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普通化學輔導及習題全解的前言
普通化學是一門關於物質及其變化規律的基礎課,是培養非化學專業綜合性人才的一門必須課.同濟大學普通化學及無機化學教研室編寫的《普通化學》(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目前是一套倍受讀者歡迎並多次獲獎的優秀教材,並被全國許多院校採用.本書是配合這本教材而編寫的教材輔導書,旨在幫助讀者深刻理解普通化學教材的重點內容,牢固掌握基礎知識和基本原理,培養正確思維方法,以及提高讀者的知識水平和應試能力。
本書各章主要內容如下:
一、基本要求結合理工高校普通化學考研大綱要求,分別對各章知識點做了簡要概括,使讀者在學習過程中做到目標明確,有的放矢;
二、知識點歸納 將各章節的內容進行了簡明的敘述、歸納和總結,突出必須掌握和理解的核心內容.以加深讀者對其的理解。
三、課後習題詳解本部分依據同濟大學編寫的《普通化學》教材,對各章習題做出詳細解答,本書除了有傳統習題的解題過程外,還有以下特點:
解題思路:闡述習題的解題過程及其邏輯推理;
解題過程:概念清晰、步驟完整、數據准確、附圖齊全。
把「解題思路」、「解題過程」串起來,做到融會貫通,最後給出教材課後習題的答案,在解題思路和解題過程上進行精練分析和引導,鞏固所學,達到舉一反三的效果。
四、歷年經典考題及其解析 本部分精選了普通化學課程中具有代表性的經典例題。並輔以分析。希望讀者通過對這些例題的學習後,能夠達到舉一反三,觸類旁通。
五、綜合自測題學習上的努力取決於個人的努力和自我鞭策·本部分各題選自清華大學主編的普通化學試題庫和各名校歷年考研試題,主要供學生自我檢測之用。
由於編者水平有限及編寫時間倉促,不妥之處在所難免,希望廣大讀者不吝批評指正。
編者
2006年1月
Ⅱ 應用化學導論前言寫什麼內容比較好
應用化學導論前言寫發展歷史好。《應用化學導論》是應用化學專業本科生的一門入學教育課,也是應用化學專業的一門必修課。該課程主要講述應用化學的專業背景、學科領域等,前言內容寫化學的發展歷史。
Ⅲ 化學論文文獻綜述怎麼寫
文獻綜述的格式及要求 一、文獻綜述文獻綜述是研究生在開提前閱讀過某一主題的文獻後,經過理解、整理、融會貫通,綜合分析和評價而組成的一種不同於研究論文的文體。綜述的目的是反映某一課題的新水平、新動態、新技術和新發現。從其歷史到現狀,存在問題以及發展趨勢等,都要進行全面的介紹和評論。在此基礎上提出自己的見解,預測技術的發展趨勢,為選題和開題奠定良好的基礎。二、文獻綜述的格式文獻綜述的格式與一般研究性論文的格式有所不同。這是因為研究性的論文注重研究的方法和結果,而文獻綜述介紹與主題有關的詳細資料、動態、進展、展望以及對以上方面的評述。因此文獻綜述的格式相對多樣,但總的來說,一般都包含以下四部分:即前言、主題、總結和參考文獻。撰寫文獻綜述時可按這四部分擬寫提綱,再根據提綱進行撰寫工作。 前言部分,主要是說明寫作的目的,介紹有關的概念及定義以及綜述的范圍,扼要說明有關主題的現狀或爭論焦點,使讀者對全文要敘述的問題有一個初步的輪廓。 主題部分,是綜述的主體,其寫法多樣,沒有固定的格式。可按年代順序綜述,也可按不同的問題進行綜述,還可按不同的觀點進行比較綜述,不管用那一種格式綜述,都要將所搜集到的文獻資料歸納、整理及分析比較,闡明有關主題的歷史背景、現狀和發展方向,以及對這些問題的評述,主題部分應特別注意代表性強、具有科學性和創造性的文獻引用和評述。 總結部分,與研究性論文的小結有些類似,將全文主題進行扼要總結,提出自己的見解並對進一步的發展方向做出預測。 參考文獻,因為它不僅表示對被引用文獻作者的尊重及引用文獻的依據,而且也為評審者審查提供查找線索。參考文獻的編排應條目清楚,查找方便,內容准確無誤。關於參考文獻的使用方法,錄著項目及格式與研究論文相同,不再重復。