴維發現並用電解法製得 13 Al 鋁 中國古人發現並使用。(1825年,丹麥H.C.奧斯特用無水氯化鋁與鉀汞齊作用,蒸發掉汞後製得) 14 Si 硅 1823年,瑞典化學家貝采尼烏斯發現它為一種元素 15 P 磷 1669年,德國人波蘭特通過蒸發尿液發現 16 S 硫 古人發現(法國拉瓦錫確定它為一種元素) 17 Cl 氯 1774年,瑞典化學家舍勒發現氯氣,1810年英國戴維指出它是一種元素 18 Ar 氬 1894年,英國化學家瑞利和萊姆塞發現 19 K 鉀 1807年,英國化學家戴維發現並用電解法製得 20 Ca 鈣 1808年,英國化學家戴維發現並用電解法製得 21 Sc 鈧 1879年,瑞典人尼爾遜發現 22 Ti 鈦 1791年,英國人馬克.格列戈爾從礦石中發現 23 V 釩 1831年,瑞典瑟夫斯特木研究黃鉛礦時發現,1867年英國羅斯特首次製得金屬釩 24 Cr 鉻 1797年,法國路易.尼古拉.沃克蘭在分析鉻鉛礦時發現 25 Mn 錳 1774年,瑞典舍勒從軟錳礦中發現 26 Fe 鐵 古人發現 27 Co 鈷 1735年,布蘭特發現 28 Ni 鎳 中國古人發現並使用。1751年,瑞典礦物學家克朗斯塔特首先認為它是一種元素 29 Cu 銅 古人發現 30 Zn 鋅 中國古人發現 31 Ga 鎵 1875年,法國布瓦博德朗研究閃鋅礦時發現 32 Ge 鍺 1885年,德國溫克萊爾發現 33 As 砷 公元317年,中國葛洪從雄黃、松脂、硝石合煉製得,後由法國拉瓦錫確認為一種新元素 34 Se 硒 1817年,瑞典貝采尼烏斯發現 35 Br 溴 1824年,法國巴里阿爾發現 36 Kr 氪 1898年,英國萊姆塞和瑞利發現 37 Rb 銣 1860年,德國本生與基爾霍夫利用光譜分析發現 38 Sr 鍶 1808年,英國化學家戴維發現並用電解法製得 39 Zr 鋯 1789年,德國克拉普魯特發現 41 Nb 鈮 1801年,英國化學家哈契特發現 42 Mo 鉬 1778年,瑞典舍勒發現,1883年瑞典人蓋爾姆最早製得 43 Tc 鍀 1937年,美國勞倫斯用迴旋加速器首次獲得,由義大利佩列爾和美國西博格鑒定為一新元素。它是第一個人工製造的元素 44 Ru 釕 1827年,俄國奧贊在鉑礦中發現,1844年俄國克勞斯在烏金礦中也發現它並確認為一種新元素 45 Rh 銠 1803年,英國沃拉斯頓從粗鉑中發現並分離出 46 Pd 鈀 1803年,英國沃拉斯頓從粗鉑中發現並分離出 47 Ag 銀 古人發現 48 Cd 鎘 1817年,F.施特羅邁爾從碳酸鋅中發現 49 In 銦 1863年,德國里希特和萊克斯利用光譜分析發現 50 Sn 錫 古人發現 51 Sb 銻 古人發現 52 Te 碲 1782年,F.J.米勒.賴興施泰因在含金礦石中發現 53 I 碘 1814年,法國庫瓦特瓦(1777-1838)發現,後由英國戴維和法國蓋.呂薩克研究確認為一種新元素 54 Xe 氙 1898年,英國拉姆塞和瑞利發現 55 Cs 銫 1860年,德國本生和基爾霍夫利用光譜分析發現

