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檢出限的計算公式是什麼
在樣品中能檢出的被測組分的最低濃度(量)稱為檢測限,即產生信號(峰高)為基線噪音標准差k倍時的樣品濃度,一般為信噪比(S/N)2:1或3:1時的濃度,對其測定的准確度和精密度沒有確定的要求。目前,一般將檢測限定義為信噪比(S/N)3:1時的濃度。
對這種檢測限,只要知道進樣量和信噪比即可計算。如進樣瓶中樣品濃度為1 mg/L,在此濃度下的信噪比為300(由工作站分析獲得),則其檢測限為:D =(3×1 mg L-1)/300 = 0.01 mg/L。也可用絕對進樣量表示,若進樣體積為10 ul,則其檢測限為:D = 3×(1 mgL-1×10 ul)/300 = 0.1 ng。
『貳』 化學需氧量怎麼計算
我是學化學的,怎麼對這個詞這么陌生呢?汗顏啊
是不是物質燃燒的需氧量?
一般為有機物質,比如C(x)H(y)O(z) 小括弧里的代表是右下角標啊,懶得打了
充分燃燒C——CO2 H——H2O
把裡面O原子的數目轉化為水或者二氧化碳,然後數一下剩餘的碳原子和氫原子需要多少氧原子,再轉化為氧氣的量。不知道是不是理解了,我舉例說明一下。C10H24O5充分燃燒的需要氧氣的量:五個氧原子與10個氫原子(H2O),剩餘14個H,消耗7個O;10個C消耗20個O。一共27個O,相當於13.5個O2. 不太簡練,將就看吧。(*^__^*) 嘻嘻……
『叄』 化學需氧量的計算公式是什麼
COD值理論計算:
.COD即氧化水中可氧化物質(如有機物、亞硝酸鹽、亞鐵鹽、硫化物)所消耗的氧量,對於有機物來說,即是將其氧化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故可根據化學式中碳、氫、氧原子數計算COD的理論值。
換算系數=(碳原子數*2+氫原子數*0.5-氧原子數)*16/分子量
如:磷酸三丁酯 (C4H9O)3PO 分子量為266
其換算系數為:3*(8+4.5-1)*16/266=2.1
(3)化學需氧量的檢出限怎麼計算擴展閱讀:
注意事項
1、使用0.4g硫酸汞絡合氯離子的最高量可達40mg,如取用20.00mL水樣,即最高可絡合2000mg/L氯離子濃度的水樣。若氯離子的濃度較低,也可少加硫酸汞,使保持硫酸汞:氯離子=10:1(W/W)。若出現少量氯化汞沉澱,並不影響測定。
2、對於化學需氧量小於50mg/L的水樣,應改用0.0250mol/L重鉻酸鉀標准溶液。回滴時用0.01mol/L硫酸亞鐵銨標准溶液。
3、水樣加熱迴流後,溶液中重鉻酸鉀剩餘量應為加入量的1/5—4/5為宜。
4、用鄰苯二甲酸氫鉀標准溶液檢查試劑的質量和操作技術時,由於每克鄰苯二甲酸氫鉀的理論CODCr為1.176g,所以溶解0.4251g鄰苯二甲酸氫鉀(HOOCC6H4COOK)於重蒸餾水中,轉入1000mL容量瓶,用重蒸餾水稀釋至標線,使之成為500mg/L的CODcr標准溶液。用時新配。
5、CODCr的測定結果應保留三位有效數字。
6、每次實驗時,應對硫酸亞鐵銨標准滴定溶液進行標定,室溫較高時尤其注意其濃度的變化。
所謂化學需氧量,是在一定的條件下,採用一定的強氧化劑處理水樣時,所消耗的氧氣的量。它是表示水中還原性物質多少的一個指標。
水中的還原性物質有各種有機物、亞硝酸鹽、硫化物、亞鐵鹽等。但主要的是有機物。因此,化學需氧量(COD)又往往作為衡量水中有機物質含量多少的指標。化學需氧量越大,說明水體受有機物的污染越嚴重。