三、文獻綜述規定1. 為了使選題報告有較充分的依據,要求碩士研究生在論文開題之前作文獻綜述。2. 在文獻綜述時,研究生應系統地查閱與自己的研究方向有關的國內外文獻。通常閱讀文獻不少於30篇。3. 在文獻綜述中,研究生應說明自己研究方向的發展歷史,前人的主要研究成果,存在的問題及發展趨勢等。4. 文獻綜述要條理清晰,文字通順簡練。5. 資料運用恰當、合理。文獻引用用方括弧"[ ]"括起來置於引用詞的右上角。6. 文獻綜述中要有自己的觀點和見解。鼓勵研究生多發現問題、多提出問題、並指出分析、解決問題的可能途徑。 7. 文獻綜述不少於3000字。四、注意事項 在撰寫文獻綜述時應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⒈ 搜集文獻應盡量全。掌握全面、大量的文獻資料是寫好綜述的前提,否則,隨便搜集一點資料就動手撰寫是不可能寫出好的綜述。 ⒉ 注意引用文獻的代表性、可靠性和科學性。在搜集到的文獻中可能出現觀點雷同,有的文獻在可靠性及科學性方面存在著差異,因此在引用文獻時應注意選用代表性、可靠性和科學性較好的文獻。 ⒊ 引用文獻要忠實文獻內容。由於文獻綜述有作者自己的評論分析,因此在撰寫時應分清作者的觀點和文獻的內容,不能篡改文獻的內容。 ⒋ 參考文獻不能省略。有的科研論文可以將參考文獻省略,但文獻綜述絕對不能省略,而且應是文中引用過的,能反映主題全貌的並且是作者直接閱讀過的文獻資料。
Ⅳ 化學實驗報告的前言怎樣寫啊
1: 實驗項目,准備儀器,葯搏睜品等{通常寫你准備做什麼鋒銀殲實驗,有什麼用,研究銀沖什麼}
2:實驗操作,主要過程,項目,現象
3:實驗結論,
Ⅳ 序言怎麼寫
序言分為哪手虧作者序、非作者序、譯者序,不同主體序言的寫法不同。
1、作者序:
(1)作者序是由作者個人撰寫的序言,一般用以說明編寫該書的意圖,意義,主要內容,全書重點及特點,讀者對象,有關編寫過程及情況,編排及體例,適用范圍,對讀者閱讀的建議,再版書的修訂情況說明,介紹協助編寫的人員及其致謝等。
(2)它的標題一般用「自序」、「序言」或「序」,比較簡單的作者序有時也用「前言」。當另有非作者撰寫的序言時,為區別起見,可用「前言」、「自序」或「作者序」等。
(3)翻譯書的原作者專為中譯本撰寫的序言,標題用「中譯本序」。作者序一般排在目錄之前,如果其內容與正文直接連貫的,也可排在目錄之後。薯卜
2、非作者序:
(1 )非作者序言是由作者邀請知名專家或組織編寫本書的單位所寫的序言,內容一般為推薦作品,對作品進行實事求是的評價,介紹作者或書中內容涉及的人物和事情。
(2)有時學生寫作文集時,邀請老師或家長幫他們寫序。它的標題用「序」或「序言」,文後署撰寫人姓名。
(3)非作者序一般都排在目錄及作者前言之前,如果是為叢書寫的序,也排在叢書序之前.。
3、譯者序:
譯者序一般著重說明翻譯意圖,有的也包括翻譯過程中的某些事務性說明,一般以「譯者序」為標題,內容比較簡單的也可以「譯者前言」或「譯者的話」為標題,一般排在目錄之前。
(5)化學書的前言怎麼寫擴展閱讀:
序言與緒言的辨析:
1、范疇不同:
(1)前言(即序言):
序言古稱「序」或「引」,也叫序文、敘言、敘文、引言、前言,是說明書籍著述或出版意旨、編次體例和作者情況的文章,也可以對作家作品進行評論,對有關問題進行研究闡發。它是一篇相對獨立的文章,應該隸屬於應用文的范疇。
(2)緒言:
緒言也叫緒論、導言,是學術著作開頭說明全書宗旨和內容等的部分。它隸屬於作品本身,不可獨立於作品之外。
2、外延不同:
(1)序言的適用范圍非常廣泛,它既可用於文學作品,如《〈吶喊〉自序》,也可用於學術著作,如王力先生的《〈古代漢語〉序》。
(2)緒言只能用於學術著作。有時學術著作可以兼有序言和緒言,序言在前,緒言在後,功用不同,各司其職,如《中國當代文學史初稿》就是篇前有前言(即序言),篇首有緒論(即緒言)。