㈡ 近代化學界的重要成就有哪些

這五項化學發明改變了世界
LCD屏幕隨處可見——甚至在美術館。圖片來源:Dominic Alves/Flickr, CC BY-SA
不論你是否承認,跟其他學科相比,化學常常是被忽略的那一個。《科學》雜志在Twitter上公布的50位科學大師中,沒有一位是化學家;化學新聞往往也不像物理和天文項目那樣受關注,即便項目的主要內容是登陸彗星以後在上面進行的化學實驗。
英國皇家化學學會調查了人們對化學、化學家和化學品的真實想法,結果表明,大多數人並不十分了解化學家在做什麼,也不清楚化學對現代社會有哪些貢獻。
化學名人堂。圖片來源:Andy Brunning/[Compound Interest], Author provided
這真是太遺憾了,要知道,沒有化學就沒有現代社會。為此,我挑選了五項最重要的化學發明,正是它們塑造了我們所處的現代世界。
青黴素
這可不是牛棚,而是戰時的青黴素生產車間。圖片來源:Wellcome Images
青黴素很可能挽救過你的生命。沒有它,哪怕是小小刺傷或喉嚨痛都可能致命。1928年亞歷山大•弗萊明發現培養皿上的霉塊能抑制周圍細菌的生長,並把發揮抑菌作用的化學物質稱為青黴素(又稱盤尼西林,penicillin)。
但是,他窮其所能也未曾從黴菌提取出可以使用的青黴素。弗萊明放棄了,他的工作也沉寂了10年之久。直到1939年,澳大利亞葯理學家霍華德•弗洛里(Howard Florey)和他的化學家團隊才終於找到了一種大量提純青黴素的方法,使之真正投入使用。
然而,當時正值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科學儀器非常短缺。該團隊只得用浴缸、牛奶攪拌器和書架組裝成一個功能齊備的青黴素生產車間。不出意料,媒體被這種神奇的新葯震驚了,但弗洛里和他的同事都不喜歡拋頭露面,反而是弗萊明出了風頭。
圖為弗洛里。圖片來源:Howard Florey. Wikimedia
青黴素的大規模生產始於1944年,化學工程師瑪格麗特•哈欽森•魯索(Margaret Hutchinson Rousseau)將弗洛里設計的半調子的儀器設備改進為大規模生產車間。
哈伯-博斯(Haber-Bosch)制氨法
氮肥的出現使農業生產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圖片來源:eutrophication&hypoxia/Flickr, CCBY-SA
氮元素在每一個生命體的生物化學反應中都扮演著極為重要的角色,氮氣還是空氣的主要成分。不過氮氣通常比較惰性,這意味著植物和動物無法從空氣中直接獲得氮。因而,氮的來源問題一直是農業生產的主要瓶頸。
1910年,德國化學家弗里茨•哈伯(Fritz Haber)和卡爾•博斯(Carl Bosch)用氮氣和氫氣制備出氨氣,改變了這一切。它可以作為肥料,提高作物產量,最終為人類提供更多的食物。
如今,我們體內80%的氮都來自於哈伯-博斯制氨法,這個化學反應幾乎是過去一百年間人口暴漲的最主要原因。
聚乙烯——意外的發明
雖是塑料,但歷史悠久,價值斐然。圖片來源:Dacidd/Flickr, CC BY-SA
大部分塑料製品,從水管到食品袋和安全帽,都由聚乙烯製成。這種年產量8000萬噸、在現代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材料,來源於兩次意外發現。
第一次發生在1898年,德國化學家漢斯•馮•佩希曼(Hans von Pechmann)發現他的試管底有一些蠟狀的奇怪物質。他和同事一道研究了這個物質,發現它是一種長鏈分子,稱之為聚亞甲基(polymethylene)。不過他們的制備方法沒有實用價值,因而像青黴素的故事一樣,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里都毫無進展。
到了1933年,ICI(一家已被收購的化學品公司)的化學家終於發明了一種製造聚乙烯的新方法。他們在一些高壓反應中發現了馮•佩希曼曾留意過的蠟狀物質。一開始他們沒法重復這個反應,後來發現最初的反應中,氧氣泄露進了反應體系。兩年後ICI將這一偶然發現變成了實用的合成方法,生產出了如今唾手可得的塑料。
從墨西哥山葯中提取出的避孕葯
美味的墨西哥山葯。圖片來源:KatjaSchulz/Flickr, CC BY-SA
早在20世紀30年代,醫生們便知道激素可以用來治療癌症和月經失調,也能用於避孕,但相關研究由於缺少高效合成激素的方法而陷入停滯。當時黃體酮價格高達每克1000美元(以今天的物價水平),而如今每克只賣幾美元。
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的有機化學教授拉塞爾•馬克(Russel Marker)發現了合成黃體酮的捷徑,降低了生產成本。他在植物中尋找結構類似黃體酮的分子,最終在墨西哥山葯中分離得到一種化合物,只需一步便能轉化成黃體酮,製成第一代避孕葯。
你面前的液晶顯示屏
LCD屏幕在顯示搖滾音樂會的場景。圖片來源:lan T. McFarland/Flickr, CC BY-SA
你一定想不到,平面彩色顯示器的歷史居然可以追溯到20世紀60年代晚期:當時英國國防部想要發明一種新的平面顯示器,以代替軍用車輛裝備的笨重且昂貴的陰極管顯示器。研究人員立即想到可以利用液晶材料來實現,當時已經有人提出了液晶顯示器(LCD)的概念,但問題是它們只能在高溫下工作。除非你把它們安裝在烤箱中,否則沒什麼實用價值。
1970年,英國國防部委託赫爾大學(University of Hull)的喬治•格雷(George Gray),讓他想辦法使LCD能在更實用的溫度下工作。他合成出了一種新的分子叫做5CB,終於實現了這一點。20世紀70年代晚期到80年代早期,全世界90%的LCD設備都使用了5CB,直到現在,便宜的手錶和計算器中仍在使用它。同時,5CB的衍生物也直接促進了手機、電腦、電視的誕生。