化學需氧量(COD)的測定,隨著測定水樣中還原性物質以及測定方法的不同,其測定值也有不同。目前應用最普遍的是酸性高錳酸鉀氧化法與重鉻酸鉀氧化法。
高錳酸鉀(K2MnO4)法,氧化率較低,但比較簡便,在測定水樣中有機物含量的相對比較值時,可以採用。重鉻酸鉀(K2Cr2O7)法,氧化率高,再現性好,適用於測定水樣中有機物的總量。
『肆』 化學需氧量怎麼計算
化學需氧量
定義:水樣在一定條件下,以氧化1升水樣中還原性物質所消耗的氧化劑的量為指標,折算成每升水樣全部被氧化後,需要的氧的毫克數,以mg/L表示。它反映了水中受還原性物質污染的程度。該指標也作為有機物相對含量的綜合指標之一。
測定方法:
重鉻酸鹽法
化學需氧量測定的標准方法以我國標准GB11914《水質化學需氧量的測定重鉻酸鹽法》和國際標准ISO6060《水質化學需氧量的測定》為代表,該方法氧化率高,再現性好,准確可靠,成為國際社會普遍公認的經典標准方法。
其測定原理為:在硫酸酸性介質中,以重鉻酸鉀為氧化劑,硫酸銀為催化劑,硫酸汞為氯離子的掩蔽劑,消解反應液硫酸酸度為9mol/L,加熱使消解反應液沸騰,148℃±2℃的沸點溫度為消解溫度。以水冷卻迴流加熱反應反應2h,消解液自然冷卻後,以試亞鐵靈為指示劑,以硫酸亞鐵銨溶液滴定剩餘的重鉻酸鉀,根據硫酸亞鐵銨溶液的消耗量計算水樣的COD 值。所用氧化劑為重鉻酸鉀,而具有氧化性能的是六價鉻,故稱為重鉻酸鹽法。
參見網路:http://ke..com/link?url=_u-P7OTq4zuUlZmfcAayZpK-_
『伍』 檢出限怎麼算
計算方法:實際計算時,檢出限有2種表示方法:一種是進樣瓶中樣品檢測限,一種是針對原始樣品的方法檢出限,對第一種檢測限,只要知道進樣量和信噪比即可計算。如進樣瓶中樣品濃度1mg/L,在此濃度下的信噪比為300由工作站分析獲得。
則其檢測限為:D =(3×1 mg L-1)/300 = 0.01 mg/L。也可用絕對進樣量表示,若進樣體積為10 ul,則其檢測限為:D = 3×(1 mgL-1×10 ul)/300 = 0.1 ng。對第二種表示方法,需同時考慮原始樣品的取樣量和提取樣品的定容體積。
即當原始樣品中待檢物質的濃度為0.01mg/kg時,若取樣量為5g,樣品經前處理後定容體積為5mL時,進樣瓶中樣品的濃度可達0.01mg/L(假定回收率為100%),此時,在其它給定的分析條件下,能產生3倍雜訊強度的信號。在實際檢測工作中,第二種表示方法更為常見。
(5)化學需氧量的檢出限怎麼計算擴展閱讀:
計算公式為, D=3N/S1式中:N——噪音;,S——檢測器靈敏度,D——檢測限而靈敏度的計算公式為, S=I/Q2式中:S——靈敏度,I——信號響應值,Q——進樣量 。
將式1和式2合並,得到下式:D=3N×Q/I3式中:Q——進樣量,N——噪音,I——信號響應值。I/N即為該進樣量下的信噪比(S/N)。
該信噪比可通過工作站對圖譜進行自動分析獲得,一般的色譜或質譜工作站都可進行信噪比分析計算。這樣檢測限的計算方法就變得非常方便了。
『陸』 如何計算檢出限
計算檢出限:
首先做出儀器的檢測極限,然後在空白樣品中加入檢測極限濃度的檢測極限,檢測極限的檢測。極限3-5伴隨儀器。在連續三天內得到十個數據,計算出十個數據的標准差。將這個偏差乘以3.14就是該方法的檢測極限。
檢查驗證的限制,添加檢測的限制濃度空白樣本標記,回收率達到60%,偏差小於30%。