3、從作者來看:
(1)序言可以由原作者自己來寫,如歐陽修的《伶官傳序》,也可以請別人來寫,如孫中山的《〈黃花岡七十二烈士事略〉序》;
(2)緒言則一定要由作者本人來寫,如達爾文的《〈物種起源〉導言》。(J補:自序,他序)
4、從內容上看:
(1)序言的內容寬泛,對原作的內容可作說明,也可不作說明,如文天祥的《〈指南錄〉後序》就未涉及《指南錄》的內容;
(2)導言必須用主要篇幅介紹正文的內容要點。(序言內容可涉及可以不涉及,緒言必須涉及)
5、從表達方式上看:
(1)序言的寫作可敘事,可議論,可抒情,均根據寫作目的的需要來決定,甚至可以綜合運用多種表現手法。如毛澤東的《〈農村調查〉序言》以議論為主,《胡同文化》則以說明為主,房龍的《〈寬容〉序言》則以平靜的語言敘述了一個寓言故事,《〈吶喊〉自序》就運用了記敘、議論等多種表達方式。
(2)緒言一般側重說明,多用介紹性的語言,如《物種起源》導言。(序言表達方式多樣不固定,緒言多為介紹,固定為記敘和議論)
6、從與原作的關系來看:
(1)序言是原作之外的文章,去掉序言,原作仍可獨立;
(2)緒言是原作的一部分,去掉李神緒言,著作就不完整。(序言在書文其外,緒言是書文的必構成分)
7、從在原作品中所處的位置來看:
(1)序言一般放在原作前面;
(2)緒言只能放在卷首正文前。如中學教材《物理》、《化學》的第一章《緒言》。
Ⅵ 化工原理課程設計 精餾 苯與氯苯 前言怎麼寫
一.前言
1.精餾與塔設備簡介
蒸餾是分離液體混合物的一種方法,是傳質過程中最重要的單元操作之一,蒸餾的理論依據是利用溶液中各組分蒸汽壓的差異,即各組分在相同的壓力、溫度下,其探發性能不同(或沸點不同)來實現分離目的。例如,設計所選取的苯-甲苯體系,加熱苯(沸點80.2℃)和甲苯(沸點110.4℃)的混合物時,由於苯的沸點較甲苯為低,即苯揮發度較甲苯高,故苯較甲苯易從液相中汽化出來。若將汽化的蒸汽全部冷凝,即可得到苯組成高於原料的產品,依此進行多次汽化及冷凝過程,即可將苯和甲苯分離。這多次進行部分汽化成部分冷凝以後,最終可以在汽相中得到較純的易揮發組分,而在液相中得到較純的難揮發組分,這就是精餾。
在工業中,廣泛應用精餾方法分離液體混合物,從石油工業、酒精工業直至焦油分離,基本有機合成,空氣分離等等,特別是大規模的生產中精餾的應用更為廣泛。
蒸餾按操作可分為簡單蒸餾、平衡蒸餾、精餾、特殊精餾等多種方式。按原料中所含組分數目可分為雙組分蒸餾及多組分蒸餾。按操作壓力則可分為常壓蒸餾、加壓蒸餾、減壓(真空)蒸餾。此外,按操作是否連續蒸餾和間歇蒸餾。工業中的蒸餾多為多組分精餾,本設計著重討論常壓下的雙組分精餾,即苯-甲苯體系。
在化學工業和石油工業中廣泛應用的諸如吸收,解吸,精餾,萃取等單元操作中,氣液傳質設備必不可少。塔設備就是使氣液成兩相通過緊密接觸達到相際傳質和傳熱目的的氣液傳質設備之一。
塔設備一般分為階躍接觸式和連續接觸式兩大類。前者的代表是板式塔,後者的代表則為填料塔。
篩板塔在十九世紀初已應用與工業裝置上,但由於對篩板的流體力學研究很少,被認為操作不易掌握,沒有被廣泛採用。五十年代來,由於工業生產實踐,對篩板塔作了較充分的研究並且經過了大量的工業生產實踐,形成了較完善的設計方法。篩板塔和泡罩塔相比較具有下列特點:生產能力大於10.5%,板效率提高產量15%左右;而壓降可降低30%左右;另外篩板襲悄磨塔結構簡單,消耗金屬少,塔板的造價可減少40%左右;安裝容易,也便於清理檢修。本設計討論的就是篩板塔。
2.體系介紹
苯,沸點為80.2℃;氯苯,沸點為110.4℃,是非常重要的化工原料,都為無色、無毒,有一定致癌性的最常見的有機溶劑,因其良好的理化性能,而被廣泛地應用於化工、日化、醫葯等行業。苯-甲苯體系為完全互溶雙液理想系統。
氯苯(A)運銀~苯(B)二組分體系在 下的氣~液平衡數據
3.篩板塔的特點
篩板塔板簡稱篩板,結構持點為塔板上開有許多均勻的小孔。根據孔徑的大小,分為小