㈢ 化學家的發現和發明有哪些

諾毗爾發明甘油炸葯。拉姆塞發現惰性元素。莫瓦桑發現了氟元素分析法。門捷列夫發現元素周期律。吸耶爾研究有機染料和芳香族化合物。奧斯特瓦爾德提出化學平衡和反應速度的原理。化學的自然規律也與人類生存的宏觀世界中物質和材料的物理、化學性質最為息息相關。作為溝通微觀與宏觀物質世界的重要橋梁,化學則是人類認識和改造物質世界的主要方法和手段之一。

化學:

化學(chemistry)是自然科學的一種,主要在分子、原子層面,研究物質的組成、性質、結構與變化規律,創造新物質(實質是自然界中原來不存在的分子)。世界由物質組成,主要存在著化學變化和物理變化兩種變化形式(還有核反應)。不同於研究尺度更小的粒子物理學與核物理學,化學研究的原子 ~ 分子 ~ 離子(團)的物質結構和化學鍵、分子間作用力等相互作用。



㈣ 化學界,有什麼樣的重大事件發生盡量多點,加詳細!(也可以說化學史

請看: 化學的發展,主要經歷以下幾個時期:
(一)化學的萌芽時期:從遠古到公元前1500年,人類學會在熊熊的烈火中由黏土製出陶器、由礦石燒出金屬,學會從穀物釀造出酒、給絲麻等織物染上顏色,這些都是在實踐經驗的直接啟發下經過長期摸索而來的最早的化學工藝,但還沒有形成化學知識,只是化學的萌芽時期。
(二)煉丹和醫葯化學時期:約從公元前1500年到公元1650年,化學被煉丹術、煉金術所控制。為求得長生不老的仙丹或象徵富貴的黃金,煉丹家和煉金術士們開始了最早的化學實驗,而後記載、總結煉丹術的書籍也相繼出現。雖然煉丹家、煉金術士們都以失敗而告終,但他們在煉制長生不老葯的過程中,在探索「點石成金」的方法中實現了物質間用人工方法進行的相互轉變,積累了許多物質發生化學變化的條件和現象,為化學的發展積累了豐富的實踐經驗。當時出現的「化學」一詞,其含義便是「煉金術」。但隨著煉丹術、煉金術的衰落,人們更多地看到它荒唐的一面,化學方法轉而在醫葯和冶金方面得到正當發揮,中、外葯物學和冶金學的發展為化學成為一門科學准備了豐富的素材。
(三)燃素化學時期:這個時期從1650年到1775年,是近代化學的孕育時期。隨著冶金工業和實驗室經驗的積累,人們總結感性知識,進行化學變化的理論研究,使化學成為自然科學的一個分支。這一階段開始的標志是英國化學家波義耳為化學元素指明科學的概念。繼之,化學又借燃素說從煉金術中解放出來。燃素說認為可燃物能夠燃燒是因為它含有燃素,燃燒過程是可燃物中燃素放出的過程,盡管這個理論是錯誤的,但它把大量的化學事實統一在一個概念之下,解釋了許多化學現象。在燃素說流行的一百多年間,化學家為解釋各種現象,做了大量的實驗,發現多種氣體的存在,積累了更多關於物質轉化的新知識。特別是燃素說,認為化學反應是一種物質轉移到另一種物質的過程,化學反應中物質守恆,這些觀點奠定了近代化學思維的基礎。這一時期,不僅從科學實踐上,還從思想上為近代化學的發展做了准備,這一時期成為近代化學的孕育時期。
(四)定量化學時期:這個時期從1775年到1900年,是近代化學發展的時期。1775年前後,拉瓦錫用定量化學實驗闡述了燃燒的氧化學說,開創了定量化學時期,使化學沿著正確的軌道發展。19世紀初,英國化學家道爾頓提出近代原子學說,接著義大利科學家阿伏加德羅提出分子概念。自從用原子-分子論來研究化學,化學才真正被確立為一門科學。這一時期,建立了不少化學基本定律。俄國化學家門捷列夫發現元素周期律,德國化學家李比希和維勒發展了有機結構理論,這些都使化學成為一門系統的科學,也為現代化學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五)科學相互滲透時期:這個時期基本上從20世紀初開始,是現代化學時期。20世紀初,物理學的長足發展,各種物理測試手段的涌現,促進了溶液理論、物質結構、催化劑等領域的研究,尤其是量子理論的發展,使化學和物理學有了更多共同的語言,解決了化學上許多未決的問題,物理化學、結構化學等理論逐步完善。同時,化學又向生物學和地質學等學科滲透,使過去很難解決的蛋白質、酶等結構問題得到深入的研究,生物化學等得到快速的發展。
誠然,科學的發展是沒有止境的,因而化學的發展也決不會停滯不前。

㈤ 請列舉化學發展史上的幾個重大發現或發明及其對人類社會進步的貢獻