方法檢測限值,根據您的標准樣品處理方法再確定,根據濃度的相加(處理前)計算,有時根據多次測量的標准差計算。回收率取決於你自己的要求,一般是80%到120%,就像我們自己的70%一樣。60%不計,低濃度的偏差會較大,因為使用的材料不一定是絕對空白,要達到60%好,檢測極限是不同的定量極限,數量限制的回收率必須在80%~120%之間。
檢出限:
1997年通過並於1998年發表在iupac分析計算機上的純粹與永興會(iupac)的國際聯盟指出:「檢測極限以濃度(或質量)來表示。指最小分析信號xl所得到的最小濃度cl(或質量ql),該信號xl可以通過特定的分析步驟被合理地檢測出來。表達式為:
(1)為空白平均數,空白指的是與待測樣品完全相同,但不含待測部件的樣品,為空白標准差。iupac規定,並且應該用足夠數量的測量來確定,比如20次。靈敏度是在低濃度范圍內對標定曲線的斜率進行分析。k對於根據要求的置信度選擇的常數,iupac推薦k=3作為檢測極限的計算標准,嚴格的單面高斯分布k=3對應的置信度為99.6%。由於兩者都是基於有限數量的測量,事實上,3sb通常相當於大約90%的信心。
(2)iupac離子選擇電極的檢測極限(8.3.2.1)可以從修正曲線得到,即測量的離子對應於曲線兩條直線的切線相交處的活性(或濃度);iupac建議用snr 2:1(12.4.1)來確定質譜儀的檢測極限;iupac規定檢測極限也可以稱為最小可測量濃度或量(最小可測量值(2.4),最小可測量值(最小可測量值(18.4.3.7))等。
『柒』 如何詳細計算檢出限
在如何正確或准確地估算檢出限的問題上,國際分析界一直存有爭議。檢出限的特殊意義在於可以對一個給定的分析方法在低濃度水平的檢測能力進行准確地評估,而考察一個分析方法在低濃度范圍的檢測性能,可以基於不同的角度或不同的側重點,如可以從最小信號值與儀器噪音之比來考察,從方法測定空白的平均波動性來統計估算,也可以根據分析方法校準曲線的偏差特性來定量估算等等。
檢出限是評價一個分析方法及測試儀器性能的重要指標,所謂「檢出」是指定性檢出,即判定樣品中存在有濃度高於空白的待測物質。
ACS(美國化學學會)對這一定義作了更簡明的概括:檢出限是一個分析方法能夠可靠地檢測出被分析物的最低濃度。
1、檢測限(limit of detection, LOD)定義:
在樣品中能檢出的被測組分的最低濃度(量)稱為檢測限,即產生信號(峰高)為基線噪音標准差k倍時的樣品濃度,一般為信噪比(S/N)2:1或3:1時的濃度,對其測定的准確度和精密度沒有確定的要求。目前,一般將檢測限定義為信噪比(S/N)3:1時的濃度。
2、計算公式為:
D=3N/S (1)
式中:N——噪音; S——檢測器靈敏度;D——檢測限
而靈敏度的計算公式為:
S=I/Q (2)
式中:S——靈敏度;I——信號響應值;Q——進樣量
將式(1)和式(2)合並,得到下式:
D=3N×Q/I (3)
式中:Q——進樣量;N——噪音;I——信號響應值。I/N即為該進樣量下的信噪比(S/N),該信噪比可通過工作站對圖譜進行自動分析獲得,一般的色譜或質譜工作站都可進行信噪比分析計算。這樣檢測限的計算方法就變得非常方便了。
3、計算方法:
實際計算時,檢出限有2種表示方法:一種是進樣瓶中樣品檢測限,一種是針對原始樣品的方法檢出限。
A、對第一種檢測限,只要知道進樣量和信噪比即可計算。如進樣瓶中樣品濃度為1 mg/L,在此濃度下的信噪比為300(由工作站分析獲得),則其檢測限為:D =(3×1 mg L-1)/300 = 0.01 mg/L。也可用絕對進樣量表示,若進樣體積為10 ul,則其檢測限為:D = 3×(1 mgL-1×10 ul)/300 = 0.1 ng。