孔徑篩板(孔徑為3—8mm)和大孔徑篩板(孔徑為10—25mm)兩類。工業應用小以小孔徑
篩板為主,大孔徑篩板多用於某些特殊場合(如分離粘度大、易結焦的物系)。
篩板的優點足結拍斗構簡單,造價低;板上液面落差小,氣體壓降低,生產能力較大;氣體分散均勻,傳質效率較高。其缺點是篩孔易堵塞,不宜處理易結焦、粘度大的物料。
應予指出,盡管篩板傳質效率高,但若設計和操作不當,易產生漏液,使得操作彈性減
小,傳質效率下降.故過去工業上應用較為謹慎。近年來,由於設計和控制水平的不斷提高,
可使篩板的操作非常精確,彌補了上述不足,故應用日趨廣泛。在確保精確設計和採用先進控制手段的前提下,設計中可大膽選用。
Ⅶ 大學化學的前言
「大學化學」課程是化工及非化學化工類本科學生的一門必修基礎課程襲岩,主要介紹化學基本原理和化學技能。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和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我國高等教育的改革和發展進入了一個新的歷史階段,教育體制、教學內容、教學方法的改革都在更廣泛、更深入地展開,因而也給大學化學教學改革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要求學生在有限的學時數條件下掌握精通的啟局專業知識;另一方面,要求學拍旁御生有更寬廣的知識面,以適應學科融合、交叉和滲透背景下對復合型技術人才的需要。為此,我們以現代教育思想為指導,在教學為先、育人為本的原則下,從培養21世紀高素質工科人才的總體需要出發,針對工科本科專業學生對化學基本知識、基本技術和基本方法的需求和學時分配,對原有的工科相關專業的基礎化學、普通化學、無機化學、物理化學和有機化學的部分相關知識進行整合,編寫了這本《大學化學》教材,以物質聚集態、化學熱力學、化學動力學、物質結構、表面化學、膠體化學、配位化學、元素化學、有機化學為基礎構建了新的工科專業基礎化學教學體系。力求讓學生在較少的學時內對化學知識體系和化學的近代進展有一個較為全面的了解。為了適應新世紀對具有全面素質的創新型人才的要求,本書在編寫過程中力求達到內容的先進性、基礎性、科學性及針對性等各方面的統一,在介紹化學的基本原理、基本技術和基本方法的前提下,注意化學與各相關學科和技術的緊密聯系,討論化學在這些學科中的應用。在內容的選擇上,注意與中學化學的銜接,力求理論聯系實際。在材料組織上,力求概念闡述准確嚴密,內容安排深入淺出、循序漸進,並注意各章內容的相互依託與交叉,便於教師教學和學生自學。本書可以作為高等學校化學工程與工藝、材料科學、環境科學與工程、資源勘查、寶石學、生物科學與工程及相關專業本科四年制學生的教材,也可作為相關教師的參考資料。在使用本書作教材時,教師可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在保證課程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對內容進行取捨,也可對相關知識的講授順序進行調整。書中帶「*」的內容為選學內容。 參加本書編寫工作的有桂林理工大學的鍾福新(第4、7章)、余彩莉(第3、5、15章)、劉崢(第6、10、11、16章)、張淑華(第1、12章)、肖順華(第2、8章)、黃紅霞(第13章)、桂林電子科技大學的莫德清(第14章)和廣西工學院的張倩(第9章)。最後由鍾福新、余彩莉、劉崢定稿。本書編寫中參考了國內外出版的一些教材和著作,從中得到許多啟發和教益,在此向這些作者表示誠摯的感謝。由於水平有限,教材中難免存在不足和疏漏之處,懇請讀者不吝批評指正,深表感謝。
編 者2011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