A.在我國的四大發明中有兩項屬於化學工藝:造紙和制火葯,故A選;
B.俄國化學家門捷列夫發現了元素周期律,並編制出元素周期表,使得化學學習和研究變得有規律可循,故B不選;
C.指南針也是我國四大發明之一,但不是化學方面的,故C不選;
D.19世紀初,英國化學家道爾頓提出近代原子學說,接著義大利科學家阿伏加德羅提出分子概念;自從用原子-分子論來研究化學,化學才真正被確立為一門科學,故D不選;
故選A.

㈥ 1777年法國科學家誰提出了什麼使近代化學取得了革命性的進展

1777年法國科學家拉瓦錫提出氧化學說,使近代化學取得了革命性的進展。

1774年,法國化學家拉瓦錫在實驗中發現:密閉容器內錫和鉛經加熱後表面形成了一層金屬灰,加熱後容器內物體的總重量未改變,但錫和鉛的重量增加了,而空氣減少了。

他意識到這一現象的本質是金屬與橘枝空氣亮世中某些成分發生了化合反應。此後,拉瓦錫得知並重復了普里斯特利的實驗,進而發現與金屬化合的空氣成分就是氧氣。1777年,拉瓦錫正式提出了氧化學說:燃燒的本質是物體與氧的化合。

近代化學的四個里程碑:

1、1661年,英國科學家波義耳提出化學元素的概念,標志著近代化學的誕生。

2、1777年,法國科學家拉瓦錫提出氧化學說,使近代化學取得了革命性的進展。

3、1803年,英國科學家道爾頓提出原子論,為近代化學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4、1869年,俄國科學家門捷列夫發現元素周期律,把化學元敬伍肢素及其化合物納入一個統一的理論體系。

閱讀全文

與近代化學中有哪些發現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34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397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43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36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77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01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90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693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80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14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48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78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92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51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41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30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42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18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79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