B、對第二種表示方法,需同時考慮原始樣品的取樣量和提取樣品的定容體積。仍按前述樣品計算,若取樣量為5克,最後定容體積為5 mL,則方法檢測限為:D = 0.01 mgL-1×5 mL/5 g = 0.01 mg/kg。
即當原始樣品中待檢物質的濃度為0.01mg/kg時,若取樣量為5g,樣品經前處理後定容體積為5mL時,進樣瓶中樣品的濃度可達0.01mg/L(假定回收率為100%),此時,在其它給定的分析條件下,能產生3倍雜訊強度的信號。在實際檢測工作中,第二種表示方法更為常見。
4、注意事項
由式(3)可見,信噪比的大小直接關繫到檢測限的大小。信噪比計算方法的不同,其比值大小有很大不同,這與計算信噪比時基線雜訊峰值的定義方式有關,一般有三種不同的定義:
A、峰/峰(peak to peak)信噪比,用某一段基線雜訊的平均高度;
B、峰/半峰(half peak to peak)信噪比, 用某一段基線雜訊平均高度的1/2;
C、均方根(RMS)信噪比,用某一段基線雜訊的均方根值計算。
除此之外,信噪比的計算結果還和所取雜訊的位置有很大關系,取信號哪一側基線的雜訊,取多長一段基線上的雜訊,計算結果都很不完全相同,有時相差甚遠。一般多取樣品峰兩側的雜訊峰值計算。
5、檢出限的確定
A、《全球環境監測系統水監測操作指南》中規定:給定置信水平為95%時,樣品測定值與零濃度樣品的測定值有顯著性差異即為檢出限:
L = 4.6Sb
式中:L——方法的最低檢出濃度。
Sb ——測定次數為n次的空白平行測定(批內)標准差(重復測定20次以上)。
B、國際純粹和應用化學聯合會(IUPAC)規定對各種光學分析方法,可用下式計算:
L = KSb/S
L——方法的最低檢出濃度
Sb——空白多次測量的標准偏差(吸光度);
S ——方法的靈敏度(即校準曲線的斜率)
為了評估 ,空白測定次數必須足夠多,最好能測20次。國際純粹和應用化學聯合會極力提倡取k值為3,一般來說,取 相應的置信水平大約為90%。
若 =0,並不意味著 ,或檢出限無限小。這時需配製一個濃度略大於零濃度的試樣系列(能產生一個可測信號值)代替全程序空白試驗,求出其標准偏差,用來代替 。
此外,有時為了工作方便和便於比較,也規定一個大家能接受的信號值作為檢出限,如分光光度法中,規定吸光度為0.010所對應的濃度即為檢出限L。
C、 美國EPA SW—846規定方法中的檢出限為:
L=3.143Sb
D、某些分光光度法是以吸光度(扣除空白)為0.010相對應的濃度值或絕對量為檢出限,這是一種實驗室間的協定方案。
E、氣相色譜法:檢測器恰能產生與噪音相區別的響應信號時所需進入色譜的物質最小量為檢出限,一般為噪音的二倍。
F、離子選擇電極法:當校準曲線的直線部分外延的延長線與通過空白電位且平行於濃度軸的直線相交時,其交點所對應的濃度值即為該離子色譜所對電極法的檢出限。
由測得的空白值計算出的L值不應大於分析方法規定的最低檢出濃度值,如大於方法規定值時,必須尋找原因降低空白值,重新測定計算至合格。
6、校正曲線繪制:
A、按分析方法步驟,通過實測濃度和儀器信號值的直線關系,確定實驗室條件下的測定上限。當測定上限低於方法的檢測上限時,只能用實測的直線范圍。
B、繪制校正曲線的分析步驟應與樣品分析相同,並且不少於5個濃度值。
C、校正曲線繪制與每批測定樣品同時進行,對某些分析方法的校正曲線的斜率穩定,批間誤差較小,使用原制校正曲線時,應與樣品同時測定2份中等濃度標樣和2份空白的平行樣。
測得標準的濃度(減去空白)值與原校正曲線相對應的濃度值的相對偏差,分光光度應小於5%;原子吸收法應小於10%,否則重新製作校正曲線。